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效节水灌溉的节水灌溉方法
传统地面灌水方法能充分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技术要求不高,容易掌握运用且管理简便;设备投资省,运行费用低;适用于质地较密实的土壤,在砂性土壤上会产生大量深层渗漏损失;容易发生超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渍害和盐碱化,或沿田面发生跑水现象,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对土地平整要求较高,地形复杂的地区平整土地的投资相对较大.因此,地面灌水方法比喷灌和滴灌更要注意改善和提高其灌水技术,以达到节水、省工、稳产、高产和低成本的目的.
在果园生草条件下,大水漫灌和长畦通灌,都是很浪费水的,水流受草的拦截,离水源远近不同的地段,灌溉量差别很大.应该制止漫灌和长畦通灌,推行以下节水的地面灌溉方法:
①小畦灌溉.能够一株果树一畦,或2—4株果树一畦,畦越小,越节水.小畦灌溉须修筑主渠、支渠和毛渠,影响果园机械作业,适于家庭承包的小果园.也可用软塑料管取代支渠、毛渠,原渠道占地可稍垫高, 以便行走机械,抑制畦埂与渠埂多而影响机械作业的缺陷,且省水,值得倡导,但软管要接在有一定压力的水龙头上,有的果园与管道喷药同用一个供水系统,也十分便捷.
②细流沟灌.即行间暂时灌溉时由机械开多条沟灌水.随开沟随灌水,并及时覆土保墒 .
因此,改进传统的沟、畦灌水技术,提高田间水利用率和灌水均匀度,减小灌水定额是一项投资小、操作简便、效果显着的农业节水增产措施.
⑵ 如何才能高效的节水灌溉有这方面农田高效节水解决方案吗
益都智能技术有这方面更好方案,具体可以网络网站问问。
节水灌水方法:灌水方法就是田间配水方法,如何将已送到田头的灌溉水均匀地分布到作物根系活动层中去。按灌溉水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根系活动层,灌水方法应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微灌和地下灌溉。
1地面灌溉
地面灌溉是最传统的灌水方法,一般说来它是作为比较是否节水的出发点。但是地面灌溉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所以最近也有许多比传统地面灌溉技术更节水的好方法。
1、灌水技术要素的优化灌水技术要素指沟、畦规格、入畦(沟)流量,改水成数。这些灌水技术要点的合理的组合就会得到节水的效果,一般经验表明对沟灌和畦灌采用较小的畦、沟尺寸,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灌溉均匀度和灌水敛率.即常说的小畦短沟畦。至于沟畦尺寸多大为宜,则因不同地形与土质而异,各地要通过试验来确定方案。
2、新的淘畦灌水工具
比较传统的沟畦灌水是用人工从配水渠开口放水入沟畦,这样既不准确又不方便,而且常常因放水口渗漏造成水的田间损失。国外早巳采用虹吸管(用于明渠输水的情况)或闸门孔管(用于管道输水的情况)放水,但这种方法造价较高,在我地很少使用。我们也做了一些试验,证明可提高田间水利用率5%~10%。
3、膜上灌(叉称膜孔灌)
在地膜上做成沟状,水就在膜上流动,到作物长出孔处才渗入土地,这样灌水效率很高,一般可节水24~34%。增产16~22%,又不要专门的设施。
2滴灌
1、固定式地面滴灌
一般是将毛管和滴头都固定地布置在地面(千、支管一般埋在地下),整个灌水季节都不移动,毛管用量大,造价与固定式喷灌相近,其优点是比较节省劳力,由于布置在地面,施工简单并且便于发现问题(如滴头堵塞、管道破裂、接头漏水等),但是毛管直接受太阳曝晒,老化的快,而且对其他农业操作有影响,还容易受到人为的破坏。
2、半固定式地面滴灌
为降低亩投资只将干管和支管固定埋在田间,而毛管及滴头都是可以根据轮灌需要移动。投资仅为固定式的5~75%。这样就增加了移动毛管的劳力,而且易于损坏。
3、膜下灌
在地膜裁培作物的田块,将滴灌毛管布置在地膜下面,这样可充分发挥滴灌的优点不仅克服了铺盖地膜后灌水的困难问题,而且还大大减少地面无效蒸发。
3喷灌式灌溉
喷灌技术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将水加压或是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压水通过压力管道送到田间,再经喷头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珠均匀的洒在农田里。适合灌溉所有的旱作物,粮食、蔬菜等。适用于气候温暖的平原和山丘。也适用喷洒农药,但在北方很少使用。一是北方土地少,而是造价高。现在我国已有喷灌面积88多万公顷。喷灌系统的形式很多,其优缺点也就有很大差别。
⑶ 高效节水灌溉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优点
(1)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的同时,引发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传统的农田水利建设方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2)改变了传统的劳作方式,大幅度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⑷ 什么是高效节水灌溉
您好!采用我们的IC卡刷卡出水控制设备用于灌溉就可以了。希望可以帮到您。
⑸ 请问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资料怎么做呢前期准备的资料有哪些呢谢谢!
