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伦敦地铁的简史
1829年以前,伦敦完全没有任何供大众使用的交通工具。1829年诞生的公共马车,行驶路线固定,距离很短,每个乘客收费1先令,显然既不是普通民众可以轻易搭乘的。
从1800年到1831年间,伦敦人口从不足100万上升到175万,城市中心布满了房屋,街道越发狭小不堪,高峰时间出租马车形成拥堵,交通成了伦敦的一大难题。
伦敦市组织了交通委员会征集方案,律师查尔斯皮尔森提出了修建“伦敦中央火车站”的设想,他认为只要火车通到城市中心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而一群承包商提出的要在伦敦修建一条地下道路的设想:他们认为人和车完全可以在地下通行。这两个想法结合了起来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地铁的概念。
1861年,在修建这条世界上谁也没见过的地下铁路之前,伦敦各大报章对它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猜测,比如地道会不会塌下来,旅客会不会被火车喷出的浓烟毒死之类。
当时的地道掘进方法也很笨拙:先把地上部分的住户全部搬迁,工人们从地面向下挖掘一条10米宽6米深的大壕沟,用黄砖加固沟壁,再搭成拱型的砖顶,然后将土回填,在地面上重建道路和房屋,耗资巨大。为了把蒸汽机车排出的浓烟引出地下,建好的隧道还要钻出通风孔。
1862年,当地铁挖到一条小河的岸边时,河岸发生了坍塌,工地灌进了两米多深的河水。脚手架横七竖八地泡在水里,一片狼狈的场面。贝克街的地铁壁画描绘了这一场景。
1862年中,4.8公里长,7个停靠站的地下铁道基本完工了。蒸汽车头开进了地下,大约40名官员乘坐在没有顶棚的木制车厢里对地铁进行了第一次巡游。这个场面也被记录在了贝克街壁画上:车厢类似大型的煤矿运煤车,绅士修女们的肩膀以上的部分全部暴露在外,每到一站,人们脱帽欢呼,以表达喜悦之情。
1863年1月10日,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伦敦地铁运行。 从1863年第一条地铁获得成功开始,尝到地铁甜头的伦敦人就开始考虑修建第二条地铁了。同一年,工程师约翰福勒(JOHN FOWLER)提出伦敦地铁建设应该从直线向环线发展。四年以后,环线地铁(CIRCLE LINE)投入建设,1884年完工。
穿越着名的泰晤士河时,因为地下掘进技术技术还不成熟,第一条钻洞钻出的隧道虽然横穿了泰晤士河,但却窄小得无法修建铁路,成了一条地下人行道。有专人在隧道门口收费,1便士可以走一次,在隧道开放的头15个星期里,有100多万人穿行。1869年,这条地道被拓宽,改建成了地下铁路是东伦敦地铁的一部分。
此后,几百公里的地铁采用了成熟的地下挖掘技术,继大都会线和环线的建设与开通,伦敦纵横交错的地铁网终于开始形成。
1898年,连接城市南部与金融城的地铁:滑铁卢与城市线(WATERLOO & CITY? LINE)开通。
1900年,横贯整个伦敦的中央线(CENTRAL LINE)也完成了。这条地铁因为隧道宽大、机车和动力系统也更强大,因而更为经济。2个便士就可以买一张票。
接下来的一战和二战中,伦敦的地铁的修建被迫停了下来。人们通过地铁将妇女和孩子们向比较安全的农村和郊外疏散。
1940年后,伦敦地铁的隧道担当起了防空洞的作用:成为了战时的军事指挥中心、战时工厂、医院和市民的避难所。丘吉尔本人就是在一处小地铁站里继续工作的。《魂断蓝桥》里玛雅和军官罗伊躲空袭的防空工事就是伦敦地铁的滑铁卢站。沿着月台伦敦人安排了床铺。老人和妇女就睡在那里,按照1940年10月28日的记载,因为供不应求,还需要买票预定这样的床位。
1948年计划的纵贯伦敦的地铁C线,也就是今天的维多利亚线(VICTORIA LINE)拖到1959年才真正开工,1962年完成了第一段。1969年3月7日,由女王剪彩宣布完工。但实际上,这条线路的最后一段直到1971年才修完。
1949年计划的朱必利线(JUBILEE LINE)及其延长线完工更晚。从设计到完成花了30年,1979年才对外开放。
② 地铁是如何建造的
