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多研究工作方法

多研究工作方法

发布时间:2022-08-06 21:40:53

A. 如何做好调研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革,观念的碰撞、利益的再分配、人员的大流动,必然诱发新的矛盾,出现新的情况,产生新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能够沉着应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三个文明”建设进程,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领导干部尤其要注重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做优秀的领导者。
一、要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的思想路线。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坚持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调查研究,重视运用调查研究的成果来指导革命实践。毛泽东同志是最光辉的典范。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写下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论十大关系》等许多调查报告和政论文章,用以指导革命和建设实践。在国际国内形势日新月异的今天,要做到与时俱进,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知识水平等各方面不落后于时代,不落后于社会,必须要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在调查研究中增长才干和知识,增长能力和水平,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事实证明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各级领导正确决策的根本保证。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才能真实、准确、系统、全面地掌握实际情况,正确决策,落实决策,在实践中检验决策的正确性。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和修正决策的不足之处,并预测未来,规划长远。因此,领导干部要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只有重视了,才能做得好。
二、要善于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开展调查研究应该是领导干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做调查研究不难,但真正调查到情况、研究出成果,做好调查研究,就有一定难度了。调查研究的方法有很多,不一而足。在实际工作中开展调查研究,可以在“五要”上下功夫:
一是脑要灵。要善于思考,围绕大局,把握中心,确定调研方向,研究发现和提出调研课题。要围绕大事、要事搞调研,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的小事,提高调查研究的实际作用和应用价值。既要置身事中,增强感性认识,在具体工作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又要置身事外,站到一个高点重新审视,“超然物外”,从宏观上把握。在宏观上把握大局,在微观上抓住重点,展开调查研究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要善于思考,结合实际,找准调研方向;对取得的成绩要善于总结,提炼升华,找准调研角度。想问题要有深度,能够扒开浮萍看水底,不为表象所迷惑,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问题的实质,发现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对问题对症施药,寻求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对成功的做法,总结、提炼和升华,上升为有指导意义的理论。
二是心要细。调查研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只要心细就会有收获。领导干部做调查研究工作比一般干部要便利,机会要多。领导干部经常要下基层、进厂矿检查指导工作,走访群众,与各个行业、各种岗位、各个层次的人打交道,有很多的机会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能够广泛地了解社情民意,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贯彻执行中的情况,被调查的人也乐意向领导干部反映情况。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社会、一个信息时代,处处留心皆信息。领导干部只要心细,随时随地注意掌握情况,都能为自己的调研课题和工作决策找到准确、实在的第一手资料和有参考价值的情况。调查研究既要了解过去,又要认识现在,还要预测将来。就如防汛,既要了解历史上同时期的水文情况,更要掌握当前的防汛形势,还要预测今后一段时期的天气状况,这样才能打好防汛这一仗。
三是耳要顺。调查研究必然要调查了解和听取各方面的情况反映。有的领导干部只听得好的,听不得坏的,这样不好。好的要听,坏的也要听。只听得好的,被调查对象就难免不敢大胆讲真话、实话,难免报喜不报忧,就难以全面真实地掌握情况,就难以深入发现问题;只听坏的也不行,那样就看不到成绩,看不到主流,容易让人丧失斗志,消退进取精神。“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好的坏的都要听,好坏典型都要掌握。要善于听取各方面反映的情况,各级领导反映的要听,一般干部反映的要听,普通群众反映的也要听。领导站的位置高,反映的情况相对全面;一般干部的工作比较具体,反映的情况也具体;普通群众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受益者,感受最细,体会最深,反映的情况最深入,最能看到问题的实质。张开耳朵,广泛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情况反映,调研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四是手要勤。要勤写勤记,把调查掌握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作为调查研究课题的素材,素材越多,调研材料越好写。“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多米之炊”还是好为。在掌握相关资料后,要认真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形成有质量、有深度的调研材料。领导干部工作忙,时间比较紧,动手写文章的时间可能不多,但也要抽时间多写调研文章。写文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多思多想才会不断进步。
五是脚要长。调查研究是一项辛苦的工作,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都不行,听不到真实情况。要舍得跑,多走多问,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守在机关搞不好调研,坐在小车里搞不好调研,怕这怕那搞不好调研。要深入村组农户,深入厂矿车间,深入居民群众,沉下去,掌握第一手资料,掌握真实情况,这样才搞得好调研。毛泽东同志为了真实掌握农民革命斗争情况,用32天时间,徒步实地考察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5个县,调查农民革命斗争情况,写出了着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三、 要科学运用调查研究成果
调查研究的目的不外乎三个:一是充分掌握情况,为正确决策服务;二是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三是总结经验,形成典型推广。最终,都会形成调研成果,这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对于调查研究工作而言,调查是基础,研究是手段,成果的形成和运用才是目的。领导干部要能够科学运用调查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次调查研究工作的作用和价值。
一要正确对待调研成果。对调查发现的问题不必火烧火燎,而要冷静对待,认真分析原因,急躁出不了好策略;对研究形成的办法和措施,要重新审视,通盘考虑,进一步确定其可行性,并考虑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举措。对调查总结的成绩不可沾沾自喜,而要自找不足;对提炼升华的典型经验不可盲目乐观,而要站在一个新的高度,考虑其推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使之“价超所值”。
二要用调研成果指导工作实践。发现了问题,找出了对策,就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实施应用,解决问题,完善决策。或者,依照调查研究掌握的情况,促进科学决策。形成了经验的,要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推介和借鉴到其他工作上去,提高调研成果的利用价值。
三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调研成果。通过在实践中运用调研成果,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经过几个反复,不断完善调研成果,指导工作,促进工作。并把这一方法坚持和保留下来,适用到各个方面的工作。

B. 什么是工作研究包括哪些方法技术

方法研究是对现有作业系统和工作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录和分析,改进,以寻求最合理最经济有效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的一种管理技术。
包括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

