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文中司马德操用什么方法反驳笼统

文中司马德操用什么方法反驳笼统

发布时间:2022-08-06 16:39:04

1. 司马德操用什么办法反驳庞统

通过讲述伯成、原宪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的高贵品格令许由、巢父、伯夷、叔齐所感慨,来反驳庞统风流名士不是一定要金印紫绶,光彩照人。

南郡庞士元①闻司马德操②

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
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③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④
桑枢,不易有官之宅。
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⑤所以慷慨,夷、齐⑥

所以长叹。
虽有窃秦之爵⑦
,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锺,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庞士元: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为刘备中郎将。②司马德操:司马徽,字德操。汉末名士,曾向刘备推荐庞统、诸葛亮。③伯成:指伯成子高,尧时贤人,禹为天子,他辞掉诸侯回家种地。④原宪:孔子弟子,宁愿过贫寒生活而不为官。⑤许、父:许由和巢父。尧舜时期的两位隐士,尧想把君位让给许由,许由拒绝,归隐箕山。⑥夷、齐:指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两人都不肯继承君位。周灭商后,二人不食周黍,饿死在首阳山。⑦窃秦之爵:战国末年,吕不韦将和自己同居的邯郸美姬献给秦王子楚,生下嬴政,即秦始皇。嬴政即位后,封吕不韦为相国,所以说他“窃秦”。
[参考译文]

南郡庞士元听说司马德操住在颍川,特意走两千里路去拜访他。到了那里,遇上司马德操正在采桑叶,庞士元便在车里对司马德操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应该带金印佩紫绶,哪有委屈着自己长江大河般的才识雅量,而去做蚕妇们做的事?”司马德操说:“您姑且下车,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虑会不会迷路。从前伯成子高宁愿回家耕地,也不羡慕诸侯的荣耀;原宪宁愿住在破屋里,也不愿意用来换住达官的豪宅。哪里有住就要住豪宅,出门就要肥马轻车,身边还要几十个婢女侍候,然后才算是自己与众不同呢?这些正是隐士许由、巢父所感慨,廉士伯夷、叔齐所长叹的原因。即使有吕不韦那样的官爵,齐景公那样的富有,也不值得尊贵的!”庞士元说:“我出生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很少见识到大道理。如果不敲一下大钟,击一下雷鼓,就不知道它们的音响啊。”

2. 陋室铭中情操与刘义庆世说新语中司马德操反驳庞中元的情操相同吗

两个有相似,就是都安贫乐道。但是陋室求德,司马求安而不危。
陋室铭中刘禹锡的情操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言语第二之言语九、洪钟雷鼓
(原文)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译)南郡庞士元(庞统)听说司马德操(司马徽)在颖川,特地从两千里之外赶来看望他。到了那里,正遇上司马德操采桑叶,庞士元在车里对他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应当带金印佩紫绶,哪能窝窝囊囊,做这些妇人做的事呢!”德操说:“你先下车吧。你只知道抄小路便利,却不考虑迷路的危险。从前伯成宁愿种地,也不羡慕诸侯的荣华;原宪桑枢瓮牖,也不愿做官住毫宅。哪有住在华丽屋子里,出门骑着高头大马,几十个侍女环绕的人,能做出一番伟业呢?这就是为什么许由、巢父慷慨辞让,伯夷、叔齐感叹国家灭亡,饿死首阳山的原因呀。即使吕不韦窃取了相国那样的高官,齐景公有四千匹马的财富,也不显得珍贵啊。”庞士元说:“我出生在边缘之地,没听到什么高深道理,如果不是亲自敲洪钟、击雷鼓,就不会知道它们的轰鸣声了。”

3. 求翻译这段三国演义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

翻译:

刘备打量诸葛亮,只见他身高八尺,脸上像玉一样光滑,头上戴着纶巾,身上披着画有仙鹤的袍子,神态仿佛像是一位神仙般。

刘备行礼拜见说:“汉室后裔,涿郡人,很早就听说了孔明先生的大名,您的名气就像雷声传进了耳朵里,之前两次拜访,都没有见到面,但是我已经在您的书桌上留了书信,您是否看过了?”

诸葛亮说:“我是南阳的一个闲散之人,平时性格疏懒,让将军多次光临都白跑一趟,实在是十分忏愧。”两个人以礼相见完之后,按照宾客和主人的礼仪坐了下来,童子沏好茶。

喝完茶,诸葛亮说:“昨天看您书信上的意思,完全可以看出将军你的忧国忧民之心啊;但是我担心自己年纪轻才学浅,会答错你的问题。”刘备说:“司马徽和徐庶力荐你的话,难道都是假话吗?希望先生不要嫌弃我的卑微,不吝赐教。”

诸葛亮说:“司马徽和徐庶,都是世间少有的高人。我只是一个农夫而已,怎么敢谈论天下大事?他们两位是抬举我啊。将军你为什么舍弃他们那种美玉反而要找我这可烂石头呢?”

