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20内蒙古国考面试社会现象题如何综合分析
社会现象答题的技巧:
社会现象是指社会上出现的某一类事件,而具体的某一事件,往往也归为某一类现象。一般情况下,社会现象都会反映一定的“问题”,或具有一定的争议性。比如:人物品质类、当前干部与群众关系不紧密还有微信问题等。
对于社会现象我们一般采用的是原因分析法和影响分析法。对于社会想象里,这一部分主要是反映存在的问题,所以一开始我们审完题干之后要就行表态,既然它是属于消极类的,那要先给予否定评价然后再分析。原因分析法说的是我们能够先了解当前社会大环境下有没有相关背景,产生的原因,再分析它会带来哪些影响,针对于影响着不好的地方如何改进。概括为背景——原因——影响——对策。而影响分析法主要指的是先分析该事件会带来哪些影响,对于带来的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或建议即可。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对于上面所说的提对策,我们是需要站在一个政府的角度,用政府的思维来提意见、建议的。
社会想象里的另一类是政府政策,这是为应对社会上出现的问题,政府为解决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政策措施,只是说在解决的这个过程中由于社会一直不断在向前发展,不断出现新问题或加深问题,而出台的政策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应对不了这些问题,后期就会出现政策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所以在这一类政府政策题目中,我们首先要积极肯定它出台的目的和意义,但是落实中存在哪些问题,把问题列出来,根据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还有一类是我们单独提出来说的,就是人物品质类题型,它也是被归在社会现象里,主要是因为这些正面积极、富含正能量的优秀人物能给我们当下社会带来很大积极影响。在人物品质类题目里,一般都是一些具有正向价值观,能对社会起引领作用的优秀人物,他们身上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在这类题目里我们采用正反分析法,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肯定该优秀人物的品质,其次能够分析一下这个优秀人物能带来哪些意义,为了让答题更加充实,我们还要分析一下当前社会上存在哪些与之违背的情况即反观当下,最后谈自己要如何践行落实即可。
㈡ 结构化面试之综合分析题答题技巧
一、真题示例
现在很多人说中国人信仰缺失,并且根据调查 60.2%的人承认现在自己信仰缺失, 对此你怎么看? [2015年6月18日吉林省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真题]
二、思考误区
何为信仰?很多考生对信仰缺失存在困惑,曾经参加此次考试的一位考生回忆他在考场的状态是不知道何为信仰,导致答题时完全找不到着重点,最后放弃了此次考试。另有考生答题时想到的信仰是宗教信仰:耶稣、基督、佛教等。这两种情况导致考生在答此综合分析题的时候不但触及不到深度,也达不到高度,从而难拿高分。
三、思路梳理
此题问法为:怎么看,很显然是综合分析题;题干内容是现象,因此题型为现象类的综合分析,属智能型问题,考察考生综合分析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按照现象类综合分析答题思路为:态度—分析—对策—升华。首先,表态时先对题干性质有所判断,中国人信仰缺失很显然不是好现象,在表态时就要鲜明指出此现象并不是好事,值得引起深思。第二步,考生若想对此题答出深度和高度,必须对“信仰”有明确认知,信仰是指对某种事物的无条件信赖,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缺失是指当下中国人行为准则的缺失,由此出现种种社会乱象,如老人摔倒不敢扶为代表的诚信缺失,拜金主义背后的勤劳上进精神的缺失、投机倒把后的敬业精神的缺失、盲目跟风下的不理性爱国行为等等。知道这些信仰缺失的深层次表现,就可在分析时运用“背景阐述法”将信仰缺失的表现答出来,再从国家、社会、学校教育、个人等主体分析存在的原因,第三步即可针对原因提对策,最后总结升华。
四、参考解析
此现象表明我国存在信仰缺失的重大问题,应引起全社会关注,当前信仰缺失表现在社会各个方面:如老人摔倒不敢扶为代表的诚信缺失,拜金主义背后的勤劳上进精神的缺失、投机倒把后的敬业精神的缺失、盲目跟风下的不理性爱国行为等等。这些行为背后有深层次原因,国家宣传引导不足,社会氛围充斥种种迷茫、跟风状况,学校教育不重视行为标准要求,个人行为利己主义和盲目跟风。针对此原因,提出以下解决措施,国家整合多种宣传渠道宣传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府部门加强对各个层面的监督管理,尤其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方面的督促力度;社会媒体多传导正能量事件,引导风气改变;学校从小培养孩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个人加强个人修养和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氛围,才能倡导人人有信仰的社会秩序。
㈢ 答18浙江省考面试社会现象类的综合分析题,有没有大神有好方法
很多同学反映在面试的时候没话说,在考场上答题的时候对于题干的内容展不开,说不了几句就完了,致使我们的分数也不太乐观。2018浙江省考面试中综合分析占据半壁江山,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反映着考生所具备的各项能力。而社会现象类的综合分析更是集社会热点和分析能力为一体的直接表现。
如何在应对综合分析展开回答,做到有话说呢?
