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从质地、颜色、光泽及透明度、块度(重量)和形状五个方面来鉴别,和田玉的结构、透明度、光泽、绺裂、瑕疵等因素构成了和田玉的特征。
1、质地
高质量的和田玉玉器要求:质地致密、均一、细腻,半透明或微透明,无或少有绺裂,洁净杂质少,瑕疵少;而低质量的和田玉对质地的要求则要有所降低。和田玉根据其质地的高低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个级别。
特级:质地细腻均一,油脂光泽强,半透明或微透明,基本无绺裂、杂质、瑕疵。一级:质地细腻,油脂光泽强,半透明或微透明,绺裂、杂质、瑕疵少于10%。
二级:质地较细腻,油脂光泽弱,透明度差或过于透明,绺裂、杂质、瑕疵少于30%。三级:质地粗糙,蜡状光泽,透明度很差,绺裂、杂质、瑕疵大于30%。
2、颜色
评价和田玉的重要因素,依据颜色和田玉分为八个大类,一般来说,以羊脂白玉、白玉、黄玉为佳,碧玉、墨玉次之,糖玉、青玉、青白玉再次之。除白玉以外其他七类要求颜色要从色调、浓度、纯度、均匀度四个方面进行观察分析,颜色色调要正,不偏色,无杂色。
浓度的评价是对颜色色彩饱和度而言的,要求浓淡适宜;纯度的评价,一般是越纯正越好,偏色时则较差,如绿色,以正绿为最好,灰绿、蓝绿均较差;均匀度要求颜色要均匀一致。另外,和田玉常常出现两种以上颜色,如带有皮色、糖色时,颜色的搭配好,俏色巧妙或新颖的,可使作品增色,甚至价值倍增。
3、光泽及透明度
和田玉有油脂光泽、玻璃光泽及蜡状光泽之分,其中以油脂光泽最佳,可使玉石显得有温润感。其次是玻璃光泽,而蜡状光泽欠佳。上等的和田玉与翡翠不同,大多为油脂光泽。如油脂中透着清亮,则光泽为佳。
和田玉一般透明度不高,多由半透明到不透明,可划分为半透明、微透明和不透明三级。和田玉以半透明、微透明为佳。若呈蜡状光泽,透明度差或过于透明,则次之。
4、块度(重量) 原料有一定的块度,越大越难得,价值也越高。同样质地、颜色的和田玉,大的价值高,小的则价值低。
(1)和田玉的皮子有多少种鉴别方法扩展阅读
和田玉的颜色同国内外其他地区软玉相比,色调较多,自成系列;其次,和田玉有世界罕有的白玉,尤以色如羊脂的白玉为和田玉所特有,极为名贵;再次,和田玉有皮色。世界上不少玉石都带有皮色,但不如和田玉皮色美丽。中国古代对和田玉的颜色非常重视,它不仅是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且赋含于一定的意识形态内涵。
古人可能受五行说的影响,依四方和中央分配五色玉,东方为青,南方为赤,西方为白,北方为黑,中央为黄。古代以青、赤、黄、白、黑五色为正色,其他为间色,从而将玉也分为五色。但和田玉实际上只有白、青、墨、黄四种主色,另外,在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地区还产碧玉。
在和田玉中,白玉最为珍贵,白玉中最佳者为羊脂白玉,是玉中上品。羊脂白玉的特点是白、透、细、润。由于黄玉出产甚少,故色纯、质润的鸡油黄,其身价不在白玉之下
2. 和田玉皮色怎么辨别的
一、籽料皮色辨别大至可分为3种:
1、油皮皮色很薄就好比饭桌上清汤碗里漂浮的一片油花轻薄的浮在上面,肉质好坏一眼可见。
3. 和田玉籽料怎么鉴别真假
看和田玉籽料真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一、看皮色本身
