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滑菇怎么种植方法

滑菇怎么种植方法

发布时间:2022-05-31 20:56:00

如何种香菇

1.栽培方式和工艺
香菇有段木栽培、人造菇木栽培和地栽三大基本方式,随着代料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人们保护森林意识的增强,近几年段木栽培已经很少,我国香菇主要来自代料栽培,其基本工艺为配料一分袋一灭菌一接种一发菌一出菇。
2.栽培委节
主要有春栽和秋栽两大季节,有早春播种春末夏出,春播夏出,春播秋冬出,秋播冬春出这样几大生产运作方式。
3.品种类型
香菇品种繁多,可按需要划分品种类型,可按栽培基质划分、按出菇早晚划分、按销售型式划分、按大小划分、按出菇温度划分等。
①按栽培法划分。香菇可段木栽培,可代料栽培,代料又分为若干类型,为木屑、蔗渣、玉米芯、稻草等。因此,可划分为段木种、木屑种(代料种)草料种、菌草种、段木代料两用种等五大类型。
②按出菇早晚划分。按此划分可分为早生种(接种后70—80天出菇)、迟生种(接种后120天以上出菇)。 ③按适宜的产品型式。这主要分为干销种和鲜销种,干销种相对菇质紧密,含水量低,出干率高,适于干制;鲜销种则菇质较疏松,含水量较高。
④按大小划分。可分为大叶种、中大叶种、小叶种三大类。前者菌盖多在5-15厘米,后者4-6厘米,居二者大小之中的为中大叶种。
⑤按出菇温度划分。可分为低温种、中温种、高温种、广温种4类。
低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5-15℃。
中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10-20℃
高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15-25℃。
广温种:出菇温度范围较广,在5-28℃,但以10-20℃出菇最高,品质最好。栽培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当品种。
三、代料栽培的主要品种
近年我国代料栽培香菇已占总产量的90%以上,段木栽培已是一种限制生产的栽培方式,因此,本文不再对段木种和栽培技术进行介绍,而只介绍代料栽培的品种。为了便于栽培者了解品种及其合理使用,本文以栽培季节介绍品种。
1.春栽迟生品种
目前,代料香菇应用的主要有241—4、庆元9015(花菇939)、花菇135三个菌株。
(1)名称、来源和基本性状
①241—4241—4香菇菌株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应用于代料栽培香菇的春栽迟生型品种,从1988年始至今累计应用量约25
亿袋以上。该品种由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吴克甸主持选育成功。是浙江省法定推广品种。241—4菌株系从段直木 241菌株的子实体分离获得的自然变异新菌株。其子实体大叶型,朵型园整,肉厚,菌盖真径6—10厘米,肉厚1.8—2.2厘米,柄短而细,品质优,国外称为“仿生菇”,属中温偏低型,出菇温度范围6-20℃,以12—16℃为最适,接种到出菇(菌龄)180天,适宜的接种期为2—5月,出菇期10-翌年4月。该菌株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在全国香菇产地均有应用。出菇期以低棚保湿、脱袋出菇的方式为主,在一定的温差范围内利用干湿刺激催蕾效果最佳。是代料香菇感观和品质最优的品种,也是香菇出口量最大的品种。
(2)庆元9015(花菇939)该品种由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吴庆甸主持选育成功,并通过认定。是浙江省法定推广的三个香菇品种之一,属自然变异新菌株,是目前栽培花菇的当家品种。全国应用9015(花菇939)量占代料花菇总面积75%左右,其朵形圆整,盖大肉厚,产量高,菌盖直径4—14厘米,柄长3.5—5.5厘米,不易开膜,易形成花菇:属中温型,出菇温度为8- 22℃,以14—18℃最适,菌龄90天左右。该菌株最大优点是接种期间可在3—8月之间接种。不同接种期菇木的香菇产量一致,但5—7月接种的菇木香菇的朵形最均匀。该菌株抗逆性强,是所有代料香菇的菌株中耐高温能力最优的品种,出菇期9月—翌年5月。该菌株是花菇栽培的优良品种,也是采用低棚保湿、脱袋出菇方式的高产优质品种。
③135该品种系段木栽培香菇的品种,经代料栽培驯化成为栽培花菇的品种之一。
其菌盖大,肉厚,菇柄短,菇质优,菌盖直径5—13厘米,柄长3—4厘米,易形成花菇;属中低温型,出菇温度范围6—18、,以9-13℃为最适;菌龄200天以上,接种期2—4月,出菇期为10-翌年3月。该品种抗逆性较差,在菌丝生长发育阶段遇夏季高温会影响菇木质量,轻则局部霉烂,重则病虫滋生。接种的菇木培养环境光线要弱,以免菌膜色太深,菌膜太厚不易出菇。
(2)栽培关键技术
①科学安排栽培接种期,春栽秋生型品种从接种到出菇有一个较长的菌丝生长发育过程,接种期过早培养料的营养消耗多会影响香菇后期产量,接种期太迟香菇菌丝营养积累少,第一至二潮菇的畸形菇多。从我国南方的气候条件来看,春栽秋生型的接种期分别为:241—4为2-5月,庆元9015(花菇939)为4-7月,花菇135为2—4月。我国北方气温偏低,秋季出菇适温要比南方来得早,接种期可稍提前,但要注意,接种期必须安排在气温5℃始日之后。
②合理的培养料配比。以上菌株均适宜用杂木屑78%,麦麸20%,糖和石膏各1%,含水量60%左右的常规配方,花菇 135品种的培养料含水量略低些更好。
③适时刺孔通气。刺孔通气的工具常用1.5寸元钉制成,每段菇木刺孔的总量视菇木划分别进行。较紧实的菇木刺孔数要多些,含水量较大的菇木刺孔要深些。每段菇木一般掌握在100个左右,深度为1.5厘米。在菌丝生长过程中一般刺三次孔,第一次在接种孔香菇菌丝圈直径6—7厘米,第二次在香菇菌丝蔓延到培养料50%左右,第三次在香菇菌丝布满全袋。第 1-2次刺孔的位置选在香菇菌丝圈内1.5厘米,第三次刺孔则在接种孔的背面。第二及第三次时培养料袋壁必须出现玉米粒大小的白色瘤状物。
