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请问文化贸易是什么意思
国际文化贸易是一个崭新的,集传媒经济、国际贸易、文化研究、经济学、传播学等知识为一体的跨专业学科领域,瞄准国际文化贸易发展的前沿问题和最新动向。以国际文化贸易理论、文化市场理论、国际传播、传媒与文化经济学、影视贸易、WTO与国际文化贸易等为主干专业课程,重点培养掌握国际文化贸易基本理论与方法,广泛了解国际文化贸易前沿问题,熟练掌握国际文化营销与策划、市场运作、谈判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能在文化部门、媒体机构、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构从事文化外贸管理、调研、开发和策划等方面工作的专业型、实用型、创新型高级人才。
❷ 什么是文化贸易
国际上一些贸易研究机构和专家,把文化贸易分为硬件贸易和软件贸易。一般来说,硬件指用来生产、储存、传播文化内容的器物工具和物态载体,如摄影器材、视听设备、影视器材、舞美设备、游戏和娱乐器材、艺术创造和表达的工具等,软件则指文化内容和文化服务,包括广播电视节目、电影动画片和故事片、印刷品、出版物、视听艺术、表演艺术、载有文化艺术内容的光盘、视盘和多媒体、娱乐、会展等。
❸ “国际文化贸易”这一专业的情况如何
不错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有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基本技能。学生毕业后可在外向型企业、外贸公司、政府对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相关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WTO方向)本科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和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与WTO规则,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对外贸易状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管理、调研与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掌握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3. 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4. 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
5. 了解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动态;
6. 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能利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
编辑本段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经济学、统计学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和专业实习等,一般安排6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相近专业: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财政学 金融学 国民经济管理 贸易经济 保险 金融工程 信用管理 网络经济学 体育经济 投资学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房地产经营与估计 统计学 国际文化贸易 税务 税收
现今国内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排名(2008):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湖南大学 A+
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A+
3 厦门大学 A+
4 中国人民大学 A+
5 南开大学 A+
6 暨南大学 A+
7 浙江大学 A+
8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A+
9 中央财经大学 A+
10 辽宁大学 A+
11 武汉大学 A+
12 上海财经大学 A+
13 东北财经大学 A+
14 西安交通大学 A+
15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A+
16 安徽财经大学 A+
17 复旦大学 A+
1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A+
19 河海大学 A+
20 河南大学 A+
21 西南财经大学 A
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23 华东理工大学 A
24 上海外国语大学 A
25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A
26 东华大学 A
27 上海大学 A
28 江西财经大学 A
29 青岛大学 A
30 华南农业大学 A
❹ 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专业都有哪些
1、国际关系(030207):
01国际关系理论;
02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
03国际关系与跨文化交流;
04当代国际关系;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
01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0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3、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01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02传媒政治;
03政治传播与政治社会化;
4、文艺学(050101)
01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
02文艺学原理与马列文论;
5、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2):
01应用语言学;
02对外汉语教学;
03语言信息处理;
6、汉语言文字学(050103)
01汉语史;
02文字学;
03现代汉语;
04汉语教学;
7、中国古代文学(050105):
01先秦两汉文学;
