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教!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做在高层住宅的基础下面可以施工吗施工时要注意什么情况,和施工方法。
地埋管可以做在建筑基础以下。对于高层住宅,肯定是有建筑桩基的,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做桩基埋管。
桩基埋管有两种形式:
1、桩间埋管。
桩间埋管就是指,在建筑基础的桩之间做地埋管,这种方法和做室外的地埋管施工基本相同,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要和土建配合好。
a)在土建的基坑挖好,并做好桩的时候进场做地埋管,工期要求紧凑,因为工期过长会使基坑土壤变干,对于建筑施工有影响,另外还会影响土建方的施工进度。
b)还要注意的是埋管需要多放下去几米,因为不排除在你做完地埋管之后,基坑需要平整或继续下挖的可能性,这种时候会截断部分地埋管,所以一定要预留管子长度。
2、桩内埋管。
桩内埋管是指,在建筑的桩内放地埋管,不需要单独做打井。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节省了打井费用。施工的注意事项如下:
a)桩内埋管的深度要小于打下去的桩的最深深度,大部分都是30米左右,所以需要的可供埋管的桩就会很多,这个在设计阶段做好。
b)桩内埋管要和土建打桩紧密结合,下管的时候首先要将地埋管固定在一个做好的钢筋支架上,然后放入空心桩或者灌注桩的孔内,下好管后,进行灌注,注意不要将管子碰坏。
c)桩内埋管最难做的就是基础承台的部分如何做横管连接。一定注意从承台的侧面出来,不要从上面出来,当然一出来就是机房是可以的,但如果不是机房,就不能从上面出。
其实,建筑基础下埋管的好处还是很多的,例如,管子很难受破坏,因为室外做地埋管可能会因为室外的地面情况改变而遭到破坏,建筑物下就没有此方面的忧虑。
以上回答是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总结的,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关于问题补充的回答:
1)楼主所问的压力问题,根据我所做过的工程来讲,应该不会存在于竖直埋管部分,所以只需要考虑水平连接埋管的问题。
而建筑本身的结构承重点应该在承重桩体上,而不会平均分布在整个基础的平面上,即使基础平面上有,也是微乎其微的,所以其实重点就是桩内埋管的项目,而桩间埋管的项目完全不必考虑建筑物所给的压力问题。
如果是桩内埋管,最容易因为建筑承重产生管子受压迫的位置就是桩基的承台位置,该位置也正好是桩内埋管水平连接管的连接处,此处可考虑增加钢管套管解决,我们做过一个项目就是这样做的。
2)如果建筑物出现沉降,属于硬性破坏,无法保证地埋管的完好无损。地埋管本身有一定的延展性,可以在很小的限度内发生形变而不破损。即使做了套管等保护措施,也只能抵抗一定程度上的垂直压力而已,但不能保证埋管环境变化造成的破坏。这一点所有形式的地源热泵工程做之前都要考虑将来地形变化等因素。
㈡ 中央空调地源热泵是怎么连接呀。需要水泵吗
不知你做的是大型的项目还是小型别墅类的,这两种类型的在机房部分是有差别的。
A)目前市面上的地源热泵主机按压缩机分类,主要是由两种类型的,一种是涡旋压缩机的全封闭式机组,另一种是螺杆式压缩机的半封闭式机组。该两种的主机设备的安装有所不同。
1)涡旋式地源热泵主机是内置四通换向阀门的,其蒸发器和冷凝器在制冷和制热的情况下会自动切换,所以主机水侧的管路不需要做管路切换,直接按照标准的负载侧和源水侧接管就可以了,当然,所有空调的水侧都需要水泵。
2)螺杆式地源热泵主机是没有内置四通换向阀门的,所以主机的冷冻水侧必须要做好水路切换,主机制冷和制热的情况下,其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作用互换,夏季时蒸发器是接负载侧的,而冬季时冷凝器是接负载侧的。
B)相信楼主应该是做工程的,估计设计这块不由你做,但地源热泵的室外埋管部分的设计非常重要,如果你有图纸,按图施工就是了。地埋管施工外包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控制好,因为现在很多打井队都是糊弄事的,做完走人,等你运行起来发现问题就晚了。有几个注意事项,可供参考:
1)管材到场一定要做好保压,并封住两头,避免杂质进入,因为地埋管系统一旦做好,就很难清理了,时间长了会降低地埋管换热效率;
2)下管时一定要带压下管,一方面是为了使管子方便下放,另一方面为了防止管子做好后上浮;
3)横埋的连接管一定要埋在距地面至少1.2米深以下,否则将来地埋管的热损失极大,而且如果将来上面的地上有重物等,容易压坏管子。
C)机房内的配置其实都是水系统的配置,主要零配件有负载侧水泵、源水侧水泵、压力表、温度计、流量开关、Y型过滤器、定压罐或膨胀水箱、软接、无缝钢管及相应的管件、PE管及相应的管件、电子水处理仪、自动排气阀、集分水器、电控柜等。
其实地源热泵安装除了室外部分,都可以按照水冷系统来做,如果楼主有具体的问题,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
