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新药疫苗研究方法

新药疫苗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5-08-14 22:36:36

㈠ 疫苗临床试验需要多久,分为几个阶段

时间主要取决于临床试验的进展,疫苗的临床试验一共分为四个阶段。

这次研制疫苗各个专家真的是非常辛苦,每个环节不仅是认认真真,而且还是加班加点,不敢耽误一秒的时间。为科学家的精神点赞。他们是我们安全的守护者。感谢他们的奉献精神。

如何应用微生物与免疫学的理论指导开发新药

现在已经有生物药(疫苗)和抗体药(抗体耦合小分子)这种超越了传统教科书上内容的药物上市了。下面我们以传统的小分子化合物药(比如青霉素,比如对乙酰氨基酚)为例,大致说一下药物研发从无到有到最后上市的流程。

i. 临床前研究。
1.药物靶点的确认。
这个是所有工作的开始。只有确定了靶点,后续所有的工作才有展开的依据。

2.化合物的合成。
这个阶段的工作主要负责新化合物的合成,现有化合物的结构改造和优化。

3.活性化合物的筛选
不是所有合成出来的化合物都能有理想的活性,在这个阶段需要通过生物实验手段筛选出初步有活性的化合物用作备选。这些化合物叫先导化合物(lead)。得到的活性数据可以结合化合物结构得到初步的构效关系分析。构效关系可以有效的指导后续的化合物结构优化。这一步工作主要在细胞实验层面展开。
同时也存在一个化合物对目标A靶点没有作用,却有可能对其他的B靶点C靶点有非常好的活性的情况,暂且不表。

4.返回到2进行下一步的化合物结构修饰得到活性更好的化合物。
2到4这是一个循环,直到我们得到了活性足够理想的化合物。
上面的内容也就是药物化学领域的大致工作范围了。

5.评估药物的药理作用,安全性与毒性,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ADME)。
这部分的实验需要在动物层面展开。细胞实验的结果和活体动物实验的结果有时候会有很大的差异。这一步的目的是确定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6.制剂的开发。
总不能弄点化合物就直接往嘴里倒吧。制剂开发是药物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比如有的药胃肠吸收很差,就需要开发为注射剂。有的药对在胃酸里面会失去活性,就需要开发为肠溶制剂。有的化合物溶解性不好,这也可以通过制剂来部分解决这个问题。

前面这些内容都统称为临床前研究。是药物研发的最开端的内容。各个实验的步骤并不一定严格按照这个顺序展开,也没有1、2、3这样一个明显的分界线。各个步骤是一个相互包容协调的关系。

ii.临床研究。
1. 临床I期。
2.临床II期。
3.临床III期。

这部分的具体内容不怎么了解。我从网络知道上找了个回答。可以参考。
http://..com/question/52182460.html
Ⅰ期临床试验
在新药开发过程中,将新药第一次用于人体以研究新药的性质的试验,称之为Ⅰ期临床试验.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给少量试验药物于少数经过谨慎选择和筛选出的健康志愿者(对肿瘤药物而言通常为肿瘤病人),然后仔细监测药物的血液浓度\排泄性质和任何有益反应或不良作用,以评价药物在人体内的性质.Ⅰ期临床试验通常要求健康志愿者住院以进行24小时的密切监护.随着对新药的安全性了解的增加,给药的剂量可逐渐提高,并可以多剂量给药.通过Ⅰ期临床试验,还可以得到一些药物最高和最低剂量的信息,以便确定将来在病人身上使用的合适剂量.可见,Ⅰ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目的在于观测人体对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Ⅱ期临床试验
通过Ⅰ期临床研究,在健康人身上得到了为达到合理的血药浓度所需要的药品的剂理的信息,即药代动力学数据.但是,通常在健康的人体上是不可能证实药品的治疗作用的.在临床研究的第二阶段即Ⅱ期临床试验,将给药于少数病人志愿者,然后重新评价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排泄情况.这是因为药物在患病状态的人体内的作用方式常常是不同的,对那些影响肠、胃、肝、和肾的药物尤其如此。以一个新的治疗关节炎的止通药的开发为例。Ⅱ期临床研究将确定该药缓解关节炎病人的疼通效果如何,还要确定在不同剂量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高低,以确定疼痛得到充分缓解但不良反应最小的剂量。可以说,Ⅱ期临床试验是对治疗作用的初步评价阶段。Ⅱ期临床试验一般通过随机盲法对照试验(根据具体目的也可以采取其他设计形式),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并为设计Ⅲ期临床试验和确定给药剂量方案提供依据。
Ⅲ期临床试验
在Ⅰ,Ⅱ期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将试验药物用于更大范围的病人志愿者身上,进行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或安全性),称之为Ⅲ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可以说是治疗作用的确证阶段,也是为药品注册申请获得批准提供依据的关键阶段,该期试验一般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化盲法对照试验。临床试验将对试验药物和安慰剂(不含活性物质)或已上市药品的有关参数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应当具有可重复性。可以说,该阶段是临床研究项目的最繁忙和任务最集中的部分。除了对成年病人研究外,还要特别研究药物对老年病人,有时还要包括儿童的安全性。一般来讲,老年病人和危重病人所要求的剂量要低一些,因为他们的身体不能有产地清除药物,使得他们对不良反应的耐受性更差,所以应当进行特别的研究来确定剂量。而儿童人群具有突变敏感性、迟发毒性和不同的药