02魏晋南北朝文学;
03唐宋文学;
04元明清文学;
05中国文学批评史;
8、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08) 01俄苏文学;
02现当代西方文学与大众传媒;
9、新闻学(050301)
01新闻史;
02新闻理论;
03新闻业务;
04网络新闻及新媒体;
05报刊理论与实践;
10、传播学(050302)
01理论传播学;
02应用传播学;
03传播学研究方法;
04电视文化传播;
05媒介与女性;
06国际传播;
07新媒体;
11、国际新闻学(050320)
01国际新闻史论;
02国际新闻业务;
03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交流;
04国际媒体;
12、广播电视新闻学(050321)
01广播电视史;
02外国广播电视;
03电视新闻;
04纪录片;
05新闻摄影;
13、舆论学(050322)
01舆论学基础;
02应用舆论学;
03舆论调查;
14、编辑出版学(050323)
01编辑出版理论;
02出版经营与管理;
03电子出版编辑;
15、广告学(050330)
01广告理论与广告史;
02广告实务;
03广告媒介04品牌传播;
05受众与市场;
16、公共关系(050331)
01公共关系理论;
02公共关系实务;
03危机管理04营销公关;
17传播心理学(050332)
01传播心理基础理论;
02传播心理应用;
18、传媒教育(050334)
01媒介素养教育;
02比较传媒教育;
03传媒高等教育;
19、传媒政策与法规(050335)
01传媒法实务;
02比较传媒法;
20、传媒经济学(050336)
01传媒产业管理;
02国际文化贸易;
03文化产业管理;
04影视项目管理;
21、广播电视语言传播(050337)
01语言传播发声学;
02播音主持基础理论;
03播音主持业务;
04汉语普通话教学与水平测试;
22、艺术学(050401)
01艺术美学;
02艺术传播学;
23、音乐学(050402)
01广播影视音乐理论;
02广播影视音乐应用;
03音乐人类学;
04音乐社会学与音乐传播;
24、美术学(050403)
01影视美术;
02美术与新媒体;
03当代美术创作与理论;
25、设计艺术学(050404)
01设计艺术史论;
02广告设计;
26、戏剧戏曲学(050405)
01戏曲历史与理论;
02戏剧历史与理论;
03广播电视戏曲;
27、电影学(050406)
01电影艺术史论;
02电影创作;
03电影电视剧表演艺术;
04影视制片;
28、广播电视艺术学(050407)
01电视艺术理论;
02电视策划;
03广播电视文艺;
04电视剧创作与理论;
05电视艺术与技术;
06录音艺术;
07广播电视语言艺术;
29、动画学(050420)
01动画创作;
02动画艺术理论;
03动画产业;
30、数字媒体艺术(050421)
01数字媒体艺术理论;
02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应用;
03网络多媒体;
31、应用数学(070104)
01微分方程求解及其应用;
02不确定理论中的数学方法;
03代数及其应用;
04统计与计量方法;
05媒体信息处理与智能;
32、计算电路与系统(080902)
01电子测量与电路状态诊断;
02现代电子设计
3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
01微波与卫星通信;
02光纤传输与通信技术;
03电磁兼容04电磁辐射、散射与逆散射;
34、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
01声频技术;
02数字电视技术;
03数字广播技术;
04信息网络技术;
05传输与覆盖监控;
06信息安全技术;
07移动多媒体;
35、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
01DSP技术与应用;
02多媒体技术;
03自动控制技术;
04视听模式与人工智能;
05高性能计算及应用;
06信号处理技术;
07嵌入式软硬件技术;
36、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
01分布式计算与软件;
02传媒信息安全;
03智能信息处理;
37、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01互联网应用技术;
02媒体信息数据化技术;
03数字娱乐与动画;
38、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
01媒体管理;
02管理信息系统;
39、企业管理(120202)
01战略管理;
02营销管理;
03财务管理;
40、行政管理(120401)
01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
02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
❺ 传媒专业考研有哪些方向
传媒类考研大概分为四大类:新闻类、传播类、广告类和艺术类。新闻类专业包括新闻学;广播电视学;舆论学;国际新闻学;编辑出版学。传播类专业包括传播学;传媒经济学;传媒教育学;传媒政策与法规等等。
新闻类专业:
①新闻学学硕(包括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史、报刊理论、网络新闻等方向)
②广播电视学(包括广播电视史论、广播学、电视学、纪录片学、媒介文化传播等方向)
③舆论学(包括应用舆论学、舆论学基础等方向)
④国际新闻学(包括国际新闻史论、国际新闻业务、跨文化交流、国际媒体等方向)
⑤编辑出版学(包括编辑出版理论、出版经营与管理等方向)
传播类专业:
①传播学学硕(包括传播理论与历史、传播研究方法、应用传播、媒介与女性、传播心理学、媒介素养、国际传播等方向)
②传媒经济学(包括文化产业管理、传媒产业管理、国际文化贸易、影视项目管理等方向)
③传媒教育学;④传媒政策与法规;⑤融媒体研究。
广告类专业:
①广告学学硕(包括广告理论和广告史、广告实务、广告媒介、品牌传播、市场与受众、公共关系、区域品牌等方向)
②新媒体产业;③品牌策划与营销。
艺术类专业:
①播音主持;②影视编导;③传媒艺术学;④艺术史论。
❻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学考研初试参考书有哪些
科目一:“传播学理论与历史”
1)《传播学总论》(第二版)胡正荣 清华大学出版社
2)《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段鹏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21世纪初大众传播发展战略研究》胡正荣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4)《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沃纳·赛弗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5)《传播学史》[美]罗杰斯 上海译文出版社
科目二“传播实务”
公共部分
