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
由于当前食品行业中的食品添加剂问题日益突出,对食品进行添加剂等的安全检测是极其必要的。对于检测食品添加剂,主要包括检测食品的质量及食品中添加剂的残留量。
通过严格按照我国现有的食品添加剂残留测定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相关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残留量进行严格检测,控制食品的安全质量。现对常用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食品甜味剂的检测方法结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甜味素)、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阿力甜和环已基氨基磺酸钠等。
当前对于检测甜味剂的方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液质联用法。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不仅可以分析大多数甜味剂,而且可以将多种甜味剂同时分离,有利于检测工作的进行。
2)着色剂的检测方法
着色剂一般包括天然色素与食品合成色素两种,其中,认真合成的食品色素主要包括: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诱惑红等。当前,我国主要通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工合成色素进行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不仅灵敏度较高,而且精确度也较高。依照《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GB/T5009.35-2003中规定,首先采用液相色谱法对人工合成色素进行测定,通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有效检测食品中的人工合成色素成分。
另外,还可以通过使用纸色谱法、示波极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试剂盒法等检测技术对人工合成色素的含量进行检测。
3)护色剂的检测方法
食品行业中的护色剂主要包括亚硝酸盐、硝酸盐之类的添加剂,不良商贩将护色剂添加到火腿、腊肉、香肠等食品中,以便提高肉制品的外观色泽度,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赚取利润。当前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11中规定了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类的最新检测标准,通过采取相关检测方法对护色剂的残留量及使用范围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卫生质量要求。对于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类的护色剂,我国主要采用离子色谱法进行检测,另外还可以通过分光光度法、示波极谱法、毛细管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检测技术进行该护色剂的残留量检测,可以有效监控食品中的添加剂种类与含量,保障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4)防腐剂的检测方法
当前,我国食品行业中的不良商贩为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在食品中添加各种各样的防腐剂。其中,常用防腐剂主要有山梨酸
及其盐、苯甲酸及其盐、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亚硫酸盐、双乙酸钠等添加剂。
我国主要通过采用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毛细管电动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检测技术对防腐剂进行检测,较常使用的检测方法为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这两种检测方法可以同时对多种防腐剂进行测定,简便快速,而且检测结果较为精确。由于越来越多的食品混合使用防腐剂,过于单一的检测方法已经无法准确检测食品中残留的防腐剂含量及种类,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有效、精确、快速的检测出食品中的防腐剂类别。
5)漂白剂的检测方法
