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手工纸的种类
我国传统手工纸品类繁多,分类方法也有不少,可以按原材料分、按地域分、按生产工艺分、按用途分、按生熟分等,可以分成很多品类。但是就我国传统手工纸的原材料来说,大多不出这十个字“麻构竹藤桑,青檀稻瑞香”。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把传统的手工纸大致分为以下五大类:麻纸、皮纸、藤纸、竹纸、宣纸。
一、麻纸:
以麻类植物的韧皮纤维为原料所造,起源最早应用最广泛的是苎麻,其次还有大麻、亚麻。麻纸是中国古代图书典籍的用纸之一,是一种大部分以黄麻、布头、破履为主原料生产的强韧纸张。麻纸的特点是纤维长,纸浆粗(纸表有小疙瘩)纸质坚韧,虽历经千余年亦不易变脆、变色;外观有粗细厚薄之分,又有“白麻纸”、“黄麻纸”之别;其抄纸帘纹间距二三公分、三四公分、五六公分不等;有的横帘纹和竖帘纹相交,间距竖约一指半;背面未捣烂的黄麻、草迹、布丝清晰可辨;可作为可靠的古籍鉴定依据之一。隋唐五代时的图书(碑帖装裱)多用麻纸,宋元时已不占主要地位,明清时麻纸的使用更为稀少。麻纸后人伪造及难。
二、皮纸:
以树木韧皮纤维为原料抄造,一般来说皮纸包括构皮纸、桑皮纸、雁皮纸、三桠皮纸(又叫山棉皮)、柳构皮纸、纳西族的东巴纸、藏族的狼毒草纸,等等……其原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桑科植物构树、楮树、桑树,另一类是瑞香科植物瑞香、结香、滇结香、荛花、狼毒草,等等……
皮纸之中构皮纸所见最多,由于构树和楮树都桑科构属,二者不易区分,习惯上认为是同一种树,所以一般将将此两种皮料所抄纸张都称之为构皮纸,约起源于汉蔡伦时期,后世闻名的澄心堂纸即为构皮纸,构皮纸在文献中也常被称之为棉纸。构皮纸之后为桑皮纸,因桑皮纤维表面裹有一层透明胶衣,桑皮纸常有丝质光泽,曾被称为蚕茧纸,着名的干隆高丽纸也是桑皮纸。
三、藤纸:
以藤类植物的韧皮为原料抄造,主要有葛藤、紫藤、黄藤等等,亦称“剡藤”、“剡纸”、“溪藤”。唐宋时在剡溪一带曾极度辉煌,后因对当地的藤类植物过度砍伐而消失。而越中多以古藤制纸,故名“藤纸”。孙能传《剡溪漫笔小叙》:“剡故嵊地,奉化与嵊接壤亦有剡溪,为余家上游。其地多古藤,土人取以作纸,所谓剡溪藤是也。”因之纸名“剡藤”。
四、竹纸:
顾名思义竹纸就是以竹子为原材料造的纸。主要原料为毛竹,此外还有苦竹、绿竹、慈竹、黄竹等等。我国四川省夹江县和浙江省富阳市为竹纸的重要产地。竹纸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毛边纸、毛太纸、元书纸、玉扣纸、连史纸,传统的富阳宣和夹江宣纸也属竹纸,不过现在很多都改由龙须草抄造。
以嫩竹为主料生产的夹江手工书画纸具有洁白柔软、浸润保墨、纤维细腻、绵韧平整等特点,被人们赞之曰"淡画不灰、淡泼浓、浓泼淡、诗有烟霞气,书兼龙虎姿"。与安徽宣纸齐名,曾被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赞之为"国之二宝"。
现在富春竹纸主要产于富春江南岸山区及青云、龙羊、新登等地。富阳素有"土纸之乡"之称。历史上,富春竹纸名品竟出,以其纸质柔软、卷舒虽久而墨中不渝,不为虫蛀的特点,享誉国内外。历史上,富春竹纸名品竞出,行销国内并出口日、韩、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其中,昌山纸获1915年农商部最高特货称号和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二等奖、1926年北京国货展览会三等奖,京放纸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二等奖、1926年北京国货展览会三等奖,元书纸和乌金纸获1929年杭州西湖博览会特等奖,刷黄纸和五千元书纸获1929年西湖博览会一等奖。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生产陷于窘境,加上造纸匠人大都年事已高,富春竹纸传统制作技艺后继乏人,濒临消亡,亟待抢救、保护。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四川省夹江县的杨占尧和浙江省富阳市的庄富泉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五、宣纸:
原产于安徽泾县(原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故称“宣纸”),现主要产于安徽泾县。是中国古代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宣纸起于唐代,历代相沿。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此外,泾县附近的宣城、太平(今黄山市黄山区)等地也生产这种纸。到宋代时期,徽州、池州、宣城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县。当时泾县为宁国府管辖,宁国府治在今宣城,宣城为宣纸集散地,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称为“宣纸”,亦有人称泾县纸。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严格来说,宣纸该属于皮纸的,早期宣纸由纯青檀皮抄造,是名符其实的皮纸,后来加入了稻草,纸张特性跟皮纸也有较大差距,所以单分出来,作为一个特殊的种类。至于宣纸的起源目前各家说法不一,也无定论,但其大规模出现是在明朝。
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成为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所谓“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这是书画家利用宣纸的润墨性,控制了水墨比例,运笔疾徐有致而达到的一种艺术效果。再加上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十九世纪在巴拿马国际纸张比赛会上获得金牌。宣纸除了题诗作画外,还是书写外交照会、保存高级档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纸。我国流传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书画墨迹,大都用宣纸保存,依然如初。
由于现代人对宣纸的热爱以及过度的宣传和神话,宣纸戴了很多莫名其妙的光环,很多皮纸的荣誉都被扯到宣纸身上。其实宣纸只是我国传统手工纸的一种,虽然在近代由于宣纸得到不少书法、绘画大家的推崇,但在宣纸之外还有很多很好的手工纸,在某些特性上它们非宣纸所能比,这些纸曾经都辉煌过,为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过重要贡献,不能因为一家独大而被忽视和遗忘。毕竟琳琅满目、品类繁多才是书画人的福气。
‘贰’ 构子纸和宣纸有区别吗
构子纸和宣纸是有区别的:一、原料不同;二、制作工艺有差异;三、对墨或色的表现不同,构皮纸不如宣纸;四、对水墨的浸润度、敏感度不同,构皮纸属半生熟,不适合大写意,笔墨的表现力受限;五、纸张的白度宣纸好过构皮纸不少。
‘叁’ 桑皮纸与檀皮纸的区别
主要区别有,制作材料不同、材质不同、用途不同,具体如下:
一、制作材料不同
1、桑皮纸
是用桑树皮制作出来的纸。
2、檀皮宣纸
是用青檀树的皮制作出来的纸。
二、材质地不同
1、桑皮纸
桑树皮纤维韧长,且非常结实,桑树皮制作的纸柔韧且薄,纤维交错均匀,纹理美观。又因其轻薄软绵,拉力强,不褪色,吸水性强,纸纹扯断如棉丝,所以又称“棉纸”。
三、用途不同
1、桑皮纸
古时一直用于高档书画、高级装裱用纸,除了作普通用纸外,制伞、糊篓、做炮引、包中药、制扇子等等也有广泛应用。
精制的桑皮纸还是维吾尔族姑娘绣花帽必用的辅料。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桑皮纸退出人们日常生活。
2、檀皮宣纸
主要用于书画,其特点就是润墨性好、层次感强,其书画效果能充分体现出国画和书法技法中的“五笔七墨”和“五色六彩”。使的笔墨与纸相互依赖、相得益彰。使的作品的情志意趣淋漓的表达,灵感意境狂野的散射出来。特别能体现墨的特性,达到理想的书写效果。
‘肆’ 请问纸的制造过程是什么
纸的制造过程大体分为:原料处理、原料加工、抄制三步。
过程见图:
知识点延伸: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纸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用于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
