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人们计算数量的方法除了有铺地锦还有什么
还有结绳计数,书契记数,珠算。
结绳计数这种方法,其实不但在远古时候使用,而且一直在某些民族中沿用下来。如藏族、彝族等,虽都有文字,但在一般不识字的人中间都还长期使用这种方法。比如要在某个地方待60天,那就系了60个扣结,过完一天就解一个扣结。
书契记数是指古代记数结绳方法之后出现的记数方法。当时主要用于剩余粮食数量的记数。书契记数是用刻刀将数刻在兽骨、竹木、龟甲、土石崖上,以便长久保存,不易损坏。书契记数记事记录方法一般是在原始社会的后期,汉代徐岳在《数术记遗》一书中,记明书契始于黄帝,有“十等”记法。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2008年6月14日,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中国珠算心算协会申报的珠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中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
B. 古代人的计算方法有(3个)
1、结绳计数
结绳计数这种方法,不但在远古时候使用,而且一直在某些民族中沿用下来。
如藏族、彝族等,虽都有文字,但在一般不识字的人中间都还长期使用这种方法。中央民族大学就收藏着一副高山族的结绳,由两条绳组成:每条上有两个结,再把两条绳结在一起。
有趣的是,不但我们东方有过结绳,西方也结过绳。看样子,咱们这个星球早就像个地球村了,只不过那时还没有电报电话。传说古波斯王有一次打仗,命令手下兵马守一座桥,要守60天。
为了让将士们不少守一天也不多守一天,波斯王用一根长长的皮条,把上面系了60个扣。他对守桥的官兵们说:“我走后你们一天解一个扣,什么时候解完了,你们就可以回家了。”
2、书契记数
书契记数是指古代记数结绳方法之后出现的记数方法。当时主要用于剩余粮食数量的记数。书契记数是用刻刀将数刻在兽骨、竹木、龟甲、土石崖上,以便长久保存,不易损坏。
书契记数记事记录方法一般是在原始社会的后期,汉代徐岳在《数术记遗》一书中,记明书契始于黄帝,有“十等”记法。
3、算筹
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cm,径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
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别看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中国数学史上它们却是立有大功的。而它们的发明,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4、珠算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
2008年6月14日,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中国珠算心算协会申报的珠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中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
5、割圆术
3世纪中期,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首创割圆术,为计算圆周率建立了严密的理论和完善的算法,所谓割圆术,就是不断倍增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求出圆周率的方法。
C.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计算工具是什么
珠算口诀便于记忆,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叫珠算,已经进入了电子计算机时代。这种算盘每位有5颗可动的算珠。
随着算盘的使用,运算又简便。使用算盘和珠算,迄今已两千六百年多年的历史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
算盘是长方形的。
算盘是中国人在长期使用算筹的基础上发明的,下半部有五个珠子,是锻炼大脑的一种好方法。在中国,用小木棍进行计算受到了限制,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古时候,这些小木棍叫",使计算的速度更快了,小木棍上穿着木珠、美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徐岳在《数术记遗》中记载、手的密切配合,每个珠子当五,于是,并且陆续流传到了日本,各行各业都有一批打算盘的高手、眼,每根木棍的上半部有两个珠子;;;算板"。东汉末年,一组组排列好,下面4颗每颗当作1,人们用小木棍进行计算,因为打算盘需要脑。到了明代,人们又发明了更先进的计算器--算盘,价格便宜、朝鲜;算筹",还有锻炼思维能力的作用。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用算筹作为工具进行的计算叫",里面固定着一根根小木棍,人们总结出许多计算口诀,除了运算方便以外,放入框内,还能计算土地面积和各种形状东西的大小,上面1颗相当于5。
由于算盘制作简单,但是古老的算盘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在。
算盘的来历
关于算盘的来历,其中一种就是珠算,所以在中国被普遍使用;筹算",随着生产的发展,珠算不但能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四周是木框。这种用算盘计算的方法,采用的计算工具很接近现代的算盘。后来,中间一根横梁和算盘分成两部分,天目先生解释了14种计算方法,他的老师刘洪访问隐士天目先生时,每个珠子代表一,在阿拉伯数字出现前是世界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算盘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
D. 什么和什么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计算工具
应该是算盘和算筹。
算筹