一般情况下,社会现象都会反映一定的“问题”。这其中分为:积极类、消极类、辩证类。首先,明确作答思路。在这里我们以消极类的综合分析为例给大家介绍我们的作答思路。
第一:在开头简单概括题干的现象,给予观点评价。
第二:分析论证。分析这类现象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也就是消极影响;分析出现这类型现象的原因。
第三:提出解决这类型社会现象的对策。
其次,如何展开论述?在提出观点的部分我们一般要求简洁明了,而在中间论证的时候我们往往强调充实有效。因此我们可以在中间论证的部分展开。中间论证无非就是原因和影响。我们可以从多角度把原因和影响展开。第一种:主体法:个人、社会(企业)、国家;第二种:多领域法: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第三种:层面法:思想、监管、操作、制度。第四种:内外因法:内因、外因。
㈣ 公务员考试:综合分析之现象类如何答题
1、俗话说“答好了综合分析,面试就成功了一半”,由此可见综合分析在面试中的重要性。在公务员的日常工作当中,经常会涉及对问题的宏观把握和对事物间矛盾关系的理解,所以尽管近几年综合分析在面试答题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依旧是在面试中必考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考察的题型,大体上分为三种:现象类、政策类和哲理类。
2、社会现象类主要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时事热点,考察相对而言比较频繁。社会现象类题型一般以时政热点问题入题,考查学生对该问题的看法,或者直接提问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其答题思路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落实观点,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很灵活的。
(1) 首先,提出观点。观点起到统领全文的内容的作用,是告诉别人你接下来要讲的内容是什么。在社会现象类中提出观点的方法有两种:点明本质和价值判断,但是运用最多的还是点明本质。所谓点明本质,也就是通过综合归类的方法将社会现象准确地归到相应的社会问题当中,从而去发现问题的本质。例如:对于绿领巾、彩色笔记本、绿校服这些事件你怎么看?这道题目中讲的绿领巾、彩色笔记本、绿校服这些事件都是和学校教育相关的,并且是对学生进行的三六九等的划分,是一种不公平,是一种教育歧视。义务教育阶段是对学生全面发展进行的教育,只有高等教育才是选拔人才的,所以这种区别式的对待就是一种歧视和不公平,所以提出观点就是:这种区别式的对待是教育歧视问题,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表现。
(2)其次,论证观点。论证是对观点的支撑,是使自己观点表述更加清晰明确的过程。在社会现象类题目中,论证观点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层次作出更加清晰的表述,其中比较使用的方法有三种:主题分析法、层面分析法和内外因分析法。主题分析法是指在分析一个事件时,能够以不同主题的视角,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构。例如:政府、社会、集体和个人,这就是不同主体的划分。每个题目涉及的内容不同,对主体的划分维度也是有多不同的,注意多结合题目进行划分。层面分析法就是一般从思想、制度、操作和利息这四个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内外因分析是说,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事物矛盾是,把立足点放在内因上,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外因的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坚决抵制忽视外因作用的错误思想。这三个分析方法中,运用较多的是主体分析法和层面分析法,大家注意把握。
(3)最后,落实观点。落实是将考生对问题的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解决社会问题,提升自身能力的过程。针对正面的现象:落实观点的时候要想办法将现象进行推广,扩大其正面的影响。针对负面现象:对问题的原因运用“六大手段”解决问题。对客观存在但无法定性的社会现象要正面的加以利用,并且看到该现象的出现对政府相关工作的启示。解决问题的措施不仅要有助于解决问题,还必须具备可操作性,能够落实到实处,所以我们经常使用六大手段把内容填充起来。所谓六大手段是提出对策的六个思维方向,目的在于使考生有条理、有逻辑的提出对策,主要包括:行政、经济、法律、思想政治工作、社会监督和自律。这对大家提出措施还是没有帮助的。
社会现象的问题涉及的内容很多,大家一定要掌握答题思路,并灵活的在各个问题当中去运用,还要注意适时的总结,希望大家都能对综合分析现象类的答题思路有所掌握,在面试中好好表现!
㈤ 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现象类综合分析题怎么答
社会现象类主要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时事热点,考察相对而言比较频繁。社会现象类题型一般以时政热点问题入题,考查学生对该问题的看法,或者直接提问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其答题思路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落实观点,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很灵活的。
首先,提出观点。观点起到统领全文的内容的作用,是告诉别人你接下来要讲的内容是什么。在社会现象类中提出观点的方法有两种:点明本质和价值判断,但是运用最多的还是点明本质。所谓点明本质,也就是通过综合归类的方法将社会现象准确地归到相应的社会问题当中,从而去发现问题的本质。例如:对于绿领巾、彩色笔记本、绿校服这些事件你怎么看?这道题目中讲的绿领巾、彩色笔记本、绿校服这些事件都是和学校教育相关的,并且是对学生进行的三六九等的划分,是一种不公平,是一种教育歧视。义务教育阶段是对学生全面发展进行的教育,只有高等教育才是选拔人才的,所以这种区别式的对待就是一种歧视和不公平,所以提出观点就是:这种区别式的对待是教育歧视问题,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表现。
其次,论证观点。论证是对观点的支撑,是使自己观点表述更加清晰明确的过程。在社会现象类题目中,论证观点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层次作出更加清晰的表述,其中比较使用的方法有三种:主题分析法、层面分析法和内外因分析法。主题分析法是指在分析一个事件时,能够以不同主题的视角,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构。例如:政府、社会、集体和个人,这就是不同主体的划分。每个题目涉及的内容不同,对主体的划分维度也是有多不同的,注意多结合题目进行划分。层面分析法就是一般从思想、制度、操作和利息这四个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内外因分析是说,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事物矛盾是,把立足点放在内因上,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外因的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坚决抵制忽视外因作用的错误思想。这三个分析方法中,运用较多的是主体分析法和层面分析法,大家注意把握。
最后,落实观点。落实是将考生对问题的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解决社会问题,提升自身能力的过程。针对正面的现象:落实观点的时候要想办法将现象进行推广,扩大其正面的影响。针对负面现象:对问题的原因运用“六大手段”解决问题。对客观存在但无法定性的社会现象要正面的加以利用,并且看到该现象的出现对政府相关工作的启示。解决问题的措施不仅要有助于解决问题,还必须具备可操作性,能够落实到实处,所以我们经常使用六大手段把内容填充起来。所谓六大手段是提出对策的六个思维方向,目的在于使考生有条理、有逻辑的提出对策,主要包括:行政、经济、法律、思想政治工作、社会监督和自律。这对大家提出措施还是没有帮助的。
㈥ 公务员面试,如何备考社会现象类综合分析题
您好
社会现象无非就是我们在新闻中看到的发生的那些事情,我们从各种自媒体网站上面都能够看到关于这类现象的各界评论。
可以在这些评论中学习一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角度,然后结合公务员面试答题的流程,加入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就能够把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掌握好。
同时也要多关注时事热点,社会现象离不开社会,死记硬背不能拿高分,去理解,去体会才能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的放矢。
望采纳,谢谢!