‘伍’ 纸张的制造过程(8个步骤)
纸张的制造过程如下:
1、木料去皮。原料有很多,这里用木头作原料,质量好。将用来造纸的木料放进滚筒,去掉树皮。
(5)构皮纸的制作方法和视频扩展阅读
造纸原理:
造纸生产分为制浆和造纸两个基本过程。制浆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化学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纸浆或漂白纸浆。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各种加工结合成合乎各种要求的纸页。
参考资料
网络—造纸
‘陆’ 小作坊生产构皮纸需要充足原料外,还需要什么,地理问题
小作坊生产够皮,只需要充足原料外,还需要一些水一些胶混在一起。
‘柒’ 如何在家中造纸
家中不可以造纸,造纸分有机制和手工两种形式,机制是在造纸机上连续进行,将适合于纸张质量的纸浆,用水稀释至一定浓度,在造纸机的网部初步脱水,形成湿的纸页,再经压榨脱水,然后烘干成纸。
手工则用有竹帘、聚酯网或铜网的框架,将分散悬浮于水中的纤维抄成湿纸页,经压榨脱水,再行晒干或烘干成纸。
机制和手工两种造出来的纸最大区别在于,由于手工纸采用人工打浆,纸浆中的纤维保存完好;机制纸采用机器打浆,纸浆纤维被打碎。使得手工纸在韧性拉力上大大优于机制纸。
(7)构皮纸的制作方法和视频扩展阅读
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树皮和破布。当时的破布主要是麻纤维,品种主要是苎麻和大麻。据称,我国的棉是在东汉初期,与佛教同时由印度传入,后期用于纺织。当时所用的树皮主要是檀木和构皮(即楮皮)。
最迟在公元前2世纪时的西汉初年,纸已在中国问世。最初的纸是用麻皮纤维或麻类织物制造成的,由于造纸术尚处于初期阶段,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质地粗糙,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还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捌’ 傣族手工造纸技艺你了解多少呢
傣族手工造纸技艺是在中国传统造纸术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一门工艺。临沧市永德县永康镇芒石寨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芒团村是其流传地区之一。临沧一年四季均可造纸,平均一个造纸者每天可做300张纸。造纸原料为桑科植物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皮(楮皮),傣语为“埋沙”。芒石寨和芒团村均不种构树,原料需从附近村寨收购。剥构皮讲究时令,民间有“七竹八木”之说。造纸工艺完整保留了造纸术发明初期的“浸泡、蒸发、捣浆、浇纸、晒纸”,共有5步流程11道工序,包括采料、晒料、浸泡、拌灰、蒸煮、洗涤、捣浆、浇纸、晒纸、砑光、揭纸等。造纸工具简单,除一口铁锅外全都是竹木器具辅以石块,其中浇纸用的竹帘用自制土布和竹片制成,与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的楮皮造纸方法一致。构皮纸具有坚韧洁白、柔润光滑、久存不陈、力撕不破、防腐防蛀等优点,多作为南传上座部佛教缅寺抄写经文之用,还广泛应用于民俗活动及日常生活、食品及茶叶包装、金融系统捆币等用途,有很好的保洁、环保作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目前,民间手工艺品加工和书法、美术界、茶叶厂大量使用手工构皮纸,发展前景很好。临沧傣族手工造纸工艺保持一家一户的生产形式,传女不传男,传承谱系祖辈沿袭。近年来,由于橡胶等经济林木的大量种植,造成构树资源短缺,成本变得昂贵,加上造纸工艺繁杂且劳动强度大,造纸的规模远不如从前。目前两个寨子200多户人家中,只有40多户人家仍在造纸,且造纸者都是40岁以上的女性。芒团村传承情况较好,传统技艺保留完整;芒石寨会造纸的10位妇女年龄都在60岁以上,缺少年轻传承人。
‘玖’ 古代羊皮纸制作过程!