C. 课题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一、 调查法 :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举例说明调查法的操作过程: 抽样调查的主要步骤大致分为如下步骤:1.确定调查的目的(确定问题,形成假说;通过调查验证假说,使问题明确化,得出结论)。2.确定抽样总体。要从中进行抽样的总体应与要得到信息的总体(目标总体)一致。从样本得出的结论适用于被抽样总体,超出这个范围结论的适用程度取决于被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的差异程度。3.确定待收集的数据。一般只收集与调查目的有关的数据,过长的调查表会降低回答的质量。4.选择抽样方法。这时总体中的哪种单位作为个体基本上可定下来。5.编制抽样框。如学校名录、学生花名册等。 6.确定需要的精确度。因抽样调查是要由样本推断总体,会带有某些不确定性。一般是对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计样本容量,估计费用。 8.抽样试验,在小范围内试填一下调查表,做些必要的改进。 9.实地调查工作的组织。按抽样方案进行调查。对收回的调查表的质量及时进行检查。对不回答的表要有处理方案。10.根据所用的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11.可对同样的数据采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较。 12.写出调查报告。留存有关总体的信息,它们可能对将来的抽样起指导作用。对于教育现象,有时难于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概率抽样,可以考虑采用下列方法抽样:从总体中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单位(群),在群内进行概率抽样;从一个小总体中选出接近于研究者对总体平均数的印象的那些个体;样本限于总体中易于取到的部分;样本是随便选取的;样本由自愿被调查的人员组成;等等。但对这样得到的样本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结论也要慎重,应充分利用其它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在教育现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经验和抽样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获取好样本的关键。学习反思:以“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活动教学”的研究为例。政治教学中的所谓“活动” ,是集讨论、辩论、演讲、表演、调查等实践于一炉的教学形式,它能够更大范围地给学生一个发表看法、交流心得、讨论问题、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感受道理认识分析社会现象,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课题研究过程中,在不同年级开设与教材相应的主题性活动,例如:在初一教学中,开展“绿色校园至多少”和“保护地球 保护太湖水资源”等社会调查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好的看到学校的美丽和家乡的骄傲,同时又能发现环保中存在的问题,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能力。在初二法律知识教学中,开展“法律和道德哪个更重要”的班级辩论,“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主题演讲活动,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做一个好公民。在初三教学中,开展关于网吧、网络游戏与中学生学习关系的调查研究,引导学生在这些问题上的正确态度。课题研究方法:个案法:政治组老师根据初中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能力,联系教材设置主题性课堂和课内活动,并进行阶段总结。实验法:在初一、初二、初三年级中设立实验班,在取得成功经验基础上再向全初中年级推广。调查法:通过个别访谈、座谈会、问卷调查方式,对班级实施课题研究前后变化情况收集第一手资料,进行研究。对比法:对实验班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课堂气氛、思维习惯与非实验班进行对比,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确定课题研究步骤:准备阶段: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教育文献,制定课题方案。实施阶段:召开课题组会议,通报课题方案。课堂教学中贯彻活动内容,写好教学反思,积累材料构建评价机制。结题阶段:汇编典型教学案例,收集并研讨研究活动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汇编中学生演讲、调查的小论文,馔写结题报告。确定课题组成成员。

D. 如何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

一、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中必须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要有足够的重视态度,当然,前提也是你必须热爱自己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如果你选择了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你就应该在这份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发光点,如果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你就干脆不要去选择它。  

二、提高工作技能,掌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工作技能的提高,一方面来源于知识的积累,一方面来源于自己的经验,一方面来源于行业技术的追踪。活到老学到老,做了这一行,就要喜欢和钻研这一行。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深入,不断钻研,不断发展,这样,才不至于做事时被知识和业务技能的溃乏所束缚,才不至于因解决不了问题而困步不前。 

三、为工作制定规范、流程。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流程,是工作很好的规矩。尤其在大型定检前制订工艺流程,就会在工作时,条理清晰,阶段明确,工作流畅,工作中不会在不同专业工作中又互相影响的冲突。

如果将分工明确到一定程度,使得工作流程呈现为流水线的形式,每个人便能将精力集中于一件事上,整体效率便会提高。定检和大型工作前,前期如何准备,如何做工作准备前的交流,如何确定工作流程方案,形成一个工作流程。 

四、明确的分工、精诚的合作。工作需要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只有进行明确的分工,人员间精诚的合作,才能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在合作中,领导者要承担好分工协调的任务,发挥各人的最大优势,使每个人都能心情愉悦、高效率地工作。

而对于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来讲,要认真对等自己的工作,明白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清楚自己在项目(工作)中的环节,与团队中人员多交流,多沟通,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协助别人完成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五、时刻总结工作的经验。总结经验是一个好的工作习惯。每次工作结束后,冷静下来总结一下是很有必要。把自己的工作理顺一下,看一下自己的收获,想一下自己的失误,综合一下自己的得失。

总结一下,自己在哪方面还需要提高,在哪方面有经验值得以后借鉴。而总结也并非一次性的,时刻总结自己,才能避免自己走以前走过的弯路,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经验和阅历,才能以自己的经验指导自己走自己的捷径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多研究工作方法扩展阅读:

1、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增加二者利益。即有利于单位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加活力;有利于工作人员个人实现多劳多得,增加收入。

2、提高工作效率以后,就有可能缩短工作时间,从而有更多的时间让员工自行支配,去从事学习、娱乐、旅游、社交和休息。

3、提高工作效率以后,可以克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浪费时间的现象。

4、提高工作效率之后,在优化劳动组合中,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个人工作效益提高方法

1、保持最佳的工作激情。

2、选择正确的工作方向。

3、选择最好的工作方法。

4、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5、懂得劳逸结合。无论学习还是工作,劳逸结合是很重要的,它能使人事半功倍。

E. 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归纳就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原理;演绎则是从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个别结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

门捷列夫使用归纳法,在人们认识大量个别元素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后来他又从元素周期律预言当时尚未发现的若干个元素的化学性质,使用的就是演绎法。

2、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分析就是把客观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特征和因素而加以认识。它是把整体分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

分析是达到对事物本质认识的一个必经步骤和必要手段。分析的任务不仅仅是把整体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通过偶然性把握必然性。

3、因果分析法:就是分析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引起结果的辩证思维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到真正的内因与结果,而不是似是而非的因果关系。

要注意结果与原因的逆关系,一方面包括“用原因来证明结果”,同时也包括“用结果来推论原因”。不同的事物,一般都一身二任,既是原因,又是结果,而且一个结果往往有不同层次的几个原因。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对所分析的问题必须寻根究底。

4、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又称类推或类比法。它是对事物或者问题进行区分,以认识其差别、特点和本质的一种辩证逻辑方法。在资料不多,还不足以进行归纳和演绎推理时,比较分析法更具有价值。康德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

5、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就是通过确定事物的质的关系和数量关系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方法。任何事物或任何问题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的质量。表现为一定的量,又表现为一定的质。

因此,在研究中,只有弄清质的方面,又弄清量的方面,才能找出其中规律性的问题。在研究中,定性分析就是据事论理,划清事物质的界限。定量分析就是对问题的规模、范围、数目等数量关系的情况及变化,进行精确的统计,计算、分析、对比,就是弄清事物发展中量的变化关系。

6、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7、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5)多研究工作方法扩展阅读:

任何一项研究都离不开方法的支撑。没有研究方法的科学研究是不存在的,没有研究方法,其研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是真正的研究。

1、培根用实验法最早发现了热的运动本质;

2、笛卡儿用他提出的直觉——演绎创立了解析几何学;

3、伽利略用实验——数学方法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运用理想实验出现了惯性定律,开创了动力学研究的先河;

4、牛顿用公理化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完成了经典力学体系;

5、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用模型化的方法揭开了物质微观粒子的结构,建立了各种原子结构模型;