㈦ 公务员考试申论综合分析答题思路小技巧是怎么样的
公务员考试申论综合分析题涉及哲理类、社会现象类、政策类。
如,公务员笔试申论综合分析之社会现象类答题思路:
1)点明问题本质;
点明此类现象是由什么社会背景、客观原因导致,或直接点明它反应的问题。
2)分析此类现象的原因(运用主体分析法、层面分析法);
3)提解决对策。
㈧ 综合分析方法
综合分析方法是以遥感填图方法为主,同时结合地球物理、岩石同位素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划分填图单元的一种方法。其应用的目的在于使填图单元建立划分的更加准确,地质信息提取的更加丰富,并从不同角度解决填图问题。
(一)遥感填图方法
影像单元法、影像岩石单元和单元-剖面法是贯穿遥感填图全过程的方法技术。运用这些方法是从遥感技术角度解决1∶25 万填图的技术问题,使填图成果精度符合相应的技术规范要求。其解决填图问题的实质是通过研究、分析不同性质地质体的宏观影像分区及微观影像变化规律,进行地质体性质判定和填图单位种类划分及构造信息的提取与类型划分。它们所能够解决的地质问题或地质现象均属于地球表面的直接显示出的信息,即表层信息提取。但对于大量的隐伏地质信息的提取,受其方法技术自身限制难以全面实现,如隐伏断裂和隐伏岩体及花岗岩类侵入体的时代等等。因此,结合其他技术方法的应用,从不同角度,取长补短,丰富地质填图成果,使其更加符合地质作用规律。
(二)地球物理技术方法
该方法是遥感地质填图综合分析研究的首选技术方法。主要通过地球物理资料如航磁、重力处理数据的分析、解释,并根据地质体的磁性特征、密度特征变化规律,着重解决隐伏断裂、隐伏岩体和火山机构的圈定。解决遥感技术和物探技术在1∶25万遥感地质填图应用中解释地质问题的层次和深度。现以内蒙古得尔布干覆盖地区和新疆阿尔金裸露地区为例加以叙述。
1.内蒙古得尔布干地区重磁场特征分析
1)岩石磁性特征分析
通过2000年6~9月,对阿龙山地区进行的岩石磁性测量工作,其中实地测量了岩石露头27处,获得磁化率数据327个;测量岩石标本712块,获得磁化率数据2872个。区内岩石(地层)的磁性特征如下。
(1)变质岩类磁性特征
区内出露的元古宇变质岩岩性为花岗岩片麻岩、黑云斜长变粒岩、片岩及千枚岩、大理岩等。磁测定结果反映出元古宇地层的磁性普遍很弱,磁化率值变化范围在(0~380)×10-5SI,平均值仅为60×10-5SI。
(2)盖层磁性特征
阿龙山地区的盖层主要为一套中生界火山岩地层,该套地层的磁性特征如下。
火山碎屑岩类一般为弱磁性或具有中等磁性。其中凝灰砂岩、层凝灰岩及含角砾凝灰岩的磁性普遍很弱,磁化率的平均值多在(30~65)×10-5SI之间变化;熔结凝灰岩和英安质、粗安质及安山质凝灰岩的磁性多具有中等磁性,磁化率变化范围在(11~1661)×10-5SI之间,最大可达到3890×10-5SI,平均磁化率值为570×10-5SI。
中性—基性火山熔岩一般具有很强的磁性,其中粗安岩的磁化率在(15~3390)×10-5SI之间,平均值为886×10-5SI;英安岩的磁化率变化范围在(0~4000)×10-5SI之间,平均值在(590~3000)×10-5SI之间;安山岩的磁化率值范围在(1228~3360)×10-5SI之间,平均值为3012×10-5SI;玄武岩磁化率变化范围在(394~10000)×10-5SI之间,磁化率均值为2281×10-5SI。
(3)侵入岩磁性特征
区内花岗岩类的磁性差异较大,其中花岗岩的磁性可分为无磁性花岗岩、弱磁性花岗岩及中等磁性花岗岩。无磁性花岗岩磁化率平均值为40×10-5SI;弱磁性花岗岩平均磁化率为230×10-5SI;中等磁性花岗岩的磁化率变化在(11~1177)×10-5SI之间,磁化率均值为695×10-5SI。花岗斑岩类一般具有中等磁性,磁化率变化范围一般在(19~1311)×10-5SI之间,磁化率均值为545×10-5SI。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的磁化率在(13~3000)×10-5SI之间,磁化率均值为630×10-5SI。因此,除了无磁性的花岗岩外,其他类型的花岗岩类引起的磁异常较难区分。
区内闪长岩类的磁性一般比花岗岩类强度大,其中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的磁化率值范围在(126~3500)×10-5SI之间,平均值为950×10-5SI;闪长玢岩的平均磁化率达1286×10-5SI;闪长岩的磁化率值范围在(614~6300)×10-5SI之间,磁化率平均值可达1900×10-5SI。
2)岩石密度特征分析
阿龙山地区岩石及地层密度变化具有以下特征:
(1)随着地层的时代由新至老岩石的密度值逐渐增大;
(2)中生界侏罗系火山熔岩地层的岩石密度值比正常碎屑岩类的岩石密度值大;
(3)下古生界与元古宇的岩石密度值基本相同,中性、酸性侵入岩体的岩石密度则介于侏罗系火山熔岩地层与前中生界(包括下古生界和元古宇)之间,其密度差值约在±0.15 g/cm3左右。因此,该地区区域性密度界面是前中生界和中、酸性侵入岩构成的岩石界面,该区域性密度界面与上覆盖层之间存在着0.2~0.7 g/cm3密度差;侏罗系火山熔岩与正常碎屑岩是区内的局部密度界面。其间存在0.5 g/cm3密度差(表2-4)。
表2-4 阿龙山及周边地区岩石密度统计表
3)重磁场特征及解释
阿龙山地区的航磁资料测量比例尺大,飞行高度低,测量精度高,编绘出的ΔT磁场图件包含的各类地质信息非常丰富。
根据已知地质资料与岩石物性资料对比分析结果,得出如下结论:
