㈠ 短跑技巧有哪些
短跑关键在起跑,起跑好了,成绩一般比较理想。当裁判下达“预备”的口令时,你自己心里默数3个数就跑,这样就比别人快一步起跑,这是我短跑的最高心得。如果你没有很好的训练得话,这样很不错了,希望你能发挥出好成绩! 与短跑成绩相关的因素有很多:步频、步幅、速度、速度能力、爆发力,以及肌肉、关节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还有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等。其中有三个因素与提高短跑成绩最相关。 (一)合理正确的技术动作 短跑的技术形式上的表现是:跑的动作平衡、重心上下起伏较小;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上肢摆臂积极有力,下肢蹬摆结合、以摆促蹬;跑的向前性和直线性好,并且全程有良好的节奏感等。总之,能够使运动员掌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要领,我们在训练中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专项力量能力 短跑的力量训练,要根据短跑的肌肉用力特点进行安排。力量训练采用的主要练习: (1)负(举)重练习。 (2)抗阻力练习。 (3)跳跃练习。 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主要通过负重练习和抗阻力练习。一般以递增负重的方法实现的。练习时采用最大负重的70-80%开始练习,逐渐增加到100%的重量,完成5-7组,每组4-5次。 提高爆发力,主要采用负重练习.抗阻力练习和跳跃练习。练习量约为最大负荷量的60-75%,动作速度快,完成5-7 组,每组10次左右。采用跳跃练习时,选择距离在60-100米负重或不负重的快速跳跃练习。 发展力量耐力,可采用负重量轻的,跳跃距离长的练习。练习量约为最大负荷量的40-50%,要求强度小,重复次数在10-20次以上。跳跃练习可选100-200米距离的负重或不负重练习。 (三)速度训练 速度素质在短跑项目中是起主导作用的专门素质。速度训练包括提高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发展速度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发展的过程,其中主要的是肌肉力量和肌肉收缩速率的发展。 速度训练采用的主要练习: (1)提高反应速度和起动速度。 (2)提高肌肉收缩速率和力量。 (3)提高运动过程的协调与放松能力。 提高最大速度跑能力的练习如下: (1)行时间跑30—60米,3—4次X2—3组。 (2)短距离接力跑2人X50米或4人X50米,3—4次X2—3组。 (3)让距离追赶跑60—100米,3—5次X3组。 (4)短距离组合跑(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X2—3组。或(30米+60米+100米+60米+30米)X2—3组。 (5)顺风跑或下坡跑30—60米,3—4次X2—3组。 (6)短距离变速跑100—150米(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次X2—3组。 (7)胶带牵引跑(30—60米,4—5次X2—3组。 (8)反复跑30—60米,4—5次X2—3组。 提高反应加速跑练习如下: (1)半蹲踞式姿势,听到枪声迅速向上跳起并角及高物。 (2)直立姿势开始,逐渐各前倾斜接着快速跑出。 (3)在2—3度的斜跑道上,快速完成上坡或下坡加速跑练习,距离40—50米。 (4)双手推滚球→接着起跑追赶滚动球的练习。 (5)双手向前上抛出球→接着跑出追赶并接住球的练习。 补充: 脚后跟要抬高,步子要跨大,而且跑步时不能一下子快,一下子慢,这样很消耗体力。更重要的是,跑步真的要靠毅力,我试过的。 而且跑步时,不能一快一慢,这样会很消耗体力的,用速度时,必须均衡,最重要的是要忘记自我,超越自我,要向前冲,还要顽强的毅力。 祝你成功! 迅速摆动两臂,两条腿使劲抬高,笔直冲刺。 跑步时,双脚要抬高,特别是脚跟,这样有助于跑步速度快和跑了不怎么费体力。 如果是短跑300米。 通常周期性的运动要特别注意呼吸的节奏,富有节奏地呼吸,将会使运动更加轻松和协调,更有利于创造出好的运动成绩。如周期性的跑步运动,长跑宜采用2至4个单步一吸气、2至4个单步一呼气的方法进行练习;短跑常采用“憋气”与断续性急促呼吸相结合,即每“憋气”2至12个单步(或更多)后,作一次1秒以内完成的急促的深呼吸。周期性游泳运动的呼吸节奏,蛙式为一次划手、一次蹬腿、一次头出水面的组合,完成一次呼吸,爬泳为三次划臂、3至6次打腿的组合,完成一次呼吸(侧换气)。参考网站: http://..com/question/2906058.html 这只能帮助你一点,重要的还是要你努力去练习啊!! 而且,目光要敏捷,集中一个方向!
