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太极拳底盘训练怎么练出效果
底盘功夫如何来练,方法不一,但其原理都是一致的,都是屈腿松沉,增加负重,以练腿足的承受能力为前提。
静练法,惯用站桩功,在全身放松,心意自然专一的条件下,采用不同姿势,一站就是半小时,很吃力,不好练,目前采用者不甚普遍;动练法较普遍,通常采用“猫引步”,也难学。
打拳时,屈膝弯腿,身心在大松大软的意含引导下,不断向下松沉,上身躯干好像坐在凳子上一样,增加腿部的负荷,不断延长单腿负重的时间,迈步向前退后仍要轻灵稳当,如履薄冰缓缓移动重心(不能冲)。同时再利用拳式步型、步法的转变,两腿不断地交换着单腿负重的势态来进行拳架的运作。
“坐腿”法用单式教学效果较好,一般都采用打搂膝拗步掌的办法,连续打上几十个搂膝拗步,到出一身汗、腿部酸疼为度,只要酸疼感减少,自感不甚吃力时,下盘功夫就有一定程度了。
从上面所述来分析,练底盘功夫,不论静练或动练,其内含深处实际上都是“坐腿”。
切记,太极底盘功很重要,坐腿而练易上功,此为正路。标清楚,重点突出,容易学好。
‘贰’ 太极拳如何练习开肩和开胯希望能得到具体指导,多谢
太极练习开肩和开胯的方法:
1、开肩
掌心内含,撑起来就可以了。脚趾也是一样的也是轻轻的抓着地面,手指脚趾都是同样的,轻轻的绷起撑起。
要做到两肩崩弹,感觉到劲力能打到指尖,而且能够弹出去再自动的弹回来,这样效果就到了。并且从外形来看的话整个手臂会有颤动的感觉,从声音来听的话,肩部会发出“嘭嘭”的声响,需要在数量上多累积,由量变到质变,这点非常的关键。
2、开胯
时刻保持前后运动状态,切忌左右拧摆。多移重心有三个前提不得违背:一是固膝定脚,二是立身中正,三是裆的运行路线要接近直线。横向开步脚要齐,纵向开步要控制角度,左右横向开步时,两脚尖要在一条直线上。
(2)太极拳骨架训练方法扩展阅读:
1、练太极拳要求裆要开,圆撑、虚撑、虚灵,实质上是对胯骨的要求,若要开裆,胯根必须松开撑圆。胯不开,裆为人字夹裆。
2、初练时,可尽量放松臀部和腰部的肌肉。肋骨下的腹肌要放松,这样使体重落到胯骨之上。进行运动时,只须注意胯的旋转,就能带动腰部的旋转。
3、下肢的内撑外裹,也全凭胯关节的松活圆转,上下肢的灵活性全靠胯的领带。拳势中腰胯的平行旋转甚多,发力就是在胯的旋转速度加快时产生。引化来力也只须松转而避之。
‘叁’ 陈氏太极拳的基本功包括那些,如何练习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包括桩功、震胯功、手型、步法、开肩、活腰,拉筋,单式训练,绷、捋、挤、按、采、列、肘、靠八法,及开合功,缠丝功,辅助器械太极尺、太极大杆、太极球等等……
其中基本桩功包括高架板凳桩、低架板凳桩和无极桩。常练的单式有左右单手云手、定步云手、前绷上捋、前绷下捋、挽花手等等。步法有上步、退步、横开步等等。
一、 学习说明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可见基本功的重要性。很多练太极拳的人一辈子都练不出功夫,原因在于基本功不扎实,所谓“太极十年不出门”,那是因为没有正确的练习方法,没有从基本功开始一步一步的去练习。
太极拳能不能打人?笔者过去经常听到这样问题,心里面实在是不好受,在国人的眼里,我们的国粹太极拳不过是一种老年健身操。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太极拳是一种武术,武术本来就是拿来上阵杀敌用的,所以这样的问题稍微用脑子想想便可明白。当然,很多人都把太极拳当健身操来练,为了追求外形动作的美观而抛弃了很多传统的东西,这样一来别说十年,就是一辈子、两辈子也练不出功夫。而且,现如今市面上流传的很多种太极操,其实非但没有起到健身的作用,反而练了还会伤害到自己的身体。因为他们抛弃了传统的练法,只追求外在的“美”,而忽略的内在的修养。太极拳流传至今自有一套系统的训练方法,都是古人智慧的总结,其养生、技击功能都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只是把太极拳改得面目全非,表面上看是在推广太极拳,实际上是在糟蹋国粹,践踏太极拳。
二、主要招式
定步云手涮胯
