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旋律也称为什么它的发展方向有什么
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对歌曲创作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试想,要完满地表现歌词内容、情绪;要创造优美、动听的旋律;要塑造独特、完美的音乐形象,只靠有一个好的音乐主题是远达不到目的的。换句话说,歌曲中只有一个好的音乐主题还不可能全面、完整地表达出全曲的词义与曲情。这样,就要求作曲者在把握住音乐主题特点(即节奏、节拍、音调、调性、风格、体裁等等方面)的前题下能恰当地运用各种发展手法,让音乐主题得到合理的展开,使乐思得以充分揭示,从而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歌曲的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在实际作品中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短小的歌曲一般来说所运用的音乐主题发展手法比较简炼、单一些;而长大的歌曲一般来说所运用的音乐主题发展手法则比较复杂、多样些。因此可以说歌曲的音乐主题发展手法是繁复多样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它的规律性方面规纳、集中出下述几种常见的类别:
一、重复 重复这一手法的作用在于巩固音乐主题、发展音乐思想、加深音乐形象、统一歌曲内容和构成音乐的曲式。也可以说是旋律发展最为简单但又极为重要的手法。恰当的运用重复的手法,使那些最有特性、最能表现音乐思想和感情的主题或乐句在歌曲中多次出现,就深人们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记忆和对音乐形象的印象。
重复手法可分为两种,即严格重复与变化重复。
下面具体介绍。
(一)严格重复 严格重复就是把歌曲主题或其中的一部分不加任何变化的反复一次或多次谓之。
1、主题与乐句之间的曲例:
三十里铺(1-2句)
夜歌 (1-2句)
再见吧妈妈(1-2句)
2、主题乐句内部乐汇与乐汇之间的曲例:
我们的明天比蜜甜(1-2句)
泉水叮冬响(1句)
(二)变化重复
变化重复是仅保留原有歌曲主题旋律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同时又把原有歌曲主题旋律中的另一方面或另一部分作各种变化发展,因此使音乐在进行中既保持了一定的统
一;又获得了新的变化。
1、节奏重复 这种手法是只重复原有歌曲主题旋律的节奏,而把音调加以改变。其结果是由于音调的改变,使音乐获得了发展;又由于节奏不变,而使音乐保持了一定的统一和贯通。
曲例如: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1-2句)
心上人啊!快给我力量(1-2、3-4句)
三十里铺(1-3句)
2、装饰重复
亦称旋律装饰、加花重复等。这一手法即是对原有主题旋律的音调、节奏基本上不加改变,仅将其加以装饰,从而使重复出现的主题旋律更为流畅和富于韵味。装饰重复是变奏曲中最简单的形式,也是我国民间器乐民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曲例如:
酸枣刺
3、局部重复
即重复原有主题旋律中的某一部分(或乐句的头部,或中间、或尾部)而另一部分则以新的材料代之(或是节奏方面,或是音调方面、或是两者兼有。)这一重复手法运用的结果是既保留了原有主题旋律中的部分材料,又加入了某种新的材料,从而使新的乐句旋律在保持统一、连贯的基础上得到较大的发展变化。
曲例如:跑马溜溜的山上(重复句改尾)
牧羊姑娘(重复句改尾)
黄河船夫曲(局部重复贯穿全曲)
二、模进亦称移位。
这一手法即是将歌曲的主题旋律或其他乐句的旋律再或他们的乐节,乐汇等作重复出现时每一 次的的高度都不相同者谓之。
模进通常有:
1、上行模进或下行模进(模进的方向),二度模进或三度、四度、五度模进等等(模进的音程关系)。
2、首调模进(模进仅限于一个调性的范围内)或转调模进(模进是从原有的调转到另一个新调)。
下面具体介绍:
1、严格模进 即移高或移低后的旋律音程关系与原有的旋律音程关系完全致,其结果是常构成转调模进或旋律的局部暂转调。
曲例如:
南泥湾 (第三句乐节与乐节之间下行五度模进)
多来咪(第三句乐节与乐节之间上行二度转调模进)
2、自由模进 即移高或移低后的旋律音程关系与原有的旋律音程关系稍有不同(常是大、小、增、减音程关系之差异), 这一手法是首调模进的特征。
曲例如:
多来咪(1、2句之间三度向上模进)
多瑙河之波(B段1、2、3句之间三度向下模进)
3、连续模进 即在旋律中出现两次以上的模进谓之。在这种边续模进中,严格模进、自由模进甚至混合型的模进均可用。
曲例如:
多来咪 (A段)
青春啊青春(B段)
模进是音乐创作中一种常用的发展旋律手法。其中自由模进用得最多,严格模进用得较少,而连续模进往往是用在音乐情绪不断发展向上的地方或高潮区。用的巧妙,可使旋律情绪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峰。
三、节奏的扩张或紧缩
这种手法系指旋律的段或句在进行重复时基本上不改变原来旋律的音调形态而只改变其节奏(或将节奏的时值加以扩张,称增时法,或将节奏的时值加以紧缩、称减时法)。其结果是既可以形成旋律前后的节奏变化与对比;又深人们对音调的印象,从而使旋律获得既有对比、又有统一的良好效果。这一手法在创作中的具体运用是有时将前面段落的旋律完整的扩张或紧缩;有时则扩张或紧缩前面旋律中的一部分。
曲例如:
蒙古小夜曲
四、音程的扩大或缩小
亦称音程扩大法与音程缩减法。这种手法系指当旋律进行发展时以一个音或几个音作为支撑点,使其他音的音程逐渐扩大或缩减谓之。
曲例如:
到敌人后方去 恕吼吧黄河 蒙古小夜曲
五、逆行重复
又称反向模进。这种手法在歌曲创作中较少见,大量的是用在器乐曲的创作中。逆行重复即是将原有旋律作相反方向的进行。
曲例如: 脚夫调(5 1 2 5) .