㈡ 想在短跑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哪些方法最实用
跑步按照距离分为短跑、长跑以及中长跑,本文会专门给你讲一讲关于短跑的有关内容。你想提高自己短跑的速度吗?你想跑得快一点儿吗?如果你想要在短跑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那么,就试试这些方法吧!
第一个方法:上坡跑训练
第一个方法是上坡跑训练,上坡跑是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地面上进行练习。上坡跑向来是跑步训练中一个有效的训练方式,很多女性甚至用这种方法进行减肥,因为上坡跑会燃烧更多的热量。
第四个方法是在跑步前刺激身体,我们可以简单做热身的运动,帮助身体快速进入状态,然后再慢慢跑上那么一圈两圈的,先让身体得到刺激,从而提前兴奋起来。这样会帮助我们的身体在真正跑步的时候,拥有一个更好的成绩。
我们还可以在跑步前20分钟,给自己的身体提前补充点儿能量,我们可以吃上那么一块面包或者一根香蕉,提前补充碳水化合物或者是钾,让身体活力充沛。
㈢ 短跑比赛前如何训练
力量、柔韧、小肌肉群力量好多,至于怎么练请看在国内外大型的田径运动比赛中,必定设有短跑项目100米、200米、400米等,特别是100米比赛,它的含金量最大,影响力最大,是最扣人心弦的一项比赛。本人多年来一直在基层学校摸爬滚打,并且负责训练的正是短跑项目。因此,对于如何进行短跑的训练,自己感受良深,谨以此文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短跑项目是属于极限强度工作项目。生理学、生物化学的理论认为极限强度工作属于由无氧代谢方式供给能量。短跑技术要求人的躯干稍前倾,但不能低头弯腰。两臂应弯曲在体侧做前后摆动。由此可见,短跑技术要求特别高,是一项要求全身配合,反应快,灵活性高,强度大的激烈运动项目。我在平时的训练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发展爆发力练习
爆发力由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确定,即速度与力量。因此,可采用以下练习方法:1、跳深;、2、纵跳;3、负重纵跳;4、负重蹲跳起;5、负重深蹲;6、负重弓箭步交换跳。
二、柔韧的练习
柔韧素质是指人的各个关节活动的幅度,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它在短跑运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增大运动员的步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训练中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体前屈练习;2、把杆拉腿;3、纵、横臂叉;4、肋木体前后快速屈伸;5、踢腿(正、侧面以及外摆内合四个方面),盘腿坐膝等;6、快速的蹲立练习。
三、动作速度的训练
这个环节是短跑训练的关键,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辅助练习法、重复法、比赛法和游戏法。其中比赛法是进行速度训练经常使用的方法,由于速度练习时间短,经常使用比赛法,能使运动员情绪高涨,表现出最大速度。和比赛法作用一样,可以激发运动员高涨的情绪,同时,由于游戏过程中能引起各种动作变化,还可以防止因经常安排表现最大速度的练习而引起的“速度障碍”的形式。
一直以来,我们把小步跑、高抬腿跑、后折叠跑、后蹬跑、跨步跳,作为比较传统的短跑的专门性技术练习,认为在短跑技术练习过程中,正确的掌握上述的几种练习是必要的。但随着短跑技术的发展,笔者认为在正确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应有所继承与发展。
现代短跑技术更重视技术的规范化,表现的动作更加符合运动生物学和解剖学的原理,更加重视短跑的摆动技术和下肢的伸髋扒地动作,动作高频率大步幅自然平稳,重心上下起伏小,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有明显的节奏感。单步技术中,表现为缩短支撑时间和腾起的角度减小。综上所述,作为短跑的专门性技术动作练习,就要有促进此种技术的形成或发展的作用。
