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种植藿香的吗彼此交流下!
藿香又叫合香、山茴香,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能够入药,具有解暑、止呕等的功效,药用价值很高,我们熟知的藿香正气水便是用它制成。所以这种植物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是很值得栽培的。
B. 藿香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
藿香唇形目唇形科藿香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藿香的茎直立,高0.5-1.5m,四棱形,花冠淡紫蓝色,成熟小坚果卵状长圆形,花期6-9月,果期9-11月。它喜高温、阳光充足环境,喜湿润、多雨的环境,怕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生长。
生长习性
喜高温、阳光充足环境,在荫蔽处生长欠佳,年平均气温19~26℃的地区较宜生长,温度高于35℃或低于16℃时生长缓慢或停止。喜欢生长在湿润、多雨的环境,怕干旱,要求年降雨量达1600mm以上。幼苗期喜雨,生长期喜湿度大的环境(但是土壤湿度过大,也会烂根死亡)。雨量较少地区要注意灌溉。苗期喜荫,需搭棚或盖草,成株可在全光照下生长。根比较耐寒,在北方能越冬,次年返青长出藿香;地上部不耐寒,霜降后大量落叶,逐渐枯死。
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而疏松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为佳。怕积水,在易积水的低洼地种植,根部易腐烂而死亡。种子寿命2~4年,故隔年籽可以播种,种子萌发需要光照条件,发芽适温18~22℃,发芽天数7~10天。
繁殖方法
藿香多用种子繁殖,当年播种,当年收获为新藿香,叶子多,叶片质量好。也可宿根繁殖(老藿香),是指留种的新藿香收过种子后,让其老根在原地越冬,翌春新苗出土后移至大田而获全草。
种子繁殖
北方春季播种在4月中下旬育苗,撒播或条播,播种前,将苗床每平方米施腐熟人畜粪水2.5~3kg,湿润畦面作基肥,整平耙细后播种。
撒播:将种子拌细沙或草木灰,均匀地撒在畦面上,用薄板轻轻拍打畦面,使种子与畦面紧密接触,覆土厚度1cm。
条播:顺畦按行距25~30cm开浅沟,沟深1~1.5cm,浇透水,将种子拌细沙均匀地撒入沟内,覆土1cm,稍加镇压。
育苗播种量:2~4g/m2,每667m2本田用种量500~800g。最后畦面覆盖薄膜保温保湿。
定植:当苗高12~15cm,4~6片真叶时按株距25cm,行距40m选择阴天浇稀薄粪水定植,每667m2定植6~7千株,定植后浇透定根水。
宿根繁殖
宿根移栽(老藿香)极易成活,宿根在第二年(5月)出苗,用剪刀紧贴地面剪掉冬季枯死的地上残茎,然后浇一次稀薄粪水,促进新苗生长,到苗高9~15cm时,即可将苗挖起,带土移栽大田,应于雨天或阴天随挖随栽,成活率高。移栽株行距30cm×35cm,每667m2栽6千株。栽好后立即浇1次稀薄的粪水,促进成活。宿根发出的藿香高达70~90cm时,当年春播的藿香15~36cm高。宿根移栽6月底至7月初开始开花,当年春播的7月中旬开花。
栽培技术
整地播种
苗床以选择排灌、管理方便、肥力中上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为好;结合翻耕施腐熟栏粪22.5t/hm2作基肥;然后开沟敲细土垡,整成边沟1.5m宽的龟背形苗床,用腐熟人粪尿7.5t/hm2浇湿畦面,将种子拌细沙或草木灰均匀撒于畦面后,用细泥:草木灰=1:0.5的肥土覆盖约1cm厚;最后用竹片或小树枝在畦面上间隔约80cm架成小拱形盖上薄膜保温育苗。一般每公顷本田需要苗床120~150m2、种子2.25~2.7kg。
田间管理
温度管理
气温保持在20~25℃时,10~15天出苗,出苗率达70%时,揭去薄膜,适宜生长温度18~25℃,当年春播的藿香在苗高12cm,主茎有5对叶子时,基部的叶腋开始发生分枝,6月以后,气温升高,雨季来临,藿香进入旺盛生长期。
水肥管理
藿香茎叶均作药用,施肥以“全肥”为好(包括氮、磷、钾)如人畜粪、油饼等。第一次追肥在苗高3cm松土后每平方米施腐熟稀薄人畜粪水1.5~2kg,以后分别在苗高7~10cm、15~20cm、25~30cm时,中耕除草后,每次每667m2施腐熟人畜粪水1500kg,或每667m2施磷酸二铵10~12kg,施肥后应浇水,封垄后不再追肥。旱季要及时浇水,抗旱保苗,雨季及时疏沟排水,防止积水引起植株烂根。