1、明挖回填法: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明挖随填(明挖回填)。这种方法一般是在街道上挖掘大坑,再在下面建造隧道结构,隧道有足够的承托力后纔把路面重新铺上。除了道路被掘开,其他地下结构如电线、电话线、水管等都需要重新配置。 建这种隧道的物料一般是混凝土或钢,但较旧的系统也有使用砖块和铁的。
2、钻挖法:另一种方法是先在地面某处挖一个竖井,再在井底挖掘隧道。最常见的方法为使用钻挖机(潜盾机,盾构机),一面挖掘一面把预先准备好的组件安装在隧道壁上。对于建筑物高度密集的地方(如香港的香港岛),钻挖法甚至唯此一个可行的建造方法。
(2)伦敦地铁施工方法是什么扩展阅读
安全设施
气压
地铁因列车在隧道内高速移动,可能产生隧道及车辆内的压力剧烈改变,而造成旅客不舒适的感觉,或者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其压力改变的现象详见活塞效应。 地铁因列车高速移动产生的压力波若传抵隧道出口,将产生隧道口微压波噪音,干扰附近住民的安宁。
防护门
为保护乘客安全自动控制的地铁站台防护门。地铁站台安全防护门,沿站台内铁轨乘客一侧设置,包括隔离护栏、滑动门以及驱动装置。防护门沿地铁站台边缘设置,将列车与地铁站台候车厅隔离。
地铁站台安全防护门大致分为全高封闭式站台幕门系统、全高式安全门系统以及半高式(高约1.5 m)安全门系统。
③ 伦敦地铁的施工特点
区间隧道为矩形双线断面并用明挖法施工,采用混合轨距,即在1435毫米的标准轨距之外,再铺设第三根钢轨而与第一轨组成宽为 2134毫米(7英尺)的宽轨轨距,因而区间隧道断面的宽度为8.69米,高度为5.18米,1869年将第三轨拆除不用。以后用明挖法继续修建,到1884年构成了环行线。
伦敦地铁最早采用了深埋的圆形隧道。1880年起,利用圆形盾构并辅以压缩空气,修建了长约5.23公里的一段线路,于1890年12月18日通车,并改用电力机车牵引,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电力机车牵引的地下铁道。圆形隧道的内径为3.10~3.20米,外径为3.32~3.43米,采用铸铁管片衬砌。
④ 地铁是怎么修成
在街道上挖掘大坑,再在下面建造隧道结构,隧道有足够的承托力后纔把路面重新铺上。除了道路被掘开,其他地下结构如电线、电话线、水管等都需要重新配置。 建这种隧道的物料一般是混凝土或钢,但较旧的系统也有使用砖块和铁的。
施工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常用方法建造:
1、明挖顺作法:适用于建筑物比较密集,场地条件比较狭窄的基坑或沟槽,如基坑深度较大,地下水位较高,地层基本无承载力,环境保护要求较高,釆用放坡开挖难以保证基坑的安全和稳定,可施工围护桩、墙时,釆用垂直明挖法施工。
2、基坑盖挖顺作法:适用于建筑物比较密集、地面交通繁忙、场地条件比较狭窄且规模较大的基坑工程。
对于开挖范围较大,地下水位高,地层自稳能力较差,降水比较困难的地下工程或釆用敞口开挖难以保证施工和环境安全时,可考虑釆用盖挖顺作法。
3、基坑盖挖逆作法:盖挖逆作法一般适用于建筑物比较密集,地面交通繁忙,场地条件比较狭窄的深、大基坑或平面形状比较复杂的基坑施工。
(4)伦敦地铁施工方法是什么扩展阅读
地铁因列车在隧道内高速移动,可能产生隧道及车辆内的压力剧烈改变,而造成旅客不舒适的感觉,或者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其压力改变。 地铁因列车高速移动产生的压力波若传抵隧道出口,将产生隧道口微压波噪音,干扰附近住民的安宁。
由于都市内交通运输拥塞,大众普遍要求“不需要太长等候时间就能搭乘”。
为此列车的运行间隔被设定10分钟以下。莫斯科在交通尖峰时段更每隔一分钟就有一班次。一般情况下,车站内的两个站台内的列车是同时到达的。
但在东京的部分路线,实行缓行和急行两种运行方式同时进行的情况。急行列车不停一些较小型的车站,缓行列车则每站都停。
世界的大部分的轨道交通路线,从早晨四点营运到凌晨零点。通常于早晨4点至7点发首班车,晚上10点至凌晨1点发末班车。少数的例外,美国芝加哥和美国纽约为24小时运营。
⑤ 地铁列车怎么建造
当我们享受着轨道交通带来的便利的同时
想必不少小伙伴都想知道
它是如何建成的吧?
