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的线缆截面积是多少怎样算急求。。
看着这么久没有人回答,我回一个:
按照美国线规,超五类线是AWG24,即线径0.511mm(直径)。芯线是圆形,你按圆形的面积来算截面积就可以了。
B. 一般网线的总直径是多少谢谢!
六类非屏蔽双绞线裸铜线径为0.57mm(线规为23AWG),绝缘线径为1.02mm,STP电缆直径为6.53mm。
电缆使用
电缆中央的十字骨架随长度的变化而旋转角度,将四对双绞线卡在骨架的凹槽内,保持四对双绞线的相对位置,提高电缆的平衡特性和串扰衰减。另外,保证在安装过程中电缆的平衡结构不遭到破坏。六类非屏蔽双绞线裸铜线径为0.57mm(线规为23AWG),绝缘线径为1.02mm,STP电缆直径为6.53mm。
(2)非屏蔽双绞线半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网线的标准
双绞线端接有两种标准:T568A和T568B,而双绞线的连接方法也主要有两种:直通线缆和交叉线缆。直通线缆的水晶头两端都遵循T568B标准,双绞线的每组线在两端是一一对应的,颜色相同的在两端水晶头的相应槽中保持一致。
它主要用在交换机(或集线器)Uplink口连接交换机(或集线器)普通端口或交换机普通端口连接计算机网卡上。而交叉线缆的水晶头一端遵循568A,而另一端则采用568B标准,即A水晶头的1、2对应B水晶头的3、6,而A水晶头的3、6对应B水晶头的1、2,它主要用在交换机(或集线器)普通端口连接到交换机(或集线器)普通端口或网卡连网卡上。
C. 双绞线电缆布线在转弯时对弯曲半径有哪些要求
根据国内布线标准GB/T50312-2016: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非屏蔽和屏蔽4 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4 倍;
2 )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0 倍;
双绞线的弯曲半径一般要求是不小于线径本身直径的7倍。
比如说超五类双绞线的截面直径一般是5.5毫米,它的弯曲半径就是5.5*7=38.5毫米。
假如你拿一根双绞线弯成一个圈,那么这个圈的半径应该大于38.5毫米。在这样的弯曲度下,双绞线可以保持应有的速率,如果小于这个半径,就会有速率下降等情况。
E. 六类非屏蔽八芯双绞线的截面积怎么计算
六类的双绞线一般是23AWG的(单芯裸铜丝的直径是0.573毫米)。那么根据圆面积地计算公式可以算出单芯铜丝的横截面积是:
3.14*(0.2865*0.2865)=0.2577平方毫米
0.2577平方毫米*8芯=2.0616平方毫米
F. 非屏蔽双绞线的技术指标是什么
性能指标
对于双绞线,用户最关心的是表征其性能的几个指标。这些指标包括衰减、近端串扰、阻抗特性、分布电容、直流电阻等。
(1)衰减
衰减(Attenuation)是沿链路的信号损失度量。衰减与线缆的长度有关系,随着长度的增加,信号衰减也随之增加。衰减用"db"作单位, 表示源传送端信号到接收端信号强度的比率。由于衰减随频率而变化,因此,应测量在应用范围内的全部频率上的衰减。
(2)近端串扰
串扰分近端串扰和远端串扰(FEXT),测试仪主要是测量NEXT,由于存在线路损耗,因此FEXT的量值的影响较小。 近端串扰(NEXT)损耗是测量一条UTP链路中从一对线到另一对线的信号耦合。对于UTP链路,NEXT是一个关键的性能指标, 也是最难精确测量的一个指标。随着信号频率的增加,其测量难度将加大。 NEXT并不表示在近端点所产生的串扰值,它只是表示在近端点所测量到的串扰值。这个量值会随电缆长度不同而变, 电缆越长,其值变得越小。同时发送端的信号也会衰减,对其它线对的串扰也相对变小。实验证明, 只有在40米内测量得到的NEXT是较真实的。如果另一端是远于40米的信息插座, 那么它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串扰,但测试仪可能无法测量到这个串扰值。因此,最好在两个端点都进行NEXT测量。 现在的测试仪都配有相应设备,使得在链路一端就能测量出两端的NEXT值。