当前很多不良商贩使用漂白剂用于浸泡食品,例如将豆芽与菌菇浸泡于漂白剂、防腐剂之中,可以使得野山菌外观更鲜嫩,吸引消费者购买。甚至在制作卤味时,掺加双氧水等有害物质,使得卤制品外观色泽亮丽、美观可口;或将莲藕置于草酸中,用以增白,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亚硫酸盐是我国最常用的食品漂白剂,当前,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T2760-2014中已经对亚硝酸盐的使用量及使用范围作了明确规定,并禁止使用硫磺进行除重蒸之外的漂白或防腐方式。然而,硫磺重蒸之后极易产生二氧化硫,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①盐酸副玫瑰苯胺法。我国当前主要通过采取盐酸副玫瑰苯胺法对食品中游离态亚硫酸盐及亚硫酸盐的总量进行检测,盐酸副玫瑰苯胺法的检测原理为络合比色法。此种检测法应用广泛,但由于该检测法在检测过程中,使用了剧毒试剂四氯汞钠,极易对人及环境造成危害。而且检测过程中所使用的二氧化硫标准溶液不稳定,其浓度随放置时间逐渐降低。
⑵ 食品检验的方法有哪些
分析化学的发展为食品安全检验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分析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食品检验技术已能达到百万分之一甚至十亿分之一的准确度。 食品检验的指标主要包括食品的一般成分分析、微量元素分析、农药残留分析、兽药残留分析、霉菌毒素分析、食品添加剂分析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分析等。根据被检验项目的特性,每一项指标的检验对应相应的检验方法。 除传统的常规分析方法外,仪器分析方法逐渐成为食品卫生检验主要的手段,包括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化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以上检验方法按照检验项目,大致可以分为无机成分分析方法和有机成分分析方法。 无机成分的分析检验项目主要包括微量元素中铜、铅、锌、锰、镉、钙、铁等。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原子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法、离子色谱法等方法。原子光谱法由于其独特的优点,成为无机成分分析方法中最主要、最常用和最值得信赖的分析方法。原子光谱法具有分析速度快、设备费用较低、操作比较简单以及检验结果受操作人员熟练程度影响小等优点。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根据统计,在分析化学面临的任务中,将近50%的检验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完成。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仪器简单、操作简便。食品中无机成分的检验在食品安全检验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比如汞的测定,一直是一个被政府和民众特别关注的检验项目。因为汞容易在生物体中传递,可以被水体蓄积。汞进入人体内,特别是进入人脑后几乎不能够被排出,蓄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中毒,损害中枢神经。汞的分析一般由原子吸收或原子荧光光谱法完成。有机成分的分析一般由气相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分子光谱法完成。相关检验中,特别是农药残留,如有机氯、苯并(a)芘、拟除虫菊制脂、有机磷等的测定得到普遍的关注。 色谱法是分离混合物和鉴定化合物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既能鉴定化合物又能准确测定含量,操作也相对方便。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定量结果准确和易于自动化等特点,因此在有机成分的检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分子光谱法中红外光谱法应用较为广泛。通常情况下,红外光谱法与拉曼光谱法等其他分析方法结合使用,可作为鉴定化合物、测定分子结构的主要手段。
⑶ 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有哪些
感官、理化、微生物检测三大类方法。
感官主要是,看、闻、品尝,如评茶员、品酒师等,
理化主要是通过物理化学手段进行分析检测,如用化学滴定法,重量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等,
微生物检验则是通过培养法,镜检法或快速筛选分析仪分析评估食品中可能的微生物含量。
⑷ 食品分析检验有哪几种方法
1.理化项目:
水分,灰分,酸价,过氧化值,挥发性盐基氮,三甲胺氮,咖啡因,脂肪酸,丙二醛,氨基酸态氮,总酸,酸度,
明矾,总碱度,L-羟脯胺酸,黄曲霉毒素B1,苯并[a]芘,丙酸钙,丙酸钠,脲酶,米酵菌酸,溶剂残留量,羰基价,
甲醛,次硫酸氢钠甲醛,过氧化苯甲酰,亚硝酸盐,甲醇,乙醇,总脂,酒精度,杂醇油,二氧化硫,相对密度,
pH值,比旋光度,折光率,粒度,细度,折射率,熔点,净含量,新鲜度,完整率,干粒重,干燥物,
可溶性固形物,总固形物,非脂乳固体,全乳固体
2.重金属及微量元素:
铅,砷,无机砷,汞,甲基汞,铜,镁,锌,锡,钙,铬,镉,磷,氟,碘,硒,钾,钠,铝,铁,锰等。
3.食品添加剂:
防腐剂:山梨酸,苯甲酸;
着色剂: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日落黄,诱惑红,亮蓝
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
抗氧化剂:叔丁基羟基茴香醚,二叔丁基对甲酚,植酸,TBHQ
漂白剂:亚硫酸盐,二氧化硫
护色剂:硝酸盐,亚硝酸盐
面粉处理剂:过氧化苯甲酰
水分保持剂:磷酸盐等
4.食品农药残留测试:
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等400余种测试
5.食品兽药残留测试:
氯霉素、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硝基呋喃、磺胺类、盐酸克伦特罗等。
6.微生物检测:
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致病菌等
7.营养标签检测:
以上是我们青岛科标生物实验室针对食品类的检测项目,可以参考一下。
⑸ 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如下:⑹ 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怎么做
1、食品中的重金属检测,分为两步:首先是取样后经过先处理,制备才试液;然后采用方法标准中的“原子吸收法”获原子荧光法测定重金属,即测定、铜铅锌镉,汞, ... 等元素的含量。
2、上述检测,需要有CMA检测资质的食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出具检测报告。
⑺ 食品质量检验方法有哪些
食品检验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食品营养成分分析,食品中污染物质分析,食品辅助材料及食品添加剂分析,食品感官鉴定等。狭义的食品检验通常是指食品检验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的卫生标准,对食品质量所进行的检验,包括对食品的外包装、内包装、标志、唛头和商品体外观的特性、理化指标以及其它一些卫生指标所进行的检验。检方法主要有感官检验法和理化检验法。
分析化学的发展为食品安全检验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分析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食品检验技术已能达到百万分之一甚至十亿分之一的准确度。
食品检验的指标主要包括食品的一般成分分析、微量元素分析、农药残留分析、兽药残留分析、霉菌毒素分析、食品添加剂分析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分析等。根据被检验项目的特性,每一项指标的检验对应相应的检验方法。
除传统的常规分析方法外,仪器分析方法逐渐成为食品卫生检验主要的手段,包括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化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以上检验方法按照检验项目,大致可以分为无机成分分析方法和有机成分分析方法。
无机成分的分析检验项目主要包括微量元素中铜、铅、锌、锰、镉、钙、铁等。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原子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法、离子色谱法等方法。
原子光谱法由于其独特的优点,成为无机成分分析方法中最主要、最常用和最值得信赖的分析方法。原子光谱法具有分析速度快、设备费用较低、操作比较简单以及检验结果受操作人员熟练程度影响小等优点。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根据统计,在分析化学面临的任务中,将近50%的检验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完成。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仪器简单、操作简便。食品中无机成分的检验在食品安全检验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比如汞的测定,一直是一个被政府和民众特别关注的检验项目。因为汞容易在生物体中传递,可以被水体蓄积。汞进入人体内,特别是进入人脑后几乎不能够被排出,蓄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中毒,损害中枢神经。汞的分析一般由原子吸收或原子荧光光谱法完成。有机成分的分析一般由气相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分子光谱法完成。相关检验中,特别是农药残留,如有机氯、苯并(a)芘、拟除虫菊制脂、有机磷等的测定得到普遍的关注。