中耕除草间苗
当苗高3cm,及时间去过密苗,使幼苗营养面积4cm2,或进行分苗,分苗株距6~8cm。穴播的藿香每穴留3~4株,条播可按株距10~12cm间苗,两行错开定苗;缺苗要在阴天补栽,栽后浇1次稀薄人畜粪水,以利成活。第一次收获前中耕除草2~3次,分别在苗高3cm、12~15cm、21~24cm时进行。苗高25~30cm时第2次收割后进行培土6cm护根。
排水抗旱
藿香喜微潮土壤环境,在播种、移栽后,如遇干旱无雨,应注意及时浇(灌)水抗旱护苗;多雨天气及灌水后,应及时做好清沟排水工作,以防积水,引起烂根。
病害防治
根腐病
此病多发生于夏季多雨季节,病株从根部和根状茎处发生腐烂,逐渐延至地上部,使皮层变褐色,最后枯萎而死。
防治方法:拔除病株并集中烧毁,再在病穴上撒入石灰消毒,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病穴。
枯萎病
此病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发生,最初病株叶片及叶梢部下垂,青枯状,最后根部腐烂,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
藿香收获后,清除病残株,集中烧毁,消灭越冬病原菌。雨后及时疏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结合喷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提高植株抗病力;
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并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40%多菌灵胶悬液500倍液浇灌病穴及邻近植株根部,防止蔓延。
角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多雨季节发生,开始时呈水浸状病斑,以后逐渐扩大为多角形褐色病斑,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1:1.5:120倍波尔多液,或72%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喷雾防治,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褐斑病
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叶片,5~6月份在叶面形成近圆形的病斑,中间淡褐色,边缘暗褐色,并生淡黑色霉状物,潮湿雨季严重。
防治方法:摘除病叶烧毁,用1:1:120倍波尔多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喷雾防治。
斑枯病
叶片两面病斑呈多角形,初时直径1~3mm,暗褐色,叶色变黄,严重时病斑汇合,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50%瑞毒霉10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蚜虫
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嫩梢嫩叶上危害,使植株生长不良,不能正常长出新芽新叶。
防治方法: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洒。收前半个月停药,免留残毒。
红蜘蛛
6~8月高温低湿季节发生严重,该虫主要吮吸植株营养,橘红色或黄色,在叶背面吸食汁液,受害部位初现黄白色小斑,逐渐成大黄褐色焦斑,最后全叶变黄脱落。
防治方法:用虫螨立克1500倍液、或40%速克朗或1.8%阿维菌素3000倍液喷洒。
银纹叶蛾
银纹叶蛾以其幼虫咬食叶片成孔洞或缺刻,幼虫白天潜伏在叶背,晚上和阴天多在叶面取食。
防治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25%杀虫脒水剂300~350倍液喷雾。
卷叶螟
卷叶螟以其幼虫在幼芽、幼叶上吐丝卷叶,藏于其中咀食叶片。
防治方法:用敌百虫300~400倍液叶面喷洒。
地老虎、蝼蛄