江湖有言:“教拳不教桩,传拳不传胯”;可见站桩和练胯的重要性。笔者练拳多年,总结出了一点门道:练拳应该从下往上练!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先站桩练腿力,等站桩有了一定的基础就可以开始练胯,然后到腰,最后到肩膀到肘,然后手才能发力。这个顺序是不可颠倒的,否则你就会走很多弯路。
定步云手涮胯跟一般的定步云手只有一点点区别,就是步子开到尽可能大,臀部要平行于膝盖或者低于膝盖(这不叫荡裆,这是练胯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尽快把胯练开、练活。
(一)预备式
双脚并步站立,两手自然垂于体侧,中指在裤缝的位置,沉肩坠肘,下颌微收,脖子轻贴衣领之意,两肩自然下垂,胸微含犹如叹气时的状态。眼睛自然平视。耳听身后。
(二)起势
双腿自然屈膝下蹲,胯根内收,身体犹如微微鞠躬状,力量在两大腿上,双手同时从体侧向身体前方微双顺缠提起,然后身体微微左转,右手继续微微顺缠在体前中心线向前上方穿掌至嘴的高度(掌心斜向左上方,指尖斜向前上方),左掌同时向前按出在中心线右肘的高度(掌心斜向右下方指尖斜向右上方)。眼看前方微微偏上。耳听身后。
(三)开式
身体微微右转、右掌同时逆缠向前微微偏右棚出(掌心向前指尖斜向左上方),左掌同时微顺缠向前偏右方微微切出(掌心斜向右上指尖向右前方)。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微微提起以脚跟里侧轻贴地向左侧磴出,要尽可能的把步子开大,尽可能的蹲低,臀部最好略低于膝盖。眼看左侧磴脚的方向。耳听身后。
(四)正式
1、身体微微右转,微沉右臀,右膝微微顺缠打开,同时双手在整体松沉的基础上自然外棚。
2、身体右转,同时蹬右腿合左腿,重心左移;同时穿左掌,沉右掌,两手如同抱球状,右掌至中心线下颌的高度,左掌至肋间脐部略偏上,两手心斜相对。
3、身体左转,左掌同时逆缠向右上方棚出,高度在右太阳穴的高度(掌心向前微微偏右,指尖向右上),右掌同时顺缠向肚脐前中心线切出(掌心向左上,指尖向前微偏下),右肘的方向与右小臂的方向一致,不可夹或架。
4、身体微微左转,同时左臀微沉,左膝微微顺缠打开,双手在整体松沉的基础上微微自然外棚;
5、蹬左腿合右腿,重心右移,同时身体继续微微左转,同时穿右掌沉左掌,两掌心斜相对如同抱球状,右手在中心线下颌的高度,左手在肋间肚脐偏上一点的高度。
6、身体右转,同时右掌逆缠向右太阳穴前棚出(掌心向前微微偏右,指尖斜向左上),左掌同时顺缠向肚脐前中心线切出(掌心斜向左上,指尖向前略偏下),左肘劲力方向与左小臂一致,不可夹,不可架。
如此反复练习,重心左右移动算一次。基本要求一组三十次到五十次。每天十组为度。坚持练习,可以快速把胯练开,练活
二、太极尺功活腰
前面讲过了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定步云手涮胯,接下来讲讲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太极尺功活腰。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长腿力阶段,这一阶段得靠站桩,站板凳桩、无极桩等等;第二是开胯、活胯阶段,这一阶段最好是练定步云手涮胯;第三是活腰、合腰阶段,这一阶段得靠太极尺辅助训练。当然不排除有其他的分法和方法。
第一、第二阶段是最辛苦的阶段,这两个阶段练好了,到了第三阶段你基本上就可以体会到苦尽甘来的感觉。可惜的是,很多人吃不了苦,或者是找不到正确方法,一直在第一、第二阶段停止不前,这就他们所谓的“太极十年不出门”,其实只要方法对了,肯吃苦,太极拳跟任何武术一样都是可以在同样的时间里出功夫的,而且可能更快。
这几个阶段是无法跨越的,如果有哪怕一个阶段的基础没打好,太极拳别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辈子也出不了功夫。当然养生的另外,但是如果养生的能稍微吃点苦,身体会好得更快,养生效果会更好。
太极尺有好几种练法,每一种练法都有不同的作用,这里只讲讲中国太极功夫网里面王敏夫老师传授的最常练的活腰方法。
(一)预备式
两脚水平打开大概两步的距离,半蹲,双手向上托起太极尺到胸前高度。重心在两腿中间。沉肩坠肘,下颌微收,眼睛自然平视。耳听身后。
(二)左式
1、身体微微右转,右手往上、往里拧。同时右膝微微顺缠打开,蹬右腿合左腿,重心左移。左腰下沉。
