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线性范围”是什么意思
式中,B 为比例常数,称为响应因子,x 为检测器的响应指数。当x=1时,R=Bc,为线性响应。当x≠1 时,则认为是非线性响应了。精确计算样品浓度与响应信号之间的关系时,需要求出响应指数。
通常有两种方法求响应指数:增量法和对数稀释法。增量法是根据公式R=Bc^x ,两边取对数,则lgR=xlgc+lgB。以lgR为纵坐标,lgc为横坐标,采用实验数据,以二元线性回归法推知直线的斜率,即x值。直线的截矩为lgR。对数稀释法是更为精确的求算响应指数的方法。通过计算表明,常用检测器的响应指数多在0.98-1.02之间,工作中一般可认为是线性的,即R=Bc。
如图4-1-2所示,检测器的线性是有一定范围的。检测器的线性范围(linear range)定义为检测信号与被检测物质量呈线性关系的范围,以呈线性响应的样品量上限、下限之比值表示。线性范围的下限规定为噪声的两倍值。当样品量大于某一数值后,直线开始弯曲,检测器输出的信号不再随样品量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这个转折点为线性范围的上限,即图中的Mmax,该值可由实验测得。线性范围是个比值,无量纲。常见的液相色谱检测器的线性范围在10^4-10^5 之间,虽然不能和许多气相色谱检测器相比,但通常已够用。
在线性范围之内,用输出信号的大小进行定量分析既方便又准确。若在非线性部分,以输出信号大小判断样品含量,将产生负偏差。检测器有一定的线性范围,不可能在它的影响范围内完全呈线性,一般希望检测器的线性范围尽可能大些,可以同时测定大量的和痕量的组分。
⑵ 对线性范围试验的标本浓度有何要求
对线性范围试验的标本浓度的要求:比如样品中浓度为10,经过稀释10倍后上机测定,上机溶液中的浓度为1,线性范围做到0.5~10,线性的最低浓度,不能低于定量限,这是明确规定的。
分析方法的线性是在给定范围内获取与样品中供试物浓度成正比的试验结果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供试物浓度的变化与试验结果(或测得的响应信号)成线性关系。所谓线性范围是指利用一种方法取得精密度、准确度均符合要求的试验结果。
在线性回归中
数据使用线性预测函数来建模,并且未知的模型参数也是通过数据来估计。这些模型被叫做线性模型。最常用的线性回归建模是给定X值的y的条件均值是X的仿射函数。线性回归模型可以是一个中位数或一些其他的给定X的条件下y的条件分布的分位数作为X的线性函数表示。
⑶ 线性范围是什么意思
线性范围是指利用一种方法取得精密度、准确度均符合要求的试验结果,而且成线性的供试物浓度的变化范围,其最大量与最小量之间的间隔,可用mg/L ~ mg/L、 ug/ml ~ ug/ml等表示。
线性与范围的确定可用作图法(响应值Y/浓度X)或计算回归方程(Y=a+bX)来研究建立。是某一方法的校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的变化范围。
(3)方法的线性范围能说明什么扩展阅读:
线性范围通常可参照相关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一般满足如下要求:
1、采用校准曲线法定量,并至少具有6个校准点(包括空白),浓度范围尽可能覆盖一个或多个数量级,每个校准点至少以随机顺序重复测量2次,最好是3次或更多;对于筛选方法,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不低于0.98;对于准确定量方法,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不低于0.99;
2、校准用的标准点应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关注的浓度范围内并能覆盖该范围。在理想的情况下,不同浓度的校准溶液应当独立配制,低浓度的校准点不能通过稀释校准曲线中高浓度的校准点进行配制;
3、浓度范围一般应覆盖关注浓度的50%~150%,如需做空白时,则覆盖关注浓度的0~150%
⑷ 线性范围是什么意思
1. 已仪器检出限为起点的倍数关系,在此倍数内线性呈直线。如仪器检出线为0.3ppm, 线形范围为1000,则标准系列0.3-300ppm之间线性呈直线。 2. 简单点说,线形范围就是指元素测定的上限和下限,在这个范围内测定结果是可靠的。 3. 原子吸收分析理论基础就是兰柏-比尔定律,即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例关系,但实际检测时,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会破坏这种正比关系,比如光电倍增管暗电流、被测组分浓度过大、分析线变宽等,线性范围就是指符合正比关系的这一段溶液的浓度范围,一般应由实验确定。
⑸ 如何确定方法的线性范围
1.测定范围
方法的测定范围通常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a)方法的测定范围应当覆盖方法的最低浓度水平(定量限)和关注浓度水平;
b)至少需要确认方法测定范围的最低浓度水平(定量限)、关注浓度水平和最高浓度水平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必要时可增加确认浓度水平;
c)若方法的测定范围呈线性,还需满足线性范围的要求。
2.线性范围
线性范围通常可参照相关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一般满足如下要求:
a)采用校准曲线法定量,并至少具有6个校准点(包括空白),浓度范围尽可能覆盖一个或多个数量级,每个校准点至少以随机顺序重复测量2次,最好是3次或更多;对于筛选方法,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不低于0.98;对于准确定量方法,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不低于0.99;
b)校准用的标准点应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关注的浓度范围内并能覆盖该范围。在理想的情况下,不同浓度的校准溶液应当独立配制,低浓度的校准点不能通过稀释校准曲线中高浓度的校准点进行配制;
c)浓度范围一般应覆盖关注浓度的50%~150%,如需做空白时,则覆盖关注浓度的0~150%;
d)应充分考虑可能的基质效应,排除其对校准曲线的干扰。实验室应提供文献或实验数据,说明目标分析物在溶剂中、样品中和基质成分中的稳定性,并在方法中予以明确。通常各种分析物在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都已有很好的研究,监测保存条件应作为常规实验室确认系统的一部分。对于缺少稳定性数据的目标分析物,应提供能分析其稳定性的测定方法。
⑹ 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是如何确定的
线性范围的定义:指某一方法的校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的变化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而灵敏度的表示方法:通过校准曲线可以把仪器响应量与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定量地联系起来,用下式表示他的直线部分。
A=kC+a
式中:
A--仪器响应值;C--待测物质的浓度;a--校准曲线的截距;k--方法灵敏度,即校准曲线的斜率。
偶想大家不难理解线性范围与灵敏度之间的关系吧?