------>
<------
在太行山上(3 2 1 2 6) .
--------->
<---------
六、对比
对比与其他发展音乐主题的手法一样,也是音乐创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法之一。运用这种手法可以使旋律的发展获得新的变化,因而对一于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和复杂的感情变化都有极有用处。就对比手法而言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我们仅介绍较常用的两种,其他的将顺便提示一下。
丰富的生活内容和复杂的感情变化都有极有用处。就对比手法而言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我们仅介绍较常用的两种,其他的将顺便提示一下。
1、节奏、节拍对比
节奏、节拍对比是指音乐在进行中前后旋律的音调基本不变或有所改变,但节奏或节拍
、再或节奏和节拍则改变了,从而使音乐产生对比。其结果是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同
时也丰富了音乐的色彩。这种手法在歌曲创作中常用于乐句与乐句或乐段与乐段间情绪比较开展或转折的地方。
乐句与乐句间的节奏对比曲例:
南泥湾
八月桂花遍地开
卖报歌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乐段与乐段间的节奏对比曲例:
生活是这样美好
多瑙河之波
乐段与乐段间的节奏、节拍对比曲例:
三十里铺
黄河谣
2、调、调式、调性对比
这种对比手法是指音乐在进行中运用调或调式或调性的变换,使前后的旋律产生对比者谓之。在歌曲中,结构较大或内容较多的作品常使用这种对比手法。此外,这种手法有时也用于歌曲情绪发展变化或转折的地方。这种对比手法如运用得当,将给歌曲带来新的动力和鲜明的色彩。
调、调式、调性对比通常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只变调、不变调式:
即调式相同,但调式的主音音高不同。
曲例如: 三十里铺(G征----C征)
河边对口曲(D征----A征)
第二类是只变调式、不变调:
即调式主音音高相同,但调式不同。
曲例如: 苏武牧羊(F征----F宫----F征)
第三类是调、调式均变,即变调性:
即调式主音音高不同,调式也不同。
曲例如:
人民海军向前进在歌曲创作中,除有上述对比手法外,还有音色(如女高音与女低音或女声与男声的音色对比)、音区(如高音区与低音区的音区对比)、音量(如领唱或重唱与齐唱或合唱的音量对比)、力度(如强声与弱声的力度对比)、速度(如快速与慢速的速度对比)以及主调与复调写法的对比手法等等。
曲例如:
怒吼吧!黄河
② 旋律发展手法 旋律发展手法有哪些
旋律发展手法如下:
一、重复
从对不少优秀歌曲作品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重复的发展手法是旋律发展的基本手段。重复的发展手法包括完全重复、变化重复、模进(移位重复)、紧缩、拉伸等。
(一)完全重复
完全重复是指把某一音乐材料(原型),原封不动地反复一次或多次,这样做可以起到强化音乐形象的作用。完全重复的展开手法,可以是在乐句内部也可以用在乐句之间。
(二)变化重复
1、同头换尾
旋律在变化重复时,只有尾部有变化,其余部分都保持原样。如歌曲《长城谣》这两个乐句只是在尾部改变了几个音,便使音乐既有变化,有保持了同一。
2、同尾换头
旋律在变化重复时,只在开始部分有变化,其余部分保持原样。如下例。
3、装饰重复
装饰重复也叫加花重复。音调、节奏基本不变,只是把音乐主题或曲调片段加以装饰性变化,多见于中国民歌。
4、节奏伸缩重复
节奏伸缩重复指不改变音乐主题或前面旋律线的音调,只改变节奏,也有人称其为增时法或减时法。其好处在于:既可以形成节奏上的变化、对比,又可以加深前面旋律线的听觉印象。
(三)模进(移位重复)
将旋律的某个片段作为原型,移到不同音高上进行重复,这种手法称为“模进”。它能使旋律在保持音调统一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变化,增添新的色彩。模进与完全重复相比较,能使乐思进一步发展。
但在歌曲创作中,由于篇幅及音域所限,不宜用得过多。如果滥用,会使音乐呆板、贫乏。模进又分为“严格模进”与“自由模进”两种。
1、严格模进
