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教学课堂行为研究方法有哪些

教学课堂行为研究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9-05 21:50:21

A. 如何立足课堂做教学研究

一、以课例研究为中心,走向反思性实践
佐藤学认为:课堂教学的工作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高度智慧性的复杂工作。对于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扎根于自己的课堂事实的研究与研修,以形成基于大量案例研究所培育的实践性智慧。而佐藤学教授也就是这样做的。代表性着作:《静悄悄的革命》《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等。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自己的课堂也进行了反思与总结,撰写了相应的课例类论文。
例如:前年参加江苏省农村中学物理实验课评选活动;课题选择了《物质的比热容》,虽然最后没有出线,但是学生的实验成功率几乎达到了100%;物理老师应该比较清楚,比热容实验是比较难操作的,尤其是让学生自主完成更是困难重重。因此我对教学的流程设计、活动设计以及提问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反思,撰写了论文《物质的比热容探究式课堂教学及行为评价设计》,发表于湖南中学物理2012.4
去年10月在积余街实验学校为无锡大市初二老师开设研讨课《光的折射》,这堂课以目标导引课堂教学、以活动组织课堂教学、以评价促进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课堂目标检测的准确率、探究行为的发生率都非常高。由此我将本堂课的教学流程加上一些理论的观点,发表在了核心期刊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3.1-2上;同时用文字对课堂中自制的实验器材及其使用做了简单的介绍,发表于国家级期刊《实验教学与仪器》2013.4
二、以课堂观察为路径,走向组本化研究
课堂观察: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崔允漷教授在其着作《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中指出: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
要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其基本理念是从讨论“教师的教法”转变为讨论“学生的学习事实”以评许帮正老师的省电视课“引言(2):体验科学探究”为例
观察点:1、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率;例如:以小组为单位能提出问题有多少?能设计出实验的有多少?2、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度;提出的有效问题有多少。实验的设计可操作的有多少。
各学科可以根据自己学科的学科特质,设置相应的观察维度。
具体的操作方案:观察维度明确分工;(课前)围绕话题及时评议;(当天课后)整理材料集中展示。(本周/月教研组会议)
实验学校学科组活动的开展。
2013年初我参加了江苏省中考命题及评估会议,
2013.3学科组开展了活动:在课例研究中转变教学行为,在命题实践中把握课改导向。
2013年3月许帮正骆波老师在江西九江参加了全国物理教学年会,2013.4学科组开展了活动:探寻学科教学的本质特征,优化学科教学的顶层设计。
2013年5月初,骆波老师开设了无锡市初三复习研讨课,2013.5学科组活动:循规律,授方法,促实效——复习课教学研讨。
2011年末学科组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主题为“先学后教”,课题《电阻》;研讨后,提炼出观点:自学不等于预习、后教不等于重复的观点;撰写论文《初中物理先学后教教学设计探讨》发表于《中学物理》2012.6
三、以课题研究为驱动,走向专业化成长
近几年我参加了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学生探究行为评价研究》,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主动参与式课堂学与教的研究》;以已经结题的《学生探究行为评价研究》为例。
研究目的: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立足于课堂的课题研究才是有意义的研究。撰写课例文章《基于标准评价学生探究行为》;梳理研究过程撰写论文《实践评价改进》;分析研究过程中的部分问题,撰写论文:《分析四种版本教材探究要素分布优化教学设计》;破解课题瓶颈,撰写总结文章《学生探究行为评价研究综述》。
最后,给各位想在教科研方面有所突破的老师些许个人的建议:
1、课后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我将自己的课后反思;出去培训的心得等记录在“拟写论文”文件夹中,作为今后撰写论文的素材。本学期至今,我撰写了反思:无锡市2013年物理中考评估报告;分析多版本教材探究方案,自制音调影响因素演示器;例谈实验方案的评估与迁移;基于前概念的学习诊断及其评价策略;木块前的泡沫塑料等。
2、对听评课保持热情,并尝试发挥建设性作用
及时记录听评课活动中好的设计方案和建议。
3、了解各大期刊特点、与编辑适当沟通
可以关注各学科的人大复印资料,每年的年初都会在封底的位置刊登,各大专业期刊的转载排名;从而能够明晰哪些期刊是本专业的较有影响力的期刊。同时借助于网络,加入各个杂志社的QQ交流群,与编辑交流心得体会,了解各期刊的风格特点,从而能够撰写相适应的论文。
4、利用参加培训的机会,与专家建立联系
2009年参加新教材培训,留下了苏科版物理教材的主编刘炳升教授的联系方式;10年当时学校强制推行提前自学,我联系了刘教授,他给出了提前自学的建议,根据这个建议我撰写了论文《物理教学以评价导引提前自学》发表于核心期刊《物理教学探讨》2011.7;同时对物理学科的提前自学与学科特点进行了有机结合。
5、适当阅读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应摒弃学科本位的思想,阅读其它学科研究成果,借鉴其中有益的内容。