确实是这样,一些资深的老玩家看皮色有时候确实可以略过这些步骤,仅仅从感觉上,就能察觉出皮色的对于不对,但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看皮色还是要从它的规律及特征来观察。而且看皮色的真假一定要多上手,多看真东西,只有当你看的多的时候,才能对皮色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看真假才能有所把握。
4. 如何辨别和田玉的假皮
第一种:
磨光料加假皮
难分辨指数★☆☆☆☆
内行第一眼就看到那颜色太不自然了,最多的是橘红色,这类料子基本没有汗毛孔,料子也透(青海料居多),大多为各地次品料磨光上色,非和田玉。一般玩家都可以分辨的出,卖家不会在行家面前拿出来,这类东西大多归纳为一个箱子或者穿在绳子上当项链卖,有时也被卖家挂在身上招揽顾客,现在也有玉贩专门做此生意,磨光料一般也可以称作滚料。
第二种
次品籽料烧假皮
难分辨指数★★☆☆☆
把品象不好很难出手的低档籽料烧出假皮出售,买家会以汗毛孔等方法分辨出是否籽料,从而被艳丽的皮色所吸引,买家心理会有花钱买块皮的想法,所以这样要比没皮时的垃圾料容易出手的多,且价格不低。皮色较第一种自然,可也难不倒有经验的买家,这类假皮浮于表面,或类似糖霜,殊于层次,经常会做出很自然的撒金皮,枣红皮等高档皮色,但可以根据有沁色的地方和外延的色差来辨别,所以大家不要认为垃圾料就不会做假皮。
第三种
山料滚成籽料模样加皮掩盖痕迹
难分辨指数★★★☆☆
(暂时没有找到图片)
一般体现为大件,有时候我们会看见肉质较好的材料,重量都在1公斤以上,可是上了假皮,本来那块料就可以卖上好价钱,但是为什么卖家还会上假皮呢?有好几种可能,有的希望卖上更高的价钱,可是行家里手都看的出来是假皮啊!在反复咨询了玉器厂资深师傅以后,毛塞顿开,做这类假皮只是一种障眼法,把行家里手的注意力转移到皮上,使其疏忽了料子的真假,其实这种所谓的籽料是由山料或山流水模仿籽料的样子切割、雕琢,可以说是以假乱真,特别是在卖家那种日光灯下更难辨别,不过经过玉器师傅加工成山籽也就野*变凤凰了。
第四种
皮上加皮
难分辨指数★★★★☆
这类假皮一般做在上等籽料上,在本身带皮,皮色不艳丽的情况下在自然皮上加色,从而达到皮色鲜艳,价格翻倍的效果。也可称为"加强皮"。这类假皮层次分明,有真有假,极难分辨!或许可以带些84洗涤液反复檫洗,不过现在做假皮的原料更新教快,不是所有假皮都可以用84洗掉的,有时行家里手都会被这些皮子所迷惑,举棋不定,可行的办法是用强光照出内在的沁色,观察里面的沁色和外面的皮色颜色是否一致以及外面的鲜艳皮色有无内沁和呼应,特别是出现鲜艳的枣红皮时就要当心了
也叫二次皮!!!!!!!!!!!!!!!!
第五种
用矿物质做物理假皮
这类假皮是最高档的了,只会运用到高档籽料上,一般为羊脂级的,他利用生成籽料皮的天然矿物质用一种独特的配方缩短皮子形成时间,在很短时间里使材料上形成他想要的各种皮色沁色,如果说前几种皮子还可以用84或其他洗涤用品辨别的话,这种皮子是用什么办法都辨别不了的,属于高级做法,一般卖家都无法获得此配方,顾客购买低端材料时是不会遇到此类情况的。不过这种假皮在某种程度上讲也属于"真皮"了,假亦真时,真亦假嘛。
5. 如何辨别和田玉真假皮色
玩玉是一门学无止境的学问,如今市场上的局面鱼目混杂,造假者的手段越来越高明,让一些懂玉的行家也会在不经意间“马失前蹄”。俗话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再如何逼真的仿造品也会存在瑕疵漏洞,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如何辨别和田玉的真假皮色吧!