小步跑练习,主要是强调膝关节相对放松情况下的伸膝扒地技术。这是符合短跑技术原理的。这是需要指出的是,伸膝扒地的发力点应在髋关节上,而不是膝关节上,也就是说扒地的用力意识集中指向于髋关节。有些教练指出的小步跑幅度太小,找不到在短跑技术中的动作表象问题,本人认为应对这个技术加以正确的认识,小步跑这个动作,在加大抬腿、送髋的技术环节下,就是一个幅度较大的高抬腿跑技术。初学者先通过小步跑练习来培养髋发力、脚扒地的动作意识,然后再过渡到高抬腿跑。在高抬腿跑练习中,在高重心的前提下做到重心的平稳和摆动腿的积极前摆与脚扒地。随着向前速度的增加过渡到快速跑。
大小腿的后折叠前摆技术被认为是短跑技术中的难点之一。大小腿折叠越好,越能缩短摆动半径,减小摆动阻力,从而加快摆动速度,增大后蹬的力量。在途中跑中,大小腿的后折叠动作是一个随势动作,支撑腿随着蹬地后的惯性,使膝关节折叠屈曲。膝关节的屈曲是被动动作,是与大腿后群肌和小腿肌的积极收缩相关连的,并且与相关肌肉的柔韧性和膝关节、髋关节的灵活性有密切关系。后折叠跑是有意识的强调后折叠技术的一种练习。初学者折叠前摆的幅度可小些,随着折叠技术的提高,逐渐加大前摆的幅度,与高抬腿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在短跑的训练中,要自始至终地加强后折叠意识的培养,特别对于初学者来讲尤其重要。
争议最多的是后蹬跑和跨步跳两个练习。后蹬跑技术主要发展后蹬技术与后蹬能力。现代的短跑技术已从有意识的后蹬转变成有意识的伸髋扒地,但并不说明可以疏忽后蹬技术。对目前国内外的优秀短跑运动员进行比较,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后蹬角度普遍小于国内选手。造成这一技术差异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⒈摆动腿摆动的向前性不够,以摆促蹬的能力不强;⒉全身的协调用力能力较差;⒊形态之间的差异。前两个因素通过后天的训练可以有所改变。传统的后澄跑练习注重髋、膝、踝关节的充分蹬伸。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关节的力量和支撑能力,但在整个跑的结构中却阻碍了腿的摆动意识和伸髋扒地技术,可谓弊大于利。跨步跳练习一直以来是作为下肢的快速力量练习来看待的。但从跨步跳的技术结构来研究,发现跨步跳所要求的摆动腿以膝领先积极前摆和腿的积极伸髋扒地技术正是现代短跑所提倡的,而且较之跑的动作更为积极。着名力学专家艾立尔博士研究发现,在跳远腾空起跳中,起跳腿所获得的蹬地力量有63%—65%来自于摆动肢体,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其次,积极的伸髋扒地能加快步频和缩短支撑时间,已被研究证明。综上所述,跨步跳对提高短跑技术有着积极的作用。
短跑除了技术性很强,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也很高。在训练和比赛中要养成运用良好技术的习惯,不可操之过急,任意破坏节奏。只要这样才能为短跑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㈣ 100米赛跑的比赛规则
【比赛规则】
1 运动员赛道预赛时由抽签决定,排在哪一个跑道上是由计算机自由排列出来的,其后的各轮比赛,跑道的选择依据运动员在上一轮的比赛成绩而定,决赛一般由预赛成绩决定。这个规则的目标是让更优秀的运动员可以排在靠中间的跑道上。比赛时运动员到各自赛道就位,起跑后不能串道否则成绩无效。
2 必须采用蹲踞式起跑及使用起跑器。在口令后,参赛者应马上完成有关动作,任何参赛者不能在合理时间内完成有关动作,则属起跑犯规(FS)。除此以外,在口令发出后,以声音或动作扰乱他人,算起跑犯规。
3 起跑时,在枪声响起前有任何起跑动作,都属于起跑犯规。2010年起,规定只有一次抢跑(未发令起跑或发令后0.02秒以内起跑)机会,第一次抢跑须重新发令,再次抢跑的运动员取消比赛资格重新发令。
4 所有赛跑项目参赛者的名次取决于其身体躯干(不包括头、颈、臂、腿、手或足)抵达终点线后沿垂直面为止时的顺序,以先到达者名次列前。如果成绩相等,则有关运动员均应进入下一赛次。在决赛中第一名成绩相同,裁判长有权决定是否重赛,若无条件重赛,则并列第一;至于其它名次成绩相同,按并列处理。
㈤ 短跑比赛流程与规则
流程就报道拿比赛号码排队等上场,规则的话 抢响之前就动一律算抢跑 取消比赛资格 跑着期间脚踩到人家道的线也算犯规
㈥ 50米短跑训练的手段和方法有哪些
决定短跑成绩的因素主要是步频和步长。另外腿部要有好的爆发力,还要有强壮的上肢来摆臂协调。
