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刮痧才是正确的方法
第一,背上刮痧的正确方法有哪些?刮痧的标配是精油和刮痧板。这两者都可以在市面上买到。刮痧板的材质光滑,对于皮肤没有损害,不会有刮痕,而精油也能减少刮痧时的痛楚,但是这样刮痧的方法,效果不是很明显。
第二,如果没有这样的标配,也是有很多东西可以代替的,刮痧板可以用一元硬币代替,而精油更是可以用清水或者酒精代替,只是这样刮痧会比标配下刮痧痛很多,但是相对的,效果也会很好。刮痧的方式就是用刮痧板或者硬币,沾上一点精油或者清水,在背上由上而下对称的刮。可以先从脖子后面开始,由上而下的刮。
第三,手握着刮痧板,让刮痧板的边缘触碰皮肤,然后由上而下刮动,记得刮的时候只按一个方向刮,即向下刮,然后让刮痧板与皮肤的夹角尽量小,这样可以减缓痛楚。在刮背部时,刮左半边背部时应用刮痧板从右往左刮,同样只能按一个方向刮,刮痧板与背部夹角尽量小。而在刮右半边时则是从左往右刮。
背上刮痧的正确方法有哪些?在两半边背部都挂完时,记得还要刮中间脊椎处,从上而下的刮,可以间断的刮,不用一步到底,这样效果不好。当中间也刮完时则完成了刮痧。刮完痧后不可马上洗澡,应过半个小时以后洗澡。
2. 正确的刮痧方法图解
正确的刮痧方法图解
正确的刮痧方法图解,中医养生有很多方法,刮痧就是其中之一。冬季气温骤降,不少人爱上了刮痧,感觉这样能让自己更暖和,手脚也不那么凉了。下面就为大家分享正确的刮痧方法图解。
一、角刮法又分两种:单角刮法、双角刮法
1、单角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抹上刮痧精油,用刮痧板的一角,朝刮拭的方向倾斜45°,在穴位上自上而下刮拭,常规刮拭30~50次。
适用部位:全身各个部位
2、双角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抹上刮痧精油,以刮痧板凹槽处对准脊椎棘突,凹槽两侧的双角放在脊椎棘突和两侧横突之间的部位,刮痧板向下倾斜45°,自上而下刮拭,常规刮拭30~50次。
适用部位:常用于脊椎部
二、面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涂抹刮痧精油,将刮痧板的整个长边接触皮肤,刮痧板向刮拭的方向倾斜30~60°,自上而下均匀地向同一方向直线刮拭,常规刮拭30~50次。
适用部位:背部、腰骶部和下肢部
三、平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涂抹刮痧精油,将刮痧板的整个长边接触皮肤,刮痧板向刮拭的方向倾斜的角度小于15°,自上而下均匀地向同一方向直线刮拭,向下的按压力大,常规刮拭30~50次
适用部位:适用于身体敏感的部位
四、推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涂抹刮痧精油,将刮痧板的整个长边接触皮肤,刮痧板向刮拭方向倾斜的角度小于45°,自上而下均匀地向同一方向直线刮拭,刮拭速度慢,按压力大,每次刮拭的长度要短,常规刮拭30~50次。
适用部位:常用于肩背部、腰骶部和下肢部。
五、立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涂抹刮痧精油,让刮痧板与穴位区成90°角垂直,刮痧板始终不离皮肤,并施以一定的压力,做短距离前后或左右摩擦刮拭,常规刮拭30~50次。
适用部位: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
六、揉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涂抹刮痧精油,以刮痧板整个长边接触皮肤,刮痧板与皮肤的夹角小于15°,均匀、缓慢、柔和地作弧形旋转刮拭,常规刮拭30~50次。
适用部位: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
七、点按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涂抹刮痧精油,让刮痧板角部与穴位成90°,垂直向下按压,由轻到重,按压片刻后立即抬起,使肌肉复原,多次重复,手法连贯,常规刮拭30~50次。
适用部位:适用于受力面积较小的穴位
肩颈部刮痧方法