2、重心继续左移,身体左转,右手向下拧至肚脐高度,左手往里裹,右腰下沉。
(三)左回式
左膝微微顺缠打开,重心微微右移,右手回到预备式位置。
(四)右式
1、左手往上、往里拧。蹬左腿合右腿,重心右移。右腰下沉。
2、身体右转,重心继续右移,左手向下拧至肚脐高度,右手往里裹,左腰下沉。
(五)右回式
右膝微微顺缠打开,重心微微左移,右手回到预备式位置。
然后再到左式,如此循环。
此太极尺练法主要是训练腰胯一体,初学者经常是扭着腰,腰胯没有一起动,有时候胯动腰不动,有时候腰动胯没动,这样打出的劲力是不整的,没有杀伤力。只有把腰胯练到一体了,发出的力才透,才整。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太极尺功可以跟第二阶段定步云手涮胯交叉着练,只要架子放低一点,此功法同样对开胯、活胯有显着作用。
三、太极球功
有了前面的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定步云手涮胯和太极尺功活腰基础后就可以开始练习太极球功。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太极球功也有好几种练法,每种练法都有自己的功用,这里只介绍一下陈式太极拳家传功夫架太极球功常练的两种方法:
(一)抛球
1、两脚打开大概与肩膀同宽,膝盖微曲,含胸收腹,气沉丹田,双手抱起太极球在肚脐高度。
2、蓄力,双手垂直往上抛出太极球。注意:胯一定要放松,感觉力从地起,通过大腿到腰,再从手发出去;主要是用腰力,手只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另外不要憋气,初练此功不要刻意追求呼吸,只要自然呼吸就好。
3、待太极球落到一定高度双手顺势把球接住,回到肚脐高度。再重复抛出。
注意:量力而行,不要砸伤自己的手脚,太极球抛出的高度要根据个人功力的深厚而定,太极球的大小、重量也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此功法主要是练习腰的发力,是陈式太极拳最常练的发力方法之一,坚持练习可以快速增长腰力。
(二)前后运球
1、两脚大步打开,半蹲,两手掌心相对夹住太极球在胸前高度(注意,不是两手向上托住太极球,而是两手心相对把球夹住,这样夹住的目的是起到锻炼手臂的作用),先吸一口气,沉肩坠肘,呼气时把太极球水平向前推出。
2、吸气,同时把太极球收回。呼气时再把太极球推出,如此一呼一吸,一出一回反复练习。注意,练习时动作要尽可能的慢,推出太极球时两手要尽可能往前推伸直。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之太极球功是在练习者腰胯有了一定基础后才开始练习的,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容易练出死力。
另外笔者不太喜欢用钢制的那种太极球,太硬了,容易摔坏。笔者家里用的是一个里面灌满细沙的篮球,大概有13公斤重,手感还不错,大家可以拿一个旧的或者买一个新的篮球,在气嘴那个地方钻一个孔(其实就是把气嘴往球肚里面捅进去就自然有一个孔了,很简单),然后往里面慢慢灌沙子,最后再用东西把孔堵住,一个完美的太极球就做好了。
步法
陈式太极拳步法主要有上步、退步和横开步三种。步法灵不灵活关系到你能不能抢占先机,克敌制胜,所以步法在太极拳的训练中,甚至在所有武术的训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讲讲由泓力太极养生俱乐部总教练王敏夫老师传授的陈氏太极拳三种基本步法的练习方法:
(一)上步
1、 两脚并拢站立,两手自然放在大腿两侧,放松身体。
2、 身体右转,右脚随着身体以脚跟为轴,前脚掌贴着地面向外旋转45度,身体的方向跟脚尖方向一致。
3、 重心右移,提左脚到膝盖的高度,同时身体下沉,向左前方45度方向(与右脚成90度方向)蹬左脚,注意:蹬脚的时候是脚跟里侧贴着地面蹬出去。
4、 身体左转,转到不得劲的时候,左脚以脚跟为轴,前脚掌贴着地面向外旋转到左前方45度方向。
5、 重心左移,收右脚,身体下沉,向右前方45度方向蹬右脚,注意:同样是脚跟里侧贴着地面蹬出。
6、 身体右转,转到不得劲的时候,右脚以脚跟为轴,前脚掌贴着地面向外旋转到右前方45度方向。