能在地底,甚至地上高架桥上飞驰
地铁的修建必定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
地铁的诞生
19世纪中叶,英国伦敦街头交通堵塞严重。一位名叫查尔斯.皮尔逊的律师想到火车跑得很快,怎样让火车跑进城市呢?一次,查尔斯看到墙角的老鼠洞里,一只老鼠在跑来跑去,他提出一个妙想:让火车在地下跑起来!1863年,这个“异想天开”得以实现--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伦敦诞生了!随后,世界大城市纷纷建造地铁。这种速度快不堵车、环保又舒适的交通工具,深受大家喜爱。
建设地铁不容易
建设地铁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哦!地铁是高密度、特大型、综合性轨道交通运输系统,涉及40多个技术专业,得花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建成。
地铁线网,蜘蛛网一般的地铁线路
在地铁建造之前,工程师首先要规划列车行驶的线路。地铁线路像蜘蛛网一样四通八达,称为地铁线网。
地铁线网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客流预测分析,充分考虑交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布局。
地质构造与勘察
因为地铁一般是建在地下,所以我们还要充分了解地下世界。地下一般是由很复杂的岩土构成的。
工程地质勘察,让我们有了透视眼
怎样弄清楚地下的情况呢?这时就要依靠工程地质勘察了。
钻孔取样勘探
使用地质钻机在地表下钻出深深的孔,然后用空心钻头将岩土样带出地面进行取样分析。一般钻孔间距为几十米,遇到地下溶洞、孤石等复杂地质,钻孔间距缩减为几米。
电法勘探
根据各类岩土电学性质的差异来分析地质情况。
磁法勘探
通过观测和分析由岩土的磁性差异所引起的磁异常,进行地质研究。
声波法勘探
通过在两孔间发射声波,然后根据不同岩土分界面上反射回来的声波进行地质分析。
地铁车站的确定
列车行驶的路线确定了,那地铁车站又要建在哪里呢?
依据城市规划,地铁车站一般会选择建在住宅区、商业区等主要客流集散点,方便市民出行。同时考虑土地利用、与其它交通方式换乘便捷、周边环境条件等因素。
明挖法施工
安全又经济的明挖法施工
正式开工前,要准备一块满足施工需求的场地。地铁车站一般是从地面自上而下进行开挖,这就是安全又经济的明挖法施工。
开挖前,需要处理影响施工的建筑、绿化和管线等,还要增加临时道路,以减少建设地铁时对交通出行的影响。
A、绿化迁移
施工范围内的绿色植物,需要进行迁移,在施工完成后进行恢复。
B、交通疏解
为保障交通顺畅,原道路进行拓宽或改道,形成新的道路,以保障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施工完成后再进行道路恢复。
C、房屋拆迁
为了保障施工和周边安全,在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筑,需要保护或拆迁。
D、管线迁改
城市地下埋藏了错综复杂的管线,如电力、通信、燃气、自来水管道等,在施工前需要进行保护或迁改。
开始建造地铁车站的“外壳”
我们开来了很多机器,准备施工啦!首先,我们来建造地铁车站的“外壳”,例如地下连续墙,保护基坑与周边安全。
Step1、成槽
使用成槽设备在基坑的周边形成一段段深槽。
Step2、吊装钢筋笼
把一根根钢筋绑扎成与深槽形状吻合的钢筋笼,再通过起重机将它吊进深槽中。
Step3、灌注混凝土
在吊装了钢筋笼的槽内,灌注混凝土,筑成一段钢筋混凝土墙。
Step4、形成封闭的地下连续墙
将每一块钢筋混凝土墙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将基坑围住的保护墙,防止基坑坍塌,保护周边安全。
在深坑里面建造地铁车站
在连续墙完成后,便开始一边开挖一边支撑,形成一个巨大的方形深坑。我们就是在这个深坑里面建造地铁车站。
Step5、基坑开挖
在保护墙围合的空间内进行土方开挖,基坑形状像一个大大的长方形盒子。
Step6、搭建支撑梁
每挖到一定深度,就要在地下连续墙两侧之间架设支撑梁,保护基坑安全。
Step7、基坑底部防水施工
在基坑底部铺设防水卷材。
Step8、绑扎钢筋网
绑扎车站主体结构的钢筋网。
地铁车站雏形渐渐成型
在搭好的钢筋网上灌注混凝土,这时地铁车站的雏形渐渐成型了。
Step9、灌注混凝土
往安装好模板的钢筋网灌注混凝土,依次建造底板、侧墙、中板和顶板。
⑥ 地铁是怎么建设的