B. 课堂观察的方法有哪些

课堂观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直接观察法。这是最基本的方法,观察者直接进入课堂,利用自己的感官或辅助工具如记录表、录音设备等,对课堂中的现象进行感知和记录。这种方法直观、真实,能够捕捉到课堂中的细节。


2. 间接观察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学生的作业、课堂笔记、考试分数等间接资料来了解课堂情况。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更全面地收集数据,但需要其他来源的资料真实可靠。


3. 参与观察法。观察者不仅是观察者,也是课堂的参与者。通过参与课堂讨论、教学活动等,观察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课堂互动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方法可以获得更深入的体验和理解,但需要观察者有一定的参与技巧,以免影响课堂的正常进行。


4. 行为核对表法。观察者根据预设的行为核对表对课堂进行观察,这种方法可以系统地收集数据,有助于对课堂行为进行分类和量化分析。但需要观察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准确判断各种行为的性质。


以上四种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综合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课堂观察。同时,在进行课堂观察时,观察者还需注意遵循客观、公正、全面的原则,确保观察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另外不同的研究方法在具体的实施上可能有所不同,需要结合具体场景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课堂观察效果。

C. 时间取样观察法来观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违纪状况

取样观察法

取样观察法不是详细地描述行为或事件

,

而是缩小范围的聚焦观察。取样观察法首先对观察

的行为或事件等进行分类,通过分类将其转化为可以数量化的材料;其次,用具体的、可感知

的方式对每种类别进行界定;最后,根据类别设计出记录表,从而便于记录。取样观察法大致

有四种。

(1)

时间取样法。

时间取样观察法是观察者事先确定所要观察的维度

,

然后据此有选择地在某

些时间段内观察某一特定行为或发生的事情

,

并把所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到事先拟定的编码记录

表上

1

。它是常用的观察法之一

,

用于确定某种行为是否出现或发生

,

该行为发生的次数、频率及

其持续时间等

2

。时间取样法又分为连续时间取样法和非连续时间取样法。连续时间取样是指观

察者依次在每个时间间隔内观察并记录行为。非连续时间取样是指观察者在前一个时间间隔内

等待目标行为的出现

,

然后在接下来的那个时间间隔里记录在先前间隔内出现过的行为

3



时间取样法的具体做法是:第一,确定观察的总时间。第二,确定若干观察时段。第三,

作出所要观察的行为或现象的操作性定义,制定观察表格。第四,实施观察,并作好记录。第

五,整理观察资料,并作出研究结论。时间取样法时间取样设计观察的主要指标有

:

①规定时间

内某种行为是否出现及出现的种类

;

②规定时间内行为发生的频率

;

③规定时间内行为的持续时

间。

例如,国内某着名学者对于研究对象的相互作用记录表

4

,笔者觉得也可以划归为时间取样

法,现联系时间取样的具体做法进行以下分析。

首先,确定观察时间是某一堂课。

其次,对被观察对象的相互作用进行定性的分类,据此设计记录表格和记录方法。课堂上

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作用分为三大类,十种具体表现:

(l)

教师讲话,学生听讲。讲话的内容包

括:①接受或澄清学生的意见;②表扬或鼓励;③补充或扩展学生的意见;④提问;⑤讲授教

材;⑥提示或提要求;⑦批评或制止学生的不当言行。

(2)

学生讲话。内容包括:⑧回答老师

的问题;⑨自发谈话,包括向教师发问及同学间的交谈。

(3)

无相互作用,或无法判断。表现为:

⑩安静或混乱。

第三,

实施观察。

观察时,

按时间顺序,

把师生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填在预先设计好的表上

(



2

中的数字即为相互作用的类型

)

。每次间隔的时间为若干秒

(



5

秒或

10



)





2

师生间对话记录表

1



10

6



4

11



9

16



9

2



5

7



10

12



9

17



9

3



5

8



4

13



9

……

4



5

9



9

14



4

5



4

10



9

15



4

第四,整理观察资料,并作出研究结论。表

2

所记录的只是一些外显的行为,这些行为的

含义,则必须通过定性的分析加以确定。为此可将记录结果汇总到另一表

(



3)

上。

1

L.K.Goodenough.

儿童心理观察的策略与方法

[J].

董奇

,

方晓义

.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0(2):95.

2

车文博

.

心理学新词典

[Z].

长春

: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

3

Janet Mann, Thomas Ten Have, James W. Plunkett, and Samuel J. Meisels:Time Sampling:AMethodological

Critique[J].Child Develop-ment,1991(62):227-241.

4

高凌飚

.

观察——和中小学教师谈怎样做研究

(



)[J].

教育科学论坛

,2000(9).

D. 数学课堂研究方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 教学 方法 ,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数学课堂研究方法。

数学课堂研究方法

转变教师角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提高探索知识的能力,这是我时常思考的问题。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每节课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自做课本上的练习题,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先学后教的“教”,不是老师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价,不会做的由老师指导。

根据多年的教学 经验 ,我认为教学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改革,以前的教学基本采用满堂灌的方法,不管学生听不听得懂,反正我讲了,学生就该仔细听,课上做笔记,课后大量做练习巩固。但是,有学生根本听不懂,课下只能抄作业,结果学生疲劳厌学,老师疲劳厌教。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大胆创新,从上课到下课,都是学生自己学习,教师由教授者变为组织者、指导者。

数学课堂研究方法

引导学生自学,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老师领着学生学习往往比学生自己摸索快一些。可是这样做会使学生养成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内容都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的,学生自学几分钟后做题,不会的再看书,最后相互讨论。这个过程是不断反复的过程,不是看一遍就能全部学会的,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高,学习效率也更高。

我常常对学生讲:“老师讲过的问题你听懂了,这不叫真正的会学数学,老师没有讲到的问题,你领会了,这才叫真正的会学数学。”在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与旧知识紧密相关,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学这些知识,我大胆让学生自学,只在新知识的生长点给予关键性的点拨。

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多表扬勤鼓励。教师的鼓励才是学生前进的动力,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拥有成就感,体会通过辛苦劳动获得肯定后的快乐。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很多教师在提问时往往会偏重于对成绩好一点学生的提问,对成绩差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是很少提问或者是不提问,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采取批评点评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错误的落后的,会极大的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消极心理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课堂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不论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当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孩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对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二)拓展性教学方式。教师应当结合数学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的设置学习任务,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亦是如此,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主动的去学习,将学习数学融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练习带入到生活中去,在家中运用树叶进行加减法的练习,运用分 蛋糕 锻炼学生的除法运算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使学生的运用能力得到了提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数学课堂研究方法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学生的理解能力的不同和对学习的积极性的差异,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想要做到教学的最优化,让不同成绩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应当让学生自主学习,不能让教师的教学方法束缚了他们的思维,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当对其加强辅导,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并引导他们能够学会独立的学习和思考,使他们的学习成绩逐步得到提高。这种分层教学的方法避免了传统教学中“一刀切,齐步走”的落后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各自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数学课堂教学方式

