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简述墨家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简述墨家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2-05-02 03:30:22

① 何为墨子的教育思想

墨子的教育思想
墨子的教育思想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着名的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出身农民的哲学家,更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科圣”。墨子的贡献十分庞杂,那么墨子在教育基础知识当中的考点,大家知道多少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教育基础知识中的墨子。

1.教育思想:

以“兼爱”,“非攻”为基本主张。提倡:“兼相爱,交相利”。

2.教育目的:培养出兼士或贤士

那么什么是兼士呢?其实就是实现“兼相爱,交相利”社会理想的人。

那么如何判断兼士呢?墨子提出了三条标准:“博乎道术”、“辩乎言谈”、“厚乎德行”。也就是说,要判断一个人要从知识技能、思维辩论和道德这三个维度综合来进行考虑。

3.教育的作用: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4.教育内容:

(1)政治和道德教育

(2)科学和技术教育:点线面的概念、十进制、

(3)文史教育

(4)培养思维能力

5.教育方法:

虽然墨子本人受过不少儒家思想的熏陶,但是其教育方法却有独树一帜之感,与儒家学派有着较大区别。

(1)主动:“虽不扣则必鸣也”

这一点与孔子倡导的“不扣不鸣”以及《学记》中的“扣之以小者小鸣,扣之以大者大鸣”不同,补足了儒家学派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

(2)创造:批判儒家“述而不作”;主张“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

(3)实践:儒家“听其言观其行”强调思想动机;墨家:“合其志功而观焉”志指的是动机,功指的是是效果,主张以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去评价人的行为。

(4)量力:“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

墨子是中国教育史上首先明确提出“量力”这一教育方法的人。

② 墨子的教育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墨子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于人性形成的重要作用.
他提出了着名的“素丝说”,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以素丝和染丝为喻,形象地说明环境、教育对人性形成的重要性.所以,他强调“染不可不慎也”.从“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触发,
墨子主张以“兼士”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过他们去实现贤人政治.兼士应该具有知识技能、思维论辩和高尚道德三项要求.其中道德高尚尤为重要.唯有如此,兼士才能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不分彼此、亲疏、贵贱和贫富,对所有人都能做到“饥则食之,寒则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
在教育内容方面,墨子除了主张进行政治和道德教育、文史知识教育之外,还特别重视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和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前者包括生产和军事科学技术知识教育以及自然科学知识教育,目的在于训练和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善于与人进行论辩,说服别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儒家主张“六艺”教育相比,这是墨子在教育内容方面的一个重要创造.在教育原则和方法上,墨子不赞同儒家“拱己以待”的方法,而是提倡“虽不叩必鸣”,应该积极主动地去说教.也不满意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方法,而是强调“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今天的教育方法与古代不同,必须重在创造.他重视实践在教育中的作用,认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他还注意到施教过程中应顾及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他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明确提出量力而行原则的教育家.与儒家教育异趣的墨子教育思想,包含了许多合理的内容,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③ 墨子的教育思想

墨子的教育思想是“艰苦实践、服从纪律”。具体为:

1、墨子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于人性形成的重要作用。

墨子提出了着名的“素丝说”,认为人性如素丝,以素丝和染丝为喻,形象地说明环境、教育对人性形成的重要性。

2、墨子主张以“兼士”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过他们去实现贤人政治。

墨子认为兼士应该具有知识技能、思维论辩和高尚道德三项要求。其中道德高尚尤为重要。唯有如此,兼士才能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不分彼此、亲疏、贵贱和贫富。

3、在教育内容方面,墨子除了主张进行政治和道德教育、文史知识教育之外,还特别重视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和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

前者包括生产和军事科学技术知识教育以及自然科学知识教育,目的在于训练和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善于与人进行论辩,说服别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儒家主张“六艺”教育相比,这是墨子在教育内容方面的一个重要创造。

4、在教育原则和方法上,墨子不赞同儒家的方法,而是提倡积极主动地去说教。

(3)简述墨家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扩展阅读

墨子的教育教学方法:

1、不扣必鸣

墨子不赞同儒家即消极等待的教育方法,强调主动教育。他认为强调学生的知识和心理准备固然不错,但未免太不主动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即使人们不来请教,教师也应该主动地上门去教。这种以教人为己任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2、述而且作

墨子认为:对于过去好的东西要继承,对现在有价值的就应当进行创造。这样才能使全人类的知识不断增进。由此可看出墨子认识到人类的创造继承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它提倡每代人和每个人都应当有所作为。

3、言行一致

墨子强调言行一致。墨子认为,凡是说话不守信用,心无诚意,在行动上必然不果断。

在学术研究上,墨子同样强调实践,知识是从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得来的。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知识的来源,某个人的新发现,需要以过去或现在群众已有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为基础。

