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肾腧这个穴位如何定位网上“的瞬间强肾法”具体如何操作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瞬间强肾法,一招治肾虚
双手握拳,拳心虚空贴在肾腧位置,利用膝关节的上下抖动进行反复摩擦,双拳不动,双脚随着身体抖动轻微踮起,感觉到腰部轻微发热为止.
方法很简单,就是两脚分开与肩齐宽,双膝微曲,双手虚握拳,贴在肾腧位置随着身体的抖动而上下抖动。
强肾还可以经常按揉腰眼穴,它位于背部第三椎棘突左右各开3~4寸的凹陷处。中医认为,经常按摩腰眼部位,可以温煦肾阳、畅达气血,增强肾的纳气作用,进而达到益寿强身的功效。具体做法如下:
1.双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位(长强穴)。然后再回头重搓,每次做50~100遍,每日早晚各一次。
2.双手轻握拳,用拳眼或拳背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左右。
3.双手握拳,轻叩腰眼处,或用手捏抓腰部,每次做3~5分钟。
道家养生学认为,用掌搓腰眼,不仅可温暖腰眼、疏通带脉和强壮腰肌,而且还能起到聪耳明目、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此法还有助于防治遗精、早泄、痛经和月经失调等病。
B. 中医. 肾俞. 大肠俞. 环跳. 殷门. 这些穴道在那里
肌肉紧张或者血液循环不好引起腰痛时,找到正确的穴位按压会有很好的效果。疼痛严重时要轻轻地按压。手和脚的穴位与人体各个器官的经络相通,刺激手和脚上的穴位比直接刺激腰部的穴位会更好。
一 命门:跌倒或者搬运重物扭伤腰时按压这个穴位。其位置在脊椎上神阙对应的正后方的位置。方法,用拇指轻轻按压2-3分钟。
二 肾俞:因肾虚而引起腰痛时,按压这个穴位可以见效。其位置在命门穴左右两侧一寸五的地方。方法,用两只手在命门的两边上下抚摩肾俞穴部位5-7次,每次15-20秒。
三 合阳:腰部不能充分伸展时按压这个穴位。其位置在膝盖后方褶皱部位向下约二寸宽的地方. 方法,站立姿势,双脚打开一个脚的宽度,将两手除拇指和小指外其余三个手指头放在合阳穴上。以自己感觉舒服的力度按压穴位10-20秒,力度由小到大再到小,重复点按。
四 后溪:腰部感到沉重或不能完全展开时按压这个穴位。其位置在紧握拳头时小指的后侧生成的最大褶皱的外侧部位。
五 委中:是治疗各种腰背疼痛的重要穴位,其具有舒经活络,强健腰膝的作用。其位置在腘横纹的中点。
六 照海:长时间打麻将或者开车造成腰部酸痛时,点按这个穴位能缓解疼痛。其位置在脚部内踝骨的最下缘的凹陷处。
七 昆仑:脊椎疼痛时点按这个穴位。其位置位于外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下面我再详细地介绍你问到的四个穴位:你可以每天点按一次,每次每穴三分钟,祝你早日康复!!! 一 肾俞 本穴内应于肾,而为之俞,主治肾脏之疾患,故名肾俞。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穴旁开1.5寸处。
主治:脾肾两虚、肾虚腰腿痛、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耳鸣、水肿、耳聋等。 二 大肠俞 本穴内应大肠,为大肠之气在背部转输之处,故名大肠俞。 位置:第四腰椎正下方,旁开约两指宽的地方。 主治:坐骨神经痛、腰腿痛、便秘、痔疮、腹胀痛、肠鸣、痢疾。 三 环跳 “环”指环曲;“跳”指跳跃。即跳跃时足跟可以抵触本穴,另外点按此穴患者跳跃如常,故名环跳。
位置:位于大转子前上缘与骨裂孔连线外三分之一与内三分之二交界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腰胯痛、膝胫痛。
四 殷门 “殷”有深厚、正中的含义,也有大、红的意思,故名殷门。
位置:在臀横纹中点到腘窝横纹中点的联线上,腿横纹下六寸。
主治:下肢瘫痪或麻木、坐骨神经痛、腰痛、后头痛
C. 怎么样最简单,找到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中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们祖先就已经知道人体皮肤上有着许多特殊的感觉点。公元前五至一世纪写下的着名医典《黄帝内经》就已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并记载了160个穴位名称。
晋代皇甫谧编纂了我国现存针灸专科的开山名作《针灸甲乙经》,对人体340个穴位的名称、别名、位置和主治一一论述。迨至宋代,王惟一重新厘定穴位,订正讹谬,撰着《铜人腧穴针灸图位》,并且首创研铸专供针灸教学与考试用的两座针灸铜人,其造型之逼真,端刻之精确,令人叹服。
可见,很早以前,我国古代医学家就知道依据腧穴治病,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腧穴学的完整理论体系。 1882年,布里克斯发现人体表面存在温点和冷点而被誉为躯体感觉生理学的先驱。
