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年人如何增强记忆力 记忆力加强方法
(1)串联记忆法
美国学者哈里?劳莱发明了串联记忆法。他举例说,有10件毫不相干的东西:地毯、纸、瓶子、床、鱼、椅子、窗子、电话、香烟、钉子,仅需要在相当短的时间里就可以把它们牢牢记住。如果一件件地硬记,那是不容易的,但在脑海里展开一幅图像,首先把你曾见过的地毯记住,然后把地毯和纸串联在一起,可以把地毯想象为纸做的,这张纸是从瓶子里倒出来的,你躺在一个巨大的瓶子上把它当成床,这时看到了一条鱼,你去钓鱼,结果偏偏钓起一把椅子,你一赌气把椅子抛到了窗外,这时电话铃响了,你一边接电话,一边想拿支烟吸,慌乱之中你拿起的不是香烟,而是一枚钉子……像这样把10件东西有趣地串联在一起,相对而言就容易记忆了。
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孤立地记一个字词、一个人物、年代、事件和物品往往难以记住,但把它和其他有关、特别是有趣的事物串联起来就比较容易记。举例而言,如识记人名时,把要识记的姓名同已经熟记的姓名串联在一起,或者把需要识记的姓名同其职业、外貌特征、初次见面地点串联起来,或者把要识记姓名的字义相互串联起来,形成趣味性质的想象记忆,就会获得好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理解记忆法
其实,记忆的技巧归根结底还是要以理解为基础。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以12岁的3组儿童记忆30对配对词进行实验。这个实验对甲组只要求记住就可以,对乙组和丙组则要求利用中介词语把配对词联系起来识记,其中乙组的中介词由教师讲解,丙组的中介词完全由学生自行研究,设法找出来。实验的结果非常令人吃惊,当教师给出第一个词语而要求学生联想起第二个词语时,甲组平均答出50%,乙丙组竟高达95%,其中丙组比乙组还要好些。这个例子深刻地说明依靠对知识的联系与理解记忆,特别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要比机械地死记硬背效果好得多。
所谓理解就是抓住事物最本质的东西,获得规律性的认识。例如,识记78、71、64、57、50、43、36七个数字,若是一个一个地硬记很难记住,如果仔细研究一下,注意到这7个数字依降序排列,前一个数字比后一个数字多7,7个数字都是如此,即所谓等差数列,那么只要记住第一个数字或者最后一个数字,其他数字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你对问题考虑得越深入,你的记忆就越牢固。没有理解之时,不要试图去记忆,这会浪费时间。”理解就是掌握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背诵诗文首先要理解诗文的内容、用词及结构特点;对于数学公式、法则、定理、推论与定律,首先要理解它的含义,搞清楚它的来源与推导过程及其性质与意义;识记历史年代、地理位置、人名、地名、门牌与电话号码等,也需要一定的理解再加上联想把识记对象同其他有关事物联系起来,掌握特点及其规律性。总之,先求理解,再求记忆,才能获得好的记忆效果。
(3)重点记忆法
一个人在最佳学习年龄中需要记忆的知识信息相当繁杂,而一个人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把一切都牢牢记住,这就需要有重点的记忆、挑关键的记忆。在现代社会里,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明应用了许多可靠的记忆工具与手段,如书籍档案资料、笔记、录音录像、计算机、电脑等,它们可以把人们需要记忆的知识信息详尽地记录下来,在需要时随时再现。这就使人们无需把学过的所有知识信息一字不差地背诵记忆下来,只需要重点记忆,记忆其中要点即可。
1921年春,爱因斯坦携妻子到美国为犹太族青年创办一所大学募捐。当时有美国记者来见他,向他提出了许多问题,如“您记得声音的速度是多少吗?”“太阳的时空弯曲有多大?”等等,有的干脆直截了当地问他:“你认为如何记,才能记下许多枯燥内容?”爱因斯坦知道这些人在考查自己的记忆力,于是很愉快地回答道:“你们问我声音的速度是多少?现在我很难确切地回答你们,必须查查辞典,才能回答。因为我从来不硬记辞典上已经印有的东西。我的记忆力是用来记忆书本上还没有的那些东西。”接着他说:“我还在上学的时候,对于那种填鸭式的教育就非常不满意,譬如硬要学生死记那些事件、人名、公式等,其实要想知道那些东西,从书本上是可以翻到的,根本不用上什么大学。”
不搞包罗万象的死缠乱打,只做重点记忆,这是许多学者、科学家的共同主张。巴乌斯托夫斯基有句名言:“记忆,好像是一个神话里的筛子,筛去了垃圾,却保留了金沙。”所谓“筛”,就是分清主次分清重点、难点,记忆主要的东西,记忆重要的事物,而对于次要的东西、不重要的事则不必花费时间去记忆。
这3种方法要求你具备一定的思考、想象、分析能力,是记忆法的高级形式。如果你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而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这几种能力,你就能做到快速记忆。
㈡ 哪些可以增强老人记忆力的方法呢
老年人提升记忆力的办法。
注意事项
老人偶尔可以翻开以前一些照片回忆下,也可以加强记忆。
多跟自己老伴聊聊天,也可以加强记忆。
要是忘记带钥匙,出现一次后,自己就要多提醒自己。
㈢ 怎样提高老年人记忆力
[最佳答案]1、集中一事法把注意力集中在想要记住的事情上,然后赋予它的意义。我们如果曾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件事情上,那么,无论我们是否想记住这件事,都...
