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煎扒鱼的做法大全
【菜名】 煎扒青鱼头尾
【菜系】 豫菜
【主料】青鱼头尾1250克。
【配料】冬笋100克,水发香菇、葱段与姜块各2。5克。
【作料】大油200克,酱油50克,味精2。5克,料酒25克,盐水10克,白糖30克,头汤400克。
【制作过程】
1、把青鱼头从胸鳍外部截掉,将鱼尾从尾鳍里部5厘米处截掉。从鱼腮后将鱼头和颈肉剁开,鱼头用立刀顺长剁成约13毫米宽的长块。颈肉剁成块,接着鱼头铺在盘里,鱼尾从尾鳍剁开,各剁5块,按顺序放在鱼尾的位置上。另取3厘米中段剁碎放在鱼尾中间。冬笋切成滚刀块,香菇、葱段、姜块一起摆在锅垫上。
2、锅放火上,下入大油,把头尾放入,两面煎黄,皮向下顺入锅垫上。
3、锅放火上,添入大油和头汤,对入作料,将铺好的锅垫放入,用武火扒制,文火收汁。待汁浓鱼熟、色泽红亮,合入扒盘内,将汁浇上即成。
【特点】香浓鲜嫩,色泽枣红。
② 肘花的制作
酱肘子的做法:
1.收拾干净的肘子,放葱姜少许盐,在高压锅里煮到基本熟透。
2.将骨头抽出
3.另起锅放葱姜蒜花椒爆出香味,放冰糖,酱油,盐,香叶、肉蔻,将肘子放入,加刚才煮肘子的汤,以汤刚没过肘子就好。
4.开锅后,以中火炖,以入味。
5.等汤汁只剩一小饭碗左右的时候,离火
6.事先要准备好一个结实的,小号的食品塑料袋,等肘子凉后,放到塑料袋里,将剩下的汤汁灌到肘子中间
7.这个步骤很关键,就是要把肘子压紧在塑料袋里,直到不能再压为止,然后把袋口扎紧
8.放冰箱冷冻室,一段时间后取出即可切片食用
东坡肘子的做法
原料:
猪肘子,雪山大豆,葱节,绍酒,姜,川盐。
制法:
猪肘刮洗干净,顺骨缝划一切,放入汤锅煮透,捞出剔去肘骨,放入垫有猪骨的砂锅内,下入煮肉原汤,一次加足,放葱节,姜,绍酒在旺火上烧开;雪豆洗净,下入开沸的砂锅中盖严,移微火上煨炖约 3小时,直至用筷轻轻一戳肉皮即烂为止,吃时放川盐连汤带豆舀入碗中上席,蘸以酱油味汁食之。
特点:
汤汁乳白,雪豆粉白,猪肘烂软适口,原汁原味,香气四溢。
红扒肘子的做法
特点:色泽枣红,浓烂醇香。
红扒肘子为潍坊地区历史名菜,因其软、料、肥而不腻,且营养丰富备受人们青睐。曾被评为“山东名小吃”。
把炒锅放在旺火上,放入花生油,七成热时下入肘肉,当肘子被炸成柿红色时捞出。把肘子用偷刀解成象眼块,抹上糖色,皮朝下放在碗里,加入酱油、盐水、葱段、姜片、半勺清汤,上笼蒸烂,取出去掉葱段、姜片,放在锅垫上。将锅放火上,添入汤,下入料酒、味精、盐水,将锅垫放入扒制。肉烂汁浓,合入扒盘内,余汁浇在肘子上即成。
红扒肘子经过两次脱脂,做到了真正的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是贪吃怕胖人的首选.
黄焖肘子的做法
特点:色呈棕黄,肉酥烂,甜咸适口。
将猪肘焯水后取出洗净,置碗中,脱骨,把酱油、黄酱调匀抹在肘子上,放入七成热的油锅中,皮朝下炸至金黄色捞出沥油。炒锅上火放少许油,加葱段、姜片、八角和黄酱、酱油、清汤、精盐,放入肘子浇开,移至小火煨炖10分钟将肘子翻身,至炖熟时出锅沥去汤。放入大碗内,倒入炖肘的原汤,入笼旺火蒸20分钟,熟透出笼沥出原汤。再把肘子扣入大碗内,将原汤上火用湿淀粉勾薄芡,加绍酒、花椒油、浇上即成
做法:
1,把肘子放到开水中煮一会,去血水。
2,倒少量油入锅,爆花椒,八角。然后放肘子两面煎一会儿。放大量酱油,少量糖,翻炒着色,再放适量的盐。(多一些没问题,下饭)
3,换个大锅,一次性加够水(多多益善)煮!先大火,后小火,两个小时以后就ok了!
附带产品:卤蛋,卤豆腐。吃完肘子,我把煮好的白水蛋,豆腐扔到剩下的酱汤里,明天又是一顿香喷喷的卤味!