(1)阿龙山地区海西期花岗岩与下古生界和元古宇构成了该地区重要的区性岩石磁性界面及岩石密度界面。中元古界和下古生界磁性很弱,仅海西期花岗斑岩和二长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具有中等与较强的磁性。
(2)阿龙山地区区域背景磁场的特征及分布,主要反映区域磁性界面强弱变化与分布特点,降低的负磁场区为下古生界、元古宇及弱磁性的海西期花岗岩分布区;升高的正背景磁异常区则为具磁性的海西期中、酸性侵入岩分布区。
(3)航磁局部磁异常一般是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和中、基性火山熔岩及浅成次火山岩,如安山玢岩、闪长玢岩、英安岩等引起。其中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等引起的局部磁异常形态清晰并且强度较大,比较容易辨认。
(4)由于火山岩(主要是熔结凝灰岩和中、基性火山熔岩)和浅成次火山岩很不均匀,它们所引起的磁异常在形态和强度变化方面都较大,其分布特点一般呈带状、环状及片状分布。
(5)不同时代岩石、地层的密度变化具有十分明显的规律性,构成该地区区域性密度界面的元古宇、下古生界及海西期侵入岩体与中生界地层之间存在着0.2~0.7 g/cm3密度差。因此,阿龙山地区布格重力图中局部重力异常场的高、低变化应是主密度界面起伏变化或侏罗纪中、基性火山岩的客观反映。
4)磁场特征及分区
阿龙山地区的磁场特征及变化十分复杂,为了便于对磁场和磁异常的分类及研究,依据该地区的区域背景磁场及磁异常的性质、形态、强度及梯度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分布特点等,划分为三类:
(1)独立正磁异常及编号
HA-Ⅰ:该类磁异常的形态呈等轴状或似等轴状,有些异常具有一定的延伸及走向。异常形态规整,强度一般大于500 nT,面积一般大于2.0 km2。
HA-Ⅱ:该类磁异常的形态特征与前述磁异常相同,但磁异常的强度比前者弱,异常的强度一般在200~500 nT之间。
推断上述磁异常主要是由具磁性的中、酸性侵入岩体引起,对岩体范围的圈定起参考作用。
(2)正背景磁场的分区及编号
a.HB类磁场区特征及编号
该类磁异常的明显特点是强度较大,一般在200~500 nT之间。依据磁异常的形态特征、发育程度及组合分布特点,划分出3个磁场小区:
HB-Ⅰ:小区内磁异常发育,磁异常的形态以似二度异常为主,即单个磁异常具有明显的延伸及走向,并且没有明显的负值伴生。
HB-Ⅱ:小区内磁异常的形态及强度特征与前述小区相类似,主要差别仅仅是局部磁异常的发育程度比前者差一些。
HB-Ⅲ:小区内磁异常的形态与强度变化比较复杂,既存在着等轴状及似等轴状异常,同时也发育有二度及似二度异常,并且局部磁异常存在着明显的伴生负值。
b.HC类磁场区特征及编号
该类磁场小区内磁异常形态特征与HB类小区基本相同,它们之间的显着差异主要反映在磁异常的强度方面,该类磁场小区内的磁异常强度变化在100~250 nT之间。
HC-Ⅰ:区内磁异常形态以二度和似二度异常为主,异常发育,强度在 100~250 nT之间。
HC-Ⅱ:小区内磁异常形态多以等轴状和似等轴状异常为主,并存在着明显的伴生负值,异常强度一般在100~250 nT之间。
HC-Ⅲ:小区内局部异常较发育,但磁异常的强度比 HC-Ⅱ磁场小区磁异常弱,磁异常强度变化在50~100 nT之间。
HC-Ⅳ:小区内局部磁异常不发育,区内正磁场变化平缓单调,强度在50~100 nT左右。
该类磁场小区主要反映的是中、基性火山熔岩及次火山岩类的变化与分布特点,可对填图单位组、段划分对比起到参考作用。
(3)负背景磁场分区及编号
a.LA类磁场小区特征及编号
该类磁场小区内局部磁异常发育程度及变化较大,负背景磁场变化平缓,磁场值在-50~-150 nT之间。
LA-Ⅰ:小区内的局部磁异常不发育,负背景磁变化平缓、单调,磁场强度在 0~-100 nT之间。
LA-Ⅱ:小区的负背景磁场强度变化在 0~-100 nT之间,局部磁异常较前磁场小区发育,但局部异常强度较弱,异常幅值变化在50~100 nT之间。
LA-Ⅲ:小区内背景磁场变化在-50~-150 nT之间,局部异常发育,异常的幅值变化一般在50~200 nT之间。
LA-Ⅳ:小区内背景磁场强度变化在-100~-150 nT之间,局部磁异常发育且强度较大,异常幅值变化一般在200~500 nT之间。
b.LB类磁场小区特征及编号
与LA类磁场小区相比较,LB类磁场小区的主要特点是背景磁场强度明显偏弱,背景磁场强度值一般在-200 nT以上。结合该类磁场区内局部异常发育程度及特征,可分为如下次级小区。
LB-Ⅰ:小区内的背景磁场强度在-200~-250 nT之间,其变化特征平缓、单调,区内局部异常不发育。
LB-Ⅱ:小区内背景磁场强度可达-300 nT以上,局部磁异常较发育,异常幅值变化在50~150 nT之间变化。
LB-Ⅲ:小区内背景磁场强度变化在-150~-250 nT之间。局部磁异常发育,其幅值变化在100~250 nT之间,并存在着明显的伴生负值。
该类磁场小区主要反映的是火山碎屑岩类夹沉积岩分布特点。其中小区内不同强度的局部异常则反映了次火山岩的存在及发育状况,可为填图单位、岩石大类划分提供参考作用。
5)断裂构造及重、磁异常特征
断裂构造在重、磁场图中反映出的标志特征十分明显,它们反映出的重、磁场标志特征主要有:不同性质重、磁场区及不同特征重、磁异常区之分界线;重、磁场线性梯度带;线性重、磁异常带或串珠状线性重、磁异常带;串珠状线性重、磁异常带和重、磁异常带之错动或扭动线等。
6)侏罗系地层厚度及分布特征