看颜色
色泽光鲜亮丽或者是色泽沉闷、单一,色素只浮于表面,这是籽料假皮的主要特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对于刚染色的籽料皮来讲是光鲜艳丽的。而时间越久的籽料假皮,它的色素会经过时间的蹉跎会退却,从而表现出沉闷的特征。若是染色不精者,其皮色就如同水彩画,没有层次感,甚至色素会只浮在表面。而和田玉籽料的真皮色属于一种次生色,它是不受人力作用的结果,只因受到外界矿物质的沁入,而在玉料表面形成各种鲜艳的皮色,使得籽料更具一种神秘质感。
看皮沁
籽玉的皮沁是和田玉的有效组成部分,若它皮色看起来很干,很死,皮肉有分离感,皮沁缺少油糯润感,那么就是假皮色。真皮色的即使刚出土也不是这种状况。
看毛孔
真正的籽料表皮会存在像人体汗毛孔一样的密密麻麻的小孔,这也是鉴别籽料真假的重要因素。当然汗毛孔也会有造假的情况,那么什么样的才是真汗毛孔呢。因为真正的汗毛孔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所以皮孔之间大部分是独立的,没有排序的,无规律可循的。如果籽料的表皮是形成有序且定向走势的,那么就是假的了。
市面上常出现的皮色做假手段大致有:
抛光料加假皮
这类籽料基本没汗毛孔。料子也大多为次品料,非和田玉。一般玩家都可以分辨的出,卖家不会在行家面前拿出来。这类东西大多归纳为一个箱子,所以建议入行未深的朋友遇到这类卖家要表现出很懂的样子才不会被蒙。
次品籽料滚后加皮
分辨这类料需要仔细看上面的汗毛孔,一般卖家会搽上很多发胶,难以看清,要放自然光下用布使劲搽后再仔细辨别,有的料子上面会看见机械痕迹,这类假皮同样没有层次或浮于表面,或类似糖霜也好辨别。
山料滚成籽料模样加皮掩盖痕迹
一般体现为大件,有时候我们会看见肉质较好的材料,重量都在1公斤以上,可是上了假皮。本来那块料就可以卖上好价钱,但是为什么卖家还会上假皮呢?做这类假皮只是一种障眼法,把行家里手的注意力转移到皮上,使其疏忽了料子的真假,其实这种所谓的籽料是由山料或山流水模仿籽料的样子切割、雕琢,可以说是以假乱真。
皮上加皮
这类假皮一般做在上等籽料上,在本身带皮,皮色不艳丽的情况下在自然皮上加色,从而达到皮色鲜艳,价格翻倍的效果,也可称为“加强皮”。这类假皮层次分明,有真有假,极难分辨,或许可以带些84洗涤液反复檫洗,不过现在做假皮的原料更新教快,不是所有假皮都可以用84洗掉,有时行家里手都会被这些皮子所迷惑,举棋不定。
用矿物质做物理假皮
这类假皮是最高档的了,只会运用到高档籽料上,一般为羊脂。利用生成籽料皮的天然矿物质用一种重金难求的配方缩短皮子形成时间,在很短时间里使材料上形成他想要的各种皮色,如果说前几种皮子还可以用84或其他洗涤用品辨别的话,这种皮子是用什么办法都辨别不了的,属于高级做法,一般卖家都无法获得此配方。顾购买低端材料时不会遇到此类情况,不过这种假皮在某种程度上讲也属于“真皮”了,假亦真时,真亦假。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无论是假皮假籽料,还是假戈壁料,在形式或是方式方法上做假的程度不同并且多种多样,在实践过程中也会展现出成千上万种形式。所以必须强调要多看实物,或细看图片,从中慢慢领会,这方面的知识要有一定的积累时间,不可操之过急。
侵删
6. 和田玉籽料皮色鉴别
和田玉籽料的真假鉴别,可通过和田玉籽料的皮色来鉴定,籽料皮色造假的方法多种多样,了解和田玉籽料是怎么形成的,才能看出和田玉籽料皮色的真假。
和田玉籽料一般是呈现浑圆状的,磨圆度翡翠的顺滑自然,表面具有厚薄不一的皮壳,我们称之为和田玉籽料的皮。浑圆状的籽料“油性”好是由玉石细脉而形成的。皮色是全包裹的,利用巧雕、人工开窗籽料和分割成小块的除外。
真籽料在河水中经千万年冲刷磨砺,自然受沁,它会在质地软松的地方沁入颜色,在有裂子的地方深入肌理。这种皮色是很自然的,叫做活皮。它的颜色浸入玉内有层次感,过渡自然,皮和肉的感觉是一致的。皮上的颜色应是由深入浅,裂隙上的颜色应是由浅到深。其实好玉是不长皮的,即便有,也是星星点点,或在细小的裂子里。
和田玉籽料真假皮色的鉴别方法
真籽料的皮色
和田玉籽料的皮子呈微透明,手捂住籽料一到两秒的时间,就能看见表皮的 “汗毛孔”,在10倍放大镜下可以观察到呈毛毡形状。有没有汗毛孔,是鉴别真假和田玉籽料的关键。