④调整菇木堆形,调节料温。接种的菇木一字形排列,堆高8-10层,第二次刺孔通气的菇木横二纵三排列,堆高8层,第:次刺孔之后的菇木六角形排列,堆高5-6层。堆与堆之间要有空隙,行与行之间须有40厘米通道。在室内培养的要加强通风换气。
⑤菇木适时转场。促使菇木转色形成均匀菌膜需要较强的散射光线。241-4、9015(花菇939)的菇木,香菇菌丝布满全袋后2个月左右开始转场,最迟为出菇前30天;135菇木不宜全面转色后再转场,因为转色太深菌膜太厚,菇蕾不易发生,应采取长期的较暗光线培菌,出菇季节转场,边转场边出菇。
⑥促使菇蕾发生均匀。香菇241-4和庆元9015(花菇939)菌株系菇蕾多发生型的品种,在香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和出菇适温季节来临时,采取温差刺激出菇较宜。若采取震动、击木(惊蕈)刺激,菇蕾就会大量发生影响香菇质量;花菇135菌株则必须有一定的震动或击木(惊蕈)刺激,否则出菇不均匀。
(3)杂菌和虫害的预防措施
对春栽迟生型品种,在杂菌和虫害预防上的重点是越夏管理阶段。主要技术措施有:精细管理,尽量疏散菇木,及时通风降温,菇棚保持良好的遮荫度以及搞好环境卫生等。发生局部污染的菇木可用清菌素、扑霉灵等涂刷,菇蚊可用专用蚊香、敌敌畏等防治。
2.春栽夏生品种
(1)名称、来源和基本性状
①武香1号,是目前应用的出菇温度最高的品种。该品种子实体大叶,菌肉肥厚,菌菌盖色较深,柄中粗,稍长,其最大的优点是出菇温度高,在28℃的高温条件下能大量出菇,最高至34℃,出菇温度范围10-34℃,最适20-26℃,菌龄60天,适易的接种期为3-4个月,出菇期5-11个月。其抗逆性强一般地区可作为夏季出菇的首选品种,主要适宜鲜销和保鲜销售。
②CR04,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法选育成功的中高温型品种。子实体大叶型,朵型圆整,菌肉肥厚,菌盖为茶褐色,有鳞片,有时盖顶有稍突起的尖顶,柄中粗,稍长,其出菇温度范围10-28℃,最适18-23℃,菌龄70天,适宜的接种期为 1-4月,出菇期4-11月。其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适宜在中高海拔地区使用,主要适于保鲜和脱水烘干销售。
③广香47,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选育的高温型品种,其子实体朵型圆整,盖大肉厚,菌盖黄褐色,柄中粗,稍长,出菇温度范围14-28℃,最适14-24℃,菌龄60天,适宜的接种期为2—5月,出菇期5—11月,出菇高峰期分别在5-6月以及9-10月,冬季出菇量极少。可在中高海拔地区使用,主要适于脱水烘干和保鲜销售。
④8001,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选育的中高温型品种,其子实体单生,朵型圆整,中大叶型,肉质肥厚,菌盖茶褐色或深褐色,柄粗,稍长,出菇温度14-26℃,最适为18-23℃,菌龄60天以上,适宜接种期2-4月,出菇期5—11月,冬季低温不宜出菇,适于鲜菇销售或脱水烘干销售。
(2)栽培关键技术
①选择合理的培养料配方,培养料要求有充足的营养,并且碳氮比合适。局部地区在配方中加15%-20%棉子壳,2%— 3%玉米粉。
②菌丝生长阶段进行刺孔通气,菇木接种口不用石腊或胶纸等材料封口时,刺孔通气2次,总刺孔量50—60个,先少后多。刺孔结合散堆,加强通风降温。
③出菇适温前10天左右,日最高温度25℃左右的天气转场,待菇木有部分转色,手握菇木有弹性,白色瘤状物软冗时脱袋。
④脱袋后保湿促转色,然后拉大温差催蕾。
(3)杂菌及虫害预防
夏季高温高湿,杂菌及虫害主要发生在脱袋后的出菇管理阶段,具体的措施有:搞好菇棚环境卫生及消毒杀虫工作,掌握适宜的排场脱袋时间,降低菇棚温度,加强通风散热,发现杂菌污染可在没长香菇时用清菌素、扑霉灵喷雾或涂刷,虫害可用菊酯类农药防治。
3.秋栽早生品种
(1)名称和来源、基本性状
目前,在生产上应用的品种主要有:L82-2、856、L9612、133、L62、L66、L26、Ct02、申香2号等。
①1.82-2,该品种系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与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合作选育的早生型高产品种,其子实体朵型圆整,中大叶型,单生或少有枞生,菌盖深褐色,柄较细,中等长,畸形菇少,菇质较好,出菇温度8—22℃,最适为14-19℃,菌龄60天,适宜接种期为7-9月,出菇期为10月~翌年5月,为秋春多生型。菌丝抗逆性强,宜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区应用,适于鲜菇脱水烘干销售。
②865,该品种系福建三明食品工业研究所引进筛选的早熟高产品种,其朵型圆整,中叶,单生或少有枞生,菌盖茶褐色至黄褐色,肉质肥厚,柄稍长较细;出菇温度8-22℃,最适14-18℃,菌龄55天,适宜接种期为7月—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以9月-11月和翌年3-5月出菇最集中。一般地区均可栽培使用,高海拔地区更理想,适于鲜菇和脱水加工干品。
③L9612,该品种由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引进筛选,其朵型圆整,大叶,菌肉肥厚,菌盖茶褐色至深褐色,菌褶较疏,柄短而细,菇质优,产量高而稳;出菇温度12-25℃,最适17-22℃,菌龄55天,但在菌丝不够成熟时脱袋畸形菇较多,适宜的接种期 6月-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在秋春季出菇量最多。该品种抗逆性强,一般地区均可引用。适于鲜销和脱水烘干销售。
④133,系三明真菌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法选育成功的早生型高产品种,其子实体大叶,朵型圆整,菌肉肥厚,菌盖颜色较深,柄较短而细,产量高,菇质较优;出菇温度10-25℃,最适15-22℃,菌龄60天,适宜的接种期为6—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在秋季和春季各有一个出菇高峰期,在一般地区均可栽培应用。主要适于普通鲜菇或脱水烘干销售。