害虫咬断幼苗根茎,造成缺苗,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做成毒饵诱杀,或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拌毒土条施于沟内。
C. 怎样种植藿香
藿香的种植方法:
一、种子的选择,一般大家都会选择头年新收的种子去进行第二年的播种,这样的种子是保存的更好的,也能够更好的保证发芽和存活率,而陈年的种子一般虫害隐患比较多,因此并不推荐使用。
二、醒种不能少,在播种之前务必要将藿香种子拿出来进行醒种催芽处理,一般这样的种子醒种是比较简单的,只需要放在温水当中浸泡24小时就可以了,可以很好的软化外壳,加速种子的萌发。
三、土地的处理,苗床选择以肥沃的沙壤土为好,结合翻耕施以一定的腐熟栏粪,然后开沟敲细土垡,整理成边沟为1.5m宽的龟背形苗床,用人畜粪尿进行浇湿就可以了。
D. 植物藿香如何种植
藿香蓟又名胜红蓟,原产于墨西哥。喜温暖和阳光充足环境,不耐寒,怕高温,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好。
●繁 殖
常以播种和扦插繁殖。播种,4月春播。播后2周发芽。扦插,5-6月间剪取顶端嫩枝作插条,插后15天左右生根,成活率高。种子有自播繁衍能力。
●栽 培
播种苗3-4厘米高时移栽1次,7-8厘米高时定植或盆栽。生长期每半月施肥1次,6-7片叶进行摘心,促使多分枝。开花期增施磷肥1-2次。花谢后重剪1次,萌发新枝后将继续开花不断。
●病虫害
常有根腐病、锈病和夜蛾、粉虱危害。根腐病用10%抗菌剂401醋酸溶液1000倍液喷洒,锈病用5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洒。
●应 用
霍香蓟株丛繁茂,花色淡雅、常用来配置花坛和地被,也可用于小庭院、路边、岩石旁点缀。矮生种可盆栽观赏,高杆种用于切花插瓶或制作花篮。
E. 什么时候种藿香
藿香以春秋雨季播种最佳,种子为好光性,发芽适温18-24℃,本叶3-4枚时就可移植,土壤选择沙质壤土,栽培环境要日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生长适温为日温21-27℃,夜温14-17℃,花期从春到秋季,期间可施用追肥补充养分。
F. 藿香草的种植
藿香草的种植:
一、选种,一般大家都会选择头年新收的种子去进行第二年的播种,这样的种子是保存的更好的,也能够更好的保证发芽和存活率,而陈年的种子一般虫害隐患比较多,因此并不推荐使用。
二、醒种,在播种之前务必要将藿香种子拿出来进行醒种催芽处理,一般这样的种子醒种是比较简单的,只需要放在温水当中浸泡24小时就可以了,可以很好的软化外壳,加速种子的萌发。
G. 藿香怎样进行栽培和管理
采用种子繁殖,主要用直播,也可育苗移栽。按常规整地,整地前施足基肥,每667米用腐熟有机肥2500千克左右,地整好后即可播种。南方多为秋播,北方主要为春播。如四川一般于9~10月播种,按株行距各30厘米开穴,深3~6厘米,穴大底平,先施入人畜粪尿后,每667米用种子0.5千克,拌草木灰,匀播穴内,盖薄土0.5~1厘米,稍加镇压,土干要及时浇水,秋播当年出苗,生长季长,产量较高;北方采用春播,播种期3~4月,按行距30厘米左右划1~1.3厘米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0.5~1厘米,并用脚踩踏一遍,播后如土干应及时浇水,用种量每667米 0.5~0.8千克。
种子发芽率一般为90%,如在15~17℃,有足够湿度,播后约8~10天出苗,如温度升高到18~23℃出苗可缩短到5~6天。
出苗后要加强松土除草,当苗高5~10厘米时进行间苗定苗。条播按株距10~15厘米间苗定苗,穴播的每穴留苗3~4株。苗高30~35厘米时培土,结合施肥,一般在6~8月植株生长迅速,应追施2~3次,以人粪尿或充分腐熟的粪肥为主。前期可施稀薄的人畜粪水每667米 1000千克,后期施用的浓度可大点,也可施用尿素5~8千克,施后浇水。生长后期,8月中下旬,留种地可追施磷肥,每667米施用过磷酸钙25千克或氮、磷、钾复合肥20千克。
收获:北方作一年生栽培;南方,四川、浙江等省种后可连续收获两年,产量以第二年为高。冬季收后应施肥培土,以保来年丰收。
于6~7月,植株花序抽出而未开花时,选晴天齐地面割取全草,运到晒场,摊开晒至日落后,收进晾棚或空屋内,堆叠过夜,次日搬出再晒,也晒到日落后收进,次晨理齐捆扎包紧,以免走失香气。第二次收获在10月收割,迅速晾干、晒干、烤干即可供药用。一般鲜用较好,但保鲜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