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试剂盒的分类
主要有: 1.磁珠法核酸提取试剂盒
2.磁珠法提取DNA试剂盒
3.DNA提取试剂盒(离心柱法)
4.磁珠法RNA提取试剂盒
5.RNA提取试剂盒(离心柱法)
6.磁珠法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
7.反转录试剂盒
8.胶回收试剂盒
9.PCR纯化试剂盒
10.病毒核酸提取试剂盒(磁珠法)
11.土壤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
12.法医样本DNA提取试剂盒(磁珠法)等 1.elisa
常见elisa试剂盒有:
特种蛋白检测elisa试剂盒
如免疫球蛋白,抗链O-aso,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human,铁蛋白,转铁蛋白transferrin等等
肿瘤标志物检测elisa试剂盒:
如肿瘤标志物,组织多肽抗原,肿瘤相关因子,胰腺癌,直肠癌,细胞角蛋白片段,胃肠癌,铁蛋白,糖链抗原,神经特异性稀醇化酶,上皮膜抗原,乳腺癌,人抗小鼠抗体,前列腺,甲胎蛋白,肝癌,甲基苯丙胺,大肠癌,肺癌,大小便隐血检测,癌胚抗原,β-2微球蛋白等等。
食品安全检验elisa试剂盒:
食品中的激素、药物、霉菌毒素、过敏原残留、转基因产品的检测试剂盒,以及微生物、维生素等的检测产品。
植物病毒、细菌、真菌、植物激素和转基因作物的农业诊断试剂盒
动植物疾病诊断类如猪、牛、羊、马等家畜和禽类以及宠物类检测试剂盒
传染病检测elisa试剂盒
如幽门螺杆菌,乙脑,乙肝,丙肝,丁肝,戊肝,庚肝,衣原体,性病,腺病毒,微小病毒B19,天疱疮,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生殖支原体,伤寒,沙眼,腮腺炎,人型支原体,麻疹,轮状病毒,流行性出血热,淋球菌,莱姆病,柯萨奇,抗解尿支原体,军团菌,结核,胶原,尖锐湿疣,甲肝,脊髓灰质炎,急性胰腺炎尿胰蛋白酶,霍乱,呼吸道合胞病毒,肝吸虫,副流感,肺炎,带状疱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层粘蛋白,布鲁氏杆菌,百日咳,白喉,艾柯病毒,EB病毒,A族链球菌等等。
2.免疫共沉淀试剂盒
3.化学发光试剂盒
4.免疫组化试剂盒
5.放射免疫试剂盒
6.免疫荧光试剂盒 1.细胞凋亡试剂盒
2.葡萄糖检测试剂盒
3.支原体检测试剂盒
四、试剂盒使用示例
试剂盒的产生正是为了使实验人员能够摆脱繁重的试剂配制及优化过程,所以试剂盒中一般配备有相应的使用说明书,用户按照说明书不需或只需少量的优化即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⑴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说明书一般包括公司标志及名称、试剂盒名称、试剂盒组成、保质期、使用领域、使用方法等项目
说明书格式如右图所示:
①一般在页眉页脚处为公司的名称及标志;
②接下来为试剂盒的名称;
③试剂盒组成中应为试剂盒中的所有内容,为了简洁明了,一般以表格的形式表现;
④操作步骤是试剂盒说明书中最重要的部分,内容应准确、简洁、易懂,不能包含带有歧义的句子,更不能含糊其辞,排版上操作步骤应将复杂的步骤拆解,使人一目了然。可以说操作步骤为试剂盒的灵魂。 试剂盒内容(以离心柱型为例):
一般包括:裂解液RL
去蛋白液RW1
漂洗液RW
RNase free ddH2O
吸附柱(RNase free)
过滤柱(RNase free)
缓冲液
离心管(RNase free)
收集管(RNase free)
此外,还配有一份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根据不同的生产商,可能还配有不同的试剂,如:DNA酶、溶菌酶等。
使用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验需要购买专用提取试剂盒, 如果不是专用试剂盒,或许能提出RNA,但不能确保其质量以及完整性,会影响RT-PCR、Northern blot、Dot blot、Real time RT PCR、芯片分析、polyA 筛选、体外翻译、RNase 保护分析、分子克隆等后续实验的结果。