通过前面岩石、矿物的磁性特征分析可知,阿龙山地区的前中生界是该地区的区域性岩石密度界面,它与上覆侏罗系之间存在着0.2~0.7 g/cm3的密度差。因此,局部重力场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区域性密度界面起伏及侏罗系地厚的厚度变化等信息,局部重力高一般是基岩隆起或凸起的反映,局部重力低则反映出基岩凹陷的分布特点。据此,通过对重力局部异常进行深度计算并结合已知地质资料,编制出阿龙山地区侏罗系地层厚度分布图。由于使用的重力资料比例尺小、精度低,深度计算误差可能在±20.0%左右。
阿龙山地区侏罗系的厚度变化及分布特点反映基岩起伏变化呈现出凹隆相间分布的构造格局,其宏观走向呈北东向展布。即阿南-阿北林场凹陷,秀山-汗马基站隆起,乌力依特林场-防火站凹陷。阿南-阿北林场凹陷的沉积中心位于阿北林场附近,侏罗系地层厚度可达1.5 km,向南有逐渐减薄的趋势;乌力依特林场-防火站凹陷存在着两个沉积中心,即乌力依特林场沉积中心和防火站沉积中心,沉积中心内侏罗系地层的厚度可达2.0 km,在两沉积中心之间被一个次级基岩凸起隔开。此外,在约安里林场和源江林场等处,还分别存在着两个侏罗系地层厚度达2.0 km和1.5 km的沉积中心。
7)火山机构群及分布特征
阿龙山地区侏罗系火山岩地层分布广、厚度大,说明该地区在中生代时期曾发生过强烈的岩浆喷溢活动,火山机构广泛发育。我们知道,在岩浆喷溢过程中靠近火山口处不但堆积了巨厚的火山熔岩,而且也是次火山岩比较集中发育的地段,这就为利用航磁圈定火山机构提供了可靠的地质前提条件。岩石磁性测定结果证明,阿龙山地区的火山熔岩和次火山岩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磁性,具备了利用航磁圈定火山机构的地球物理前提条件。航磁资料结合已知地质资料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火山机构在磁场上具有明显的磁异常反映,一般中心喷发式的火山机构引起的磁异常形态呈等轴状或似等轴状,既有正磁异常也有(因近体磁化原因引起的)负磁异常;裂隙溢出式的火山机构引起的磁异常形态多呈二度磁异常及磁异常带。磁异常的强度及大小主要与火山熔岩及次火山岩的磁性强弱及规模大小有关,一般中、基性火山熔岩及安山玢岩、辉长、辉绿玢岩、闪长玢岩等引起的磁异常强度较大,中、酸性火山熔岩及英安岩引起的磁异常相对较弱。上述与火山机构有关的磁异常在阿龙山地区一般呈带状或片状群出现,为我们研究分析该地区火山机构群类型及分布提供了重要依据。
依据火山机构群表现出的磁场特征在阿龙山工区共圈定出火山机构群22处。区内火山机构群的规模大小及分布具有以下特点:以内蒙古得尔布干断裂为界其北侧的火山机构群规模一般较小,并且具有明显的延伸及走向,反映出火山机构明显地受断裂所控制。另外,各火山机构群内单个火山机构反映出的磁异常形态主要是以等轴状或似等轴状异常为主,说明得尔布干断裂西北侧的火山活动主要是以中心喷发式为主。分布在得尔布干断裂东南侧的火山机构群规模一般较大,其形态多为片状,各火山机构群内单个火山机构的磁异常形态变化比较复杂,既存在着等轴状及似等轴状磁异常,也存在着具有一定延伸和走向的二度磁异常及磁异常带,反映出得尔布干断裂东南侧火山活动形式既存在着中心喷发式,同时也存在着裂隙溢出式的岩浆活动,而且次火山岩比较发育。说明在得尔布干断裂东南侧火山机构非常发育,岩浆的喷、溢活动强烈。
重力资料反映,区内的火山机构群主要分布在重力高异常(或异常带)与重力低异常(或异常带)的转换部位,上述部位恰是基底断裂所通过的位置。
2.新疆阿尔金地区磁场特征分析
由于阿尔金山地区只有1∶50 万航磁资料,受其精度所限,对该地区的研究,设想从区域性航磁磁场分区、区域磁场和局部异常分析三个方面入手,解决沉积岩地层,沉积-火成岩地层、变质岩地层、花岗岩类侵入体的空间分布与宏观影像岩石单元间的关系;解决构造轮廓及区域构造格架,以及隐伏岩体与单元的关系。具体分析内容及方法如下:
1)岩石磁性特征
区内基性、超基性侵入体具有很强的磁性,因此该类侵入体一般可以引起较强的磁异常。经过与已知地质资料分析对比,阿尔金山地区不同时代的基性或超基性岩体均有明显的磁异常反映。如出露在研究区内的石棉矿(东经88°30′、北纬38°20′)超基性岩体、辉长岩体(东经87°10′、北纬38°05′;东经88°25′、北纬38°10′)都存在着明显的局部磁异常与之对应。受基性、超基性岩体规模的限制,该类岩体所引起的磁异常规模及强度变化较大,其形态一般呈等轴状或似轴状,强度一般在150~200 nT,最大可达500 nT以上(茫崖镇岩体)。
中、酸性侵入体引起的磁异常一般呈等轴状或似等轴状,异常的规模一般比基性、超基性岩体引起的磁异常规模大,强度一般在100~200 nT。
由火山岩引起的磁异常形态一般具有二度异常及线状异常带特征,说明区内火山分布受断裂控制。
2)磁场分区及地质解析
依据瓦石峡幅航磁ΔT磁场图中区域磁场表现出的(正、负)外貌特征及强度、梯度变化,以及次级叠加磁异常的形态特征与发育程度,将该区划分为如下4个次级磁场小区。
Ⅰ宽缓变化负磁场区;
Ⅱ宽缓变化正、负磁场区;
Ⅲ叠加局部磁异常的负磁场区;
Ⅳ条带状正、负变化磁场区。
岩石磁性资料结合地质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阿尔金山地区存在着两个十分明显的磁性界面。其中区内的太古宇—元古宇变质基底构成了该地区的区域性磁性界面,该磁性界面所引起的区域背景磁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区内另外一个磁性界面则是由不同时期的岩浆侵入体或火山岩等所构成的局部磁性界面,由于该磁性界面的稳定性与连续性都很差,因此它们所引起的磁(场)异常一般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与离散性。上述局部磁性界面所产生的形态各异和强度多变的磁异常叠加分布在区域背景磁场中,这样就使得磁场的形态及外貌特征变得复杂起来。