㈢ 40年了,HIV疫苗有哪些突破,成功上市的概率有多大

自HIV发现至今的30多年里,全球科学家和产业界从未停止过对HIV疫苗的研发。

HIV疫苗按时间研发,分成了三代疫苗的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的第一代gp120蛋白或多肽疫苗的研究,以激发体液免疫的抗体产生为主要目标,类似于A类疫苗研发,几十次I、II期临床试验和一次III期临床试验均以失败告终。这说明这些只能诱导结合抗体的疫苗,是不能对HIV感染提供足够的免疫保护的;

㈣ 疫苗从研发到使用有哪些步骤

1、疫苗从研发到使用主要可以分为五大阶段:研发阶段、注册阶段、生产阶段、流通阶段、使用阶段。
2、研发阶段:从拿到病毒开始研制疫苗,到完成III期临床研究的整个过程,都可以称之为研发阶段。主要为以下几部分:实验室研制、临床前研究、I、II、III期临床研究。
3、注册阶段:以上研发阶段完成,则需要开始药品注册阶段的工作。药品注册,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药品注册名词解释来自《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28号)》)。当然药品注册与研发阶段的临床研究也是有重叠的部分,临床研究也需要报送相关资料,经过审查合格后才可以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4、生产阶段:这一阶段相对比较容易理解,就是按照已批准的工艺流程进行生产、检定、灌装等操作。待生产出产品后,还需要送至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及药品检定所进行抽样鉴定。检定合格后拿到合格证,产品方可上市销售!
5、流通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就是销售以及产品发运的过程。大部分疫苗都需要2-8℃冷藏保存。因此在运输过程中药品的冷链运输也是非常重要的。国家在2013年底出台新版GSP、也就是《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来规定疫苗这类冷链产品在发运过程中的温度保证。
6、使用阶段:其实这一阶段没什么可解释的,主要想提一下就是在这个阶段还有一部分临床研究称之为IV期临床研究。这一阶段是指新药上市后应用研究阶段。主要是评价大规模人群的保护效力/安全性。通常观察人数在数千至数万人群,主要进行的是上市后疫苗的保护效力/安全性考察。

阅读全文

与新药疫苗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元素化学形态分析方法 浏览:712
电脑图片免费压缩方法 浏览:114
空调不制冷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浇水 浏览:25
经纬仪测量使用方法 浏览:938
outlook使用方法 浏览:449
上计算机教学方法 浏览:758
矮化水果树种植方法 浏览:658
肩周炎锻炼方法坐姿图 浏览:579
苹果6s百度云下载的视频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746
根据对话写研究方法 浏览:842
学生在作业反馈方法中如何学习 浏览:162
17x25x3x24的简便方法 浏览:642
车用车衣的正确使用方法 浏览:112
华为sound连接方法 浏览:573
狗止拉止吐有哪些方法 浏览:739
新药疫苗研究方法 浏览:210
怎么用最简单的方法拼乐高机器人 浏览:559
控制沉迷手机方法 浏览:264
教学方法比较好 浏览:649
用手机照片做头像的方法 浏览: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