6)《传播政治经济学》文森特着 黄红宇等 上海译文出版社
7)《媒介研究技巧》(第二版)(美)伯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大众传播研究方法导论》陈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指定选作二(传媒经济学专业)
9)《传媒经济理论》卜彦芳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0)《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李怀亮
传媒经济学(Media Economics,又称媒介经济学),传媒经济学构建于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之上,致力于研究经济和金融力量如何影响传媒体系和传媒组织。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最早开展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的学者主要致力于研究报业竞争和广播电视结构及管制。相关图书《传媒经济学》中,作者既着眼理论又观照实践,以娴熟的笔端,扎实的学理和对业界精深的理解,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美国传媒经济的全景式理论画卷。
❼ 国际文化贸易在职研究生属于哪个专业,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的高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怎么样
国际文化贸易方向是传媒经济学专业下设的四个研究方向之一,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高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就有这个专业方向。这个专业方向的优势本专业针对在广播电视机构或其他文化机构、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构从事对外文化贸易、管理、研究、发行和策划等方面工作的人员开设,依托雄厚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培养文化传媒领域专门人才的优势,培养国际文化市场竞争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关于这个专业更多的信息,你可以网络一下cucmms,第一个就是他们的招生网站,可以去了解一下。
❽ 简述传播学发展的历程,谈谈当今时代传播具有哪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理论传播学方向
在经济、社会日益信息化、全球化的当今时代,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传播学已经成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本研究方向在传播学学术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该学术体系的基础理论。
本研究方向的特点是在从传播历史发展入手研究传播活动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侧重于研究代表传播发展方向的,以广播电视为主体的电子传播活动及其规律。
宏观上,本方向研究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把握传播活动的过程、机理和效果等的基本规律,从新的学术角度,用新的研究方法探讨、开拓传统学术领域;微观上,本研究方向结合我国传播业,尤其是广播电视业实践,研究广播电视传播的手段、受众、改革等重大问题,认识规律、扩大效果,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我国改革开放建构良好的舆论与传播环境,促进两个文明建设。
2.应用传播学方向
根据本学科点的基础和优势,应用传播学方向侧重与以下两个领域的研究:
传媒经营是从经济的角度研究传播活动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该学科从传播媒介入手,既分析了传播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又科学地界定了传播媒介在传播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传媒经营活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传播事业发展的基础。
传媒经营是伴随着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既具有传播理论的共性特征,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传媒经济的研究对象是以传输信息为主要任务的、建立在高技术基础上的各种传播媒介以及由它所引起的各类经济活动及其运行规律,其理论体系的形成使传播学增添了新内容。
传媒经营具有很强的求实性特征,它突出对信息传播经济行为的研究。这一研究重点既是信息社会大量生产、传播、控制信息和知识所必需的,也是传播学在信息社会必须深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信息传播活动遵循市场规律的要求,在增大信息传播量的同时,十分重视信息产品价值的增值。信息传播的投入产出是传媒经营理论研究的重点,并实现少投入多产出。您所察看的信息来自www.kathy010.com
传媒经营既然是传播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建立和完善化既有利于传播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又为充分运用传播学理论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具体的操作原则、策略与技巧。
传媒经营理论的形成,为开发和利用信息传播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传播学理论在发展中国家中广泛应用寻找到了入门口;为建立完整的应用传播学体系打好了基础。
传媒经营理论的形成,是传播学、信息学、经济学联系起来的“桥梁”,它使传播学理论与我国经济建设,特别是对信息经济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传播学真正地走进了生活,走进了社会经济领域。
传媒经营理论的形成,把传播实务研究由过去的单一化的新闻传播推向了宽范围的信息传播,同时也在发展着传播效果理论。
传媒经营理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是当代传播活动所必需,而且是未来网络传播时代所必需。
