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儿唱歌的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
幼儿 学 唱歌 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可以培养 儿童 学唱歌的乐感和美感,可以丰富儿童学唱歌的音乐表现力,可以终生保持他们对音乐的热忱。下面是我整理了一份幼儿唱歌 教学 方法 ,仅供参考。
唱歌的教学方法
一、导入的聆听诱导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幼儿园音乐 教育 任务的完成都必须有赖于儿童敏锐的听觉能力,幼儿唱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必须在幼儿聆听感受的基础上进行。于是,我将幼儿导入音乐之中,采用了聆听的方法。小班孩子们刚进园时,我经常播放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乐曲,稳定幼儿的情绪。如:当幼儿听到欢快、跳跃的歌曲"粉刷匠","大鞋和小鞋" 情绪表现得非常热烈,有的幼儿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在听到比较低沉,缓慢的音乐后会想到狮子、老虎等凶恶的动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熟悉了环境,认识了同伴,喜欢上了老师。
当孩子们在听音乐方面表现出初步感受时,我便教幼儿学唱歌,歌曲中有歌词更能帮助幼儿步入奇妙的音乐世界。"玩具进行曲"、"好宝宝"这两首歌曲,对幼儿来说虽然有点熟悉,但是唱起来却跑调,我在唱出了歌曲的生动、形象的同时,也使幼儿对唱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并不指出他们的跑调,这些都为他们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形象的语言诱导
说话要有趣味,才能吸引孩子,音乐教育的方法也必然被孩子所接受。例如:教幼儿唱歌时,首先教会他们正确地唱歌姿势:身体坐自然,眼睛平视,两手下垂,放在腿上。刚入园的孩子没有持久性,时间坐久了说会摇头、搁腿、随便乱动。如果我们不及时纠正,那么这些毛病就会慢慢形成习惯,针对这些情况,我就通过语言来引导幼儿。如:"小动物们最喜欢坐得好的小朋友了,谁坐得正,背后说会有一只他喜欢的小动物。
三、自然声音的诱导
幼儿的嗓音处于童声发育期,声带娇嫩,因此教会幼儿用轻声唱法,不大声喊叫是十分重要的。英国着名的儿童歌唱发声权威哈蒂曾经在他着作中强调:"一般儿童在他们末受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绝不允许他们大声歌唱,否则美的音质就会消失。"然而孩子们尚小,光靠讲解听不懂,我说自己示范唱,一遍一遍清唱。每节音乐课的第一课时我不弹琴,第二课时等孩子们学会了用嘴呼吸才要求他们跟琴唱。还在唱的过程中,我要求他们不要大声唱,边听小朋友声音是否跟自己一样,边唱自然声音。这样,幼儿的歌声说会清晰、自然。如:歌曲"摇呀摇,摇到外婆桥"这首歌曲是上海方言的 童谣 。幼儿唱时,运用了我教的方法,通过自然的声音流露出他们对外婆的感情。
唱歌初学的注意事项
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嗓子,适当地练唱,发声练习的时间,初学时20分钟一次为宜,以后逐渐地加至半小时或一小时,坚持每天练习最重要,绝对避免用全音量来练习。大声地乱唱,容易使歌唱器官受损。
在没有能力唱高音之前,切勿作高音练习,经常唱一组你最满意的音,选择曲目更要谨慎,不要唱不适合自己的曲目。
每次练习应有新鲜感,精神集中,感兴趣地练习。
练习时要多用慢的、短的乐句作为最初的练习。
声乐训练特别需要时间,奇迹是没有的。“百分之十的智慧,百分之九十的努力”。
每天早上怎么练声
第一步:舒展
1、双手搓脸:就像洗脸时候那样轻轻揉搓面部。轻柔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周围,使面部肌肉舒展开来。
2、舒展通道:七窍本相连相通。我们需要舒展发生通道,使其通畅。闭拢嘴唇、捏住鼻子、稍稍用力吹气。感觉耳膜会鼓,眼睛会张 做完四组喝一口温水休息三十秒
第二步:均匀弹唇 1、用拇指和食指撑起脸或者嘴角,放松,轻轻吹气使其嘴唇弹起来,保持气息均匀、慢吐慢吸/喉部完全放松,一口气保持十多秒钟,气息要平稳。
2此动作训练声带,同时训练声带的均匀震动,唱歌好听的前提是声带震动要平稳均匀,慢慢才能获得轻松的高音!一次一口气保持十多秒。做十次。 喝一口温水休息三十秒
第三步:甩音高
模仿摩托车发动的声音。 一口气保持10-20秒 平稳到真假声的转换
第四步:动耳朵
将面部肌肉向斜后上方拉起来,去找突然受惊吓的感觉就对了。 其实就是头皮在动,拉动耳朵动。
第五步:共鸣练习
类似于狗伸出舌头,黑白无常那样伸出舌头,舌头微卷,舌头两边和上下嘴唇之间有条小沟,然后发“呜···”要感觉到浑身上下有共振。感觉就像手机震动,要用胸声来发。
这个练习可以改变您说话和唱歌的音色,让你的音色更加明亮,有磁性,这样的声音才入唛好听。
练习一分钟后,不伸舌头来发音,感觉要像伸舌头一样来做。脚底感觉都会有震动的。
练习一分钟喝一口温水休息三十秒
第六步:丹田发力
练习丹田气息的控制力没法一个音丹田都会动一下,‘hei’ 对比:发“3”这个音。用气息和不用气息来对比下。 练习曲为 :
12345“嘿 嘿 嘿”22345“嘿 嘿 嘿” 32345“嘿 嘿 嘿” 42345“嘿 嘿 嘿” 52345“嘿 嘿 嘿” 62345“嘿 嘿 嘿” 72345“嘿 嘿 嘿” 82345“嘿 嘿 嘿” 92345“嘿 嘿 嘿” 做完这个练习会感觉腰部松弛酸胀。
第七步:声音竖起来
保持“wu”这个音的感觉来发“mu”这个音。 Wu wu wu mu mu mu wu wu wu mu mu mu 保持丹田发力 速度加快
第八步:丹田咬字
Hei hei hei(丹田发力)死了都要爱Hei hei hei(丹田发力)死了都要爱
Hei hei hei(丹田发力)死了都要爱
Hei hei hei(丹田发力)死了都要爱 练习读一段歌词。