㈢ 热源地泵地下管道的深度
你说的是水平埋管的地源热泵,国内做的不错,一般2m应该是不够,怎么也要在冻土层以下两米才算安全吧
京津地区冻土层一般是1m的样子,所以我认为埋深3m-5m还是比较好一些,这种地源热泵占地面积大,也容易和其他的管道交叉,影响施工和保护,所以国内做的不多。有点倒是也有,就是比较便宜。
一般都是竖直埋管60-120m的,一口井大约要一万块钱?反正也差不多这个数儿,顶贵的。
㈣ 地热源泵的应用
地源热泵是以地表能(包括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等)为热源,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的热泵空调系统。与传统空调和供热系统相比,它具有可再生利用、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节约水资源、有利环保等特点。
到今年冬季,地源热泵技术在沈阳的应用面积已经达到1800万平方米。一年可以减少使用燃煤60多万吨,减排二氧化硫8000多吨、烟尘6000多吨。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的80%以上。率先用上地源热泵技术的用户已经充分享受到了这种供暖方式带来的好处。居民反映,他们的花费与过去一样,得到的服务却更舒适、更安全了。
在推广应用以地下水为热源的地源热泵技术基础上,沈阳还建设以再生水为热源的“再生水源热泵热源项目”。
全国660多座城市的客观条件各有不同,如果都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采用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就能节约更多的资源、能源,减少更多的污染排放。地热源泵技术与钻探工程,内容介绍本文介绍了地源热泵技术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介绍了其与钻探工程的关系。
㈤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方法
1 地埋管环路两端应分别与供、回水环路集管相连接,且宜同程布置。每对供、回水环路集管连接的地埋管环路数宜相等。供、回水环路集管的间距不应小于0.6m。
2 地埋管换热器安装位置应远离水井及室外排水设施,并宜靠近机房或以机房为中心设置。
3 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设白动充液及泄漏报警系统。需要防冻的地区,应设防冻保护装置。
4 地埋管换热系统应根据地质特征确定回填料配方,回填料的导热系数不应低于钻孔外或沟槽外岩土体的导热系数。
5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实际选用的传热介质的水力特性进行水力计算。
6 地埋管换热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
7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地埋管换热器的承压能力,若建筑物内系统压力超过地埋管换热器的承压能力时,应设中间换热器将地埋管换热器与建筑物内系统分开。
8 地埋管换热系统宜设置反冲洗系统,冲洗流量宜为工作流量的2倍。
9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明确待埋管区域内各种地下管线的种类、位置及深度,预留未来地下管线所需的埋管空间及埋管区域进出重型设备的车道位置。
10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最小计算周期宜为1年。计算周期内,地源热泵系统总释热量宜与其总吸热量相平衡。
11 地埋管换热器换热量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最大吸热量或释热量的要求。在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辅助热源或冷却源与地埋管换热器并用的调峰形式。
12 地埋管换热器应根据可使用地面面积、工程勘察结果及挖掘成本等因素确定埋管方式。
13 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宜根据现场实测岩土体及回填料热物性参数,采用专用软件进行。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也可按本规范附录B的方法进行计算。
14 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时,环路集管不应包括在地埋管换热器长度内。
15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可不设坡度。最上层埋管顶部应在冻土层以下0.4m,且距地面不宜小于0.8m。
