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解决方法 > 用什么方法鉴别肝细胞性黄疸

用什么方法鉴别肝细胞性黄疸

发布时间:2022-11-24 23:40:30

A. 如何鉴别黄疸病因

黄疸病因的鉴别首先应根据黄疸的颜色及发生的迟速及病史综合判断。轻度溶血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多呈金黄色或橘黄色;慢性阻塞性黄疸程度较重时多呈暗绿色。传染性肝炎黄疸的出现多较缓慢:溶血性黄疸多呈急性发生:肝癌黄疸多逐渐发生:总胆管结石的黄疸波动较大:胰头癌引起的黄疸为进行性加深:胰头癌或肝癌如未经治疗多近期内死亡: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则可持续数年之久。尿与粪的颜色有助于黄疸病因的诊断。尿色如浓茶样见于早期黄疸型肝炎、阻塞性黄疸、药原性肝病等;皮肤有明显黄疸而尿色正常、粪色加深者,可能为溶血性黄疸:陶土样大便见于癌肿性黄疸.亦可见于重症传染性肝炎:结石性黄疸可有陶土色与正常大便交替的现象:壶腹癌与胰头癌可有黑粪。黄疸伴急性贫血见于各种溶血性黄疸;伴明显的消瘦与衰竭状态以癌性黄疸可能性最大:伴持续腹痛可能为肿瘤:伴阵发性绞痛提示胆结石;伴肝区隐痛、钝痛多为病毒性肝炎。实验室检查有助于黄疸病因的诊断。血清胆红质定性试验.溶血性黄疸呈间接反应.肝细胞性黄疸呈直接反应或双相反应,阻塞性黄疸呈立即直接反应。溶血性黄疸尿、粪内胆素原明显增加,阻塞性黄疸明显减少或缺如,肝细胞性黄疸尿内尿胆素原增加,粪内粪胆素原正常或略低。转氨酶对鉴别肝细胞性和阻塞性黄疸有一定参考价值。转氨酶升高反映肝细胞受损害,见于肝炎、肝硬化、药原性肝病等,而胆道梗阻时转氨酶一般不会升高。同位素扫捕对肝癌和其他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延伸阅读:肝炎患者黄疸持续不退该怎么办引起黄疸的原因有哪些黄疸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B. 怎么辨别黄疸类型

常见的几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2)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3)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建议检查血胆红素、肝功、母婴血型,以便明确黄疸的种类,并积极对症治疗。某些肝脏病、胆囊病和血液病经常会引发黄疸的症状,所以应进行鉴别诊断,以便确诊。

C. 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超声鉴别诊断

单纯的超声无法区分黄疸类型。 黄疸分型必须依据血液、小便、大便三者存在的胆红素及胆红素代谢产物综合分析。 具体请到正规医院咨询医生。

D. 肝细胞性黄疸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肝病本身表现如急性肝炎者,可有发热、乏力、纳差、肝区痛等表现;慢性肝病者,可有肝掌、蜘蛛痣、脾脏肿大或腹水等。2.皮肤和巩膜呈浅黄至金黄色,皮肤有时有瘙痒。3.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其中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4.尿中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常增加,同样粪中尿胆原含量可正常、减少或缺如。5.肝功能试验根据不...同肝病可出现下列某些试验异常: ①转氨酶升高; ②凝血酶原时间异常; ③严重肝病时,也可出现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酯酶活力下降等; ④伴有肝内瘀胆时,碱性磷酸酶可升高; ⑤血清白蛋白下降。6.免疫学检查7.肝脏活组织检查对弥漫性肝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除光镜检查外还可行电镜、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免疫荧光等检查,有利于肝病的诊断。

E. 黄疸的鉴别

大部分的新生宝宝都会有黄疸的现象,医生可能一看就可以看出来,但是对于家长们来说,该怎么辨别宝宝是不是有黄疸呢? 黄疸的鉴别 是怎样的?

黄疸的辨别必须在白天有光亮的地方进行,在荧光灯或电灯下,有时会误认的。此外服用某些药物或食物,也会导致黄色色素沉淀于皮肤,诊断时要详询病史,加以鉴别。如橘子、南瓜等。

三种黄疸的鉴别

一、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的皮肤与巩膜黄染常为轻度呈浅柠檬黄色,且常因贫血而伴有皮肤苍白。

溶血性黄疸的诊断主要靠下列实验室检查:1、粪胆原及尿胆原含量增加;2、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加;3、血中网织红细胞增多;4、血清铁含量增加;5、骨髓红系统增生旺盛。

二、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的诊断与鉴别,除病史与临床检查之外,常须依靠实验检查。