⑤L62,系三明真菌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法选育的高产型早熟品种,其子实体中等大小,朵型圆整,菌盖平整,黄褐色或茶褐色,柄短而细;出菇温度9-23℃,以14-20℃为最适,菌龄65天,适宜接种期6-9月,出菇期9月—翌年4月,为秋春多生型,能适应一般的栽培环境,可适用于栽培普通菇,也是栽培花菇的理想品种,适于脱水烘干和保鲜销售。
⑥L66,该品种系三明真菌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法选育,为早熟型产稳定品种,其子实体中大叶,朵型圆整,肉质肥厚紧实,菌盖茶褐色至深褐色,柄中粗,稍长,菇质较优;出菇温度10-23℃,最适为14-20℃,菌龄65天,适宜接种期6-9月,出菇期 9-翌年4月,属秋春出菇型。该品种适应性较强,一般地区均可栽培应用,适于保鲜销售,也适合脱水烘干。
(2)栽培关键技术
①秋栽早生品种的菇木制作正处在高温的夏季,要时刻注意栽培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按操作程序做好灭菌接种,提高接种成品率。
②在进行菇木的刺孔通气时,要注意培养场地的温度。温度最高在30℃的天气不进行刺孔通气。
③菇木转场安排在香菇菌丝布满全袋之后,日最高气温低于25℃的天气。菇木脱袋时需有部分转色,手握菇木有弹性,瘤状突起物软化,个别菇木出现菇蕾。
④脱袋的菇木覆盖薄膜保湿促其气生菌丝萌发,然后掀动薄膜降湿促其菌丝倒伏,喷洒清水促其转色,拉大温、湿差催蕾。冬季应尽可能提高棚内温度,每潮菇结束后,视菌棒情况合理养菌,及时补水。
(3)杂菌和虫害的预防
杂菌和虫害的预防重点是接种时杂菌污染(主要有链孢霉、木霉、毛霉)、培菌期的闷堆烧菌、脱袋后的木霉和青霉污染及翌年春季的菇蚊。预防的措施有:搞好环境卫生,应用“增温剂”新技术制作菇木,严格接种无菌操作,加套外袋,脱袋后加强通风,发现严重污染的及时处理。脱袋后木霉污染的可用清菌素或扑霉灵进行喷雾或涂刷,对菇蚊等可用专用蚊香进行熏蒸防治。
4.地栽品种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主要有Cr04、L33、L26、CrO2。
(1)名称、来源和基本性状
①Cr04(见春栽夏生品种)。
②L33(见秋栽早生品种)。
③L26,该品种系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引进筛选,其子实体朵型圆整,中大叶型,菌肉肥厚,菌盖深褐色或棕褐色,少有鳞片或纤毛,菌柄短而细,产量高,菇质优;出菇温度10-25℃,最适18-22℃,菌龄70天,适宜接种期1-4月份,出菇期4-12月份。该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各菇区栽培应用,中高海拔地区更优,是覆土地栽的优良品种,也用于秋栽,主要适于鲜菇销售和脱水烘干。
CrO2系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法选育的早熟高产品种,其子实体中叶,朵型圆整,单生或少有枞生,菌肉厚度中等,菌盖黄褐色至茶褐色,柄短较细,后期菇朵型相对偏小,肉较薄,出菇温度10-28℃,最适14-20℃,菌龄60天,适宜的接种期1-4月份,出菇期4-12月,适宜地栽,也可作秋栽早生品种使用。其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可在各地栽培应用,适合鲜菇和脱水烘干销售,也适于制作罐头。
(2)栽培关键技术
①配制合理的培养料,一般在培养中加入3%-5%的玉米粉和适量的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等,并适当增加麦麸。
②选择好出菇场地,搭建遮荫度最好的菇棚。场地要求水源充足,日照少,水温低,排灌方便,没有白蚁,棚内不应有直射阳光。
③覆土前7-10天对畦面及覆盖用土进行消毒灭菌和杀虫工作,消毒的方法有撒石灰、喷福马林及气雾消毒盒熏蒸等,杀虫一般用敌敌畏喷雾和熏蒸。
④在培菌期视发菌情况需进行1-2次刺孔通孔,总刺孔量为50-60孔。
⑤适时脱袋覆土,脱袋覆土期为接种后50-100天(接种早的发菌较慢,发菌要适当长一些)。当菇已有部分转色,手握菌棒有弹性,瘤状突起物已变松软,即为脱袋覆土适期,绝对不可以在已经有大量菇蕾发生时再覆土。
⑥科学的出菇管理:关键是降温、通风、喷水保湿三项工作,覆土后2—3天盖膜保湿促转色,之后就一直不盖膜。但在整个出菇期都是禁止雨淋菇木,每潮菇结束后,停止喷水
一周,后提高畦沟内水位,及时给菇木补水。
(3)杂菌和虫害预防
?
香菇的原种和栽培可选用木屑原料制作,其配比可选用常规配方:木屑78%、麦麸20%、石膏1%,糖1%,容器采用标准菌种瓶、白酒瓶、罐头瓶、塑料袋均可,其作用方法均采用常规制种技术。
春栽香菇的原料与秋栽的原料一样,木屑以硬质阔叶树种为佳,木屑以专用粉碎机加工为好,最好木屑粒呈方块状,颗粒直径6mm以下,粗细搭配合理,辅助原料有麦麸、石膏、糖、磷酸二氢钾等,栽培香菇的原料配方并没有十分严格的标准,一般掌握的原则是木屑80%左右,麸皮10-20%,石膏或石灰1%,糖1%,也可不加糖。有的地方添加多菌灵防止杂菌,据试验多菌灵对香菇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和隐性减产作用,最好不用。配料时要按比例称量好原料,充分混拌均匀,加水量控制在混合料的含水量达到55%左右,生产中应宁干勿湿的原则,一般加水使料充分混合后用手握料能成团,松手后开裂,手掌心能见水印,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选用木屑的干湿程度决定科学的加水比例。
与母种相比较,原种需要较多的培养料,生产季节到来之前就要准备。凡可用来栽培食用菌的各种培养料都可用来生产原种,如棉籽壳、木屑、稻草等。为了提高菌种质量和使用率,则更常用多种禾谷类的种籽作原料,常用的有小麦粒、玉米粒、高粱、谷子等。以植物秸秆皮壳作主料时,需加入含氮量较高的麦麸、米糠等。