6、爱因斯坦运用理想实验方法、演绎方法和各种非理性的直觉、顿悟方法创立了相对论;

7、康德和拉普拉斯运用思辨的方法与假说方法提出了天体演化学说;

8、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理论思维方法创立了氧化学说;

9、凯库勒以基本灵感与想象发现了苯的环状结构式;

10、门捷列夫用分类、比较法发现了元素周期表;

11、海特勒与伦敦等把量子力学的理论引入了化学研究,创立了量子化学。

达尔文用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提出了进化论。从中不难发现,这些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实现的。吴文俊的数学、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最新研究成果也都是采用新的方法取得的,因此,要想做好研究工作,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必须使用一定的研究方法。

F. 研究工作方法

(一)收集整理地质资料

1)全面收集1:5万、1:20万、1:25万区调资料,包括区调成果报告和区调原始资料(实际材料图、野外记录本、剖面、测试分析成果等)。

2)全面收集变质岩及构造专题研究成果资料,包括各类专着、论文、科研报告和图件等。

3)资料利用应以近十年来的成果为主,以往较老的资料为辅;尽量应用大比例尺区调资料。

4)对各类成果及其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充分利用原始资料,为开展各项研究与编图工作做好必要的技术准备。

(二)岩石组合划分及构造地(岩)层对比

1)详细查阅1:25万(没有1:25万区调资料的图幅应按精度选取1:5万、1:20万资料)实测地质剖面、野外原始记录本及重要鉴定资料。详细填制变质岩建造及变质变形构造研究原始记录表,以实测剖面和路线为单元填写,格式见表6-2。该记录等同于野外地质工作的原始记录,应对查阅的内容认真填写,以备最终验收时抽查。

表6-2 变质岩建造和变质变形构造分析原始登记表

2)按剖面和主干地质路线记录,逐层核对变质岩石类型,依据岩石的矿物成分、含量和结构构造特征,正确定名。正确区分变质表壳岩和变质侵入体,标明不同岩石的蚀变特征和矿化特征。

3)详细划分变质岩石组合。首先把变质岩划分为区域变质岩大类、接触热变质岩大类、构造岩大类、混合岩和其他变质岩大类。其次对上述五种类型按岩石大类进一步划分,即按板岩类、千枚岩类、片岩类、片麻岩类、长英质粒岩类、石英岩类、斜长角闪岩类、麻粒岩类、铁镁质暗色岩类、榴辉岩类、大理岩类、角岩类、动力变质岩类、混合岩类和气-液变质岩类进行划分,而变质岩石组合是反映岩石成因的一套岩石的自然共生组合,原则是在上述岩石类型中相关岩石的组合。

4)对工作区构造地(岩)层单位进行对比,确定采用的构造地(岩)层单位的名称、时代和代号。

5)在查阅剖面和路线记录的基础上,确定各岩石填图单位的地质产状和接触关系。

(三)变质岩建造研究

在变质岩岩石组合划分的基础,依据变质岩建造的定义和划分原则,将变质岩石组合上升为变质岩建造。

1.变质岩建造分类

根据变质作用类型、岩石大类和变质岩石组合依次划分三个级别变质岩建造。

Ⅰ级变质岩建造分为五种类型:区域变质岩建造、接触热变质岩建造、构造岩建造、混合岩和其他变质岩建造。

Ⅱ级变质岩建造是上述五种类型按岩石大类进一步划分的。区域变质岩建造依次划分为板岩类、千枚岩类、片岩类、副片麻岩类、正片麻岩类、长英质粒岩类、斜长角闪岩类、麻粒岩类、大理岩类。不同岩类应归属不同的变质岩建造。接触热变质岩建造可进一步划分为角岩类、矽卡岩类、变沉积岩类、变火山岩类。构造岩建造可分为碎裂岩类和糜棱岩类。混合岩和其他变质岩建造分为混合岩类、其他变质岩类。

Ⅲ级变质岩建造是建造构造图上表达的基本编图单元,是本次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和成矿预测需要确立的最重要的基本地质单元,是与矿床预测类型密切相关的赋存矿床的载体,也是研究大地构造相和大地构造分区物质组成基础。Ⅲ级变质岩建造是指在同一期变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相对一致地质体结构类型的一种岩石或几种岩石组合。具体来讲,它可以是一种单一的岩性,也可以是两种或多种岩石的组合,还可以是一种或两种岩性为主,夹有其他岩性的薄层或透镜体。

根据变质作用类型、岩石大类和变质岩建造依次划分三个级别,表6-3给出了按变质作用类型(大类)和岩石大类(类)的划分方案,变质岩建造则是在岩石大类划分的基础上,根据岩石组合特点进一步确定变质岩建造。

2.变质岩建造划分原则

变质岩建造划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正确区分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侵入体,在变质岩建造综合柱状图上一起表示;第二,变质岩建造一般是(岩)组级单位的进一步细分,不同的岩类、不同变质程度的岩石(组合)原则上应分开;第三,按变质作用类型、岩石大类和变质岩建造依次划分,建造构造图、变质岩建造综合柱状图上应反映出的是第三个级别——变质岩建造;第四,变质岩建造划分尺度应适当,一般以原岩建造为基础,结合变质作用类型,原岩建造不同而变质作用类型相同时,应分为两个变质岩建造。

3.变质岩建造命名方案

Ⅰ级、Ⅱ级变质岩建造按上述划分方案确定出所属大类和类即可,不用再单独命名。Ⅲ级变质岩建造命名采用下列原则:

(1)单一岩性命名方案

由一种岩性组成的变质岩建造,直接用“岩石名称+建造”命名,如斜长角闪岩建造,数据库中按岩石名称下属词直接填写代码。

表6-3 变质岩建造的分级和分类

(2)两种岩性命名方案

由两种岩性互层的变质岩建造,用“岩石名称1-岩石名称2+建造”命名,如二云母片岩-矽线石榴白云母片岩建造,数据库填写两种岩性代码,中间用“+”连接;一种岩性为主夹另一种岩性的变质岩建造,用“岩石名称1‘夹’岩石名称2+建造”命名,如黑云斜长变粒岩夹浅粒岩建造,数据库填写两种岩性代码,中间用“>”连接。

(3)三种及三种以上岩性命名方案

由三种岩性互层(含三种以上)的变质岩建造,用“岩石名称1-岩石名称2-岩石名称3+建造”命名,取前三种主要岩石名称,如二云母片岩-矽线石榴白云母片岩-白云母片岩建造,数据库填写三种岩性代码,中间用“+”连接;两种岩性为主夹另一种岩性的变质岩建造,用“岩石名称1-岩石名称2+‘夹’岩石名称3+建造”命名,如二云母片岩-矽线石榴白云母片岩夹白云母片岩建造,数据库填写时前面两种主要岩性间用“+”连接,呈夹层的岩性用“>”连接。变质岩建造最多取前三种主要岩性填写。