当前提取效果好的是QIANGEN公司生产的RNA提取试剂盒,但其售价较高,单次实验费用花费太大,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实验没有必要购买,当然还有其它的进口试剂盒,但是均存在价格高、订货周期长的问题(如果碰上国内无货的时候,要从国外发货,会等很长一段时间)。普通的提取实验用国产的试剂盒就足以,价格不高,基本上各地均有现货,如天根(目前国内生产的试剂盒中销售面比较广的一种)等,其价格比进口试剂盒要便宜许多,且效果还不错,性价比还可以。
当然,就RNA的提取而言,不一定试剂盒的提取效果就非常好,其实采用一些经典的RNA提取方法,效果也很不错,如:TRIZOL、EDTA等,只是试剂盒使用方便,经典的方法操作复杂一些。
㈡ 如何正确的进行ELISA测定操作
临床ELISA测定现通常为采用手工操作的以微孔板条为固相的测定模式,测定操作非常简单,一般涉及到标本的收集保存、试剂准备、加样、温育、洗板、显色、比色、结果判断和结果报告及解释等方面,其中任一步骤的不当都会影响测定结果,且尤以加样、温育和洗板等步骤为甚。现分述如下。
一、临床标本的收集和保存
用于ELISA测定的临床标本最为常用的是血清(浆),有时因为特定的检测目的,也用到唾液、脑脊液、尿液、粪便等标本。目前临床上使用血清标本测定的标志物一般有传染性病原体的抗原和抗体、肿瘤标志物、激素、特种蛋白、细胞因子和治疗药物等。对用于激素和治疗药物测定的血清标本的收集,要注意收集时间甚或体位有可能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如可的松在早晨4~6点之间,会有一峰值出现:生长激素、促黄体激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均以阵发性方式释放,因此,在测定此类激素时,有必要在密切相连的时间间隔内采取数份血样本,以其中间值为测定值。又如当从卧位变为站立位时,血清中肾素活性将出现明显增高。再如治疗药物的检测,应根据药代动力学选择服药后的最适时间抽血检测。用于传染性病原体的抗原和抗体、肿瘤标志物和特种蛋白等的检测的血清标本的收集则没有时间和体位方面的影响,只是在处理和保存方面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要注意避免出现严重溶血。血红蛋白中含有血红素基团,其有类似过氧化物的活性,因此,在以HRP为标记酶的ELISA测定中,如血清标本中血红蛋白浓度较高,则其就很容易在温育过程中吸附于固相,从而与后面加入的HRP底物反应显色。
(2)样本的采集及血清分离中要注意尽量避免细菌污染,一则细菌的生长,其所分泌的一些酶可能会对抗原抗体等蛋白产生分解作用;二则一些细菌的内源性酶如大肠杆菌的β-半乳糖苷酶本身会对用相应酶作标记的测定方法产生非特异性干扰。
(3)血清标本如是以无菌操作分离,则可以在2~8℃下保存一周,如为有菌操作,则建议冰冻保存。样本的长时间保存,应在-70℃以下。
(4)冰冻保存的血清标本须注意避免因停电等造成的反复冻融。标本的反复冻融所产生的机械剪切力将对标本中的蛋白等分子产生破坏作用,从而引起假阴性结果。此外,冻融标本的混匀亦应注意,不要进行剧烈振荡,反复颠倒混匀即可。
(5)标本在保存中如出现细菌污染所致的混浊或絮状物时,应离心沉淀后取上清检测。
二、试剂准备
在临床实验室,对试剂准备一般不太注意,通常的做法是,在实验时将试剂从冰箱中拿出来即用,而忽略了这种做法有可能影响后面温育时间不够的问题,其直接的后果是对一些弱阳性标本的检测出现假阴性。因此在ELISA测定中试剂的准备最为关键的是,在实验开始前,将试剂盒先从冰箱中拿出来,在室温下放置20分钟以上后,再进行测定,以使试剂盒在使用前与室温平衡。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后面的温育反应步骤中,能使反应微孔内的温度能较快地达到所要求的高度,以满足测定要求。其次,目前的商品ELISA试剂盒中的洗板液均需在实验室使用时对所提供的浓缩液稀释配制,因此稀释时所用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应保证质量。此外,当试剂盒以OPD为底物时,则底物溶液应在反应显色前临时配制。
三、加血清样本及反应试剂
在现在的ELISA商品试剂盒中,血清样本的加入几乎是唯一的要使用微量加样器加入样本的步骤。使用微量加样器加样必须注意的关键点是:加样不可太快,要避免加在孔壁上部,不可溅出和产生气泡。加样太快,无法保证微量加样的准确性和均一性。加在孔壁上部的非包被区,易导致非特异吸附。溅出会对邻近孔产生污染。出现气泡则反应液界面有差异。试剂的加入在国产试剂盒中基本上均是从滴瓶中滴加,除了要注意滴加的角度外,滴加的速度也很重要,滴加太快,很容易出现重复滴加或加在两孔之间的现象,这样就会在孔内的非包被区出现非特异吸附,从而引起非特异显色。所以,有时候一份标本用相同的试剂盒这次测定为阳性,下次测定为阴性,往往就是上述加样及试剂的错误所致。
