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说应用语言学研究离不开实验方法
因为我们的语言就是用来说话和实践的,所以离不开实验。
正如其英文前言所说:“Give a man a fish and he eats for a day. Teach him how to fish and he eats for lifetime.”本书以其强大的逻辑性,清晰的条理性深入浅出地为英语专业的我们在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方面提供了系统而全面的帮助。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用十五章的篇幅较为全面的为读者提供了在日常学习及研究中一些具体问题的解答。我个人感觉虽然以前曾接触过一些研究方法但是对于其实质和具体操作却并不清楚。因此我认为此书很好地做到了答疑解惑和“授人以渔”。 本书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了“研究”,当我们开始一项研究,不仅要明确研究是否有研究价值,有新意,有可行性,还要确定研究的方法并最终得到研究答案。作为研究的三要素,三者同等重要。当涉及到整个研究的过程,有形形色色的理论和观点值得我们注意。作者提到了研究过程中的“循环说”和“流程说”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研究进行分类。我注意到了这样一个例子,作者想要研究学习者可控因素与学习结果的关系时,努力程度却难以界定。理论定义与操作定义都很难明确说明,因此今后我们要尽可能避免类似研究因素。 第二部分则主要介绍了研究方法。首先需提出研究问题并阅读文献然后选择研究设计。以前写论文的时候总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根本不知道要研究什么,或者是选题空泛没有实际意义。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我平时阅读的相关专业书比较少,缺乏个人思考,不能从系统出发提出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在研究设计中,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问卷题目很难但却很容易回答,因此,我认为能较大程度的避免回答者含糊不清的回应而影响真实性。但这也表面,当我们设计问卷或调查项目时要更加深入地全方位了解才能达到最佳结果!作者分章节介绍了以下研究方法,比如问卷调查,实验研究,个案研究,微变化研究等等。我感觉这些研究方法都各有其利弊,和它们的特点所对应的研究项目及应用前景,但对于我而言目前尚不能全面掌握,但是它们对于研究的科学性贡献让人印象深刻。我将在今后认真学习这些方法,并争取活学活用,为以后的论文写作和学术研究提供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 最后一部分主要是对论文写作的介绍。在本科时曾学习过有关论文写作的知识,但毕业论文还是让当时的我感到很难。本书则从各个侧面介绍了论文写作的具体方式方法。小到使用英式拼写还是美式,大到怎样提升论文的研究意义。我感觉本书无论从理论到实践都是一本既实用又颇具指导性的着作。 在读完本书后,我同时也有一些疑问。对于研究手段而言,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主要用于收集定量数据,个案研究则是定性研究还有微变化研究和复杂的数据统计分析等。究竟我们在做研究时怎样去灵活应用这些方法呢?还有如何根据它们各自的优势去辅助自己的研究,还需要今后多加钻研。此外在本书中作者多次提到有关二语习得方面的案例和研究,我认为这从一定程度为尚不明确如何研究课题的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我们准备论文时可以仿照作者在二语习得方面所做的一系列研究来开展。
③ 如何把僵化和偏误区别开僵化和中介语之间有什么矛盾
人民大学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生导师目前还尚未弄清,但我们可以从人民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点来找寻答案。一下是为您提供的: 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点全介绍 人民大学对外汉语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介绍 本专业是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 本专业由老一辈着名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教授于50年代亲手创建,1981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着名语言学家胡明扬先生曾长期担任学科带头人,至今仍指导着本专业的建设。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语言学理论研究、句法语义研究、音系学研究、社会语言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计算语言学研究等。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学专业知识、独立的科研能力、良好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语言研究和应用人才。 本专业目前共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2人,85%具有博士学位。目前博士生导师有贺阳教授、劲松教授、张卫国教授、李泉教授。 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现代语言学论着选讲、语言研究方法、语法学、语义学、音系学、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专题、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第二语言教学法研究、语言学中的数理方法、语言信息处理等。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各级党政机关、新闻出版单位、教育和科研机构从事语言文字的应用、教学和研究工作。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贺阳 博士生导师 贺阳,男,1955年出生,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攻读普通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胡明扬教授。