这样练习,放开你的声音,用正确的气息感觉却练习咬字,让您的腹部获得一种肌肉的反应,唱歌时就会有正确的气息支持对突破高音很有帮助。
第九步;假音练习
用假音说话,类似于曾志伟说话的声音。 读一段歌词。可使声音更加有磁性有质感!
第十步:呼噜练习
分别堵住一边的鼻孔,模仿猪叫的声音 堵住两边的鼻孔模仿猪叫的声音
这个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打开声音通道,更重要的是可以帮我们打开我们的高位置
第十一步;强度练习
舌头像黑白无常的感觉,手平放在下巴,嘴唇闭拢。然后发“嗯”这个音,短促、有爆发力、很干脆的爆发出来。
十二步:狼叫
B. 幼儿音乐的教学方式有哪些
音乐教学是幼儿园 教育 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园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孩子们萌发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但如何扩展幼儿的音乐潜能呢?现在我将为你带来几种 教学 方法 !
幼儿音乐的教学方式
一、依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属于启蒙阶段的音乐教育,教师应当依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多选取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趣味性较强的活动中,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来开展音乐教学,使幼儿在音乐旋律的伴奏下,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游戏活动中学习音乐。同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恰当的音乐游戏活动,如小班的孩子刚接触音乐,对音乐是什么尚无概念,喜欢简单明快的节奏和旋律,教师可以设计生动活泼的音乐游戏活动,如学习儿歌《走路》时,歌词的内容为:“小白兔走路跳跳跳,小鸭子走路摇摇摇,小乌龟走路爬爬爬,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教师可以让幼儿边唱边模仿这几种动物走路的方式,之后教师再出示其他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说一说这些动物是怎么走路的,并模仿出来。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并主动发言和表演,在学会了儿歌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些生活常识。再如,教学中班儿歌《尾巴歌》时,歌词为:什么尾巴扁?什么尾巴弯?什么尾巴好像一把伞?鸭子尾巴扁,公鸡尾巴弯,松鼠尾巴好像一把伞。什么尾巴长?什么尾巴短?什么尾巴好像一把扇?猴子尾巴长,兔子尾巴短,孔雀尾巴好像一把扇。 教师可以通过猜 谜语 的游戏活动使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尾巴的形状,使他们在欢乐的游戏活动中了解这首儿歌的结构,记忆音乐的旋律,并为接下来的儿歌创编活动做好准备。
二、精心选取音乐教材
开展有效的幼儿音乐教学,非常重要的一步是选准音乐教材,即音乐教材既要有教育意义,又要具有趣味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材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园的教材中虽然选入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但是并不是每一首歌曲都适合幼儿的认知,有的歌曲太陈旧,有的歌词太复杂,有的歌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那么什么样的音乐教材是适合幼儿的呢?我认为,只要是内容健康且幼儿感兴趣的,能为他们带来愉快情感体验的歌曲就是适合的教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 经验 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音乐教学的内容,除了课本上一些优秀经典的儿歌外,还可以加入一些幼儿熟悉的流行歌曲、影视剧插曲等,如《隐形的翅膀》《外婆的澎湖湾》等,这些歌曲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这些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进行适当的改编,变得更加朗朗上口、简单易学,以便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了解幼儿学习的难点,如符点音、顿音、音的跨度,以及 唱歌 时的感情,并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难点,所以幼儿教师应该有的放矢地为孩子们选择歌曲,使他们成为“与时俱进”的人。
三、通过 音乐欣赏 活动提高幼儿的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歌词的引导和教师的启迪,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在音乐教学中,我通常情况下会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幼儿欣赏音乐作品,以此来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一)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幼儿了解音乐
