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根据对话写研究方法

根据对话写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5-08-14 23:21:21

① 求问意象对话如何从咨询技术上升到社科研究方法

笔者认为时代的现代性特征对研究者本身的问题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者需要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把握出时代的本质特征。意象对话具有穿透力、还原力、敏感性和灵动等特点,可能从两个方面对社会科学研究产生影响:一是象征分析、一是用来培养社会工作者的敏感性和感受性,加强对时代特征的把握。
关键词:意象对话 原发氛围 现代性(一)意象对话是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结合中国的文化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一种治疗技术。意象对话做为一种心理咨询技术,以其深入有效、利于发现问题、来访者阻抗较小、治疗见效迅速。其对心理咨询的贡献和成就有目共睹。
根据心理学理论发展的一般特点:当一种心理学理论成熟后,它就会超出单纯的心理学范围,尝试成为一种社会理论,试图以心理学的独特视角去把握时代问题。例如冯特的《民族心理学》,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文明及其缺憾》,荣格的《寻求灵魂的现代人》,斯金纳的《沃而登第二》、《自由与人类控制》、《超越自由与尊严》,罗杰斯对教育问题的关注等,都是这方面的典范。
意象对话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从理论到实践和培训的比较成熟的模式。现在可以说意象对话做为一种心理咨询技术基本成熟。笔者认为现在意象对话可以尝试进入更广泛的领域,特别是社会科学领域文化研究和社会研究领域;应该尝试与其它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结合。实际上已经有学者在从事这方面的努力了。例如朱建军教授的《心灵的年轮――中国文化的心理分析和救赎》,自觉的运用意象对话来研究社会问题,包括理论总纲,对历史事件、文化产品、社会现象的具体心理分析,探索疗救中国文化的方法。
(二)意象对话有四个特点:穿透力、还原能力、敏感性和思维的灵动。这可能是意象对话融入社会科学研究的切入点。
所谓穿透力是指意象对话能够不被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所迷惑,对诸种社会行为、事件和问题背后的心理现实有着超常的把握。以朱建军教授的《中国人与石头》为例:他通过意象分析,把握到石头这一中国人常见的艺术形象的多种象征意义:承担、永恒、冷漠、沉重。意义豁然明朗。
所谓还原力是指意象对话能够把人或者一个群体的问题和情绪还原到事情发生的情境中。不是一种单线的因果分析,不过分借助理智的分析,而是还原出一种原发氛围,获得一种质的把握。这非常类似于现象学的面对事实的方法(在这里,笔者想对这个论断和对比暂时保留,意象对话的活的研究精神能否和现象学的研究结合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以文革研究为例:如果文革的当事人在时间中慢慢逝去,后来的研究者可以运用意象对话通过他们的日记、回忆录等文献资料还原出当时当事人在文革历史事件中的真实生存体验,把握出他们的那代人心态和精神气质。这将是对文革问题制度分析的主要补充。
所谓敏感性是指受过意象对话训练后,其对情绪的细微区分、思想变化的感受力将明显提高。如果运用于社会科学研究,它可能与研究者的问题意识相结合,对所研究的问题能够见微知着,不被现代现象的芜杂所迷惑。
所谓思维的灵动性是指意象对话能够帮助研究者跳出小我,以一种更加开阔的眼光看待问题。社会科学工作者,当然也包括心理咨询工作者,往往有不同的设问方向和理论爱好。研究者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风格是社会科学百花齐放的保证,但也存在一个问题:研究者的研究问题和方法过分与自己的风格相契合,那么这种研究的结论是否是根据自己的经验预设的。意象对话可以帮助研究者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情结、投射等,使其思维既保持了独特性,又能够根据研究的需要超出自己眼界的限制,视野更开阔,思维更灵活。这间接保证了社会研究的科学性。
(三)意象对话将四个特点运用于社会科学研究,它可以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象征分析,一是与其它研究方法相结合,参与到现代性问题的研究中。
第一个研究是方向是意象对话对其理论来源和研究方向继承决定的。意象对话主要脱胎于荣格心理学。荣格心理学本身就非常重视用象征分析法,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文化和人类学研究。国内较早运用荣格理论研究的是王岳川教授(其后期离开荣格理论,但其研究堪称典范,代表作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及其文艺思想》),其后国内又有研究者将其原型理论和象征分析运用于文化人类学研究,但成就不高,运用荣格的理论运用得生硬,比附的感觉大一些。