(4)变质深成侵入岩命名方案

变质深成侵入岩按岩性划分并命名,如“紫苏黑云斜长片麻岩”。各类片麻岩代号按国标表示,低级变质侵入岩遵照侵入岩的规定:“变质黑云母花岗岩”。

(四)变形构造研究

1)在查阅原始记录的同时,收集和研究各类韧性剪切带、褶皱、断裂、面理、线理等构造形迹的产状、规模、特征、类型、性质、时代和运动方式等。各类构造的分类及特征见附录6-B。

2)重点研究背斜(形)、向斜(形)、韧性剪切带和各类断裂。

3)研究各构造蚀变带、构造破碎带、片理化带、蛇绿岩带和构造混杂岩带的产状、规模、特征、性质和时代。

(五)变质相及变质作用研究

1)结合薄片鉴定资料,列出典型矿物共生组合及变质反应;收集和分析有关变质温度压力资料,确定变质作用发生的温压条件。

2)根据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变质反应、变质温压条件和地热梯度等标志,正确划分变质相和变质相系。

3)查明构造置换和混合岩化构造的特征,识别多期构造叠加现象,建立变质变形序次。

4)整理和分析P-T-t轨迹资料,研究变质演化过程。

5)根据不同变质构造地(岩)层之间的关系,研究变质作用类型和变质期次,编制变质相带图,分析确定变质热中心的位置。

6)收集整理可靠准确的同位素测年资料,判别原岩形成年龄和变质年龄。

(六)原岩恢复

原岩恢复方法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地质产状和岩石共生组合,二是岩相学标志,三是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四是副矿物。具体见变质岩石学教材(贺同兴,1988)和变质岩区1:5万填图方法指南(房立民,1991)。

1.地质产状和岩石共生组合

不同成因类型的原岩,其产状和岩石共生组合均受其成因特点所制约。在查阅野外记录时,应查找变质岩的产状是层状地质体还是块状地质体,地(岩)层的延展情况、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地(岩)层在褶皱构造中的位置,岩相变化情况以及岩石共生组合的特点等。

1)变质侵入体、岩墙(脉)、层状侵入体和熔岩流等,一般没有韵律性层理,具有下列特征:

与不同的围岩常呈突变接触或有穿切关系;不具备成层性或规则的外形;可具有冷凝边或岩体的相变特征,变质后反映在组构方面具规律性的变化;围岩可能具接触蚀变;在构造褶皱带中,仅占局部位置;层状侵入体可与原岩成整合接触,但与围岩在岩性上常是突变的。

2)火山-沉积岩常具韵律性层理,但分选差,旋回性规律不很明显,在纵向、横向上的岩相变化较大。

3)正常沉积的原岩常与上下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具有完整的沉积旋回和沉积韵律,可形成有规律的变质岩石组合,如:石英岩→石英片岩→片岩→大理岩;石英岩→石英片岩→含富铝矿物的云母片岩→富铝片麻岩;石英岩→云母石英片岩→片岩→片麻岩。

2.岩相学标志

反映变质岩原岩类型及成因的岩相学标志,多集中在可能残留的原岩结构构造(变余结构构造)及能反映原岩成因类型的某些特征方面,同时,变质岩的某些矿物和矿物共生组合特征以及不同岩石间矿物递变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作为查明变质原岩成因类型的依据。

基性侵入岩经变质后常见的变余结构有变余辉长结构、变质辉绿结构等,而变质基性熔岩中可出现变余气孔构造,变余杏仁构造和变余枕状构造等,基性和中酸性侵入体中还可能有变余斑状结构、变余花岗结构,变形较弱部位可发现半自形斜长石板状晶体,同时,还有与成因有关的各类包体和脉岩。正常沉积岩经变质后最常见的变余结构是变余砾状结构,由于强应力变形和韧性剪切作用,砾石常变形、拉长或压扁。

3.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根据地质产状和岩相学标志无法查明变质岩原岩类型,需要借助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其理论基础是,除伴有强烈交代作用的变质岩和各种交代蚀变岩石外,所有变质岩都是一定原岩在相对封闭条件下经变质作用的产物,其成分变化基本上是等化学的。这些变质岩的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基本反映原岩的化学特征,并主要受原岩形成作用特点所制约。

(1)正副变质岩化学成分区别

一般来说,原岩为岩浆岩(正变质岩)和原岩为沉积岩(副变质岩)的变质岩,在化学成分上,有下列主要区别:

Si2O在正变质岩中,一般多在35%~75%范围内变化(超基性-酸性岩),而副变质岩则不受此限制,如原岩为石英砂岩或硅质岩时,Si2O可大于80%,而原岩为纯石灰岩时,则可降至零。

Al2O3在正变质岩中,在0.86%~28%范围内变化,一般小于20%,而某些副变质岩,如黏土岩,Al2O3含量范围为17%~47%,常形成刚玉、红柱石等富铝矿物。Al2O3>K2O+Na2O+CaO。

FeO+Fe2O3在正变质岩中,一般为3%~15%,在副变质岩中,含量不定,有时可以很高,成磁铁石英岩或磁铁岩。

正变质岩中,MgO一般小于30%(包括超基性岩),CaO小于17%,而CaO+MgO则绝大多数在30%以下,个别的情况也不大于47%,且CaO>MgO(超基性岩除外);而副变质岩中,CaO最多可达56%,MgO可达47%,且MgO>CaO,特别是黏土质岩石。

在正变质岩中(除酸性岩浆岩),一般是Na2O>K2O,而副变质岩中,几乎经常是Na2O>K2O。有时K2O/Na2O可达2~3,是正变质岩所没有的。

(2)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应用

除上述常量元素含量的区别之外,经常利用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来研究原岩的成因。但是,原岩成因类型极其复杂,不同成因类型原岩可能出现化学成分相似性,因此,必须强调在研究成因时,重视野外地质产状、岩石共生组合及岩相学标志收集与研究。否则,只强调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点,可能会导致错误结论。

(3)常用的各类图解

区分正副变质岩及基本原岩类型常用的图解和方法有:

尼格里值、(al+fm)-(c+alk)-Si图解、(al-alk)-c图解、A-C-FM图解、ACF和A′KF图解、MgO-CaO-FeO图解、[(Al+Fe+Ti)/3-K]-[(Al+Fe+Ti/3-Na)]图解、(Al+Fe+Ti)-(Ca+Mg)图解、TiO2-SiO2图解、La/Yb-TR图解等。

研究变质玄武岩的构造环境与岩浆系列的图解有:

Ti/100-Zr-Y·3图解、Zr/Y-Zr图解、Hf/3-Th-Ta图解、Ti-Zr图解、Cr-Y图解、Ni-FeO*/MgO图解、FeO*-MgO-Al2O3图解、稀土元素型式、FAM图解等。

研究灰色片麻岩及变质深成侵入体的图解:

划分类型与系列的有:An-Ab-Or图解、K-Na-Ca图解、Q-Ab-Or图解;判别构造位置及成岩方式的有:Rb-(Y+Nb)和Rb-(Yb+Ta)图解、Nb-Y和Ta-Yb图解、Yb-Al2O3图解、稀土元素型式、La/Sm-La图解、微量元素ORG标准化蛛网图和R1-R2图解;判别花岗岩成因的有Na-K-Ca和ACF图解(王仁民等,1987;肖庆辉等,2007)。

研究变质沉积岩原岩性质和形成条件的图解:

区分原岩类型的有:米什多图解、AF图解、稀土元素型式等;判别变质黏土岩原岩和形成环境的图解和方法有:沉积矿物成分再造法、KAF图解、(Al2O3+TiO2)-(SiO2+K2O)-∑其余组分图解、不同气候带黏土岩的成分图解、K2O-B*图解和Ba-Sr图解等(贺同兴等,1988,王仁民等,1987)。

(七)变质变形事件序列及地质演化研究

1)利用遥感、物探和化探资料,结合野外原始记录,分析判断区域变质构造带的边界,划分变质岩区各类构造块体界线,并确定主要构造单元边界。

2)根据变质期次、褶皱、断裂和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时代,变质变形序次等划分构造旋回,确定每一变质旋回的变质形特点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3)按大地构造演化阶段综合研究区域变质构造带的演化特点;一般按太古宙、古元古代、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各构造演化阶段,分析变质岩组成、区域构造形迹和变质作用特点。

4)分析不同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区域变质构造带的空间位置关系。如中太古代为初始陆核形成阶段,在太平寨-三屯营一带形成了一套二辉石型麻粒岩建造,以短轴背斜和片麻岩穹窿为特点;新太古代陆核逐步形成,在陆核西北遵化一带相当于现代的岛弧或弧后盆地环境,形成了绿岩建造,以大型背向形和角闪岩相韧性剪切带十分发育为标志(房立民等,1991;LuSongnian,2002)。

5)根据划分的变质岩建造和研究区成矿特点,分析变质岩建造与成矿作用在时间、空间、含矿建造和成矿物质来源的关系。

6)根据变质构造特点和研究区成矿特点,分析各类变质构造与成矿作用在时间、空间的关系,指出控矿构造和成矿的有利部位(陆松年等,2006;潘桂堂等,1997)。如新太古代黑云斜长变粒岩-浅粒岩-磁铁石英岩建造在水厂向形构造的核部可能形成大型铁矿床。

(八)遥感和物化探资料解译方法和综合应用

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为变质岩区编图工作提供大量的信息,应全面收集研究区内遥感和物化探有关资料。

1.遥感资料在变质岩区编图中的应用

遥感地质解译从一开始就是地质编图的一种手段,遥感资料提供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较准确地圈定地质体,从宏观上控制区域地质构造的总体格架。主要包括内容包括:

1)比较准确地圈定出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以及变质岩区的构造边界。

2)区分早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和中浅变质岩系。早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由于岩石变形变质强烈,表现出相对均一的抗风化剥蚀程度,在影像上显示出的平缓丘陵地形、块状地形分区。弱层理特征以及与上覆层状岩层形成的层状影纹结构反差,均是太古宙基底变质岩系解译区分的宏观标志。中浅变质岩系由于该套岩石变形变质较弱,保留了大量的原岩信息,尤其是层理信息,与沉积岩区难以区分。解译中往往根据一些片理、板理表现的断续细线纹或结合已知资料来确定。

3)区分不同成因和类型的变质岩。色彩、地形地貌、水系类型及影纹结构等标志是变质岩岩石类型或岩石组合类型解译划分的主要标志类型。可以区分接触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和区域变质岩。

接触变质岩石发育在侵入岩发育地区,分布于侵入岩的外接触带,形成的岩石类型与原岩性质和侵入岩岩性有关。一般情况下,侵入于沉积岩或火山岩地区的中-酸性侵入岩容易形成接触变质。岩石类型为角岩类和大理岩类。

动力变质岩解译主要指与动力变质作用相关的糜棱岩系列,它属于韧性应变或晶体塑性变形相伴生的同构造重结晶作用造成的粒度细化。在影像特征上,常呈带状展布,复菱块状结构影纹和垅岗状地形是提取韧性剪切带信息的主要解译标志。

区域变质岩解译的主要标志是色彩、地形形态,可以区分几个大类。

第一类为千枚岩、板岩、片岩类,该类岩石因变质程度较浅,原岩的成层特征明显,条带影纹发育,多构成低缓丘陵或岗状地形,小冲沟构成的平行密集条纹往往代表着板理、千枚理、片理的方向,有时它们与代表岩层走向的条纹条带重合。

第二类为片麻岩、变粒岩类,由色调和影纹异常引起的透镜状、似层状和肠状的影像,应引起特别注意。如华北等地片麻岩分布区中呈深色调,透镜状、月牙状几何形态的影像体,岩性有可能为磁铁石英岩,这可作为直接的找矿标志。根据浅色调圈定的透镜状、似层状或不规则块状的大理岩、石英岩、石英脉等,指示了变质岩中正常沉积岩夹层的存在,对恢复变质岩原岩和变质变形构造研究提供了依据。片麻岩区的地形和水系与花岗岩分布区具有相似性,一般组成低缓的地形,似垄岗状和馒头状山脊,其走向不明显,地形坡度较缓。有的地区岩性柔软,表生残积土壤和岩石碎片发育,主支脊间没有明显界线和固定的几何关系。有的地区岩性较坚硬,主支脊有的成羽毛状斜交,有的近于直交,山脊呈尖顶状,最小一级冲沟往往同片麻理方向一致,槽脊发育,构成密集羽毛状或丰字形地形和水系类型。有的片麻岩分布区,发育有密集平行钳状树枝状水系。

第三类为变质深成侵入岩体,主要根据变质深成侵入岩残留的形态结构、多期次岩体侵入的环状结构,以及与变质地层之间的微细影像特征差异来判别提取。主要影像表现特征为:模糊的形态边界;相对均一的影纹区;块状结构;与变质地层影纹的不协调关系等。

4)变质变形构造的解译。在深变质岩分布区,多期透入性构造置换面理、塑性环境下的褶皱构造、韧性剪切构造等,在遥感图像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多期透入性构造置换面理在遥感图像上显示为断续的线性影像,透镜状灰白色、白色影像等;塑性环境下的褶皱构造在遥感图像上以弧形影像,褶曲影像,脉岩体褶曲影像,脉岩体沿褶皱转折端对称分布影像,同一影像体沿褶皱转折端对称分布等显示;韧性剪切构造在遥感图像上以断续的线性影像,透镜状灰白色、白色影像断续呈线带分布,蠕虫状影像呈线带分布,褶皱构造影像等显示。