更新观念,积极践行新教学理念,做具有创造性的教师

打造 高效课堂 ,应具有新理念的教师。建立一种具有生命性、主体性、社会性的深刻的 教育 教学新观念,培养创造性的教师,是课改的迫切需要。教师眼里要有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师生相互交流与合作,把学生好学、自学等 学习态度 及 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品质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的始终。新课改的春风在呼唤着教师的劳动应具有创造性,做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教师。没有创造性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没有创造,教育也就没有发展。只强调知识结果而不注重知识的来源过程及情感的传统课堂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变革。于是我一边学习创新的方法和有关方面的理论知识,一边实践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去。不断进行教法和学法方面的探讨。边学边试验边 总结 。

激发数学的兴趣,注重习惯养成,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长数学探究能力,获取数学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就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实践中,课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导入新课,对引发学生探究兴趣,激发 儿童 学习的好奇心和上好每节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的防止学生的厌学情绪。要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

教师在一节课前应做好导入激趣这一环节,通过谈话、讲 故事 和游戏等活动,给学生以悬念和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考力和 想象力 ,探究活动就能开好头。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节时,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导入。师:同学们,为了创建和谐平安校园,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学生: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学生间团结、友爱……)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教育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能随便扔垃圾,且让学生知道了那些垃圾是可回收的,这样既净化了学生美好的心灵,又引入了本节课所探究的课题,激发了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兴趣。

数学课堂教法研究

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

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并指引正确的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对已有认知结构进行同化、重组、改造、构建的过程,只有注重知识结构的集约化处理,加强知识结构的优化教学,才能引导学生从因果关系、类属关系、部分与整体关系、作用与效应关系等方面进行联想,并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根据新旧知识间的不同关系,用演绎、归纳、类比的推理方法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从本质上说,数学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思想、 思维方式 与方法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工具,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是促进学生逐步学会探索和掌握新知识必需的科学方法。因此,要上好一堂数学课,就必须实现“数学化”、“再创造”,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入手,沿着数学发现、发展的轨迹,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问题。

在教学中,我还让学生上讲台讲,自己在下面提问,通过讨论、启发、点拨,一堂数学课不但上得生动活泼,而且教学效果好,把学生都带动了起来。

数学课堂研究方法相关 文章 :

1. 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2. 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的注意问题

3. 常用高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4. 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5. 如何运用高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6. 数学教学方法渗透六大核心素养

7. 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8. 数学课堂如何有效操作

9.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法大全

10. 小学数学教学中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E. 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对于音乐这门学科来说,教学方法是最重要的,那么怎样才算是好的教学方法呢?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一、研究背景

音乐学科的有效教学是通过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学会唱歌、听赏、演奏、表演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等。要达成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等方面下功夫。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也随之涌现于教育教学当中,这给我们的音乐课堂也带来了一片勃勃生机。自我校开展新课程改革以来,老师们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创导新的实践,在这几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担任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工作,从中听了多次关于学习新课程的讲座,也观摩了多堂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每一节课几乎都是那么的理想和完满。然而当我们兴致勃勃地回到自己的音乐课堂的时候,却发现,很多音乐课堂教学仍然呈现出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的状态,学生音乐素养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高。在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依然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学习者的愉悦。却发现完全不能达到象他们那样完满的课堂效果!细想,是自己教育教法不妥?是学生素质太低?是师生配合不密?……

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好地感悟与体验音乐文化,增强音乐学习的有效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如何应对各种新课改理念做到融会贯通,逐步形成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如何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我们不禁自问:我们的教学方法有效吗?我们的教学方法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进而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促进有效的教学?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据此,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研究的设计思路