意象对话研究者继承了荣格心理学的思想精华,也继承了它的研究领域。运用意象对话方法的学者的社会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文化心理学和社会心态分析上。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意象对话的开创者朱建军教授在做,代表作是《心灵的年轮――中国文化的心理分析和救赎》。其他的研究者的研究不多见,偶尔有之,其穿凿附会的成分大些,缺少意象对话开创者的灵动和自信。
这方面的研究潜力还有待发掘,研究者的知识储备还有待提高。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研究方向发展到后期可能会细致有余而大气不足,模式化有余而创新不足。
如果说第一个研究方向已经初具雏形,发展方向基本明显。那第二个研究方向却是一条尚待探索的道路,并且是一条漫漫长路。这个研究方向是与现代现象紧密联系的,需意象对话与其它研究方法结合运用。
何谓现代现象?现代现象是人类有史以来在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知识理念体系和个体-群体心性结构及其相应的文化制度方面发生的全方位秩序转型。它有三个题域:现代化题域――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型;现代主义题域――知识和感受之理念体系的变动和重构;现代性题域――个体和群体心性结构及其文化制度之质态和形态变化。(现代现象及其衍生的现代性问题是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具体的研究,请读者查阅更具体的资料,此处采用了刘晓枫教师的观点)
现代化题域是属于制度分析的领域。意象对话对这个领域没有优势,但意象对话可以在后两个研究题域有所贡献。后两个研究题域主要表现为价值秩序的变化,是个体和群体心态、精神气质和体验结构的变化。意象对话的四种优势将在这两个题域发挥的淋漓尽致。
但这种贡献不是靠意象对话单独能够完成的,而是指通过意象对话的训练使社会科学工作者在自己原有的理论储备的基础上具备思想的穿透力、对个体和群体心态的还原能力、对时代价值偏爱的敏感性和思维的灵动。
有两位现代思想家凭其天才的直觉对现代现象有着独特的把握,他们的思路也许可以为意图将意象对话融入社会科学研究的研究者提供借鉴:
一位是西美尔:其对钱的文化社会分析、对都市人的处身心态的社会分层以及相应的文化心理分析对社会学的发展影响很大。他注意到人格概念的实质结构在实用主义的思潮中被经验量化,人的本质已无从戡定,根本原因在于货币经济的发展导致人的观念转变,现代的经济生活和社会分化引出各种新的生命态度和心理感受,分析这些感受的品质及其与经济生活的关系,是人的研究的首要课题。
一位是舍勒:他认为心态决定着人的身体――精神统一体的此时此地的实际样式,现代现象中最为深刻的变化就是人的实存本身的转变;现代性不仅是一场社会文化的转变,环境、制度、艺术的基本概念及形式的转变,不仅是所有知识事务的转变,而根本的是人的本身的转变,是人的身体、欲求、心灵和精神的内在构造结构的转变;不仅是人的实际生存的转变,更是人的生存标尺的转变;生活世界的现代性问题不能仅从社会的经济结构把握,也必须通过人的体验结构把握。
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现代性与现代中国,刘晓枫着,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1
舍勒选集,舍勒着,刘晓枫主编,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1
货币哲学,西美尔着,陈戎女等译,华夏出版社,2003.1
后记:我第一次接触意象对话的时候,是2004年秋天。我对其在咨询中的运用印象深刻,但让我更感兴趣的是:我感觉意象对话运用于社会研究中的前景会非常广阔。在这两年中,我逐渐离开了自己感兴趣的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在学校中从事心理辅导工作。工作繁重,已经没有大学时的悠闲心态和阅读激情。
但我想还是努力把我自己的思考和已经有些生疏的对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了解相结合,做个论述,即使非常不成熟,也要还自己一个心愿。说不定还能因此找回曾经的激情。
我自己感觉对意象对话参与现代现象研究的论述,跳跃性非常大,很多地方语焉不详。以后有机会再重新表述吧。
现代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常涉及的三学:现象学、诠释学和符号学,都晦涩艰深;现代现象纷繁复杂,现代性问题又因研究者的理论旨趣和设问方向不同,其研究结果彼此差异很大。这几个方面,不是本文二千多字能够把握的。有兴趣的研究者可以自己去找相关的论着自己阅读。