真正的和田玉籽料无论多么的细腻,它的表面都会有无数细密的小孔,很像我们皮肤上的汗毛孔。和田玉籽料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表面汗毛孔状,所以用“汗毛孔”来鉴别真假和田玉籽料非常至关重要的。而滚筒籽料上面有滚磨过的磨痕和一道道的擦痕,没有自然状态下的“汗毛孔”或“小砂眼”。
造假皮冒充籽料,造假皮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用染地毯的染料,用海绵吸足染料,把玉放在里面,再设法渗透。假皮色的原料大多是和籽玉在自然环境下受沁的金属盐同样的东西,大多是枣红皮。这种皮浮于表面,颜色太鲜艳,无过渡的自然层次感,且干涩,不滋润。造假皮的部位都在玉质疏松的地方,叫死皮。这种皮色用开水一烫就容易掉色变淡。
7. 和田玉如何鉴定真假皮色
观察和田玉皮色真假的最根本方法就是观察籽料的形成是否符合自然规律,可以从以下五点着手。
1.籽玉的皮沁也是和田玉的有效组成部分,因此也具有和田玉所有的特性,包括最基本的玉质感,若皮色干枯,皮子很“死”,皮肉有分离感,皮沁缺少了玉质感和儒润感,自然是看假,真皮色即便是刚出土的也没有这种现象。
2.皮孔与肉质的对应关系,籽料玉的皮孔与玉质是有一一对应关系的,并且皮色过渡自然,比如玉籽细腻浑厚处皮孔应该细小致密,如果皮孔和玉质没有合理地对应关系,就看假,真籽的皮孔与肉质的对应关系大家可以多观察。
3.任何一块籽玉的皮色都是有形成的过程,自然界中不可能无根无据地形成任何的事物和现象,成熟度高的皮色最直接地表现是色在玉下,即籽料玉天然着色后存在自然界冲刷与风化的过程,表面的皮色也就存在一个脱落的过程,结果就是最表面的皮色会脱落,于是在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无着色的玉,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色在玉下,若很明显缺少了这过程,皮孔里沉积着的色都没有脱落,色浮于表面、色凝凹处看假,即使不是假的意义也不大。
4.有无汗毛孔,汗毛孔的真与假是鉴别真假籽料的重要一点。真正的籽料,无论多么细腻,它的表面,会有无数细细密密的小孔,非常像人身皮肤上的汗毛孔,这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表面现象。用汗毛孔来鉴别真假籽料非常有效。随着造假技术的发展汗毛孔也有真与假,区分真假就要多看多总结,除了掌握前面说的第二条即皮孔与肉质的对应关系外,还要观察皮孔的分布是否有时间的历程,自然的皮孔的独立性强,孔与孔之间绝大部分是独立和无序的,不会形成定向的走势,否则看假。
5.金属盐与仔玉长期接触,沿浅裂隙向两边与仔玉的纤维状结晶体之间发生物质交换,形成这种带有毛刺状的水草状侵染,这是时间的印记,最细小的裂子,都会努力钻到底,一旦有裂子上有皮,就基本都沁到底,尤其细腻的料,很清楚,外面没什么皮,要有就只有钻在裂子里面才有机会渗透。外面一方面不容易渗透,另一方面外面容易被水和沙磨掉,于是这种侵染潜伏在裂隙两边的玉皮之下。对于成品玉雕件要注意观察籽的完整性,因为此种现象山流水料和极少数山料也存在。
8. 如何判断和田玉籽料上的真假皮
和田玉在中国市场上非常走俏,其中细腻油润的籽料称得上是上乘料,而籽料由于受到河水的冲刷,外界元素的侵入,使之在皮壳上留下了大自然的印记,也就是皮色。而这种自然造就的皮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那么皮色造假也会因为市场需求量而不断增长。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几种皮色造假:
真籽料的皮色比较老气,与玉肉融合在一起,皮裂上的沁色深浅不一,颜色过渡自然,皮沁看起来比较杂乱无章,而且着色并不是浮于表面,总体的感觉就是里深外浅(注意:里深外浅是重点)。
9. 鉴别和田籽料真假皮色有哪些方法
俗话说:“瓷看底,玉看皮”。皮,指的是和田玉表面附着的一层带有颜色的表皮,皮色上上天赐给和田玉的玉衣,让和田玉变得多彩,那皮色有多重要?