是把模进的原型原封不动地在另一个高度上重复,只是音高不同,音程关系和节奏完全一致。在歌曲创作中,常用二度、三度以及四五度的模进。在模进时,大、小音程可以通用。
2、自由模进
当旋律移位模进以后,与原型在音程关系和节奏安排上有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幅度一般不大,在保持总的节奏与旋律线基本一致的条件下,音程关系不受严格约束。由于它比较自由、灵活,在词曲结合上又较容易安排,因此是歌曲创作常用的手法之一。
二、对比
在歌曲创作中,常用的对比手法有:
(2)如何用变化重复的方法把旋律补齐扩展阅读
人们习惯上所说的旋律其实指的是曲调。而旋律则可以指任何有音高与节奏的乐音序列。旋律是构成声部的基础,只有先构成旋律,才能产生声部(此处的声部指某旋律在音乐中的位置),从而产生(复合)影响。比如四部和声中的四个声部在进行中分别有各自的旋律进行,而某一具有曲调感的旋律将作为主要旋律声部(一般为高声部)出现。
主调音乐的声部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其中只有一个声部的旋律有曲调感,所以我们习惯的称其为“主旋律”。复调音乐是相互具有独立意义的旋律(曲调)相互结合构成的音乐,所有声部都具有曲调感。
在音与音的关系上,又与“和声”(一种同时发响概念,并不是指“和声学”与“和声”作曲知识)相对应,和声是纵向的,旋律是横向的。例如和声音程是两个音同时发响,研究的是两个音同时发响时所产生的听感。旋律音程则指的是两个音分别发响,研究的是两个分别发响时所产生的听感。同样的音程距离,和声音程与旋律音程听感上却有很大的差别。
③ 怎样给歌词作曲
第一节歌曲的曲调(旋律)
想要创作出一首好听的歌曲或乐曲,要考虑到很多方方面面,节奏特点、调式特点、歌词等等。对于音乐作品中的节奏是从生活中概括分离出来的,但它不同于生活节奏,音乐节奏比日常生活更有感染力,时值较短而密集的节奏多表现于紧张、轻快、活泼的音乐;缓慢悠长的节奏则多用于宽广辽阔的情趣主要用于低沉、优郁的情趣;而要表现整齐单纯化时,时值不长也不短的节奏,多用于感情平稳,对比不大的情绪中;如采用长短相结合的节奏多表现于对比鲜明的情绪中。歌曲语言的节奏也直接影响着曲调的写作,因为不同功能的字词在节拍、节奏中的作用也不同。
第二节音乐主题
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中要有一个能够集中的概括整个作品的思想、感情、性格的音乐主题,乐曲的长短要根据内容而定,象一条主线贯穿全曲,并成为全曲曲调发展的基础。在歌曲中音乐主题一般都是根据第一句歌词所创作出来的,有些音乐主题前会先出现一些影句、影子等对主题进行引导烘托,有些音乐主题要放到歌曲的中心内容,就不一定会出现在开头,而有些歌曲的主题,往往根据半句歌词更加上衬字拉开来创作的,另有一些歌曲的主题,虽然也是根据歌词的第一句创作的,但加了许多虚词和衬字把主题加长了。
一首歌曲或乐曲中,主题的数量是根据作品的结构而定的,有的只有一个主体,有的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有一个段落构成只有一个主体,有两个以上段落构成就有两个以上的主体。
一首歌曲或乐曲的主题是怎样配酿制作的?首先是从研究歌词开始的,要进行反复吟颂,借此来了解歌词的意境,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内容理解,对歌词意境要有音乐形象、有初步的构想为乐曲的需要,并对歌词作修改和修整。要形成准确、鲜明、生动的音乐主题形象,才能正确深刻地表现词意的思想内容;其次,对于体材也要选择合适的,根据内容需要量体裁衣,更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不应跟文学性走;最后,应具有鲜明的个性等素材。
第三节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
对于一个好的作品首先要遵循两个原则:统一性原则和对比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重复手法:重复是巩固音乐主题,深化音乐形象,统一歌曲内容和构成曲式平衡完整所不可缺少的正确手法。如果能够恰当的运用重复手法,使那些最有特性而最能再现音乐思想感情的乐思多次地表现出来,就可以加深人们对音乐形象的印象和记忆,从而能够对音乐内容更深刻地理解。重复手法分为严格地重复和变化地重复。
严格重复:因由于仅有一种模式,一成不变地,所以它的作用也仅仅只是起到一定程度的强调、支持和稳定的作用。