(一)对关键概念界定

1.有效

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音乐教学后,学生获得的音乐或与之相关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教学方法

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音乐的所有行为。

3.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专家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当前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方法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小学音乐新课标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音乐的过程,关注音乐教学效益,建构有效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具体目标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小学音乐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总结一套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小学音乐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策略体系,形成学校有效教学特色。

二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学习方法,提高音乐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合作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成为会学习会创造的智慧型人才。

三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音乐课堂教育观念,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音乐教师在小学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实现专业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着力于现实的音乐课堂教学考察,结合自己学校学生对音乐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甚少,对歌曲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很差的特点,使我觉得作为一名小学的音乐教师要想取得音乐课堂教学的真正实效,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教学原素,就必须得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摸索出适合小学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方法,这对小学音乐的教学更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实依据

我校是一所地处农村和城市相结合的学校,近几年来由于我校生源问题,因此如何使我校的音乐教学在二期课改中得以提高和改善,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精神成为我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及研究的重要依据。

2.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创造性思维,并较好培养个体的学习风格。因而在研究中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

3.创造教育的理论依据

创造教育研究认为,凡是智力正常的儿童人人具有创造潜能,在支持的环境与适合的教育条件下,这种潜能就会转化为自我实现水平的创造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及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

4.音乐学科教学论依据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在研究中做到让学生学了音乐更有朝气;使学生更有智慧;使学生更有创意;使学生思维更活跃;使学生音乐素养更有内涵;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

5.儿童心理学理论依据

小学生感知事物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这个时期,无意注意起重要作用,但有意注意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在学习和从事其他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在课堂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合作学习的热情。

(五)遵循的原则

1.兴趣性原则

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要注意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向学生展露新奇、有趣的音乐、律动,能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产生积极了解音乐和感受音乐的需要与动力。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遵循教学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种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想办法保持其稳定性和持久性;然后,创设让学生“质疑”的问题和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养成习惯;再次,教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自我探究的能力。

3.实践性原则

音乐教学的原则是要一切学生必须通过动一动、练一练、唱一唱、欣赏欣赏来体验、感悟音乐的魅力。在动、练、唱中培养学生的乐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和欣赏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创造性原则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创造性人格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5.全体性原则

(1)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学有所得,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2)对每个学生负责,“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3)我们特别强调的是,不能让班上音乐表现较差的学生沦为陪读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教师让他们答问要留心为他们创造能够获得成功和自尊的机会,使他们感到自己可以回答以往只有好学生才能回答的问题,从而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三、研究内容

构建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音乐课堂常规训练有助与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3)舞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学习小学生心理学、小学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教学理论,收集有关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情报资料。

2.调查法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目前小学学生学习音乐的状况,了解他们对本课题的看法,以及在课题研究中学生的变化情况。

3.行动研究法

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调整研究方案,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理性指导下进行研究实践,把研究实践上升到理性高度,实施研究计划,完成研究任务。

4.个案研究法

选择典型学生建立个案进行追踪研究,从而检验和了解课题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情况。

5.经验总结法

在前期文献研究、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项目研究报告,并把研究成果有机渗入到小学各年级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五、研究步骤

提出问题——制定课例内容——实施课堂教学——课后评价反思——修订教学方案——再次实施课堂教学——评价反思

先有教研组全体成员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然后由教研组集体制定课例内容,由一位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组其他成员听课紧接着是集体研讨,进行说课自评他评,并对做课老师进行置疑,然后集体进行二次备课,针对提出的或存在的'问题商讨对策,制定教学方法,由这位老师进行二次做课,然后再次进行评价反思,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效果如何?那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总结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六、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研究》

七、研究成果及其分析

1.推进备课改革

首先,学校作了两个层面的改革。一是在全校推行了校级领导随堂听课制度。由教导处每周统一安排校级领导和中层分组听课,对被听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摸底、指导。对优课教师加以表彰和鼓励,对差课教师继续跟踪指导,以听课来促进教师认真备课。