刘备隐退下人靠近诸葛亮小声说:“现在的东汉王朝已经颓废了,朝中的奸臣当道窃取天命,我自不量力,希望能为天下人伸张正义,但是无奈我的智慧浅薄,至今都没有成就。要是先生您为我指点疑惑并且将我从厄运中拯救出来,那实在是我的万份幸运啊!”

原文: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

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出处:出自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3)文中司马德操用什么方法反驳笼统扩展阅读:

背景: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郡邓县隆中、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4. 世说新语言语篇的文章及翻译,要详尽,谢谢各位好心人。

(1)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①。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色②。先生何为颠倒衣裳③?”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④!”
【注释】
①边文礼:边让,字文礼.陈留郡人。后任九江太守,被魏武帝曹操杀害。袁奉高:参见《德行》第3则注①。失次序:失顺序,不合礼节。即举止失措,举动失常。
②“昔尧”句:尧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许由是传说中的隐士。尧想让位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尧又想请他出任九州长,他认为这污了他的耳朵,就跑去洗耳。怍(zuò)色:羞愧的脸色。
③颠倒衣裳:把衣和裳掉过来穿,后用来比喻举动失常。衣,上衣;裳,下衣,是裙的一种,古代男女都穿裳。这句话出自《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④“明府”句:明府指高明的府君,吏民也称太守为明府。按此,袁奉高似乎曾任陈留郡大守,而边文礼是陈留人,所以谦称为贱民。尧德,如尧之德;大德。按:袁奉高说到“尧聘许由”之事,所以边文礼也借谈“尧德”来嘲讽他。
【译文】
边文礼谒见袁奉高的时候,举止失措。袁奉高说:“古时候尧请许由出来做官,许由脸上没有愧色。先生为什么弄得颠倒了衣裳呢?”文礼回答说:“明府刚到任,大德还没有明白显现出来,所以我才颠倒了衣裳呢!”(2)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①?”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2)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①,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
①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译文】
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仁,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3)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①。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②;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③。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④。”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⑤?”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⑥。”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⑦。太中大夫陈韪后至⑧,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⑨。”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蹙⑩。
【注释】
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历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曾多次反对曹操,被曹燥借故杀害。
②李元礼:见《德行》第4 则注①。司隶校尉:官名,掌管监察京师和所瞩各郡百官的职权。
③诣(yì):到。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中表亲戚:参《德行》第18 则注②。
④府君:大守称府君,太守是俸禄二千石的官,而司隶校尉是比二千石,有府舍,所以也通称府君(二千石的月俸是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是一百斛)。
⑤仆:谦称。
⑥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着有(老子)一书。师资: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⑦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
⑧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官。陈韪(wěi):《后汉书·孔融传)作陈炜。
⑨了了:聪明;明白通晓。
⑩蹙(cù):局促不安的样子。
【译文】
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校尉;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通报。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通报后,入门就坐。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佯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不赞赏他的聪明过人。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应对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陈韪听了,感到很难为情。
(4)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①?”答曰:“偷,那得行礼!”
【注释】
①“何以”句:酒是礼仪中必备的东西,所以大儿说饮酒前要拜(行礼)。下文小儿以为偷东西就不合乎礼,而拜是一种表敬意的礼节,所以不能拜。
