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脑脊液鼻漏的检查
1.鼻内镜检查
可常规使用,定位漏口准确。脑脊液持续外流时,内镜可能直接发现脑脊液鼻漏的部位,脑脊液漏液量少或间断流出时,可以配合使用鞘内注射荧光素,以便发现漏口。检查时压迫双侧颈内静脉致颅压升高,有利于观察到漏口。
2.葡萄糖氧化酶检测
该技术是一种传统的诊断方法,由于泪液和鼻黏液含糖,故糖定性不可靠,可行糖定量检测。检测鼻腔漏出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并与血清中葡萄糖的浓度进行比较,若比值为0.50~0.67,在排除其他可引起脑脊液和血清中葡萄糖浓度变化的因素下,该漏出液很可能是脑脊液。如漏出液中葡萄糖浓度大于1.7mmol,亦可明确诊断。
3.β-2转铁蛋白检测
该技术对脑脊液鼻漏诊断十分有效。由于β-2转铁蛋白仅存在于脑脊液和内耳外淋巴液中,而在血液、鼻腔和外耳道分泌物中无法检测。取0.2mL的标本,应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检测,其敏感度和特异度高。
4.β-2示踪蛋白检测
近年发现β-2示踪蛋白,也仅存在于脑脊液和内耳外淋巴液中,其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
5.CT及CT脑池造影
高分辨率CT,层厚可薄至1mm,微小病变检出率明显提高。三维CT成像技术行颅底重建,更加直观地显示骨折情况,以明确漏口部位。CT脑池造影特异性高,能直接显示脑脊液鼻漏的漏道形态、大小、位置及数量。但不能全面了解漏口情况,对骨质结构显示不清,与CT相结合,则更加完善。
6.鞘内及局部荧光素法
鞘内注射荧光素后结合内镜检查为术中脑脊液漏口定位常用的方法,对漏液量较少或间断性脑脊液鼻漏病例的诊断帮助很大。术中视野暴露较大则诊断准确,但对颅底骨缺损的暴露较小则漏口的精确定位受限。局部鼻内荧光素法可用于术前诊断、术中定位及术后复发的检测,为非创伤性检查,简单安全,灵敏度高。
7.MRI及MRI水成像
常采用脑脊液最易漏出的体位,即俯卧位,选择轴位、矢状位或冠状位的T1加权像T2加权像平扫及脂肪抑制的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像,可确定病因及漏口部位。现广泛使用的MRI水成像技术,定位漏口准确。
2. 如何确诊是不是脑脊液鼻漏
脑脊液鼻漏的诊断主要依靠1、症状,比如一侧或双侧鼻孔持续或间歇性流出清亮液体,向一侧倾斜、低头或压迫颈静脉时症状加重;晨起时发现枕边潮湿。2、体征,观察患者体征特点。3、辅助检查,比如鼻内镜检查等检查。三者合一才能确诊是否属于脑脊液鼻漏。
3. 脑脊液漏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确定是否为脑脊液鼻漏,依据葡萄糖定量分析,其含量需在1.7mmol/L(30mg%)以上,排除泪液机血液的污染即可确诊为脑脊液。耳鼻漏的排除除询问有无耳聋、耳闷、头晕等症状外, 可行耳镜检查。