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在算筹计数法中,以纵横两种排列方式来表示单位数目的,其中1-5均分别以纵横方式排列相应数目的算筹来表示,6-9则以上面的算筹再加下面相应的算筹来表示。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零则置空。这种计数法遵循一百进位制。据《孙子算经》记载,算筹记数法则是: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夏阳侯算经》说:满六以上,五在上方。六不积算,五不单张。
E. 古代计算工具有哪些
有算筹、算盘。
1、算筹
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cm,径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
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
2、算盘
算盘,又作祘盘,珠算盘是我们祖先创造发明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珠算盘起源于北宋时代,北宋串档算珠。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
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
因此,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由于珠算盘运算方便、快速,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即使现代最先进的电子计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盘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刚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通过,珠算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
(5)古代劳动的计算方法有扩展阅读:
1、算筹的计算规则
按照中国古代的筹算规则,算筹记数的表示方法为: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千位再用横式,万位再用纵式等等(到搜狗可以查)这样从右到左,纵横相间,以此类推,就可以用算筹表示出任意大的自然数了。
由于它位与位之间的纵横变换,且每一位都有固定的摆法,所以既不会混淆,也不会错位。毫无疑问,这样一种算筹记数法和现代通行的十进位制记数法是完全一致的。
2、算盘的计算规则
从右往左分别是个,十,百,千,万,十万,以此类推。最右边第一竖排,下面五个珠子代表一二三四五。当到五时,就拨动上面一个珠子。下面一个珠子代表一。上面一个珠子代表五。当第一竖排满十了就进到十位。同理。后面也一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算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算筹
F. 古代计数方法有哪些
古代计数方法有:结绳计数,书契计数,算盘计数,“正”字计数。
(1)结绳计数,由两条绳组成,每条上有两个结,再把两条绳结在一起,用过绳子的绳结达到计数的目的,是比较原始的计数方法。
(2)书契,发明晚于结绳,而且是代替结绳之用的,就是刻、划,在竹、木、龟甲或者骨头、泥版上留下刻痕,留下“记”号,以达到计数的目的。
(3)算盘,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和计数工具。由于珠算盘运算方便、快速,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
(4)中国人在计数时,常常用笔画“正”字,一个“正”字有五画,代表5,两个“正”字就是10,这个计数方法简便易懂,很受中国人欢迎。据说这种方法最初是戏院司事们记“水牌账”用的。很多中国人在统计选票、清点财物等时候,都还保持着用“正”字计数的习惯。
(6)古代劳动的计算方法有扩展阅读:
(1)人类的结绳记事约起源自新石器时代,历经漫长的传承,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用绳结的大小或位置来表示不同的数位;除了数字,结绳通常还能记录其他事情,被赋予各种含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结绳记事”。
(2)书契记数是指古代记数结绳方法之后出现的记数方法。当时主要用于剩余粮食数量的记数。北周甄鸾亦在《五经算术》中认为,当时曾采用三式十等法记数,其十等是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三式即上、中、下。
(3)古代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采用的计算工具很接近现代的算盘。这种算盘每位有5颗可动的算珠,上面1颗相当于5,下面4颗每颗当作1。
(4)清末民初,戏园(茶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娱乐场所。每天戏园里要迎来很多观众。可是那时候还没有门票这种东西,戏园就安排案目在戏院门口招徕看客,领满五位入座,司事便在大水牌上写出一个“正”字,并标明某案目的名字。座席前设有八仙桌,看客可边品茶边看戏。稍后由案目负责计数、收费。到散场结账时准确无误。
G. 古代人除了算盘,还有哪些计算方法
1、指算
远古时代,从人类社会开始形成的时候起,人就不可避免地要和数打交道.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狩猎,采集野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手段.伴随着生存斗争,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多与少;有与无;等最早的数学萌芽,数的概念就此应运而生了.人们对数的认识是和计数的需要分不开的.计数,应该有计数工具的帮助才不容易出错.那时候又有什么计数工具呢 原来,人的双手就是最古老最现成的计数工具.最初,人们用一只手表示一,两只手表示二,等等.由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平衡,在澳洲的原始森林中至今还有停滞于这种发展水平的原始部落.他们一般人只知道一,二,三.即使部落中的;聪明人;,充其量也只知道四和五.再多,他们一概称之为好多好多;.这其实就是人类远古状态的再现,可以看作是活化石.随着狩猎水平的提高,接触的数也多了起来.人们觉得有必要进一步用一个手指代表一,五个手指代表五,来一五一十地计数.于是,数的范围得到了扩大.用手指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呢!
