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齿轮的计算方法
1、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而言,可利用公式:da=m(z+2)计算式中:da--齿顶圆直径,m---模数,z---齿数2、直径60和直径50的齿数比是48比38,而且要求在增加中间齿轮后当直径60的转270°时 ,直径50的也要转270°。说明直径60的旋转一周时,直径50的也要旋转一周。这种情况下只要保证总传动比为1时就能实现。38/(48/38)=30.0833(圆整为30)所以中间齿轮为30齿时可满足题中要求。
㈡ 齿轮的计算公式
齿轮传动比计算公式
传动比=从动轮齿数/主动轮齿数=主动轮转速/从动轮转速i=z2/z1=n1/n2
1、传动比是机构中两转动构件角速度的比值,也称速比。构件a和构件b的传动比为i=ωa/ωb=na/nb,式中ωa和ωb分别为构件a和b的角速度(弧度/秒);na和nb分别为构件a和b的转速(转/分)。
2、当式中的角速度为瞬时值时,则求得的传动比为瞬时传动比。当式中的角速度为平均值时,则求得的传动比为平均传动比。理论上对于大多数渐开线齿廓正确的齿轮传动,瞬时传动比是不变的;对于链传动和摩擦轮传动,瞬时传动比是变化的。对于啮合传动,传动比可用a和b轮的齿数Za和Zb表示,i=Zb/Za;对于摩擦传动,传动比可用a和b轮的直径Da和Db表示,i=Db/Da。
3、多级减速器各级传动比的分配,直接影响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还会影响其体积、重量和润滑。传动比一般按以下原则分配:使各级传动承载能力大致相等;使减速器的尺寸与质量较小;使各级齿轮圆周速度较小;采用油浴润滑时,使各级齿轮副的大齿轮浸油深度相差较小。
4、低速级大齿轮直接影响减速器的尺寸和重量,减小低速级传动比,即减小了低速级大齿轮及包容它的机体的尺寸和重量。增大高速级的传动比,即增大高速级大齿轮的尺寸,减小了与低速级大齿轮的尺寸差,有利于各级齿轮同时油浴润滑;同时高速级小齿轮尺寸减小后,降低了高速级及后面各级齿轮的圆周速度,有利于降低噪声和振动,提高传动的平稳性。故在满足强度的条件下,末级传动比小较合理。
5、传动比=使用扭矩÷9550÷电机功率×电机功率输入转数÷使用系数
6、传动比=主动轮转速除以从动轮转速的值=它们分度圆直径比值的倒数。
即:i=n1/n2=D2/D1
i=n1/n2=z2/z1(齿轮的)
㈢ 齿轮的计算公式
一、齿轮的直径计算方法:
1、齿顶圆直径=(齿数+2)*模数
2、分度圆直径=齿数*模数
3、齿根圆直径=齿顶圆直径-4.5模数
二、M4 32齿
1、齿顶圆直径=(32+2)*4=136mm
2、分度圆直径=32*4=128mm
3、齿根圆直径=136-4.5*4=118mm
三、这种计算方法针对所有的模数齿轮
1、齿轮模数=分度圆直径÷齿数 =齿轮外径÷(齿数-2)
模数是决定齿大小的因素。齿轮模数被定义为模数制轮齿的一个基本参数,是人为抽象出来用以度量轮齿规模的数。目的是标准化齿轮刀具,减少成本。直齿、斜齿和圆锥齿齿轮的模数皆可参考标准模数系列表。
模数m = 分度圆直径d / 齿数z = 齿距p /圆周率π
从上述公式可见,齿轮的基本参数是分圆直径和齿数,模数只是人为设定的参数,是一个比值,它跟分圆齿厚有关,因而能度量轮齿大小,是工业化过程的历史产物。
㈣ 齿轮的计算方法
齿轮的直径计算方法:
齿顶圆直径=(齿数+2)*模数
分度圆直径=齿数*模数
齿根圆直径=齿顶圆直径-4.5模数
比如:M4 32齿
齿顶圆直径=(32+2)*4=136mm
分度圆直径=32*4=128mm
齿根圆直径=136-4.5*4=118mm
7M 12齿
就是
(12+2)*7=98mm
㈤ 如何计算齿轮齿数
1、一般来说,保证一对齿轮能够正常啮合的基本齿数是:z>17,不然,轮齿会发生根切,通俗的说来就是:一个轮齿的齿顶卡在了另一个轮齿的齿沟(或叫齿间)里,不得动弹,也就是发生干涉了,对于这样小于17齿的齿轮,一般要用变位的方法来处理。