变化重复:在音乐作品中运用较多,这种手法既保留了音乐主题的主要特性,又把主题加以各种变化,使作品在统一中又有变化。而对于变化地重复可以使节奏重复、装饰音重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加花,还有进行局部地重复、音程变化地重复,还可进行对乐曲的扩充和补充。
节奏重复:往往体现在节奏与音调相对比的互相变化中,如果节奏不变而音调不断地变化,为节奏严格重复;如果音调不变、基本不变、主要部份变化或者主要部份不变的前提下,节奏则进行收缩变化。
装饰重复(加花重复):这种重复对音调节奏基本上不改变,只是将曲调或曲调片断加以装饰性的变化,使曲调更加活泼,富有生气。
局部重复:是一种既重复前面的部份调,同时又加入新的节奏和音调的民展手法。
移位重复:模仿进行它是把前面的旋律片断或乐句做为原型,移高或移低若干度数,再或多次重现。移高或移低以后的音程关系与原调的音程关系完全一致,称为严格移位;移高或移低后的曲调关系与原曲调的音程关系有所不同,这种为自由移位或自由模进;如在移位中有自由和不自由的移位,叫做混合连续移位。重复和模进的手法可以综合的使用。
变化重复:是在节奏重复的模式下,以一个或几个音,为支称点,使音程逐渐扩展或缩减的发展手法。
补充与扩充:曲调落到主音后,再重复前面的歌词和曲调的(主要用在句尾)叫补充;曲调没有落到主音,而再重复前面的歌曲或曲调(用在句前或句中)叫扩充。
对比性原则:可以是节奏的对比、音区的对比、速度,音色、节拍以及调式、调性的对比。
节奏的对比-----同一节拍内运用不同节奏手法,使音乐产生对比。
音区的对比-----运用不同的音区(也包含一定的音色变化)的对比。
速度的对比-----运用不同的速度进行音乐的过渡或突变(这种表现往往是用在表演的)。
音量的对比-----主要反应在力度符号和运用声的增加可减少(这种对比往往用在多声部中)。
音色的对比-----运用不同的音色,产生不同对比。
节奏的对比:运用不同的节奏,使音乐产生不同的情绪,呈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④ 请问写旋律时什么时候需要用变化音,有没有什么原则技巧
有轻重音,它的区别在于节拍例如4/4拍它的轻重音就是强、弱、次强、弱3/4就是强、弱、弱
⑤ 如何将一段旋律发展成一首歌
如果这个音乐片段正好是副歌那就比较好写了,可以用和弦套路来作曲了。第二种,如果这个音乐片段是一段旋律,那就是有简谱了,可以试着加五声音阶来作曲,因为五声音阶是和谁都是不冲突的音乐。第三种,如果这个音乐片段是主歌,那就会比较不好写了,你要继续写第二段主歌,然后才能到副歌,一般歌曲结构都是,主一,主二,副歌,间奏,主二,副歌,副歌。
⑥ 音乐里旋律写作起承转合怎么写
起承转合的模式在乐句,乐段等各种结构等级上都可以体现。
一般的形式是a a1 b a如下例,第一小节是主题,是起;第二小节是变形主题,是承‘’第三第四小节一起完成转与合的功能。
如果把第一,二小节看成起,三与四小节则有了承的功能,第五小节是转,第六,七小节成了和。整个作品第一段看成起,第一段换尾反复是承,随后第二乐段是转,对比,最后再现第一段是合。起承转合的模式在不同等级的结构中立体出现。
(6)如何用变化重复的方法把旋律补齐扩展阅读:
民族曲式结构原则之一。
⑴起部(即呈示),主题最初陈述;
⑵承部(即巩固),通过重复或变化重复来巩固主题;
⑶转部(即发展),发展主题,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
⑷合部(即结束),结束全段音乐。
学习作曲的学生在学习歌曲写作时,不考虑声乐演员的能力、不研究声乐中的各种技术手段,只顾着旋律如何发展、和声功能是否正确,导致所做作品空洞、“没血没肉”,甚至有些作品被声乐演员视为不能唱的歌曲。
⑦ 在歌曲作法写作中,什么是主题发展手法
主题发展手法是指:作曲者在把握住音乐主题特点(即节奏、节拍、音调、调性、风格、体裁等等方面)的前题下能恰当地运用各种发展手法,让音乐主题得到合理的展开,使乐思得以充分揭示,从而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主题的发展手法主要有重复、变奏、展开、对比、再现等,而这些发展手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经常是混合使用的。现分述如下:
(1)重复:原样地重复一次乐句或主题,是最基本的发展手法。重复已经不再是主题的第一次陈述,而是起强调和巩固的作用。