【译文】
孔文举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有一次孔文举白天睡觉,小儿子就到床头偷酒来喝,大儿子对他说:“喝酒为什么不先行礼呢?”小的回答说:“偷来的,哪能行礼呢!”
(5)孔融被收,中外惶怖①。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②。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③?”寻亦收至。
【注释】
①“孔融”句:这里叙述孔融被曹操逮捕一事。中外:指朝廷内外。
②琢钉戏:一种小孩玩的游戏。了:完全。遽(jù)容:恐惧的脸色。
③大人:对父亲的敬称。完:完整,按:这句话比喻主体倾覆,依附的东西不能幸免,必受株连。
【译文】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才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依旧在玩琢钉戏,一点也没有恐惧的样子。孔融对前来逮捕他的差使说:“希望惩罚只限于我自己,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这时,儿子从容地上前说:“父亲难道看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随即,来拘捕两个儿子的差使也到了。
(6)颖川太守髡陈仲弓①。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②。’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③!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6)为恭,而不能答④。”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⑤。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注释】
①髡(kū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陈仲弓:参《德行》第6则注①。陈仲弓被捕两次,一次是在任太丘长后,因逮捕党人,牵连到他,后遇赦放出。陈仲弓,陈实,字仲弓,东汉人。
②“二人”句:这两句用来说明高明之君和忠臣孝于是同心的,一致的。金:金属。臭(xìu):气味。
③何其:怎么这么。表示程度很深。
④“足下”句:这句话是说元方回答不了,就说不值得回答,正好比一个驼背的人直不起腰来,却假装是对人表示恭敬才弯下腰一样。
⑤孝己:殷代君主高宗武丁的儿子,他侍奉父母最孝顺,后来高宗受后妻的迷惑,把孝己放逐致死。伯奇:周代的卿士(王朝执政官)、尹吉甫的儿子,侍奉后母孝顺,却受到后母诬陷,被父亲放逐。符起:其事不详。
(6)伛,驼背。
元方,陈绍,陈实之子。
【译文】
颖川太守把陈仲弓判了髡刑。有位客人问陈仲弓的儿子元方说:“太守这个人怎么样?”元方说:“是个高尚、明智的人。”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说:“是个忠臣孝子。”客人说:“《易经》上说:‘两个人同一条心,就像一把钢刀,锋利的刀刃能斩断金属;同一个心思的话,它的气味像兰花一样芳香。’那么,怎么会有高尚明智的人惩罚忠臣孝子的事呢?”元方说:“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啊!因此我不回答你。”客人说:“您不过是拿驼背当做恭敬,其实是不能回答。”元方说:“从前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有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做父亲的,恰恰都是高尚明智的人;这三个做儿子的,恰恰都是忠臣孝子。”客人很羞愧,就退走了。
祁黄羊
(7)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颖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①?”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②?”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③!”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④。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⑤。《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⑥?”
【注释】
①因:依靠。
②经:常规;原则。
③国士:全国推崇的才德之士。尤:指责;责问。
④祁奚:春秋时代晋国人,任中军尉(掌管军政的长官)。祁奚告老退休,晋悼公问他接班人的人选,他推荐了他的仇人解狐。刚要任命,解狐却死了。晋悼公又问祁奚,祁奚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大家称赞祁奚能推荐有才德的人。
⑤公旦:周公旦。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辅助周成王。《文王》:指《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包括《文王》、《大明》等十篇,分别歌颂文王、武王之德。作者无考,《文王》一篇,有以为周公所作。亲亲:爱亲人。
⑥《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春秋时代鲁国的史书,也是我国第一本编年体史书。诸夏:古时指属于汉民族的各诸侯国。悖(bèi)德:违背道德。
【译文】
荀慈明和汝南郡袁阆见面时,袁阆问起颖川郡有哪些才德之士,慈明先就提到自己的几位兄长。袁阆讥笑他说:“才德之士只能靠亲朋故旧来扬名吗?”慈明说:“您责备我,依据什么原则?”袁阆说:“我刚才问国士,你却谈自己的诸位兄长,因此我才责问你呀!”慈明说:“从前祁奚在推荐人才时,对内不忽略自己的儿子,对外不忽略自己的仇人,人们认为他是最公正无私的。周公旦作《文王》时,不去叙说远古帝王尧和舜的德政,却歌颂周文王、周武王,这是符合爱亲人这一大义的。《春秋》记事的原则是:把本国看成亲的,把诸侯国看成疏的。再说不爱自己的亲人而爱别人的人,岂不是违反了道德准则吗?”
(8)称衡被魏武谪为鼓吏①。正月半试鼓,衡扬桴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②。孔融曰:“称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③。”魏武惭而赦之。
【注释】
①祢(mí)衡:汉末建安时人,孔融曾向魏王曹操推荐他,曹操想接见。他不肯去见,而且有不满言论。曹操很生气,想羞辱他,便派他做鼓吏(击鼓的小吏)。魏武:曹操,初封魏王,死后溢为武。其子曹丕登帝位建立魏国后,追尊为武帝。谪:降职。