2、正常的啮合状态是:两齿轮相当于是在分度圆处做“纯滚动”,在这样的状态下,对于齿数基本上没有过多的约束,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调配出无限多的传动比,也就是无限多的齿数关系,约束齿数的因素只有是否发生“根切”的问题。
3、一对啮合的齿轮,其中,一个轮齿的齿顶到另一个轮齿的齿底间留有一个间隙,叫“顶隙”顶隙一般等于0.25m,这是一个必要的安全间隙,它保证啮合运行的安全,换一种说法:正常啮合中,齿顶圆基本上无有特别的约束因素,齿顶圆只是渐开线上一个人为的终止点。当然是在基础理论保证下,一个轮齿“啮出”的瞬间,而后一轮齿即刻能及时“啮入”的状态即可,两齿同时啮合的重叠时间尽可能短,也就是不发生传动干涉,在此,一般都将齿顶高(分度圆至齿顶的距离)定义为一个模数,这是传动研究的高层理论规范,工程运用按照这样执行也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希望以上能够帮助到你
㈥ 齿轮计算公式
已知:
小齿轮齿数Z1=42
小齿轮齿顶圆(你说的外径)D1外=120
中心距L=150
未知:
模数m
小齿轮分度圆D1
大齿轮分度圆D2
大齿轮的齿数Z2
大齿轮齿顶圆(你说的外径)D2外
一、计算模数
由公式:D1外=Zm+2m 得:
m=D1外÷(z+2)=120÷(42+2)=2.72727272…
查标准模数表,取模数m=2.75
二、计算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D1
D1=mZ1=2.75×42=115.5
三、计算大齿轮的分度圆D2
由公式L=(D1+D2)÷2 得:
D2=2L-D1=2×150-115.5=184.5
四、计算大齿轮的齿顶圆(你说的外径)
D2外=D2+2m=184.5+2×2.75=190
五、计算大齿轮的齿数Z2
Z2=D2÷m=184.5÷2.75=67.09…
由于齿数不可能是小数,取整为Z2=67
则:需要反算分度圆
六、反算大齿轮的分度圆D2
D2=mZ2=2.75×67=184.25
这样,与前面的D2有差别,说明这一对齿轮要设计成变位齿轮,关于变位齿轮的设计(略)
㈦ 关于齿轮齿数的计算方法
大小齿轮直径分别为R,r,齿数分别为m,n
πR/m=πr/n
Rn=rm
m=R/r x n
试试
㈧ 齿轮的怎么计算啊
查机械设计手册吧,齿轮的各种计算都有,一楼说了那么多挺不容易的,不过还只是一小部分
㈨ 齿轮参数的计算方法与公式
分度圆直径 d d = mz
齿厚 s s = m(π/2 + 2xtgα)
啮合角 α' invα'= invα+2tgα(x1+x2)/(z1+z2) 或cosα'=a/a'cosα
节圆直径 d' d'= dcosα/cosα'
中心距变动系数 y
齿高变动系数 σ σ= x1+x2-y
齿顶高 ha ha=(ha*+x-σ)m
齿根高 hf hf=(ha*+c*-x)m
齿全高 h h=(2ha*+c*-σ)m
齿顶圆直径 da da=d+2ha
齿根圆直径 df df=d-2hf
中心距 a' a'=(d1'+d2')/2
公法线长度 Wk Wk = mcosα[(k-0.5)π+ zinvα]+2xmsinα
分度圆齿厚、齿槽宽和公法线长度的计算
s = m(π/2 + 2xtgα)
e = m(π/2 –2xtgα)
Wk = mcosα[(k-0.5)π+ zinvα]+2xmsinα
k=αmz/1800+0.5
αm-----半径为rm=r+xm的圆周上的压力角。
啮合角α'与总变位系数x1+x2的关系
invα'=2tgα(x1+x2)/(z1+z2) + invα
中心距与啮合角的关系;中心距变动系数y的计算
顶隙为:
σ称为齿顶高变动系数。
齿高、齿顶圆和齿根圆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