冰糖肘子
配料:
去骨猪前蹄膀500克•酱油、料酒 50克•葱、蒜各5克•姜片10克•冰糖100克
制作方法:
1.将猪蹄膀刮洗干净,用刀在内侧;软的一面顺长剖开至刀深见大骨,再在大骨的两侧各划一刀,使其摊开,然后切去四面的肥肉成圆形;
2.将蹄膀放入开水锅里,煮十分钟左右至外皮紧缩;
3.炒锅内放一只竹算子,蹄膀皮朝下放在上面,加水淹没,再加入料酒、酱油、精盐、冰糖、葱结、姜片,旺火烧开,加盖后小火再烧半小时,将蹄膀翻身,烧至烂透,再改用旺火烧到汤水如胶汁,将蹄膀取出,皮朝下放入汤碗,拣去葱结、姜片,把卤汁浇在蹄膀上即可。
注意:
1.微波炉专用压力锅内放置蹄膀先用酱油涂匀表面,腌小时,中途翻面一次;
2.加入其余调料、姜、葱、蒜及沸水,以盖过蹄膀为度;
3.盖好压力锅,加上调压砝码,放在转盘中央,大火加热共分钟;
4.移锅出炉,搁凉至黄色压力柱降下便可开盖。将蹄膀翻个面,浸在汁液中2--3小时;
5.食时切块;淋上汁液,加热供食。
风味特点:
北京谭家菜名肴,以猪肘子为主料,经煮、蒸而成。成菜色泽红亮,肉肘酥烂,卤汁如胶,味道香浓,咸甜适口,营养丰富。具有增加皮肤弹性,养颜美容的作用。
冰糟肘子
【原料】 猪肘(带皮骨)750克。 酱油16克、冰糖50克、绍酒20克、葱段、姜片20克、花椒油15克、清汤适量、花生油2500克。
【制法】 将肘子用手叉架在火上烤至皮面发焦时,放入温水中泡透)用刀刮净焦皮,用刀顺骨劈开至露骨,放入汤锅中,煮至六成熟时捞出,趁热用净布擦干肘子皮面的浮油,抹上糖色,晾干,放入八成热(约200℃)的油锅中炸至微红,肉皮起皱纹成小泡时捞出,用刀剔去骨头,从肉的内侧切成核桃形的块(深度为肉的2/3)取大碗一个,将肘皮朝下放入碗内,然后加入冰糖、酱油、绍酒、清汤、葱段、姜片上笼蒸至酥烂取出,扣入盘内,将汁入锅内,加入清汤,用湿粉勾芡,加入花椒油,淋在肘子上面即成。
【特点】 色泽红亮,肉香味浓,质地酥烂
③ 趴肘子做法
扒肘子的用料
带皮带骨猪肘子一个 葱
花生油 冰糖
白糖 味精
盐 酱油
料酒 炖肉料包(里面含大料,桂皮,香叶,草果)
花椒 姜
扒肘子的做法
步骤4
在肘子肉上纵横交错切几刀,不要切透皮!将肘子皮朝下放如大碗中,加入先前煮肘子的汤,放入锅中,蒸1小时。(如果用高压锅半小时就可以)
步骤5
将蒸好的肘子捡去姜,葱,花椒等等料后,另起炒锅放入先前煮肘子的汤,再加少许盐,冰糖,把肘子肉朝下,小火扒到肘子酥软、肉烂、汁浓的时候,将肘子皮朝上小心的移入生菜铺底的盘中。将剩余的汤汁加味精淋上即成。
④ 烤鱼制作方法视频教程
烤鱼我也喜欢吃,做法也很简单,首先把鱼从中间切开,鱼背切花刀,用葱.姜.酱油.胡椒粉.料酒腌制鱼20分钟,厨房纸擦干鱼身。锅下入比平时炒菜多的油开始煎鱼,等两面煎的焦焦的出锅。趁热撒上孜然粉.辣椒粉,这步很重要哦!撒上马上就有了饭店烤鱼的感觉!用国内剩下的油放入泡辣椒,香辣酱,火锅料炒香,茄子垫底,放入鱼,加水,相继加入菜就可以享用美味了,第二种家常烤鱼之不用烤箱的做法鱼从背部下刀,翻过来后切花刀,两面高处撒盐拍打一下,锅中烧热后再倒油(多一点),再给鱼两面都拍上淀粉火关成中火先煎带皮的一面,至金黄色后翻面调小火煎鱼,另一起一锅倒油放干辣椒,花椒倒入洋葱豆芽晃锅见热后,加点盐。出盘垫底盘锅中再倒油,多放花椒干辣椒大葱段姜片蒜碎加入豆瓣酱炒红油后加豆豉(可多些)小米辣,再加两汤勺香油,适量盐和少量糖,再稍微加点水待鱼能用筷子轻松穿透后装入盘中,四周放点芹菜叶水份出去后,关火,加点香油,浇上鱼身,再加点香菜花生菠萝,这样烤鱼就做好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⑤ 正宗盐焗鸡的制作方法与过程
一点儿油烟不起,这大热天儿的就吃上这么硬的菜了。谁说只能炸鸡配啤酒,咱盐焗鸡也配着小酒走起!
盐焗鸡的做法
步骤step
1
姜黄粉、盐、五香粉、白胡椒粉放入碗中,将所有粉类混合均匀备用
中华美食烹调十四法
溜
:
溜菜需两步完成。第一步先将挂糊或上浆原料用中等油温炸过;第二步将芡汁调料等放入锅内,倒入炸好的原料,颠翻出锅。溜菜具有香脆、鲜嫩、滑软等特点。一般在第二步溜炒时宜用旺火,快速翻炒出锅。常见菜肴有“焦溜肉片”、“醋溜白菜”。
焖
:
是把主料先过油后炸至半熟,再加汤用文火焖至熟烂的烹制法,特点是软烂不腻。如“黄焖鸡块”、“油焖大虾”。
烧
:
是先将主料用油炸过或用火焯过,再加上辅料,兑入汤汁煨至熟烂的方法,特点是汁浓、汤少,菜质软烂,色泽美观。如“红烧海参”、“干烧鱼”。
氽
:
氽是用生料加工调味后,放开水锅中煮熟的方法。氽菜简单易做,重在调味。一般用鸡汤、骨肉汤,同时加入配料增味。特点是清淡、爽口。有菜有汤,适宜冬季适用。如“氽丸子”。
蒸
:
是将生料或半熟原料,加调料调味后上笼屉蒸熟的方法。蒸分清蒸、干蒸和粉蒸。原汁原味,形状完整,质地鲜嫩。如“清蒸鸡块”、“粉蒸肉”。
炸
:
将主料挂糊或不挂糊下热油锅,由生炸熟的方法,外焦里嫩。如“干炸里脊”、“软炸虾仁”等。
酥
:
先将原料下锅煮熟或蒸熟再用油炸至香酥的方法,特点是外焦脆,里嫩软、鲜香可口。如“香酥鸡”、“香酥肉”。
烩
:
是将原料油炸或煮熟后改刀,放入锅内加辅料、调料、高汤烩制的方法。有香嫩、鲜的特点。烩制方法简单,要注意火候,一般用中火使汤收浓。常见有“烩三鲜”、“烩鸡丝”。
扒
:
是锅底加油烧熟,炒锅加汤,放入主料及调料,用文火扒烂,勾芡收汁的烹制法。鲜软,汁浓,易消化。常见的有“扒三鲜”等。
炖
:
此法比较多见,方法简便,是先将主料切块煸炒,再兑入汤汁,用文火慢煮的方法。特点是有汤有菜,菜软烂,汤清香。如“清炖鸡”。
爆
:
是旺火热油,原料下锅后快速操作。要求刀工处理粗细一致,烹前备好调味品,动作要麻利迅速。如“葱爆羊肉”、“酱爆鸡丁”等。
炒
:
是指锅内放油,油烧熟,下生料炒熟。一般用旺火快炒,以减少菜的维生素损失。炒肉一般用中火。
砂锅
:
将原料加工后,装入砂锅中,调入作料、配料,用文火慢慢煨炖至熟烂,营养丰富。如“砂锅豆腐”、“砂锅鸡”。
拔丝
:
是将糖加沙(或油)熬成糖棉后挂上主料的方法。拔丝菜要有丝,有口味香甜腻的特点,属技术菜,重在掌握炒糖稀。老了发黑不行,嫩了色泽浅拔不起丝也不行。要掌握火候,操作要快。有“拔丝菜果”、“拔丝山药”等。
水滑法
水滑法,又称“以水代油烹调法”,就是把上浆后的肉类原料,分散放入沸水锅内滑透,捞出透凉,然后再进行烹调的一种方法。水滑法有助于降低成菜的脂肪含量。用水滑温度低(因水的沸点最高是100℃),可免于高温,能减少营养素的损失。菜肴富于营养,用水滑法烹制菜肴口味清淡不腻,质地滑嫩,色泽洁白,符合色、香、味的要求,促进食欲。另外,水滑法简便易行,节约油脂,降低成本。对患高血压、肥胖症、冠心病而需要控制饮食的人,更是一种理想的烹调方法。
怎样掌握芡汁的厚薄
一般来说,芡汁的厚薄主要应根据不同的烹调方法,不同菜肴的特点灵活掌握。
厚芡
:
厚芡就是勾芡后菜肴的卤汁较稠,按其性质的不同又可分为包芡和糊芡两种。
包芡
:
粉汁最稠,其作用是使稠汁全部包到原料上去,多用于爆、炒方法,例如:“油爆双脆”、“炒腰花”、“咕噜肉”、“鱼香肉丝”等都勾厚芡。这些菜肴在吃完以后,盘中几乎见不着卤汁。
糊芡
:
粉汁比包芡略稀,其作用是使菜肴的汤汁成为薄糊状,达到汤菜融合、口味浓厚而柔滑的要求,多用于烩菜,如“炒鳝糊”、“肉丝烂糊”等。这类菜肴如不勾芡,则汤菜分离,口味淡薄。
薄芡
:
勾芡后菜肴的卤汁较为稀薄,按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流芡和米汤芡两种。
流芡
:
粉汁较稀,其作用是增加菜肴的滋味和光泽,一般适用于以白汁和熘等方法制作的大型或整体的菜肴。例如“白汁鳜鱼”,在菜肴装盘后,再将锅中卤汁加热勾芡浇在菜肴上,这些卤汁一部分沾在菜肴上,一部分从菜肴上呈流泻状态下到盘子里,故称“流芡”。因其光洁明亮,犹如奶油,又称奶油芡。
米汤芡
:
又称奶汤芡,粉汁最稀,其作用只是使菜肴的汤汁浓度略稠一些,以使口味略浓,例如“虾仁锅巴”、“蝴蝶海参”、“酸辣汤”等都勾这种芡。
烹调时调味的三个阶段
菜肴的调味,一般可分为加热前、烹调中和加热后的调味三个阶段。
加热前的调味
:
也叫基本调味,就是某些菜肴在烹制前,先用调味品将菜肴原料腌浸,腌制一段时间,使味道渗透烹调料里,初步解除原料中的一些异味。
烹制中的调味
:
是决定一个菜肴正式口味的决定性调味阶段。其做法是:但菜肴下锅或下勺以后,按照菜肴的口味要求,在适当时机,恰当的假如各种调味品,使其滋味渗入原料中。
大部分菜肴的调味,都需经过这个阶段。
加热后的调味
:
是辅助性调味,是菜肴调味的最后阶段,就是当菜肴快要成熟时,尝尝味道是否适口,进行一次埋芡和提鲜,以补助调味的不足。
有些菜肴需要在加热后进行调味,如炸制和熟拌菜肴,就是这样。
为什么要用老母鸡制汤?
老母鸡鲜味足,经加热后,一般约可侵出2%的含氮浸出物,如肌凝蛋白,肌肽,肌酐,以及嘌呤化合物等。除此之外,老母鸡还含有较丰富的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等,特别是谷氨基酸含量较多。经慢火长时间熬煮,可使浓厚的鲜味慢慢溶解汤中,使汤的味道格外鲜浓醇正。另外,熬煮鸡汤时间较长,老母鸡的质地粗老,不易煮烂,能保持鸡的原形,制汤后可烹制其它菜肴,能做到物尽其用,节约原料。
如果选用雄鸡或仔鸡吊汤,其鲜味不足,脂肪较少。仔鸡质地柔嫩,一经加热,水沸即熟,鲜味未出,鸡已煮得溶溶烂烂,浪费原料,也达不到制汤的目的。
所以,用老母鸡制汤最为适宜。
热锅冷油法
热锅冷油法,就是将锅(或勺)擦净,放入适量油烧热,然后将热油在锅内涮一下倒出,再放入适量温油或冷油,立即投入原料,干煸炒或滑油的一种作法。要用热锅冷油法烹制菜肴的原因在于肉类原料本身就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且已用蛋清、淀粉浆过。原料投入温油中,遇热后有瞬间的缓冲,烹制者可利用这一瞬间,迅速将原料煸散或滑散,原料表面的蛋白质会逐渐变热,便于舒展伸开,使其受热充分,并且均匀,松散爽脆,质嫩不绵,成菜形色漂亮。另外,锅底热量高,油脂温冷,原料放入油内后,随着油温的不断增高能产生一股上推力,可使原料迅速上浮,起到不粘锅、防止原料破碎的作用。
那么用“凉锅凉油”方法烹制菜肴,原料下锅后,其外层的蛋白质、淀粉浆就不能很快遇热凝固而巴附锅底,出现粘锅现象。
如果用“热锅热油”方法烹制菜肴,油温超过80℃时对烹调原料就会产生影响。原料下锅后,骤然受到高温,其表面的蛋白质、淀粉会骤然凝结形成一层外衣,产生质变,凝结成坨,不易滑散,也不易传热,造成菜肴原料受热不均,老嫩参差不齐,影响菜肴的风味和质量,严重地造成烹调失败。
烹调,是把经过刀工处理的原料加热、调味,从生制熟的一个工艺过程。烹调对菜肴的色、香、味、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构成菜肴多样化的主要手段。“烹”和“调”这两个概念是一个加工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作用也各不相同。
烹
“烹”的目的,是把经过切配的生原料,通过加热变成熟的食物。
其作用如下:
1、因烹制时温度高,时间长,可将原料中的细菌和寄生虫卵杀死,从而最大限度地消灭病原体,防止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破坏毒素,安全食用,有利于健康。
2、能促进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初步分解,减轻人体消化器官负担,并且能够提高食物的消化吸收率。
3、各种原料交相融合,经过加热能透出香味,产生美味,诱人食欲。4、色泽鲜艳,形状美观。
调
“调”的目的是通过适当加入调味品或几咱原料的恰当搭配,可除去菜肴的异味,保持本味,增加美味。“调”的作用是:
1.去腥解腻,消除原料中的异味。
2.能增减菜肴的滋味,改变和提高食品的原味,使之浓淡相宜,富于营养。
3.能丰富和调和菜肴的色彩,增强美感。
4.确定菜肴的滋味,贫下中农之适合口味,香气扑鼻,味道鲜美。
烹饪与烹调有什么区别?