用手指计数固然很方便,可是不能长时间保留,它们还得干活呀!何况,它们能表示的物体个数也很有限.我们不是常用屈指可数表示东西少得可怜吗 于是,有人想到了用小石块,小木块等表示数.小石块,小木块等不仅能计数,还能做简单的加减法.这无疑是一个进步.
2、结绳计数
石块,木块等物虽然能计数,可是不太保险稍不留意,一脚碰着就乱了套.于是我们的祖先又创造了一些更为牢靠的计数方法.结绳计数就是华夏祖先较早的一种创造.在世界各地区,几乎都有过结绳计数的历史.它出现早于任何的文字,因此对于它被发明的时间和地点都找不到记载。结绳就是指以绳子上打结的数量来表示事物的多少,同时结的大小和形状都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含义。我国上古时期的“结绳记事”法,史书上有很多记载。汉朝郑玄的《周易注》中记载:“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九家易》中也说:“古者无文字,这种计数方法在没有掌握文字的民族中曾经被广泛地采用,有些一些民族甚至一直沿用至今。根据记载,鞑靼族在宋代时仍没有掌握文字,每当发生战争要调发军马时,就在草上打结,然后派人火速传达,有多少结就表示要调多少军马。现在一些秘鲁的牧羊人,还在用这种方法计算牲口。
H.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计算工具
据北周汉中郡守甄鸾注释的《数术记遗》一书记载:当时我国曾有14种算法,它们分别是:积算(即筹算)、太乙算、两仪算、三才算、五行算、八卦算、九宫算、运筹算、了知算、成数算、把头算、龟算、珠算、计数(即心算)。其中除第14种(计数)无须计算工具外,其余13种算法均有算具,“珠算”之名,首见于此。但此书有文无图,唐宋以后,所述13种计算工具全部失传。对此,中外学者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猜想”,而“李培业推想图”则是我国学者在研究这一课题中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摘自《扬子晚报》
I. 古代常用的计数方法有哪些
1、结绳计数,由两条绳组成,每条上有两个结,再把两条绳结在一起,用过绳子的绳结达到计数的目的,是比较原始的计数方法。
2、书契,发明晚于结绳,而且是代替结绳之用的,就是刻、划在竹、木、龟甲或者骨头、泥版上留下刻痕,留下“记”号,以达到计数的目的。
3、算盘,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和计数工具。由于珠算盘运算方便、快速,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
4、中国人在计数时,常常用笔画“正”字,一个“正”字有五画,代表5,两个“正”字就是10,这个计数方法简便易懂,受很多人欢迎。据说这种方法最初是戏院司事们记“水牌账”用的。很多中国人在统计选票、清点财物等时候,都还保持着用“正”字计数的习惯。
J. 我国古代有哪些劳动人民发明的计算工具
是算筹和算盘 算筹可能对你很陌生.算筹是中国古代用来记数、列式和进行各种数与式演算的工具.又承为筹、策、算子等.算筹的起源很早,春秋战国时的《老子》中就有“善算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算筹不仅是正负整数与分数的四则运算和开方的运算工具,而且还包含着各种特定的演算.算盘你应该很熟悉.其实它就是古人用来珠算的工具.因为它灵便准确,至今还可以在一些医院商店见到它的身影.不仅如此,现在它还身受许多外国人的青睐,好多外国人都称赞“小小珠子转动地球经济”!算盘迄今最早的记录出现在东汉末年徐岳的《数术记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