墨子还创立了语义的科学实验法,在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如墨经中的小孔成像实验,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具有某种超越其时代的现代风格。对墨家吃苦耐劳、艰苦实践的精神,当时和后来各家都十分叹服。

4、量力而为

墨子在教学中还提出了量力性原则。他认为一个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难以同时进行几个方面的学习,所以就应该量力而学。量力原则不但是对学生的提醒,同时也是对教师的要求。

对教师而言,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知识结构和心理发展上的阶段性特点和个体差异,从而对学生实施既因材又量力的教育。

在中国教育史上,墨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量力性教育原则的人,也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首创这一原则的教育。它比西方近代量力性原则的提出早了两千多年。

④ 中国教育史墨家学派的教育内容有哪些

墨子简介(勤思整理)
(约前468-376年)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
姓墨名翟,鲁国人(滕州),墨子出身平民,自称“北方之鄙人”(《吕氏春秋·爱类》),人称“布衣之士”(《吕氏春秋·博志》)和“贱人”(《渚宫旧事》),汉代王充甚至说:“孔墨祖愚,丘翟圣贤。”(《论衡·自纪》)曾为宋国大夫,自诩“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墨子·贵义》),是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曾师从史角之后,传其清庙之法。又学于儒者,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明于《诗》、《书》、《春秋》,因不满儒家礼乐烦苛,于是弃周道而用夏政。宣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而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其为人“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庄子·天下》)。
为宣扬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生徒,寻常亲从弟子数百人,形成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上说:“王公大人”,下教“匹夫徒步之士”,几乎“遍从人而说之”(《墨子·公孟》)。《庄子·天下篇》称赞说:“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而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行迹所至。东到齐,西游郑、卫,南至于楚、越。曾与公输班论战,成功地制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战争。墨子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曾制成“木鸢”,三日三夜飞翔不下。还长于守城技术,其后学总结其经验为《城守》二十一篇。还在名辩说方面有所成就,成为战国名辩思潮的祖源之一。墨子的事迹,分别见于《荀子》、《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淮南于》等书,其思想则主要保存在墨家后学《墨子》一书中。?? 墨子及墨家学派的着作汇编。西汉刘向整理为七十一篇,六朝以后渐佚,今传《道藏》本五十三篇。旧题墨翟着,但包括了墨子弟子乃至后期墨家的着述资料,是研究墨家学派的主要典籍。
按内容,《墨子》一书可分五组:从《亲士》到《三辩》七篇为墨子早期着作,其前三篇掺有儒家理论,当为墨子早年“习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的痕迹;后四篇多尚贤、尚同、天志、节用、非乐理论,前人颇以为即以后相关篇章理论之叙余,其实正有对后来各篇提纲挈领的作用。
从《尚贤上》到《非儒下》共二十四篇为一组,系统反映墨子“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十大命题,是《墨子》一书的主体部分,各篇多分上、中、下篇(《非儒》分上、下),前人认为是“三墨”各自所依据的经典,其实是《墨子》一书在先秦流传的不同版本,汉人整理合三为一,现今某些“阙失”的篇目,或许在内容和文字上与今存者同,故仅存其目。《经》上、下,《经说》上、下及《大取》、《小取》六篇,专说名辩和物理、光学等内容,前人因其称“经”,定为墨翟自着,实为后期墨家作品,是研究墨家逻辑思想和科学技术成就的宝贵资料。《耕柱》至《公输》五篇是墨子言行记录,体例与《论语》近,乃墨子弟子所辑录,是研究墨子事迹的第一手资料。《备城门》以下到末二十篇(含已佚九篇),专讲守城技巧与城防制度,其制度颇近于秦,是战国时期“秦之墨者”所作,是研究墨家军事学术的史料。《墨子》内容博大,包含政治、哲学、伦理、逻辑、科技、军事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集中资料。西晋鲁胜、乐壹皆曾为《墨子》一书作注,已佚。通行本有孙治让《墨子闲诂》,主要版本有《诸子集成》本。
墨子教育思想
一、教育与人的关系
墨子反对命定论比孔子更为彻底。孔子主张“性相近,习相远”,但又承认“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保留着命定论的残余。儒生公孟子一方面主张“君子必学”,但又重视天命,认为不可抗御。对此,墨子认为是荒唐可笑的,他说:“教人学而执有命,是犹命人葆而去其冠也。”(《公孟》)这就是说,学习完全是靠自我主观的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方能取得应得的成果。所以墨子主张凡教导人学习,教者必须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对学者也要有一定的强制督促,教其不能受外界客观的干扰影响。

