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问,关于棒球的知识
(1)击球:有持棒挥击和持棒触击两种方法。击球员双手握棒,根据投手的投球动作和来球的路线采取相应的击球方式,力争将球击到守方队员接不到的远方或空档。
(2)跑垒:击球员击出球后,在守方队员未接到球的瞬间,立即上垒,抢垒位。
(3)滑垒:跑垒员身体贴地面滑动的占垒动作,有侧身倒地踏垒和俯冲倒地踏垒。
(1)接球:面向本垒,两脚左右开立,两手置于胸前,眼睛注视来球。一般用双手接球。
(2)传球:以食指、中指和拇指持球,掌心不触球。有肩上传球、体侧传球(也称横手传球或上肩传球)和低手传球(也称下手传球)。
(3)投球:一般采用身体正对击球员的正面投球和身体侧对击球员的侧面投球两种投球姿势,球出手时通过手指、手腕的压、拧、拨等动作,可投出不同性能的曲线球、直线球、变速球、飘球、滑球和下坠球。有肩上高压、低肩侧投、低手3 种投球动作。
(4)触杀:守备员持球碰触离开垒位的跑垒员使之出局。
(5)封杀:守备员持球,在跑垒员进垒或退垒到达垒位前,先触及垒位,或对击跑员进行传杀,使之出局。
(6)追杀:守场员追赶离开垒位的跑垒员并用持球手碰触跑垒员使之出局。
(1)接球:用双手到位接球,双眼注视来球,接球时双手应有后挫缓冲动作,以避免碰撞反弹出手。
(2)传球:要用食指,中指及拇指持球。传球和投球一样,前脚要指向目标,传出时注意甩腕,投传后要把前送和跟进动作做完。传球姿势有3种,即肩上传球,肩侧传球,肩下或低手传球。
(3)击球:有3中方法;挥棒击,执棒触击,执棒推击。挥击时,双手靠拢,前肘离身,小臂拉平,后肘不宜过于贴身,双足稍分立,挥棒时前脚伸踏不要过大,以免影响挥棒的
滑垒
准确性,甚至妨碍下一步的起跑。挥棒力量主要靠后蹬,转体,拉臂,甩腕。力量大的多用直臂挥击姿势,争取打出"本垒打"。另一种为了安全上垒,采用转体甩腕,双臂稍曲的动作,做到下棒快,棒轨短,打出迅猛而平直的安打球。触击法是双手轻执棒,平放身前,棒头稍高。
(4)跑垒:击球后要利用挥棒的力量迅速迈出第一步,沿跑垒线冲向1垒。安全到达1垒后可以冲过垒位,但应立即返回。有可能更进一垒时,应按照跑垒指导员的手势,及早作好拐小弯的动作,用左脚踏触1垒垒包内侧后,奔向2垒。
(5)滑垒:是为了避免守方的触杀,避免冲撞守队队员。滑垒共有4种姿势:单脚冲前坐势滑进;双脚冲前,单脚钩垒;双脚冲前从垒侧滑过后,翻身用手抓垒;双手冲前,用腹部滑进触垒。在滑垒中,双方均应注意避免互相冲撞和钉鞋伤人。
(6)接杀:当击球者击出高飞球时,积极跑动,将手套张大,尽量靠近球的落点,使其落入自己手套,在跑动时,应该时刻注意是否有其他球员也要来接球,以免引起碰撞。在跑动时应该先跑到预定位置在张开手套。
(1)观察:即投手投来的第一个球,不击,以观察投手的动作及实力
(2)积极迎击第一个球:达到攻其不备的目的
(3)击出高远球:准备牺牲自己促使同队进垒得分。
(4)打带跑:即把球击到1垒跑垒员身后的空隙地带,使其他跑垒员安全进到2垒或抢到3垒,破坏对方企图制造双杀的机会
(5)跑了再打:跑垒员先偷垒,击球员随后击球
(6)触击牺牲打:击球员用触击将球击向1垒或(3垒),击出地滚球引诱守队“杀”1垒,击球员牺牲自己,使同队进垒或返回本垒得分
(7)1,3跑垒员双偷垒:制造3垒跑垒员返回本垒得分机会
(1)接球后传1垒封杀击跑员
(2)双杀:接球后传到垒位封杀跑垒员,随即传球到1垒封杀击跑员造成双杀。
(3)夹杀:守队互相配合传球,截杀在垒间的跑垒员,逼赶跑垒员退回
棒球和手套
原垒并乘机在垒间触杀之。
(4)防止双偷垒:由接手指挥行动,由游击手,2垒手或投手作中间策应拦截接手传2垒的球,再传回本垒,截杀3垒跑垒员。如3垒跑垒员不抢回本垒,即由守2垒的队员接球,截杀1垒跑垒员。
(5)配球:投手针对击球员不同弱点,投出不同的球,如快速球,变速球,曲线球或下堕球等,使击球员无法击中来球,造成出局。
(6)缩小防圈:为了防止击球员采用牺牲触击球战术,缩短防守距离,明确本垒前各区有人负责截接球,其余各队员应移动补位防守。
总之,不论是攻或守均应有统一指挥,统一暗号,平常训练时反复运用,比赛时才能配合默契,应用自如。
具体的到这里看:http://ke..com/view/48.htm#4
‘贰’ 鼓号队的·鼓号队的训练
1、持旗:立正,右手虎口握杆,旗杆与地面保持垂直并紧靠身体右侧,杆末端在右脚小趾外。
2、扛旗(持旗转扛旗分解动作):①右手顺旗杆上滑至腰间并把旗杆提到体前腰上部;②左手经体前在右手下方20CM处握杆;③左手把杆提起放在右肩上,右手同时顺杆下滑至杆末端20CM处,虎口握杆。