二是在课题组改进了备课的设计和过程。首先是改变备课的格式,在教案的内容栏里增设了“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学生学法”这样两块,显然这是与本课题紧密相关的。其次,以往的校内教研活动常常是执教者独立备课,呈现的是一种个人的努力。为了加强指导,进一步提高研究课的质量,我们实施了合作备课。由一名课题组骨干成员和一名一般组员组合成对,提前对教材和教法进行切磋指导。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是富有成效的。

2.改进研讨课

为了使音乐研讨课真正获得研讨的价值。我们采用了专题研讨、一课多教、同课异教等研究的策略。

(1)主题研讨

课题研讨有了明确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研讨的价值。主题的选择可以从教师普通关注的问题入手,然后加以提炼而成。如音乐教学的研讨主题有“小学音乐课堂常规训练”、“歌曲与舞蹈的整合”、“音乐课堂有效问题的设计”、 等。主题的设定者可以是课题组长,也可以是执教老师。我们一般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开出几堂研讨课,从而使教师对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积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经验。

(2)一课多教

一般来说,我们要求研讨课都有一个试教的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设计,然后才能推出比较成熟的课。如 韩慧老师执教的研讨课《吹起羌笛跳锅庄》试教了二次。这种对一堂课的反复研究,体现了我们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也有力地提升了我们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

(3)同课异教

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来教,称为同课异教。如韩慧老师和刘静对《木瓜恰恰恰》异教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她们对教材共同钻研,又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执教,体现了她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体现了她们对教学个性和学生特点的正确把握。

3.提倡互动评课

评课是实验教师理论素养的体现,它需要教师用理性的眼光来观察,用内化的理论来阐述。为了促进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参与评课,我们要求听课教师听课后撰写一份评课稿或提纲。在评课中,我们除了先请执教者说课,还主张向执教者质疑,问他的设计思路、问他的设计意图、设计理念。这种积极互动的评课氛围常常感染着每一位参与的教师,无论对执教者还是评课者,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历练。

(二)总结了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1、《音乐课堂中唱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教师:黄艳玲

研究成果:

(1)、学生歌唱时间要充足,教师示范引领到位,加强了感悟体验。

(2)、教学中注重学生对歌曲的演唱技巧指导。

(3)、歌曲的表现形式要多样,让孩子快乐歌唱。

2、《略谈创造情境教学让学生融入音乐》教师:丁学义

研究成果:

(1) 组织教学,创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

(2) 感受情境.

(3) 用丰富的多媒体展现情景

(4) 创设“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情境.

(5) 表现情境.

(6) 拓展转化情境.

3.《创设音乐学科特色常规教学》教师:韩慧

研究成果:

(1)、用音乐去指挥学生。

(2)、速度变化的运用指挥学生。

4、《舞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策略的有效性》教师:刘静

研究成果: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歌曲内容、风格、情景的不同,采用先歌后舞、先舞后歌、或者穿插式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觉得简单而有特色的舞蹈动作,会使一堂单调乏味的唱歌课充满生机,学生积极性高到极点。不仅学的快也学的好。

;

F. 鏁欑爷璇鹃桦父鐢ㄧ殑镰旂┒鏂规硶

鏁欑爷璇鹃桦父鐢ㄧ殑镰旂┒鏂规硶濡备笅锛

1銆佽鹃樼爷绌剁珛瓒斥滃皬钬濆瓧

纭绔嬬殑璇鹃橀樼洰瑕佲滃皬涓镣光濓纴渚夸簬鏁椤笀镰旂┒锛屾槗鍑烘垚鏁堬纴镰旂┒锻ㄦ湡涓嶈佸お闀裤傛暀甯埚彲浠ラ夋嫨阃氲繃镊涓绘帰绌跺氨鑳芥敼鍙樿屼负镄勨滃皬钬濊鹃桡绂