不好意思,我没有做过这资料
⑹ 高效节水灌溉的介绍
高效节水灌溉是对除土渠输水和地表漫灌之外所有输、灌水方式的统称。根据灌溉技术发展的进程,输水方式在土渠的基础上大致经过防渗渠和管道输水两个阶段,输水过程的水利用系数从0.3逐步提高到0.95,灌水方式则在地表漫灌的基础上发展为喷灌、微灌、直至地下滴灌,从水的利用系数0.3逐步提高到0.98。
⑺ 如何实现玉米的高产高效节水灌溉
玉米是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苞谷、苞米棒子、玉蜀黍、珍珠米等,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广泛分布于美国、中国、巴西和其他国家。与传统的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相比,玉米具有很强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贫瘠性以及极好的环境适应性。玉米的营养价值较高,是优良的粮食作物。作为中国的高产粮食作物,玉米是畜牧业、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的重要饲料来源,也是食品、医疗卫生、轻工业、化工业等的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由于玉米资源极为丰富、廉价且易于获得,它们还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提高免疫力和抑菌杀菌等,其具有广阔的开发及应用前景。
玉米传统的灌溉方法是沟灌和畦灌,这种灌溉方法用水量较大,不利节约用水。因此,我国很多地区已开始实行节水灌溉,目前节水灌溉的方法主要有喷灌、滴灌。
喷灌是用一定的压力将水经过田间的管道和喷头喷向空中,使水经拔打后会散成细小的水珠,像降雨一样落在植株和地面上的灌溉方法。对于沟灌和畦灌而言,喷灌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灌溉技术,其优点是节水,喷灌基本上不产生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而且喷灌的比较均匀。一般可节水30%~50%。在透水性强、保水力差的沙质土壤地区,可节水70%~80%。其次,喷灌可以改善玉米生长发育的条件。喷灌不会破坏土壤的结构,让玉米根系用有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以利于生长。而且喷灌可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气温,能有效防止“晒花”现象的发生。当气温过低时,喷水还能增加气温,从而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但是喷灌的缺点是设备投资高,而且当风速大于3级的时后会影响灌溉质量。
滴灌是利用低压管道,将灌溉水经过分布在田间地面上的每一个滴头,以点滴状态缓慢地、经常不断地浸润玉米根部的灌溉过程。它的主要优点是能湿润玉米根部耕层土壤,避免因渗漏、棵间蒸发、地面径流等损失,相比于喷灌,滴灌能够节水30%以上。而且滴灌的水滴对土壤的冲击力小,一般是不会破坏土壤结构,能使根系一直处在比较适宜的环境中,从而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
⑻ 如何实现玉米的高产高效节水灌溉
(1)改变传统的玉米灌水方法——地面灌溉。20世纪80年代后期,推广了一些新的灌水方法,如水平畦(沟)灌、波涌灌、长畦分段灌等,节水效果有很大提高。
(2)喷灌和滴灌。喷灌技术具有输水效率高、地形适应性强和改善田间小气候的特点,且能够和喷药、除草等农业技术措施相配合,节水、增产效果良好。对水资源不足、透水性强的地区尤为适用。滴灌是利用滴头或其他微水器将水源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灌水均匀度高,且能够和施肥、施药相结合,是目前节水效率最高的灌溉技术。
(3)应用其他节水灌溉技术。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采用膜上灌溉。和一般灌水方法不同的是,膜上灌是由地膜输水,并通过放苗孔入渗到玉米根系。由于地膜水流阻力小,灌水速度快,深层渗漏少。而且地膜能够减少棵间蒸发,节水效果显着。在新疆和山东、江苏等没有灌溉条件的坡地可采用皿灌。皿灌是利用没有上釉的陶土罐贮水,罐埋在土中,罐口低于田面,通常用带孔的盖子或塑料膜扎住,以防止罐中水分蒸发。可以向罐中加水,也可以收集降雨。
⑼ 设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有哪些基本要求
兰州的高校本来就不多,兰大不可能有,理工,交大可能性也不大。至于商学院或者甘政法更不用考虑。所以只有甘农大可能有了。不知道是不是这个: 1.农业水利工程 081904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农业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农业水利、水电、水保等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主要学习水利、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受到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与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基本能力。主要课程:水文学、工程力学、水力学、土力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土壤农作学、水利工程施工、灌溉与排水工程学、水资源规划利用与管理、水工建筑物、水泵与泵站(或水电站)等。 2.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090402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生物学、生态学、森林培育学、环境科学、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规划、设计、施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主要学习生物学、生态学、森林培育学、环境科学、水利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监测、防治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主要课程:生态学、植物学、测量学、土壤学与土地资源学、土壤侵蚀原理、沙漠学、水力学、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环境科学、环境监测、水土保持林学、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水土流失与荒漠化动态监测、3S技术、荒漠化综合防治等。
⑽ 高效节水灌溉的各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1)喷灌 喷灌比漫灌节水30%,主要用于大田密植作物,适合区域化控制,具有增产、提高耕地利用率等优点,但运行能耗较高,蒸发损失较大,要求大容量水源,并且只能在不超过3级风力的条件下使用。
(2)微灌 微灌属于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能够仅对作物需水部位提供所需水量,由”浇地”转换为”浇作物”。微灌用于设施农业和经济作物,适应所有地形和土壤,具有节水、增产效应,灌水均匀,至少可比喷灌节水50%。微灌很容易实现水肥一体化。但微灌对水质及日常系统维护要求较高。
(3)滴灌 滴灌则是近年来出现的最先进的灌溉技术。美国、澳大利亚1998年开始对果树、草坪实施地下滴灌研究试验,以色列2004年6月在新疆石河子开始棉田地下滴灌试验。我国则自1996年起,分别在北京、天津、江苏、新疆,对速生林、果树、草坪、城市绿化植物实施地下滴灌,均获成功。地下滴灌的蒸发量极小,能完全不受风的影响,可实施立体精确定位水肥灌溉。水的利用率高达0.98,理论上水的损失微乎其微。设施损耗少,免受紫外线辐射的影响,不易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