阿尔金山地区太古宙中的强磁性变质岩主要是由正变质岩构成,其原岩主要为中、基性的岩浆岩类;太古宙副变质岩一般具有弱磁性或不具磁性。阿尔金山地区元古宇地层中也分布有具有磁性的变质岩系,但其磁性强度要比太古宇中的强磁性变质岩弱很多,说明以上两类变质岩在原岩性质及物质成分上存在着较大差别,推断具有中等磁性的元古宇变质岩类其原岩多为中、酸性岩浆岩,或者是在变质过程中混入了中、酸性岩浆岩成分。因此,阿尔金山(瓦石峡地区区域背景磁场特征及分布主要是揭示出了该地区结晶基底的岩性,即基底岩相变化。升高的正磁场和强度很大的正背景磁异常分布区反映为强磁性正变质岩分布区;降低的负磁场区则为副变质岩(Ⅰ:宽缓变化负磁场区,Ⅲ:叠加局部磁异常的负磁场区)分布区;在降低的负磁场中所显示出的升高磁场区(Ⅳ:条带状正、负变化磁场区)为中等磁性变质岩分布区。叠加在区域背景磁场中的局部磁异常或磁异常带主要是不同时期的岩浆侵入体和火山岩的反映,它们的分布特点及发育程度揭示出了瓦石峡地区在断裂及岩浆活动方面存在的差异。例如在Ⅰ、Ⅱ号磁场小区内的局部磁异常很不发育,说明瓦石峡幅西北部的岩浆活动特别是海西运动以来的岩浆活动对该地区的影响甚微;在Ⅲ磁场小区可以看到局部异常较发育,局部异常的形态一般为等轴状或似等轴状,磁异常的强度一般也比较弱。推断该磁场小区内的局部异常主要为中、酸性侵入体引起,反映出Ⅲ号磁场小区的岩浆活动方式是以侵入活动为主;Ⅳ号磁场小区内的局部异常非常发育,并且异常的强度及形态变化也表现得十分复杂,揭示出该小区的岩浆活动比较强烈、频繁,不同时期的岩浆成分及性质差异较大,并且岩浆活动方式也十分复杂,既存在着岩浆侵入活动,同时也存在着规模较大的岩浆喷溢活动。所以,瓦石峡研究区的磁场特征及分布,深刻地揭示出了该地区的基底结构与岩相分布特征,以及岩浆活动特点等情况。
3)基底断裂及特征
研究结果证明,断裂在磁场上一般具有以下几种标志特征:
(1)不同性质(正、负)磁场区及不同形态磁异常区分界线;
(2)磁场线性梯度带;
(3)线性正(或负)磁异常带及串珠状线性磁异常带;
(4)磁场与磁异常带的错(或扭)动带。
断裂在磁场上所表现出的上述特征标志对我们分析、判断断裂规模及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标志特征表现为不同性质磁场区或不同形态磁异常区分界线的断裂,不但对基底结构及岩相分布具有控制作用,而且反映断裂两侧的岩浆活动也具有较大差异,说明断裂的规模大并对区域地质发展及构造演化起到控制作用;反映为线性磁异常带或串珠状线性异常带等磁场标志特征的断裂,则说明沿着断裂有岩浆侵入体和火山岩分布,揭示出该类断裂一般切割的深度大,对岩浆活动具有控制作用;表现出磁场或线性磁异常带的错动带标志特征的断裂,则为我们提供了断裂两侧曾发生过相对运动的有关信息。
总之,断裂在磁场上所表现出的特征标志是比较复杂的,它可以表现出一种磁场标志特征,也可以同时反映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标志特征。
3.遥感与航磁成果吻合性影响因素分析
遥感地质解译与航磁解释成果经常表现出诸多的不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同一地质体的形态、位态的不同。究其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遥感和航磁资料的多解性
地质体在特定条件下会存在异物同(光)谱(或同谱异物)和位场等效效应现象,这是造成遥感及航磁解译(释)结果呈现出非惟一性,即多解性的原因。多解性现象的存在不但增大了资料解释的工作量与难度,而且还可能会造成解释结果中某些不确定因素同时增多。遥感和航磁成果中存在着的不确定因素往往会对两者成果之间的对比分析造成困难,并对成果的吻合性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遥感与航磁技术方法本身及成果中所存在的多解性问题,往往是引起两者的解释成果在吻合性(一致性)方面存在差别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2)成果解译(释)理论、方法方面存在的差异
遥感与航磁的成果解译(释)理论和方法方面存在的差别及其对成果吻合性影响包括两个方面:
(1)研究及实践结果证明,依据解译(释)理论及方法所获得的遥感与航磁成果在没有得到野外检查验证之前都是推断性成果。因此,解译(释)成果本身与实际情况之间所存在的不确定性,将会影响到遥感与航磁成果的吻合性(一致性)。
(2)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遥感与航磁的成果解译(释)理论和方法是一套各自完全独立的工作系统,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的内在联系。遥感技术具有直观性和可视性等特点,有利于资料的对比分析,这样就使得遥感解译成果中的推断性成分较少。相比之下,航磁资料解释,特别是在对磁异常进行定量解释过程中,必须给出磁化强度的大小、方向及磁性体的形状等参数,而上述参数在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试验及分析对比或是逻辑推理方法确定的,造成航磁成果中的推断分析成分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因此,遥感与航磁的成果解译(释)方法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影响遥感与航磁成果吻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3)地质体的复杂性