玉皮:上天赐给和田玉的外衣
籽料上的玉皮,一般称之为色皮,即籽料表面附着的一层带有颜色的表皮。色皮系氧化所致,厚度一般在一毫米以下,呈各种形状分布在玉石表面。
都说这:“好籽卖白,极籽卖皮”。一块成品雕件,有皮和无皮之间的价格差距那是巨大的。
由于籽料的皮色是在原砾石表面慢慢形成的,是风化和水的解析作用以及大、小气候循环制约等因素共同制造的,是分阶段的,所以颜色沁入玉内有层次感,皮和肉的感觉是一致的,且呈渐变过渡状。颜色常有洒金皮、枣红皮、秋梨皮、虎皮籽、鹿皮籽、乌鸦皮、黑皮等。
一般来讲,为了能够充分利用玉料的皮色,能工巧匠们会利用自己天马行空的创意,雕琢出一件又一件的俏色玉器。
各式各样的皮色在玉雕匠人的手里幻化为一颗太阳、两朵玫瑰、三条锦鲤.....绽放着自带的光芒。
在玉石圈里,经验老道的行内人只需看一眼皮色,便能参透这其中品质与价值。如鹿皮子、黑皮子等,大多内蕴品质上乘的白玉料,而带有撒金、秋梨等皮色、质地又优良的籽料,价值一般最高。
也正是因为大家对皮色的追捧,导致了目前和田玉市场里皮色作假这一门生是风生水起。不少刚踏入玉石圈里的玉友都吃了这方面的“药”。
所以,在平时选购带皮玉雕件的过程中,也要懂得如何分辨真伪。莫让奸商占了大便宜。
10. 和田玉假皮怎么辨别
大多数的籽料都是带皮的,不带皮的籽粒一般都很少,和田玉籽料一般都是呈鹅卵状,真籽料是由于地壳运动滑落至河流中经过长年累月的冲刷,自然受沁,它会在玉料疏松的地方沁入颜色,在绺裂处深入肌理。这种自然受沁的皮色,叫做活皮。这种由外到内的渗透,过渡自然,皮上的颜色由深入浅,绺裂处的颜色正好相反。
看颜色
假皮籽粒的特征就是色彩浓艳或者色泽沉闷,而且色调单一,浮在玉料的表面。和田玉籽料的真皮色是在自然的作用下,籽玉在河里受到其他矿物质的渗透,浸润,表皮光滑,而且出现许多色彩。籽料上的皮色,有的是慢慢过渡到颜色消失,有的是突然整理中断,层次清晰。如果是染色玉料的话,会有颜色戛然而止的情况,看起来很生硬。
看毛孔
真籽料的表皮会有如人体汗毛孔一样的密集的小孔,真籽料的毛孔大部分是独立的,无排序,无规律可循。
看裂
大部分籽料都会有裂,看裂是最容易分辨是否染色,裂痕处颜色要深于附近颜色,但颜色没有太大差别,呈渐变过渡状。而且很多同时伴生水草纹,钉子纹,这些都是造假不好做的。而染色的玉料,在裂痕处颜色与附近颜色有明显的区别,裂痕处的颜色太过深重。即使再高明的造假手段也会有残留。
看僵
很多籽料上有半块石半块玉共生的现象,俗称僵。大部分人不喜欢僵,但僵辨别价值很高,僵不好看,但它绝对不会骗人。僵大部分是白色,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会沁色。僵的部分由于石性大容易吸色,倘若僵和皮的颜色有较大的反差,那假的概率就很大了。
此外,看水线和棉絮都是类似方法,这些地方在经过染色的后会显得不自然。现在的造假手段越来越高明,在选购时一定要擦亮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