②月半试鼓:《文士传》记载此事时说:“后至八月朝会,大阅试鼓节”。桴(fú):鼓槌。渔阳掺挝(sān zhuā):鼓曲名,也作渔阳参挝。掺,通叁,即三;挝,鼓槌。三挝,指鼓曲的曲式为三段体,犹如古曲中有三弄、三叠之类。此曲为祢衡所创.取名渔阳,是借用东汉时彭宠据渔阳反汉的故事。彭宠据幽州渔阳反,攻陷蓟城,自立力燕王,后被手下的人杀死。祢衡击此鼓曲,有讽刺曹操反汉的意思。渊渊:形容鼓声深沉。金石:指钟磬一类乐器。
③胥(xū)靡:轻刑名,指服劳役的囚徒。据原注,商朝君主武丁梦见上天赐给他一个贤人,就令百工画出其相貌去寻找,果然找到一个正在服劳役的囚徒,就是成为商代贤相的傅说。
【译文】
祢衡被魏武帝曹操罚做鼓吏。正遇八月中大会宾客的时候要检验鼓的音节,祢衡挥动鼓槌奏《渔阳掺挝》曲,鼓声深沉,有金石之音,满座的人都为之动容。孔融说:祢衡的罪和那个胥靡相同,只是不能引发英明魏王的梦。”魏武帝听了很惭愧,就赦免了祢衡。
庞统
(9)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颖川,故二千里候之①。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②!”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③。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⑤。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⑥。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⑦。”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⑧。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②。”
【注释】
①庞士元:庞统,字士元,东汉末襄阳人,曾任南郡功曹(能参与一郡的政务),年轻时曾去拜会司马德操,德操很赏识他,称他为凤雏。后从刘备。司马德操:司马徽,字德操。曾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和庞统。故:特地。
②带金佩紫:带金印佩紫绶带,指做大官。绶(shòu)带,就是丝带,是用来拴金印的。秦汉时,丞相等大官才有金印紫绶。洪流之量:比喻才识气度很大。
③邪径:斜径,小路。
④伯成:伯成子高。据说尧做君主时,伯成子高封为诸侯。后来禹做了君主,伯成认为禹不讲仁德,只讲赏罚,就辞去诸侯,回家种地。耦耕:古代的一种耕作方法,即两人各扶一张犁,并肩而耕。后泛指务农。
⑤原宪:孔子弟子,字子思。据说,他在鲁国的时候,很穷,住房破破烂烂,用桑树枝做门上的转轴。他不求舒适,照样弹琴唱歌。
⑥许、父:许由、巢父。许由,见(言语)第1则注②。巢父,是许由的朋友,尧也想把职位让给他,他不肯接受。夷、齐: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兄弟俩互相让位,不肯继承,结果都逃走了。后来周武王统一天下,两人因反对周武王讨伐商纣,不肯吃周朝的粮食,饿死在首阳山。所以:相当于“..的原因。”
⑦窃秦:战国末年,吕不韦把一个怀孕的妾献给秦王子楚,生秦始皇赢政。赢政登位后,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这就是所谓窃秦。千驷之富:古时候用四匹马驾一辆车,同拉一辆车的四匹马叫驷。千驷,指有一千辆车,四千匹马。《论语·季氏》说:齐景公有四千匹马,可是死了以后,人民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值得称赞。
⑧边垂:即边陲,边疆。
⑨“若不”句:以此喻不加叩问,就不能认讽司马德操的胸怀,而使自己得到教益。洪钟,大钟。优,敲打。雷鼓,鼓名,古时祭天神时所用的鼓。
【译文】
南郡庞士元听说司马德操住在颖川,特意走了两千里路去拜访他。到了那里,遇上德操正在采桑叶,土元就在车里对德操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就应该做大官,办大事,哪有压抑长江大河的流量,去做蚕妇的事!”德操说:“您姑且下车来。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心迷路。从前伯成宁愿回家种地,也不羡慕做诸侯的荣耀;原宪宁愿住在破屋里,也不愿换住达官的住宅。哪里有住就要住在豪华的宫室里,出门就必须肥马轻车,左右要有几十个婢妾侍候,然后才算是与众不同的呢!这正是隐士许由、巢父感慨的原因,也是清廉之士伯夷、叔齐长叹的来由。就算有吕不韦那样的官爵,有齐景公那样的富有,也是不值得尊敬的。”士元说:“我出生在边远偏僻的地
方,很少见识到大道理。如果不叩击一下大钟、雷鼓,那就不知道它的音响啊。”
(10)刘公干以失敬罹罪①。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②?”桢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陛下网目不疏③。”
【注释】
①刘公于:刘桢,字公干,着名诗人,建安七子之一。曾随侍曹操的儿子曹丕(后即位,为魏文帝)。在一次宴会上,曹丕让夫人甄氏出来拜客,座上客人多拜伏在地,独独刘桢平视,这就是失敬。后来曹操知道了,把他逮捕下狱,判罚做苦工。按:刘桢获罪一事,发生在曹操当权时期,这里说成曹丕即帝位后,不确。罹(li):遭受。
②文宪:法纪。
③庸短:平庸浅陋。陛(bì)下:对君主的敬称。网目:法网。按:这里说“网目不疏”,实际是法网过密的婉辞。
【译文】
刘桢因为失敬受到判罪。魏文帝问他:“你为什么不注意法纪呢?”刘桢回答说:”臣确实平庸浅陋,但也是由于陛下法网不够稀疏。”
曹丕
(1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②于是敕见③。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④。”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⑤。”
【注释】
①钟毓(yù)、钟会:是兄弟俩。钟毓,字稚叔,小时候就很机灵,十四岁任散骑侍郎,后升至车骑将军。钟会,字士季,小时也很聪明,被看成是非常人物,后累迁镇西将军、司徒,因谋划反帝室,被杀。令誉:美好的声誉。
②钟繇(yáo):任相国职。
③敕(chì):皇帝的命令。
④战战惶惶:害怕得发抖。浆:凡较浓的液体都可叫做浆。按:惶、浆二字押韵。
⑤战战栗栗:害怕得发抖。按:栗、出二字亦押韵。
【译文】
钟毓、钟会兄弟俩少年时就有好名声,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他们俩,便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下令赐见。进见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12)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①。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②。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注释】
①“钟毓”句:这一则故事与本篇第4 则孔文举二子偷酒事略同,大概是同一件事,只是传闻各异。因:于是;就。
②托寐(mèi):假装睡着了。