⑺ 方法的线性范围的计算公式
方法的线性范围的计算公式:δ=ΔYmax/ Y*100%。
方法的测定范围通常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a、方法的测定范围应当覆盖方法的最低浓度水平(定量限)和关注浓度水平。
b、至少需要确认方法测定范围的最低浓度水平(定量限)、关注浓度水平和最高浓度水平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必要时可增加确认浓度水平。
c、若方法的测定范围呈线性,还需满足线性范围的要求。
线性范围
通常可参照相关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一般满足如下要求:采用校准曲线法定量,并至少具有6个校准点(包括空白),浓度范围尽可能覆盖一个或多个数量级,每个校准点至少以随机顺序重复测量2次,最好是3次或更多;对于筛选方法,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不低于0.98;对于准确定量方法,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不低于0.99。
⑻ 分析化学试验中 线性范围 回收率 变异系数 这些技术指标的高低都能说明什么
以前学过 不太清晰了 只知道样品经过处理后 要做回收率实验 验证方法的可靠性 回收率要在60%以上 线性范围是整个实验的范围区间 变异系数也是验证可靠性的
⑼ 线性范围如何确定为何线性范围越宽越好
采用校准曲线法定量,并至少具有6个校准点(包括空白),浓度范围尽可能覆盖一个或多个数量级,每个校准点至少以随机顺序重复测量2次,最好是3次或更多;对于筛选方法,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不低于0.98;对于准确定量方法,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不低于0.99;首先,线性范围不是越宽越好,线性范围的确定和被检测样品的浓度有关,待检样品的浓度落在线性范围内就可以了,其次是截距越小,用一点法计算越准确。
JL直线位移传感器有些用户在选型方面,不知道选啥样的,哪种型号才是适合自己的,在这里,精量电子科技小编要对这个问题给大家分享一下:首先要明白自己的测量工作,才可以考虑哪种原理的位移传感器适合,因为即使测量同一物理量,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原理实现。其次就得考虑量程、空间是否足够、安装方式、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直接测量还是间接测量等等多种因素。因为精度等级关乎到整个系统精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所以,精度越高,直线位移传感器的价格越贵。灵敏度指输出量的增量与相应的输入量增量之比。我们得正确认识该参数,它分为两方面:在线性范围内,灵敏度高,输出信号值比较大,这是优点。灵敏度高,与测量无关的外界噪声也容易混入,在处理过程中,影响精度。线形范围是指输出与输入成正比的范围,拉绳直线位移传感器都希望线性范围越宽越好,线性范围越宽,量程就大,精度就高。但是任何位移传感器的线性范围都是相对的。我们只需要把测量量估算好,以便在线性范围内。在测量过程中,位移传感器的输出总有一定的延迟,跟实际值也有一定的差别。所以我们希望频率响应快一点,这样延迟时间就短一点。但由于受到结构等特性的影响,频率也难以提高。综上所述就是JL直线位移传感器在选型是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也不是说价格越高,越适合自己,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量程、空间、信号多个因素会为自己找到一款合适的传感器,有什么特殊要求,请及时联系小编或者技术人员,会为用户选择一款合适的传感器,期待大家的关注。
⑽ 线性范围的表达式
线性范围的表达式为δ=ΔYmax/Y*100%。
但是精密度、精确度均要符合要求。而且成线性的供试物浓度的变化范围,其最大量与最小量之间的间隔,测定样品时所有生物药物分析方法都必须同时作标准曲线。
线性范围是分析方法的线性是在给定范围内获取与样品中供试物浓度成正比的试验结果的能力,即是供试物浓度的变化与试验结果或测得的响应信号成线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