在研究烹饪与烹调方法之前,首先应明确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人们常常把烹饪与烹调混为一谈,这是不恰当的。这两个概念各有各自的含义,必须严格区分开来。那么什么叫“烹饪”昵?“烹”是煮的意思。“饪”是熟的意思。“烹饪”一词有狭义和广义的解释。狭义的解释,是煮熟食物;广义的解释,是泛指各种饭菜的制作。简单地说:“烹饪”,是指一切食物(包括主、副食)由生变熟的整个过程。而原料的选择、初步加工、切配等都是为“烹饪”做准备的,为“烹饪”服务的。所以,从原料选择、初步加工、切配开始,再根据各种不同制品的不同要求,进行各种方式的操作,形成一个体系,这就叫做“烹饪”。相对说来,“烹调”的含义就窄得多了。简单地说:“烹调”是指副食品加工而言,是副食品加工的简称。烹与调是菜肴制作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烹”就是加热处理,就是火候;“调”就是调味。因此,“烹调”是烹饪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烹调时间要尽量缩短
烹调时间的长短,掌握得准确当否,对菜肴的质量影响极大。烹调的时间短,菜肴不能完全成熟入味,并且会出现里生外熟的夹生现象,不利于杀菌消毒,甚至无法食用。烹调时间过长,菜肴会失去鲜嫩的风味和应具的色泽,形状散碎;同时,大大破坏菜肴的营养成分,使质地变得焦糊软烂,浪费原料,造成烹调失败。所以,要尽量缩短烹调时间,准确掌握出勺时机,保证菜肴的质量。时间的长短主要靠厨师凭经验掌握了。
烹饪技巧中的勺工
勺工,是根据烹调和食用的要求,将各种加工成形的烹调原料以入味成熟的过程。它一方面要根据原料在加热中所引起的色、香、味、形、质的变化恰当的掌握火候,另一方面还要在加热中视原料形、质的不断变化加以调味。勺工操作的基本姿势要求是:临灶操作时,身体要正面向炉灶,上身自然挺起,略向前倾,不要弯腰曲背,两脚自然分立站稳,身体与炉灶保持一定距离,目光注视勺中食物的变化,两手紧随勺中食物的变化有节奏的操作。炒勺的握法,大都以左手握勺柄,手心朝右上方贴住勺柄,手掌与水平面约成140度左右,然后握住勺柄,拇指在勺柄的上方为宜。操作时要使用腕力和臂力,要求灵活、敏捷、准确。
有关常用烹饪手法的名词解释:
大 油:指猪腹部贴着肋骨的板状油炼制成的油,纯净洁白,没有异味。有的称此油为熟猪油。
焯 水: 又称“出水”,是将原料置于开水或冷水锅中进行初步熟处理的一种方法。
过 油: 用油为传热介质对烹饪原料进行初步熟处理的方法。小型原料从温油走过又称“滑油”;大型原料从旺油中走过又称“走油。
挂 糊: 烹饪前将原料均匀裹上一层糊液的工艺。
上 浆: 用淀粉、鸡蛋、盐等与原料一起调拌,使原料外层裹上一层薄薄浆液的工艺。
上 劲: 将加工成茸泥末的动物性原料加精盐、水、淀粉及其他辅料后反复搅拌,使之达到色泽发亮、肉质细嫩、入水不沉、不散状态的一种加工方法。
勾 芡: 在烹饪过程中向锅中加入淀粉水溶液,使菜肴汤汁具有一定浓稠度的工艺。/又称“着腻”、“着芡”、“拢芡”。
温 油: 俗称三至四成,温度一般在70℃~100℃。 热油 俗称五至六成,温度一般在110℃~170℃。 旺油 俗称七至八成,温度一般在180℃~220℃。
滑 锅: 将锅烧热,淋少许油把锅滑遍,再倒出油的一种方法。
炝 锅: 又称“炸锅”,是指将姜、葱、辣椒末或其他带有香味的调料放入烧热的底油锅中煸炒出香味,再及时下菜料的一种方法。
渣 饼:又叫豆渣饼。将小米、绿豆或黄豆去皮泡粉,用小磨拐成稠糊,用小勺挖糊,在铁鏊上煎成核桃形的小饼,两面都煎成黄色时铲下来,在清油中炸成柿黄色,即为渣饼。
渣 泥:将煎好的疙渣剁碎,加入冬菇、冬笋、火腿等配头,炒成泥食用。
疙 渣:绿豆泡软后磨成糊状,过罗去皮后,将面糊摊成圆片,折成约7厘米长、5厘米宽的饼。
花下藕:本省7月份荷花盛开的时候,莲池下结的嫩藕。
鲜核桃:本省7月份结的核桃,去皮后的鲜核桃仁,可以凉拌和炒菜用。
蝴蝶萝卜:将红、白萝卜竖着劈开,刻成蝴蝶形的长条,然后用偷刀切成片,即为蝴蝶萝卜,可做糖醋萝卜或做烤鸭码(即配头)。
菊花葱:将葱白切成7厘米长的段,左手持葱段的一头,另一头露出,右手持小刀竖着将葱露出部分刻(本地说“砍”)4~7刀,深度约6厘米,放清水中泡一泡,葱即卷成菊花状。
萝卜芽:头年的萝卜,经过冬储到来年春节后发的嫩芽。
本 糟:即本地区做成料酒的酒糟,再下入一些花椒及盐,用料酒泡住。经过夏天日晒成为浅棕黄色。
南 糟:一般指的是白糟,产于杭州、绍兴,用小麦和江米发酵制成。
毛豆子:是指灌满浆而不成熟的毛豆子,碧绿且嫩。
大配头:指的是5厘米长、1.5厘米宽、1.5毫米厚的长方形薄片。如原料不够长度,按其本身长度或片或原个用都可。也有些配料需要切成段或切成丝的。总而言之,大配头要美观大方,根据菜肴和盛器酌情而定。大配头多用于扒、烧、清汤类的菜肴。
小配头:小配头可分为丝、片、丁等,丝不过3厘米,片不过1.5厘米,丁不过1厘米。如玉兰片、葱、姜、蒜、木耳等,经过刀功处理切成小雪花片、象眼片、马牙段、大小骰子丁或加工成花、米、茸等。
花椒油:锅内加入大油或清油,油热八九成时下入花椒,炸出味时捞出,即为葱椒。