扛旗的姿势:身体成立正姿势,右手伸直紧帖旗杆,左手握杆手背向上,左臂在胸前与身体平行,旗杆与身体成45度,杆端至地面的延伸点与足尖的距离1米。
扛旗转持旗(分解动作):①双手握杆,使杆在右侧与身体平行,与地面保持垂直。②左手向下压杆,右手稍松,保持旗杆垂直向下。使旗杆紧靠身体右侧,杆末端在右脚小趾外。③左手离杆,成立正姿势。
3、撑旗
①持旗转撑旗(分解动作):第一步,右手顺杆向上滑至腰间;第二步,右手握杆上提,左手同时握杆末端20CM处;第三步,右手伸直,斜向前上方,手背向右上,拳头与眼平行;左手握杆放至腰间,左臂与身体平行,并紧贴;旗杆与身体上部成斜45度,旗杆末端在身体右后侧。
复原(分解动作):第一步:双手把杆移至右前侧,使杆与身体平行,与地面保持垂直。第二步:右手握杆下压,左手同时放松,使杆垂直下滑,紧贴身体右侧。第三步,左手离杆,成立正持旗姿势。
②扛旗转撑旗(分解动作):第一步,左手握杆不动,右手上滑至左手下握杆;第二步,右手握杆不动,左手下握杆末端20CM处;第三步,右手握杆向前推出,左手同时握杆后摆贴腰,置杆身体右侧。
复原(分解动作):第一步,双手握杆执旗移至肩上,成扛旗姿势;第二步,右手握杆,左手上滑至右手下握杆;第三步,右手下握杆末端20CM处。
4,注意:执旗姿势要正确;动作要连贯有力,干脆利落,撑旗时旗杆向前推出,应从右方微绕至前方,力度要适中,避免队旗缠在杆上。 ⒈立正,身体挺立,两眼平视前方,双手五指并拢紧贴身体两侧。
⒉右手经体前上举到头顶部,成规范的队礼姿势。要求:
①五指并拢斜后向上;
②掌心方向向左成45度;
③右拇指第二关节与头顶部距离8----10cm(约一拳距离);
④上、下臂夹角为100度;
⑤手肘与右眼角平高。 ⒈指挥语言
①指挥员静止站立姿势(简称收棒动作)
A稍息(背向分号队)
B右手自然下垂,虎口握棒球部上端,棒杆紧贴身体右侧。
②指挥员准备指挥姿势(简称开棒动作)
A立正
B左手正叉腰,右手同时提棒,球底紧靠腰右前部,两肘关节外张,棒杆与身体成30度夹角。
③全体队员听口令指令动作要领
④立正指令动作要领
⑤准备好指令动作要领
⑥预备指令动作要领
完成准备好动作后,将捧收至额前20cm处,拳心向后,同时右脚向左脚靠拢,左手叉腰。
⑦起指令动作要领
⑧三声大鼓指令动作要领
⑨停奏指令动作要领
B右手提腕,棒与地面垂直(一拍);
C转腕使棒沿顺时针方向环绕一周 (二拍)
D回复成起棒动作(时值一拍);
E 指挥棒垂直下压至腰部(一拍)。
⑩起号指令动作要领
B棒垂直下压至腰间,时值一拍(起号动作一);
C指挥棒沿45度斜上举,时值一拍(起号动作二);
D指挥棒下压至腰间,时值一拍(起号动作三);
E用力向前画弧成起棒动作,时值一拍 (号手吸气,准备吹奏)。
⑾转谱提示指令动作要领
B完成该段乐曲后,左手回复叉腰动作。
⑿停止前进指令动作要领
⒀紧急停止指令动作要领
⒉指挥基本手法
下压(强拍):把指挥棒垂直从上向下压至腰间,符号表示为 ;↓ ;
上举(弱拍,:把指挥棒从腰间垂直向上举,符号表示为 ;↑ ;
3,指挥规律
①乐谱中每-小节的第一拍是强拍,用下压动作指挥;
③其余节拍。用横摆动作指挥。 ⒈姿势:
号手吹奏时用立姿,身躯端正而不紧张,右手握号身三分之一处,号体平正,号圈向下。
①站立姿势:
右手伸直持站立;喇叭口向腰部对准髋音,号嘴向外;号身与身体正前方成45度角。
②立定式起号姿势(起号三步法):
第一步:右手持号平举至身体右侧,迅速向正前方推出,右手平伸,号嘴向上,号圈向内,号身与地面垂直,与身体平行,同时左手正叉腰。
第二步:右手弯曲,手肘向右,小臂与地面成45度,号嘴对准嘴唇中央,号圈向下,喇叭口稍上翘。
第三步:号与上身同时向右转动45度。
收号三步法:
第一步:回复起号分解动作一;
第二步:向右平摆45度;
第三步:恢复持号姿势。
开步式起号姿势(起号三步法):(只能是在立定的情况下用)
第一步:按立定式起号第一步进行,同时右脚顺脚尖方向迈出半步,重心落在右脚,左脚跟离地,左腿绷直,身体保持稳定;
第二步、第三步与立定式第二、三步相同。
收号三步法:
第一步、 ;第二步与立定式收号动作第一、二步相同。第三步:回复立定持号姿势。
注意:
右手持号完成动作过程,要注意转动手腕关节;起号时,号身稍上翘,勿下垂。
⒉口形
①双唇成微笑形;
②牙齿在口腔内上下对齐;
③两嘴角轻向外拉并紧闭,唇中留一小缝;
④号嘴轻放唇中间,上唇约占2/3,下唇约占l/3。
注意:
两唇勿向前厥;上唇勿盖下唇,下唇勿包上唇;下巴应平,两腮勿涨鼓;两嘴角用力一致,勿向一侧强拉;号嘴勿重力压唇。
⒊气息
初学时应先进行徒手练习:端正站立,两手叉腰。
①运气练习
A练习中长跑,然后作扩胸运动;
B嘴角微张,合齿(上下对齐)练习深呼吸。
②吹气练习:
按吹奏口形将气缓慢匀速吹出,成一丝气流。
注意:
吸气时, ;勿凹腹、 ;勿耸肩;吸气时,如灌水入壶,先由底部(腹)逐渐上满(胸);吸气宜“快” ;宜“满”;吹气宜“缓” ;宜“匀”,气流控制柔中带刚可让队员,把手掌放在嘴前,感受吹出的气为一丝气流;吹气如倒水,先上(胸)后下(腹),故胸复位在先,腹复位在后。
⒋吹奏练习
①吹长音
要吸气认真,吸得满,吹气时不要浪费气流,让每一分气流都用在声音上,长音要吹得直,不要颤抖,保持全身稳定。吹长音要有音头,即用舌头将气流送进号嘴内, ;第一个音发出“吐”,然后平稳将气流吹出,使声音保持稳定,到了结尾勿突然收气。
②吹断音
断音是指音与音之间断开的,而听起来又象是连接的,似断非断,似连非连。吹断音时嘴形不变,气息保持匀速外送,舌尖有节奏地拍打内唇。
③吹转音
转音是指低、高音的互相转换。要领是在吹好断音的基础上,把两嘴角稍收紧。手加点力,便可吹出高音;反之,则可吹出低音。
④吹高音
在吹好3音的基础上,嘴角向外拉紧,手稍用力后压,收扰下嘴唇,使气流既强烈又急促地灌进号嘴。这样,高音5便吹出。
⑤练习吹号曲
A熟记各号曲, ;熟悉吹奏时的吸气符号 (V)。
B分段练习;将各号曲分成若干段落,练习吹奏,如出旗号曲分成两段练习,欢迎曲可分四段练习。
C整曲练习:按各号曲的要求练习。 ⒈大鼓手的训练
①站姿
A立正:
B背鼓:双钩形鼓带左肩右挂;背心形鼓带挂两肩 ;身体与鼓保持平稳。
C鼓身紧贴腹部;
D右手持槌,槌头紧贴裤缝下垂;
E左手握鼓身把手或鼓身上部横梁,鼓身上部与胸平齐。
②握槌
A右手握槌柄末端;
B槌柄放于掌心,经食指伸出,四指自然握柄,拇指伸直按柄。
③预备击奏姿势
A“准备好”姿势:右手持槌经体前上举与身体成45度;
B“预备”姿势:右手持槌向右摆45度。
④击奏基本动作:
A上击:右手持槌从右上方沿45度画弧向内转腕敲击鼓面中下部;
B下击:右手持槌自右下方沿45度画弧,向外转腕敲击鼓面中下部;
C上摆:右手持槌从下往上击后,利用小鼓“滚奏”(××××)一拍的时值,用右臂带动手腕使鼓槌沿45度画弧成预备姿势;
D下摆:右手持槌从上往下击后,利用“滚奏”一拍的时值,用右臂带动手腕,鼓槌沿45度向下画弧至体侧。
⑤击奏符号
下击 ;上击 ;下摆 上摆
⒉小鼓手的训练
①站姿
A立正
B背鼓:鼓带左肩右挂;
C鼓身紧贴腹部;
D鼓面斜向右上方(垂直鼓面中点线与身体夹角45度);
E双手各持棒自然下垂,左捧尖向上,右棒尖向下。
②持棒
右手动作:
握鼓槌末端三分之一处;握棒时掌心向下,掌背向上;用拇指和食指第二关节夹紧鼓棒,其余三指轻触鼓棒。左手动作:握鼓棒末端三分之一处;握棒时掌心向上,掌背向下;五指微屈,置鼓棒于虎口和无名指第一关节上,用拇指把棒夹紧。
③击奏位置
右棒尖击在鼓面后半部左棒尖击在鼓面前半部
④手位
击鼓时,右臂弯曲90度,上臂不动,下臂上提,高于鼓面约10cm,用手腕控制鼓棒击奏。击鼓时,左手肘略向外弯曲,下臂上提,高于鼓面约10 c m,用手腕控制鼓棒击奏。
⑤预备击奏姿势(三声大鼓及休止动作)
A右手持棒成45度斜上举,棒与手臂成一直线(时值一拍);
B左手上提成击奏姿势(时值一拍);
C右手下收成击奏姿势(时值一拍);
D休止动作:右手持棒上提横放于离鼻尖20 c m处。
⑥击奏规律
A与大鼓齐击时,一律用右手;
B小鼓单独击奏时,一律采用右左手轮击;
C击奏手法符号:右手用“0”,左手用“十”表示。
例[ ;X X X ;X X XX X XX X X XXX XX X
00十00十00十0十0十00十00
注意:手腕灵活自然,左手击鼓要略加力度;每打完一次要离开鼓面;注意看指挥,把握节奏,勿时快时慢。
镲手的训练
⒈持镲
用红绸布穿过镲心小孔,在内侧打个结。持镲时,用红绸绕中指一圈,各手指自然捏住镲中间凸出部位。
⒉姿势
身体保持立正,左右手各持一片镲,垂直放在大腿两侧,镣心紧贴裤缝。
⒊“预备”(三声大鼓及休止动作)
A、右手拿镲斜上举45度,使镲心向左(第一声大鼓);
B、右手向左下方,左手向右上方镲心相对在胸前交错(第二声大鼓);
C、双手弯曲,镲心相距10cm,放在第三颗钮扣前20cm处(第三声大鼓);
D、休止动作与A同。
⒋基本手法
①擦:擦心上下相对成45度交错擦击,双手与肩同宽;
②合:擦心左右相对,轻轻一合;