因回答字数限制,而且网络系统老说我回答有问题
剩下十几条的原文翻译和注释见下面参考资料的连接网页

5. 关于十胜十败

1 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寡,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原为用,此德胜也(荀彧传)

2 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武帝纪)

3 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贾诩传)

当然天下有此想法者多矣 为何他们却不象郭嘉般大搞阿谀奉承之能事 上此三人所言 实为看透表面说本质的好言呀 反观郭嘉 将上面三人的话揉捏整合后添油加醋的这么说上一通 专挑曹操爱听的讲 极尽诋毁袁绍之能事 所以袁绍也就因为他的那一段话被遗臭万年 以至于陈寿在给袁绍写评语时也深受其荼毒 堂堂一个四世三公的袁绍 竟被郭嘉诋毁于斯

再就讨吕灭刘方面说说
大家一提到郭嘉 或多或少会说灭袁谭与三郡乌丸的事 认为这是郭嘉的最大功绩 其实不然 请看

3 随军次无终。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虏亦遮守蹊要,军不得进。太祖患之,以问畴。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而尚有微径可从。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之首可不战而禽也。”太祖曰:“善。”乃引军还,而署大木表于水侧路傍曰:“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虏候骑见之,诚以为大军去也。太祖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出卢龙,历平冈,登白狼堆,去柳城二百馀里,虏乃惊觉。单于身自临陈,太祖与交战,遂大斩获,追奔逐北,至柳城。军还入塞,论功行封,封畴亭侯,邑五百户(田畴传)

4 臣松之案武纪,决计征备,量绍不出,皆出自太祖。此云用嘉计,则为不同(武帝纪)
这把献攻刘备计也否定了 本来拥郭派就本着这两条叫嚣 现在都被否定了呀 现观之郭嘉在此二点上一无是处 不过只能赞叹罗贯中的春秋笔法之妙罢了
5 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又本传称(自)嘉料孙策轻佻,必死于匹夫之手,诚为明于见事。然自非上智,无以知其死在何年也。今正以袭许年死,此盖事之偶合(郭嘉传)
这是何等的迷信之言 拥郭派拿出此等言语来证明郭嘉的料人之智 未免也太——
还是来看看别人怎么做的吧

6 三年,太祖既破张绣,东禽吕布,定徐州,遂与袁绍相拒。孔融谓彧曰:“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彧曰:“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颜良、文丑临阵授首;田丰以谏见诛:皆如彧所策(荀彧传)
同样是料人 然而看看荀彧的 与郭嘉便很不相同 荀彧是以理以情 说的字字在理 句句入情 反观郭嘉 还是那句话 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

为什么说郭嘉品行不端呢
7 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郭嘉传)
郭嘉从来就是一个游手好闲 放荡不羁之人 陈群为其指出 他居然未有悔改之意 反而意自若 也就是越说越来了的意思 何等无聊 也是曹操当时正是用人之时 还没空搭理他

或者大家又会举曹操在郭嘉死后说的一些话来反驳我 那就先看看这段

8 故军祭酒郭嘉,忠良渊淑,体通性达。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自在军旅,十有馀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东禽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于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方将表显,短命早终。上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恨丧失奇佐。宜追增嘉封,并前千户,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郭嘉传)
我并不否认郭嘉的才智 然而此类抓典型的话 未可当真