选择坐位或俯卧位,暴露颈肩刮拭部位,用热毛巾擦拭清洁。
颈部刮痧
坐位肩颈刮拭方法:
首先,在颈部涂抹均匀刮痧介质(刮痧油),并用刮痧板的平面在皮肤上摩擦到有热感为度,被刮痧者一定要放松。
其次,先从颈部正中刮痧开始,用水牛角的刮痧板,从颈部上的风府穴向下刮至大椎下的陶道穴;从哑门两侧的天柱向下刮至风门穴刮痧板应以45度角平面向下均匀一致,从轻手法逐渐加力到中度手法。整个刮痧过程中刮痧板都要有一种渗透到皮肤内部的力,每一条刮痧带刮拭15-30次。
最后,再从双侧的风池穴刮至肩井穴,风池穴和肩井穴采用点压、按揉法。颈部一律采用轻手法刮痧,刮15-30次。
肩部刮痧
颈部俯卧位刮痧
让患者将前额面部放于床的凹孔中,俯卧于刮痧床上,保持颈部前屈而充分暴露颈肩部的皮肤,施者应坐在顾客被刮者的正前方。
从后发际正中的风府穴刮向第一胸椎处的陶道穴,然后刮两侧的天柱至风门,使用轻刮法进行,每一部位刮拭15-20次。
刮拭后发际两侧的凹处的风池穴至肩正中部的肩井穴,在两侧肩上 进行刮拭,每一侧刮拭15-20次,使用轻手法,风池和肩井可用点压、按揉手法。
背部刮痧具体操作手法
中医认为脊柱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俞穴,为内脏气血输注之处,刺激背部脏腑俞穴,对五脏六腑的精气有直接的调节作用现代医学认为脊柱不但是人的支柱,内在的脊髓神经还是人体大脑与四肢末端及内脏联系的桥梁,人体各个部位的神经支配几乎都是从脊柱两侧分布出来的。
根据神经分布和经络腧穴的特点,通过出痧的形式,达到疏通经络、驱邪散热、提高人体抵抗力的功能。不仅可以祛风泄热,还可以起到调理全身整体功能的作用。
背部刮痧示意图
操作程序如下
(1)先刮督脉: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板身与皮肤倾斜45度,由上至下(大椎~骶骨)刮拭督脉,每个动作重复5~8次,直至出痧。
(2)用刮痧板的角面分别刮拭与督脉紧邻的华佗夹脊穴所在的经络。
(3)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刮双侧肩胛缝,刮痧板紧贴皮肤,力度均衡渗透。
(4)刮膀胱经:先刮外膀胱经,后刮内膀胱经。(内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1.5寸的`位置,外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3寸的位置)
(5)向下斜刮肋骨缝:刮五条至六条肋缝即可(不可刮在肋骨上),以督脉为刮拭起点,刮至肋骨下为止。
每条刮拭部位都不要可以追求出痧,以所刮拭部位汗毛孔张开为宜。在背部的刮痧过程中,由于背部是人体比较大的反射区,所以在刮痧过的局部会出现痧斑黑紫的现象,这可能就是对应的脏腑功能、经络出现了问题。
胸部刮痧操作手法
刮痧可以治疗很多种疾病,活血化瘀等各种功效,但是因为刮痧的不同部位,针对不同的部位刮痧的要求技巧也是不相同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习惯了刮痧时只刮后背,长时间如此会造成人体的阴阳失衡,所以在补阳的同时还要刮拭胸腹部以补阴。
胸部的刮痧方法
胸部刮痧
胸部刮痧的操作顺序先刮任脉(即中间),一直刮到胸骨的最下端,用单脚刮法;再避开乳头分别横向刮拭左右两侧。
对胸部刮痧时刮板与体表的接触角度要小,受力就相对越小角度以45°为宜,力度要轻。患者仰卧位,施痧者位于患者左右侧开始施痧。
(1)施痧者涂抹少许介质于患者胸骨柄体表处,右手握住刮痧板,自上而下刮拭任脉循行部位的胸骨柄体表,刮至膻中穴时,可稍微多刮几下,可以起到补气的作用,到上皖穴止,局部痧出为度。
(2)用刮板角轻轻点揉天突穴(点揉天突穴时用力要轻揉,此处深部为气管所在,用力过重会引起呛咳甚至造成窒息)。
(3)以患者胸骨柄为中线,施痧者用刮板分别向左右两侧沿肋骨横向刮拭,刮痧时整个刮痧板要紧贴肋骨,角度要小,经过乳头时(哺乳期妇女不宜进行治疗)要绕过,至局部皮肤微红即可。
注意:胸部刮痧时刮板与体表接触角度不宜过大,角度越大,力度就相对越重。胸部为心、肺之所在,用力过重会对心肺功能造成影响和损害,对于严重心,肺疾病患者不宜采用。
