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劈柴快的技巧和方法

劈柴快的技巧和方法

发布时间:2022-05-28 09:37:21

‘壹’ 金庸群侠传3.加强版砍柴和打猎

二个办法:

1、下按键精灵,自动砍柴打猎,很快就能加满

2、开局时高悟高敏,至于力道,很容易加的,教你一个小窍门,鼠标放在我要砍柴上先别按,手指力量准备好了后就是一通狂点,这样出来的每刀力量都是2,砍一次就可以加三点力道!很快就能刷到100

‘贰’ 为什么磨刀不误砍柴工

磨刀不误砍柴工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这也是很科学实际的方式方法。在刀很钝的情况下,严重影响砍柴的速度与效率,在砍柴前虽然费一些时间来磨刀,并不立即去砍柴,但一旦当刀磨得很快,砍柴的速度与效率会大大提高,砍同样的柴反而用时比钝刀少。
与之对应的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的道理,就是说想要完成一件事情,必须有前期的准备和一些必要的条件,只有把刀磨快了,才能砍柴,得到最大的效能,如果刀都磨不好,是没有办法的,尽管磨刀需要时间。进一步理解,要办成一件事,不一定要立即着手,而是先要进行一些筹划、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步骤安排,做好充分准备,创造有利条件,这样会大大提高办事效率。
从物理学上讲,也同样如此。任何物体承受的压强都是有限度的,超过限度,物体就会被破坏。砍柴就需要刀斧产生的压强,大于柴禾能够承受的压强,这样就能把柴禾砍下来。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力的大小、受力面积大小。在受力面积相等时,力越大,压强越大;在力的大小相等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磨刀能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锋利的刀斧受力面积很小,很小的力能产生很大的压强。这样就能提高效率,磨刀不误砍柴工。

‘叁’ 劈柴的技巧

劈柴是一门很古老的手艺,看起来简单,其实不然,要求心静、气和,眼手统一,是一门体力、技术,甚至脑力的高难度活动。
建议楼主在决定劈柴之前的前两天就开始补充大量的肉类蛋白质和钙质营养,以保证体力充沛;同时还要多喝六个核桃补充脑力,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事前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做好以上准备工作之后楼主就可以开始劈柴了,具体的流程是:花钱雇民工。

‘肆’ 俗语“砍柴不顺纹,累死砍柴人”,什么意思呢

1、“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说的是做事要按照技巧去做才能事半功倍,也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主要是要懂而不能蛮高,其实不仅是劈柴这样的小事,包括做饭切菜,你可能也切不好,更不用说生活里面各种事情都是有技巧的,而农村里面的很多俗语告诉了我们这些技巧,虽然很简短但是告诉如何去做;

‘伍’ 劈柴时有什么诀窍可以让自己省力吗

手握斧柄最末端省力。惯性,杠杆原理。心静、气和,眼手统一
保证体力充沛

‘陆’ 竹筒饭的竹筒制作方法窍门

时间会告诉你,文火是食物入味的最好伴侣!

‘柒’ 砍柴刀怎么

砍柴刀斜磨用起来最锋利。

磨刀前将刀用盐水泡20分钟,然后我们将刀面紧紧贴在磨刀石上,后部略翘起后在推拉磨刀,磨刀时边磨边淋盐水这样磨得又快又能增加使用寿命。注意磨刀时用力要均匀等磨刀石表面起砂浆时再撒水,刀的两面和前后及中部要轮流均匀地磨到。

可以买个细的磨刀石。然后在磨刀石上面洒点水,再将刀向着一个方向磨。不能来回磨,要不然越磨越钝就白费功夫了。还有就是磨刀时角度要对。角度越大,磨出来的刀就越锋利。最后磨好清水洗净后,检查刀的锋利度。锋利度如果不费力的话就说明已经磨好了。建议不要用手去摸,那样容易划伤或划破。

技巧

俗话讲立磨剪子,坡磨刀。磨剪子剪子刃和磨刀石的角度要大低于九十度就行。剪子刃用的是楞。磨刀时刀和磨刀石的角度最少要低于四十五度,度数越小马道越大越锋利。磨刀角度不能变现不能高一下低一下,那样磨得就成圆刃的了。按一定的角度使劲按住刀来回推拉。一手攥刀把一手按住刀身磨。