网络知道
㈣ 老年人如何提高记忆力的十种方法
十种方法增强记忆力
一、多听音乐帮助记忆
保加利亚的拉扎诺夫博士,以医学和心理学为依据,对一些乐曲进行了研究,发现巴赫、亨德尔等人的作品中的慢板乐章,能够消除大脑的紧张,使人进入冥想状态。他让学生们听着节奏缓慢的音乐,并且放松全身的肌肉,合着音乐的节拍读出需要记忆的材料。学习结束之后,再播放2分钟欢快的音乐,让大脑从记忆活动中恢复过来。很多试验过这种方法的学生都觉得记忆效果很好。
二、背诵经典提高记忆
我们知道,人常常在看书和学习中甚至是休闲时会经常背诵一些名篇、成语、佳句、诗歌短文、数理公式、外文单词和技术要领知识吗?那可是锻炼记忆力的“硬功夫”呀。马克思青年时就是用不熟练的外文背诵诗歌,锻炼自己的记忆力的。每天坚持10至20分钟的背诵,也能增进记忆力。
三、身心运用记忆效率高
科学证明,正确的重复是有效记忆的主要方法,特别在人在学习中通过自己的脑、手、耳、口并用进行知识记忆时,记忆的效率高效果好。因为当你记忆时,应该用脑想,也要口念,手写,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调动了自身更多的记忆“通道”参加记忆,这样使自己的记忆痕迹加深,记忆效果当然更好。
四、奇思怪想强记忆
我们在学习与看书时往往对一些数字、年代不易记住。如果你善于联想记忆,便好记了。如桩子表和房间法或叫罗马房法和图像字法,是联想法的具体化。你可以将桩子或房间用来当成图像的存放处桩子,原理就是让要记忆的东西来跟已知的东西做连接。原来的东西就叫“桩子”,把新的要记忆的事物与桩子连接,此法用于大量数据和外语的记忆。
五、多咀嚼能增记忆力
科学证明:人的咀嚼是能有效防止记忆衰退方法之一。有人认为,其原因在于咀嚼能使人放松,如果老人咀嚼得少,其血液中的荷尔蒙就相当高,足以造成短期记忆力衰退。如我们在观察人群中就会发现,经常咀嚼的人牙齿就好,吃饭更香,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也随之增强。又如美国人最爱咀嚼口香糠就是例证。
六、女人唠叨助长记性
唠叨,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女性延长了记忆和寿命。唠叨在语言运用中也是重复说某一个事情某一个人,经常地重复当然必须加深唠叨人对某一事或某一个的关注和记忆。专家认为,女性比男性更乐于与人言语交流;男性进入老年期后,沉默寡言居多。而言语是不可或缺的心理宣泄方式,可防止记忆衰退。
七、巧妙饮食助记忆
摄取适量的“健康油脂”可减少血栓的发生,例如橄榄油、鱼油是维持血液正常循环的好选择,含有丰富维生素、矿物质的蔬菜水果也是保持健康的上佳选择。有不少的人,不是记忆不得法,而是大脑中缺乏记忆信息传递员——乙酸胆碱。如果你经常吃点上述食物,便可极大地改善你的记忆力。
八、多爱玩耍的人记忆力强
人的躯体活动能改善健康情况,精神活动则能减轻记忆力衰退。特别是那些爱玩爱活动的人们兴趣广泛,涉猎众多,知识面广,记忆也强。科学证明:爱跳舞、读书、玩纸牌、学外语等活动项目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神经突触的数目,增强神经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巩固记忆。
九、运动健身可防止记忆衰退
一般情况而言,身体健康,爱好体育运动和热爱生活的人,精力充沛,学习力强记忆力当然也强,人们在锻炼身体时可以促进大脑自我更新。精英特速读记忆专家认为,长期的心血管运动可以减少因年龄增长出现的脑组织损失,可以减轻记忆力衰退。多项研究表明,要保持大脑活跃,只需经常运动。一周锻炼三到四次的在校儿童,在10岁或11岁时考试成绩一般都较高。经常走路的老年人在记忆测试中的表现要比那些惯于久坐的同龄人好。通过向消耗能量的大脑输入额外的氧气,锻炼能增强智力。
最新研究还反驳了人出生后就不能再产生新的脑细胞这种说法。相反,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实际上能促进新脑细胞的增长。在老鼠身上,锻炼引起的脑力增强效果在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海马状突起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十、家庭幸福情愉悦身心防脑衰