(2)变奏:在原来音乐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小的变化,这种变化了的重复,比简单重复要复杂一些。
(3)展开:从陈述过的主题材料中,抽出一些小片段加以变化发展,其中有一种手法叫做模进,即模仿进行。就是把主题的某一小片段,在不同高度上重复。
(4)对比:把不同性质的主题材料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能产生矛盾的因素,从而丰富音乐内容。对比发展中又可能引出新材料,这就又出现新旧主题之间的对比和矛盾,从而使乐曲的发展更为复杂。
(5)再现:是一种特殊的重复,这是音乐经过一段发展之后,或者在出现一段新的音乐材料之后,原来的主题又重新出现。这种主题的再度出现,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在音乐内容经过呈示、发展之后。这是的主题再现,已经具有了结论的意义。因此主题的现对于乐曲结构的完整和内容的统一,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7)如何用变化重复的方法把旋律补齐扩展阅读:
歌曲作法风格分类
根据法国音乐界的定义,作曲的风格可以分为三类:
1、ANAORPHOSE:这种风格强调音乐的主体几乎不变,改变的只是听者的感受;
2、METAMORPHOSE:这种风格需要音乐产生一种渐进的变化,主导思想认为音乐就如同一个生命,会因为新陈代谢逐渐产生变化和变形。上一个章节的音乐表现形式虽然结束,但下一个章节的音乐表现形式是上一种表现的自然演变,这种变化不是突然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就是METABOLE;
3、CORRESPONDANCE:这种风格相对较为自由,由听者每个人自己去寻找不同音乐部分的呼应关系。
⑧ 变化重复和变奏的区别
变化重复与变奏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
共同点:都是在某个原始素材的基础上发展变化,二者具有同样丰富的变化手法。
不同点:变化重复是偶然性的、片段性的(有时只有一个乐句甚至更小的元素),不具备完整独立的曲式意义,它只能作为某种曲式的一部分而存在;变奏常常是将原始素材较完整地多次变化,反复呈现,并构成A+A1+A2+A3+A4......这样一种独立的、具有特色的曲式结构。
(问题补充:如果我写的曲子是三个乐段的,而第三个乐段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二个乐句对第一个乐句整句的变化,那是变奏还是装饰变化呢?)
这种情况不属于变奏(变奏通常将整个乐段作变化),只能算作变化重复。不过,是不是装饰性变化,要看你怎样写的。所谓装饰变化,是在原始素材基础上添加了若干起装饰作用的音,这些音大都是经过性的、辅助性的或八度交替的音,其旋律的骨干音和走向不变。
⑨ 旋律的两种表现方式是什么
一,简介
二,历史发展1、语言的曲调
2、浪漫主义音乐
三,分类1、声乐和器乐
2、音乐思维性质
四,曲调的结构和发展原则1、动机
2、展开
3、对比
4、中国乐曲的曲调
5、中国的曲调结构
林宇中歌曲《旋律》
动漫人物 旋律
柴可夫斯基的《旋律》一,简介
二,历史发展 1、语言的曲调
2、浪漫主义音乐
三,分类 1、声乐和器乐
2、音乐思维性质
四,曲调的结构和发展原则 1、动机
2、展开
3、对比
4、中国乐曲的曲调
5、中国的曲调结构
林宇中歌曲《旋律》
动漫人物 旋律
柴可夫斯基的《旋律》
[编辑本段]一,简介
旋律亦称曲调。是音乐的基本要素。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若干乐音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它建立在一定的调式和节拍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音高、时值和音量构成的、具有逻辑因素的单声部进行的。它可以是单声部音乐的整体,也可以是多声部音乐的主要声部。在音乐作品中,曲调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也是一种反映人们内心感受的艺术语言。