葱 椒:葱椒是将花椒用绍酒、盐水泡软后,和葱、姜一起剁碎再砸成泥,即为葱椒,放小坛内备用。
道士帽:又叫“跟头蒜苗”。将蒜苗裁去蒜叶部分,先用立刀解入蒜苗1/2处,再用平刀向前伸进7毫米长处,用立刀切断。用同样的办法,两次套切成两头尖、中间连,像两个道士帽对着一样,故称“道士帽蒜苗”。因站立不住,老打跟头,也有称“跟头蒜苗”的。
水粉芡:也叫湿板芡,用作叠菜用,一部分放在水芡钵里,放少量水。
头 汤:也叫原汁汤。将骨头、鸡子、鸭子、猪肉等,放入清水锅里煮,待肉煮八九成熟,拆骨肉能剔掉时,把油撇出,盛出晾凉,即为头汤。
白 汤:也叫奶汤等。猪骨头和鸡、肘子一起放在清水锅里,盖上盖,用武火煮制,至汤汁乳白色即成。
毛 汤:拆过肉的猪骨,再放入水锅内煮制。此汤可边煮边用,边用边添清水和鸡骨、碎料等。
清 汤:头汤用鸡帚(鸡脯肉剁成泥)清一下,增加鲜味去掉杂质,可清澈见底。
套 汤:清好的汤临时加厚,用鸡帚再套清一下。
追 汤:将清汤再加入鸡、鸭用小微火煮制,以追补其营养鲜味。
偷 刀:是看不见、切不透。如“蜜炙方肋”,看表面是一大块,实际里面用偷刀解成了小方块。还有切成夹子形,称为切一刀、偷一刀。
扩 鸡:为了便于受热和美观,把经过初步加工的鸡子,剁去鸡嘴和爪子的1/3及膀尖。有的菜肴在扩时需要把眼刺破、头破开、爪骨剔开、元骨砸断。
扩 鱼:为了便于受热和美观,把经过初步加工后的鱼,剁去胸鳍、脊鳍的1/3,尾鳍的里边修裁整齐。
马牙段:把葱从中间冲开,切2厘米长的段。
骰子丁:呈四方形,有1厘米见方,也有1.5厘米见方的。
象眼块:两头尖、中间宽,一般是4厘米长、中间宽1.5厘米、厚1.5厘米,斜度2.5厘米。其大小可根据主料、盛器的大小酌情而定。简单地说有些类似菱形,似大象的眼睛。
菱形块:和象眼块相仿,但没象眼块那么规则。
骨牌块:呈长方形。一般的5厘米长、2.5厘米宽、7毫米厚,小的长2.5厘米。其大小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滚刀块:采用原料滚动、斜立刀的方法,将原料切成基本相同的块,如烧茄子等。
绿豆丁:一种类似绿豆子的小方丁,约5-7毫米见方。
劈柴块:不规则的原料经过加工成为基本一致的块,一般长5厘米,宽、厚各1厘米。用别或先删后切的刀法均可。
雪花片:形似雪花的薄片,一般1.5毫米厚,长、宽各1.5厘米。
柳叶片:形似柳叶,大部分用笋尖、茭白尖制作,一般长5厘米、厚1.5毫米,一头尖,一头宽。
松 里:熟原料的面不动,里边的大块肉撕成小批,放平。如锅烧鸭、清蒸整面鸭等。
卧刀片:又称坡刀片。操作方法是左手按原料,右手执刀,刀背向外,刀背略高于刀刃,使刀身呈坡斜状,成品呈斜茬片状,如片腰片、片海参、片肚片等,都采用卧刀片的方法。
删:为使原料内部松开,破而不碎,滑拍一下为删。如炸都胗等。
解:即不能切透,一般是深入原料的2/3或3/4,如解腰花等,但在操作中,采用的刀法各不相同。
拉玛丝:即比较粗的丝,长5厘米,厚、宽各7毫米。
麻一下:即把主料放入作料内浸渍,多用于干炸菜肴,烹制前临时浸渍一下,使原料入味,时间比较短。
养 住:将发好和未发的原料通过不同的方法,保养起来,延长其使用时间。
提一下:放入碱加速原料的发制速度。有的上下加热,使其发暄,也称为提。有的原料为了使其肥、暄嫩、光滑,除去异味,放入适量的碱提一下,再把碱味去掉。
泖:即把经过初步加工的原料或半成品,放在开汤里或开水里浴一下,这个浴的过程叫泖。如:冬天吃拌拆骨肉,为使其入味、不冰牙,就需要泖一下。
氽:有多种用法,一是保养水作,使其延长使用时间。如氽作,把锅放火上添入清水,放入笋片等原料,水开倒入盆内。二是用于汤菜,如氽里脊丝等。把锅放火上添入清水烧六七成热时,放入里脊丝,肉变色发白捞出,对入清汤、作料即可食用。
杀:为除去原料的异味和浮油、水分,在开水或开汤中加入盐水、料酒,再把原料放入,沸起撇沫后捞出。
浸:把原料放在开水里,使其断血凝固,可避免营养外溢。
掸:为了保持原料的脆、嫩、色泽,放在开水锅里迅速搅开,立即捞出来。如掸莲菜、芹菜等。
蘸:将原料放入热水或开汤中,立即取出。如菜心在热水或开汤锅里蘸一下,能缩身发软,保持色泽。
烘 汁:熘菜的一种操作,经过烘汁的菜肴,起明发亮,端到桌上还冒小汽泡。具体作法是:在熘菜的汁中加入热油,用大武火,一手晃锅,一手拿勺把汁推动,使油溶化入芡汁内,暄起冒泡,称为烘汁。
飞 水: 就是氽水,也叫焯水。把原料放入沸水中氽熟的一种做法。
追:把生肉放在凉水内,使血水溢出,渗入水分,使其发嫩,色泽干净漂亮。如爆里脊片,切好后要放水里追一下。
群 边:把经过加工的菜心等,摆放在菜肴的周围,使菜肴美观大方,也称围边。
锅 垫:扒菜时使用的一种工具,用青竹编制,圆形,直径50厘米左右,上有许多八角小孔洞,又称锅箅。
叠:用鸡蛋或蛋清加入粉芡搅成糊,将主料放入糊中抄抓均匀,使糊抱紧主料,便于保持原料的嫩性和形状。
哈 透:将比较嫩的原料上笼作短时间的加热叫哈。哈透用的时间要长一些,要求原料既紧住而又不能出水。
一 品:选料精,形状大,美观大方。菜取一品,表示恭敬之意,如一品肉、一品桃等。
油 激:将油烧至八九成热时,把原料放入立即捞出,称为激一下。干炸菜肴二次下锅,把热油泼到原料上也都称为激一下。