1、病毒性肝炎:目前,病毒性肝炎至少应包括甲、乙、丙、丁、戊型A、B、C、D、E型

2、急性黄症型病毒性肝炎:其黄疸前期为数天至1周。最突出的症状是疲乏、食欲缺乏。恶心、肝区痛或不适感,伴有或不伴有发热。有些病例因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与腹泻,常被误诊为胃肠消化不良;有些主要表现上呼吸道症状,常被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少数病例可因发热与多发性关节痛,被误诊为风湿热。

黄疸前期临床诊断较困难,但此时血清氨基转移酶(AST,ALT)活性常明显升高阳性率达100%人最有早期诊断价值。黄疸出现后,自觉症状反而减轻,此时主要体征为黄疸、肝肿大或肝脾肿大,质略鹏触痛,肝区常有叩击痛,也可无明显肝肿大。肝功能试验总胆红素直接肝红素均升高,尿黄,尿中尿胆原排量增多与胆红素阳性,有助于诊断。

三、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内毛细胆管小胆管、肝胆管或胆总管的机械性阻塞所引起。皮肤癌痒与心动徐缓是常见的症状。肝肿大是常见的体征。无合并感染的机械性阻塞不致引起脾肿大。黄疸早期呈金黄色,稍后呈黄绿色,晚期呈绿褐色,甚至近于黑色,黑色黄疸人如触及胀大的胆囊,提示阻塞部位在胆总管,起源肿瘤者较多,而起源于结石者甚少。肝功能试验总胆红素直接肝红素均升高,尿黄,粪便呈现白陶土样颜色。