不论以什么为原料,都要求新鲜、无霉、无虫、洁净、干燥。另外,颗粒大小要适中。根据用料的不同,原种可分为谷粒种、草料木屑种、粪草种三大基本种型。不同种型的原种配料方法不同。

①谷粒种。选择洁净干燥的谷粒,如小麦、玉米、高梁、谷子等,筛选干净后,在清水中浸泡12小时,然后于沸水中煮10~30分钟(视籽粒大小而定),以籽粒充分吸水又不胀破为度。将谷粒捞出,散铺在可滤水的器具内,如竹席、苇席,晾干以表面不见水膜为宜,最后配入1%~2%的石膏或石灰等辅料,搅拌均匀。

②草料和木屑种。常用的草料种配方如下。

配方一:棉籽壳90%,麦麸或米糠9%,石膏1%。适于平菇、草菇、金针菇、木耳、毛木耳、姬菇、真姬菇、灵芝、鲍鱼菇、阿魏侧耳、灰树花、柱状田头菇、鸡腿菇等多数食用菌。

配方二:玉米芯粉30%,木屑30%,麦麸20%,稻草粉18%,石膏2%。适用于平菇、香菇、木耳、毛木耳、金针菇、鸡腿菇等食用菌。

配方三:大豆秸88%,麦麸或米糠10%,糖1%,石膏1%。适用于平菇、姬菇、金针菇等。

配方四:棉籽壳30%,木屑20%,玉米芯粉30%,麦麸或米糠18%,糖1%,石膏1%。适于平菇、金针菇、木耳、鸡腿菇等。

配方五:甘蔗渣77%。麦麸或米糠20%,糖1%,石膏2.0%,适于香菇、木耳、毛木耳。

配方六:甘蔗渣39%,木屑39%,麦麸或米糠20%,糖1%,石膏1%,适用于香菇、木耳和平菇。

配方七:棉籽壳98%,石灰2%,适用于草菇。

配方八:碎稻草77%,麦麸20%,糖1%,石灰2%,适用于草菇。

配方九:木屑78%,麦麸和米糖20%,糖1%,石膏1%。适用于香菇和黑木耳。

配方十:木屑70%,麦麸或米糠28%,糖1%,石膏1%,适用于柱状田头菇、多脂鳞伞等。

配方十一:甜菜渣30%,木屑30%,棉籽壳20%,麦麸或米糠18%,糖1%,石膏1%。适用于滑菇、平菇等。

配方十二:棉籽壳40%,碎稻草43%,麦麸或米糠15%,石灰2%,适用于草菇。

具体配制方法是:先用撞筛筛除掉过大的颗粒,并挑出较大的尖锐物,以使颗粒大小均匀,吸水充分。按配方要求称取各种配料成分,将植物性材料混合均匀,将石膏、石灰、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硫酸铵等溶于水中。然后加水搅拌,多数食用菌加水至含水量55%~65%,喜湿种类如草菇加水至含水量70%~75%。搅拌均匀后,为使材料吸水充分,堆起半小时至1小时后再行分装。

③粪草种。在有制好的干堆肥的情况下,可加水至适宜含水量后直接使用。在没有腐熟的堆肥时,可自行堆制,常用配方是:干稻草45.5%,干牛粪45.5%,花生饼粉、豆饼粉或菜籽饼粉1.7%,石膏0.9%,硫酸铵0.5%,过磷酸钙4.5%,石灰0.9%,混合均匀后加水至含水量70%~75%,搅拌均匀后堆积发酵16天,此期间翻堆4次,发酵完成后即可使用。具体发酵方法可参考双孢蘑菇栽培中培养料发酵有关内容。

求采纳亲!

㈡ 滑子蘑种植技术

滑子蘑:滑菇又名光帽伞、滑子蘑。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丝膜菌科,鳞伞属,因其表面有粘胶质,故而得名。其味鲜美,营养丰富,每100克鲜菇含蛋白质1.1克,脂肪0.2克、糖2.2克,并含有钙、磷、铁、钠及维生素B1、B2。专家认为滑菇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保健食品和出口创汇产品。
滑菇子实体丛生,伞形小,结菇多。菌盖深褐色,初呈扁半球形,长大后中央下陷呈现扁平状,表面光滑,有粘质,没鳞片,直径5厘米~8.6厘米。菌褶直生、密集,初呈白色或黄色,成熟时呈锈色或赭石色,菌肉由淡黄色变为褐色。菌柄圆柱形,长5厘米~7厘米。菌环着生于菌柄的上部,呈黄色。
一、培养料的制作
滑菇可采用段木栽培,也可采用代料栽培,一般阔叶树扔段木都能栽培滑菇,其中山毛榉、栗树、槭树作为人工栽培的菇木最适宜。代料栽培出的滑菇形状整齐清洁,滑菇特有的香味不及段木栽培的浓,粘液也较少,但爽口,生产周期短,成本低,效益高。
(一)代料栽培培养料配方
1.木屑培养基:木屑90%,麸皮(米糠)8%,玉米粉2%,料水比1∶1.5。
2棉籽壳培养基:棉花籽壳78%,麸皮20%、糖1%,石膏1%,料水比1∶1.5。
3 木屑玉米芯培养基:木屑40%、玉米芯40%、麸皮(米糠)15%、玉米粉2%、石膏1%、白灰2%,料水比1∶1.5。
(二)代料栽培培养料的处理
1.瓶栽:选用大口菌种瓶或罐头瓶,将配好的培养料装至距瓶口1厘米处压平,中央打一接种洞,瓶口塑料膜或牛皮纸封盖,用橡皮筋扎好。然后将瓶子进行蒸气灭菌,升压或降压要缓慢,以免盖口薄膜破裂。
2塑料袋栽培:将已配好的培养料装入袋中,用橡皮筋扎好袋口平放于锅内进行灭菌。(10小时~15小时)。
二、栽培管理
(一)接种发菌
1.接种:料袋(瓶)经过灭菌后,冷却至30℃以下,即可转入接种箱或接种室内进行接种,接种室严格消毒达到无菌要求,接种过程按照无菌操作。接种量约为培养料干重的3%~5%。瓶栽的可直接在接种箱内打开瓶口接种,然后将瓶口封严。袋栽的接种时,将袋口打开,用锥菜木棒在料面钻接种宋,装1公斤料的小袋打开4穴~6穴,装2公斤~3公斤料的大袋打8穴~10穴。随即将菌种接入穴内,每穴接蚕豆大小的菌种2块,料面接一层菌种,加塑料颈套,塑料袋头从颈套内翻转,塞无菌棉塞。接种后即转入培养室内培养。
2.发菌:滑菇发菌时间较长。如在冬末春初接种,8月份可发好菌,发菌期长达6个月左右。如在9月份接种,发菌期需70天~80天。发菌期主要是温、湿度管理。滑菇菌丝在4℃~32℃生长良好,最佳生长温度为25℃~26℃。32℃时停止生长。如长时间处于40以上,菌丝就会死亡;滑菇菌丝较耐低温。但长期处于-5℃以下,也会发生冻害影响菌丝体的繁殖。发菌期间应将室温保持在25℃左右,促进菌丝迅速发育,占据料面,抑制杂菌污染,并能提前出菇。如无加温条件可随自然温度任其慢慢生长。培养室内应注意清洁,不能过湿,以免杂菌发生。培养料中的温度不能低于70%~75%。培养室内的温差大时,应在15天左右倒垛一次边倒垛边检查发菌情况。温度适宜时,10天左右菌块上的白色菌丝开始向料内生长,约1个月培养料表面长满白色菌丝,2个月可将培养料全部长满抱成一体,成为整体菌块。但这种菌块不能出菇,需继续培养。此时应注意通风,防止温度过高。让菌丝充分蔓延生长,吸收和积累营养,最后在菌块表面形成锈色的菌膜,此时发菌即告结束。
(二)出菇管理
1.倒袋划菌:倒袋是将发育成熟的菌棒破除塑料膜,瓶栽的应打开瓶口。划菌是当长出的菌膜太厚不利于长出子实体时,需要用竹刀或铁钉在菌块表面划线,纵横划成宽2厘米左右的格子。划透菌膜,一般1厘米深即可。划线过深菌块易断裂。然后平放或立放在架上,喷水,调节室温至15℃左右,促使子实体形成。
2.温度管理:滑菇子实体在5℃~20℃时都能生长,高于20℃子实体发生小,菌柄细。菌柄盖小,开伞早,甚至不出菇;低温5℃~10℃生长仍很健壮,但产菇少。子实体发生的最适温度,因品种而异,一般10℃~18℃为宜。10月份后的深秋季节,自然温差大。应充分利用自然温差,加强管理,促进滑菇多产。夜间气温低,出菇室温应不低10℃;中午气温高,应注意通风,使室温不高于20℃为好。
3.湿度管理:水分是滑菇丰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湿度不足,滑菇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子实体分化受到抑制,菇体平缩,不分泌粘液,停止生长,甚至死亡。为保证滑菇子实体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应适当喷水,增加菌块水分(70%)和空气湿度(90%)。每天至少喷水2次。喷到栽培块上的水温不能与气温相差很大,水要轻喷、勤喷,不可使培养块表面积水,以免引起腐烂。
4.通风管理:出菇期菌丝体呼吸能力增强,需氧量明显增加,需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通风的同时,应注意温、温度变化。如温度高,室内闷热潮湿,应加强通风。通风不好,也是造成畸形菇的原因之一。
(三)采收
滑菇产菇期长短及产量高低的关键在于管理水平,管理得好,可产3潮~4潮菇,生物转化率70%~90%以上。采收时间因用途而异。未开伞的幼菇质地鲜嫩,品质佳,菌盖平展。已落孢子时即老熟,菇体变轻,品质较差。采收方法是,用手指提菇根轻轻拔下,置于阴凉处保存。一般在阴凉处可保存4天,如温度5℃左右可保存一周以上。