撵 汁:把菜合入盘内,汁滗入锅里,勾入流水芡,至汁收浓,再浇到菜肴上。
热锅凉油:先把锅烧热,下入大油,油热倒出,再添凉油进行煸炒,目的是保持原料脆、嫩和色泽。
里七外十一:的摆放的一种形式,即中间1个,内围6个,外圈11个,如真煎丸子、煎鸡饼等。
顿 火:原料在炸或煮的过程中,为了防止食品外老内生或硬心,在一定程度时将锅从火上端下停一会,再端到火上继续加热。
顺 入:即摆好的碗,蒸熟后,按原样放入头海碗内或锅垫上。
收 汁:菜肴在煸炒中的汤汁经过加热,由多到少,由稀到稠,可增加菜的浓度和香味、光泽。
焅 汁:也称收汁。就时菜肴基本做成,为使其入味,改用小火加热,将汁基本收尽,以增加菜肴光泽。
三搭头:指铺锅垫的形状,两边低、中间高。先横着在中间摆一行,再在上面横着摆两行,搭在中间一行上。
马鞍桥:装盘的一种形式,平放两行,中间架起摆一行。
爆 汁:汁不多,但能抱住菜,菜吃完,盘里不剩汁。
酥 糊:即用鸡蛋、粉芡、面粉、植物油调制而成的粘糊。用于焦烧、锅烧等类菜肴。
皮 糊:即用鸡蛋、粉芡、原油调制成的糊。用于炒、炸等类菜肴。
暄 糊:即用蛋清对入适量面粉,敲打而成的糊(打成的糊插筷不倒,形似泡沫),如炸高丽肉等。
鸡 糊:即把鸡脯肉去皮、去筋,剁砸成泥,放在盆内,对入蛋清、粉芡搅上劲,再边对葱姜水及盐面边搅打,直到打成糊状,再对入适量大油,搅匀即成。
鱼、虾糊:与鸡糊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只是用料不同,把皮、刺要去净,用水量酌情掌握。
大 葱:指4厘米至5厘米的段,轻拍一下即可使用,属大配头。
大 姜:指原块姜或一破两半,轻拍一下,属大配头。
姜 汁:把姜洗净去皮,捣成泥,挤出汁,再捣一下,使用时放在一起,用水澥成。
葱姜水:把葱姜去皮洗净,用刀拍一下,用清水泡住,使葱、姜味浸入水中。
高 汤: 又称“清汤”、“上汤”、“顶汤”,是指用猪骨、鸡骨、鸭架、碎肉头等原料熬制好的毛汤,加入和成稀糊状的、未加盐的鸡茸或肉茸处理,使之清澈如水、味浓而鲜的一种汤料。
奶 汤: 又称“白汤”,原料加清水煨制而成的色泽乳白的汤。
码 味: 在烹饪前将原料用调味品调拌浸渍入味的工艺。
⑦ 砂锅煲汤要盖盖子吗
砂锅煲汤要盖盖子,下面是具体做法:
准备材料:水适量,莲藕1节,排骨1根,姜2片,盐4克
1、将排骨洗净,莲藕去皮切滚刀块,再用清水冲洗。
⑧ 姜汁膀的做法
红枣煨肘子主料:猪肘子辅料:红枣、枸杞调料:葱、姜、料酒、盐、生抽、老抽、鸡精、冰糖、高汤、料包(八角、花椒、小茴香)食用油
工具:压力锅做法:
1.将猪肘子用开水焯一下捞出用凉开水洗去血沫,拔去毛,姜洗净切成块,葱洗净切成段;
2.在压力锅内放入猪肘子、高汤、红枣、枸杞、冰糖、生抽、老抽、料酒、盐、鸡精、料包、姜块、葱段,盖上锅盖,压力锅调到“烹饪档”,调好后保压定时1个小时,待“浮子阀”回位后取出即可。
特点: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肘子俗称前蹄膀,在肱骨处斩下,皮厚筋多。
豆瓣肘子
【特点】色润红亮,肘子糍糯,肥而不腻,微辣鲜香。
【原料】猪肘(去骨)500克。青蒜苗100克、豆瓣25克。猪化油50克、鲜汤500克、盐3克、
料酒15克、糖色15克、素油30克、水豆粉15克。
【制作】猪肘洗净,与鸡骨入锅出水,捞出冲洗净。用刀将肘剞成大方块,将鸡骨架垫于锅
内,肘子皮向下放于鸡骨上。炒锅置火上,下猪化油烧热,放剁细的豆瓣炒出红色,
加鲜汤,沥去豆瓣渣,下盐、料酒、糖色,倒入装肘子的锅中:将锅置大火上
烧沸,去掉浮沫,移至小火煨至汁浓肉火巴时,将肘子捞出。锅下油烧热,下青
蒜苗、盐、料酒,稍炒,起锅垫于盘底,肘子皮向上放于蒜苗上,煨肘于厚汁收浓,
加水豆粉勾芡,收汁,亮油时,起锅淋于肘子上即成。
东坡肘子
1、猪肘用火烧去残毛,入热水侵泡刮洗干净,剔下骨头,方进沸水中氽一下,除去血水捞出。豆瓣剁细,花椒铡细,姜蒜切成米,葱切成葱花。猪肘骨敲破放入入砂罐内。
2、炒锅置旺火上,倒混合油烧至七成热,下肘子炸至皮呈金黄色捞出,放入砂罐内。
3、炒锅内放混合油,烧至五成热下豆瓣、泡辣椒,楠出香味,加如冰糖、盐、鲜汤烧沸后倒如砂罐内,加入味精,用旺火收至汁浓油亮,撒下葱花起锅,浇在肘子上即成。
冰糖肘子
配料:
去骨猪前蹄膀500克•酱油、料酒50克•葱、蒜各5克•姜片10克•冰糖100克
制作方法:
1.将猪蹄膀刮洗干净,用刀在内侧;软的一面顺长剖开至刀深见大骨,再在大骨的两侧各划一刀,使其摊开,然后切去四面的肥肉成圆形;
2.将蹄膀放入开水锅里,煮十分钟左右至外皮紧缩;3.炒锅内放一只竹算子,蹄膀皮朝下放在上面,加水淹没,再加入料酒、酱油、精盐、冰糖、葱结、
姜片,旺火烧开,加盖后小火再烧半小时,将蹄膀翻身,烧至烂透,再改用旺火烧到汤水如胶汁,将蹄
膀取出,皮朝下放入汤碗,拣去葱结、姜片,把卤汁浇在蹄膀上即可。
注意:
1.微波炉专用压力锅内放置蹄膀先用酱油涂匀表面,腌小时,中途翻面一次;
2.加入其余调料、姜、葱、蒜及沸水,以盖过蹄膀为度;
3.盖好压力锅,加上调压砝码,放在转盘中央,大火加热共分钟;