在胸部刮痧的时候,不仅可以改善女人的乳腺增生、胸部血液循环不良等状况,而且对于心肺肝胆脾胃这几个脏器的治疗、保健预防等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胸部刮痧的注意事项
除了中间竖着刮拭以外,胸部肋骨区域要横向刮拭(胸部是肋骨所在的地方,一般刮痧都是从上往下刮的,在胸部只有中间是从上往下刮,其他地方都是横着刮,尽管经脉是竖着的,但我们不能竖着刮,竖着刮的话,那刮过一根一根的肋骨不就像搓衣板一样吗?对瘦的人来讲就太难受了,所以胸部由肋骨的地方都要横着刮。
如果人比较瘦,刮拭时力度要轻,如果刮的力度过大、刮的时间很长,容易造成骨膜的损伤。
横刮时,要横着大面积的刮拭。刮板是有一定宽度的,它每次接触皮肤的区域就是刮板的宽度,千万不要拿角部,沿肋骨沟去刮易造成肋骨的损伤。
肋骨的区域刮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局部刮痧刮到毛孔微微张开就可以了,若刮的过度,就会造成骨膜的损伤。
乳头部位千万不要刮。
持板的正确方法:用手握住刮痧板,将刮痧板的底边横靠在手掌心部位,大拇指及另外四个手指呈弯曲状,分别放在刮痧板的两侧,刮痧时用手掌心部位施加向下的按压力。
刮痧板的正确 拿法
基本刮痧方法有以下7种:
1、面刮法
将刮痧板的1/2长边或整个长边接触皮肤,向刮拭方向倾斜30~60度(45度最为常用)均匀地向同一方向刮拭。适用于躯干、四肢、头部的平坦部位。
面刮法
2、角刮法(单角刮法、双角刮法)
单角刮法:用刮痧板的一个角部朝刮拭方向倾斜45度在穴位处自上而下刮拭。用于肩贞穴、膻中穴、风池等穴位。
单角刮法
双角刮法:以刮痧板凹槽部位对准脊椎棘突,凹槽两侧的双角放在脊椎棘突和两侧横突之间的部位,向下倾斜45度自上而下刮拭。常用于脊椎部位。
双角刮法
3、点按法
将刮痧板角部与穴位呈90度垂直,向下按压,由轻到重,逐渐加力,片刻后迅速抬起。适用于人中、膝眼等穴。
点按法
4、拍打法
将五指和手掌弯曲成弧状进行拍打。拍打法仅限于肘窝和膝窝。
3. 快速退痧的方法
退痧的时间长短因体质不同而有区别。并没有快速退痧的方法。
体质好的人,一般2天~3天即可消退;体质差的人,一般需要4天~5天。如果刮痧后用热毛巾敷,使身体处于温度较高、较热的环境,可以改善出痧局部血液循环,缩短痧存在时间,加速痧的消退。
刮痧后多喝水,可以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因为刮痧会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血液外溢,适当补充液体有利于加速血液循环和代谢产物的排出。
(3)怎么去痧最有效方法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刮痧后1~2天局部出现轻微疼痛、痒感等属正常现象;出痧后30分钟忌洗凉水澡;夏季出痧部位忌风扇或空调直吹;冬季应注意保暖。
2、刮痧疗法具有严格的方向、时间、手法、强度和适应证、禁忌证等要求,如操作不当易出现不适反应,甚至病情加重,故应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或遵医嘱,不应自行在家中随意操作。
3、有出血倾向、皮肤高度过敏、极度虚弱、严重心衰的患者均应禁刮或慎刮。
4. 怎么刮痧才是正确的
怎么刮痧才是正确的
怎么刮痧才是正确的,对于刮痧这种常见的理疗方式,大家一定都不会陌生,如今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很多人在平时都特别注重养生,家里也备有刮痧板,那么,怎么刮痧才是正确的。
1、刮痧顺序:充分暴露刮拭部位,在皮肤上均匀涂上刮痧油等介质,刮痧的手法及操作的顺序,按身体的部位,依序为头颈部、背部、胸部、手部、腹腰部及腿部。
2、刮痧力量:刮拭时用力要均匀、适中,力道应由轻渐重,不可忽轻忽重,同时以能耐受的力道为限,而刮拭的面积尽量能拉到最长。
3、刮痧方向:刮痧力量应为单方向用力,循经络刮拭,遇痛点、穴位时重点刮拭,以出痧为度。回程不刮。
4、刮痧角度:刮痧器具与皮肤间的角度以45度为宜,不可成推、削之势,刮拭方向应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并保持同一角度,每个部位刮20次左右。