1988年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200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主编,北京市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2006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研究的领域包括北京话、现代汉语语法和语言接触,先后参与和主持的研究项目有“北京话研究”、“现代汉语词类问题考察”、“现代汉语句法问题考察”、“间接语言接触的个案调查与理论研究”、“汉语国际推广研究”等。 讲授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有:现代语言学论着选讲、语法学、汉语句法语义研究、语言研究方法等。 发表的主要论文: (1)《北京牛街地区回民话中的借词》 (2)《北京牛街回民的北京话调查》 (3)《北京话语调的实验探索》(合作) (4)《试论汉语书面语的语气系统》 (5)《北京话的语气词“哈”字》 (6)《程度副词+有+名”试析》 (7)《汉语完句成分试探》 (8)《性质形容词作状语情况的考察》 (9)《性质形容词句法成分功能统计分析》 (10)《形容词与不及物动词的区分》 (11)《形名兼类的计量考察》 (12)《动趋式“V起来”的语义分化及其句法表现》 (13)《从现代汉语介词中的欧化现象看间接语言接触》 (14)《现代汉语数量词中的若干欧化语法现象》 (15)《现代汉语DV结构的兴起及发展与印欧语言的影响》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劲松 博士生导师 劲 松 1956年出生于北京,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校今。2006年获得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同年评为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 教授课程 本科生: 语音学 硕士生: 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社会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专题 博士生: 社会语言学 研究领域 1、当代北京话及普通话规范问题,侧重研究北京话和普通话的语音现象,如语调、轻声、儿化韵等。 2、语言学理论研究,侧重于音系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 主要着作 《马学良学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名家学述》(与瞿霭堂合作), 《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与瞿霭堂合作), 《现代汉语轻声动态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年1月。 《社会语言学研究》,民族出版社,2009年3月 发表论文: 《北京话的口语语体》 《北京话的语气和语调》 《北京话语调的实验探索》(与贺阳合作) 《北京话的字调和语调-兼论汉藏语言的声调》(与瞿霭堂合作) 《论汉藏语言的类型和共性》(与瞿霭堂合作), 《论普通话的性质和存在形式》 《双语研究中的语言态度问题》 《流行语新探》 《漫谈“洋味”汉语》 《网络语言是什么语言》 《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与瞿霭堂合作) 《双语学习中目的语对基础语的影响》 《儿化的语素形位学》 《被字句的偏误与规范》 《中介语“僵化”的语言学意义》 《词的认知基础》 《儿化词变化和变异的社会调查研究》 《常州话前高元音的舌尖化》 《嘉戎语上寨话》(与瞿霭堂合作) 《嘉戎语藏语借词的时空特征》 《尖团音新议》 《叠置式音变献疑》(与瞿霭堂合作) 《儿词缀的意义和功能》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吴红云 博士生导师 1、基本资料、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社会职务、奖励、荣誉称号 吴红云教授(1963- ),女,出生于江西南昌,语言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英国爱丁堡大学访问学者(1999-2000),美国富布莱特项目研究学者(明尼苏达大学, 2008-09)。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学院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英语教学》杂志编委、全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协会常务理事。曾先后在武汉大学、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爱丁堡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 曾先后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现代外语》最佳论文奖”、“第九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论文成果奖”,曾先后两次荣获“全国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获奖选手指导教师奖”。 2、教授课程 第二语言习得、语言学导论、英语综合实践、英语泛读等。 3、主要研究方向 第二语言习得、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英语写作。 4、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1)2006-2007: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英语学习宏观理念和微观策略” 2)2004-2007: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发展模式研究” 3)2005-2008:参与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项目“外国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2007-2008: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课题“北京市公共场所英语标识规范性研究” 5、主要科研成果 1) 《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的实证研究》专着 2006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注重英语学习的内在规律”《光明日报》2008年2月13日 “时间限制对EFL作文成绩的影响”《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 “大学英语写作中元认知体验现象实证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教学活动条件下大学生英语写作元认知的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 “二语写作元认