4.移锅出炉,搁凉至黄色压力柱降下便可开盖。将蹄膀翻个面,浸在汁液中2--3小时;
5.食时切块;淋上汁液,加热。
⑨ 鸡煲制作方法
奇味鸡煲 材料:
调料:鸡煲酱60克,蚝油30克,盐2克,味精、鸡精各10克,花雕酒50克,青红椒块、洋葱块各10克,朝天椒5克,香菜2克,香葱节2克,蒜子5克,生姜片5克,色拉油50克,五香粉3克。
做法:
1、将袋装绿鸟鸡去头脖,改刀成3厘米见方的块,在沸水锅中大火汆1分钟,加入鸡煲酱和蚝油拌匀,腌渍10分钟。
2、板栗洗净去皮,放入热水中,加盐、五香粉大火烧开转小火焖20分钟离火(用前最好冷冻)。
3、锅上火,下色拉油烧至五成热时,入生姜片、蒜子、朝天椒中火煸香,入拌好味的鸡块小火炒2分钟至出香,下入加工好的板栗,烹入花雕酒小火加盖儿焖5分钟至熟,入青红椒块、洋葱块小火微炒1-2分钟,用味精、鸡精调味,撒上香葱、香菜,起锅装入大沙锅即可。上桌前可配素菜,吃完鸡后加入原汁鲜汤涮菜。
干葱头啫啫鸡煲 材料:
生粉(腌鸡用)2茶匙,盐1/2茶匙,鸡1/2只(约1斤),干葱头12粒,猪润4两,蚝油2茶匙,海鲜酱1汤匙,糖2茶匙,南乳1/4砖,汤1/4杯
做法:
1.鸡斩件洗净,猪润切片,均用生粉、盐、姜水酒腌。干葱头去衣备用。以少许油爆香南乳,然后加入蚝油、海鲜酱和糖煮成酱汁备用。
2.把钞锅烧热,加点油,放入干葱爆香,再加入鸡,盖上煲盖,5分钟后加入猪润。待香味四溢时在盖边加入汤,焗8分钟。
3.开盖,加酱捞匀至干身。
4.再盖上盖爆香即成
沙姜鸡煲 材料:
鸡半只,淮山适量,杞子适量,姜3片,葱花适量,料酒,沙姜粉
做法:
1.鸡洗净后斩件。
2.水烧沸后放入淮山、杞子、姜片、料酒、沙姜粉煮10分钟。
3.然后放入鸡,慢火煲20分钟。
4.撒上葱花即可。
椰汁香芋鸡煲 材料:
主材:,鸡腿2大只,中个芋头1个,干红葱头2粒,切粒,姜3片,椰汁1罐,九层塔叶4片,植物油适量,腌料:,酱油、生粉、糖、盐、水和油适量
做法:
1.鸡腿洗净,去骨(不去也行,随你喜欢),用基本调料酱油、糖、盐腌25分钟,然后再加生粉、水和油适量腌5分钟。
2.芋头去皮切块,放入热油炸至金黄,放入煲内备用。
3.快火下油起锅,爆香干红葱头、姜片,再加鸡片炒至7成熟(外表变成金黄),放入煲内,加水至盖过材料3/4左右. 煮开后改中火炖15分钟左右。
4.最后加少许盐调味,加入椰汁、九层塔搅匀煮开,再加少许糖调味即成。
栗子鸡煲 材料:
鸡肉450克,切块,,葱4棵切段,葱头切条,姜片(2厘米左右)5块,红葱1棵,切粒,栗子10颗(多点也可以),冬菇6只(多点也可以),汁料:,水、老抽、生抽适量,腌料:,酱油、生粉、糖、盐、水和油适量
做法:
1.鸡肉(我用大鸡腿3只) 切块,用酱油、糖和盐适量腌10分钟,再加生粉、水和油适量腌5分钟;冬菇最好先泡过夜,去尾。栗子壳用刀划一下,见到肉就行了,不需要切开。
2.用开水烫5分钟,取出,栗子待凉,去壳,去衣。
3.快火下油起锅,放姜、红葱、葱粒爆香;放鸡肉煎至两边金黄。(如果有煲就放所有材料入煲,否则是原锅都可以)。加栗子,冬菇,加水到水位刚盖过所有材料则可(如果栗子够"湿",烹水可以不需要加很多)。
4.转中火,焖到水位净下一半或1/3 (就看你要不要汁啦),再加老抽1汤匙,生抽2汤匙调味,不够咸就再加生抽。
5.最后一点一点加入生粉水,轻轻推匀至收汁,加入生葱头即可。
菇滑鸡煲仔饭 材料:
去骨鸡腿肉、香菇 (家中整朵香菇刚好用完,所以临时拿切好丝的香菇干充充场面:)、青菜 (任何一种青菜都行,我是用菠菜)、姜片、蒜、辣椒、白米、芝麻油。
鸡肉腌料:酱油、酒、五香粉、胡椒粉、香油、少许的糖、蒜。
调味酱汁:酒、酱油、糖。
做法:
1- 鸡腿肉切块并用酱油、酒、五香粉、胡椒粉、香油、少许的糖、蒜腌一个小时
2- 水烧开后才把青菜放入锅里,烫一下就好(别烫得太久唷)也就是青菜开始变的较翠绿时(约几秒钟时间)即可马上捞起。
3- 捞起的青菜马上降温(可多换几次水,直到水温变冷。)
4- 预先把调味酱汁调好:酒、酱油、糖比例是1:1:0.5(这是三杯基础酱汁,用相同的方法做三杯花枝或炒蛤也很好吃唷)
5- 把整朵香菇泡软后切成两片或三片,再用刚刚调好的酱汁约2~3汤匙拌匀调味备用。
6- 锅热倒入芝麻油,中小火慢煸姜片,千万不可用大火爆香喔!因为会把姜片爆出苦味(切记),如果没有芝麻则用炒菜油也行,只是芝麻油比较香一些)
7- 等姜片微干时就把拍扁的蒜头放入锅中爆香,这时的火就可以开在一点了,喜欢吃辣的可以加进辣椒一起爆香。
8- 姜、蒜都爆香后接着把鸡肉放入锅中煎。
9- 鸡肉变色时就把先前调好酱汁,倒入锅中,大火烧开。烧开后约1~2分钟即可起锅待用(别煮得肉熟唷!因为待会儿还要放入砂锅中焖)
10- 把白米洗净放入砂锅,并加入一点点炒菜油搅拌均匀。
11- 加入等量的水开始烧煮。
12- 边煮边用筷子搅动米饭,直到水烧剩一半才停止,并转小火盖上锅盖。
13- 过几分钟后水约烧成八分干再打锅盖放入鸡肉。
14- 水约烧成八分干再打开锅盖放入鸡肉和香菇,再盖上锅盖小火闷煮十分钟(鸡肉的汤汁待会儿才会用到)
15- 十分钟再打开锅盖放入青菜和蛋,再盖上锅盖小火闷煮五分钟。
16- 当鸡蛋煮成“糖心蛋”的状态就可以把刚刚的鸡肉汁淋入砂锅中,此时再把火转成大火,约几十秒钟就关火啰!