确定瘘孔位置:临床观察: 漏液流量多而快时,瘘孔常较大,可能与蝶窦、颅底脑池相通。恒定由一侧鼻孔漏液者,瘘孔常在该侧。鼻内镜检查常用于脑脊液鼻漏的定位诊断,量多的脑脊液鼻漏可见清亮液体自某一位置流出或呈搏动性溢出,按压同侧颈内静脉有助于脑脊液鼻漏的定位诊断。另外,应用影像学的检查方法:高分辨率CT或MRI脑池造影也有助于脑脊液漏的定位诊断。 本病多采用内科治疗,患者应取头高位卧床休息, 用降压药物(甘露醇等)为瘘孔愈合创造条件,同时应避免咳嗽、喷嚏及用力,以免加剧脑脊液的流失,限制饮水量和食盐摄入量,预防便秘。抗生素预防逆行颅内感染。鼻部不冲洗不填塞。
鼻内药物腐蚀疗法适用于瘘孔位于筛骨筛板且流量较少者,其方法是用20%硝酸银涂擦瘘孔边缘的粘膜,造成创面以促使愈合。 超过1个月仍有漏液者可采用手术治疗。自发性鼻漏自行停止者较少,一般主张早期手术。
手术适应征:
① 有气脑(颅腔积气)、脑组织脱出、脑内异物;
② 由于肿瘤引起的脑脊液漏;
③ 合并反复发作的化脓性脑膜炎。
手术方法:手术方式的选择依照术前定位诊断,可选以下两种方式。
①经颅修补:通过前颅底的脑脊液鼻漏均可用单侧或双侧额叶骨瓣开颅手术, 具体分硬膜外入路和硬膜下入两种。无论是硬膜外人路还是硬膜下人路, 均会造成失嗅, 如有可能, 尽量采取单侧经额人路为好。对漏口位于蝶鞍,经额手术难以到达, 此时往往采取经蝶人路。对蝶窦外侧隐窝过度气化所致的中颅窝一蝶窦漏, 可行改良翼点人路, 翻骨瓣时要求尽量靠近颅底, 以便探查蝶骨大翼。
②颅外修补实际上不能直接缝合硬膜, 主要是依靠填塞, 而且无菌条件差, 术后易复发。因经蝶垂体瘤术后出现鼻漏的病人相对较多, 且蝶窦漏不便经额手术, 故经蝶修补在神经外科较常用。经蝶修补仅适用于术前定位于蝶窦的情况, 如果患者有鞍区占位或空蝶鞍, 手术可一并处理, 必要时联合开颅手术
耳漏的治疗原则与鼻漏基本上相同。外耳道用酒精清拭,用无菌纱布覆盖。
皮肤漏的治疗原则以处理原发疾病为主。必要时作脑脊液分流术降低颅内压,然后处理皮肤漏。
4. 脑脊液漏怎么办
因颅底骨折而引起的急性脑脊液鼻漏或耳漏绝大多数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而愈仅有少数持续3~4周以上不愈者始考虑手术治疗。
一. 非手术治疗:一般均采用头高30°卧向患侧使脑组织沉落在漏孔处以利贴附愈合同时应清洁鼻腔或耳道避免擤鼻咳嗽及用力屏气保持大便通畅限制液体入量适当投给减少脑脊液分泌的药物如醋氮酰胺(Acetazolamide,Diamox)或采用甘露醇利尿脱水必要时亦可行腰穿孔流脑脊液以减少或停止漏液裨使漏孔得以愈合大约有85%以上的脑脊液鼻漏和耳漏病人经过1~2周的姑息治疗而获愈。
二. 手术治疗:需行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脑脊液漏仅占2.4%只有在漏孔经久不愈或自愈后多次复发时才需行脑脊液漏修补术。