16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管深度宜大于20m,钻孔孔径不宜小于0.llm,钻孔间距应满足换热需要,间距宜为3一6m。水平连接管的深度应在冻土层以下。.6m,且距地面不宜小于1.5m。
17 地埋管换热器管内流体应保持紊流流态,水平环路集管坡度宜为0.002。
上海能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杰出的建筑系统配套产品的服务商,专为高档别墅、公寓、宾馆、办公楼、工厂、大型公共场所等提供成套供热(采暖)、中央空调、通风、除尘、水处理、生活热水、智能化楼宇的设计及施工。
㈥ 地源热泵管道连接方法
地源热泵
地源热泵是陆地浅层能源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等)实现由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的装置。通常地源热泵消耗1kwh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4kwh以上的热量或冷量。
地源热泵是以岩土体、地层土壤、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地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中央空调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地源热泵"的概念,最早在1912 年由瑞士的专家提出,而这项技术的提出始于英、美两国。北欧国家主要偏重于冬季采暖,而美国则注重冬夏联供。由于美国的气候条件与中国很相似,因此研究美国的地源热泵应用情况,对我国地源热泵的发展有着借鉴意义
中文名
地源热泵
外文名
geothermal heat pumps
所消耗的能量
通常为1kWh
概念提出者
1912 年由瑞士的专家提出
提出国
英、美
快速
导航
组成部分主要特点系统分类可再生性高效节能优点工作原理系统类型应用方式制冷原理制热原理发展前景执行标准
热源
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
㈦ 地源热泵
1 地源热泵的分类及其各自特点
地源热泵在国内也被称为地热泵。根据利用地热源的种类和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类[7,8]:土壤源热泵或称土壤耦合热泵(GCHP),地下水热泵(GWHP),地表水热泵(SWHP)。
1.1 土壤源热泵
土壤源热泵以大地作为热源和热汇,热泵的换热器埋于地下,与大地进行冷热交换。土壤源热泵系统主机通常采用水—水或热泵机组或水—气热泵机组。根据地下热交换器的布置形式,主要分为垂直埋管、水平埋管和蛇行埋管三类。
垂直埋管换热器通常采用的是U型方式,按其埋管深度可分为浅层(<30m),中层(30~100m)和深层(>100m)三种。埋管深,地下岩土温度比较稳定,钻孔占地面积较少,但相应会带来钻孔、钻孔设备的经费和高承压埋管的造价提高。总的来说,垂直埋管换热器热泵系统优势在于:(1)占地面积小;(2)土壤的温度和热特性变化小;(3)需要的管材最少,泵耗能低;(4)能效比很高。而劣势主要在于:由于相应的施工设备和施工人员的缺乏,造价偏高。
水平埋管换热器有单管和多管两种形式。其中单管水平换热器占地面积最大,虽然多管水平埋管换热器占地面积有所减少,但管长应相应增加来补偿相邻管间的热干扰。水平埋管换热器热泵系统由于施工设备广泛使用而且施工人员易找,又加上许多家庭有足够大的施工场地,因此造价就可以减下来。除需要较大场地外,水平埋管换热器系统的劣势还在于:运行性能上不稳定(由于浅层大地的温度和热特性随着季节、降雨以及埋深而变化);泵耗能较高;系统效率降低。
蛇行埋管换热器比较适用于场地有限又较经济的情况下。虽然挖掘量只有单管水平埋管换热器20%~30%,但是用管量会明显增加。这种方式优缺点类似于水平埋管换热器,所以有的文献将其归入水平埋管换热器。
1.2 地下水热泵系统
在土壤源热泵得到发展以前,欧美国家最常用的地源热泵系统是地下水热泵系统。目前在民用中已经很少使用,主要应用在商业建筑中。最常用的系统形式是采用水—水式板式换热器,一侧走地下水,一侧走热泵机组冷却水。早期的地下水系统采用的是单井系统,即将地下水经过板式换热器后直接排放。这样做,一则浪费地下水资源,二则容易造成地层塌陷,引起地质灾害。于是产生了双井系统,一个井抽水,一个井回灌。地下水热泵系统的优势是造价要比土壤源热泵系统低,另外水井很紧凑,不占什么场地,技术也相对比较成熟,水井承包商也容易找。其劣势就在于:1.有些地方法规禁止抽取或回灌地下水;2.可供的地下水有限;3.如水质不好或打井不合格要注意水处理;4.如泵选择过大、控制不良或水井与建筑偏远,泵耗能就会过大。
1.3 地表水热泵系统
地表水热泵系统主要有开路和闭路系统。在寒冷地区,开路系统并不适用,只能采用闭路系统。总的来说,地表水热泵系统具有相对造价低廉、泵耗能低、维修率低以及运行费用少等优点。但是,在公共用的河中,管道或水中的其他设备容易受到损害。另外,如果湖泊过小或过浅,湖泊的温度会随着室外气候发生较大的变化,这就会产生效率降低,制冷或供热能力降低的后果。
㈧ 暖气管道安装方法
暖气管道安装方法如下:
1、管道粘接不宜在湿度很大的环境中进行,操作场所应远离火源,防止撞击,在-20。