F. 眼白发黄的检查

眼白发黄的检查诊断
黄疸应该做哪些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主要是检测尿中尿胆原与胆红素。溶血性黄疸时,尿胆原显着增加而尿胆红素阴性;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胆原增加、正常或减少(视有无肝内胆汁郁积而定),而尿胆红素阳性;阻塞性黄疸时,尿胆原一般减少甚至缺乏(视梗阻程度而定),而尿胆红素则显着增加。
2.血液检查溶血性黄疸时,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均降低,末梢血中网织红细胞及晚幼红细胞增加,骨髓象中红细胞系统显着增生旺盛;地中海贫血时,红细胞脆性常降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时,则红细胞脆性增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时,抗人体球蛋白试验(CoombsTest)呈阳性反应。
3.肝功能试验
(1)血清胆红素测定:1分钟胆红素(lrsquo;B)相当于结合胆红素(是血清与试剂混合后于1min时测定的胆红素含量)一般占总胆红素(TB)的20%。溶血性黄疸时,lrsquo;B/TB的比值一般60%。3种黄疸的胆红素代谢实验鉴别见表1。
(2)血清蛋白测定与蛋白电泳:在肝细胞性黄疸的中、晚期,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甚至倒置(正常时比值为2∶1)。少数情况下,如球蛋白显着增高时,则总蛋白可正常或超过正常。蛋白电泳测定在急性黄疸型肝炎者,其beta;及gamma;球蛋白轻度升高;而肝硬化时beta;及gamma;球蛋白明显增高;梗阻性黄疸的中、晚期,alpha;2及beta;球蛋白升高;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时,则alpha;2、beta;及gamma;球蛋白增高。
(3)血清酶学检查:
①主要反映肝细胞损害的血清酶,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腺苷脱氨酶(ADA)。ALT与AST活力升高是肝细胞损害最敏感的指标,常超过正常值的5~10倍。但在重症肝炎时,如发现转氨酶(ALT及AST)的活力反而降低,而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呈胆酶分离现象,多提示患者预后不良;ADA对慢性肝病时的肝细胞损害更有诊断意义,尤其是其同工酶ADA2。
②主要反映胆汁郁积的血清酶,有碱性磷酸酶(ALP)、gamma;-谷氨酰转肽酶(gamma;-GT)、5rsquo;-核苷酸酶(5rsquo;-NT)及乳酸脱氢酶(LDH)等。ALP在肝内、肝外阻塞性黄疸,肝内胆汁郁积时均显着升高,当其升高值大于正常值的3倍以上时,如无骨病存在,则高度提示有胆道梗阻存在。在肝细胞性黄疸时ALP大多正常或仅轻度升高,一般不会超过正常值的2~3倍。gamma;-GT在急性肝炎者仅轻度或中度升高,而在梗阻性黄疸及原发性肝癌者可显着性升高一般不会超过政党值的2~3倍。gamma;-GT的同工酶gamma;-GT2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标志物,国内报道其阳性率可达90%。5rsquo;-NT是ALP的一种同工酶,其诊断意义与ALP相同,但在骨病及妊娠期则5rsquo;-NT不受影响,其酶的活力仍然正常。LDH在多数急性肝炎者,其活力升高;在癌肿阻塞所致的黄疸时,LDH可显着增高;良性胆汁郁积时,LDH仅轻度升高。
(4)血清总胆固醇、胆固醇酯及脂蛋白-x(LP-X)测定:在梗阻性黄疸,总胆固醇增高;肝细胞性黄疸,尤其是肝细胞有广泛坏死时,胆固醇酯降低。正常人血中无LP-X,而在肝外阻塞性黄疸及肝内胆汁郁积时则LP-X呈阳性,其阳性率达90%~100%。单纯肝细胞性黄疸时,LP-X极少阳性。
(5)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凝血酶原在肝细胞内生成,当肝细胞出现损害及肠内缺乏胆汁,使维生素K的吸收发生障碍时,则凝血酶原生成减少,故肝细胞性与胆汁郁积性黄疸时,凝血酶原时间均延长。注射维生素K110mg或K38mg后,24~48h复查凝血酶原时间,如较注射前显着缩短,表示肝功能正常(制造凝血酶原正常),黄疸可能为阻塞性;如注射后凝血酶原时间无变化,提示无胆汁郁积,而是肝细胞功能受损。
(6)血清铁、铜含量测定:正常血清铁与血清铜的比值为0.8~1.0,梗阻性黄疸或肝内胆汁郁积时,铁/铜比值1。
(7)靛氰绿(ICG)试验:静脉注射ICG(按0.5mg/kg体重计算)后,15min抽血检查。正常人ICG的平均潴留量为注射剂量的10%,肝脏有实质性损害时ICG的潴留量增加。此法已基本上替代了传统的磺溴酞钠(BSP)排泄试验。
4.免疫学检查甲、乙、丙、丁、戊、己、庚型病毒性肝炎的抗原-抗体系统(病原标志物)检测有助于各型肝炎病原学的诊断。甲胎蛋白(alpha;-FP)的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时IgM明显升高,且血清内抗腺粒体抗体(AMA)及抗平滑肌抗体(SMA)绝大多数可呈阳性。肝细胞性与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鉴别见表2。
影像学检查
1.B型超声波检查是一种安全、方便、无痛苦、无创伤性且可反复进行的检查,在黄疸的鉴别诊断中已成为十分重要的检查方法,甚至是首选的检查方法。B超显像对鉴别肝细胞性黄疸与阻塞性黄疸颇有帮助。肝外胆道梗阻时,可见到胆总管及肝内胆管均表现为扩张,且可见到肿大而表面光滑的胆囊,同时对肝外胆道梗阻的原因、部位等可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2.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诊断胆道、胆囊病变及诊断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病变有重要帮助。并能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区域有无病变,且可取活组织检查。
3.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适宜于深度黄疸的肝外梗阻患者。PTC可清楚显示肝内、肝外整个胆道系统,对胆管阻塞的部位、程度、引起阻塞的病变性质、范围等均有诊断价值。
4.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两者均可清晰显示肝脏、胆道、胰腺及这些脏器邻近部位的病变,MRI还可进行胆道成像,从而对黄疸的病因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进而可作出准确的诊断。CT、MRI与B型超声波检查有相辅相乘的作用或互补作用。
5.X线检查食管吞钡发现食管静脉曲张时,有助于肝硬化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钡剂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框增宽时,有助于胰头癌的诊断;十二指肠低张钡剂造影时,如发现降部有充盈铁损时,应考虑有Vater壶腹癌可能。如需了解胆囊及胆管情况还可进行胆囊或胆道造影术。
6.放射性核素扫描近年来用于诊断肝胆疾病和鉴别黄疸的核素扫描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常用的有将标记99mTc的吡哆醛氨基酸类化合物注入外周静脉,作肝胆动态显像(ECT)观察,可鉴别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与肝细胞性黄疸(核素经肝细胞摄取后经胆道排泄)。肠腔内无或很少核素进入时,证明系肝外胆管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阻塞。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部位、大小及形态均有较高的分辨力,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7.腹腔镜检查与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急性肝炎时,在腹腔镜下肝脏呈红色(大红肝),胆囊松弛,脾脏肿大;肝外胆管梗阻时,肝脏呈绿色,胆囊肿大;肝内胆汁郁积时,肝脏呈绿色花斑状,胆囊松弛。在腹腔镜直视下作肝活组织检查对肝细胞性黄疸、肝炎、肝癌及肝内胆汁郁积等诊断极有帮助。非直视下的肝活组织检查也可进行,但应小心谨慎,以避免发生大出血。