通常认为,曲调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 1、曲调线 在曲调进行中存在各种音乐表现因素,但构成曲调也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即曲调线(或称音高线)和节奏。关于音的空间方面:在连续的曲调进行中,由于音高的走向而形成各种直线的或曲线的进行,这些进行类似画面中线条的伸展或起伏,故称为曲调线;关于音的时间方面:相继发出的不同音高的音(即曲调线)和各种音乐节奏的长短、快慢、停顿等表现职能相结合时,曲调才能形成音乐的种种句法和结构。 2、节奏: 生动的语言节奏和丰富的生活节奏是曲调节奏的自然基础;语言的腔调、声音的高低、语势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而形成的韵律,则是曲调线的自然基础。调式、曲调线和节奏的有机结合,并通过一定的音乐结构来加以体现,便是完整的曲调。但各种音乐基本要素在不同乐曲或乐曲的不同部分,其表现作用都不尽相同。有时节奏、节拍意义较为突出;有时音高、音色意义较为突出;有时调式的表情具有特殊的意义。不管怎样,它们是完整的艺术统一体,服从于曲调的艺术表现力。
[编辑本段]二,历史发展
1、语言的曲调
人类最早期的音乐是语言的曲调。它是从人类语言的抑扬顿挫和重读中提炼而成的一种歌唱性的语言。12世纪欧洲的叙事诗人和吟唱诗人的音乐,虽然把诗歌中的抑扬格和长短格的起伏提炼为曲调,但还只是在尊重诗歌音节重读的前提下来加强曲调性的。由此可见,语言中的朗读对歌曲创作起着直接作用。中世纪的后期和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受语言的束缚已较少,音乐的曲调性已开始被重视,那时在理论上都一致强调曲调的作用,并认为生动有力、 富于表情、 甜美和易于歌唱是曲调美的准则。15世纪和16世纪后半期,民歌、艺术性歌曲的创作已十分兴盛,教会的复调音乐盛极一时,其歌词都比较简单,而着重于音乐的发挥。曲调是装饰性的华丽的,在音乐上崇尚严谨和对称美。1590年后,带伴奏的单声部曲调得到很大发展。作曲家们提出了新的主张,并改变了上世纪的乐风,强调在曲调中采用新的表情方式,加强曲调的朗诵性,采用自由节奏,并按歌词字意来加速或放慢音乐速度。17世纪初,意大利的歌剧创作在歌唱性与朗诵性相结合的曲调中发展花腔唱法。由于适当的准许加入即兴创作,使演唱上的“加花”技巧得到发挥,从而大大促进曲调变奏艺术的发展。在声乐创作中,词与曲、语言与曲调性之间的主从关系,几个世纪来作曲家们一直在探索着,并形成之字形的发展。
2、浪漫主义音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后期浪漫主义音乐,由于滥用半音阶和声,遂使调性失去自然形成的音列中心,于是,在半音和声中曲调艺术日渐衰落。20世纪以来,各国作曲家对音乐创作表现出不同的探索和追求。有些人谨慎地扩大传统音乐的表现力,追求新的曲调美;有些人在保持调性原则的前提下,扩大了调性观念,其曲调发展仍合乎逻辑。即使在音乐发展过程中出现无调性的音乐片断,也只是作为音乐情绪对置的一种表现手段。有些作曲家的作品属于以十二半音平等相处的自由调性音乐,其曲调难于记忆和领会。有些作曲家写作无主题和无调性音乐,即序列音乐和系列音乐。他们采用十二音作曲法,以自由变奏原则来作曲。他们不承认音乐结构中的主题原则,那里很少有一个动机是原样的重复。在曲调进行上经常采用宽距离的音程。在声乐曲调上采用口语曲调,用朗诵式的念唱、或用单纯的朗诵来起主要音乐表现因素的作用。用十二音技法写成的曲调很难得 到广泛流传。有些现代主义的音乐作品中,实际上曲调是不存在的。
[编辑本段]三,分类
1、声乐和器乐
由于声乐和器乐体裁各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表现在曲调形态上也有所不同。声乐曲调与人的条件和语言习惯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声乐曲调的音域比较窄,如歌性是它的主要特点。器乐曲调与具体乐器的性能特点有直接关系,随乐器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一般来说,它比声乐曲调的音域较宽,曲调进行中可有较多较大的音程跳进,音乐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幅度也较大,富于节奏性和技巧性。
2、音乐思维性质