‘捌’ 烹饪手法 有哪些

有关常用烹饪手法的名词解释:

渣 饼:又叫豆渣饼。将小米、绿豆或黄豆去皮泡粉,用小磨拐成稠糊,用小勺挖糊,在铁鏊上煎成核桃形的小饼,两面都煎成黄色时铲下来,在清油中炸成柿黄色,即为渣饼。

渣 泥:将煎好的疙渣剁碎,加入冬菇、冬笋、火腿等配头,炒成泥食用。

疙 渣:绿豆泡软后磨成糊状,过罗去皮后,将面糊摊成圆片,折成约7厘米长、5厘米宽的饼。

花下藕:本省7月份荷花盛开的时候,莲池下结的嫩藕。

鲜核桃:本省7月份结的核桃,去皮后的鲜核桃仁,可以凉拌和炒菜用。

蝴蝶萝卜:将红、白萝卜竖着劈开,刻成蝴蝶形的长条,然后用偷刀切成片,即为蝴蝶萝卜,可做糖醋萝卜或做烤鸭码(即配头)。

菊花葱:将葱白切成7厘米长的段,左手持葱段的一头,另一头露出,右手持小刀竖着将葱露出部分刻(本地说“砍”)4~7刀,深度约6厘米,放清水中泡一泡,葱即卷成菊花状。

萝卜芽:头年的萝卜,经过冬储到来年春节后发的嫩芽。

本 糟:即本地区做成料酒的酒糟,再下入一些花椒及盐,用料酒泡住。经过夏天日晒成为浅棕黄色。

南 糟:一般指的是白糟,产于杭州、绍兴,用小麦和江米发酵制成。

毛豆子:是指灌满浆而不成熟的毛豆子,碧绿且嫩。

大配头:指的是5厘米长、1.5厘米宽、1.5毫米厚的长方形薄片。如原料不够长度,按其本身长度或片或原个用都可。也有些配料需要切成段或切成丝的。总而言之,大配头要美观大方,根据菜肴和盛器酌情而定。大配头多用于扒、烧、清汤类的菜肴。

小配头:小配头可分为丝、片、丁等,丝不过3厘米,片不过1.5厘米,丁不过1厘米。如玉兰片、葱、姜、蒜、木耳等,经过刀功处理切成小雪花片、象眼片、马牙段、大小骰子丁或加工成花、米、茸等。

花椒油:锅内加入大油或清油,油热八九成时下入花椒,炸出味时捞出,即为葱椒。

葱 椒:葱椒是将花椒用绍酒、盐水泡软后,和葱、姜一起剁碎再砸成泥,即为葱椒,放小坛内备用。

道士帽:又叫“跟头蒜苗”。将蒜苗裁去蒜叶部分,先用立刀解入蒜苗1/2处,再用平刀向前伸进7毫米长处,用立刀切断。用同样的办法,两次套切成两头尖、中间连,像两个道士帽对着一样,故称“道士帽蒜苗”。因站立不住,老打跟头,也有称“跟头蒜苗”的。