7、 重心右移,收左脚,身体下沉,向左前方45度方向蹬左脚,注意:脚跟里侧贴着地面蹬出。然后再接着第4个步骤,如此循环练习。
(二)退步
1、 两脚并拢站立,两手自然放在大腿两侧,放松身体。
2、 两脚微微虚膝下蹲,重心偏左,右脚大脚趾一侧贴着地面向后蹬出一步的距离,两脚外侧大概与肩膀同宽。
3、 重心右移,左脚小脚趾一侧贴着地面收回到右脚旁边。
4、 左脚大脚趾一侧贴着地面向后蹬出一步距离,两脚外侧大概与肩膀同宽。
5、 重心左移,右脚小脚趾一侧贴着地面收回到右脚旁边。
6、 右脚大脚趾一侧贴着地面向后蹬出一步距离,两脚外侧大概与肩膀同宽。然后再接着第3个步骤,如此循环练习。
(三)横开步
1、 两脚并拢站立,两手自然放在大腿两侧,放松身体。
2、 两脚虚膝下蹲,重心偏右,提左脚,身体下沉,同时左脚脚跟里侧贴着地面向左横蹬。
3、 右膝微微顺缠打开,同时蹬右腿合左腿,重心左移,裆走下弧线,顺势把右脚收到左脚旁边。
4、 左腿合住劲,身体下沉,同时右脚脚跟里侧贴着地面向右横蹬。
5、 左膝微微顺缠打开,同时蹬左腿合右腿,重心右移,裆走下弧线,顺势把左脚收到左脚旁边。
6、右腿合住劲,身体下沉,同时左脚脚跟里侧贴着地面向左横蹬。然后再接着第3个步骤,如此循环练习。
‘肆’ 太极拳的练习方法
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有位明师教你,你才能练会太极拳。其次,做好练拳之前的热身运动(活动);之后练太极拳的基本功;然后练拳(拳架),动作正确、规范,在太极拳的十大要领(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指导下去练拳(拳架);保证每天4个小时以上时间,几十遍的去练拳架。
【基本方法】
太极拳的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同时,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我个人认为此种“气”是通过练拳的过程中调节呼吸的节奏而形成的),这是作为太极拳的特点之一。
【练拳要领】
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式的要求如下: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打太极拳则可使身心俱健,强外固内,有助于疏通经络,消除心中的郁闷,实是外强筋骨,内调精气神之有效手段。
‘伍’ 太极站桩功具体练习方法
太极桩对桩架、结构也有特定的要求。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一、太极桩:
行功姿势:身体自然站立,两脚横开与肩同宽,成11字形。头正身直,二目垂帘向前下方斜视,从头到脚,进行周身放松。两手自然下垂,贴于大腿两侧。舌抵门牙牙龈。
二、心法:身体放松后观想自身与茫茫宇宙混然合为一体进入忘我境界。
三、太极桩:
1、两脚横开,比肩略宽一脚,两脚成11型站立,从头到脚依次放松,然后两腿微屈,成高马桩,有圆裆之意。含胸拔背。
两臂慢慢抬起与肩平,肘略低于肩,两肩胛骨用力贴向前胸,两臂在胸前成环形。(以身体感觉舒适为度)。
2、两手十指自然张开,弯曲,形似虎爪,两手相距2寸,手心向内,距胸前一尺三寸左右,成扁圆状。
3、头项不偏不斜,项部直立,以头部舒适为度。
4、两眼开目平视两手间(也可平视远处一定目标)。眼不可睁太大。
四、心法:
1、肩井与涌泉成一线1–2分钟,找放松的感觉,涌泉有麻、热、胀即为正确。
2、肩井、曲池、合谷放松。
3、肩胛骨前贴。
4、臀部前贴。
5、膝关节外撑。
6、手臂外撑(即要外撑又要内抱有挟球感)。
7、意守丹田呼吸气沉丹田。
1–7每个动作1–2分钟,一个轮回8–10分钟,能做几轮回做几个,一般8–10个轮回。
五、太极桩(收式):
行功姿势:由原式起,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小腹丹田处抱合,双手重叠一处,左手内劳宫扣于右手外劳宫,扣于丹田处,头正体直,目视前方。
六、心法:意想周身真气通过肢体经脉回收丹田。
(5)太极拳骨架训练方法扩展阅读:
站桩要求:
一、头易正:头居人体最高处,为人身之君,是一身之主宰,不宜倾斜,头正神清,神态端庄,收颏直颈而其头必正直,大有统领全身之意。