③挥:两擦擦击后,双手握擦沿45度继续挥出成一直线。左挥手时左手向上,镲心向右上,右手向下,镲心向左下,右挥手时则动作相反。
④煞:演奏结束时,镲心同时按于髋关节自然下滑。
⒌演奏符号
左镲击 右镲击 ;左挥手 右挥手:/ 左摆手/ ;合击 ;煞音
⒍演奏示范(附谱)
注意:
演奏两个八分音符时以较小的动作幅度,左右手
迅速翻转,连续两次擦击;
当演奏 XXXX时,大镲保持上一拍打完的姿势,
小镲在第三颗钮扣前20cm,把镲轻轻一合。
‘叁’ 架子鼓手棒怎么摇的
爵士鼓的学习与基本方法介绍(上)
爵士鼓可以将现场气氛带到昂扬的境界,也可以表现出平静安详的情境,在福音音乐里爵士鼓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爵士鼓难度相当高,因为需要4肢分离,犹如4个人同时打4个乐器,何况一般教会中业余鼓手占绝大多数,其练习的时间一定是不足以与职业鼓手相比。所以学习爵士鼓最重要的课题是如何挑出适当合用的章节练习,然后马上可以派上用场,简而言之就是说如何当自己的老师,学习如何 ~自我教育~ 才行。
1.握棒方式:
1.手的动作从握棒开始,不正确的握棒方法通常是使得日后进步困难的主要原因。但是握棒法依需要而有多种握法,不可局限1~2种握棒方法。
2.主要分为传统式、对称式...等握法,两者差别只在左手的不同。传统握法以左手拇指与食指之间(虎口处)轻轻夹住鼓棒上下挥动。对称握法左右手同样之握法,双手鼓棒成八字型,手背向上角度不一定,以右手为例,敲击Hi-Hat 或 Ride Cymbal 时右手背向上的角度角度就是不一。以左手来说,敲击小鼓或落地鼓时左手背向上的角度也不一样。
3.拉丁音乐为求敏锐音色,常用13 吋短拉丁鼓棒,此时鼓棒尾端握手心,以双手拇指、食指、中指敲击。
4.刚开始握棒以轻松为原则,切勿用力紧捏,造成肌腱伤害不说,此外还有腕力使用不当,造成Tom Tom过门鼓点混浊,Hi-Hat 打点不清脆之缺点。 5.握棒的方式非常多样,有时依需要可能一手握2支鼓棒,所以没有那一种握法是绝对正确的。
6.握棒的长短依需要也有多种,不过握在鼓棒尾端1/3处为多。想增加力道者可以握最尾端。
7.要是鼓棒槌头有破损而仍然打鼓的话,很容易造成鼓皮凹痕,打出的鼓声也不好听,鼓棒是消耗品,该换时千万不要吝惜。
8.鼓棒槌头要是有黑色污垢时,打小鼓时很容易将黑色污垢沾粘在小鼓的雾面鼓皮,如此当您想用鼓刷奏时,很难演奏完美的沙沙音效。2.鼓棒种类: Top鼓棒的种类有各式各样,以教会爵士鼓手常用的鼓棒来说:
1.鼓刷(Brush)俗称鼓扫把:有金属及塑料材质刷毛之分,打击之音色细腻柔和,用在音量需求小之地方如柔和的乐曲、空间狭小、传统诗班教会。
2.束棒(Rute):以细竹木条捆札而成,其打击音色有沙沙声,音质与音量介于鼓刷和一般鼓棒之间。
3.一般鼓棒(Sticks):外形有粗细轻重之分,一般来说重鼓点用较重的鼓棒,可是轮鼓却比较吃力。
4.棉槌(Mallets):鼓棒前端为棉或橡胶制品,打击音色有低沈稳重庄严感,所以打击落地鼓(Floor Tom)有定音鼓的味道。如果用在轮钹,会产生轻柔绵密的共鸣延音效果,可以营造出柔美天堂境地的效果。
5.拉丁鼓棒(Latin Sticks):鼓棒前后端粗细一致,长度有13 吋、15 吋与16 吋3种,打击牛铃(Cowbells)、天巴鼓(Timbales)等等节奏音效,有热情喜乐的感觉。
3.打击姿势:
一位鼓手的打鼓姿态,大概就能显露出来他打击的水平如何。怎么说呢:
1.上半身不正,左右肩不平衡。
2.鼓椅高度不适当,造成左右脚施力点不佳,鼓点强弱不平均,Hi-Hat 开闭时间抓不到。
3.手臂僵硬,无法随音乐律动摆荡。动作生硬无弹性,容易腰酸背痛,无法长时间演奏。4.只用臂力打鼓,腕力不太会用,造成过门鼓点混浊(尤其是鼓皮较松软的落地Tom Tom), Hi-Hat 打点不清
脆之缺点。
4.基础练习一:往下扎根,向上结果。(赛37:31) Top
1.基本手法是日后非常重要的关键,如果忽略此练习,很多节奏不容易练好
鼓的音量最大,Tom-Tom的声音听不清楚,Solo的困难度就更高了。不管学打击过多久,基础练习永远不能停,此外手鼓的基础练习也是如此。
2.如果您想鼓艺精进,或是想以鼓为业,国际鼓手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udimental Drummers)于1933年所发表基础打击的26式练习(The 26 rudiments),就是最基本的课程。如果要涵盖交响乐与军乐的小鼓技巧,那么国际鼓手协会于2000年所发表打击40式练习(The 40 rudiments),就是非练不可的绝技啰。