㈢ 滑子菇在江西赣州这边能种吗

滑子菇在江西赣州这边能种,栽培技术如下:
1栽培季节
滑子菇属低温变温结实型菌类,我国北方一般采用春种秋出,栽培时宜半熟料栽培,最好选择气温在8℃以下的早春季节,最佳播种期为2月中旬-3月中旬。
2选择优良菌种

⑴品种选择
滑子菇根据出菇温度的不同分极早生种(出菇适温为7℃~20℃)、早生种(5℃-15℃)、中生种(7℃-12℃)、晚生种(5℃-10℃)。生产者要根据当地气候、栽培方式和目的来选用优良品种。现在主产区的主栽品种主要有早丰112、C3~1等。
⑵菌种选择
选用菌种时要求不退化,不混杂,从外观看菌丝洁白、绒毛状,生长致密、均匀、健壮;要求菌龄在50-60天,不老化,不萎缩,无积水现象;选用菌种时应各品种搭配使用,不可单一使用一种品种,防止出菇过于集中影响产品销售。
3滑子菇出菇棚的建造
良好的栽培场地是滑子菇正常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在目前农村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条件下,一般都是因陋就简利用空闲住房,棚室作菇房 ,也有在防空洞、山洞等场所栽培滑子菇的,且大都采用一场两用,即是菌丝培养室又是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出菇室。
现标准化生产一般采用百叶窗式出菇棚,棚高3.5m,棚内培养架可用木杆、竹杆分层搭设,一般架高1.7m~1.8m,宽0.6m,底层距地面0.2m,层架间距0.3 m~0.4m,以设七层为宜,中间留0.8m走道。也可用水泥当立柱,拉四条8号铁线为横杆的结构。
4常用配方
(1)木屑77%,麦麸(或米糠)20%,石膏2%,过磷酸钙1%,pH值6.0-6.5,含水量60%-65%
(2)目前推广的配方:木屑84%,麦麸或米糠12%,玉米粉2.5%,石膏1%,石灰0.5%, pH值6.0-6.5,含水量60%-65%。
5拌料
将培养料按比例称好,搅拌均匀,加水量可根据原料的干湿,使含水量达60%-65%,堆闷30分钟。
6灭菌
⑴采用散料灭菌
蒸气式(充气式锅炉)层层撒料灭菌法。首先将锅屉上铺一层麻袋以免漏料,当蒸气上来后再向锅屉上平铺厚为6cm~8cm左右的培养料(不能用手或铁锹拍压)。当大气上来时,再用铁锹分层撒料,做到撒料均匀,要压住气,如此一层层装入,装8分满即可,也就是料面装到离上口20cm。加盖、压实,大火猛攻达100℃后保持2小时后,再闷30~40分钟即可趁热出锅,灭菌一定要彻底,每锅适宜灭菌200-500盘(注 采用粗木屑为主料的应延长灭菌时间)。
⑵包盘
首先将模子放在托盘上,把事先裁好的薄膜放在800倍液的霸力溶液中浸泡或放在0.1%的高锰酸钾的溶液中10分钟后再放在模子上铺好,将灭菌好的培养料趁热装盘,培养料温度不可低于80℃,将菌盘内的培养料压紧、压实、包好。
7接种
⑴接种室消毒及准备工作:
首先应做好接种室的消毒,每立方米用5克~8克消毒盒重点消毒,操作者应按操作要求做好接种前的准备工作,用5%来苏尔喷洒培养盘和一切搬运、接种工具;关闭门窗,使室内空气静止。
⑵接种方法:
当料温降至25℃左右时,即可按无菌操作要求接种。每标准盘用200克或250克菌种。去掉老皮和原基,将菌种掰成杏核大小的块,打开薄膜,把菌种撒于料面,用消毒过的压板适当压实,对折薄膜并将两端向上卷紧,以防水分蒸发。生产实践证明,接种量适当加大些,菌丝生长迅速,可以防止杂菌早期发生。
8发菌管理
⑴菌丝萌发定植期管理
北方滑子菇接种一般安排在2月中旬~3月中旬完成, 此时日平均温度在-6℃~5℃左右,未达到菌丝生长所需的最低温度5℃以上,这时需人为提温,如在室外码盘发菌的,夜间应用玉米秸或稻草将菌垛周围围起。促进菌丝定植 ,并每隔三四天测料温一次,菌块温度高于12℃以上时,应将菌盘单盘上架摆放。
⑵菌丝扩展封面期管理
定植的菌丝体,逐渐变白,并向四周延伸。随着温度提高,菌丝生长加快并向料内生长,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杂菌也会蔓延,造成污染,这个阶段应以预防污染为中心,未上架的菌盘摆成“品”字型,垛高8层以下,棚内温度控制在8℃~12℃为宜,要求五至七天翻盘倒垛一次,加大通风量。
⑶菌丝长满期管理
进入四月中旬,气温升高,菌丝已长满整个盘,此时菌丝呼吸加强,需氧量加大,释放热量,需要控温在18℃左右,另外加大通风量。⑷越夏管理
七八月份高温季节来临,滑子菇一般已形成一层黄褐色腊质层,菌块富有弹性,对不良环境抵抗能力增强,但如温度超过30℃以上,菌块内菌丝会由于受高温及氧气供应不足而死亡。因此,此阶段应加强遮光度,昼夜通风,棚顶上除打开天窗或拔风筒外,更应安装双层遮荫网或喷水降温设施。并且在所有通风口处安装防虫网,防止成虫飞入或幼虫危害,必要时可喷洒低毒无残留的生物农药。如:喷洒20%的溴氢菊脂或氯氢菊脂等