9 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郭嘉传)
也就是敢往南方跑 不怕死 为啥别人不去南方 因为别人不仅为自身计 也为国家计 不象郭嘉 就想挣个表现 打肿脸充胖子
最后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
所谓列传之体,以事类相从。看看跟郭嘉同列一传的人都是些何等样人吧

程昱——世语曰:初,太祖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程昱传)
董昭——徵拜侍中,与董昭同寮。昭尝枕则膝卧,则推下之,曰:“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苏则传)
刘晔——或恶晔于帝曰:“晔不尽忠,善伺上意所趋而合之。陛下试与晔言,皆反意而问之,若皆与所问反者,是晔常与圣意合也。复每问皆同者,晔之情必无所逃矣。”帝如言以验之,果得其情,从此疏焉。晔遂发狂,出为大鸿胪,以忧死。谚曰“巧诈不如拙诚”,少子陶, 亦 高才而薄行,官至平原太守(注意这个亦字)(刘晔传)

以上诸人 皆高才薄行之辈 郭嘉与其同列 亦未失其伦也 所以纵观此人一生 实为溜须拍马 长于献媚 脑袋削尖 有空便钻之辈也.

6. 司马德操是用什么办法反驳庞统的

(⊙o⊙)哦

7.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六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一)观 月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①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

②③④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

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有删改)

【注释】①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②尽却:全部退去。③童隶:书童仆役。④正黄:纯黄。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临水之观,宜独往 宜:__________ .

(2)其具是四美者与是:__________ .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天色没有小云,月亮如同白昼。

B.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C.天上没有云彩,月亮是白昼。

D.天上没有细云,月光白白的。

3.第2段中的哪句话是具体描写中秋金沙堆的景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盖 中 秋 之 月 临 水 之 观 独 往 而 远 人 于 是 为 备

(一)

1.(1)适合。 (2)这。

2.B

3.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4.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参考译文]

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它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水好像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阆风、瑶台、广寒宫这些仙境,即使未曾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二)

①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③府,见使才皆尽,虽履④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郗超:东晋时曾任参军,中书侍郎;谢玄,东晋名将。②问晋鼎:图谋夺取

晋朝天下。③桓宣武:东晋大臣桓温。④履屐:泛指鞋,这里代指平民百姓。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朝议遣玄北讨 讨:__________ .

(2)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匿:__________ .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已经像恶狼一样吃了梁州、岐山,又看老虎在淮南。

B.已经吃了梁州、岐山的狼,又在看淮阴的虎。

C.已经像恶狼一样吞并了梁州、岐山一带地区,又虎视眈眈地企图侵占淮河以南广大领土。

D.已经吞噬了梁州、岐山的狼,又看了淮阴的老虎。

3.国家危亡之时,郗超力排众议,支持谢玄,从中可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写“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对塑造郗超形象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讨伐。 (2)隐藏。

2.C

3.宽容大度,爱才惜才,热爱国家。

4.侧面烘托郗超的评价是正确的,并赞美郗超的美德。

[参考译文]

郗超与谢玄不和睦。当时苻坚正想夺取晋朝天下,已经像恶狼一样吞并了梁州、岐山一带地区,又虎视眈眈地企图侵占淮河以南广大领土。这时朝廷中商议派谢玄北上讨伐,大臣中间对此颇有不同看法。(只有)郗超说:“谢玄这个人一定能成功。我过去曾经与他一道在桓温府中共事,发现他用人能尽其才,即使是一些琐细的小事,也能处理得恰如其分,从这些事推断,任用他一定能使他建立功勋的。”谢玄大功告成后,当时的人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推崇他不因为个人的好恶而埋没别人的才能。

(三)

①②③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④⑤⑥⑦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若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

⑧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选自《宋史·刘安世传》)

【注释】①安世:即刘安世,宋代大臣。②除:被授予官职。③白母:禀告母亲。④在言路:指当谏官。⑤明目张胆:主持公道,敢作敢为。⑥触忤:触怒(皇帝)。⑦主上:皇帝。⑧蓄缩悚汗:缩着头颈,吓出冷汗。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倘居其官/不可久居 ..

B.或帝盛怒/或异二者之为 ..

C.伺怒稍解/伺其欣悦 ..