5.基础练习二:轮鼓(Roll)又称碎鼓或滚击或连击
基本练习的项目非常多,但是轮鼓在过门与节奏(特别是Swing、Samba、Fusion)用到的地方很多,而在古典或现代乐团及音乐打击科系的术科考试,轮鼓是必考的科目。轮鼓听似简单但是轮鼓的技巧也很容易反映出打者程度水平,可见轮鼓对鼓手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环。
通常在轮鼓有两个分类:
(1)开放式轮鼓(Open Roll):单手一次打一个点或一次打两个点,让左右手轮流循环敲击。
(2)弹跳式轮鼓(Close or Press Roll):利用鼓面的弹性,手指下压自由弹跳,让鼓面发出短促的延续音。
轮鼓的基础练习过程要由慢到快到慢循环练习,并要能随心所欲控制鼓声强弱,利用(一)手指弹或甩(二)手腕之曲与伸(三)手肘提放(四)手臂随棒自由挥动摇摆,形成一个美观天成的打击动作。
6.节奏练习:如果您略过基本手法练习,直接进入节奏课程的话,那么您未来的学习会很辛苦。以打节奏来说,练好一个节奏要花比别人多的时间,而且打出来的节奏不一定悦耳。记得20多年前学鼓的时候,老师在打击板上教基础练习就教2个月共8节课,其间连真鼓都没摸到。而且只教了右手开始的部分(左手开始的练习没教),想到当时虽然抱怨连连,但是如今却心存感激,因为基础都在那时候。
7.何谓过门:
所谓过门(Fill in)就是演唱者或演奏者在歌曲进行到一个段落空间,或想喘口气时,由鼓手过门来装饰这些空间。过门内容的拿捏很重要,过与不及都会破坏歌曲整体性,而这就得依靠鼓手的创意来设计乐句结构,配合经验与练习来累积。
8.过门方式:过门的种类有各式各样,譬如说节奏过门、Hi-Hat 过门、铜钹过门、休止符过门、Tom-Tom 过门、特殊音效过门.....等等。过门的乐句结构要能唱出来并且分出来某些节奏有特定的过门方式,鼓的移动要看得准,所谓眼到、口到、手到。过门空间的处理很重要,制造诡异的空间伏笔比较有新鲜感,有时让会众容易猜出、容易哼唱出来的过门有亲切感,有时一首曲子由简单到复杂的过门有层次感等不胜枚举,那要如何拿捏啊? 采用他人的批评与经验加练习来累积就对了。
9.曲子开头:如果没有指挥,曲子的开头可能混乱不齐,下列提供几种参考:
1.看牧师或主领的手势。
2.由司琴以点头或眼色指示。
3.由鼓手以敲击鼓棒或Hi-Hat 读数进入,称为 Sign 或 Count off ,至于要敲几下,而这就得依曲子由第几拍出来决定。举例来说曲子由第4拍入,Sign 次数就是3次,曲子由第2拍入,Sign 次数就是5次,Sign 次数最少2次,最多5次。
10.曲子结尾(Ending):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结尾方式:
1.同时停下来以休止符结尾。
2.渐慢(Rit) 以轮钹结尾。
3.装饰音过门结尾。
4.声音渐小(Fade out)以息音结尾。
5.自由(Adlib)过门结尾。
11.节拍器的重要:
当乐团在练习中有时会感觉某位乐手的拍子不稳,有时候是此乐手对曲子不熟悉,有时候是天生节奏感稍微不足,而这个问题却常发生在鼓手本身。尤其是初学的鼓手经验不足,容易紧张,加上与乐团之间的默契还不够,比较容易拍子不稳。但是基础练习与节奏练习时,搭配使用节拍器训练可以弥补此缺点,加油!!!。另外如果会众唱诗歌时拍手拍在2、4拍(小鼓声)的话,也可增加拍子的稳定度。
12.纯熟度:怎样判断自己所练的内容,熟练度到足可与其它团员配搭?
1.所练习的节奏(Groove)、过门(Fill in)之速度可轻易由快到慢,慢到快,快到慢。
2.所练的内容自己是否可轻易一边唱拍一边打鼓。
3.如果歌曲需搭配要2种节奏,在练习的时候可否轻易地每一小节交互变换节奏
4.唱拍方式:4拍子可唱成 1拍 2拍3拍4拍、1又 2又 3又 4又、1& 2& 3& 4&或1e&a 2e&a 3e&a、
3拍子可唱成 1 Ti Ta、2 Ti Ta、3 Ti Ta或 1又 2又 3又。
PS.以CD音效配合练习的时候,如果没问题,并不表示熟练度足可与其它团员配搭。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肆’ 如何挑选指挥棒
指挥棒要根据个人来选择.指挥棒大概与你的上手臂长度差不多就行了,或者短一点长一点,没有关系,加减一小节手指的长度就可以了.我建议你选雅马哈的.