5)断裂构造的解译。断裂解译标志是提取断裂构造的直接影像依据。按其影像特征主要有五种类型:第一是线性标志,主要类型有直线、折线、弧线和环线。表现方式有单线和线带之分,前者反映单条断裂,后者代表断裂破碎带。第二是色彩(调)标志,主要表现特征是色调异常线、色调异常带和相同或不同色调体的错位、斜接、延伸不畅等。第三是影纹结构标志,主要是通过相邻地质体影像走向影纹的斜交、阻断、突然消失、位移等现象存在加以判定。第四是地形地貌标志,主要表现形式为:①地貌单元界线的突变——以线性影像为界分割两个地貌单元;②界面的几何形态——两个地貌单元的分界线以陡崖、陡坎、三角面等几何形态显示;③微地貌线性特征变化——沿断裂线形成串珠状鞍形脊、负地形、垄岗地形、透镜体、菱形块体、山体错位等微地貌现象。第五是水文标志,主要特征是水系错位、格子状和角状水系、水系网密度突然变化、地下水溢出点呈线形展布等。

遥感资料应用需编制遥感地质解译图。凡未进行定性地质解译的遥感影像单元,一般可采用以线、环影像单元为主,带、色、块等影像单元为辅进行编图;已进行定性地质解译的遥感影像单元,解译地质体(如出露或隐伏的断裂构造、变质岩大类、变质侵入体或基性岩墙群等)的边界线,均应以定性解译标志的可视化程度为依据,采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实测和推测”界线。

2.物探资料在变质岩区编图中的应用

在变质岩区地质编图中应用物探资料,首要任务是给异常定性,解释引起异常的原因。作为异常定性的特征有:异常强度、形态、走向、规模、展布特点。不同地质体和构造引起的异常,其强度、形态、规模、走向、展布特点通常是不同的,依据这些差异,可判断异常引起的原因。在变质岩区编图中的应用,主要是在了解不同的物性变质地质体空间分布的基础上,研究区域构造格架和各种单体构造,同时物探资料对了解地壳厚度和结构、确定地壳上部地层结构与深部构造的关系,以及进行构造分区来说都是有意义的。对异常进行定性划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推断变质侵入体的位置、产状及延伸(深)

重磁配合可有效识别各类变质侵入体,重点是隐伏和半隐伏的岩体。

变质基性与超基性侵入体:一般同步显示磁力高与重力高,异常强度大,但规模较小。因此,可以追索基性超基性岩带或基性岩墙群。

变质中性岩体:一般显示磁力高,重力弱异常或无异常,异常规模通常较大。

变质酸性侵入体:一般同步显示磁力低与重力低,异常规模通常巨大。

变质侵入体的中心往往呈近似等轴状,其接触带变质或蚀变后磁性往往变强,因此分布呈近似圆形的异常区和环形异常带也可作为识别变质侵入体的标志。

(2)推断构造的产状、规模与延伸

重磁资料识别断裂的效果良好,有时可间接提供褶皱信息。重点是识别隐伏和半隐伏的、未知的和与已知资料有出入的各种构造。

异常区分界线:往往反映构造分区界线,这种界线往往是深断裂或大断裂。在片麻岩区可区分穹窿构造和大型线性构造带。同时,也可粗略圈定具有不同地质发育历史的地质构造单元。

线性异常:由垂向断裂直接引起的线性异常呈台阶状,断裂顶线大致位于垂直断裂方向剖面上的异常拐点处,或异常水平导数的极值处。应注意,具有物性差异的非断裂走向延伸较长的岩性分界处,也对应线形异常。切不可将所有线性异常都定为由断裂引起。应首先分析异常的起因和地质上是否有存在断裂的可能性,然后再确定线性异常是否对应断裂。

非台阶状线性异常,可由宽度不大,走向长度大的地质体引起。若这种地质体为断裂充填物,也可作为断裂的识别标志。

串珠状异常:往往反映断裂内断续有充填物的情况。

连续异常突然错位或扭曲:指异常走向的水平错动部位预示有垂直异常走向的水平错动断裂存在。

连续异常强度突变:指异常走向的水平方向上强度的突然大幅度升高或降低,也预示有垂直异常走向的垂向断裂存在。

(3)推断基底构造

重力资料能清晰的表现结晶基底的内部构造,基底表面的起伏,基底内部的巨大断裂带,巨大韧性剪切带,各类变质花岗岩基向深部的延伸情况。

(4)使用重磁资料

可识别有磁性差异和密度差异的变质地层,重点是隐伏和半隐伏地层。特别是在是早前寒武纪的硅铁建造、含磁黄铁矿的多金属矿体和其他含磁性矿物的矿化体体引起的异常,可以为矿产预测提供信息。

3.化探资料在变质岩区编图中的应用

化探成果圈定出的多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配合物探提供的深部构造信息及地面地质调查资料,进行综合信息找矿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区域化探成果是地球化学场的反映,不同元素的迁移和富集与不同的地质体间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全面系统地对区域化探异常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大量提取这方面的信息。在变质岩区地质编图方面,可以利用化探资料提供的信息,推断异常与变质地层、侵入体和地质构造的对应关系。

一般情况下,应根据成矿元素、伴生元素、造岩元素的分布规律、元素组合特征及异常特点,在研究已知地质、构造元素组合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编制地球化学推断地质构造图,开展未知地区地质构造的推断工作。

1)根据不同元素的分布规律和组合特征,推断不同时期、不同成分的变质侵入体和变质地层的大致范围。

2)根据地球化学异常组的界线,推断区域性断裂构造带、韧性剪切带的范围。

3)根据地球化学富集区或成矿元素异常,推断控矿地质体的范围。

4)根据地球化学异常、控矿地质体和矿化类型,研究控矿地质体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九)蚀变特征与矿化关系研究方法

1.根据蚀变类型了解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1)了解热液成分,蚀变增加的组分是热液富有的组分。

2)判断成矿温度,如矽卡岩化、钾长石化、云英岩化等是高温产物;绢英岩化、绿泥石化、青磐岩化等是中低温热液产物。

3)了解pH及Eh值,如泥化、云英岩化、次生石英岩化多形成于酸性环境;黄铁矿化、碳酸盐化、蒙托石化多形成碱性环境。

4)红化、重晶石化、明矾石化等表明氧化环境;黄铁矿化、退色化表明还原环境。

2.蚀变类型的找矿标志

由于岩石蚀变和矿化都是热液作用的产物,围岩蚀变类型往往和矿化种类有密切关系。不仅围岩蚀变的范围往往大于矿化范围,而且不同蚀变类型及矿化常具有特定的空间分带规律,如斑岩型铜(钼)矿床,从矿化中心的钾化及石英-绢云母化向上(外)依次分布泥化带、青磐岩化带。因此,围岩蚀变可作为有效的找矿标志,注意研究蚀变类型与矿化种类的关系(表6-4)。