大量社会调查早已证明,家庭幸福对学习者而言是提高学习记忆力必要条件,特别是相恋的人或夫妻俩人的两情相悦的幸福感会使双方体内分泌激素和乙酰胆碱等物质,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延缓大脑衰老。
㈤ 如何提高成年人的专注力
如何提高专注力?一提到专注力,很多人就会将它和意志力挂钩,似乎只有意志力强的人,才能长时间保持专注力。其实不然。专注本身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内在的意志力是一方面,外在的环境也很重要!很多时候,只要环境选对了,就可以很快进入专注的状态,效率也会提升很多!下面就为您介绍三个方法,让你无需毅力,也可以保持专注!
做好精力管理,掌握蜕变的正确打开方式,关注微信公众号“陈翌侨轻安”。
㈥ 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老年人记忆力
1.要集中注意力
我们常形容读书不用心的小孩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小和尚由于念经时注意力不集中,虽然口中喃喃不休,但是心思却不在经文上。到了中老年时期,“小和尚”变成了“老和尚”,除了生理上的退化因素以外,由于听力和视力的减退,加上周围有繁多的事情要去操劳,使中老年人对事情的注意力受到很大限制,也是中老年人记忆力减退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记忆力,首先要让这些“老和尚”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其次,对要学、要记的东西仔细阅读和理解,对“念的经文”要有口有心,否则,很多事情堆放在一起,这个抓抓,那个放放,不是一心一意,很难把要记住的东西存放到脑子里。
2.理解有助记忆
前面讲了理解记忆,就是对要记的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这种理解,就是大脑在对外界信息的全面加工和消化吸收。因此,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要比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强得多,并且易记不易忘。
3.要重复
俗话说,“重复是记忆的母亲”,就是说,要记住东西只有重复。虽然,每个人的记忆能力各有不同,但重复对每个人都是适用的。
人们都说,医学院的学生背功最好,这不假,面对一本本厚厚的教科书,学生们是怎么把它们背下来的呢?靠的就是时间和重复。时间是重复的保证,没有时间,学生不可能一边又一遍地复习;重复是记忆的根本,随着重复的次数增加,你记住的东西逐渐增加,记住的东西逐渐难忘。
有一种方法叫“间隔时间逐渐延长的简单重复”,这种方法是用于测定和训练老年痴呆病人,被认为十分有效。毫无疑问,对于健康的中老年人来说,这种方法也同样行之有效。如你想要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先在心里复述这个名字;等15秒后,重复一遍;等45秒后,再重复一次;90秒后,再次重复,……如你能在5分钟后仍旧记住这个名字,说明你的脑子没有问题,你记住的东西已成记忆。
还有一种方法叫“在忘记之前记住它”。当你听到一个新的名字时,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马上用它,不要让它从一个耳朵进去,从另一个耳朵窜出。
4.视听结合
就是用多种感官(眼睛、耳朵等)结合起来帮助记忆的方法。还是举王新明律师的例子。第一次见面,经介绍知道对方叫“王新明”,“王新明律师,您有名片吗?”(重复的方法)当对方递给你名片时,看着名片读出“王新明律师”或“你是三划王,新旧的新,光明的明,好名字”。如对方没有名片,你可试着写下名字,然后口中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