水粉芡:也叫湿板芡,用作叠菜用,一部分放在水芡钵里,放少量水。

头 汤:也叫原汁汤。将骨头、鸡子、鸭子、猪肉等,放入清水锅里煮,待肉煮八九成熟,拆骨肉能剔掉时,把油撇出,盛出晾凉,即为头汤。

白 汤:也叫奶汤等。猪骨头和鸡、肘子一起放在清水锅里,盖上盖,用武火煮制,至汤汁乳白色即成。

毛 汤:拆过肉的猪骨,再放入水锅内煮制。此汤可边煮边用,边用边添清水和鸡骨、碎料等。

清 汤:头汤用鸡帚(鸡脯肉剁成泥)清一下,增加鲜味去掉杂质,可清澈见底。

套 汤:清好的汤临时加厚,用鸡帚再套清一下。

追 汤:将清汤再加入鸡、鸭用小微火煮制,以追补其营养鲜味。

偷 刀:是看不见、切不透。如“蜜炙方肋”,看表面是一大块,实际里面用偷刀解成了小方块。还有切成夹子形,称为切一刀、偷一刀。

扩 鸡:为了便于受热和美观,把经过初步加工的鸡子,剁去鸡嘴和爪子的1/3及膀尖。有的菜肴在扩时需要把眼刺破、头破开、爪骨剔开、元骨砸断。

扩 鱼:为了便于受热和美观,把经过初步加工后的鱼,剁去胸鳍、脊鳍的1/3,尾鳍的里边修裁整齐。

马牙段:把葱从中间冲开,切2厘米长的段。

骰子丁:呈四方形,有1厘米见方,也有1.5厘米见方的。

象眼块:两头尖、中间宽,一般是4厘米长、中间宽1.5厘米、厚1.5厘米,斜度2.5厘米。其大小可根据主料、盛器的大小酌情而定。简单地说有些类似菱形,似大象的眼睛。

菱形块:和象眼块相仿,但没象眼块那么规则。

骨牌块:呈长方形。一般的5厘米长、2.5厘米宽、7毫米厚,小的长2.5厘米。其大小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滚刀块:采用原料滚动、斜立刀的方法,将原料切成基本相同的块,如烧茄子等。

绿豆丁:一种类似绿豆子的小方丁,约5-7毫米见方。

劈柴块:不规则的原料经过加工成为基本一致的块,一般长5厘米,宽、厚各1厘米。用别或先删后切的刀法均可。

雪花片:形似雪花的薄片,一般1.5毫米厚,长、宽各1.5厘米。

柳叶片:形似柳叶,大部分用笋尖、茭白尖制作,一般长5厘米、厚1.5毫米,一头尖,一头宽。

松 里:熟原料的面不动,里边的大块肉撕成小批,放平。如锅烧鸭、清蒸整面鸭等。

卧刀片:又称坡刀片。操作方法是左手按原料,右手执刀,刀背向外,刀背略高于刀刃,使刀身呈坡斜状,成品呈斜茬片状,如片腰片、片海参、片肚片等,都采用卧刀片的方法。

删:为使原料内部松开,破而不碎,滑拍一下为删。如炸都胗等。

解:即不能切透,一般是深入原料的2/3或3/4,如解腰花等,但在操作中,采用的刀法各不相同。

拉玛丝:即比较粗的丝,长5厘米,厚、宽各7毫米。

麻一下:即把主料放入作料内浸渍,多用于干炸菜肴,烹制前临时浸渍一下,使原料入味,时间比较短。

养 住:将发好和未发的原料通过不同的方法,保养起来,延长其使用时间。

提一下:放入碱加速原料的发制速度。有的上下加热,使其发暄,也称为提。有的原料为了使其肥、暄嫩、光滑,除去异味,放入适量的碱提一下,再把碱味去掉。

泖:即把经过初步加工的原料或半成品,放在开汤里或开水里浴一下,这个浴的过程叫泖。如:冬天吃拌拆骨肉,为使其入味、不冰牙,就需要泖一下。

氽:有多种用法,一是保养水作,使其延长使用时间。如氽作,把锅放火上添入清水,放入笋片等原料,水开倒入盆内。二是用于汤菜,如氽里脊丝等。把锅放火上添入清水烧六七成热时,放入里脊丝,肉变色发白捞出,对入清汤、作料即可食用。

杀:为除去原料的异味和浮油、水分,在开水或开汤中加入盐水、料酒,再把原料放入,沸起撇沫后捞出。

浸:把原料放在开水里,使其断血凝固,可避免营养外溢。

掸:为了保持原料的脆、嫩、色泽,放在开水锅里迅速搅开,立即捞出来。如掸莲菜、芹菜等。

蘸:将原料放入热水或开汤中,立即取出。如菜心在热水或开汤锅里蘸一下,能缩身发软,保持色泽。

烘 汁:熘菜的一种操作,经过烘汁的菜肴,起明发亮,端到桌上还冒小汽泡。具体作法是:在熘菜的汁中加入热油,用大武火,一手晃锅,一手拿勺把汁推动,使油溶化入芡汁内,暄起冒泡,称为烘汁。