地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地铁,为铁路运输的一种形式,对该词有两种理解: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即“地下铁道”或“地下铁”(Subway,tube,underground)的简称;许多此类系统为了配合修筑的环境,并考量建造及营运成本,可能会在城市中心以外地区转成地面或高架路段。指涵盖了都会地区各种地下与地上的路权专有、高密度、高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Metro),台湾则称为“捷运”(Rapid transit)。[1] 地铁是沿着地面铁路系统的形式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种用电力牵引的快速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模式,其线路通常敷设在地下隧道内,有的在城市中心以外,从地下转到地面或高架桥上敷设方式。
地铁的建设
在地底下挖隧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需要极大量的金钱和时间,至少也要好几年才能完成。 明挖回填 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明挖随填(明挖回填)。这种方法一般是在街道上挖掘大坑,再在下面建造隧道结构,隧道有足够的承托力后才把路面重新铺上。除了道路被掘开,其他地下结构如电线、电话线、水管等都需要重新配置。 建这种隧道的物料一般是混凝土或钢,但较旧的系统也有使用砖块和铁的。
钻挖法:另一种方法是先在地面某处挖一个竖井,再在井底挖掘隧道。最常见的方法为使用钻挖机(潜盾机,盾构机),一面挖掘一面把预先准备好的组件安装在隧道壁上。对于建筑物高度密集的地方(如香港的香港岛),钻挖法甚至是唯一可行的建造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对街道或其他地下设施的影响非常小,甚至可在水底建造(伦敦、首尔和香港的城市轨道系统都有很多越过河流或海港的隧道);隧道的设计也有较多的创作空间,例如车站会比站与站之间的隧道高一些,有助列车离站时加速以及进站时减速。 但这种挖法也不是没有缺点的,其中之一是经常需要留意地下水的影响;另外在一些较硬的岩层开挖,可能需要炸药。地下空气供应问题甚至隧道坍塌亦有可能造成工人伤亡。此外,对于建筑高度密集的地方,挖掘时除了要留意避免对工地四周的建筑结构造成影响以外,有时亦要统筹所在的公用事业,把地底的输水、输电管线迁移,以便腾出地方来兴建列车通道。
地铁车站一般采用以下方法建造:
(1)垂直明挖顺作法 适用于建筑物比较密集,场地条件比较狭窄的基坑或沟槽,如基坑深度较大,地下水位较高,地层基本无承载力,环境保护要求较高,釆用放坡开挖难以保证基坑的安全和稳定,可施工围护桩、墙时,釆用垂直明挖法施工。
(2)基坑盖挖顺作法 适用于建筑物比较密集、地面交通繁忙、场地条件比较狭窄且规模较大的基坑工程,对于开挖范围较大,地下水位高,地层自稳能力较差,降水比较困难的地下工程或釆用敞口开挖难以保证施工和环境安全时,可考虑釆用盖挖顺作法。
(3)基坑盖挖逆作法 盖挖逆作法一般适用于建筑物比较密集,地面交通繁忙,场地条件比较狭窄的深、大基坑或平面形状比较复杂的基坑施工。
⑦ 地铁轨道所用的材料是什么
地铁轨道所用的材料是锰钢。
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力牵引的轨道交通。列车在全封闭的线路上运行,位于中心城区的线路基本设在地下隧道内,中心城区以外的线路一般设在高架桥或地面上。
地铁涵盖了城市地区各种地下与地上的路权专有、高密度、高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国台湾地铁称之为捷运。
除了地下铁以外,也包括高架铁路或路面上铺设的铁路。因此,地铁是路权专有的、无平交,这也是地铁区别于轻轨交通系统的根本性的标志。世界上最早的(也是第一条)地铁是英国伦敦的大都会地铁,始建于1863年。
(7)伦敦地铁施工方法是什么扩展阅读:
地铁车型由地铁所用车辆的型号。一般而言,世界各地地铁车型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是按照某个地方的地铁所需量身定制,比如纽约地铁的A系统和B系统。在中国大陆,地铁车型往往被分为A、B、C三种型号以及L型。
地铁车站基坑按施工方法可分为明挖法、暗挖法和盖挖法施工;根据施工的顺序又可分为顺挖法和逆挖法。施工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常用方法建造.