从曲调本身的发展规律来看,由于音乐思维性质的差别,可约略分为两种类型,即:歌唱性(咏叙性)曲调和朗诵性(宣叙性)曲调。前者较强调音乐的逻辑性,注意曲调的流畅、平稳,曲调结构的均衡、对称、完整,它善于如歌的表达感情,刻划人物的内心活动;后者较强调语言的特点,其曲调表情,音高起伏和节奏安排也接近人们生活中的口语和表情达意规律。在声乐曲调方面,欧洲作曲家所写的一些朗诵性的宣叙调,由于他们的语言是采用轻重律的,因此对词的音律有相应的轻重要求;字的轻重音必须跟音乐的轻重音相合。所用的节奏比较自由,甚至不受以节拍为单位的小节线限制;曲调线比较单一,可以是断断续续,甚至是同音反复。中国的朗诵性曲调具有自己的独特样式:它固然也讲究语言的轻重音,但并不像外国朗诵调那么严格;可是字音的平上去入、声纽清浊,却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这是中国民族吟诵音乐的一个重要准则。
[编辑本段]四,曲调的结构和发展原则
1、动机
一般的说,曲调最小的结构单位是动机。作为乐曲开头的动机,要在音程和结构上具有自己的特征,通常隐伏着内在的和声因素,构成个性鲜明的形态,并贯串发展于全曲之中。因此,人们称乐曲的基本动机是曲调发展的“种子”。但不是所有的乐曲曲调都是以动机为基础的,尤其是歌曲的曲调。由于歌曲是由词和曲组成的,它以语言的音节作为词的基本单位,曲调的基础则是以一种类似乐节的、称为歌腔的乐汇作为它的基本结构。 动机和曲调的发展手法多种多样,随着音乐创作手法的更新,它还在不断地发展。属于最基本的手法有4种: 重复和变化重复 为便于音乐的呈示和展开,并加深听众对乐思的记忆,常用重复手法。它可以是单纯的重复,也可以只重复其节奏和部分音高,称变化重复;可以是动机或乐句的重复,也可以是整个音乐主题的重复。这种手法可用于乐句的发展或扩充;也可作为曲式中大段落的结构手法(即整段反复)。重复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再是乐思的初次陈述,而具有强调和巩固的作用。 变奏 为使乐思得到充分的表达而常使用的手法。即在保留原来音乐材料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装饰变化。
2、展开
将动机或乐节自由运用音值扩大、缩小、倒影,音程扩大、缩小、转位等手法,使原来的材料得到较大的变化。这些手法中最重要的是模进,也可以说是在不同高度上的重复。具体可采用守调模进、转调模进和自由模进等。
3、对比
在原有材料之后引出新的材料,构成对比的乐节或乐句,以展示较复杂的乐思或主题,从而获得矛盾冲突的因素,丰富乐思的内容或产生戏剧性的效果。可以是新材料构成并置对比;也可以是原有材料中引出而形成派生对比等。上述种种基本手法在实际创作中需要综合运用,才能达到塑造音乐形象的目的。在18世纪中叶以后的西方器乐创作中,音乐的戏剧性得到加强,作曲家们倾向于写作具有尖锐矛盾冲突的音乐。所以,不断发展的动机写法和非收拢性的音乐结构,成为这个时期的音乐创作特色之一。在音乐材料的发展上,倾向于音乐戏剧性的J.海顿、W.A.莫扎特和L.van贝多芬,采用了以多种动机结合的主题结构写法来代替以单一动机发展主题的方法,他们在各乐章内部和乐章之间也采用多主题的对照形式写法。浪漫乐派的一些作曲家们却从多种主题鲜明对照的方法又回复到单一动机的主题写法上。他们把这种单一主题的贯串发展而构成曲式的原则,扩 大应用于整个奏鸣套曲、交响曲、协奏曲,以至于戏剧音乐。
[编辑本段]4、中国乐曲的曲调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区的语言在音调上有很大的差异,发音的部位、声调和表情,字音的高低走向都很不一样,这就带来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地方音乐风格。同时,中国固有的音乐文化传统,各种戏曲音乐、曲艺音乐、器乐和声乐,都以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出现,并汇合成中国音乐的总体。中国各民族的民间音乐是一个极其丰富的曲调宝库。中国的专业音乐创作,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更极大地充实了这个宝库。
[编辑本段]5、中国的曲调结构