5、刮痧频率:刮痧频率与疗程,则依疾病性质及患者体质状况而有所不同。每次刮拭的时间,以20至30钟为宜。初次刮痧时间不宜过长,且手法不宜过重,第二次使用刮痧疗法的时间,应间隔1至2周。
刮痧后,需休息片刻,约15分钟,且注意不要受凉,如有出汗现象请立即拭干,并需补充温开水或姜汤,切忌饮用冰水,以利体内之新陈代谢。刮痧期间,若有短暂体温增高的发烧现象乃属正常,这是因为体内潜伏的病菌正与白血球在进行对抗,但须注意观察,以防病情变化。
1、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
2、用边缘光滑的汤匙(或调羹、铜币等)蘸上麻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单向重复地刮。
3、刮痧顺序一般是由上而下,或由身体中间刮向两侧,或每次都由内向外,不得来回刮动。每次每处大约需刮20下左右,皮肤出现深红色斑条即止。
4、刮痧部位通常只在病人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刮痧,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刮痧。
5、每一部位可刮2~4条或4~8条“血痕”。按部位不同,“血痕”可刮成直条或弧形。
6、应用较小的刮匙,可在穴位处刮痧。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在穴位处刮痧,除了具有刮痧本身的治疗效果外,还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掌握正确的`刮痧步骤,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刮痧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况,很多人都认为刮痧可以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很大的好处,我们长期频繁的去刮拭,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刮痧虽好,不可过度,否则将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身体7个部位正确刮痧方法
头部
头部有头发覆盖,须在头发上面用面利法刮拭,不必涂刮痧润滑剂。为增强刮痧效果可使用刮板薄面边缘或刮板角部刮拭,每个部位刮30次左右,刮至头皮有发热感为宜。
太阳穴:太阳穴用刮板角部从前向后或从上向下刮拭。
头部两侧:刮板竖放在头维穴至下鬓角处,沿耳上发际向后下方刮至后发际处。
头顶部:头顶部以百会穴为界,向前额发际处或从前额发际处向百会穴处,由左至右依次刮拭。
后头部:后头部从百会穴向下刮至后颈部发际处,从左至右依次刮拭。风池穴处可用刮板角部刮拭。
头部也可采取以百会穴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刮拭。
面部
面部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面部出于美观影响,因此手法需轻柔,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眼睛、口腔、耳、鼻病的治疗须经本人同意,才可刮出痧。刮拭的按力、方向、角度、次数均以刮拭方便和病患局部能耐受为准则。
后项部
人体后项部有六条阳经通过,经常刮拭后项部,可以滋阴潜阳,补益人体之正气,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胸部
胸部正中线任脉天突穴到膻中穴,用刮板角部自上向下刮拭。胸部两侧以身体前正中线任脉为界,分别向左右(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注意隔过乳头部位。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背部
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肩部应从颈部分别向两侧肩峰处刮拭。用全息刮痧法时,先对穴区内督脉及两侧膀胱经附近的敏感压痛点采用局部按揉法,再从上向下刮拭穴区内的经脉。
腹部