明挖顺作法:适用于建筑物比较密集,场地条件比较狭窄的基坑或沟槽,如基坑深度较大,地下水位较高,地层基本无承载力,环境保护要求较高,釆用放坡开挖难以保证基坑的安全和稳定,可施工围护桩、墙时,釆用垂直明挖法施工。
⑧ 伦敦地铁的介绍
伦敦地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下铁道。总长超过410公里。1856年开始修建,1863年1月10日正式投入运营。它长约7.6千米,隧道横断面高5.18米、宽8.69米,为单拱形砖砌结构。当时是以蒸汽机车牵引列车。1890年又建成一条地下铁道,长5.2千米,隧道为圆形,内径3.10~3.20米,铸铁管片衬砌。用电力机车牵引列车,为世界上第一条电气化地铁。现在英国伦敦地铁列车通过第三轨供直流电,电压为600伏。列车运行速度约32公里/时,最大时速达96公里。伦敦地铁于1971年开始在维多利亚线区应用遥控和计算机技术操纵列车。截止至2015年6月,伦敦地铁的单日通票(1至6区)价格为12英镑每人(约合人民币120元)。
⑨ 修建地铁的方法有哪些
修建地下铁道的方法大体可分明挖法和暗挖法两种。明挖法就是在地面先挖一长坑,在坑里铺设一条巨大的管道,再在管道内铺上铁道,安装信号系统,建好站台,等等,再用土把这管道埋好。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建设离地面较浅的地下铁道(15米以内)。这种施工工序简单,可充分发挥大型土建机械设备的效能。天津地下铁道和北京地下铁道的一线、环线都是这样建成的。
而暗挖法是像蚯蚓钻洞那样,所有的工作都在地下完成,仅把挖出的土运到地面就是了。现在北京、广州正在建设的地下铁道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它特别适用于城市中心地带或距地面较深处修建地下铁道。
现在,地下铁道使用的机车都是电力机车,但与常规的电力机车不大一样。为了降低隧道的高度,电源线路不在车厢上方,而在侧面,所以机车的导线架也不设在车顶,而设在车门以下。此外,每节车厢都有电动机,许多车厢都有驾驶室,这样,列车起动、制动都快而灵活,易于编组,可以从两个方向运行。地下铁道的列车一般由3—6节车厢组成,每节长13—15米,可搭乘11—200人,有的车厢更大,可容纳900人左右。
1997年,苏联在地震多发区的塔什干(现为独立的塔什干共和国首都)建成了一条长15.4千米的地下铁道。这是第一条建在地震区的地下铁道。他们采用了多种特殊技术和设施来应付地震。比如,每隔15米安装一台地震传感器,只要有任何轻微震动,传感器就能自动发出警报,使人们戒备。这样,一旦发生即使是里氏七级的地震,地铁会立即停止运行,整个地下铁道仍能安全,保持完好。地震区的地下铁道对发展当地的经济和交通事业起着重大作用,但由于这种地下铁道每千米的造价和自动化程度都高于一般标准,所以投资、运行费也高,要求更复杂、严格的管理系统。
欧洲的人力资源不那么丰富,为节省人力,提高客运量,法国于1982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无人驾驶的地下铁道。列车时速为60-80千米。在人流高峰时,1分钟开出一趟,平常是每5分钟一趟,每天客运量约5万人次。无人驾驶的地下铁道自动化程度高,驾驶、售票、检票全部采用自动装置。全线只有5名工作人员在控制室内通过2000台电视屏幕进行监控。控制室的电脑与各站台、车厢内200个微型信息处理机相连。万一发生故障,遥控系统可令列车减速或停车。一般故障由控制中心排除,特殊故障才到现场处理。此外,每个车站都装有双重安全系统,站台门只有车门打开时才开启,以保证安全。如果车厢内有人犯罪,乘客可随时用车内电话与控制中心联系,遥控系统可令车门锁上,把车一直开到有40名警察的特种警卫车站,然后处理事件。这条线路从未发生过事故,以安全可靠着称。
地下铁道的优点虽然很多,但造价昂贵是它的致命弱点。为降低造价,很多国家把郊区的地下铁道线路建在地面上,把市区部分地下铁道线路建在高架桥上,因此“地下铁道”成了市内地下、地面、高架铁道的总称。现在只有马德里、汉城、北京等十几座城市的地下铁道全部建在地下(但北京至通县的地铁将建在地面),而像芝加哥、伦敦、旧金山等城市,地下铁道的地下部分还不及全长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