色谱法是分离混合物和鉴定化合物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既能鉴定化合物又能准确测定含量,操作也相对方便。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定量结果准确和易于自动化等特点,因此在有机成分的检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分子光谱法中红外光谱法应用较为广泛。通常情况下,红外光谱法与拉曼光谱法等其他分析方法结合使用,可作为鉴定化合物、测定分子结构的主要手段。
⑻ 食品中铅含量的测定方法
(一)食品中铅含量限量
我国对食品中铅的残留量有严格的规定。蔬菜、水果、蛋类不超过O.2mg/kg,谷物及制品、鲜薯类不超过0.4mg/kg,肉类、鱼虾类不超过O.5mg/kg,豆类及制品不超过O.8mg/kg,薯类及其制品不超过1.Omg/kg。
食品中铅含量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包括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二硫腙比色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单扫描极谱法等。
(二)二硫腙比色法
试样经消化后,在pH=8.5~9.0时,铅离子与二硫腙生成红色络合物,溶于三氯甲烷。加入柠檬酸铵、氰化钾和盐酸羟胺等,防止铁、铜、锌等离子干扰,与标准系列使用液比较定量。本法摘自GB/T 5009.12—2003,适用于食品中铅的测定,同样也适用于食品包装材料、食具、容器等浸泡液铅含量的测定。本法最低检出限量为0.25mg/kg。
1.试样预处理
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2.试样消化
(1)硝酸一硫酸法 适用于粮食、茶叶等以及其他含水分少的固体食品。称取5.00g或10.00g粉碎试样,置于250~500mL定氮瓶中,先加水少许使其湿润,加数粒玻璃珠、10-15mL硝酸,放置片刻,小火缓缓加热,待作用缓和,放冷。沿瓶壁加入5mL一或lOmL硫酸,再加热,至瓶中液体开始变成棕色时,不断沿瓶壁滴加硝酸至有机质分解完全。加大火力,至产生白烟,待瓶口白烟冒净后,瓶内液体不再产生白烟,消化完全,溶液应澄明无色或微带黄色,放冷。(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防止爆沸或爆炸)加20mL水煮沸,除去残余的硝酸至产生白烟为止,如此处理两次,放冷。将冷后的溶液移入50mL一或100mL容量瓶中,用水洗涤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放冷,加水至刻度,混匀。定容后的溶液每10mL相当于1g试样,相当于加入1mL硫酸。
取与消化试样相同量的硝酸和硫酸,按照同一操作方法做试剂空白实验。
(2)灰化法 适用于粮食及其他含水分少的食品。称取5.00g试样,置于石英或瓷坩埚中,加热至炭化,然后移入马弗炉中,500℃灰化3h,放冷,取出坩埚,加少量硝酸(1+1),润湿灰分,用小火蒸干,再移入马弗炉中500℃烧lh,放冷。取出坩埚。加1ml硝酸(1+1),加热,使灰分溶解,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少量水多次洗涤坩埚,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3.测定
吸取10.OmL消化后的定容试液和同量的试剂空白液,分别置于125mL分液漏斗中,各加水至20mL。
吸取0、0.10mL、0.20mL、0.30mL、0.40mL、0.50mL铅标准使用液(相当于0、1.0µg、2.0µg、3.Oµg、4.Oµg、5.Oµg铅),分别置于125mL分液漏斗中,各加硝酸(1+99)至20mL。于试样消化液、试剂空白液和铅标准液中各加2.OmL柠檬酸铵溶液(200g/L)、1.Oml。盐酸羟胺溶液(200g/L)和2滴酚红指示液,用氨水(1+1)调至红色,再各加2.Oml氰化钾溶液(100g/L),混匀。各加5.OmL二硫腙使用液,剧烈振摇1min,静止分层后,三氯甲烷层经脱脂棉滤入1cm比色杯中,以三氯甲烷调节零点于波长510nm处测吸光度,各点减去零管吸收值后,绘制标准曲线或计算一元回归方程,试样与曲线比较。
4.结果计算
X=(m1-m2)*1000/m3*V2/V1*1000
式中X——试样中的铅含量,mg/kg或mg/L;
m1——测定用试样液中铅的含量,µg;
m2——试剂空白液中铅的含量µg;
m3——试样质量或体积,g或mL;
Vl——试样处理液的总体积,mL;
V2一一测定用试样处理液的总体积,mL。
5.试剂
①氨水(1+1)。
②盐酸(1+1):量取lOOmL盐酸,加入100mL水中。
③酚红指示剂(1g/L):称取0.10g酚红,用少量多次乙醇溶解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
④盐酸羟胺溶液(200g/L):称取20.Og盐酸羟胺,加水溶解至50mL,加2滴酚红指示剂,加氨水(1+1),调pH值至8.5~9.O(溶液由黄变红后,再多加2滴),用二硫腙一三氯甲烷溶液提取至三氯甲烷层绿色不变为止,再用三氯甲烷洗两次,弃去三氯甲烷层,水层加盐酸(1+1)呈酸性,加水至100mL。
⑤柠檬酸铵溶液(200g/L):称取50.Og柠檬酸铵,溶于100mL水中,加2滴酚红指示剂,加氨水(1+1),调pH值至8.5~9.O,用二硫腙一三氯甲烷溶液提取数次,每次10~20mL,至三氯甲烷层绿色不变为止,弃去三氯甲烷层,再用三氯甲烷洗两次,每次5mL,弃去三氯甲烷层,加水稀释至250mL。