② 质性研究方法:深度访谈法

深度访谈法是质性研究方法中的一种,旨在通过有目的性的交谈对话,深入探索研究对象的内心世界和实践经验,获取丰富、深度的个人见解和经验。以下是关于深度访谈法的详细解答:

1. 深度访谈法的目标 获取深度见解:深度访谈法的核心目标是深入了解研究对象对于特定主题的见解、行为动机和意义建构。 形成解释性理解:与量性研究不同,深度访谈法更注重探索现象背后的原因,形成解释性的理解。

2. 访谈形式 结构化访谈:流程统一,问题和顺序标准化,适用于收集定量数据。 半结构化访谈:更加灵活,允许研究者在关键主题引导下进行自由对话,平衡深度与广度。 非结构化访谈:完全开放,鼓励自由表达,适于探索复杂、主观的经验。

3. 访谈提纲的设置 建立良好关系:通过暖场问题建立信任与舒适度。 设计逻辑清晰的问题:围绕研究主题设计问题,灵活提问,鼓励开放性回答。 挖掘细节:通过提示性问题挖掘细节,避免偏向或诱导性提问。 全面收集信息:访谈接近尾声时,确保全面收集信息,避免突然结束。

4. 访谈技巧 前期准备:了解访谈对象的基本背景,以确保提问的针对性和敏感性。 围绕主题提问:保持好奇,及时追问细节,澄清理解。 确保双方理解一致:通过重述、复述等方式,确保双方理解一致,有助于后续分析。

5. 实践与应用 实践是关键:通过不断练习,提高访谈技能,深入理解研究对象的内心世界。 适用于护理研究:深度访谈法在护理研究中尤为适用,能够深入探索患者、护理人员等的内心世界和实践经验。

③ 有关访谈法心理学论文

访谈法作为“定性”研究的方法之一,在心理学的研究及发展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访谈法不再是定性研究的专利,定量研究中也常常用到。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访谈法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访谈法心理学论文篇一

《浅谈访谈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运用》

论文关键词:访谈法;心理学研究;计算机访谈;行为访谈

论文摘要:本文从心理学研究的两大基本的范式出发,论述了访谈法并不是定性研究的专利,它既可用于定性研究,也可以用于定量研究。然后,论述了访谈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具体运用:为其它方法的运用寻求证据、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计算机访谈和行为访谈。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基本的范式。定量研究一般指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则是采用书面的、言语的和观察的方式,取得有关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的描述性资料,对这些资料作定性的分析。[1]定量研究收集数据资料的主要方法有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结构观察法等;定性研究腔宽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档案和纪实文献分析法、视听材料分析法等。由于如上区分,人们往往认为定量的方法不能用于定性研究,定性的方法不能用于定量研究。实际上,随着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可优势互补。定量研究的优势正是定性研究的不足,定性研究的长处却是定量研究的短处。[2]就方法而言,定量研究的方法可用于定性研究,定性研究的方法可用于定量研究。

访谈法作为“定性”研究的方法之一,在心理学的研究及发展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访谈法不再是定性研究的专利,定量研究中也常常用到。本文就访谈法(定性与定量)在心理学研究中的运用进行讨论。

一、访谈法及其特点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对方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3]通过访谈法,可以了解到被访者对某一事件、对象的主观感受、态度、情感等,从而对其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访谈法的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互动性。访谈法即访谈者与被访者就某个问题进行“交谈”。在这个的过程中,“交谈”双方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所以双方的言行都会对对方产生影响。这就要求访谈要在一个和谐的访谈氛围中进行,如果访谈的氛围比较紧张,则访谈的效果可想而知。为了研究的顺利进行和研究结果的真实性,访谈者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一些访谈的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访谈法中的“交谈”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活动,并不是漫无目的的瞎聊。访谈过程中,访谈者应作为访谈的主导者,以一般的“家常性”问题入手,适时切入主题,以此来收集研究资料。用访谈法收集的资料较为全面,除了言语信息外,还能收集到行为方面的信息,如眼神、手势、坐姿,等等。

二、访谈法的类型及注意的问题

访谈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分为不同的种类。本文主要论述按照访谈中结构的严谨性标准划分的种类:有结构访谈、无结构访谈、半结构访谈。对以上三者的区分可通过确定访谈问题的特点和要求被访者回答方式的特点来进行。当访谈问题是有结构的、被访者的回答方式也是有结构的,则该访谈为有结构访谈;当访谈问题是无结构的,被访者的回答方式也是无结构的,则该访谈为无结构访谈;当访谈问题是有结构的、伍弊亮被访者的回答方式是无结构的,或者访谈问题是无结构的、被访者的回答方式是有结构的,则该访谈为半结构访谈。

有结构访谈是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按照有一定结构的设计好的问题而进行的比较正式的访谈。有结构访谈过程中所提的问题、提问题的方式、提问题的顺序、被访者回答的方式、访谈的记录方式等都有统一的要求。这种访谈的结果数据有利于统计分析,但访谈者与被访者双方的互动少,访谈者与被访者在在访谈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都不够。卜袜无结构访谈是根据一定的访谈目的,访谈双方进行的非正式的访谈。无结构访谈中,所提的问题、提问题的方式、提问题的顺序、被访者回答的方式、访谈的记录方式等都没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这种访谈的结果数据不利于统计分析,但有利于访谈双方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同时对访谈者的要求也较高,访谈者必须具有很强的访谈能力和技巧。半结构访谈则介于这两种有结构访谈与无结构访谈之间,要么是访谈问题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而回答方式没有统一规定,要么是回答的方式有统一的要求而访谈的问题没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访谈法的这些类型,可以根据研究的不同目的,单独使用其中的一种,也可以综合起来运用。第一、不同的研究中采用不同的访谈方式。上述有结构访谈和无结构访谈就可以分别用于定量和定性研究中。有结构访谈的结果数据易于统计分析,适合于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比较注重参与者的观点,旨在理解心理现象,关注不同的人如何理解各自生活的意义,以揭示各种心理情境的内部动力和定量研究所忽视或舍弃了的人类经验中那些特性层面。[4]无结构访谈的结构信息不易数量化,重在描述当时当地的情境,因此无结构访谈适合于定性分析。第二、同一研究中常常综合使用上述的几种方式,这样有利于各种方式之间优势互补。如在访谈的开始和结尾使用无结构访谈,在中间部分运用有结构访谈。第二种方法用得较多,原因有二:一是心理学的研究大多属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单一的定量和定性的研究较少;二是一次访谈中无结构访谈给被访者以轻松的感觉,所以,以无结构访谈开始能让被访者轻松进入有结构的访谈。