(3)直流电阻
TSB67无此参数。直流环路电阻会消耗一部分信号,并将其转变成热量。它是指一对导线电阻的和,
11801规格的双绞线的直流电阻不得大于19.2欧姆。每对间的差异不能太大(小于 0.1欧姆),否则表示接触不良,必须检查连接点。
(4)特性阻抗
与环路直流电阻不同,特性阻抗包括电阻及频率为1~100MHz的电感阻抗及电容阻抗,它与一对电线之间的距离及绝缘体的电气性能有关。
各种电缆有不同的特性阻抗,而双绞线电缆则有100欧姆 、120欧姆及150欧姆几种。
(5)衰减串扰比(ACR)
在某些频率范围,串扰与衰减量的比例关系是反映电缆性能的另一个重要参数。ACR有时也以信噪比(SNR :Signal-Noice ratio)表示,
它由最差的衰减量与NEXT量值的差值计算。ACR值较大,表示抗干扰的能力更强。一般系统要求至少大于10分贝。
(6)电缆特性
通信信道的品质是由它的电缆特性描述的。SNR是在考虑到干扰信号的情况下,对数据信号强度的一个度量。如果SNR过低,
将导致数据信号在被接收时,接收器不能分辨数据信号和噪音信号,最终引起数据错误。因此,为了将数据错误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必须定义一个最小的可接收的SNR。
G. 线缆敷设弯曲半径有严格的标准,非屏蔽双绞线的最小弯曲半径为其自身外径的几倍
非屏蔽双绞线电缆的弯曲最小半径为电缆外径的4----8倍;
屏蔽双绞线电缆的弯曲最小半径为电缆外径的10倍;
光缆弯曲最小半径为光缆外径的20倍。
H. 非屏蔽超6类双绞线
据权威资料统计,超过70%的网络故障都是由网络布线导致的,签于此笔者根据实际经验来谈谈网络布线的问题。
笔者长期从事系统集成业务,对网络布线的重要性有很深刻的认识。据权威资料统计,超过70%的网络故障都是由网络布线导致的,对这句话我深信不疑。相信从事系统集成的同行时常会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网络时断时通;距离近时通距离稍长就不通(都没超过100M);10M时正常100M就不正常;工作站数量不多,任务也不太忙且用的还是五类线,可网络速度就是出奇的慢等等,这些问题大都是由于网络布线引起的,签于此笔者根据实际经验来谈谈网络布线的问题。
混乱的双绞线“高标准”
现在市场上关于双绞线种类有3类、4类、5类、超5类、6类、超6类甚至最近有人提出7类,对于这几种双绞线的技术指标得到公认的只有从3类到超5类。6类、超6类、7类基本上都是厂家“自封”的。因为超5类的标准早已出台,有的厂家生产出了一种技术指标比超5类好的,就自封为6类;由于市场竞争的原因,其它的厂家生产出了比“6类”技术指标还要高的网线,就自封为超6类等等,7类的出现也是如此。
从实际情况来说,3类线、4类线在市场上基本都不存在了,所以本文中我们只讨论5类以上的双绞线标准。5类线主要是针对100M网络提出的,当然对10M网络更是绰绰有余,其工作方式基本上是半双工方式,5类线的标准最为成熟,也是当今市场的主流。后来,开发千兆以太网时,打算在5类双绞线上运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发现,原有5类布线产品在支持千兆网应用时可能会有30%左右的信息点通不过电气性能的测试,即并非所有的5类线缆均可以运行千兆以太网,主要体现在电气性能是否满足千兆以太网所需的4对芯全双工传输要求,即从全双工传输信息出发,在四对芯电缆中,每对电缆及电缆对的不同组合,其NEXT等指标都应当符合规定的5类线缆的技术规范,每一对线都支持100MHz的带宽,4对芯共具有400MHz可用带宽,千兆以太网的设计运行频带正是400MHz。符合现有5类标准要求的双绞线工作于半双工时,只需要两对线具有100MHz可用带宽即可。因此,许多厂商把可以运行千兆以太网的5类产品冠以“增强型”(Enhanced Cat 5,5E)推向市场,美国的TIA/EIA 568A-5是 5E标准,“5E”也被人们称为“超5类”,这就是5E的由来。