飞 水: 就是氽水,也叫焯水。把原料放入沸水中氽熟的一种做法。

追:把生肉放在凉水内,使血水溢出,渗入水分,使其发嫩,色泽干净漂亮。如爆里脊片,切好后要放水里追一下。

群 边:把经过加工的菜心等,摆放在菜肴的周围,使菜肴美观大方,也称围边。

锅 垫:扒菜时使用的一种工具,用青竹编制,圆形,直径50厘米左右,上有许多八角小孔洞,又称锅箅。

叠:用鸡蛋或蛋清加入粉芡搅成糊,将主料放入糊中抄抓均匀,使糊抱紧主料,便于保持原料的嫩性和形状。

哈 透:将比较嫩的原料上笼作短时间的加热叫哈。哈透用的时间要长一些,要求原料既紧住而又不能出水。

一 品:选料精,形状大,美观大方。菜取一品,表示恭敬之意,如一品肉、一品桃等。

油 激:将油烧至八九成热时,把原料放入立即捞出,称为激一下。干炸菜肴二次下锅,把热油泼到原料上也都称为激一下。

撵 汁:把菜合入盘内,汁滗入锅里,勾入流水芡,至汁收浓,再浇到菜肴上。

热锅凉油:先把锅烧热,下入大油,油热倒出,再添凉油进行煸炒,目的是保持原料脆、嫩和色泽。

里七外十一:的摆放的一种形式,即中间1个,内围6个,外圈11个,如真煎丸子、煎鸡饼等。

顿 火:原料在炸或煮的过程中,为了防止食品外老内生或硬心,在一定程度时将锅从火上端下停一会,再端到火上继续加热。

顺 入:即摆好的碗,蒸熟后,按原样放入头海碗内或锅垫上。

收 汁:菜肴在煸炒中的汤汁经过加热,由多到少,由稀到稠,可增加菜的浓度和香味、光泽。

焅 汁:也称收汁。就时菜肴基本做成,为使其入味,改用小火加热,将汁基本收尽,以增加菜肴光泽。

三搭头:指铺锅垫的形状,两边低、中间高。先横着在中间摆一行,再在上面横着摆两行,搭在中间一行上。

马鞍桥:装盘的一种形式,平放两行,中间架起摆一行。

爆 汁:汁不多,但能抱住菜,菜吃完,盘里不剩汁。

酥 糊:即用鸡蛋、粉芡、面粉、植物油调制而成的粘糊。用于焦烧、锅烧等类菜肴。

皮 糊:即用鸡蛋、粉芡、原油调制成的糊。用于炒、炸等类菜肴。

暄 糊:即用蛋清对入适量面粉,敲打而成的糊(打成的糊插筷不倒,形似泡沫),如炸高丽肉等。

鸡 糊:即把鸡脯肉去皮、去筋,剁砸成泥,放在盆内,对入蛋清、粉芡搅上劲,再边对葱姜水及盐面边搅打,直到打成糊状,再对入适量大油,搅匀即成。

鱼、虾糊:与鸡糊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只是用料不同,把皮、刺要去净,用水量酌情掌握。