不用多少啊,提醒一下,买那种带套子的(附带),减少磨损。
要是真要好的,国内比较难。专业指挥一般都是从国外订的,各地音乐学院应该都有的卖,如果那些你看不上,那就只好从国外订了。
指挥棒最理想者的条件为:木质、质轻、有一定的韧性、棒体直且被涂成白色等。
一般来讲,制作指挥棒有比较严格的条件要求,市面上出售的大多是枣木和乌木的,作工很不讲究,有很多棒体和手柄只需少许力量就能脱离,选购时应注意。
就长度来看,短棒多为30——35cm,一般来讲,短棒多用于指挥合唱和编制不太大的音乐作品,当然也不绝对,也有很多人用它指挥编制相当大甚至超大型的作品,如卡拉扬等,只是从常规来讲,长棒指挥大型作品更便于提示后排的乐手。长棒的尺寸较多,一般都大于40cm,更长者如伯恩斯坦、赖纳等已属鲜见。
指挥棒的款式相当多,特别是手柄的形状,可谓多姿多彩,常见的有圆柱状(较老)、球状、水滴状、葫芦状、橄榄状等,有的甚至没有手柄,后边这一种操纵起来不太容易但绝对灵活,如果掌握得好,技巧较其它类型更为华丽、更为繁多,但除了对前臂和手腕的力度要求之外,手指的发力也更为苛刻,因此较难掌握。
棒体直径和重心的位置是鉴定指挥棒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讲,从手柄处马上细下来并均匀缩小直径至棒尖的为好,但不能太细,否则强度没有保障,棒的质地也不能太过偏,太硬不便于打拍子,也会增加手腕的负荷,而且易折;太软在挥舞时容易形成光影,影响乐手接受准确的节拍。
棒的重心一般是在手柄的最细处,现在有很多款式已不遵循此规则,这样的重心位置便于操纵而且可以省去很多力气,因为重心位置恰位于手指边沿,杠杆原理可得到更好的应用。
有的人在指挥时根据自己的习惯把重心加以变换,特别是大师们,几乎一人一个样儿,如伯恩斯坦的就在棒体的十分之一处。大师们的指挥棒多是定制的,纽约爱乐乐团有一位乐手以制作指挥棒技术精良、工艺精美闻名,很多大师的指挥棒都经他之手特别加工制作,想来费用不菲。
选购指挥棒还有一点不要忽视,就是个人的手型和握棒方式。如果手较小,最好不要选圆柱状和球状手柄的,否则挥动起来很费力,最好选葫芦状和橄榄状手柄。一般地,在其它条件俱佳的情况下,手柄相对较小、棒体相对较长者更容易操纵,指挥起来造型感也较强,握棒方式也更灵活多样。
棒体的颜色以白色为佳,乐手们可以看得更清楚。
如果就是打写意化的拍子,在指挥棒的选择上不必太较真儿,如果想深层训练,就绝对要认真对待、精挑细选,而且一旦找到合适的握棒方式和类型,最好不要换其它类型的棒,一定要换也要换手柄尺寸相仿或略小者,如换了较大者会显得动作迟滞生硬,相当别扭,这是手腕不能适应变化以后的重量和重心所至。
如果您是初学者,还是向您推荐葫芦状或水滴状手柄的指挥棒,这样便于掌握,如果用这种类型的指挥棒能把《威廉·退尔》序曲、《加亚涅》之马刀舞曲、《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序曲等每一点节拍都表达得清清楚楚,那么手臂、手腕和手指的基本功就相当坚实了,用一般的指挥法也不在话下,而且能培养出相当美妙的握棒手型和形体造型。
最后一点,指挥棒的好坏并不能决定它下面流出的音乐一定如何如何,勤学苦练才是首要的,如果这时还有一根得心应手的指挥棒,才是如虎添翼呐!
‘伍’ 魔卡少女樱中的拉拉队指挥棒怎么丢
注意是左手
食指大拇指还有中指来转
转3次然后划到手里握紧一头(指挥棒是双头的)然后往天上丢一定要接住哦不然你就像小樱一样要被砸脑袋了
貌似是那张轮库洛牌里有的……
‘陆’ 棒球知识
起源与发展
棒球(Baseball)是一种以棒打小球为主要特点的一项集体性球类运动。
现代棒球活动的起源,传说不一。英国人认为是从流行于加拿大的"绕圈球"演变而来。美国人则认为是由A.道布尔戴于1938年始创于纽约州的库珀斯教。1845年美国的A.J.卡特赖特组织棒球队并制定了最早的规则,规定了至今仍沿用的场地图形和尺寸。1860年美国开始出现职业棒球运动员;1871美国成立"全国职业棒球运动员组织";1876年该组织改名为"全国棒球联合会";1881年成立另一个全国性的职业棒球组织,即后来的"全美职业棒球联合会".1884年,首次举行这两个组织间的冠军赛,即"世界棒球冠军?quot;,此后每年一次,延续至今。1910年,美国总统W.H.塔夫脱正式批准棒球为美国的"�?quot;。1978年5月20?在希腊雅典召开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全体会议上,通过棒球为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
1873年,棒球从美国传到日本,日本职业棒球队创始于1934年,棒球运动逐渐成为日本人民喜爱的体育项目。
1938年,在英国伦敦进行首次业余世界锦标赛,此后历届锦标赛多在中南美举行。1969---1973年古巴连获5届冠军。1980年在日本举行的第26届世界业余棒球锦标赛,有欧,亚,中美北美各洲通过预赛产生的10个国家,加上上届冠军古巴和东道主日本,共12个国家参加,古巴队继1976,1978年之后,又蝉联冠军。
棒球运动在欧洲,已有26个国家开展。"欧洲业余棒球联合会"的成员有意大利等11国。根据该联合会1978年的统计,参加棒球比赛的运动员约5万人,球场326个,并举办了"地中海杯","世界棒球锦标赛"等国际比赛活动.
目前,棒球最普及的是美国,日本。此外中国台北,韩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和拉丁美洲也极为风行。
棒球在中国
中国人打棒球的最早记载,为中国工程师詹天佑在美国耶鲁大学留学时(1877-1881)组织"中华棒球队",以后从美国,日本归国的华侨及留学生把棒球带回祖国.