后来之所出现6类、超6类甚至最近有人提出7类,主要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有关系。按摩尔定律推算,计算机网络上的信息需求每18个月会增加1倍,计算机网络发展到千兆位以太网的出现,对综合布线系统提出了4对双绞线全双工的应用要求,这就是超5类线与6类线出现的背景。对于6类线,国际标准没有最终确认是定为200MHz还是250MHz,但厂家已经以250MHz作为指标进行生产,所以说用6类线跑千兆以太网是不成问题的。从现有的技术指标来看,6类线确实超过了超5类,但是6类线可能不会红火,一方面它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明媒正娶公开承认”;另一方面它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光纤。随着光纤技术的越来越成熟,性能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便宜,6类线很有可能还没红火便在市场上消失,更不用说超6类、7类了;三是与6类线配套的其它布线设备与现有的5类、超5类不兼容。这一切都有可能导致6类“出征未捷身先死”。
如何辨别真假双绞线
目前在做网络工程时用双绞线的地方很多,由于成本及施工复杂度的原因,光纤主要还是用于主干网,“光纤到桌面”恐怕还要假以时日,同轴电缆已基本被淘汰。双绞线又分为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两类,STP仅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受电磁干扰严重、易受化学品的腐蚀等)使用,用的最多的还是UTP。从笔者的实际经历来看,现在市场上假的双绞线(用别人的商标)比真还要多,而且假线上同样有和真线一样的标记。除了假线外,市面上有很多用三类线冒充五类线、超五类线的情况,所以有必要探讨一下网线的鉴别方法。
首先来判别一下是否是假冒国外厂家的。国内系统集成商一般情况下都是使用国外的网线居多,原因就是国外的网线质量确实比国内的大部分网线质量要好得多,工程比较容易通过验收,所以国内有些不法厂商就开始仿国外的网线。如何签别网线是否是假冒的呢?一位在海关验货的IT技术人员说出一个检验方法:国外的网线外面的塑料皮弹性很大,把一段网线对折,如果能立即弹回,基本上可以认为此网线为真品(注意:不能完全保证:))。
接着确定双绞线的类型。双绞线电缆中的导线是成对出现的,每2条为一对,并且相互扭绕。根据美国线缆规格(AWG)规定:双绞线中的导线全部应为4对,共8根。但是10M以太网标准规定只使用2对导线传输信号,所以3类双绞线中有些是2对的,而有些则是4对的。快速以太网的出现,一方面将原来10M网络的速度从理论上提高了10倍,另一方面为将来更快速度的网络(千兆位以太网,传输速度为1000Mbps)作好准备,同时传输速度为100Mbps的5类双绞线也投入使用。虽然快速以太网只使用其中的2对,但千兆位以太网必须要用到全部的4对。建议大家多看看网线上的标注,如标有“CAT3”的字样则一般为3类线,当标有“CAT5”的字样时说明为5类双绞线、5E字样的为超5类。