1.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术前必须认真作好漏孔的定位方法已如上述确定漏口位置之后可行患侧或双侧额部骨瓣开颅首先应通过硬脑膜外探查按术前疑及的部位将硬膜自额窦后壁眶顶蝶嵴或筛板区小心分离凡漏孔所在处常可见硬脑膜增厚并陷入骨折缝中应尽量靠近颅骨分离剔下漏孔勿使漏口扩大颅骨破孔处的软组织电灼后推入骨缝内如为窦壁则推入窦腔再用骨蜡或医用凝胶封闭颅骨裂口然后密切缝合或修补硬脑膜上的破孔通常多用颞肌筋膜骨膜或帽状腱膜作为修补片缝合务求严密完善若漏口较大或经硬脑膜外有困难时好可瓣状切开硬脑膜抬起额叶底部经硬脑膜下直接查寻前窝底部的漏口通常漏孔多位于筛板区额窦后壁鞍内或鞍旁偶尔也可能发生在过度气化的蝶骨大翼部有漏孔的地方蛛网膜与脑组织往往突向患处局部有粘连及胶质增生有时还可见到炎性肉芽组织甚至有脓肿形成在良好隔离的情况下先将粘附在漏孔处的脑组织分离抬起再将漏口部炎性组织刮净电凝止血漏孔不大的可以用肌肉片蘸医用胶填堵其上再用手术区可利用的硬脑膜脑镰骨膜颞肌筋膜或帽状腱膜平铺在漏口上然后严密缝合或用医用胶贴牢压紧若颅底骨缺损较大则常须经硬膜内外探查根据发现决定修补硬脑膜破口及颅骨缺损的手术方法一般多采用组织片铺盖粘合硬脑膜内面破口再以较大的带蒂颞肌及盘膜瓣于硬脑膜外面修补以提高成功率然后将医用凝胶与骨屑或肌肉碎块混合填堵骨缺损处若颅骨缺损与鼻副窦相通则应先刮除窦内粘膜再用肌肉块堵塞窦腔然后粘堵骨孔严密缝合伤口各层不放引流术后应降低颅内压并强力抗菌治疗常用的医用胶有氰基丙烯酸异丁酯(Isobuty1-2-Cyanoacry-lateIBC)氰基丙烯酸甲酯氰基丙烯酸烷(Alkyl-2-Cyanoacrylate,Biobond,Aron-Alpha)等。
2.脑脊液耳漏修补术:术前必须查明耳漏的具体部位由颅中窝骨折累及鼓室盖使脑脊液直接进入中耳腔经破裂耳鼓膜流至外耳道属迷路外耳漏;因颅后窝骨折累及迷路使蛛网膜下腔与中耳腔交通者属迷路内耳漏两者手术入路不同采用颞枕骨瓣开颅可修补颅中窝耳漏以外耳乳突为中心作颞部弧形皮瓣骨瓣基底尽量靠近中窝先经硬膜外循岩骨前面探查鼓室盖区有无漏孔若属阴性即应改经硬脑膜下探查切勿过多向中窝内侧分离以免损伤岩大浅神经三叉神经脑膜中动脉及海绵窦发现漏孔后封堵及修补方法已如上述若属岩骨后面骨折此入路尚可兼顾后窝即沿岩骨嵴后缘切开天幕注意勿损伤岩上窦及乙状窦将天幕翻开即可探查岩骨后面的漏孔其位置多在内听道稍外侧局部常有小脑组织及蛛网膜突入较易识别此处漏孔较难缝补一般均以肌肉或筋膜片蘸医用胶粘堵其上再加带蒂肌肉覆盖固定术毕严密缝合头皮各层不放引流术后应降低颅内压并强力抗菌治疗另外对迷路内耳漏亦可经枕下部颅入路进行岩骨后面漏孔的修补。
3.脑脊液伤口漏(皮漏):首先应认真进行非手术治疗大力控制感染同时在距伤口漏以外(>6cm)头皮完好处行脑室穿刺或行对侧脑室穿刺持续引流或经腰穿置管引流脑脊液调节引流量至漏口停止溢液为度不宜过多伤口漏处如无急性炎症可剪除皮缘坏死部分然后全层缝合若有急性炎症应清除脓液和腐朽组织清洁消毒继续更换敷料裨使肉芽组织健康生长待急性炎症控制后再次期缝合或于肉芽面上种子植皮消灭创面封闭漏口。
5. 如何分辨出鼻子里流的是鼻涕还是脑脊液!