大 葱:指4厘米至5厘米的段,轻拍一下即可使用,属大配头。

大 姜:指原块姜或一破两半,轻拍一下,属大配头。

姜 汁:把姜洗净去皮,捣成泥,挤出汁,再捣一下,使用时放在一起,用水澥成。

葱姜水:把葱姜去皮洗净,用刀拍一下,用清水泡住,使葱、姜味浸入水中。

大 油:指猪腹部贴着肋骨的板状油炼制成的油,纯净洁白,没有异味。有的称此油为熟猪油。

焯 水: 又称“出水”,是将原料置于开水或冷水锅中进行初步熟处理的一种方法。

过 油: 用油为传热介质对烹饪原料进行初步熟处理的方法。小型原料从温油走过又称“滑油”;大型原料从旺油中走过又称“走油。

挂 糊: 烹饪前将原料均匀裹上一层糊液的工艺。

上 浆: 用淀粉、鸡蛋、盐等与原料一起调拌,使原料外层裹上一层薄薄浆液的工艺。

上 劲: 将加工成茸泥末的动物性原料加精盐、水、淀粉及其他辅料后反复搅拌,使之达到色泽发亮、肉质细嫩、入水不沉、不散状态的一种加工方法。

勾 芡: 在烹饪过程中向锅中加入淀粉水溶液,使菜肴汤汁具有一定浓稠度的工艺。/又称“着腻”、“着芡”、“拢芡”。

温 油: 俗称三至四成,温度一般在70℃~100℃。 热油 俗称五至六成,温度一般在110℃~170℃。 旺油 俗称七至八成,温度一般在180℃~220℃。

滑 锅: 将锅烧热,淋少许油把锅滑遍,再倒出油的一种方法。

炝 锅: 又称“炸锅”,是指将姜、葱、辣椒末或其他带有香味的调料放入烧热的底油锅中煸炒出香味,再及时下菜料的一种方法。

高 汤: 又称“清汤”、“上汤”、“顶汤”,是指用猪骨、鸡骨、鸭架、碎肉头等原料熬制好的毛汤,加入和成稀糊状的、未加盐的鸡茸或肉茸处理,使之清澈如水、味浓而鲜的一种汤料。

奶 汤: 又称“白汤”,原料加清水煨制而成的色泽乳白的汤。

码 味: 在烹饪前将原料用调味品调拌浸渍入味的工艺。

‘玖’ 磨刀不误砍柴工 事例

从前,有一个老农民,他有两个儿子。 有一天,他叫来了两个儿子,对他们说:"我已经老了,咳,体力也不支了,也该退休了,咳咳,门后有许多柴刀 自己选,咳咳咳,选一把上山去砍柴吧。"

大儿子对父亲说:"爹,你在家里好好歇歇吧,我和弟弟会去砍柴的,对吧?""对,我和哥哥能做好的"小儿子在一边附和道。 事不宜迟,大儿子边上山边想:我一定要早点上山,多砍点柴来,让父亲高兴高兴,还能成为小弟的榜样。 小儿子却想:这刀破了好几个口,还生了锈,我应该先磨磨刀。

于是,小儿子便敲开了邻居大娘家的门,轻轻地问:"王大娘,能把您家的磨刀石借我用用吗?" 王大娘客气地回答:"好好,磨刀石在墙边靠着呢,自己去拿吧!","谢谢"。小儿子说完便匆匆地走了。

大儿子这时正坐在田埂上休息呢,他自言自语道:"这小子,还不来砍柴,等着挨骂吧" 等小儿子磨好刀子,已经下午了,他便说:"看来我得快点了,大哥都可能砍了一大堆了。" 于是小儿子开始干了起来,磨了一上午的刀,能不快吗,不一会儿,小儿子便砍了满满两担柴了,而大儿子只砍了一小担柴。大儿子满头大汗挑着柴回家了,大儿子刚回家一会,小儿子便回来了。

父亲奇怪地问小儿子:"你比大哥迟上山,为啥你砍的柴比大哥多呢?"'' 如果刀没磨快,怎么能够砍又快又多呢?''小儿子自豪地回答道。 父亲听了,脸上露了欣慰地笑容,语重心长地说:"对对对,只要准备好工具,掌握了方法,做事就可以事半功倍。"

感悟:一件事办不办得成,不是看你有多大的企盼和多大的热情,而是看你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技巧、用什么手段。

阅读全文

与劈柴快的技巧和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魅蓝拦截的信息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02
雕刻牛字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33
武汉恋爱挽回方法操作步骤 浏览:430
戒掉手机的四个方法 浏览:574
快速有效治疗尖锐湿方法 浏览:225
最简单的方法画hellokitty 浏览:844
反渗透膜解决方法 浏览:485
扯面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浏览:494
文彦博树洞取球方法好在哪里 浏览:854
四川泡洋姜的正确泡水方法 浏览:497
黑檀手串的鉴别方法图解 浏览:818
延迟满足实验研究方法 浏览:161
种植业污染解决方法 浏览:894
论文的研究方法有那些 浏览:124
孩子学习方法不对该如何 浏览:838
艾莱依真假鉴别方法 浏览:799
在家怎么制作果冻方法 浏览:50
关于氮和硫的化学计算方法 浏览:627
手环核酸检测方法 浏览:417
高层窗户封闭的安装方法 浏览: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