9出菇期管理
8月中旬气温稳定在18℃左右,滑子菇已达到生理成熟,可进行开盘出菇管理。
⑴划菌:
菌块的菌膜太厚,不利于出菇,需用竹刀或铁钉在菌块表面划线,纵横划成宽2cm左右的格子。划透菌膜,深浅要适度,一般1cm深即可,划线过深菌块易断裂。然后平放或立放在架上、喷水,调节室温到15℃左右,促使子实体形成。
⑵温度管理:
滑子菇属低温型种类,在10~15℃条件下子实体生长较适宜,高于20℃子实体形成慢,菇盖小、柄细、肉薄、易开伞。子实体对低温抵抗力强,在5℃左右也能生长,但不旺盛。变温条件下子实体生长极好,产菇多、菇体大、肉质厚、质量好、健壮无杂菌。
9月以后深秋季节,自然温差大,应充分利用自然温差,加强管理,促进多产菇。夜间气温低,出菇室温度不低于10℃;中午气温高,应注意通风,使出菇室温度不高于20℃。
⑶湿度管理:
水分是滑子菇高产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保证滑子菇子实体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应适当地喷水,增加菌块水分(70%左右)和空气湿度(90%左右),每天至少喷水2次,施水量应根据室内湿度高低和子实体生长情况决定。空气湿度要保持在85%~95%之间,天气干燥,风流过大,可适当增加喷水次数,子实体发生越多,菇体生长越旺盛,代谢能力越大,越需加大施水量。
喷水时应注意事项:
菌盘喷水时要用喷雾器细喷、勤喷,使水缓慢通过表面划线渗入菌块、不许喷急水、大水。喷水时,喷雾器的头要高些,防止水冲击菇体。
冬季出菇室采用升温设备,不能在加温前喷水,应在室温上升后2小时喷水。
⑷通风的管理:
出菇期菌丝体呼吸量增强,需氧量明显增加,因此,需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风时,注意温、湿度变化,出菇期如自然温度较高,室内通风不好,会造成不出菇或畸形菇增多,此外,温度较高的季节出菇时必须日夜开启通风口和排气孔,使空气对流,保证室内的足够的氧气供菇体需要。
⑸光照的管理:
滑子菇子实体生长时需要散射光,菌块不能摆得太密,室内不能太暗,如没有足够的散射光,菇体色浅,柄细长。
10采收期管理
滑子菇应在开伞前采收,开伞后采收不仅滑子菇商品质量下降,而且由于开伞后孢子落在菌盘上会引起菌盘感染。采收标准根据收购商要求确定。采收完头潮菇后应停水2~3天,使菇盘上的菌丝恢复,积累养分,使菇盘含水量达到70%,棚内空气湿度达85%,加强通风,拉大昼夜温差,促使二潮菇形成。

㈣ 农村种植滑子蘑怎么管理

滑子菇又称滑菇,是人工栽培的主要食用菌之一。滑子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对人的精力和脑力有很大的益处,所以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滑子菇的价格不断上升,但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实现滑子菇的高产种植十分重要。那么,在农村如何更好的做到滑子菇的种植管理呢?

然后进行菌丝萌发定植期管理:要求日平均温度在-6℃~5℃左右,未达到菌丝生长所需的最低温度5℃以上,需要人为提温。夜间可以用玉米秸或稻草将菌垛周围围起。随着温度的升高,杂菌会蔓延造成污染,这个阶段应以预防污染为中心,要求五至七天翻盘倒垛一次,加大通风量。进入四月中旬,气温升高,菌丝已长满整个盘,此时菌丝呼吸加强,需氧量加大,释放热量,需要控温在18℃左右,另外加大通风量。

七八月份高温季节来临,滑子菇一般已形成一层黄褐色腊质层,菌块富有弹性,对不良环境抵抗能力增强。此阶段应加强遮光度,昼夜通风,要安装双层遮荫网或喷水设施进行降温处理。并且在所有通风口处安装防虫网,防止成虫飞入或幼虫危害,必要时可喷洒低毒无残留的生物农药。

只要能有效的管理好滑子菇的种植过程,就一定可以有很高的产量。

㈤ 滑子蘑栽培技术

食用菌类的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季滑子蘑的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反季滑子蘑的栽培方法是:(1)培养基的配制:阔叶颗粒木屑50%、细木屑10%、玉米芯或豆秸20%、麦麸或米糠19%、石膏1%;先将阔叶颗粒木屑、细木屑、玉米芯或豆秸、麦麸或米糠、石膏拌均后加水,达到含水量60~65%;(2)灭菌;(3) 接种:(4)发菌管理;(5)出菇管理。本发明使原来的每年一季生产变为四季生产,原来的滑子蘑一年出3个月菇,现在可达9个月,使滑子蘑鲜品无淡季,可提高经济效益一倍以上,为食用菌加工企业提供了充足原料,有利企业常年生产,满足市场供应。投资少、效益高、见效快、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具有显着的经济效益

㈥ 滑子蘑出菇浇水管理

滑子菇出菇后应怎样上水?

滑子菇别名滑菇,属真菌门鳞伞属,原产于日本,是珍稀品种。滑子菇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那么滑子菇出菇后应如何上水呢?

一、滑子菇的生长习性

滑子菇最适宜的温度为22℃~25℃,其菌丝在5℃~32℃、籽实体在5℃~18℃之间都能生长。但高于20℃开伞早,低于5℃时发展停止。滑子骨生长需要充足的散射光,出菇阶段如果光线过暗,就会影响菌盖的品质和产量。滑子骨菌丝和籽实体对湿度要求相当的大,菌盘含水量和周围相对湿度的需求,分别为60-85%和85%-95%。滑子菇喜氧,需要菇房透风换气。滑子菇菌丝生长的适宜酸碱度在ph值5~6之间。

二、出菇后的上水方法

水份是滑子菇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出菇前后,要确保滑子菇籽实体发育所需的水分。应科学喷水,使菌块水份至少在70%左右,氛围湿度85%-95%,但施水量要依据室内湿度情况和籽实体发展状况灵活掌握,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轻水阶段:在出菇前的开袋后4—6天,这一阶段主要是保持菌袋湿润和增加环境湿度,以少量水喷菌袋,重点向空间喷水增湿。每天3次以上,每次5—10分钟,使环境湿度达到80%左右。

2、重水阶段:从开袋后的第7到第30天,这一阶段是重水期,每天向菌袋喷水6次左右,每次10—15分钟,使菌袋在20天左右的含水率达到70%左右,环境湿度达到80%以上。

3、出菇阶段:此阶段的水分管理以保持空间湿度为主,使菇蕾不干燥即可。籽实体生发越多,菇体发展越兴旺,需加大施水量就越大。喷水时应特别注重,喷雾器械不可直接喷向菌盘,喷雾头要抬高喷雾空间,避免水流冲打菇体。冬季喷水的水温要与室温相近,如果采用升温设备的情况下,要在升温2小时之后才能喷水。避免冷水导致菌块温度剧降,抑制菌丝分解,甚至不能出菇。头潮菇采收完后,应适当减少喷水2~3天,但仍要使菇盘的含水量在70%左右,棚内氛围湿度85%左右,以利菌丝恢复,促使二潮菇生发。

综上所述,滑子菇在出菇时,实体生长要求培养基含水量在7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但是在出菇时,一定要严格掌握上水量,如果超范围过多喷水时,可引起子实体生长缓慢变色,特别是在不通风的条件下,很容易引发杂菌污染以及菇蝇类、蛾类、线虫等虫害发生。

滑子菇的高产种植是个综合管理过程,要从划菌、温度、湿度、光照、通风、采收等环节规范细致,才能达到高产量高品质的滑子菇商品。以上是关于滑子菇出菇后的上水方法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新的方法欢迎评论区交流为谢!