幼儿对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较深刻的,在首次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教师一定应尽量使他们对音乐产生一种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这个过程应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想象活跃,情感上也有所触动。例如,在欣赏歌曲《啄木鸟》时,我要求幼儿闭目聆听音乐,并跟随教师有感情的配乐讲解,在脑中展现出一幕幕啄木鸟为果树治病,以及果树除虫后枝繁叶茂的美丽画面,使幼儿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深地感受乐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二)通过动作演示更好地表现音乐
如在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这组乐曲时,我先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只用动作,不许出声,听一至三遍音乐,之后我观察他们的反应,结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我抓住时机,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
(三)通过图画更好地展现音乐
例如,在欣赏《嘀哩、嘀哩》这首曲子时,在孩子们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我鼓励他们大胆想象,运用画笔在纸上把关于春天的种.种美妙景物展现出来,从而完成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总而言之,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最主要的途径是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但是,我们教师不应该把对幼儿的音乐教育局限在课堂中,应当引入到课外,甚至要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在课堂之外的地方多为幼儿创设音乐学习的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多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在生活、学习、游戏、劳动中都有音乐的陪伴,进而使幼儿的身心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儿童 声乐教学方法
第一:强调护“嗓”比练“嗓”更重要,处在生长期的儿童,发声器官非常稚嫩,如果不注意保护嗓音,平时的喊叫、感冒、不正确的 发声方法 或用嗓过度等都可能造成儿童声音的嘶哑或声带小结、息肉,严重的甚至失声。
因此,首先应在儿童学习歌唱前,组织专门的嗓音保健课,向家长和学生强调护“嗓”的重要性及护“嗓”比练“嗓”更重要的这一原则。
“轻声讲话”、“弱音发声”、“合理用嗓”、“半声练习”,以及包括生活中应注意的不能迎风歌唱、边跑边唱和在运动前后、饮食前后、歌唱前后和“四季”等的嗓音保健法。这是一套适合儿童的“嗓音保健法”。
第二: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声乐技巧,融化在儿童直观的形象思维中,对于研究儿童声乐教学的教师必须明确,儿童歌唱与成人歌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成人歌唱方法与儿童歌唱方法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如果用成人的方法来考虑指导童声,那将难以获得好的效果。
在声乐活动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有的教师跟儿童大谈声乐理论中的“位置”、“共鸣点”、“关闭”、“三种唱法”等专有名词,把学生弄得一头雾水。在学习中,应针对儿童要用浅显的、容易理解的方法去达到目的。
美声歌唱的技巧重要部份是在气息的支承下,使声音从喉头进入到鼻咽腔的通道上,从而获得较好的头声。这是每个学习歌唱者的必经之路,也是儿童歌唱的必经之路。这个听起来似乎很深奥,老师在训练时,故意轻描淡写化,用“开火车“的方法,启发学生的 想象力 。
老师说“声音好比“火车”,“鼻咽腔通道”好比“铁轨”,火车必须在铁轨上运行,这是学生们容易理解的浅显道理,火车到达的方向是“北京站”,老师指着前额的眉心处,示意声音要唱到的地方;开火车的动力在这里,老师指着腰腹部,示意气息;
大脑是总指挥,每个同学身上其实都带着“老师”,这个“老师”就是“耳朵”!当学生声音不对时,老师风趣地说“你们的老师听听,火车离开铁轨啦!”学生会很快的把声音调整好;
当注意了上面的“通道”,又不注意用气息时,老师又说:“火车没有油了,开不动了!”学生赶紧用手摸腰腹部,注意使上劲,把气息找回来;
当声音通过“通道”到达前额眉心处时,老师高兴地鼓励道,“啊!对了,你开的‘火车’顺利的到达了‘北京站’啦!”学生高兴得手舞足蹈,很有成就感!训练,是获得头声的基础。
第三:轻声的“哼唱”。一般儿童在他们未受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决不允许大声歌唱,否则,美的音质就会消失。儿童要获得好的头声,要从弱声的哼唱训练开始。
过程是:抓住自然状态的“哼唱”训练有气息支托下的“哼唱”,使儿童声带其各器官充分调节好了之后,再慢慢地予以加强和扩大。如果注意观察会发现,“哼唱” 其实是儿童本身最自然、最喜欢的状态,在放学的路上、回到家里、同学相聚时经常会听到儿童自哼自唱,这也是最宝贵的歌唱最初时的自然状态,要抓住这一感觉。因为哼唱“ng”会引起软腭后面垂直部分振动,并导致鼻咽腔通道的打开,同时放松了下颚,在呼吸的配合下从而使学生可获得较好的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