表6-4 主要蚀变类型与矿化种类的关系

G. 如何总结调研过程中的工作方法

调查研究是一项复杂又艰巨的工作,逻辑性条理性很强,因此,应该有它自己的程序,调查研究的过程是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形成了调查研究应该遵循的基本程序,这就是:准备工作、了解情况、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练。
首先是调查目的准备。调查研究是有目的而进行的。在起始调查研究之前,就应该对本次调查研究的动机,意图和任务有充分的正确的理解,每次调查研究之前,必须吃透调查研究的目的,搞清下去调查什么,研究什么,当然,目的准备不是让调查者钻领导的框框,目的准备只能是下去调查研究的一个方向,不应成为调查研究的结论要求。
其次是调查对象的准备。在确定调查研究的任务之后,就要对调查对象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成果和目标要求,如萌芽期,就是事物发展初期,调查的目标要求是讲清其性质和发展方向,指出应肯定还是否定即可,不应确定总结经验的目标。生长期,就是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已经清楚,应当讲如何使它进一步发展,即主要讲思路、讲措施、成熟明,应当讲如何使它进一步完善提高。只有目标明确具体,才能事半功倍,避免无效劳动。
第三是知识准备。调查研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如果调查研究者本身对某一问题没有较深的知识,就不可能做好对这个问题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前,认真学习有关理论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指示以及有关业务知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学习,可以明确调查研究的方向,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思想政策水平。做好与调查内容、调查对象有关的材料收集工作,充分了解和掌握前人已有的调研成果,以免重复劳动,浪费时间和精力。当然,这些知识是不可能在调查研究之前就一下子全部掌握的,主要还是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积累掌握,到了临近调查研究时的再熟悉一次。
知识的准备一般从三个方面来做:一是学习和掌握与调查研究的内容有关的上级规定、制度等文件;二是传阅有关研究成果和报刊资料;三是学习和掌握与调查研究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
第四是组织准备。调查研究是一种开放型工作,除一些极单纯的问题接触人少以外,一般的调查研究涉及的人员都比较多。因此,必须做好组织准备工作。
一方面是调查研究人员的组织准备工作。根据调查研究的任务大小,确定参与人数。如果一个单位承担难以完成,可以联合其他单位一起搞。如果参与调查研究的单位和人员比较多,就必须首先确定牵头单位和负责人,然后根据人员多少和素质确定分组,并对调查的时间、步骤、方法、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以及调查研究的经费、交通工具等作出详细计划。
另一方面是调查对象的组织准备工作。一般的调查研究都是上级对下的,因此调查者可以提前向被调查单位提出调查提纲要求,以便调查对象有充分准备。被调查单位一般应根据调查提纲和要求,对调查对象进行安排组织,比如什么时间、什么人参加座谈会,什么时间现场参观等。在组织调查对象时,应特别注意不要史挑选报喜的人,而把那些有头脑、平时爱报忧、甚至持不同政见者排除在外,即使有些人的意见不顺耳,是错误的,但听一听,分析分析,使问题更加明确,还是有好处的。
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就可进入调查阶段了。了解情况是整个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情况吃得透,问题摸得准,就为整个调查研究工作打好了好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应该尽可能地接触有关人员,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第一手资料。掌握的情况越多,对下一步的分析研究就越有利。

H. 工作研究的工作研究的方法技术

工作研究所包括的方法技术主要有两大类:方法研究与时间研究。 主要是通过对现行工作方法的过程和动作进行分析,从中发现不合理的动作或过程并加以改善。方法研究主要有:样本法、标准要素法。
样本法(work sampling method)在作业测定中也是使用很广泛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并不关心具体动作所耗费的时间,而是估计人或机器在某种行为中所占用的时间比例。例如,加工产品、提供服务、处理事务、等候检修,或空闲,这些都可看作为某种“行为”,都会占据一定的时间。对这些行为所占用时间的估计是在进行大量观察的基础上做出的。其基本假设是:在样本中观察到的某个行为所占用的时间比例,一般来说是该行为发生时所占用的时间比例。在给定的置信度下,样本数的大小将影响估计的精度。 标准要素法(Elemental Standard Data Approach)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不同种类的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相同或类似的工作单元,实际上不同工作是若干种,(这个种类是有限的)工作单元的不同组合。因此,对于工作单元所进行的时间研究和建立的工作标准,可应用于不同种类工作中的工作单元。而这样的工作单元的标准,一经测定,即可存入数据库,需要时随时可用。 时间研究这种方法的主要用途是建立工作的时间标准。一项工作(通常是一人完成的)可以分解成多个工作单元(或动作单元)。在时间研究中,研究人员用秒表观察和测量一个训练有素的人员,在正常发挥的条件下各个工作单元所花费的时间,这通常需要对一个动作观察多次,然后取其平均值。从观察、测量所得到的数据中,可以计算为了达到所需要的时间精度,样本数需要有多大。如果观察数目还不够,则需进一步补充观察和测量。最后,再考虑到正常发挥的程度和允许变动的幅度,以决定标准时间。工作研究中的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是相互关联的,方法研究是时间研究的基础、制定工作标准的前提,而工作测定结果又是选择和比较工作方法的依据。时间研究主要使用的方法是既定时间标准设定(PTS)法。
既定时间标准设定(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s,PTS)法是作业测定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比标准要素法更进了一步,他是将构成工作单元的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动作,对这些基本动作进行详细观测,然后做成基本动作的标准时间表。当要确定实际工作时间时,只要把工作任务分解成这些基本动作,从基本动作的标准时间表上查出各基本动作的标准时间,将其加合就可以得到工作的正常时间,然后再加上宽放时间,将其加合,就可以得到工作的正常时间,然后再加上宽放时间,就可以得到标准工作时间。

I. 如何改进工作方法

我们在工作中应该能够注意工作方法,在一个工作中,我们的方法如何对工作会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
首先,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对工作的方法和流程多进行研究和思考,先了解基本的方法。
其次,我们在了解一个工作流程以后,应该多思考其中的待改进的地方,找到这些问题。
第三,我们还应该在发现问题以后,必须要先研究一下如何改进的方法,有一个基础想法。
第四,我们在找到改进方法以后,必须积极研究,在实践中改进一些方法,做到效能提升。
第五,我们还应该做到,改进工作方法是基于一些原有瑕疵的地方,不能人为创新。

J. 研究工作方法及程序

本次研究属于综合性研究,是在前期区域地质调查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国范围内的地质构造在一个新的层次上进行,研究内容涉及构造地质的各个方面,海相火山岩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海相火山岩研究内容在上一节已经以成矿预测要素的形式进行了论述,通过何种研究方法和工作程序,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则是本节要阐述的主要内容。

根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典型示范工作取得的经验,研究工作方法及程序是:学习本书——《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收集资料→预研究→编制专题图件→建立数据库→编写研究报告→提交成套资料及成果。