㈦ 香菇的主要栽培方式有哪几种

香菇栽培源于中国。在1965年以前,国内一直延用“倒木砍花种菇”,即原木栽培,亦称老法栽培。其特点是,靠天然孢子接种,望天收菇,产量低而不稳。自1965年以来,逐步推广香菇纯菌丝培养物(香菇菌种)人工接种段木栽培法,亦称新法栽培,使我国香菇生产逐步走向稳产高产。同时,由于纯菌丝培养物的获得,使代料栽培应运而生。
目前,我国采用木屑、甘蔗渣、棉秆等代料栽培香菇的方式,已由早期的砖式栽培发展为袋式栽培(俗称人造菌棒栽培或袋栽)。包括源于古田的大田袋栽模式(古田模式)和源于庆元的立体袋栽模式(庆元模式),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第一,前者要求适时脱袋转色出菇,而后者出菇时不脱袋;第二,前者在大田单层摆放,而后者在室内或小菇棚内多层立体摆放;第三,前者适于培育板菇,而后者适于培育花菇。显然,立体袋栽模式具有优质、高产、高效的特点,是香菇代料栽培的新技术。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资源丰富。在香菇的原产地,夏季(6~8月)气温多在25~35℃,即使是栽培高温(15~25℃)发生型香菇,也无鲜香菇应市。在长白山区,夏季气温多在30℃以下,特别是立秋后,气温多在25℃左右,且昼夜温差大于10℃,若辅以蔽荫措施,可以获得25℃以下的小气候,是进行香菇反季节栽培的理想环境。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创造的半熟料畦式栽培香菇技术(当地称为陆地栽培香菇),正是利用当地的气候优势和资源优势,参照滑菇块栽经验研发的香菇与高棵作物露地立体栽培新技术。地栽香菇以土地为载体,以高秆作物为遮光物,凭借东北地区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生产高产优质的反季节香菇,使“南菇北移”获得成功。湖北鹤丰、谷城等地,在海拔800米以上的林地,在夏季进行脱袋壅土出菇,进行香菇的反季节栽培也获得成功,为占领国内外的夏季(淡季)市场奠定了基础。

㈧ 种植蘑菇需要那些条件

1、选用优良菌株

保证产量的同时尽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首要的是选用优良菌株。如菌株36的特点是子实体大,出菇密度小,菌株20的特点是子实体小,出菇密度大。

2、优化栽培技术

双孢蘑菇采用层架式立体栽培,床架上安装塑料网,用来铺放培养料,能充分利用菇房内空间。

3、建堆发酵

将玉米芯(当年或上年无霉病)粉碎至花生粒大小,按100m²栽培面积配料。

(8)滑菇怎么种植方法扩展阅读

蘑菇从菌丝体逐渐生长成子实体,最终成为食用菌,在适合的环境中才能更好更快地生长。

蘑菇属于腐生真菌中的一种,其体内并没有叶绿素的存在,因此不能直接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

蘑菇生长过程中,主要是将培养料中的各类营养物质作为营养来源,从而实现生长发育。

蘑菇的生长主要分为菌丝生长以及子实体生长两个阶段,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蘑菇对温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在菌丝生长阶段,最合适的温度范围为18~20℃。

在蘑菇的各阶段生长中,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若温度过高,菌丝的发育会加快,但非常细弱,这种菌丝易老化以及早衰,生长到子实体时会极易开伞。