⑤ 墨子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墨子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一、墨子教育思想概述

墨子,名翟,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在教育领域墨子提出了许多着名的学术,形成了丰富的教育思想。这些非常深刻独到的见解丰富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
1. 教育要达到的目的是培养“兼士”
墨子胸怀天下兴衰,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对济世救国的重要作用。他认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是由于人们“不相爱”造成的,如果人们能够“兼相爱、交相利”,那么社会就是和谐的。要使人们达到这样的状态,墨子认为就要通过教育这条手段,最终培养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人,这样的人就是“兼士”或者“贤士”。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不仅要有“兼爱”的思想境界与道德品行,还用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身边的人。另外通过教育让人们拥有兴利除害的能力,能够亲身投入生产实践中。墨子把教育的作用提升到为天下兴利治乱的高度,充分地显示了墨子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
2. 教育的对象是有教无类
墨子在其教育理念中提出“上说王公大人,次说匹肤徒步之士”,明确的阐释了教育是面对每个人的。他提出教育对象不仅包括“王公大人”,也包括“农与工肆之人”,不看出身门第,不查职业居所,不分贵贱等级,教育对象几乎涵盖了社会的各阶层。这种教育思想真正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也为教育大众化的推行奠定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3. 教育的内容是突出技能
墨子在对儒家学说充分吸收和扬弃的基础上,突破了“六艺”教育的范畴,加以丰富和完善,增加了其他内容,比如:科技知识、军事技能、自然科学知识等等,形成了《墨经》,《亲士》、《大取》、《非儒》、《杂守》等丰富的、独具特色的学习材料。墨子的教育思想注重生产实践,强调技能训练,他要求弟子必须掌握一定的生产知识与技能技巧。
二、墨子教育思想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几点启示(现实意义)
1. 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水平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 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

4.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⑥ 墨家确定的教育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什么

墨家的核心理念是“兼爱和非攻。”
所谓“兼爱”的意思就是墨子倡导人们在社会活动和生活中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所谓“非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产生矛盾了,不要采取武力手段去解决,而应通过谈判的方式去化解。
墨家的弟子门徒主要为社会的中下阶层,主要是农民和工商业者。
随着儒家思想逐步兴盛进而占据了封建时代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墨家思想逐步没落,被边缘化。

⑦ 墨家的教育目的

墨家的教育在于培养"贤士"或“兼士”,以备担当治国利民的职责。
墨翟认为贤士或兼士是否在位,对国家的治乱盛衰有决定性的影响。作为贤士或兼士,必须能够“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即必须具有“兼爱”的精神,长于辩论,明辨是非,又是道术渊博。

⑧ 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中国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国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几经周折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朝时期全面上位;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⑨ 墨家和道家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有什么特点

墨家,讲究兼爱,也就是无差别的对天下人奉献爱心。
儒家,讲究仁爱,也就是有区别的对周围的人的爱,而这种区别通过礼和教进行身份的区分来判定。
法家,讲究法制,也就是通过法律来约束人的行为。
道家,讲究无为,认为不进行任何的约束,人与人也不进行任何的交流,自然就没有纷争和烦恼。

⑩ 墨子的自我教育方法有哪些现实启迪

他提出了着名的“素丝说”,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以素丝和染丝为喻,形象地说明环境、教育对人性形成的重要性。所以,他强调“染不可不慎也”。从“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触发。

墨子约出生在春秋末年周敬王四十年(约公元前480年),一说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虽然其先祖是贵族,但墨子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农民出身的哲学家。

作为一个平民,墨子在少年时代做过牧童,学过木工。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作为没落的贵族后裔,墨子自然也受到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史记》记载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

墨子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人,他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在他的家乡,滔滔的黄河奔流东去,墨子决心出去拜访天下名师,学习治国之道,恢复自己先祖曾经有过的荣光。



阅读全文

与简述墨家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会计常用的三种核算方法 浏览:711
教案教学方法都有哪些 浏览:695
儿童食用蜂蜜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707
中国勇士训练方法 浏览:960
贫血的类型和治疗方法 浏览:280
白芷的食用方法与禁忌 浏览:814
888x25简便方法计算 浏览:493
美的暖风机的正确安装方法 浏览:717
大学论文食品选出最佳配方方法 浏览:315
中期舌癌的治疗方法 浏览:544
隐形防护网报警器安装方法 浏览:733
红胎记治疗方法 浏览:442
杀鲍鱼方法图片 浏览:914
cpk过程能力分析报告方法 浏览:286
变频率计测量方法 浏览:496
电梯平层精准度检测方法 浏览:147
治疗淋病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924
奶牛乳房炎治疗方法 浏览:495
治疗骨刺方法 浏览:880
黑山料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