D.入白母曰/入则无法家拂士 ..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在职多年,真正的颜色在早上,帮助公道。

B.在职累了,神色严肃在早上,帮助公道。

C.在职的岁月累了,真正的颜色在早上,帮助公道。

D.他在职多年,神色严肃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刘安世不想接受谏官这一官职任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刘安世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段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1.C 解析:A项,第一个“居”是“就任”的意思;第二个“居”是“停留”的意思。B项,第一个“或”是“有时”的意思;第二个“或”是“或许”的意思。C项,两个“伺”都是“等到”的意思。D项,第一个“入”是“回到家里”的意思;第二个“入”是“国内”的意思。

2.D

3.倘若就任这个官职,那就要有胆识也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以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起职责。如果冒犯了皇上,灾祸贬官就会立刻到来。刘安世担心做谏官不仅自己生命堪忧,也会连累家人。

4.开明大义,懂得国家大事。善于教育儿子,令人敬佩。

[参考译文]

安世身材魁伟,容貌端庄,声如洪钟。起初被任命为谏官,还未受命,回到家里对母亲说:“朝廷不因为我安世不贤,让我任谏官。倘若就任这个官职,那就要主持公道,敢作敢为,以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起职责。如果触怒了皇上,灾祸贬官就会立刻到来。皇上正以孝道治理天下,如果说我以母亲年老为托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母亲说:“这就不对了。我听说谏官是皇上面前的敢于直言诤谏的重臣,你父亲一生都想做这样的官却未能做到,而你有幸任此官职,你应当献出生命来报效国家的大恩。纵使遭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一定会随你去的。”(安世)于是接受了官职。他在职多年,神色严肃立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他当面指斥,在朝廷上谏争,有时碰上皇上大怒,(他)就握着手板退一步站立,等皇上怒气稍解,再上前争辩。旁边陪侍的人在远观看,缩着头害怕得身上冒出冷汗,把他称作“殿上虎”,一时间没有人不敬仰他。

(四)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又至。

①②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御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

【注释】①烦且:良马名。②驺子:古代管车马的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趋驾烦且之乘 乘:__________ .

(2)尽释车而走释:__________ .

2.对句子“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凭着烦且这样的好马和马夫韩枢的技巧,齐景公还以为不如自己下车徒步奔跑。

B.用烦且的马和韩枢的巧合,以为不如下车走。

C.凭着烦且这样的马和韩枢的巧合,是可以走下去的。

D.凭着烦且的良好技能和马夫的技巧,还是不走下去好。

3.文章画线句子写出了景公的什么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可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用恰当的俗语、成语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1.(1)马拉的车。 (2)放弃。

2.A

3.着急、迫切,要快速赶回国都见婴。

4.说明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或:急于求成会导致最终的失败。或:做人做事都应放远眼光,注重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自然会水到渠成,达成自己的目标。)

[参考译文]

齐景公到东海去游玩,传递公文的骑士从国都之中赶来拜见说:“晏婴病得很厉害,即将死去,恐怕您在他生前赶不上见他。”齐景公立刻起身,传递公文的骑士又赶到了。齐景公说:“赶快坐上骏马拉着的马车,让马夫韩枢来驾车。”行走了几百步,齐景公认为马夫赶得不快,就夺过缰绳代替他驾车;大约驾车走了几百步,又认为是马不向前跑,就把车马丢下而徒步奔跑。凭着烦且这样的好马和马夫韩枢的技巧,齐景公还认为不如自己下车徒步奔跑。

(五)

①②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③④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⑤⑥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⑦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锺,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庞士元: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为刘备中郎将。②司马德操:司马徽,字德操。汉末名士,曾向刘备推荐庞统、诸葛亮。③伯成:指伯成子高,尧时贤人,禹为天子,他辞掉诸侯回家种地。④原宪:孔子弟子,宁愿过贫寒生活而不为官。⑤许、父:许由和巢父。尧舜时期的两位隐士,尧想把君位让给许由,许由拒绝,归隐箕山。⑥夷、齐:指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两人都不肯继承君位。周灭商后,二人不食周黍,饿死在首阳山。⑦窃秦之爵:战国末年,吕不韦将和自己同居的邯郸美姬献给秦王子楚,生下嬴政,即秦始皇。嬴政即位后,封吕不韦为相国,所以说他“窃秦”。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故二千里候之 候:__________ .