G. 三种黄疸的临床鉴别方法

一、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的皮肤与巩膜黄染常为轻度呈浅柠檬黄色,且常因贫血而伴有皮肤苍白。 溶血性黄疸的诊断主要靠下列实验室检查: ①粪胆原及尿胆原含量增加; ②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加, ③血中网织红细胞增多; ④血清铁含量增加; ⑤骨髓红系统增生旺盛。 二、肝细胞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的诊断与鉴别,除病史与临床检查之外,常须依靠实验检查。 (一)病毒性肝炎 目前,病毒性肝炎至少应包括甲、乙、丙、丁、戊型A、B、C、D、E型 急性黄症型病毒性肝炎 其黄疸前期为数天至1周。最突出的症状是疲乏、食欲缺乏。恶心、肝区痛或不适感,伴有或不伴有发热。有些病例因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与腹泻,常被误诊为胃肠消化不良;有些主要表现上呼吸道症状,常被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少数病例可因发热与多发性关节痛,被误诊为风湿热。黄疸前期临床诊断较困难,但此时血清氨基转移酶(AST,ALT)活性常明显升高阳性率达100%人最有早期诊断价值。黄疸出现后,自觉症状反而减轻,此时主要体征为黄疸、肝肿大或肝脾肿大,质略鹏触痛,肝区常有叩击痛,也可无明显肝肿大。肝功能试验总胆红素直接肝红素均升高,尿黄,尿中尿胆原排量增多与胆红素阳性,有助于诊断。 三、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内毛细胆管小胆管、肝胆管或胆总管的机械性阻塞所引起。皮肤癌痒与心动徐缓是常见的症状。肝肿大是常见的体征。无合并感染的机械性阻塞不致引起脾肿大。黄疸早期呈金黄色,稍后呈黄绿色,晚期呈绿褐色,甚至近于黑色(黑色黄疸人如触及胀大的胆囊,提示阻塞部位在胆总管,起源肿瘤者较多,而起源于结石者甚少。肝功能试验总胆红素直接肝红素均升高,尿黄,粪便呈现白陶土样颜色。

H. 临床上如何鉴别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由于红细胞在短时间内大量破坏,释放的胆红素大大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而出现黄疸。血清中胆红素的增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如新生儿黄疸、恶性疟疾或因输血不当引起的黄疸,都属于这一类。后者可有寒战、发热、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尿呈酱油色,有血红蛋白尿,但尿中无胆红素。
肝细胞性黄疸:由于肝细胞广泛损害,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结果造成间接胆红素在血中堆积;同时由于胆汁排泄受阻,致使血流中直接胆红素也增加。由于血中间接、直接胆红素均增加,尿中胆红素、尿胆原也都增加。肝炎、肝硬化引起的黄疸属于这类。
阻塞性黄疸:胆汁排泄发生梗阻(可因肝内或肝外病变所致,常见为胆道梗阻),胆中的直接胆红素反流入血而出现黄疸。在临床上可检测到血清中直接胆红素含量增加,尿中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却减少或消失。由于胆红素等胆类物质在体内潴留,可引起皮肤瘙痒与心动过缓。胆石症、肿瘤等压迫胆道导致的黄疸属于这类。

I. 肝细胞性黄疸的特征性

皮肤、粘膜浅黄至深黄色,可伴有轻度皮肤瘙痒,其他为肝脏原发病的表现,如疲乏、食欲减退,严重者可有出血倾向、腹水、昏迷等...最重要的是,血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加,黄疸型肝炎时,结合胆红素增加幅度多高于非结合胆红素,尿中结合胆红素定性试验阳性,而尿胆原可因肝功能障碍而增高.此外,血液生化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

阅读全文

与用什么方法鉴别肝细胞性黄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精彩的训练方法 浏览:664
画矿泉水瓶简单方法 浏览:192
刺莓果根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926
吊顶与筒灯连接方法 浏览:845
社会研究方法涉及数学吗 浏览:213
身份证读卡器使用方法 浏览:74
初中背历史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浏览:806
sm束缚使用方法 浏览:321
扬声器测量仪取代方法 浏览:600
土壤水分计的安装方法 浏览:409
辣素使用方法 浏览:221
白金和玉石的鉴别方法 浏览:519
荔枝核降血糖食用方法 浏览:782
皂粉手洗衣服的方法技巧 浏览:42
写教学方法独特的句子 浏览:644
玄磁养生锅使用方法 浏览:487
茶炉使用方法 浏览:959
铣刀的安装方法有几种 浏览:124
手机来电不想接什么方法 浏览:405
常规公交线网的设计方法有哪些 浏览: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