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胰岛素生物活性效应与什么有关
主要在肝肾灭活,经谷胱甘肽转氨酶还原二硫键,再由蛋白水解酶水解成短肽或氨基酸,也可被肾胰岛素酶直接水解
⑵ 以小鼠鉴别胰岛素属于什么鉴别法
1. 生物检定法
生物检定法的基本原理是在体内和体外组织,或细胞对被测药物的某种特异反应,通过剂量(或浓度)效应曲线对目标生物技术药物定量分析(绝对量或比活性单位),一般分为在体分析和离体组织(细胞)分析两种。整体生物分析法测定过程对实验条件的要求较严格,操作程序较多,而许多活性细胞因子已建国际通用的标定国际单位的特定依赖细胞株和标准方法,利用这些系统进行研究是相对可靠的。对于体内实验,一般需要建立动物模型,观察指标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检查方法,因而耗时数周才能完成,价格昂贵又费时,而且观察终点受主观因素影响,造成灵敏度较低。但是生物检定法是以药物的活性为评价标准,因而其最大优点是能反映生物活性。尤其是胰岛素的生物活性不仅取决于一级结构而且与三级结构有关,因此生物检定法迄今在对胰岛素的研究及应用中有特殊的地位,常常是首先建立的测定方法。胰岛素最常用的生物检定法有小鼠(或兔)血糖法(毛细管法)和小鼠惊厥法。有人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认为小鼠血糖法可以消除人为误差,更为准确。目前国内外药典中胰岛素类系列制品效价测定,已将经典的生物检定法全部改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⑶ 胰岛素敏感性的检测方法
结合常规实验室检查,如空腹胰岛素和甘油三酯,是一种筛查普通人群胰岛素抵抗的简单方法。与胰岛素敏感性紧密相关的变量是空腹胰岛素、空腹甘油三酯、天冬酸氨基转移酶、腰围和体重指数。
⑷ 利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验证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分泌胰岛素
1.胰岛A细胞是在血糖低的时候分泌 提高血糖的激素 所以不能用高糖的培养液去培养 因该用低糖培养液培养
2.应为是高糖所以上面的胰岛A细胞不分泌激素,所以过滤出来的还是高糖培养液,胰岛素是用来降低血糖的 看似可以但是 缺少对照 所以不对
你这个怎么很想一个武汉市高考毕业题了
⑸ 胰岛素抵抗的检查
1.空腹胰岛素
空腹胰岛素是反映人群胰岛素抵抗的一个较好的指标。
2.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
这是目前公认的检测胰岛素抵抗的方法,并被认为是评价其他检测胰岛素抵抗方法的金标准。
3.胰岛素抑制试验
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但是结果不如钳夹法精确。
4.微小模型法
微小模型技术(MMT)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机体血糖与胰岛素动力代谢的关系,而同步计算出表示胰岛素抵抗程度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不依赖胰岛素作用的葡萄糖自身代谢效能(SG)。
5.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测胰岛素释放曲线
此类方法的共同优点是与阻断葡萄糖一胰岛素反馈法比,没有干扰葡萄糖一胰岛素反馈的生理机制;与激发葡萄糖一胰岛素反馈法中的葡萄糖耐量试验,是更符合生理性的实验。
1998年7月WHO将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定义为:①胰岛素抵抗;②糖耐量异常;③血压≥160/90mmHg;④甘油三酯≥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L;⑤向心性肥胖;⑥体重指数BMI>30kg/m2;⑦腰臀比,男性>0.9,女性>0.85;⑧高尿酸血症;⑨微量白蛋白尿。一个个体存在糖尿病或糖耐量减退及或胰岛素抵抗,并同时具有2项以上组合,可定义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⑹ 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是测什么
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能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及有无胰岛素抵抗。
试验方法:禁食8~12小时,清晨空腹取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及胰岛素,于口服75g葡萄糖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分别取静脉血,测定血糖及胰岛素水平。
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正常范围:
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血糖水平(mmol/L) 胰岛素释放试验(口服75g葡萄糖) 胰岛素水平(mU/L)
空腹 <5.1 空腹 4.2~16.2
1小时 <10.0 1小时 41.8~109.8
2小时 <8.5 2小时 26.2~89.0
3小时 5.2~43.0
结果分析:
1、正常反应:正常人基础血浆胰岛素为5~20mU/L。口服葡萄糖30~60分钟上升至峰值(可为基础值的5~10倍,多数为50~100mU/L),然后逐渐下降,3小时后胰岛素降至基础水平。
2、胰岛素分泌不足:空腹胰岛素及口服葡萄糖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提示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或遭到严重破坏。
3、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及胰岛素高于正常值,口服葡萄糖后血糖及胰岛素分泌明显高于正常值,提示胰岛素抵抗。
4、胰岛素分泌延迟:空腹胰岛素水平正常或高于正常,口服葡萄糖后呈迟缓反应,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是2型糖尿病的特征之一。
⑺ 胰岛功能评估及胰岛素抵抗评估
对于高血糖患者,我们一般会评估其胰岛β细胞功能。这样做是为了诊断糖尿病及分型,判断糖尿病的治疗情况(如口服药、胰岛素、代谢手术等治疗后)等。
在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前,还需作出两个选择:一是评估的检查方法,二是检测指标。那么,临床上应该如何做出选择?