受众研究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是横贯传播学与应用传播学诸学科方向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受众研究既是传播活动的决策依据,也是衡量传播效果的尺度来源,它的量化形态还是媒介与广告市场的通用货币。以受众理论为指导,采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所进行的受众调查,如视听率调查、阅读率调查等及其分析本身,也成主媒介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受众研究以三个并重为特征,即理论、方法与实际应用并重,文理并重,宏观与微观研究并重;注重培养三种高级专门人才,即从事受众理论研究的人才,从事受众调研分析的人才,以及基于受众调研进行媒体策划、编排、经营以及广告媒体计划、购买和效果评估的复合型人才。
3.传播学研究方法方向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交流的科学,是研究人类传播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具有多学科性的边缘学科。传播研究方法则是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和技术,有效地客观地进行研究方案的设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结果的描述、解释以及理论模型的检验和修正等,从而达到综合性地、深层次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地探索和研究传播活动的客观规律和传播效果的目的。
传播研究方法的特点是,文理综合,学科交叉;既研究定性方法,又重视定量方法;既强调基本的理论和框架,又注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计算机软件;既要与国际的研究方法同步,又要适应我国的研究实际。
传播研究方法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科学语言,熟悉思维模式,能够运用归纳、分析、建模等方法从事传播研究的复合型的高级研究人才。既培养既懂定性分析方法,又能综合地运用现代定量分析方法和各种计算机辅助手段进行传播学有关前沿课题和实用课题研究的应用型人才。
传播研究方法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大类,研究方法类(科学的基本原理、抽样调查原理、计算机辅助调查技术、实验、内容分析、定性研究法、媒介研究、数据处理等)、统计分析类(初级分析法、高级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结构方程式模型,等)和实用软件类(数据录入软件、统计分析软件、问卷调查分析软件、专业分析软件,等)。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的以老师灌输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提倡研讨,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寻求知识和答案;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与教师共同完成研究课题,实现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的学习过程。
传播研究方法综合多种学科,同时借助现代信息分析工具,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学术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突破将大大地提高我国传播学学科的整体研究水平,并有助于我国传播学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传播研究方法“是中国传媒大学新开设的传播学研究方向,具有文理兼容的交叉学科的性质。为了鼓励传播研究方法方向的研究生更好地学习,为我国的传播学科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该方向设立有“柯惠新传播研究方法奖学金”(简称“柯惠新奖学金)。您所察看的信息来自www.kathy010.com
4.电视文化传播方向
电视文化传播方向是对电视影像符号、各种节目形态作整体性的研究。它跨多种学科,如:哲学美学、社会学、传播学、人类学、新闻学、心理学、影视理论。研究范围广阔而深透,是电视新理念、新观念、新社会文化现象的研究。
电视文化传播在整个现代媒介文化中处主导地位,影像文化现正取代印刷文化的中心位置,成为主导文化。电视文化是大众文化中对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在整个现代媒介文化研究中,它处于学术最重要的地位。而以往我们对电视文化研究不够,常陷入各分支学科之中,难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电视文化的深入研究可以让各个分支学科从整体上观照电视媒体文化。
由于电视文化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巨大,我国电视媒体的不断开放,影视文化在国际竞争的加剧,对电视文化的研究具有极广阔的前景。如:对世界各个文化差异性和体制的研究;各国家、各地域的观众文化心理研究;电视的策划;数字互动电视:电视功能和DV影像文化的研究,将推动电视理论各学科的发展,并能产生众多的边缘学科。它应成为媒介文化的主导学科。
电视文化传播方向培养的学生,能更深透地理解电视对社会的作用,视野更开阔,具有深厚的文化学养,在电视台和理论研究上更具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媒体业将更需要此专业方向培养的智能策型划和多视野观念的电视人。
5.媒介与女性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的关系逐渐成为跨学科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尤其是从性别平等的视角进行媒介研究,以及对媒介在女性文化与现实发展中的诗学研究,更是学界前沿学术的发展需要。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媒介与女性学术成果和业界产品的现状和发展走向(特征、属性、视角、横向及纵向理论支点),女性媒介工作者和女性受众的调查研究(性别观念对媒介影响、媒介女性文化再现等),以及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该领域学科框架和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完善等。
