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运用变式和迁移进行教学
一、 创设情境激发迁移意识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就叫学习的迁移。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看,无论在接受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凡是有已形成的相关的认知结构就会产生知识、乃至方法的迁移 。而这些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才会实现 。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小数的意义》一课时,我先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有一天淘气跟着妈妈到菜市场买菜,他发现一斤肉9.90元,一斤白菜2.20元,一斤地瓜2.35元。(投放到大屏幕上) 指名说说这些价格是几元几角几分,学生很快就能说出答案,因为这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迁移过来的。接着让学生说说淘气妈妈买了这三样东西一共需要多少钱,为什么这样算?学生也基本上能比较快地算出,也懂得相同数位进行相加减的道理,因为这是从学生的知识经验中迁移过来的。最后让学生说说每个数里面的数位名称,学生一时语塞,老师顺势引导,这是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相信同学们联系以前学过的圆角分的知识会很快学会的。出示题目:1元=( )角 ,1元=( )分 1角=( )元 1分=( )元。本题由易及难,引导学生发现数的规律,新知与旧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而轻而易举地理解一角就是十分之一元,也就是0.1元,一分是一百分之一元,就是0.01元。最后回到前面的情境中,9.90元第一个9表示9元,是整数部分,第二个9表示的是9角,在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之九元,0.9元,这一位叫做十分位,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十分,取其中的几份,就是零点几,接着让学生说说2.35元每一个数位名称及数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然后追问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什么位,表示什么,学生很快就能说出答案。这样再让学生打开书本自学小数数位顺序表,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学年来我从情境创设中不断让学生体会学习迁移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主动寻找迁移的知识点和生长点。
二、引导自主学习培养迁移能力
小学数学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扎扎实实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迁移能力就是一种创新能力。
教学中以导为主,以讲为辅
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所以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文具店》(小数乘法)一课时,我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吆喝起来,卖铅笔啦,一把0.3元,尺子一把0.4元,转笔刀一个0.6元,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买,我让学生自主选择要什么,买多少,需要付多少钱,算对了直接写上答案找老师领物品(模型),学生兴致勃勃,计算正确率特别高。本节课学生虽然初步接触小数乘法,但深谙整数乘法的意义,再加上有趣的数学活动,学生对求几个相同的小数用乘法计算理解得非常透彻。
鼓励质疑,调动主体意识
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初源泉,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是学生保持探索的动力,正如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征巧妙制造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大胆质疑,积极讨论,充分地调动学习主动性,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谁打电话的时间长》(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先问学生两个人在打电话,一个打到安海,一个打到贵州,通话时间一样长,谁的电话费多?让学生了解长途电话比短途电话贵得多这个事实。接下来抛出问题:小红和小华一起去公共电话亭打电话,小红打国内电话,每分钟0.7元,她花了8.54元,小华打国际电话,每分钟7.2元,他花了45元,你们知道谁打电话的时间长?先让学生猜测并谈谈理由,有的说小红打的时间长,因为她的电话费便宜,有的说小华打的时间长,因为他花的钱多。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还是得用事实数据来证明——计算。怎么算?请两个同学(中等生)在黑板上算,其他同学做在本子上,之后继续讨论。板演的两种答案分别是:8.54÷0.7=1.22(分) 45÷7.2=0.625(分) ̄;8.54÷0.7=12.2(分)45÷7.2=6.25(分)谁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呢?学生一脸疑惑,我因势利导,说:大家想一想怎样验证谁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呢?整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派上用场了,学生马上把这种方法迁移过来,“用商乘以除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学生脱口而出,接下来又是一番的计算,找到正确答案,可是这又跟商的小数点要跟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互相矛盾(观察除法竖式),学生的思维在这里又产生碰撞,又一阵叽叽喳喳,这时我提醒学生翻开书本看看智慧爷爷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恍然大悟,把除数先化成整数,再把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这是上学期刚学过的商不变性质,学习迁移在这里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至此学生对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牢记在心,后面的课堂练习进行
‘贰’ 怎样理解小数加法,乘法的学习迁移
小数加法是整数加法的扩展,小数乘法是整数乘法的扩展。其中小数加法的法则是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算起,按照整数加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小数乘法的法则:先按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乘得的积人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叁’ 小数乘法规则
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
1、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求出积;
2、再看被乘数和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如果小数的末尾出现0时,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划去。
例如:6.49×7.5=48.675,其计算步骤如下图所示:
(3)小数乘法方法和内容如何迁移的扩展阅读:
1、小数,是实数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它是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号。其中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2、小数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任意个零,小数的大小不变。例如:0.4=0.400,0.060=0.06。把小数点分别向右(或向左)移动n位,则小数的值将会扩大(或缩小)基底的n次方倍。
‘肆’ 小数乘整数如何转化的
小数乘整数的话,要想进行转化,可以把这个小数扩大10倍,再缩小10倍,然后进行计算。
‘伍’ 小数乘法的步骤3步
小数乘法:
1.将数字相乘,与整数乘法一样。
2.相乘的因数小数点后有几位就在积从后往前数几位加小数点,没数了就用零补上。
3.小数点后的位数是几个因数小数点后位数的和。
‘陆’ 小数乘法的教学方法及措施
小数乘法的教学方法和措施,那么一般来说教学的时候,我们就尽量要在课上板书出具体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进行实践。
‘柒’ 小数乘法的转换思想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可以转换为分数相乘,这样能约分。也可以先凑整,化成整数加减数来计算,比如9.9可以化简成(10-0.1)
请采纳谢谢
‘捌’ 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
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
1、小数的乘法计算法则: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2、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
‘玖’ 小数乘法怎样算
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
1、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求出积;
2、再看被乘数和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如果小数的末尾出现0时,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划去。
例如:6.49×7.5=48.675,其计算步骤如下图所示:
。
小数部分后有有限个数位的小数。如3.1465,0.364,8.3218798456等,有限小数都属于有理数,可以化成分数形式。
一个最简分数可以被化作十进制的有限小数当且仅当其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或5或两者。 类似的,一个最简分数可以被化作某正整数底数的有限小数当且仅当其分母之质因数为此基底质因数的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