地表所保留的地质体是长期、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它们对遥感与航磁成果吻合性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主要与技术方法本身的特点有关。研究及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复杂的地质及构造现象,不同的技术方法一般只能够揭示出它们的某一个侧面。例如,对一条深大断裂,遥感资料可以依据断裂显示的地形、地貌特征、色调和影纹等的差异,可以很直观地揭示出该断裂在地表的位置及延伸方向。而航磁则是依据断裂磁场特点(多反映为线性磁异常带或串珠状线性磁异常带)来判断出断裂的延深及展布。由于受断裂控制的磁性体(一般为岩浆岩类)的分布情况比较复杂,它们的宏观展布方向虽然与断裂的走向一致,但它们并不一定在断裂之中,而是往往沿着断裂带及其两侧排列分布,说明航磁资料中还包含有反映断裂的深部信息的成分。从而造成遥感资料反映出的断裂和航磁资料圈定出的断裂在平面位置上存在着一定的偏离现象。因此,宏观地质体的复杂性也是影响遥感与航磁成果吻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同位素测年资料
同位素测年资料是确定地质体形成时代或年龄的依据。它可通过收集前人资料获取,也可通过同位素样品采集分析获取。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收集,均有利于花岗岩类侵入体填图单元年龄和断裂形成年龄的判定。测年方法比较多,有U/Pb法、Rb/Sr法、K/Ar法、40Ar/39Ar法、14C法、电子自旋共振(ESR)法等。
铀-铅法根据238U/206Pb和235U/207Pb衰变进行测年,其样品一般采用晶质铀矿或沥青铀矿、锆石、独居石等。
铷-锶法根据87Rb/87Sr的β衰变进行测年。这种方法可广泛地利用全岩进行测定,除富含铷的矿物外,还可以利用钾长石、云母类矿物和铷含量为10-2%~10-3%的酸性岩。
钾-氩法和氩-氩法测年可以采用的矿物较多。包括钾长石类、云母类、角闪石类、辉石类和海绿石等。
14C法利用炭质粘土岩类和植物等样品进行测年。
在使用上述不同方法测年数据时,应注意数据适用性。
总之,遥感地质解译与航磁地质解释资料的综合分析利用是遥感地质填图成果的丰富、补充与相互验证,由于这两种方法技术揭示地质体层次不同,即遥感以表层地质现象为主,航磁以深部地质结构为主,所以在解释结果利用过程中应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对第四纪覆盖区的隐伏断裂解译及利用局部异常圈定隐伏侵入岩体,航磁解释优于遥感解译结果,图面地质内容应以航磁解译结果为主体。但对于填图单元解译划分,裸露区断裂解译,应以遥感技术为主体,充分发挥其直观、宏观技术特性。而航磁ΔT异常分区分析与遥感宏观影像单元分区具有相应的结合性,可通过磁场分区强度判定岩类范围。对同位测年数据主要与影像岩石单元结合,采用定位对比或直接使用以确保单元建立划分合理,序列归并准确。
㈨ 面试综合分析现象类答题高分技巧
一、题型解读
综合分析现象类试题,是给出一个或一类社会现象,询问考生对这一现象的看法,考查考生能否对现象的本质做出明确、全面、透彻的分析判断,并且对其中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同时通过考生的答案,考官可以看出考生是否有社会责任感,是否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综合分析现象类的题目出题形式为,题干指出一个社会现象,接着问“你怎么看、你怎么想、谈谈你的看法”,比如说:
【例】去年蔬菜丰收,但蔬菜价格很低,农民损失很大,可市民却并没有感觉到菜价便宜,出现了“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情况,你怎么看?
二、答题方法
针对一个综合分析现象类问题,虽然问的是“你对这个现象怎么看”,但是要知道他考查的不只是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考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不能只谈看法,还要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比如说针对上面的例题,很容易看得出来是中间环节提高了菜价,所以我们可以从这样的角度说:
【参考解析】蔬菜是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还是市民必须的生活基础,蔬菜的价格问题十分重要,涉及民生。(看法)出现菜价在农民那里很低,但到了市民手里却不便宜的现象,首先跟中间环节有很大关系,物流的成本,中间商的压低收购价格以及哄抬物价都会造成这种现象的发生。(原因)想要做到不伤民、不伤农,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和有效规范、监督中间商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解决)
这里对中间环节我们只是简单的说,并没有展开,虽然从中间环节的角度展开来说,能够得到一个完整的答案,但是大家要考虑到,所有的考生都能看到这一点,那么如何才能答出亮点,得到高分呢?