媒介与女性研究正成为国际学术界的新兴领域。与欧美国家研究水平相比,我国的媒介与女性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推动教学科研整体实力的提高,培养专业的研究人才,形成持续稳定的学术力量,已成为推进我国媒介与女性研究新阶段的战略要务。中国传媒大学招收“媒介与女性”硕士生、开设研究课程,将对我国的媒介与女性研究产生深远的奠基作用,也将积极推动中国传媒大学学科体系的整合、创新。
媒介与女性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实践的参考价值。通过开展研究、教学工作,可以提高媒介工作者、特别是女性媒介工作者和媒介决策者确立科学的社会性别意识,促进媒介生产无性别歧视和性别刻板印象的媒介产品,使大众传媒成为宣传社会性别意识、促进社会平等和社会文明的社会舆论平台;还可以为党和政府、新闻媒体、媒体业界关注妇女、消除性别歧视现象提供理论支持,在监督和促进等方面发挥理论指导作用,从而建立有利于妇女争取“平等、进步、发展”的媒介环境,承担起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社会责任。
6。国际传播方向
❾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专业有:
国际关系(030207)
01国际关系理论
02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
03国际关系与跨文化交流
04当代国际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
01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0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01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02传媒政治
03政治传播与政治社会化
文艺学(050101)
01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
02文艺学原理与马列文论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2)
01应用语言学
02对外汉语教学
03语言信息处理
汉语言文字学(050103)
01汉语史
02文字学
03现代汉语
04汉语教学
中国古代文学(050105)
01先秦两汉文学
02魏晋南北朝文学
03唐宋文学
04元明清文学
05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6)
01中国现代文学
02中国现代戏剧影视文学
03中国现代作家与流派
04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08)
01俄苏文学
02现当代西方文学与大众传媒
新闻学(050301)
01新闻史
02新闻理论
03新闻业务
04网络新闻及新媒体
05报刊理论与实践
传播学(050302)
01理论传播学
02应用传播学
03传播学研究方法
04电视文化传播
05媒介与女性
06国际传播
07新媒体
国际新闻学(050320)
01国际新闻史论
02国际新闻业务
03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交流
04国际媒体
广播电视新闻学(050321)
01广播电视史
02外国广播电视
03电视新闻
04纪录片
05新闻摄影
舆论学(050322)
01舆论学基础
02应用舆论学
03舆论调查
编辑出版学(050323)
01编辑出版理论
02出版经营与管理
03电子出版编辑
广告学(050330)
01广告理论与广告史
02广告实务
03广告媒介
04品牌传播
05受众与市场
公共关系(050331)
01公共关系理论
02公共关系实务
03危机管理
04营销公关
传播心理学(050332)
01传播心理基础理论
02传播心理应用
传媒教育(050334)
01媒介素养教育
02比较传媒教育
03传媒高等教育
传媒政策与法规(050335)
01传媒法实务
02比较传媒法
传媒经济学(050336)
01传媒产业管理
02国际文化贸易
03文化产业管理
04影视项目管理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050337)
01语言传播发声学
02播音主持基础理论
03播音主持业务
04汉语普通话教学与水平测试
艺术学(050401)
01艺术美学
02艺术传播学
音乐学(050402)
01广播影视音乐理论
02广播影视音乐应用
03音乐人类学
04音乐社会学与音乐传播
美术学(050403)
01影视美术
02美术与新媒体
03当代美术创作与理论
设计艺术学(050404)
01设计艺术史论
02广告设计
戏剧戏曲学(050405)
01戏曲历史与理论
02戏剧历史与理论
03广播电视戏曲
电影学(050406)
01电影艺术史论
02电影创作
03电影电视剧表演艺术
04影视制片
广播电视艺术学(050407)
01电视艺术理论
02电视策划
03广播电视文艺
04电视剧创作与理论
05电视艺术与技术
06录音艺术
07广播电视语言艺术
动画学(050420)
01动画创作
02动画艺术理论
03动画产业
数字媒体艺术(050421)
01数字媒体艺术理论
02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应用
03网络多媒体
应用数学(070104)
01微分方程求解及其应用
02不确定理论中的数学方法
03代数及其应用
04统计与计量方法
05媒体信息处理与智能计算
电路与系统(080902)
01电子测量与电路状态诊断
02现代电子设计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
01微波与卫星通信
02光纤传输与通信技术
03电磁兼容
04电磁辐射、散射与逆散射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
01声频技术
02数字电视技术
03数字广播技术
04信息网络技术
05传输与覆盖监控
06信息安全技术
07移动多媒体
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
01DSP技术与应用
02多媒体技术
03自动控制技术
04视听模式与人工智能
05高性能计算及应用
06信号处理技术
07嵌入式软硬件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
01分布式计算与软件
02传媒信息安全
03智能信息处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01互联网应用技术
02媒体信息数据化技术
03数字娱乐与动画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
01媒体管理
02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管理(120202)
01战略管理
02营销管理
03财务管理
行政管理(120401)
01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
02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