三、访谈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运用

前已述及,访谈法可以用于定量研究,也可以用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中主要使用有结构访谈,定性研究中主要使用无结构访谈。随着心理研究的发展,通过访谈法获得的信息都有被数量化的趋势。访谈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为其它方法的运用寻求证据。本文主要从问卷和实验两种方法进行论述。之一是:为问卷的编制收集信息。为了提高问卷的质量,在问卷编制之前,要对研究对象或相关人员进行访谈,找到要测量的关键点,然后才形成问卷编制的双向细目表。这样依据双向细目表编制出来的问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质量也高。之二是:为实验研究的假设或推论收集信息。实验研究都有自己的研究假设或某一理论的推论,这一假设或推论的来源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就是通过访谈后归纳出来的。另外,访谈法还能为既有的假设或推论收集一定的资料,这样更有利于实验研究。

第二、为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依据。访谈法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用得比较多,常用于心理障碍的诊断、咨询与治疗。本文主要介绍 计算机访谈和行为访谈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运用。

一是计算机访谈。计算机访谈就是通过来访者与计算机进行对话、然后做出心理诊断的过程,其实现方式是通过储存在计算机中的一系列的问题和指导语而自动进行。计算机提出一个问题让来访者回答,然后计算机根据来访者回答的答案决定接下来该提的问题。计算机访谈的优点是高效、灵活和可信。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访谈大大节约了时间,并且允许大量的主题、甚至比人工访谈问的问题还要灵活。对于敏感性的问题如自杀、性方面的问题,运用计算机访谈得到的信息更加真实。也就是说,人们更愿意通过计算机访谈说出自己的敏感性问题。计算机为基础的访谈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是对弱智儿童和成人的运用有限;二是精神病人中大范围寻找问题和症状也不足够灵活;三是对言语的处理必须是有结构的,对没有结构的信息处理存在困难。

二是行为访谈。行为访谈是一种临床访谈,它强调收集信息以制定行为矫正的计划。这要求客观的描述被访者的问题行为、之前的条件和强化的结果。[5]然后通过分析其经历来理解行为,包括社会学习历史与当前的环境以及行为的结果。最后制定出行为矫正的计划,用来将个体的不适宜的行为改变成更加适宜的行为。

总之,访谈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运用,既有定性的研究也有定量的研究,并且通过访谈法收集的数据,大多可以进行数量化,从而便于统计分析。

参考 文献:

[1]崔丽霞,郑日昌.20年来我国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思[J].心理学报,2001,33(6).

[2]秦金亮,郭秀艳.论心理学两种研究范式的整合趋势[J].心理 科学,2003,26(1).

[3]董奇.心理与 教育研究方法(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戴斌荣.定量与定性结合——心理学研究方法的 发展趋势[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25(1).

[5]Lewis R.Aiken,Gary Groth-Marnat.Psychological testing and assessment.12th ed,200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访谈法心理学论文

阅读全文

与根据对话写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板的钢筋计算方法 浏览:911
液体毫升的检测方法 浏览:860
即热式水龙头防漏电开关安装方法 浏览:262
螺杆冷冻机使用方法 浏览:70
林心如瘦手臂方法视频 浏览:217
酥瓜羊角蜜种植方法 浏览:874
鱼跃的血糖仪使用方法 浏览:609
扔掉自己的旧手机的方法 浏览:243
数值计算方法下册 浏览:398
毛衣缝纫方法图片 浏览:516
好销售技巧和方法 浏览:62
元素化学形态分析方法 浏览:713
电脑图片免费压缩方法 浏览:115
空调不制冷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浇水 浏览:26
经纬仪测量使用方法 浏览:939
outlook使用方法 浏览:450
上计算机教学方法 浏览:759
矮化水果树种植方法 浏览:659
肩周炎锻炼方法坐姿图 浏览:580
苹果6s百度云下载的视频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