四、温育
温育是ELISA测定中影响测定成败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ELISA作为一种固相免疫测定,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在固相上进行,要使液相中的抗原或抗体与固相上的特异抗体或抗原完全结合,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反应一定的时间。温育所需时间与温度成反比,即温度越高,则所需时间相对较短。最为常用的温育温度有37℃和室温,其次是43℃和2~8℃。
温育这一步是临床ELISA测定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步骤。通常目前国内ELISA商品试剂盒的反应温育时间为37℃ 30分钟~1小时,进口ELISA试剂盒则通常为37℃ 1~2小时才能有较完全的结合,低于1小时,可能会影响测定下限。因此,关于温育,在实际测定操作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保证在设定的温度下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一般来说,加完样本和/或反应试剂后,将微孔板从室温拿至水浴箱或温箱中时,孔内温度从室温升至37℃,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在室温比较低以及非水浴的状态下,这段升温时间可能还比较长,而在临床实验室中,很少有人注意这个问题,通常是将微孔板一放入温箱即开始计时,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实际测定中温育时间不够,弱阳性样本测不出来的问题。曾有一地处南方的血站同行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在每一年的冬季总有那么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做HBsAg测定的室内质控中,测定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供应的1 ng/ml弱阳性样本时,总是测不出来,不知原因为何?这可能就与南方冬天室内温度较低有关,此时微孔板转入温箱后37℃温育时间不够,以致弱阳性样本测定为阴性。因此,为保证37℃下足够的温育时间,临床实验室可自行确定本实验室不同季节(不同室温下)微孔板从室温拿至温箱后需要多长时间孔内温度才能达到37℃,从而适当延长板条在温箱中的放置时间。具体的做法是,用一小温度计放置板孔反应溶液中测量观察即可。
㈢ 请问目前肿瘤检测的方法都有哪些
肿瘤筛查是早期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
目前肿瘤筛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1. 包括X光,B超,CT等一些影像学设备的影像检测。但是经过影像学检查查出的肿瘤都是比较大的肿瘤了,基本都到了中晚期。总的来说,作为早期筛查,影像学手段发现的还是比较晚的。
2. 肿瘤标志物检查,包括癌胚抗原定量CEA、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甲胎蛋白AFP等等。在美国,肿瘤标志物通常用作检验癌症是否复发,而不是用在健康人身上,医生不鼓励健康人盲目地做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
3. 基因检测,肿瘤的产生源自于细胞的无限增殖。癌基因又称转化基因,它们一旦活化便能促使人或动物的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目前常见的癌基因家族src家族、ras家族、myc家族、sis家族、myb家族。抑癌基因的缺失也会导致肿瘤发生。目前基因检测比较昂贵,且受基因样本库、专业解读水平的制约,基因检测的结果解读难度大。
