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方法通常有哪四种方法
我国会计准则中可选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1、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最简单并且常用的一种方法。此法是以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除以预计使用年限,求得每年的折旧费用。在各年使用资产情况相同时,采用直线法比较恰当。
2、工作量法,又称变动费用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理论依据在于资产价值的降低是资产使用状况的函数。根据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或设备的使用状况来计提折旧。假定固定资产成本代表了购买一定数量的服务单位,然后按服务单位分配成本。
3、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最后两年的前面各年,用年限平均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必须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净值低于其预计净残值以下。
4、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的余额乘以一个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1)固定折旧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公式
1、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折余价值×年折旧率。
2、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3、月折旧额=年初固定资产折余价值×月折旧率。
4、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5、最后两年每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净残值)/2。
Ⅱ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
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 = (1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
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 年折旧率 ÷ 12
2、工作量法
计算公式: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 ( 1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2)固定折旧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对轻工、纺织、机械、汽车等四个领域近20个重点行业的企业2015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可由企业选择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通知规定,对上述行业的小型微利企业2015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可由企业选择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通知同时明确,企业缩短折旧年限时,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折旧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
Ⅲ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几种各有什么不同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五种;各个折旧方法的折旧额和折旧速度都有所不同。
平均年限折旧法一:
月折旧率=(1―残值率)÷预计使用月份
月折旧额=月折旧率×原值=(原值―残值)÷预计使用月份
原值=残值×残值率
可以看出,平均年限折旧法一只与三个参数相关:原值、残值(或残值率)、预计使用月份。折旧的多少与“累计折旧”、“已计提月份(已计提月份小于预计月份时)”无关。
平均年限折旧法二:
月折旧额=(原值―残值―累计折旧)÷(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
月折旧率=月折旧额÷(原值―残值)=[1―累计折旧÷(原值―残值)]÷(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
在平均年限折旧法中,折旧金额与原值、累计折旧、残值、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共五个参数相关。
如果累计折旧与已计提月份均为0,则两种折旧方法中的月折旧额是一样的,但是月折旧率不同。
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
÷ [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按双倍直线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净值来计算折旧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采用此法,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平均摊销。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殖)÷
规定的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