羊皮纸是制作书本或提供书写的一种材料。最好的羊皮纸称做犊皮纸vellum,往往被拿来用在最重要的书籍抄写上。
羊皮纸又称工业羊皮纸,是一种半透明的包装纸,它主要供包装机器零件、仪表、化工药品等。制造羊皮纸的主要原料是化学木浆和破布浆,把原料抄成纸页后再送入72%浓硫酸浴槽内处理几分钟,这道工序称为“羊皮纸”作用。羊皮纸的特征是结构紧密,防油性强,防水,湿强度大,不透气,弹性较好,该纸经过羊皮化,具有高强度及一定的耐折度。可作半透膜。
埃及托勒密王朝为了阻碍帕珈马在文化事业上与其竞争,严禁向帕珈马输出埃及的纸莎草纸。于是帕珈马人就发明了羊皮纸。
羊皮纸是以羊皮经石灰水浸泡,脱去羊毛,再两面刮薄、拉伸中干燥、打磨,便成了这种新的书写材料。羊皮纸的英文名称'Parchment'就是由这个城市的名字而来的。把这些羊皮订成小册子,称为手抄本,再合订成册,使成为留传后世的羊皮典籍。
现在的羊皮纸则主要是由植物制成。羊皮纸是一种透明的高级包装纸,又称硫酸纸。它是羊皮原纸经硫酸处理之后所得的一种变性加工纸。它是一种高强度的纸,一般用破布浆或化学木浆制成,制造过程中不加任何填料、胶料,因而羊皮纸的吸水性好,组织均匀。由于羊皮纸经过了硫酸处理,所以羊皮纸的强度很好,被广泛的应用于机械零件、仪表、化学药品等工业产品和食品、医药品、消毒材料等内包装用
事实上羊皮纸并不仅由小羊皮做成,有时也用小牛皮来做。羊皮纸两面光滑,都能书写,且书写方便,能够让鹅毛笔的书写呈现饱满的色彩,拿来摺成书本也没有问题。比纸莎草纸更加适用,但价格昂贵,帕珈马图书馆的一些藏书就是羊皮纸作的。
‘拾’ 白棉纸是什么做的
广西民间特色产品——纱纸棉纸皮纸简介
中国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贡川村纱纸(又叫构皮纸、白棉纸、皮纸)云龙纸、绵纸,是继承和发扬祖传上千年历史的纱纸生产工艺、它又保持了祖国古代生产纱纸的传统。纱纸、云龙纸、绵纸是以山区特有的构树皮、纱树皮、野生植物皮、植物胶等为原料,其生产工艺完全沿用古代手工作坊21道工序特制加工而成,制成的纸张纤维长,其质量特点是具有极高的韧性、极好的吸水吸湿性、透气性,富有弹性,所产的纱纸具有纸质坚韧洁白、细韧柔软、拉力强韧的特点,无毒、环保、耐用,细嫩、防腐防蛀,吸墨性强,不易变色,久存不陈,保存年代久,成为历代人书写重要的契约家谱及佛教道教经文迷信扫坟用纸及各类包装、茶叶包装、药材、食品酒类,人参鹿茸、参茸包装等用纸,还有其它各类工艺、书画、书籍、灯笼、伞业、灯罩、纸扇 、风筝、工艺品包装等多种行业用纸。该产品销往区内外,还转销港澳台和东南亚各国及欧州、西欧、非州一带。
本厂目前共有手工和机械制造加工两条生产线, 主要生产的优质全木浆薄型纸(平板及卷筒),产品包括纱纸,构皮纸、白棉纸、皮纸,白色/彩色的薄页纸、拷贝纸、半透明纸,及印刷礼品包装纸、水果套袋纸、食品包装纸、棉纸、引线纸等系列其他纸品20多种纸品,产品经国家卫生、质量监测部门检测合格,符合食品包装要求,欢迎选购。
供应:纱纸(又叫构皮纸、白棉纸、皮纸)绵纸、食品药材包装棉纸 、茶叶包装棉纸、普洱茶包装棉纸 、各种包装棉纸、 卷筒棉纸、全木浆薄型纸(平板及卷筒)五色纱纸、彩色纱纸、云龙纸(颜色可选)卷筒云龙纸、灯笼纸、灯罩纸、伞业纸、扇纸、工艺纸、书画纸、风筝纸、防潮纸、银行专用捆钞条、烟花爆竹引线纸、薄页纸、拷贝纸、半透明纸,印刷礼品包装纸、迷信扫坟祭事用纸,契约家谱纸,佛教道教经书纱纸棉纸等用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