中国的曲调结构和发展有类似的原则,由于民族间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要求的不同,因而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变奏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曲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它有别于西方音乐的变奏,具有自己的特色。常见的是曲调加花变奏,变奏时结构并不改变,而是扩充或压缩音乐的节拍;另一种变奏形式,是在音乐变奏的同时加以展开或加入新材料,这是一种自由的变奏。有一些乐曲,在前句句尾与后句开头上采用承递的写法,实质上这也是一种变奏方法。在民间乐曲的曲调发展中,也常采用一种不间断的曲调对答法来展开乐思。它通过不同的音区、音色、强弱、快慢的对置手法,把乐曲引向高潮。音乐的重复也是中国展开乐思的重要手法,通过曲调的多次重复形成了音乐的力度;在音乐力度的增涨过程中,作曲者有意识地把重复的结构逐渐细分,以再次加强音乐力度;在进入音乐高潮时,通常只剩下了一个音作不间断的重复。虽然中西音乐曲调发展都采用了变奏、对比、重复的音乐手法,但各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在音乐结构原则方面,中国民族音乐广泛地采用起承转合的音乐结构,通过呈示、巩固、发展、概括来组织乐思。通过对中国古代乐曲的研究和分析,可窥见不少具有民族音乐思维的乐曲结构规律。例如,在宋代民间歌唱体裁“唱赚”的“缠达”中,由轮流交替原则而形成乐曲中的循环结构;从“缠令”中多曲牌结合而构成的联曲结构;唐代大曲中以不同音乐速度展开而构成的“散-慢-中-快-散”等结构。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结构原则,在 今日的音乐创作中已继承下来,并得到了新的发展。
[编辑本段]林宇中歌曲《旋律》
你是眼里的音乐 最动心的歌 你播着 全世界突然亮了 多么实在的感觉 望着你的脸 这一刻 我到了被人遗忘的永远 在陌生的街 天让我们遇见 像迷路的人找到了回家的路线 你的美丽我要珍惜 昨天会忘记 是谁遗失了你 我愿陪着你找回你自己 我愿陪着你找回自己 当你姓名化作旋律在我脑海里 我已确定 那个人就是你 窝在我心里最动听的
[编辑本段]动漫人物 旋律
出自:《Hunter×Hunter》 首次登场是在TV版里的第45集,遇到了修炼锁链成功了的酷拉皮卡(声优:甲斐田雪) 日文名:せンりシ 声优:Tarako 职业:签约猎人 (雇用于有权有势者的猎人。搜集雇主想要的东西、做雇主的护卫等 ), 音乐猎人(专门收集、保护音乐相关东西的猎人) 性格:温和 像个大姐姐 工作伙伴:酷拉皮卡、 史库瓦拉(被信长杀死)、旋律、费婕(被小滴杀死)、芭蕉、义瓦敛夫(在第一次举行地下拍卖会时,在拍卖会会场被幻影旅团的小滴杀死。)、多奇诺(在第一次举行地下拍卖会时被杀) 能力: 能够听到极细微的声音并加以分辨。属于放出系。是一位优秀的音乐猎人,精通音律、听觉敏锐。能够听取别人的心音,从而得知该人的心情、精神状态、有没有说谎等等 身世:在TV版第52集举行地下拍卖会时,旋律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了酷拉皮卡,之所以变成现在的这个样貌,也是在听过[黑暗奏鸣曲](魔王所创作的独奏曲可由钢琴,小提琴,长笛,竖琴等四样乐器分别演奏当人类演奏或是聆听之时不可避免的会遭到无法想象的可怕灾难)的长笛部份后变成的,而且该位演奏者已在演奏完毕后死去。 备注:旋律同酷拉皮卡一样是诺斯拉家族的保镖,酷拉皮卡虽然刚开始对旋律有一定的戒备,但在他们互相说出彼此的秘密之后,酷拉皮卡就把旋律当成关系较好的伙伴了,特别是在抓捕幻影旅团时,酷拉皮卡也请旋律帮忙。
[编辑本段]柴可夫斯基的《旋律》
柴科夫斯基《旋律》是选自小提琴和钢琴小曲集《一处可爱的地方的怀念》里的第三首。 它创作于1978年。 《旋律》这首曲子是降E大调,用三部曲式写成。第一段速度中庸,主题浑厚如歌,小反复以及乐段之间,用从低音到高音的快速的顿音相连,显得轻快、活泼。第二段也十分优雅动人,带有些幽默的诙谐情趣。由于速度比较快,不断运用连弓、跳弓、装饰音、顿音……,加上力度的变化,使这一段十分引人入胜。接下去,是为第一段再现前作过渡的连接部。小提琴在高音D上演奏颤音。钢琴演奏A段主题。几小节之后,小提琴用模进手法,不断往上推进,直到渐漫,再引出第一段主题。最后是个小尾声,它在风格上和第一段是一致的。也可以说,是从第一段发展而成。乐曲在轻柔、温暖、热情的气氛中结束。 柴科夫斯基的《旋律》好象一幅田园音画。听众们从中也能分享到田园生活的幸福和欢乐。由于旋律优美、俄罗斯风味浓郁,普遍受到人们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