二、肩易顺:顺肩者,两肩向左右的方向平而顺之,意在肩骨均衡、平行、舒展的向左右伸张,毫无拘禁、高耸之状,以合出劲之态。
三、胸易出:出胸者,人之威严在于胸,出胸不是挺胸,出胸以壮神威,挺胸则有失中正,出胸有利于腰的灵活,腰部灵活,则身体轻灵,周身合力易成。
四、腰易稳:腰,为人身骨节的中心主宰,是人身四肢上下运动的纽带,乃重心之所系。因此,腰肢最要紧的是稳,稳而厚重则坚实,上、下行气不滞,则出劲不空。
五、足易坚:足坚者,两足放平,大趾内侧用力向下扣,使脚部稳稳的立于地上,古语言:百力皆发于脚,足之坚稳否,将直接的影响步法、身形、发力的能力。
六、膝易曲:膝要善曲,而曲中求直,则为下盘稳固之道。两膝微曲而上、下伸展,使筋脉舒展,而下盘则坚。
七、手易抱:抱元守一,是练太极内功的具体要求。行功时,两手要向前合抱,犹如老翁抱树。
肘曲、腕平、五指自然分开,此乃站太极桩基本姿式,行功时,要尽量的使肘臂平行舒展,以达筋肉伸展,真气运行自如之目的。
八、脊骨直:脊骨是人身体的支撑所在,其内是众多神经的通道,是支配人体活动,意识传导的主要途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太极桩功
‘陆’ 怎样练好太极拳
你好,要打好太极拳,可先从掌握拳架套路开始,要求套路动作规范,流畅。除了套路要熟练,动作要规范以外,练好单式是很重要的练习方法。
一、单式定桩练习
应当在单式里校正架子,即身体形成正确的间架结构。一套太极拳,每个单式均可拆开站静桩。
例如:懒扎衣,站好姿势后,逐步规范身形,先使外形动作与拳架符合,进一步对照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等内涵要求检查自身。有一些小法门可帮助矫正,如:左肘与右膝合,右肘与左膝合。通过调控身体重心,达到不偏不倚。整身劲力饱满内涵不出尖,形成八面支撑。
二、招法动作练习
可挑重要的几式拳招,集中练习,先求招熟,而后要求劲力饱满、连贯。如单式搂膝拗步,或斜飞,或野马分鬃,或倒卷猴,或云手,都可拿来单练。
以搂膝拗步为例:左右搂膝拗步,连绵不断的练习。请注意:这里要以是否‘断劲’为检验标准。即无论出腿分脚移动中心,或是手臂划弧做动作时,不可失了八面支撑与捧劲。
如为了打得漂亮而练,那就把弓马转换做足,最后形成大弓大马、挺拔饱满的外形动作。
如为了技击要求而练,则进步必跟(如倒卷猴则退步必随)。切不可像打拳架时,扎好一个死马或一个死在原地的弓箭步。这就要求裆胯里带着内劲。
三、循序渐进原则
应当遵循循序渐进,有所侧重的原则,不可贪多求全。
各项要求和标准可以逐步添加。比如,初学者可先在拳架练习里侧重练习某一项内容,比如先体会沉肩坠肘,在所有的练习里巩固这个要求,使之达到标准后,再加入其它训练内容。不可急功近利,全部都要,结果练来练去,全都做不到。
一点个人体会,水平有限,仅供参考。
‘柒’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是什么
坐腿 :打拳时屈膝弯腿,身心在大松大软的意含引导下,不断向下松沉,上身躯干好像坐在凳子上一样,增加腿部的负荷,不断延长单腿负重的时间,迈步向前退后仍要轻灵稳当,如履薄冰缓缓移动重心(不能冲)。同时再利用拳式步型、步法的转变,两腿不断地交换着单腿负重的势态来进行拳架的运作。
动腰:动腰是在全身放松的前提下,提起精神以立身中正为条件,以脊柱为轴,缓缓地进行全身腿足臂手的旋拧带动操作。动腰动作主要是拧腰,是以脊柱为轴,在平行于地面的平面内左右旋拧动作。拧腰,就像洗脸拧毛巾一样。不会拧腰就不会就不可能把足手动作相连作好,达不到上下相随,全身动作完整的要求。
(7)太极拳骨架训练方法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初学者学习时架势可以高一点,锻炼时也可以低一点,看各人身体素质条件而定,但是具体的高度要在做起势动作时就要固定下来,绝不可以在锻炼的时候动作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整套动作要尽可能保持高度一致。身体素质较弱的初学者可以采取高一点的姿势,随着动作稍微熟练之后体力较强之时,再试着练习稍微压低一点的动作和架势。
‘捌’ 如何才能练好太极拳
【基本方法】初学者应跟从老师学习, 否则以下一些基本要求便不知做对没有.