1895年在北京汇文书院成立棒球队。1907年,北京汇文书院对通州协和书院进行比赛。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次棒球比赛。1913年开始由中,日,菲3国发起的"远东运动会",历届都有棒球比赛,中国曾多次派代表队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全国运动会也有棒球比赛,参加者多为学生。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在陕北,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曾开展棒球运动。
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届全军运动会中有棒球比赛的项目。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上,棒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有23个省,市队参加,北京队获得冠军。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上,棒球比赛分别在旅大和北京举行预赛和决赛,第一名为天津队。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上,有14个省, 市队参加棒球比赛,冠军为北京队。1975年9月日本爱知大学棒球队来中国访问比赛,中国开始了棒球的国际交往。1976年8月,日本法政大学棒球队来访。1979年中国棒垒球协会成立,各省, 市也陆续成立分会。1980年1月美国业余棒球协会派全美奥运会棒球代表队总教练B.阿斯博士来中国讲学.
1. 棒球比赛
棒球比赛的球场呈直角扇形,有四个垒位,分两队比赛,每队9人,两队轮流攻守。攻队队员在本垒依次用棒击守队投手投来的球,并乘机跑垒,能依次踏过1,2,3垒并安全回到本垒者得一分。守队截接攻队击出之球后可以持续碰触攻队跑垒员或持球踏垒以"封杀"跑垒员。攻队3人被"杀"出局时,双方即互换攻守。两队各攻守一次为一局,正式比赛为9局,以得分多者获胜。守队队员按其防守位置及职责规定名称如下:投手,接手,1垒手,2垒手,3垒手,游击手,左外场手,中外场手,右外场手。攻队入场击球的队员叫击球员。合法击出界内球时,该击球员应即跑垒,称为击跑员。 击跑员安全进入1垒后,即称为跑垒员.
正式比赛需4名裁判员,1人为主裁判(又成为司球裁判),其余3人为司垒裁判。主裁判位于本垒及接手身后,主要职责为宣判投手的"好"或"坏"球;宣布击球员的"击"和"球"数;判定攻方是得分抑或出局;判定"界内球","界外?quot;或"擦球棒";处理,宣判双方违反规则的行动;宣布比赛结果。司垒裁判负责1,2,3垒位附近的裁判工作;宣判跑垒员是安全还是出局;是否有阻挡,妨碍对方或其他犯规行为;处理踏漏垒及其他问题,并协助主裁判执行规则,使比赛顺利进行。此外,还有2-3名记录员负责记录和技术统计。也有的正式比赛再增加2名外场司线裁判员,其职责为判定落在外场远处的球是界内还是界外球,外场手是否合法接杀,是否击出本垒打等。
2. 基本技术
棒球基本技术由接球,传球,击球和跑垒。
1) 接球 用双手到位接球,双眼注视来球,接球时双手应有后挫缓冲动作,以避免碰撞反弹出手。
2) 传球 要用食指,中指及拇指持球。传球和投球一样,前脚要指向目标,传出时注意甩腕,投传后要把前送和跟进动作做完。传球姿势有3种,即肩上传球,肩侧传球,肩下或低手传球。
3) 击球 有3中方法;挥棒击,执棒触击,执棒推击。挥击时,双手靠拢,前肘离身,小臂拉平,后肘不宜过于贴身,双足稍分立,挥棒时前脚伸踏不要过大,以免影响挥棒的准确性,甚至妨碍下一步的起跑。挥棒力量主要靠后蹬,转体,拉臂,甩腕。力量大的多用直臂挥击姿势,争取打出"本垒打"。另一种为了安全上垒,采用转体甩腕,双臂稍曲的动作,做到下棒快,棒轨短,打出迅猛而平直的安打球。触击法是双手轻执棒,平放身前,棒头稍高,待球碰簟2宦刍踊骰虼セ鳎�家�⒁馔妒值亩�骷袄辞虻穆废撸�员悴扇∠嘤Φ幕髑蚨�鳌?BR>4) 跑垒 击球后要利用挥棒的力量迅速迈出第一步,沿跑垒线冲向1垒。安全到达1垒后可以冲过垒位,但应立即返回。有可能更进一垒时,应按照跑垒指导员的手势,及早作好拐小弯的动作,用左脚踏触1垒垒包内侧后,奔向2垒。滑垒是为了避免守方的触杀,避免冲撞守队队员。滑垒共有4种姿势:单脚冲前坐势滑进;双脚冲前,单脚钩垒;双脚冲前从垒侧滑过后,翻身用手抓垒;双手冲前,用腹部滑进触垒。在滑垒中,双方均应注意避免互相冲撞和钉鞋伤人。
3. 攻防技术
进攻技术 一般是按照全队所规定的战术及教练临场发的战术暗号进行,常用的进攻战术有:
1) 等一个球战术,即投手投来的第一个球,不击,以观察投手的动作及实力
2) 积极迎击第一个球,以达到攻其不备的目的
3) 击出高远球准备牺牲自己促使同队进垒得分。