尿液检测,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氨基酸代谢异常的现象,氨基酸代谢异常在肿瘤发生早期就存在,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尿液中对羟基苯丙氨酸(酪氨酸)的含量升高。肿瘤细胞代谢越活跃,氨基酸代谢异常越显着,酪氨酸含量升高越明显。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几乎所有恶性肿瘤病人尿液中的酪氨酸含量会明显地升高50%-150%。目前市场上的好益测癌症检测试剂可以与与尿液中的酪氨酸及其衍生物发生特异性显色反应,定性检测其含量,从而判断人体内恶性肿瘤细胞的代谢活跃程度,进而进行恶性肿瘤风险评估。
㈣ 人PIK3CA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怎么用,注意事项
本试剂盒用于定性检测人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癌症患者中PIK3CA基因突变,产品包含独家稳定剂,在达到1%高灵敏度的前提下,仍可保证高特异性,避免假阳性。检测结果可供医生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选择适合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结直肠癌患者中选择适合爱必妥(西妥昔单抗)和维克替比(帕尼单抗);乳腺癌患者选择适合赫赛汀(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治疗的人群时参考。检测结果仅可用于临床参考,不可作为诊治的唯一依据。仅可用于体外检测。
ARMS-PCR法
本试剂盒采用ARMS-PCR法,检测PIK3CA基因9、20号外显子5种热点突变(约占80%~90%)。研究表明:PIK3CA基因发生突变时,患者往往无法从抗EGFR、HER2的治疗中获益。
IR-IC 双质控
除阳性质控(PC)和阴性质控(NC)外,本试剂盒精心设置了内参基因(Internal Reference, IR)和内控基因(Internal Control, IC)双质控检测体系,可以分析待检DNA能否被正常扩增,排除可能造成PCR失败的原因,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产品特点:
选择性高 可检测多种样本,低至5ng/μl DNA中1%的突变
灵敏度高 目标基因仅需达到几百拷贝即可检出
特异性高 检测野生型样本时,扩增曲线平整
操作便捷 预装试剂,加样后即上机反应,便于实验室标准化操作
方便快速 适用于多种PCR仪器,90分钟完成上机检测
稳定可靠 闭管反应,IR-IC双质控,避免假阴性、假阳性
判读方便 无非特异性扩增,客观判读结果,不需人工计算△CT值
㈤ 如何进行肿瘤早期检测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防治肿瘤与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方法。肿瘤标志物单项测定(如CEA,AFP等)作为常规的检测手段在临床上已有多年的历史。尽管单项指标检测为肿瘤的诊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应用过程中,它依然存在着特异性不强,阳性率偏低等不足。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常对现有的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测定。蛋白芯片技术将在这方面提供一个新的平台。
蛋白芯片技术采用双抗夹心法的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在固相基质上吸附有包被12种肿瘤标志物单克隆抗体,捕捉被检者血清中对应的肿瘤标志物,然后结合第二代抗体(携带有示踪标记物),通过催化化学反应产生光信号,用配套的生物芯片阅读仪读取光信号,对肿瘤标记物含量进行定量检测。能同时对被检者血清中12种肿瘤标志物(包括CA199,NSE,CEA,CA242,Ferritin,β-HCG,AFP,F-PSA/PSA,CA125,HGH,CA153)进行检测。由于它的全面性,故对肿瘤高危人群(如45岁以上人群,各慢性炎症和慢性疾病患者,有肿瘤家族史者,肿瘤高发区居民等)的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