脑液如同鼻涕般流出,这种疾病在医学上被称为‘脑脊液鼻漏’,不太常见,但也需要当事人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不会直接影响智力,但如果长期耽搁,会造成颅内低压,进而引起持续性的头痛头胀,更为严重的还可能引起颅内感染,诱发脑膜炎等更严重的疾病。”张医生表示。
从外观来说,两者都是无色透明的,但认真观察后就能发现不同了。
以往在农村,有个简单的土方法可以分辨,,看滴在地上的液体会不会引来蚂蚁。因为,脑脊液的葡萄糖含量较高,而普通的清水鼻涕含糖量是很低的,所以,当蚂蚁开始聚集在“鼻涕”周围,基本可以判断这不是普通的清水鼻涕,而且脑脊液,需要抓紧治疗。
6. 脑脊液鼻漏如何检查
影片检查是可以的,我爸爸是做医生的,
7. 关于脑脊液鼻漏
首先不要紧张,别失眠哦,不是什么大病,我想问你有没有外伤,外伤引起颅底骨折通常可导致脑脊液鼻漏,再者就算是脑脊液鼻漏,临床也有办法,可以开颅修补,也可以通过做腰穿,多放一点脑脊液可能也会解决问题,我有好几个病人都是腰穿最后解决问题的,之前修补数次都不行。我就是脑外科大夫,我们临床就是这么办的
非手术治疗
一般情况下脑脊液鼻漏的患者均应先保守治疗,尤其是外伤性脑脊液鼻漏保守治疗也应贯穿于脑脊液鼻漏治疗的始终。疗程可根据病情而定,一般为2~4周左右,期间应密切观察。
卧床休息:脑脊液鼻漏患者应绝对卧床,以避免加重脑脊液鼻漏。一般采用头高20~30°半坐位,卧向患侧,脑组织可沉落于漏口,促使自然愈合。
保证鼻腔洁净:保持鼻腔局部清洁及脑脊液流出畅通,即时擦洗漏出液,避免局部堵塞导致脑脊液,逆流及局部细菌生长。
预防颅内压增高:可酌情使用甘露醇、速尿等降低颅内压,防止感冒,保持大便通畅,给予通便药物以避免便秘,不宜行屏气、擤鼻及咳嗽等增加颅内压动作。
应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视病情决定用药时间、周期。由于漏口与颅外相通,脑脊液鼻漏患者有潜在并发脑膜炎的可能,一般来说,当脑脊液鼻漏超过24小时,就有合并脑膜炎的可能,尤其是隐匿性脑脊液鼻漏,可并发脑膜炎的反复出现。一旦发生脑膜炎,应给予足量适当的抗生素,脑脊液鼻漏引起的颅内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多见,因此临床以头孢类抗生素为主。
腰大池置管引流:对于外伤性脑脊液鼻漏,则可行腰大池引流5~7天。患者平躺,侧卧位选择L3~4或L4~5间隙穿刺,置管入蛛网膜下腔,末端接无菌引流袋,调节引流袋的高度来控制引流量。腰大池置管能降低颅内压,减少脑脊液流出量,有利于脑脊液鼻漏的自行愈合。
手术治疗
其适应征为:急性期颅底损伤患者入院后即应予清创和颅底缺损修复;迟发性外伤性脑脊液鼻漏,可发生于伤后几周至数十年,多需手术修补;医源性脑脊液鼻漏当即修复;肿瘤所致脑脊液鼻漏,手术同时修复;先天性及自发性脑脊液鼻漏在充分准备好手术的同期修复。
内窥镜下鼻内入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1981年Wigand首次成功用纤维蛋白胶经鼻内镜下修复脑脊液鼻漏,现在该项技术广泛开展,显示出其极大的优势,报道有超过90%的成功率,为耳鼻咽喉科医生常用。鼻内镜修补术是治疗筛顶窦和蝶窦脑脊液鼻漏的首选术式,手术难点是术中漏口位置的确定,借助鼻内镜仔细寻找脑脊液鼻漏的来源,然后清除漏口周围的肉芽组织及坏死组织,充分冲洗术区,使用肌肉筋膜等修复材料,充分铺盖漏口,压迫。