三、高分技巧
想要在面试答题中得到高分,就要答出更有深度的答案,也就是不止从现象的本质出发,还要深层挖掘事物的本质,从社会大环境出发、从科学角度出发、从政府角度出发、从政策方向出发,才能得到更深一层的答案。还是蔬菜价格的问题,我们来解读一下是否有更深层的答题角度:
【深度参考解析】
1.农民盲目种菜,造成供需不平衡;
2.政府缺乏有效引导;
3.科技种植投入力度不够;
4.“农超对接”亟待普及。
其实除了这四点,还有很多方方面面的东西可以扩展,考生一旦挖掘出事物的本质,想不得高分都难。
㈩ 吉林公务员结构化面试备考:简介综合分析现象题
结构化面试主要包括人际沟通、应急应变、组织管理、综合分析、自我认知等五大题型,其中综合分析题中包括两个小题型,分别为综合分析现象题和综合分析观点题。在这近几年的考试中,从考频的角度可以看出综合分析题现象类考频非常高,而且近两年吉林省考中,综合分析现象题在每天所考的四个题目中,会占两个,显而易见综合分析现象类的题目是我们必须掌握的题目。
一、题型判断
当题目中出现某个社会现象,让考生对这个现象谈谈看法的时候,这样的题目就是综合分析现象题。也就是说综合分析现象题的题型判断有两个标配:第一,给定某个社会现象;第二,在问法上会问怎么看;一旦出现这两方面就可以确定题型。
二、作答思路
综合分析题的思路包括四个步骤:扣题——分析——对策——升华。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各个环节的作答方法。
(一)扣题
作答的时候首先需要阐述这个现象产生的背景,在点明这个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是什么,对本质的定位,决定我们作答这个题的方向是否正确,所以必须确定好这个现象的实质说的是什么,最后需要说出考生对这个现象及所反映本质的态度、看法、观点。
(二)分析
分析的环节主要是分析这个社会现象带来的影响及产生的原因,为了保障作答的逻辑性,分析的过程中可以用主体法或者维度法来分析,以保障答案清晰,表达过程中能更加顺畅。分析的这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能过多回答原因。
(三)对策
对策这个部分在整个题目回答的过程中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回答的过程中要注意回答的时候不要回答的过于空洞、宏观,必须把宏观对策和微观对策相结合,以此来扩充答案,并且能使答案更加充分,答案呈现状态更加丰富。
(四)升华
升华部分作为结尾是题目的一部分,对题目的结构完整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收尾升华的时候为了体现作为一名公职人员的价值观,通常结尾都要结合自身的公职岗位谈践行。
三、例题印证
游客在旅游区的自然生态区旅游,突遇暴雨而后与外界失联,之后政府耗资几十万将他们救出,而后只对每位游客收取一千元的费用。对于谁来买单你怎么看?
【题型判断】通读题干给了游客旅游遇险,政府花费巨额拯救的现象,问法为怎么肯,所以,可以判断这是一道综合分析之现象类题目。
【答题思路】
按照我们对于综合分析现象类的解题思路:扣题----分析----对策----升华。
首先,可以指出事件的相关背景。
其次,谈谈这种现象的危害。
再次,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给予具体的操作措施。
最后,呼吁号召,总结提升。
【参考解析】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民的物质水平得到了提升,人们的户外活动也越来越多样化,但同时,各地经常出现驴友探险被困事件10月5日,17名驴友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长滩河自然保护区露营遇险获救。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有关规定,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17名“任性”驴友每人处以1000元罚款。并且救援费由探险者出。
对于该事件,我们应理性看待。一方面首先,无论驴友是否违法,政府和警方都有救助的义务。另一方面,驴友闯入核心区探险,已违反国家《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七条“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的规定。罚款并非没有法律依据。罚款未必能彻底遏制类似违法行为,但至少能起到警示作用。
驴友被困,政府组织救援,这样的事件不但影响游客的生命安全,也浪费了相关资源,近年来,各地驴友被困、遇难事件多有发生,除了不可抗力原因,多数与驴友装备不齐全、准备不充分、安全意识淡薄有关。同时我国有关户外探险活动的法律条款几乎空白,事故发生后的问责机制还有待完善,所以导致相应救援费用谁买单出现争议。
解决好此类事件,应从如下几点出发:
第一、加强旅客和探险者安全意识,出游时装备和准备一定要充分,同时出游地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对于救援费用,把救助费用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公共资源支出,也就是社会法定义务范围内的救助,另一个则是非公共资源支出,
在救助过程中,医院、专业救助机构,甚至政府非救助相关部门、热心群众投入了人力与物力。对于相关救援费用,非公共资源支出部分应当由获救驴友全部承担,即使政府为之垫付,也有权力与义务向驴友追偿。按照国际惯例,在民间探险活动中,这些由搜救产生的费用应当由搜救活动的提出者及被搜救者家属负担。
第三、对于合法探险的驴友,公共救援后应有必要的买单规则和机制;而对于非法违规者,公共救援除了应有的成本支付之外,还应当增加“罚单”,以惩戒这种突破底线享用公共资源的行为。这样才能体现出法律的权威和公共道义的约束力,也符合大家公认的社会规则和市场规则。
当然,“救援罚单”的目的不是为了有此一罚,也不是一罚了之。事后再怎么严厉的处罚,也只能是管住那些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或者知错就改的人,只能是对目前尚不完善的野外探险与救援机制形成一定的倒逼效应,还远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紧迫现实问题。为今之计,关键在于从源头出发综合施策,及时出台对于野外探险与公共救援领域的相应规范,以法律、行政、经济、舆论等多种方式和手段,让越来越多的驴友三思而后行,从而促进真正合法专业、有效管理的野外探险活动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