目前,适合临床所用的检查方法有五种:
胰高血糖素刺激试验(GST):静脉推注胰高血糖素 1 mg,测定 0,6 分钟血糖、C 肽和(或)胰岛素水平,胰岛功能衰竭者对刺激缺乏反应。
精氨酸刺激试验(AST):30~60 秒内静脉推注精氨酸 5 g,测定 0、2、4、6 分钟血胰岛素和(或)C 肽、胰高血糖素等水平,主要用于了解第 1 时相胰岛素分泌情况。
静脉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一次性静注葡萄糖,在注射后 3 小时内观察血糖和胰岛素的变化。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联合胰岛素或 C 肽释放试验:应用较多,方法略。
日常进餐刺激:通常测定空腹及进餐后 2 小时胰岛素和(或)C 肽水平。
上述试验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 IVGTT、OGTT、精氨酸试验、胰高血糖素试验和日常进餐刺激。
在糖调节受损阶段,选用 IVGTT 或 OGTT 早期评估胰岛素分泌。
在临床糖尿病阶段,可通过 AST 及 OGTT 来判断病情轻重。
在 2 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衰竭阶段或疑为 1 型糖尿病,多选择 GST 来判断其衰竭程度。
就临床普及程度看,OGTT 联合胰岛素或 C 肽释放试验、进餐刺激方法应用最广。
指标:优选 C 肽测定
胰岛β细胞的评估指标,一般考虑血清胰岛素或 C 肽测定。
1. C 肽测定
C 肽和胰岛素有共同的前提——胰岛素原,一分子胰岛素原可裂解成一分子的胰岛素和一分子的 C 肽。
同时肝脏对 C 肽清除率低,C 肽半衰期(20~30 分钟)较胰岛素半衰期短(3-5 分钟),降解速度慢,因此在评估胰岛细胞功能时,推荐用 C 肽释放试验,临床意义同胰岛素释放试验。
血清 C 肽在糖尿病诊治中的运用时注意:
诊断时 C 肽值<0.2nmol/L 时,1 型糖尿病诊断几率>99.8%。
暂时的高糖毒性可能高度抑制胰岛β细胞功能,2 型糖尿病也能出现“功能衰竭”的假象,若难以分型,建议病情稳定数月后复查 C 肽水平,仍低者要考虑 1 型糖尿病。
餐后 2 小时 C 肽/空腹 C 肽 ≥ 3 的新诊断 2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更易于诱导长期血糖控制,改善β细胞功能。
2. 以血清胰岛素为测定指标,常用 OGTT 联合胰岛素释放试验。
在葡萄糖刺激后,正常人于 30~60 分钟出现胰岛素分泌峰值,约为空腹值的 5~10 倍,2 小时下降,3 小时回到空腹水平。
2 型糖尿病患者分泌高峰延迟,1 型糖尿病无峰值且分泌量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正常情况下,从胰岛细胞中释放出来的主要是经裂解后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胰岛素,而无活性的胰岛素原及非胰岛素裂解产物只占极少比例。
在 2 型糖尿病状态下,胰岛素抵抗引起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加之β细胞功能障碍,导致了不完全加工的胰岛素原释放,比例明显增加,而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胰岛素释放比例相对减少。
由于免疫反应特性相同,所测胰岛素是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胰岛素和胰岛素原及其他裂解产物的总和,得到胰岛素浓度有一定局限性,且血清胰岛素浓度易受外源性胰岛素和体内胰岛素抗体的影响,近一半胰岛素经肝脏首过代谢作用清除。
相对来说,血清胰岛素测定无法正确反映胰岛β细胞的功能状态。
另有两个常用指数供评估参考:
稳态模型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 20×FINS/FPG-35(FINS 为空腹胰岛素,FPG 为空腹血糖)。
β细胞功能指数 (MBCI)=(FINS×FPG)/(PG2 h+PG1 h-2FPG),PG2 h 为糖负荷后 2 小时血糖,PG1 h 为糖负荷后 1 小时血糖。
这两个公式一般用于临床研究、药物治疗前后对比等。然而,当胰岛素抵抗、FINS 过高时,由公式推导的胰岛功能可能被高估。
在基础生理状态时,葡萄糖和胰岛素之间的关系反映了肝糖产生及输出(HGP/HGO)和β细胞胰岛素分泌反馈调节的平衡,其模型以数学公式表示为:
HOMA-IR =(FPI×FPG)/22.5
β细胞分泌的公式为:HOMA-β=(FPI×20)/(FPG-3.5)FPI,即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FPG,即空腹血糖。
参考值:正常个体:2.2~2.7;IGT(糖耐量低减)者:4.3~5.2;2-DM(2型糖尿病)患者:8.3~9.5。
与钳夹技术比较,用HOMA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具有更好的相关性。而且使用更加简单、可靠、方便,适用于流调和临床研究。
注意:该模型不适用于存在IGT的老年人和餐后胰岛素抵抗的评估。对应用胰岛素及/或促泌剂的患者HOMA的应用尚有待验证。此外,最小模型法、OGTT、C肽水平、胰岛素原与胰岛素之比等指标,也能为评价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提供参考。
还有一种是 积分法
①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梗家族史各得2分。②男性WHR>0.85,血压>140/90mmHg,TG>1.9mmol/L,血尿酸>386.8mmol/L,脂肪肝(γGT>25IU/L或B超密度异常等各1分。判定:总分<3分,不怀疑胰岛素抵抗(IR)。>3分时,先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IGT或DM。如血糖正常、血胰岛素水平>15μu/ml,即可判定为IR。
注意:腰、臀围及腰臀围比值(WHR)
腰围(W) 测定时需两足分开(25~30cm)并直立,测量部位在骨性胸廓最下缘与髂脊最上缘的中点水平面。
臀围(H) 测定时则并足直立,测量部位在臀部最宽处。使用软皮尺测量,让皮尺贴着皮肤表面但不压迫软组织。
腰臀围比(WHR)=W(cm)/H(cm)
胰岛素抵抗三项评估方法,糖友们需要了解
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术
①正常葡萄糖胰岛素钳夹试验。依据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的基本原理,胰岛素敏感的个体所需胰岛素少,而胰岛素抵抗个体所需胰岛素剂量较大。
②高胰岛素正糖钳夹试验。输入外源性胰岛素,造成血糖降低。同时,输入葡萄糖,使血糖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60~90mg/ml)。对胰岛素敏感者,葡萄糖输入量大时才能维持血糖的正常状态而不发生低血糖。反之,给胰岛素抵抗者输入少量葡萄糖即可维持血糖的正常状态。
葡萄糖输入的多少(M值)可以反映胰岛素的敏感性(SI)或胰岛素抵抗的程度。M值越大,胰岛素敏感性越高。反之,胰岛素敏感性越低。钳夹技术的优点是能量化胰岛素在糖代谢方面的生理作用的强弱,成为迄今评价胰岛素抵抗的“金标准”。但因采血频繁,指标复杂,费用昂贵,目前只适用于小样本的科研。
⑻ 如何查胰岛素
血糖多高?胰岛素的分泌检测困难一般医院没有开展,如果你想确诊是否糖尿病可以做糖耐量实验!
⑼ 如何测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
目前还没有特定的方法检测胰岛素的敏感度,只是通过以下方式评估胰岛素抵抗程度:
1、胰岛功能测定,如果机体呈高胰岛素血症,而血糖持续升高,是典型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不敏感);如果胰岛素水平正常,但是本应在餐后1小时出现的胰岛素分泌高峰,却延迟到了2小时甚至3小时(正常人的在2~3小时的胰岛素已经和空腹一样低了),此时的胰岛素高,但是却餐前没有低血糖发生,提示存在胰岛素抵抗。
2、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肯定存在胰岛素抵抗;
3、体重偏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超过50单位,而血糖控制不好,居高不降,提示存在胰岛素抵抗,如果加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后,血糖迅速下降,而且胰岛素还要大幅度减量,更加真实存在胰岛素抵抗。
4、偏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提示胰岛功能破坏严重,胰岛素抵抗轻微,甚至不存在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