最后还要实际测试其速度,因为“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在网线市场同样存在。现在组建的网络一般都采用5类以上的双绞线,3类双绞线已属于淘汰产品。但是,一些双绞线生产厂商在5类双绞线标准推出后,便将原来用于3类线的导线封装在印有5类双绞线字样的电缆中出售。当你使用了这类假5类线后,网络的实际通信速度只能在很短的距离内达到5类双绞线所规定的100Mbps。这种造假非常隐蔽,一般用户很难发现。这时,建议大家先购买一段,利用Windows95/98中的“系统监视器”或WindowsNTServer4.0中的“网络监视器”亲自测试一下。如果测试速度达到了100Mbps,则表明是5类双绞线,若只有10Mbps,说明电缆中使用的是3类线的导线。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正确区别3类线和5类线,而且可以用于测试双绞线电缆中每一对导线的扭绕度是否符合标准,同时还可以测出导线中的金属介质是否合格。请注意:在进行网络速度测试时,双绞线的长度应为100米的标准长度,否则测出的数据没有任何实用意义。
最后还要测试网线是否具有一定的耐热、抗拉、抗燃和易弯曲等性能:第一、你可以将双绞线放在高温环境中测试一下,真的双绞线在周围温度达到摄氏35℃至40℃时外面的一层胶皮不会变软,而假的却会;第二、为了保证连接的安全,真的双绞线电缆外包的胶皮具有较强的抗拉性,而假的却没有;第三、双绞线电缆中一般使用金属铜,而一些厂商在生产时为了降低成本,在铜中添加了其他的金属元素,其直观表现是掺假后的导线比正常的明显要硬,不易弯曲,使用中容易产生断线;第四、真的双绞线外面的胶皮还具有抗燃性,而假的则使用普通的易燃材料制成,购买时可亲自试试。
如何选取合适的网线
首先来谈谈是使用STP,还是UTP。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也是厂家之间长期争议的问题。因为在什么情况下用屏蔽,什么情况下用非屏蔽很难明确。后来国内某权威机构确定一个原则,主要以综合布线所处的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来确定是否使用STP,这个指标就是每米3伏。如果低于每米3伏的,可选用非屏蔽线,否则应选用屏蔽线,或采用屏蔽的措施或采用光纤。将缆线布放在金属的钢管或线槽中并确保接地,或者增加电缆和干扰源的间距,都能起到屏蔽的作用。实际上在工程中,干扰场强每米大于3伏的情况很少,可以说90%的场合都是低于每米3伏。因此并不建议大家盲目选用屏蔽系统,而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因为即使高于每米3伏的地方,采取一定的屏蔽措施,也能降低干扰源的影响。再说目前对于屏蔽布线工程屏蔽效果检验的测试标准和测试仪表尚未解决,使用屏蔽系统自然也会使用工程造价提升不少。
最后来谈谈在千兆以太网到底是用6类还是用光纤的问题。如果网络是100M的,5类与超5类都是不二的选择,根本没有必要用6类或光纤;如果网络是1000M的,到底是用5E还是6类还是光纤呢?曾经有很多文章建议用6类线,但是笔者不敢苟同,因为一是六类线缆的连接结构并没有改变,与超5类线缆一样,但与目前广泛使用的插接模块(RJ45)完全不兼容;二中尽管6类线缆速率可达200M到250M,施工费用却高得很多,施工难度也比较高。再说现在的光纤价格基本上达到用户已能承受的阶段,所以对于对带宽要求较高且资金充裕的企业,建议选择光纤到桌面布线;资金不很宽裕的企业在千兆以太网上用5E基本上就足够了。