㈨ 滑子菇怎么养殖

如果想种植滑子菇还需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

滑子菇种植技术
滑子菇又称光帽鳞伞、珍珠菇,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其原产于日本,后发展到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我县近几年开始规模生产。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北方地区生产滑子菇是广大农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以下介绍滑子菇栽培技术。
一、培养料配方
配方一:锯末50千克、麦麸和米糠7.5~10千克、玉米面1.5千克、石膏0.5千克、石灰0.25千克。配方二:锯末30千克、粉碎的玉米糊15千克、麦麸2.5千克、米糠2.5千克、玉米面2千克、石膏0.5千克、石灰0.25千克。
二、栽培期的确定与品种选择
滑子菇属于低温型菌类,生长周期较长,一般春季播种秋季出菇。由于滑子菇属半熟料栽培,须利用低温发菌来抵制或减少杂菌生长,所以栽培期一定要早。我地在1月初播种,最晚不能晚于4月10日。应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适宜品种。
三、生产用具
1. 菇房 栽培滑子菇的菇房必须选择干净,无杂物、无污染,防雨,门窗较多,便于通风换气,有利于调节温湿度的房间。也可以利用简易棚和地沟或大棚做菇房,上面要遮阴、不漏雨,地面垫河沙3.3厘米左右厚,室内培养架可用木杆分层搭设,一般架高1.7米,摆放6层,层距0.3米,底层距地面0.2米,每15米2的房间可以摆放250盘,用料625千克。
2. 蒸锅 用铁板卷成或用砖垒成直径1.2米、高1.2米左右的蒸筒,锅台与蒸筒处要严密不漏气,铁皮卷成的筒外面要有3厘米以上的保温层,可用纸围成或用灰抹好,也可用草绳缠好,再用麻刀灰抹光,锅内也放1层保温层,距离水面20厘米。
3. 托盘 也叫菇帘,用来盛装培养料,取9根0.6米长的玉米秸秆,用木条穿成0.35米宽的帘子。
4. 菌块模具 用1厘米厚的木板钉成长60厘米、宽35厘米、厚6厘米的活动模块。
5. 塑料布(地膜) 用厚度在0.005米以下的无毒薄膜裁成宽90厘米、长100厘米的块。
四、培养基配比与消毒方法
1. 拌料 选以上两个配方中的一种称好拌匀,加入清水,调节含水量至60%~65%,堆闷半小时备用。其他可以参考元蘑人工栽培技术。
2. 蒸料 待蒸锅内水开上气后,上铺1层麻袋,上面再铺1层干料,装上锅后等大气上来,然后揭开盖看哪里上气,就往哪里撒料,料要撒得松、撒得匀,不得拍压,待装至离蒸锅筒上口10厘米时停止,盖严锅盖待上大气后,测上层料温达100℃时保持2小时停火,待表层料温降到70℃左右时开始出锅。
蒸锅最好放在室内或离接种室和菇房较近的地方,农村初步生产时菇房可以兼作接种室。对于灭菌时间,如果培养料质量好,在2~3月播种的上大气后保持1.5小时即可;如果质量差,又是在4月份播种,上大气后必须保持2小时。
3. 上盘包料 料蒸好后要趁热包装,塑料布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分钟,抖掉水珠后顺模具铺好,将热料放入模具中稍压平,并将塑料布包好,取下模框,放入接种室摆放冷却,等待接种。
五、接种与养菌
1. 接种 在接种室内,按每立方米用10毫升甲醛、8克高锰酸钾进行熏蒸消毒后,将冷却至30℃以下的料包打开接种。菌种选用洁白、健壮、无污染的适龄菌种。菌种瓶、接种工具和手必须用3%来苏尔或0.1%高锰酸钾洗净消毒,以免染上杂菌。将掰成杏核大小的菌种混播在1厘米厚的料面上,也可先在料面上分散扎9个1厘米大小的孔,再撒菌种并稍压平,每盘需要500克(1罐头瓶)菌种1瓶,然后包好包严,防止开包。
2. 养菌 将包好的盘放在架子上养菌,如果春季气温低,可多堆上几层发菌,但是必须每7天倒1次垛,到了4月中旬就应上架。
六、发菌及越伏管理
滑子菇发菌期要十分注意菇房空气清新,平菇的种植技术四则:室内要保持干燥,切忌闷热潮湿,室温不能超过30℃,窗前搭棚遮光,防止阳光直射,地面过湿空气发酸时更应加强通风,并撒生石灰吸潮,防止杂菌滋生。三伏天菇房长时间高温无法降低时,可以向地面、四壁和屋顶喷冷水降温。发菌期间每30天应将培养架上下、南北不同方位的菇盘交换一下位置,促使发菌整齐,如果发现料盘底部有水渗出,应轻轻打开一角,控出多余的水分。
七、出菇期管理
1. 开膜划菌 对极早生种,在7月末8月初气温降至20℃时,应立即清理菇房的菌块,将污染的淘汰,并清除室内杂物,用来苏尔或石灰水消毒,喷洒敌敌畏800倍液或氰戊菊酯1500倍液灭虫,地面可用河沙垫好,洒上净水,调节室内湿度至80%以上,过1~2天可揭开薄膜进行划菌。方法是在菇料上用消过毒的刀或锯条每隔3厘米由一头向另一头划1刀(深1厘米左右),以利通气和长菇。
2. 催菇 划菌2~3天内给地面多洒水,保持空气湿润清新,促使菇蕾出现,催菇期约半个月。水要少喷勤喷,菇房地面、四壁和顶棚都应喷到,早晚要多喷冷水,使菌盘含水量达70%以上,以手按料块发软有水渗出为宜。
3. 分化期管理 当菇蕾像米粒般出现时,应该减少或者不向菌盘上喷水(防止盘上积水引起死菇),给其他部位喷水,以保证空气湿度,此时空气湿度一定要保持在85%~95%.随着菇的生长,需氧量增加,要注意更换新鲜空气,但是只能开背风窗,不能吹过堂风,以免吹干菇体和导致小菇过早开蕾。
4. 长菇期管理 菇盖长到0.5厘米时,可往菌盘上轻喷水,水不可过冷过热,不要大水冲击菇蕾。以后随着菇长大逐渐多喷水,每天至少2~3次,风大天气干燥时要多喷水,如夜间能多喷1次,则可增加产量。出菇期室温保持15℃左右,湿度在90%以上,水温要求在10~20℃。
5. 病虫害防治 应以预防为主,发菌期每个月喷两次农药灭虫,菊酯类药物(如溴氰菊酯等)要在两潮菇间隔期使用。
八、采收与加工
采收时,用手按住菇根轻轻拔下,不要将料带起,采后要停水3~4天,清除死菇、残根杂物,并提高室温养菌,以利于下潮菇丰产。二潮菇仍是以浇水管理为主,方法同第一潮菇。结合喷水施用丰菇宝,能提高产量15%以上,一般出3~4潮菇,生物学效率可达60%~80%(每盘1.5~2千克)。加工方法和盐渍平菇的方法相同,按收购部门要求加工即可。

㈩ 国内外滑菇最新的栽培技术

1 培养料。滑菇母种采用加富PDA培养基,22℃恒温培养1周至满管; 原种和栽培种的培养料配方为木屑70%、稻壳10%、麸皮12%、玉米粉6%、糖和石膏各1%,水适量; 滑菇栽培料配方为木屑80%、麸皮15%、玉米粉3%、糖和石膏各1%,含水量55%~60%为宜。
2 培养料预处理。一是杀死料中不耐高温的杂菌和害虫;二是软化培养料以使料中养分易于被菌丝吸收利用。将培养料进行常压灭菌,100~C下维持2~3小时即可。
3 培养料制作菌块(又称包料)。滑菇采用箱式块栽为佳,因此需把培养料制成长方形块状。具体做法:用玉米秸串帘成托帘(帘的规格为61 厘米*36厘米),用塑料薄膜包料(薄膜大小为120厘米*110厘米,薄膜需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并用长方形木框作模子(规格为60 厘米35 厘米* 8 厘米)。做块时,在托帘上放木框模子,将薄膜铺于模内,再将灭过菌的培养料装入薄膜内,每块装湿料重6~8公斤,最后用薄膜包好料后脱框。托帘上托着菌块,送到接种室接种。
4 接种。接种前室内每平方米用甲醛10亳升、加高锰酸钾5克进行混合熏蒸消毒。接采用表面播种方法,每块用种量1/2瓶。接种后送到培养室培养。

阅读全文

与滑菇怎么种植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居家技巧与方法 浏览:106
切换手机网络模式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73
cs5光盘安装方法 浏览:920
伽玛刀治疗方法 浏览:555
海螺怎么处理方法视频 浏览:407
血管堵塞如何疏通方法 浏览:741
阳暑解决方法 浏览:938
用什么方法丰胸最好 浏览:4
三叉神经疼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疗呢 浏览:133
怀孕流血怎么处理方法 浏览:772
有什么方法才能脱毛 浏览:367
强直性脊柱炎什么方法最治疗最好 浏览:897
建模仿真常用方法 浏览:885
帮我找个简单的叠穿方法 浏览:739
课程思政是教学方法还是手段 浏览:737
花卷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880
安全带与手机的连接方法 浏览:347
汽车空调膨胀阀检测和维修方法 浏览:812
儿童食用酸枣仁的方法 浏览:632
用阿胶块如何使用制作方法 浏览: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