腹部由上向下刮拭。可用刮板的整个边缘或三分之一边缘,自左侧依次向右侧刮。有内脏下垂者,应由下向上刮拭。
四肢
四肢由近端向远端刮拭,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病人,应从肢体末端向近端刮拭,关节骨骼凸起部位应顺势减轻力度。
让刮痧更有效的妙招
1、充分利用刮痧的诊断作用和防病作用
坚持保健刮痧,未病先防,提前治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是最好的防病治病方法。
2、正确掌握刮痧的方法和补泻手法
体质强弱不同,病情轻重不同,发病时间长短不同,刮拭手法要有区别。
3、选取刮拭部位要正确
哪疼刮哪是民间刮痧的方法,只有根据不同的病症选取相应的经络穴位,刮痧的效果才会显着。
4、要用专用的刮痧板和刮痧乳、刮痧油
因为专用刮痧板的形状是根据人体的解剖形态设计的,适合人体经络穴位和全息穴区的刮拭,达到应有的刺激强度。刮痧乳的润滑性好,加之其中含有益于皮肤的中药成分,可以保护皮肤,预防感染,提高疗效。
注意:
1、重症、疑难病症应在医生指导下刮痧。
2、认真学习刮痧疗法的注意事项,掌握适应症、禁忌症。
3、刮痧疗法对疼痛性疾病,感冒发热,亚健康状态,防病保健以及轻度脏腑功能失调有很好的疗效。对于严重的脏腑功能失调、骨关节明显变形等病症刮痧起辅助治疗作用。
4、可以按照刮痧教材中各种病症的提示部位去刮拭,前提是明确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刮拭效果不明显时,要请医生诊断清楚,再刮痧治疗。
5. 刮痧方法
刮痧法:
直按刮法:
指用热毛巾擦洗被刮部位的皮肤,然后均匀涂上刮痧介质,用刮痧工具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在体表的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拭,直到皮下出现痧痕为止。
间接刮法:
指在病人要刮拭的部位上放一层薄布类物品,然后再用刮痧工具在布上间接刮拭,此法有保护皮肤的作用;主要用于儿童、高热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开始出现抽搐者、年老体弱和某些皮肤病患者。
撮痧法:
根据手法又可分为挟痧法、扯痧法、挤痧法、拍痧法及点揉法;
(1)挟痧法:
又称揪痧法,在民间称之为“揪疙瘩”,是指在患者的待刮拭部位涂上刮痧介质,然后施术者五指屈曲,将中指和食指等弯曲如钩状,蘸刮痧介质后夹揪皮肤,把皮肤和肌肉挟起然后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一挟一放,反复进行,并连续发出“巴巴”的声响,在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6-7遍,被挟起的部位就会出现痧痕,造成局部瘀血,使皮肤出现血痕的除痧方法。施行本法时不需要任何器具,只需用手指即可。
(2)扯痧法:
(3)挤痧法:
对因痧引起疾患,用两手或单手大拇指与食指互相挤压皮肤,连续挤出一块块或一小排紫红痧斑为止的治疗方法,叫做挤痧疗法。
(4)拍痧法:
指用虚掌拍打或用刮痧板拍打患者体的刮拭部位,一般为痛痒、胀麻的部位。
(5)点揉法:
指用手指在患者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点压,同时做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是点压与指揉的复合手法。该法不属于刮痧手法而属于按摩手法,在治疗和保健中常与刮痧法配合应用,可起到增强疗效和弥补刮痧疗法不足的作用。在刮痧治疗中主要用于头面部、腹部、肢体关节及手足部。
挑痧法:
指刮拭者用针刺挑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主要用于治疗暗痧、宿痧、郁痧、闷痧等病症。
放痧法:
又称刺络疗法,以针刺静脉或点利穴位出血,用于因痧而达到治病的施治方法,叫做放痧疗法。
(1)泻血法:
(2)点刺法:
——感谢您对中医拔罐的关注和支持!
——中国好轻松健康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