《类经·人之四海》载:“输、腧、俞,本经皆通用。”因此,腧穴又有输穴、俞穴之称,也有叫穴位、穴道或孔道的。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人体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还是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的施术部位。穴位具有“按之快然”、“驱病迅速”的神奇功效。
然而,穴位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它真是人体的特殊结构吗?长期以来,人们对此推测纷纷,莫衷一是。
中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们祖先就已经知道人体皮肤上有着许多特殊的感觉点。公元前五至一世纪写下的着名医典《黄帝内经》就已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并记载了160个穴位名称。
D. 怎么样最简单,找到肾俞穴
人体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定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这是寻找肾俞穴较为直接和简单的方法。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按摩肾俞穴降血压。坚持按摩、击打、照射肾俞穴,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功能。每日临睡前,坐于床边垂足解衣,闭气,舌抵上腭,目视头顶,两手摩擦双肾俞穴,每次10~15分钟。每日散步时,双手握空拳,边走边击打双肾俞穴,每次击打30~50次。
(4)简单查找肾俞穴的方法扩展阅读
虽然肾俞穴所治疗的病症有很多,但肾俞穴最主要还是用于慢性肾病的治疗效果最好。在中医理论中,肾病可分成“水肿”和“淋证”两类,《黄帝内经》中将“水肿”直接被称为“水”,主要是指肾性水肿,而淋证的范围比较广泛,各种尿异常都是淋证的范畴。
中医认为,无论水肿还是淋证,基本的病机都是在于肾与膀胱。如果人体的肾阳虚衰或膀胱气机不利时,身体里的水就不能正常地进行气化和吸收,也就不能变成尿液排出体外,这个时候就会出现身体水肿及小便异常的情况。因此,肾病的治疗基本原则就要以温肾阳,利膀胱为主,而艾灸肾俞穴是最佳的治疗方式。
E. 怎么样最简单,找到肾俞穴
取穴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腰部 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人体 背部与肚脐眼正对的位置就是第 2 腰椎,向左或者向右旁开1.5寸 肾俞穴的主治病症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
F. 如何按摩肾俞穴吗
揉丹田
丹田位于肚脐下1.5寸处
方法:将手搓热,用右手在该处旋转按摩50次。能健肾固精,改善胃肠功能。
按肾俞
此法也叫搓腰法。肾俞穴位于第二、三腰椎间水平两旁一寸处
方法:两手搓热后用手掌上下来回按摩50次,两侧交替进行。可治肾虚腰痛。
摩涌泉
中医认为,足是人体肾经、脾经、肝经三阴经与膀胱经、胃经、胆经三阳经的交接点,对全身气血的运行有着重要作用。足心处的涌泉穴,是肾经的起点,为足少阴肾经之首穴
方法:用右手中间三指按摩左足心,左手三指按摩右足心,两侧交替进行,各按摩80次,按摩到足心发热为止。对心悸失眠、双足疲软无力等效果良好。
G. ,关元,气海肾俞,八髎,
气海穴寻找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气海穴位于人体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主治: 气海穴的主治症状为:妇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指压按摩疗法治疗怯寒症、治疗精力减退指压法等。 三阴交穴寻找方法:
取穴时,患者迎正坐或仰卧。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
主治: 三阴交穴的主治症状为:生理痛、脚底肿胀、过胖过瘦(增肥减肥)、生理不顺、手脚冰冷、冷感症、更年期障碍、妇科多种疾病。此外,对胃酸、食欲不振也有效。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该穴的治病穴道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不孕症、治疗月经痛、治疗妊娠恶阻等。 肾俞穴寻找方法: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用两拇指在两侧肾俞穴上按揉。约按揉1~3分钟。遗尿,尿频,腰酸乏力等。命门穴寻找方法:
取穴时采用俯卧的姿势,命门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详见此腰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 此穴的主治症状为:腰痛、肾脏疾病、夜啼哭、精力减退、疲劳感、老人斑、青春痘等。八髎穴是一组穴位的习惯称呼: 包括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髎穴”。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上髎穴 :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髂后上棘与中线之间,适对第1骶后孔处。
主治疾病 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精,阳痿,腰痛。
次髎穴 : 取穴方法 次髎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
主治疾病 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精,腰痛,下肢痿痹。
中髎穴 :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次髎穴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
主治疾病 便秘,泄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腰痛。
下髎穴: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当中髎穴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
主治疾病 腹痛,便秘,小便不利,带下,腰痛。〖注〗上、次、中、下髎四穴的主治病证基本相同,其功用为通行水液,在治病取穴时当按不同情形对证取穴。以上四穴中上髎穴调节的经水量大,用时当为体表大寒或体内大热之状,而下髎调节的经水量最小,用时当为体表微寒或体内微热之状。余类推。我图放大了怕你看不清,要还看不清,你就下载下来看吧!你要的穴位都在上面!
(网文)
H. 请问怎么能简单找到如下四个穴位脾俞穴,肺俞穴,肾俞穴,肝俞穴
自上而下,肺、脾、肝、肾的顺序。肺为华盖,在最上,肾为水在最下,中间肝胆脾胃。肺俞穴在大椎往下,数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就是。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与腹部肚脐齐平往后画线到腰椎就是第二腰椎,旁开1.5寸就是肾俞穴。肝俞穴在第九胸椎棘突旁开1.5寸,肩胛骨下缘连线相交的就是第七胸椎,往下数两个就是第九胸椎,旁开1.5寸就是肝俞穴。脾俞穴在第11胸椎棘突旁开1.5寸,肚脐对应背部是第2腰椎,往上数3个椎体就是第11胸椎(整个脊柱分为7颈椎,12胸椎,5腰椎,尾椎和骶椎),旁开1.5寸就是脾俞穴。
I. 志室和肾俞穴位怎么找
志室穴:寻找此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的姿势,志室穴位于身体腰部,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方,旁开3寸(五厘米处)。〖生理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二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外侧支,第一腰神经外侧支。
肾俞穴:取穴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二指宽)处。〖生理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
J. 如何按摩肾俞穴吗
1.按摩
双掌摩擦至热后,把掌心贴于肾俞穴,这样反复3至5分钟,或直接以手指按揉肾俞穴,至出现酸胀感,并且腰部微微发热。或者于每日临睡前,坐于床边垂足解衣,闭气,舌抵上腭,目视头顶,两手摩擦双肾俞穴,每次10~15分钟。通过以上刺激,可以舒筋通络,增进腰部气血循环,消除腰肌疲劳,缓解腰肌痉挛和腰部疼痛,使腰部活动灵活、健壮有力。
针刺
直刺0.5-1寸。寒则先泻后补,热则泻之。
2.艾灸
艾盒灸
提前准备双空的艾灸器,一根艾条。将艾灸器放置在第二腰椎棘突上。调整艾灸器的位置,让艾灸器上的两个孔尽量对着两侧的肾俞穴,将艾条切成两半后分别点燃,分别插入艾灸器,进行艾灸。一般艾灸10-15分钟,最长不超过30分钟。艾灸一段时间后要把艾条拿出来,弹掉上面的艾灰。
3.隔姜灸
准备硬币厚的新鲜生姜片2片,细艾绒适量,去上一些艾绒,用手把艾绒搓紧,呈黄豆大小的上尖下大的圆锥形状的艾柱。用针在生姜片上扎上一些小孔,分别放在两侧的肾俞穴上,然后取两个艾柱,分别放在姜片上面用线香点燃,待到艾柱烧尽后用镊子将艾柱取下换上新的艾柱重新点燃。一般艾灸3-5壮,以局部潮红温热为度,避免灼伤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