2、管子和管件在粘接前应采用清洁棉纱或干布将承插口的内侧和插口外侧擦拭干净,并保持粘接面洁净。若表面沾有油污,应采用棉纱蘸丙酮等清洁剂擦净。
3、用油刷涂抹胶粘剂时,应先涂承口内侧,后涂插口外侧。涂抹承口时应顺轴向由里向外吐沫均匀、适量,不得漏涂或涂抹过厚。
4、承插口涂刷胶粘剂后,宜在20s内对准轴线一次连续用力插入。管端插入承口深度应根据实测承口深度,在插入管端表面作出标记,插入后将管旋转90°。
5、插接完毕,应即刻将接头外部挤出的胶粘剂擦揩干净。应避免受力,静置至接口固化为止,待接头牢固后方可继续安装。
6、粘接接头不宜在环境温度0℃以下操作,应防止胶粘剂结冻。不得采用明火或电炉等设施加热胶粘剂。
(8)地热源泵地下横管连接方法扩展阅读:
一、双管上行下给式:蒸汽或热水由总管 (主立管)送至顶层,由横管分至各立管,从上而下地送到各组散热器内,再由另一回水立管将回水送入地沟中的回水干管内,输送到锅炉房。这种送汽(或热水)方式,为每两组散热器有一进汽(热水)立管和一回水立管,故称为双管上行下给式。
二、双管下行上给式: 蒸汽或热水由地沟总管与各暖气立管相连接,自下而上地送至散热器,再由另一立管回水。这种送汽(或热水)方式亦为每两组散热器各有一进汽(热水)立管和回水立管,故称为双管下行上给式。
三、垂直单管式:热水由总立管送至顶层横管,经各立管自上而下顺序送至各层散热器,送水和回水合用一根立管,这种送水方式,称为垂直单管式。它构造简单,但上下层温度有差别。
㈨ 地热源泵工作原理是什么 地热源泵有哪些优缺点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无论是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人们都可以通过各种制冷和取暖设备来安然度过。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不断发展,市场上的制冷取暖设备已经不仅仅是空调和暖气了,还有很多其他的,地源热泵系统就是其中之一。地源热泵系统不仅具有制冷功能同时还具备取暖功能,真是一举两得。
地热源泵-工作原理
地源热泵属于中央空调的一种,但地源热泵区别于传统中央空调,地源热泵原理主要是通过与地能进行换热,是一种十分节能环保的中央空调系统。地源热泵已受到了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大力支持,许多城市和地区都在积极推广地源热泵。
在地热源热泵进行运作的过程中,并没有经过燃烧的环境,不像是需要烧废材来生火,它利用的完全是特殊的技术,对可再生的资源进行第二次的加工,并且在加工的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完全值得信赖,是安全环保的一个产品。绝对不会污染到环境,甚至不会破坏了臭氧层。
地热源泵-系统优点
1、节能高效
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地下,电力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尤其是在冬季取暖的时候,地源热泵系统可以百分之百的将地下的恒定能量转化为电能,比传统的中央空调节电大约40%,是非常高效节能的。
2、稳定性好
我们知道,地能的温度一年四季都是比较稳定的,而地源热泵系统使用地能来制冷取暖,因此它也可以保持一个比较恒定的温度,稳定性是比较好的。
3、寿命长
地源热泵系统的机械运动很少,所有的元件要不是埋在地下,要不就是在室内,使用寿命可以长达20年到25年,地下的换热部分使用寿命可以长达50年。
4、一机多用
地源热泵系统可以用来制冷取暖,还可以提供生活热水,也就是说
5、低碳环保
地源热泵系统使用的是地下能源,它在供热的时候不会燃烧,更不会排放废气或者其他污染物,对环境没有任何的污染,是低碳环保的绿色产品。
地热源泵-系统缺点
1、投资较高
地源热泵系统虽然很好,但是它也有自身的缺点,它的前期投入成本较高。一套小型的家庭用地源热泵系统的造价就要十几万元,如果是商用的话,那么造价就更高了。即使它的后期维护费用很低,但是前期需要一次性投入如此大笔的资金,很多小家庭还是不能接受。
2、安装难度大
地源热泵系统对设计、安装以及施工现场情况和管理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还必须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安装难度是很大的。
以上就简单介绍了下地热源泵的相关工作原理及其具备的一些优缺点。总体而言,地热源泵的优点大于缺点,对于我们有利的,广大消费者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这里必须提出的一点是地热源泵系统的造价是很高的,对于普通的家庭,大部分因为高昂的价格而不再考虑。但是对于一些高档别墅和高档写字楼而言,这个投入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它不仅节能环保,并且使用寿命也比较长。所以整体而言,还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