4) 打了就跑战术,即把球击到1垒跑垒员身后的空隙地带,使其他跑垒员安全进到2垒或抢到3垒,破坏对方企图制造双杀的机会
5) 跑了再打战术,即跑垒员先偷垒,击球员随后击球
6) 触击牺牲打,击球员用触击将球击向1垒或(3垒),击出地滚球引诱守队"杀"1垒,击球员牺牲自己,使同队进垒或返回本垒得分
7) 1,3跑垒员双偷垒战术,制造3垒 跑垒员返回本垒得分机会
防守战术 须全队密切配合,及时移动补位和进行掩护,以防止攻队进垒或得分,常用的战术有:
1) 接球后传1垒封杀击跑员
2) 双杀战术 接球后传到最近垒位封杀跑垒员,随即传球到1垒封杀击跑员造成双杀
3) 夹杀战术 守队互相配合传球,截杀在垒间的跑垒员,逼赶跑垒员退回原垒并乘机在垒间触杀之
4) 防止双偷垒战术 由接手指挥行动,由游击手,2垒手或投手作中间策应拦截接手传2垒的球,再传回本垒,截杀3垒跑垒员。如3垒跑垒员不抢回本垒,即由守2垒的队员接球,截杀1垒跑垒员
5) 变幻投球战术 投手针对击球员不同弱点,投出不同的球,如快速球,变速球,曲线球或下堕球等,使击球员无法击中来球,造成出局
6) 缩小防圈战术,为了防止击球员采用牺牲触击球战术,缩短防守距离,明确本垒前各区有人负责截接球,其余各队员应移动补位防守
总之,不论是攻或守均应有统一指挥,统一暗号,平常训练时反复运用,比赛时才能配合默契,应用自如。
4.场地与用具
地面应平整。跑垒路线上的土质要松软。一般国际比赛场地要求内场整个场地呈龟背形,最高点为投手区,跑垒路线、投手区及各垒位周围是土场地,内场其余地方及外场区应为草坪。比赛场地的内场与地面平,只是投手区为直径5.49的圆圈土坡,投手板高出地面25厘米。投手板用木或橡胶制成,应固定在地上。击球员区及接手区为限制击球员及接手的合法活动范围。本垒板用橡胶、软塑料和木板制成。要求固定在地上与地面平。1.2.3垒垒包为(38.10)厘米见方,用帆布缝制,内装棕、毛等软物,应按规定固定在场上。球棒用木或铝制,球用明线缝球皮。防守队员均应戴手套。接手及1垒手可戴连指手套。接手要有面罩、护胸、护腿等护具。击球员要戴护帽。球鞋用皮革制,前后掌各有扁形钉3枚。
5.棒球规则
关于投球的规定 投手可以采用正面投球和侧身投球两种姿势。投球前均须用脚踏触投手板。正面投球只许向击球员投出。投球动作开始后,动作必须连续,不得中断。侧身投球可以向有跑垒员的垒位传牵制球,但投球动作开始后,只许投向击球员。投球前必须保持静止持球在身前的姿势至少1秒钟。违反投球规则的投球叫"不合法投球",判投手一个"坏球";垒上有跑垒员时,叫"投手犯规",跑垒员得安全进1个垒。
关于击球和跑垒的规定 攻队必须按"击球次序"名单依此入场击球。击球时不得越出击球区;击出腾空球被守队合法接住,击球员出局;击球员可以用棒挥击、推击或触击。击出界内球后,击球员即应跑垒;投手累计3个"好球"(在本垒宽度上空以内,高度在击球员膝上、腋下之间)击球员三击不中出局。如投4个"坏球"或投球击中击球员时,击球员安全进1垒。击球员击球落入界内时,即成击跑员,应向1垒跑进。到达1垒时未被防守队员封杀或触杀,为安全到垒,此时即成为跑垒员。跑垒员必须按1.2.3及本垒顺序跑垒。不得反向跑垒,不得有意妨碍守队接球,否则判出局。跑垒员可以偷垒,但有被"杀"出局的可能。跑进时可以冲跑或滑垒,但必须沿跑垒线范围内跑进。击球员击出界内腾空球时,跑垒员应触踏垒包,待球接触守队队员后,方可离垒。合法跑垒并触踏过1.2.3垒到锉纠菔保�?分。击出合法腾空球超出外场规定界限时,为"本垒打"。击球员安全得1分。但击球员仍需按规定路线踏触3个垒再回到本垒,才算合法得分。
关于防守截杀规定
1) 封杀跑垒员,当击球员成为击跑员时,其他跑垒员被迫放弃原垒向前跑进,守垒员只要接球用脚触垒即可封杀跑垒员出局。
2) 防守队员持球触杀离垒或跑进中的跑垒员,判跑垒员出局。
‘柒’ 乐队指挥只是挥挥指挥棒那么简单吗
●你,能不能轻一点
所以,想做一个合格的指挥需要极其优秀的专业素养。
就比如中国音乐的最高学府——中央音乐学院在培养指挥系学生的时候,会采用单独教学的特殊待遇,他们的课程范围更是令人发指(总谱读法、高级视唱练耳、双钢琴交响乐演奏、合唱、乐队训练学、和声、复调、作品分析、配器、现代作品分析等)。
只有等你有了极佳的听觉、乐感、节奏感,可以演奏包括钢琴在内的几种乐器,通晓全面的音乐知识后,才可以“随意”地挥起木质指挥棒来指挥整个乐队。
‘捌’ 交响乐的指挥万一在演出过程中不小心把指挥棒甩出去了怎么办
真出现这种情况,就可以徒手指挥。另外指挥棒的结构是一个圆球或葫芦形的形状在底部,上面才是细棒,底部握在手心,这种形状与握棒方式很难甩出去。真正的指挥棒不便宜,好的材质为象牙材质。能甩出去的都是群众歌咏比赛中拿身边的毛衣针或木棒代替的,咱们普通人从电视里看到的乐团指挥棒只是棒的部分,没看到在手心里还有一个粗轴或圆球。
‘玖’ 少先队仪仗队 出旗曲的指挥棒怎样训练
甩多了 抖多了 就找得到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