现在布线技术的发展基本上是半年出现一个新的热点,但我认为缆线的发展必然有一个限度,利用双绞线原理传输信号的电缆发展到6类就差不多到了尽头。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其价格已呈下降趋势,加之光纤具有电缆无法比拟的抗干扰、安全、高带宽等优势,使它已越来越接近用户,同以往只是干线采用光纤的情况相比,现在光纤已经铺设到楼,将来可能会直接到户,其发展前景一片"光"明。至于6类铜线,价格昂贵(对整个系统而言,而不是仅指双绞线本身),而且安装工艺复杂,对工程维护要求高,不便普遍应用,更不大可能会是铜线普遍应用的终结,5E最有可能是终结。因为6类产品的结构与现在的布线产品不同,存在一个反向兼容问题,而且都为屏蔽的产品,会给工程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光纤和光/电转接器件按照现有趋势发展,成本进一步下降,也许6类产品会和4类产品一样成为过渡产品。布线厂商并推千兆布线产品:一是“5E”;二是“6类”。在选择产品时要冷静地考虑选择何种布线系统,最终结果还是由应用决定。目前,千兆以太网主要是作为网络主干用,很难说什么时候真正用于水平子系统到桌面,恐怕到了那时候,用什么产品情况又变了。因为铜缆终将无法超越自身的带宽、传输距离和电磁干扰的限制,替代它的仍将是光纤,或者是未来的某种传输介质。
I. 非屏蔽双绞线与屏蔽双绞线对比
非屏蔽双绞线
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elded Twisted pair)
UTP网线由一定长度的双绞线和RJ45水晶头组成。
双绞线由8很不同颜色的线分成4对绞合在一起,成对扭绞的作用是尽可能减少电磁辐射与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在EIA/TIA-568标准中,将双绞线按电气特性区分为:
三类、四类、五类线。网络中最常用的是三类线和五类线,目前已有六类以上的。
做好的网线要将RJ45水晶头接入网卡或HUB等网络设备的RJ45插座内。相应地RJ45插头座也区分为三类或五类电气特性。RJ45水晶头由金属片和塑料构成,制作网线所需要的RJ一45水晶接头前端有8个凹僧,简称“SE”(Position,位置)。
凹槽内的金属触点共有 8个,简称“8C”( Contact,触点),因此业界对此有“8P8C”的别称。特别需要注意的是RJ45水晶头引脚序号,当金属片面对我们的时候从左至右引脚序号是1~8,序号对于网络连线菲常重要,不能搞错。
双绞线的最大传输距离为 100m。如果要加大传输距离,在两段双绞线之间可安装中继器,最多可安装4个中继器。如安装4个中继器连接5个网段,则最大传输距离可达500m。
EIA/TIA的布线标准中规定了两种双绞线的线序568A
与568B。
标准568A:
绿白——1,绿——2,橙白——3,蓝——4,蓝白——5,
橙——6,棕白——7,棕——8
标准568B:
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
绿——6,棕白——7,棕——8
为了保持最佳的兼容性,普遍采用EIA/TIA 568B标准来制作网线。在整个网络布线中应用一种布线方式,但两端都有RJ-45插口的网络连线无论是采用568A标准,还是568B标准,在网络中都是可行的。双绞线的顺序与RJ45头的引脚序号—一对应。 10M以太网的网线使用 1、2、3、6编号的芯线传递数据,而 100M网卡需要使用四对线。由于10M网卡能够使用按 100M方式制作的网线;而且双绞线又提供有四对线,因而即使使用 10M网卡,一般也按 100M方式制作网线。
标准中要求1、2、3、6、4、5、7、8线必须是双绞。这是因为,在数据的传输中,为了减少和抑制外界的干扰,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均以差分方式传输,即每一对线互相扭在一起传输一路差分信
号(这也是双绞线名称的由来)。
所谓的差分信号是指一根线以正电平方式传输信号,另外一根线
以负电平方式传输同一信号,当线路中出现干扰信号时,其对两根线的影响是相同的,因而在接收端还原差分信号时就可以屏蔽掉该干扰信号(可以理解为差分的两路信号执行减运算)。从双绞线抑制干扰的原理可以看出,每对线进行双绞的目的是为了抑制干扰信号,提高传输质量;因而我们在制作双绞线的接头时,一定不要将传输差分信号的一对线分开,否则将大大影响网络的传输质量。
