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是对事物全面整体的理解,不限于量化的部分,因此,比较适合应用到一些很难量化或者不能量化的教育现象中,例如,对教师职业道德状况、教师的信念、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教育方法的改革、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同学科课程的实施情况以及学生的焦虑心理等的研究。
此外,由于质的研究强调研究者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研究者在与被研究者的互动关系中,通过对各方面材料的归纳分析,然后对被研究者的行为进行解释和意义建构,其探讨的核心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因此,它比较适合对较小的样本以及具体的对象进行研究,而在教育研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对“教学案例分析、特殊儿童教育以及学生个案分析”等的研究。
❷ 属于质的研究的研究方法
1. 实地勘察调查法
实地勘察调查法是质性研究中的一种方法,它涉及专门机构或人员利用科学原理和技术进行现场勘查。作为观察法的衍生,它旨在提供未经剪辑的、客观的观察结果,帮助研究者获得准确和全面的信息,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质性研究中的一种深入探究方法,它关注对单一个体或组织的持续调查。通过个案研究,研究者能够更客观地描述和理解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行为。除了个案研究,质性研究还包括叙事研究、访谈法等多种方法。
3. 访谈法
访谈法是质性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数据收集手段,补充了问卷调查的不足。它允许研究者深入探讨被访谈者的内心想法和感受,从而收集到更为深入和有价值的信息。在质性研究中,除了访谈法,还包括观察法、焦点小组讨论、文献研究、历史研究、扎根理论、叙事分析、行动研究和多元方法等。
定性研究与质性研究的区别
定性研究与质性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两种不同研究范式:
1. 研究方法的区别
定性研究通常采用访谈、观察、文献分析等主观性较强的方法,侧重于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主观理解和解释。相比之下,质性研究更倾向于使用案例研究、实地调查、民族志等方法,强调对研究对象具体情境和细节的深入探究。
2. 研究目的的区别
定性研究旨在深入理解研究对象的行为、观点和想法,从而获得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深刻见解。质性研究则侧重于对研究对象具体情境和细节的探究,通过对行为、言语和情境的具体分析,来提供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详细描述和理解。
3. 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区别
定性研究通常通过主观性较强的访谈、观察和文献分析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运用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等技术进行数据分析。而质性研究则多采用归纳和分类等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案例研究等手段收集数据,侧重于对数据的具体描述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