(1)爆发力。爆发力由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确定,即速度与力量。因此,可采用以下练习方法①跳深;②纵跳;③负重纵跳;④负重蹲跳起;⑤负重深蹲;⑥负重弓箭步交换跳。
(2)发展步频。30米冲刺~60米冲刺~80米冲刺,8~10组,关键在于提高步频,下坡路跑提高成绩效果显着。在2~3度的斜跑道上,快速完成上坡或下坡加速跑练习,距离40~50米。
(3)训练方法。训练方法对增大运动员的步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①体前屈练习;②把杆拉腿;③纵、横臂叉;④肋木体前后快速屈伸;⑤踢腿(正、侧面以及外摆内合四个方面),盘腿坐膝等;⑥快速的蹲立练习。
认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田径运动很容易造成肌肉、关节和韧带损伤,尤其下肢受伤的机会更多。防止的唯一办法是赛前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越充分越不容易受伤。可在慢跑的基础上对肩关节、肘关节、背腰肌肉、腿膝踝关节等部位进行活动,强化肌肉韧带的力量,提高机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从而防止受伤,就可提高运动成绩。
运动或比赛后,应做好放松活动,以尽快恢复体力和肌肉的力量。其方法是对身体各部分进行放松性的抖动、拍打。
㈦ 短跑的规则是什么
1、400米及400米以下包括4×100米接力的项目,运动员应采用蹲踞式起跑。犯规2次以上者取消比赛资格,全能运动员三次。
2、在分道跑项目中,运动员跑出自己的分道,如没有获得利益,也未阻挡他人,一般不应取消比赛资格,否则应取消比赛资格。
3、在中长跑时,运动员擅自离开跑道后,不得继续比赛。
4、跨栏跑时,运动员手脚低于栏顶面、跨越他人栏架、有意用或脚碰到栏架,均属犯规。
5、接力跑时,在接力区外完成接棒、捡棒时阻挡他人或空手跑过终点。
6、如用3只秒表计成绩,应以2只表所示成绩为准;如各不相同,则以中间成绩为准。2只表,应以成绩较差者为准。
(7)短跑组织竞赛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根据记载,公元前七七六年,在希腊奥林匹克村举行的第一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就有了短跑比赛项目。当时跑的姿势是躯干前倾较大,大腿抬得很高,脚落地离重心较近,步幅较小的“踏步式”跑法。起跑是采用“站立式”姿势,并把大石块置于脚后,借推蹬巨石之力来加快起跑的速度。
一八八七年,开始采用“蹲踞式”起跑,一九二七年有了起跑器,但到一九三六年第十一届奥运会上才被正式采用。在这个阶段中,短跑技术有了很大的演变,由脚跟先着地改进为前脚掌着地,并形成了一种“摆动式”的跑法。由于短跑技术的改进,推动了短跑成绩的迅短跑起跑速提高。
一八九四年,创造了第一个100米的世界纪录,成绩为11’2。以后经过七十四年时间,于一九六八年创造了9”9的世界纪录(电动计时的纪录是9”95)。200米被列入比赛项目是在一九零零年的第二届奥运会,当时成绩为22”2。
到一九六八年,经过六十八年,创造了19”83的世界纪录(电动计时)。一八九六年第一届近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所创造的400米纪录是54”2,经过七十二年,到一九六八年创造出43”86的世界纪录(电动计时)。
女子参加短跑比赛是从一九二八年第九届奥运会开始的,当时100米纪录是12”2。经过四十九年,到一九七七年创造了10”88的世界纪录(电动计时)。
女子200米比赛直到一九四八年第十四届奥运会才开始,经过了三十年,即到一九七八年提高到目前的22”06的成绩(电动计时)。由于短跑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促进了其他田径运动项目的发展。
1936年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了第11届奥运会,由于28天的海浪颠簸,体力消耗较大,而未能取得好的成绩。自从一九五八年“八一”田径队短跑运动员以10”6的成绩打破了保持二十五之久的10”7的旧纪录之后,中国男子短跑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短短几年内,四川选手又以10”整的优异成绩(手记时)平了当时的100米世界纪录,轰动了世界体坛,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得了荣誉。而目前的100米世界纪录是9秒58(博尔特),全国纪录为9秒91(苏炳添)。