(2)伐雷鼓 伐:__________ .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孩子知道邪恶的路更快,不考虑没道路的迷惑。

B.你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虑会不会迷路。

C.你是知道邪恶的道路,不考虑失去道路。

D.孩子知道邪恶的路更快,不考虑失去道路的迷惑。

3.文中司马德操用什么方法反驳庞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司马徽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1.(1)探望。 (2)敲打。

2.B

3.通过讲述伯成、原宪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的高贵品格令许由、巢父、伯夷、叔齐所感慨,来反驳庞统风流名士不是一定要金印紫绶,光彩照人。

4.司马徽是一个才能卓越、安贫乐道、平易近人、善于循循善诱的人。

[参考译文]

南郡庞士元听说司马德操住在颍川,特意走两千里路去拜访他。到了那里,遇上司马德操正在采桑叶,庞士元便在车里对司马德操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应该带金印佩紫绶,哪有委屈着自己长江大河般的才识雅量,而去做蚕妇们做的事?”司马德操说:“您姑且下车,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虑会不会迷路。从前伯成子高宁愿回家耕地,也不羡慕诸侯的荣耀;原宪宁愿住在破屋里,也不愿意用来换住达官的豪宅。哪里有住就要住豪宅,出门就要肥马轻车,身边还要几十个婢女侍候,然后才算是自己与众不同呢?这些正是隐士许由、巢父所感慨,廉士伯夷、叔齐所长叹的原因。即使有吕不韦那样的官爵,齐景公那样的富有,也不值得尊贵的!”庞士元说:“我出生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很少见识到大道理。如果不敲一下大钟,击一下雷鼓,就不知道它们的音响啊。”

(六)

①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晏子请数其罪云 数:__________ .

(2)必轻吾国 轻:__________ .

2.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太 宗 有 一 骏 马 特 爱 之 恒 于 宫 中 养 饲 无 病 而 暴 死 太 宗 怒 养 马 宫 人 将 杀 之。

3.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1.(1)列举。 (2)轻视、小看。

2.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3.皇后以晏子的故事劝说唐太宗不要因爱马暴死而迁怒养马人。

4.旁敲侧击,让齐景公不要因马死而杀养马人。

8. 什么叫为下文铺垫

为下文铺垫是文艺创作中的一种手法,铺垫是在一个人物出场前或者一个事件发生前,预先布置局势,安排一些情节场景作为征兆,制造气氛。

通过铺垫,可以渲染气氛,形成“山雨欲来”的情势,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例如《三国演义》写诸葛亮出场就布置了铺垫过程。先是水镜先生司马德操感叹刘备手下空有关、张、赵云等“百人敌”的勇将,而独少运筹帷幄之谋臣、统帅。一句话击中了刘备的心病。

接着他向刘备介绍了“卧龙”先生,为诸葛亮的出场铺下第一块基石。接下去是徐庶出辅刘备,旗开得胜,击败了曹军,印证了水镜先生判断的正确。只可惜一仗之后徐庶就被曹操骗走,这才有徐庶走马荐诸葛的情节。刘备这时才知道“卧龙”先生原来就是诸葛亮。

刘备以前到处碰壁,现在有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更体会到“左右不得其人”的致命弱点,于是接下去便是三顾茅庐,一而再,再而三地请诸葛亮出山,等气氛酝酿足了,诸葛亮才登场亮相。这种铺垫不仅刻画了人物的隐士风度,也满足了读者的审美需求。

(8)文中司马德操用什么方法反驳笼统扩展阅读:

使用“伏笔”与“铺垫”应注意以下几点:

有伏笔必有照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枪,那么在第二或第三段就要提到开枪,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伏笔要埋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伏笔一般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伏笔要有照应,但前后不宜紧贴,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反而会显得枯燥。

铺垫的特点是为主要情节蓄积酝酿的过程;铺垫的作用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铺垫的原则是引而不发、自然合理。

当然,有的时候“伏笔”和“铺垫”兼而用之,是很难严格地区分开的,“伏笔”即是“铺垫”,“铺垫”也是“伏笔”。

阅读全文

与文中司马德操用什么方法反驳笼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外脚手架与墙体连接方法 浏览:529
天然气灶软管安装方法图解 浏览:977
中老年女左胸疼痛治疗方法 浏览:238
有哪些快速泡发干鱿鱼的方法 浏览:860
滑膜炎恢复训练的方法图片 浏览:751
202乘以085的简便方法 浏览:314
电脑没有广告的方法 浏览:232
如何预防尿路感染的方法 浏览:562
家里去火锅味有什么好方法 浏览:391
理论课教学方法包括 浏览:471
治疗酒糟鼻的有效方法 浏览:924
分数的初步的教学方法 浏览:972
金融研究方法论大全 浏览:763
用一根皮筋简单扎一个马尾的方法 浏览:690
简述体育舞蹈常用教学方法 浏览:345
海藻粒敷面的正确方法 浏览:290
有哪些方法快速补充雌激素 浏览:743
抗锯齿方法怎么选 浏览:554
焊工工时费计算方法 浏览:589
股后束锻炼方法 浏览: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