经颅脑脊液漏修补术手术:该术是传统手术治疗方法,为神经外科医生常用。其适应征:为多发性骨折广泛颅脑损伤达开颅指证者,开颅处理血肿骨折及漏口;高颅压性脑脊液鼻漏,可导致脑疝致死者;其它方法修补后失败或复发者;颅内脓肿形成者;严重的颅底畸形;颅内外交通性肿瘤,鼻内镜及显微镜下单鼻孔入路显露困难者,当颅底骨质缺损或漏口较大时可首选。根据骨折的不同部位和脑脊液鼻漏漏口位置可选择额下入路和翼点入路,根据术中情况,又可采用硬膜外入路硬膜内入路及二者联合入路。优点是直视下修补漏口,可同时处理其它颅内病变;缺点是术中不易找到漏口,创伤较大,手术及住院时间较长,嗅觉多受影响。现普遍采用显微镜下开颅修补术,明显弥补了过去直视下开颅手术的不足。
显微镜下鼻外入路:常采用鼻外额窦、筛窦、蝶窦手术入路,鼻外入路处理额窦的脑脊液鼻漏其优点是手术野大,可结合鼻内法进行;缺点在于面部容貌受影响。在修补筛顶或蝶窦时中鼻甲常遭破坏,鼻部功能受影响。由于鼻内镜技术的发展,现在鼻外入路已逐渐被鼻内入路取代。
显微镜下单鼻孔内入路:运用神经外科手术显微镜,采用单鼻孔入路,该术式适应于漏口位于筛板、后筛顶及蝶窦顶壁,已相对明确漏口所在部位。其优点在于双手操作方便手术,手术野放大清楚,创伤小,并发症少;缺点是直线观察,手术视野受限狭窄,额窦及蝶窦侧壁等部位不能观察。
修补材料的选择及方法
脑脊液鼻漏的修补材料包括自体组织和非自体组织。自体组织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游离组织材料,包括脂肪组织、碎骨片、肌肉浆、阔筋膜、鼻粘膜等;二类是带蒂组织材料,包括颞肌筋膜、帽状腱膜、带蒂颞肌瓣、鼻甲粘膜瓣等。非自体组织包括人工硬膜、钛板、生物材料(如生物胶、骨蜡及羟基磷灰石水泥)等。在临床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选取材料种类。使用多层修补材料,以自体组织材料为主,效果较佳。常用方法包括三明治夹心技术等。
术后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脑脊液鼻漏患者应绝对卧床,以避免加重脑脊液鼻漏。一般采用头高20~30°半坐位,卧向患侧,脑组织可沉落于漏口,促使愈合。
保证鼻腔洁净:避免局部细菌生长。
预防颅内压增高:可酌情使用甘露醇、速尿等降低颅内压,防止感冒,保持大便通畅,给予通便药物以避免便秘,不宜行屏气、擤鼻及咳嗽等增加颅内压动作。
术后应用抗生素。
9. 颅底骨折鼻漏(或耳漏)血性液,如何确定含有脑脊液
若外伤时有血性液体自鼻孔流出,其痕迹的中心呈红色而周边清澈,或鼻孔流出的无色液体干燥后不呈痂状者,应想到脑脊液鼻漏。鼻孔流出的液体呈清澈无色,在低头用力、压迫颈静脉等情况下有流量增加的特点者,提示脑脊液鼻漏可能。
脑脊液耳漏会发现耳道内有清亮的液体,和鼻漏差不多的鉴别方法。
最后确诊依靠葡萄糖定量分析,即脑脊液含葡萄糖量在30mg%以上;定性分析并不可靠,因泪液或微量血迹可含极少量的葡萄糖,而致检查结果呈假阳性。
脑脊液瘘孔定位对本病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方法较多,比较准确而无害者首推鼻内窥镜法。即在鼻前孔插入鼻内窥镜,按顶前部、后部、蝶筛隐窝、中鼻道、咽鼓管咽口5个部位仔细观察。检查每个部位时,可压迫双侧颈内静脉,使颅压增高,以察看脑脊液从何处流入鼻腔。例如脑液来自鼻顶者,瘘孔在筛骨筛板;来自中鼻道者,瘘孔在额窦;来自蝶筛隐窝者瘘孔在蝶窦;来自咽鼓管者,瘘孔在鼓室或乳突。鼻部放射线检查可供参考。椎管内注意标记物法,不易辨清瘘孔部位,且有一定危险性。但近年来采用同位素ECT检查瘘孔定位法发现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