太极拳的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同时,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我个人认为此种“气”是通过练拳的过程中调节呼吸的节奏而形成的),这是作为太极拳的特点之一。
【练拳要领】
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式的要求如下: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功能】 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内家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练太极拳则可使身心俱健,强外固内,有助于疏通经络,消除心中的郁闷,实是外强筋骨,内调精气神之有效手段。
‘玖’ 练习太极拳的注意事项
太极拳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
练习太极拳需要注意的事项:
1、太极拳训练方法
1) 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2) 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3) 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4) 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5) 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2、练习太极拳的要领
1) 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
2)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即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3) 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4) 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
5) 式式均匀,连绵不断:指每一式的动作快慢均匀,而各式之间又是连绵不断,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协调而紧密衔接;
6) 练习太极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同时,在练习时应多加观摩,相互学习交流;相信经过认真的练习和不断的努力,都可以收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使习练者的意、气、形、神逐渐趋于圆融一体的至高境界。
而其对于武德修养的要求也使得习练者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同时,太极拳也不排斥对身体素质的训练,讲究刚柔并济,而非只柔无刚的表演、健身操。
太极拳基本内容包括太极阴阳养生理论、太极拳拳术套路、太极拳器械套路、太极推手以及太极拳辅助训练法。
其拳术套路有大架一路、二路、小架一路、二路。器械套路有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单锏、双锏、枪、大杆和青龙偃(yan一声)月刀等。
太极拳这中华武术瑰宝已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普遍推崇。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级政府及广大民众对太极拳这一古老文化体系的保护意识日益强化。
各级政府相继制定保护措施,以太极文化为主的各个地方先后举办了11届国际性太极拳交流大会。传承人、民间传承组织也加大深入推广的力度。2006年5月,太极拳被中国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拾’ 24式太极拳如何加强腿部力量
练习太极拳.腿部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只有加强腿部力量,太极拳才能打得既沉稳,又轻灵,才能做到节节贯串,圆活连贯。这些,都是以腿部的稳定作为基础的。
三、双腿支撑平衡和单腿支撑平衡练习相结合
太极拳的稳定性问题,更多的是平衡问题。平衡有双腿支撑平衡和单腿支撑平衡,比如马步、弓步、虚步等双脚支撑时的稳定平衡,就是双腿支撑平衡:而蹬脚、分脚、摆莲等独立支撑动作一般为单腿支撑平衡。拳谚说:“练拳不练腿,如同冒失鬼。”因此,首先要加强踝部和腿部锻练。如压腿、踢腿、搬腿、控腿、拍腿以及劈腿等。
但应因人制宜,不可强求一致。通过这些腿功练习,拉长下肢各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和肌肉的伸展性,提高下肢以髋关节为轴心的运动幅度和蹬踢力量;增强大腿有关肌群和韧带的柔韧性,提高腿的灵活性、举控高度动能力。
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近,先练单式,然后再进行组合练习。对难度较大的,要打“攻坚战”。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地反复练习。久而久之,腿部力量和支撑平衡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总之,练太极拳要先加强腿部的肌肉,上身轻灵。就要练好桩功,加强动作与意气的配合,掌握好动作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