(一)学习《技术要求》

本书基本上汇总了国内外地质构造专业各个领域内的新理论、新方法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次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是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工作项目,它不同于一般的研究项目。因此在全国范围内,要求每个省级工作项目和大区工作项目在研究内容、编制图件、建立数据库、报告编写等方面都要做到规范化,符合本项目《技术要求》所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具体的讲,就是用这次编写的技术要求中所介绍的一些地学理论和方法(不限于火山岩方面)去对已有的地质资料进行再次开发,从中提取一些重要的信息,包括有利于矿产资源预测的信息和关键的大地构造背景信息。例如,像白银矿田那样的古海相火山机构,可以为预测白银型铜多金属矿产提供重要的信息,而像祁连玉石沟那样的洋中脊型火山岩则可以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提供重要的信息(冯益民等,1996);此类信息很重要,可以为我们提供在区域上如何寻找和到什么地方去寻找相关的矿产资源。所以,研究工作方法及程序的第一步就是认真学习《技术要求》。

(二)收集资料

所收集的资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5万、1:20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还应包括相应的原始资料,特别是1:5万、1:20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的路线剖面、实测剖面、原始记录和原始数据(包括测试数据等)。

2)系统收集以往区域地质研究及区域矿产研究成果专着和重要文献(区域地质志、岩石地层清理成果等)。

3)专题研究项目资料,包括海相火山岩研究、海相火山岩与成矿作用研究以及与海相火山岩相关的矿区专项研究论文等。

4)区域物化遥资料,特别是物化遥异常的推断地质解释资料,对于确定区域地质构造特征,追索构造线的延伸,寻找隐伏地质体及隐伏矿体都是不可缺少的信息。

这些资料是前人辛勤劳动的结晶;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可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包括岩石正确定名和岩石化学分析数据处理等方面的问题。但这些资料确实为我们这次综合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和一大批数据,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按照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去进行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综合分析,提取新的信息。

在此基础上对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造册登记,分类可以按比例尺,也可以按与矿产资源关系的密切程度进行,或按其他的原则进行,以便于应用。

(三)预研究

预研究工作包括如下内容:

1.地质学方面的综合研究

着重对原始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中有关火山岩分布地区的地质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火山岩的时空分布。

2)区域内火山岩的实测地质剖面和路线地质剖面。

3)区内火山岩的岩性、岩石组合和岩相。

4)火山机构研究。海相火山岩中完整的火山机构保留下来的不多,而火山机构的确定大多借助于以下信息:近火山口相岩石组合的分布;侵出岩类及潜火山岩的分布;与火山岩同源的岩墙、岩席的集中出露;熔岩厚度中心等。此外,可借助遥感影像分析海相火山岩中可能存在的火山机构。

5)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地质图中火山地层(包括含火山岩的地层)按照岩石或岩石组合分解成火山岩建造,以满足编制专题图件和矿产资源评价预测的需要。

2.火山岩岩石矿物学研究

1)岩石的物性[密度、硬度、磁性、颜色(新鲜色)等]、风化及蚀变特征等。

2)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及不透明(金属硫化物)矿物特征,百分含量和矿物组合。

3)岩石结构构造。

4)应用主要矿物的百分含量,进行QAPF图解的分类投影,按照这次技术要求中的新标准进行分类命名。

5)按照技术要求填写有关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表(表4-3)。

3.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和矿物地球化学研究

此项工作主要是对前期的测试数据按照这次新的技术要求进行处理,并按照技术要求填写有关岩石地球化学表格。

4.火山岩岩石系列、岩浆演化趋势、岩浆源区探讨

利用上述重新整理和计算出来的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相关投影判别岩石系列,分析岩浆演化趋势,并进行岩浆源区探讨。

5.火山岩形成地质构造环境分析

结合有关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将自然岩石组合和技术要求提供的构造岩石组合进行对比,并依据相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岩石系列、岩浆演化趋势、岩浆源区等分析成果,进行火山岩形成地质构造背景(构造环境)的综合分析。

表4-3 火山岩标准矿物(CIPW)百分含量表

6.火山岩构造岩浆旋回和各级别火山构造岩浆岩带的划分

各省(区、市)在对全区火山岩全面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阶段,按照技术要求提供的划分标准进行火山岩构造岩浆旋回、亚旋回、期、次的划分,并将其标绘在火山岩建造综合柱状图。利用综合研究所得出的火山岩形成构造环境的认识,厘定火山岩的岩石构造组合类别,作为编制1:50万省级大地构造相专题工作底图(火山岩)的基本编图单位;并在此基础上按照技术要求提供的大地构造相和亚相的标准,划分火山岩大地构造相和亚相。在划分相和亚相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大地构造格局,按照技术要求提供的标准,对不同构造岩浆旋回(或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应分别编制各级构造岩浆岩带(省、带、亚带段)划分略图,并作为重要的辅图置于主图之外适当位置。

7.火山岩和成矿作用关系综合分析研究

海相火山岩与区内矿产资源的关系,成矿层、矿源层或含矿围岩。

利用从已有各种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专题研究项目成果所提取的预测信息,结合区域内与火山岩相关的已知矿床(点)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成矿地质背景条件分析,并进行预测。将相关的成矿信息标绘在区域火山岩专题研究图件上。

(四)编制专题图件

专题图件的编制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按照国际标准分幅编制1:25万实际材料图和1:25万建造构造图;其二是编制预测区海相火山岩性岩相构造图(针对预测区目的层完全是海相火山岩的地区)或沉积建造构造图(针对预测区目的层主要是海相火山-沉积岩层(或岩石组合)反映地区),但应研究和表达与成矿有关的火山岩的岩性、岩相、火山机构等内容(二者都属于预测底图);其三是配合1:50万(1:150万)省级大地构造相图编图编制同比例尺的省级大地构造相专题工作底图(火山岩),要求成图,但不单独建数据库。

(五)建立数据库

按照成矿地质背景数据模型填制各类数据表,建立专题图件数据库。

阅读全文

与多研究工作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被子湿了怎么办最有效的方法 浏览:85
四级英语听力训练方法 浏览:441
直流源使用方法 浏览:808
反应釜的使用方法 浏览:339
南瓜种子传播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960
老人晚上低烧怎么处理方法 浏览:321
变形约分的正确计算方法 浏览:384
苹果home锁屏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17
龙虎榜选股方法技巧 浏览:439
洋葱投资计算方法 浏览:502
爪子型行列式计算方法 浏览:30
肾病如何治疗方法 浏览:103
手机中不要照相机的方法 浏览:111
自己安装电池方法 浏览:443
老矿黑石安装方法 浏览:718
最快速健康的减肥方法 浏览:113
魅蓝5怎么连接数据网络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7
分析正确方法和技巧 浏览:871
颈部血管瘤治疗方法 浏览:214
通过出生时间差生肖计算方法 浏览: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