④ 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一门语言学的分支学科,研究社会的各层面对语言运用的影响,包含文化准则、社会规范或情境。
有人亦把后设语言学(metalinguistics,亦作“元语言学”)归类为社会语言学的一部分。
研究范围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别,以及他们的社会因素。在传统的语言地理学中也有相同的研究,但是自社会语言学出现以后,这些内容都算做社会语言学的范畴了。
对社会本质的研究包括:
* 语言的社会本质的特点及其规律
* 语言、意识、社会在起源上的相互关系
* 民族语言和民族形成的关系
* 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语言演变与社会演变的关系
对语言差异的研究包括:
* 标准语与方言、行话的差异o 发音差异o 用词差异o 地位差异* 同一语言在不同国家、地区以及社会所产生的差异
o 例如:英语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传播中产生了变异,出现了美式英语、港式英语、新加坡式英语等
* 同一国家或社会中通行几种语言所造成的差异
o 例如: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官方语言的国家或地区,如加拿大(英语、法语)、新加坡(英语、中文、马来语)
* 不同的语言使用者在语言运用上的差异
o 例如:性别差异导致男女使用有差异的语言。
* 社会场所不同所使用的语言的差异
o 例如:一般中国人在家庭环境中使用家乡方言,在工作学习时用普通话。
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对各地区、各行业、各阶层等人的语言运用进行考察。数学分析法对口语材料和文献资料进行数学统计和数理分析。对比研究法分析社会因素、研究语言差异。实验分析法用语音或心理实验仪器对语言差异进行实验分析,并作出定量和定性的描述。
⑤ 应用语言学研究中比较作为根本性的研究方法,有什么自有特性
拿应用语言学来说,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本身有其一定的规律,还要在灵活性的前提下,注意吸收内部、外部各方面的意见. 5答:在科学研究中,比较是根本性的研究方法.别
⑥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分类号
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语言学被普遍定义为对语言的一种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研究。并且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 ,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广义的语言学包括语文学,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的情况,叫做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变化,叫做历时语言学;对多种语言作
语言学概论
综合研究,试图找出其中的共同规律,叫做普通语言学;把语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叫应用语言学;通过语音和词形的比较追溯某些语言的亲属关系,叫历史比较语言学;用比较方法发现人类各种语言的某些共同现象,叫类型语言学;为了解决教学或翻译问题而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叫对比语言学。
语音、语法、词汇及文字这些学科都注目于语言的结构本身,是语言学的中心,有人叫微观语言学。
研究语音的物理属性、人类的发音方法、语音感知的生理过程等的是语音学。
研究一种语言有多少个不同的音,彼此之间有何区别和关系的是音系学或音位学。
研究词的构成方式和屈折方式的是形态学,也叫词法;研究如何把词组成短语或句子的是造句学,也叫句法。按传统语法,形态学和造句学合起来就是语法学。
研究词汇项目、词汇意义、词语演变的是词汇学;追溯词的来源和历史的是词源学;搜集许多词项,把它们分类、比较、注释的是词典学。
研究词项与概念及指称对象的关系,揣摩各种词义的异同、正反、上下、交叉等关系,剖析整个句子或其中某些成分的意义,这是语义学。研究文字的形状、体系、起源、演变和发展的学科是文字学。
⑦ 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除了调查和比较 还包括什么
20世纪80年代,我国应用语言学开始逐渐发展,其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等经过不断的革新和变化,取得了比较大的研究成果。随着认知语言学、语料库、统计学、特殊用途英语及计算机语言等的相继出现,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已经提升到一个国家化的研究平台,论文主要针对应用语言学的现状,对其统计和研究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⑧ 语用学与应用语言学的区别
语言使用就是一种语言运用,那么语用学就是一种有关语言使用的理论,属于语言运用范畴.
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语言学分支。
⑨ 科应用语言学研设计的步骤有哪些
科应用语言学研设计的步骤,
科学研究是有组织地、系统地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
要使研究进行得科学、规范、有效,
必须讲究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应用语言学实证研究的基本过程大体包括五个阶段:选题阶段、研究设计阶段、数据收集阶段、数据整理与分析阶段、撰写研究报告/论文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