下面介绍几种应用环境下双绞线的制作方法。
MDI表示此口是级连口,而MDI-X时表示此口是普通口。
1.以太网网卡和 HUB之间连接:
PC等网络设备连接到HUB时,用的网线为直通线,双绞线的两头连线要—一对应,此时,HUB为MDIX口,PC为MDI口。 10Mbps网线只要双绞线两端—一对应即可,不必考虑不同颜色的线的排序,而如果使用 100M速率相连的话,则必须严格按照EIA/TIA568A或568B布线标准制作,连线参考如下。
name pin cablecolor pin name
TX+ 1 白桔 1 TX+
TX- 2 桔 2 TX-
RX+ 3 白绿 3 RX+
4 兰 4
5 白兰 5
RX- 6 绿 6 RX-
7 白棕 7
8 棕 8
2.HUB之间连接,或两台计算机直连:
在进行HUB间级连时,应把级连口控制开关放在MDI(UPlink)上,同时用直通线相连。如果HUB没有专用级连口,或者无法使用级连口,必须使用MDI—X口级连,这时,我们可用交叉线来达到目的,连线参考如下。
name nic1 nic2 name
TX+ 1 3 RX+
TX- 2 6 RX-
RX+ 3 1 TX+
RX- 6 2 TX-
3.100M HUB之间连接,或两台计算机直连:
我们也应该知道,级连HUB间的网线长度不应超过100m,HUB的级连不应超过4级。因交叉线较少用到,故应做特别标记,以免日后误作直通线用,造成线路故障。另外交叉网线也可用于两台微机直连,连线参考下表。
name pin pin name
TX_D1+ 1 3 RX_D2+
TX_D1- 2 6 RX_D2-
RX_D2+ 3 1 TX_D1+
RX_D2- 4 2 TX_D1-
BI_D3+ 5 7 BI_D4+
BI_D3- 6 8 BI_D4-
BI_D4+ 7 4 BI_D3+
BI_D4- 8 5 BI_D3-
最后须对线路进行通断测试,用电缆测试仪测试时,个个绿灯都应依次闪烁。软件调试最常用的办法就是采用Windows95、 Windows 98自带的Ping命令。如果工作站得到服务器的响应则表明线路正常和网络协议安装正常,而这正是网络应用软件能正常工作的基础。
屏蔽双绞线
根据屏蔽方式的不同,屏蔽双绞线又分为两类,即STP(Shielded Twisted-Pair)和FTP(Foil Twisted-Pair)。
STP是指每条线都有各自屏蔽层的屏蔽双绞线,而FTP则是采用整体屏蔽的屏蔽双绞线需要注意的是,屏蔽只在整个电缆均有屏蔽装置,并且两端正确接地的情况下才起作用。所以,要求整个系统全部是屏蔽器件,包括电缆、插座、水晶头和配线架等,同时建筑物需要有良好的地线系统。
屏蔽双绞线电缆的外层由铝泊包裹,以减小辐射,但并不能完全消除辐射。屏蔽双绞线价格相对较高,安装时要比非屏蔽双绞线电缆困难。类似于同轴电缆,它必须配有支持屏蔽功能的特殊连结器和相应的安装技术。但它有较高的传输速率,100米内可达到155Mbps。价格相对高一些,并且需要支持屏蔽功能的特殊连接器和相当的安装技术,但是传输速率比相应的非屏蔽双绞线高。
J. 非屏蔽双绞线的传输距离
双绞线的最大传输距离为 100m。如果要加大传输距离,在两段双绞线之间可安装中继器,最多可安装4个中继器。如安装4个中继器连接5个网段,则最大传输距离可达500m。
EIA/TIA的布线标准中规定了两种双绞线的线序568A
与568B。
标准568A:
绿白——1,绿——2,橙白——3,蓝——4,蓝白——5,
橙——6,棕白——7,棕——8
标准568B:
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
绿——6,棕白——7,棕——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