17- 北菇滑鸡煲仔饭铸好了,赶快趁热吃吧!
马桥香干土鸡煲 材料:
马桥豆干一盒,土鸡150克,咸肉50克,香菇4只,香葱少许
做法:
1、马桥豆干洗净切大片备用土鸡切块备用咸肉切片备用香菇切块开备用
2、热锅下油大火爆香葱段姜片后倒入鸡块与咸肉翻炒一下濆少许料酒再翻炒下
3、接下来把香菇跟马桥豆干倒入一起翻炒下关火(8用炒时间很长就小炒一下就行)
4、把3倒入煲内,加水至盖过食材加六月鲜酱油烧开后调成小火煲至食材均入味即可食用了.
八宝滋补鸡煲 材料:
主料:鸡900克,
辅料:山药(干)10克,荸荠50克,胡萝卜100克,枸杞子5克,薏米15克,玉米笋(罐装)50克,枣(干)10克,陈皮3克,
调料:盐4克,味精2克,胡椒粉2克
做法:
1.将三黄鸡去内脏,切大块,焯水洗净。
2.山药、胡萝卜、荸荠去皮。
3.山药、胡萝卜、荸荠切滚刀块。
4.煲内加汤,将主配料到入烧开,改小火煨1小时,撇去浮沫,加精盐、味精、胡椒粉调味即成。
新奥尔良田园鸡煲 材料:
鸡肉,红萝卜,荷兰豆,香菇,茭白,淀粉,酱油,糖,姜,蒜
做法:
1.鸡肉用腌料腌制入味(没有就用上面ps1)的方法,2个小时就可以,过夜更好~可以用整只鸡,鸡腿,鸡翅。
2.准备配料(我用了红萝卜,荷兰豆,香菇,茭白)。
3.鸡肉沾淀粉微炸两面金黄备用。
4.锅里放底油,爆香蒜蓉,把配料炒一下,拿出备用。
5.汤汁:高汤(我用鸡粉加水),鱼露,酱油,糖,拌匀。
6.锅里爆香蒜蓉和姜丝,放入汤汁煮开后加入鸡拌匀,稍煮后就配料一起收汁即可。
干葱豆豉鸡煲 材料:
主料:鸡肉500克,调料:青,红椒各1个,罗定豆豉20克,葱20克,生抽10克,盐4克,味精2克,油25克,葱50克
做法:
1、鸡洗净剁成块后,用盐、生抽、味精腌入味,青、红椒去籽切片,葱择洗净切段;
2、锅中注油烧热,放入鸡块炸至金黄色,葱放入油锅炸香备用;
3、锅上火,炒香青椒、红椒、葱、豆豉,放入鸡块,调入生抽、盐、味精炒匀,转入沙锅中用微火焖至入味,撒上葱段即可;
4、准备:6分钟,烹饪:10分钟
提示:焖时要用微火慢焖,才能焖透入味。
药膳鸳鸯鸡煲 材料:
主料:光鸡1只(约重1000克),竹丝鸡1只(约重900克)料头:大姜2件,长葱2条,陈皮5克。姜葱
佐料:白茸60克,姜茸80克,麻油5克,椒粉3克,鸡粉10克,鲜露20克,花生酱30克,沙姜粉15克,白糖5克,精盐3克,花生熟油10克,上汤30克。
药膳汤底用料:上汤2000克,家乐鸡粉10克,沙参,玉竹,北芪,党参,杞子,元肉,淮山,黑枣,罗汉果,莲子,百合,占实,当归,胡椒。
做法:
1)先将鸡宰好洗净,沥干水,斩件上碟排放好
2)将药材飞水,沥干水。
3)将姜葱佐料调制好。
4)即上汤上窝煮滚,加入药材煮35分钟,加入50克绍酒,跟上佐料及斩好件的本地鸡、竹丝鸡即可。
啫啫滑鸡煲 材料:
仔鸡1/2只,紫皮小洋葱8头,青,红菜椒各1/2只,老姜片3片,大蒜5瓣,生抽2茶匙(10ml),老抽2茶匙(10ml),白砂糖1茶匙(5g),油1汤匙(15ml),绍酒或黄酒2汤匙(30ml),柱侯酱1茶匙(5g)
做法:
仔鸡洗净,擦干水分,剁成2cm大的小块。小洋葱和大蒜瓣分别剥皮去根洗净。青、红菜椒切菱形片。
在仔鸡块中调入柱侯酱、生抽、老抽和白砂糖,搅拌均匀腌制30分钟。
将油放入砂锅中,大火烧热后将小洋葱、蒜和姜片放入,煸炒出香味。
再将腌好的仔鸡块和青、红菜椒2片放入,用筷子翻炒片刻,待仔鸡表面呈熟色后将绍酒淋入,加盖改小火慢煲15分钟,汁收稠即可。
在餐桌上加好锅垫,砂锅加盖直接上桌,享受揭开煲盖的响声和香气。
山药胡萝卜本鸡煲材料:
原料:山药、本鸡、胡萝卜、姜片、料酒、葱花
做法:
1.鸡洗净焯水后,斩段备用。胡萝卜和去皮山药切小块备用。
2.煲锅内加适量清水,加入鸡、山药块、姜片、料酒,加盖烧煮。
3.待煲锅烧开后,转小火烧20-40分钟,开盖加胡萝卜块和盐,再加盖继续保持小火10~15分钟。
提示:胡萝卜煮的时间过长容易损失其中的营养成分,并且煮得像萝卜泥,吃到口中的感觉很不好.
4.停火后可以适当再闷5~10分钟,加入葱花,盛出即可。
海底椰百合煲鸡 材料:
海底椰是省港地区很受欢迎的煲汤材料,民间认为它有润肺止咳、滋阴除燥等作用。海底椰常配百合、花旗参、虫草花、竹丝鸡、鳄鱼肉等同样滋润益气的食材一起煲汤,不寒不燥,适合一家大小饮用。(3~4人份)走地鸡:1只蜜枣:3粒海底椰(干):30克姜:3片水:8碗百合(干):20克
做法:
1. 海底椰和百合洗净,用清水浸泡1小时;
2. 洗净宰好的光鸡,剥去油块,斩件,汆水捞起;
3. 蜜枣稍冲净;
4. 煮沸清水,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20分钟,转小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