短跑是用最快的速度跑完规定的距离。比赛项目有100米、200米、400米,少年还有60米。短跑是人体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条件下完成最大强度的工作,属于极限强度的运动。短跑能有效地发展速度素质,因此,它是田径运动的基础项目,而且在其他运动项目的训练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㈧ 田径比赛中竞赛分组的方法有哪些
先分甲组(非专业组)男(如果是大型的还有年龄阶段的,自己具体操作),女,乙组(专业组)男,女。
㈨ 短跑起跑有哪几种方式
短跑起跑有站立式起跑半蹲式起跑和蹲踞式起跑。站立式适用长跑,蹲踞式适用于短跑。
站立式起跑,田径运动径赛起跑方式之一。适用于中长跑、初学者及少年儿童。听到“各就位”口令后,运动员走近起跑线,两脚前后开立,较有力的腿放在前面,两腿屈膝,上体略前倾,重心移至前腿,异侧臂向前,同侧臂在后维持身体平衡。
听到发令枪声后,两腿即用力蹬地,两臂配合作积极有力的向前、后摆动,使身体迅速向前冲出。站立式起跑简单易学,但容易抢跑犯规。上体前倾与屈膝程度,根据腿部力量与掌握技术的情况而定。
起跑后的加速跑
起跑后的加速跑是从后腿蹬离起跑器,到途中跑之间的一个跑段.其任务是充分利用向前的冲力,在较短距离内尽快地获得高速度。
当后腿蹬离起跑器并结束前摆后,便积极下压着地.第一步的着地应尽量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脚着地后迅速转入后蹬.前腿在蹬离起跑器后,也迅速屈膝向前摆动。
起跑后的最初几步,两脚沿着两条相距不宽的直线前进的,随着跑速的加快,两脚着地点,就逐渐合拢到假定的一直线两侧。
㈩ 短跑比赛项目包括哪些
短跑是田径径赛项目的其中一类,具体又包括:50米跑、60米跑、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4×100米接力跑等几项。其运动特性:是人们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在田径跑道上跑完规定的距离,并以最先跑完者为获胜者的项目。
在人体机能供能方面,短跑表现为人体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速度极限本能,并以无氧代谢供能的方式供能。
短跑是人体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条件下完成最大强度的工作,属于极限强度的运动。短跑能有效地发展速度素质,因此,它是田径运动的基础项目,而且在其他运动项目的训练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10)短跑组织竞赛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短跑比赛规则和国际田联在男女个人及接力项目上的比赛规则是一样的。400米以下距离的比赛必须使用起跑器以及蹲踞式起跑技术。比赛首先由发令员发布:“On your marks(各就位)”,然后是“Set(预备)”。
第一声指令响起以后,运动员站至起跑线前,双手和至少一个膝盖触及地面,双脚落在起跑器的踏板上。“预备”指令响起后,运动员立刻抬起身体,只有双手和脚分别与地面以及起跑器接触。当所有运动员都准备好后,发令枪响,比赛开始。
根据比赛规则,“当认定一名运动员已做好最后的起跑姿势后,在听到发令枪响之前不得有任何起跑动作”。在枪响前移动会被判定为抢跑,任何一位被认定为抢跑的运动员都会被取消比赛资格(2010年以前运动员能够有一次抢跑机会)。
在预备姿势做好以后,如果有运动员用声音或身体抽动干扰到其他对手而自己却没有任何的移动,便会受到警告,第二次违反将会被取消资格。室外短跑比赛为分道进行。运动员必须在指定的跑道上跑,如果跑出自己的跑道则往往会被取消资格。
如果运动员只是短暂地跑出自己的跑道,但并没有因此而获利或干扰到其他运动员的话,那么裁判员可能会决定不取消其资格(在弯道跑时进入内道被认定为是从中获利,而跑到外道上则不会被认为是获利)。
在室内400米跑时,允许运动员在跑过前两个弯道后进入内道。 白线代表的是比赛终点线。运动员以身体躯干任意有效部位(头部、颈部、手臂、腿、手、脚以外的部位)触及终点线后沿的先后顺序排定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