⑥氰化钾溶液(100g/L):称取10.Og氰化钾,用水溶解后稀释至100mL。氰化钾是剧毒物质,配制及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
⑦三氯甲烷:应不含氧化物。
⑧淀粉指示液:称取0.5g可溶性淀粉,加5mL水搅匀后,慢慢倒入100mL沸水中,随倒随搅拌,煮沸,放冷备用,临用时配制。
⑨硝酸(1+99)。
⑩二硫腙三氯甲烷溶液(0.5g/L):保存在冰箱中,必要时需纯化。
⑩二硫腙使用液:吸取1.OmL二硫腙溶液,加三氯甲烷至10mL混匀。用1cm比色杯,以三氯甲烷调节零点,于波长5lOnm处测吸光度(A),用下列公式算出配制100mL二硫腙使用液(70%透光率)所需二硫腙溶液的体积(V)。
⑥硝酸一硫酸混合酸(4+1)。
⑩铅标准溶液:精密称取0.1598g硝酸铅,加10mL硝酸(1+99),全部溶解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含铅1.0mg。
⑩铅标准使用液:吸取1.0mL铅标准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含铅10.Oµg。
6.仪器
所用玻璃仪器均用硝酸(10%~20%)浸泡24h以上,用自来水反复冲洗,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分光光度计。
7.注意事项
①仪器清洗对测定结果影响很大,本实验所用玻璃仪器应使用10%~20%硝酸溶液浸泡过夜,用自来水反复冲洗,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②纯二硫腙(或其溶液)应在低温下(4~5℃)避光保存以免被氧化。
③用二硫腙法测定铅,溶液的pH值对其影响较大,应控制pH值在8.5~9.0范围内。
④二硫腙可与多种金属离子作用生成络合物。在pH一8.5~9.O时,加入氰化钾可以掩蔽cu2+、Hg2+、Zn2+等离子的干扰;注意氰化钾有剧毒。
⑤盐酸羟胺作为还原剂,保护二硫腙不被高价金属离子、过氧化物等氧化,加入盐酸羟胺还可排除Fe3+的干扰。
⑥柠檬酸铵是一种在广泛pH范围内有较强络合能力的掩蔽剂,加入柠檬酸铵的主要作用是络合钙、镁、铁等离子,防止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使铅被吸附而受损失。
⑦所用试剂应尽可能做提纯处理。柠檬酸铵、二硫腙必须提纯,其余试剂可根据试剂等级或通过空白实验,再决定是否需要提纯
⑼ 食物都是怎么检查的有什么流程
食品检查,即食品安全检测,是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来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质对人体,主要检测食品当中是否含有重金属汞等。食品安全检验可以通过肉眼查看,唇齿尝试和用鼻子闻等,不过现在的食品检测已经向连续化,大规模化和自动化发向发展。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一种会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描述食品在处理过程中的加工,贮藏过程中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学科,技术水平还在不断发展,目前已经能够达到百万分之一甚至十万分之一的准确度。
食品安全问题日趋严重,中国政府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检测办法》《食品安全监管法》等,以此来保障消费者的有关权力,无论是使用物理检测方法,还是生物学检测方法,都是对食品安全的一种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⑽ 怎样检测食品的成份…
食品行业种类繁多,一提到吃的大家非常关心的就是安全问题,很多网站都挂了检测报告,也叫质检报告,但是对于没有专业背景的人而言,那就是天书;食品等行业的检验检测报告造假行为,严重损害了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利益。而对于数量繁多的检验检测报告,广大企业和消费者不知真假,也很难查证。
食品检测报告办理流程?
1商家填写检测报告申请单
2将检测产品快递到实验室
3实验室审核检测产品和申请单
4审核无误通知商家付款
5付款确认后实验室安排测试
一、产品检测报告要不要有效期?产品检测一般分为两类:
1、委托检测检测样品是委托方自行送检,实验室只对来样进行检测,因此检测结论反应的是送检样品的质量属性,检测报告仅对送检样品有效。
2、监督抽查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依据产品质量法,对相关产品随机进行的抽查。监督抽查不是全项目检验,因此检验报告仅对产品所检项目是否符合标准进行判定,检验报告所反映的是当时产品质量状况。由于产品质量可能随着环境、时间等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理论上检测报告的结论只能反应检测时的质量特性。因此,检测报告上不会标注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