鎴栧皢涓婄骇涓嬭揪镄勯吨镣硅鹃樼粨钖堣嚜韬鏁椤﹀疄闄呴夋嫨涓涓钬滃瓙璇鹃樷濓纴浠ュ炲己璇鹃樼殑鍙镎崭綔镐э纴杈惧埌瑙e喅骞虫椂鏁椤︿腑瀛桦湪镄勪竴浜涢梾棰樸佹彁楂樿嚜韬涓扑笟鑳藉姏涓庣戠爷鑳藉姏镄勭洰镄勚

4銆佽鹃樼爷绌惰拷姹傗滃疄钬濆瓧

鏁椤笀鍦ㄥ钩镞舵暀瀛︿腑瀛桦湪寰埚氢帘寰呰В鍐崇殑闂棰桡纴杩欎簺闂棰樻槸阃夋嫨璇鹃樼殑锘烘湰𨱒ユ簮銆傝繖浜涢梾棰樼殑镰旂┒涓庤В鍐筹纴鍙浠ヤ绩杩涜嚜韬涓扑笟鎴愰暱锛屾帹锷ㄦ暀镶叉敼闱╃殑涓嶆柇娣卞寲銆

涓烘わ纴鍦ㄨ鹃樼爷绌舵柟妗堣捐℃椂锛屽硅鹃樼爷绌剁殑鍏蜂綋姝ラや笌瀹炴柦鏂规堣佽繘琛岀戝﹀畨鎺掞纴锅氩埌镰旂┒鏂规堛佺爷绌剁洰镙囦笌骞虫椂鏁椤︾揣瀵嗙粨钖堛傚悓镞讹纴鏁椤笀杩樿佸强镞惰繘琛岃嚜鎴戝弽镐濄佸綊绾虫荤粨銆佹彁镣肩粡楠岋纴浣挎暣涓璇鹃樼殑镎崭綔濮嬬粓澶勪簬链夋ラゃ佹湁鎴愭晥镄勮繍浣滀箣涓銆

G.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行为训练方法有哪些

在课堂教学中,所谓“有效”活动,是指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踊跃交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里的“有效”体现在学生思维的含量足、个体获得的发展效果明显。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学生能够获得进步,实现个体的发展。在这里,学生有无进步、有无发展就成为鉴别教学有没有成效的核心指标,具体体现在,学生个体获益的深刻性、明显性以及获益学生的普遍性、广泛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成为师生交流、对话,共同发现、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手段。在有效提问中,学生能与教师共同探讨新知,教师通过提问使课程内容持续地生成和转换,而不仅仅传递特定的课程内容。也就说,有效的提问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新问题、分析解决新问题,实现学生自我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这种辅助作用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而展开。这与以往灌输和强制式的“提问”(实际上是“发问”、“命令”)有质的区别。
同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增值”的重要途径。目前,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正在从以往只关注理论思辨层面的思考,逐步走向关注可测性(量化)和可操作性。

阅读全文

与教学课堂行为研究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凉台扣板安装方法 浏览:449
商丘无缝钢管除锈方法有哪些 浏览:520
心梗最好的医学方法如何治 浏览:263
做饭方法简单好吃 浏览:768
三相电线尺寸计算方法 浏览:64
如何分辨求浮力用什么方法 浏览:475
拉弯横梁最佳解决方法 浏览:500
肠炎怎么祛除最快方法 浏览:456
元宝的折叠方法九个步骤 浏览:65
异常压力研究方法 浏览:577
有什么方法让一个人面貌年轻 浏览:797
牛亚硝酸盐治疗方法 浏览:703
练口才的方法和技巧书 浏览:466
使用统计的方法解决管理问题案例 浏览:473
级配砂石过筛方法有哪些 浏览:873
青岛新式养殖大棚安装方法 浏览:386
收藏酒品的方法和技巧 浏览:644
儿童手工做围巾简单方法 浏览:174
丰田汉兰达雨刮器安装方法详解 浏览:461
月子病怎么治土方法 浏览: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