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泥如何制作
水泥的生产,一般可分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和水泥制成等三个工序,整个生产过程可概括为“两磨一烧”。
1,生料粉磨,分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一般采用闭路操作系统,即原料经磨机磨细后,进入选粉机分选,粗粉回流入磨再行粉磨的操作,并且多数采用物料在磨机内同时烘干并粉磨的工艺,所用设备有管磨、中卸磨及辊式磨等。湿法通常采用管磨、棒球磨等一次通过磨机不再回流的开路系统,但也有采用带分级机或弧形筛的闭路系统的。
2,熟料煅烧,煅烧熟料的设备主要有立窑和回转窑两类,立窑适用于生产规模较小的工厂,大、中型厂宜采用回转窑。
3,水泥粉磨,水泥熟料的细磨通常采用圈流粉磨工艺(即闭路操作系统)。为了防止生产中的粉尘飞扬,水泥厂均装有收尘设备。电收尘器、袋式收尘器和旋风收尘器等是水泥厂常用的收尘设备。
由于在原料预均化、生料粉的均化输送和收尘等方面采用了新技术和新设备,尤其是窑外分解技术的出现,一种干法生产新工艺随之产生。采用这种新工艺使干法生产的熟料质量不亚于湿法生产,电耗也有所降低,已成为各国水泥工业发展的趋势。
湿法生产:
将原料加水粉磨成生料浆后,喂入湿法窑煅烧成熟料的方法。也有将湿法制备的生料浆脱水后,制成生料块入窑煅烧成熟料的方法,称为半湿法,仍属湿法生产之一种。
湿法生产具有操作简单,生料成分容易控制,产品质量好,料浆输送方便,车间扬尘少等优点,缺点是热耗高(熟料热耗通常为5234~6490焦/千克)。
水泥--网络
2. 水泥怎么做的
水泥是加水拌和成塑性浆体,能胶结砂、石等材料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的粉末状水硬性胶凝材料。
水泥的命名按不同类别分别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矿物、混合材料、用途和主要特性进行,并力求简明准确,名称过长时,允许有简称。
通用水泥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矿物名称冠以混合材料名称或其他适当名称命名。专用水泥以其专门用途命名,并可冠以不同型号。特性水泥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矿物名称冠以水泥的主要特性命名,并可冠以不同型号或混合材料名称。
(2)水泥生产方法视频扩展阅读:
质量鉴别
1、“望”泥知优劣
首先,从外观上看包装质量。看是否采用了防潮性能好不易破损的复膜编织袋,看标识是否清楚、齐全。通常,正规厂家出产的水泥应该标有以下内容:注册商标、产地、生产许可证编号、执行标准、包装日期、袋装净重、出厂编号、水泥品种等。
2、“闻”泥析品质
这里的“闻”不是闻气味,毕竟闻水泥对消费者是不安全的,这里的“闻”是“听”,听商家介绍关于水泥的配料,从而来推断水泥的品质。国内一些小水泥厂为了进行低价销售,违反水泥标准规定,过多地使用水泥混合材料,没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原料配比,其产品性能可想而知。
3、“问”泥的来源
主要是询问水泥的生产厂家和生产工艺,看其“出身”是否正规,生产工艺是否先进。当前,非法建材装修市场上的水泥产品以小立窑工艺生产的居多,不但产品质量十分不稳定,也是环保的大敌。
3. 水泥的生产过程
水泥生产的总体流程为:把大块的石灰石通过破碎设备(反击式破碎机)与黄泥(大块的也需要破碎)铁粉通过计量混合送入原料磨成一定的粒度的生料,经过均化库贮存与均化,送入回转窑煅烧成熟料。现在一般在窑内煅烧前通过五级预热器(旋风式)与窑尾的热窑气进行混合预热预分解(还有窑外分解炉)。窑中的燃料(煤粉)经煤磨后喷入窑中。熟料经冷却与粗碎并加石膏等送入水泥磨磨成符合要求的水泥。
4. 水泥生产方法有哪些
【水泥生产方法】水泥的生产工艺简单讲便是两磨一烧,即原料要经过采掘、破碎、磨细和混匀制成生料,生料经1450℃的高温烧成熟料,熟料再经破碎,与石膏或其他混合材一起磨细成为水泥。由于生料制备有干湿之别,所以将生产方法分为湿法,半干法或半湿法,干法3种。
1、湿法生产:将生料制成含水32%一36%的料浆,在回转窑内将生料浆烘干并烧成熟料。湿法制备料浆,粉磨能耗较低,约低30%,料浆容易混匀,生料成分稳定,有利于烧出高质量的熟料。但球磨机易磨件的钢材消耗大,回转窑的熟料单位热耗比干法窑高2093~2931KT/kg(500—700kcal/kg),熟料出窑温度较低,不宜烧高硅酸率和高铝氧率的熟料。
2、半干法生产:将干生料粉加10%~15%水制成料球入窑煅烧称半干法,带炉篦子加热机的回转窑又称立波尔窑和立窑都是用半干法生产。国外还有一种将湿法制备的料浆用机械方法压滤脱水,制成含水19%左右的泥段再入立波尔窑煅烧,称为半湿法生产。半干法入窑物料的含水率降低了,窑的熟料单位热耗也可比湿法降低837~1675kJ/kg(200~400kcal/kg)。由于用炉篦子加热机代替部分回转窑烘干料球,效率较高,回转窑可以缩短,如按窑的单位容积产量计算可以提高2—3倍。但半干法要求生料应有一定的塑性,以便成球,使它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加热机机械故障多,在我国一般煅烧温度较低,不宜烧高质量的熟料。立窑属半干法生产,它是水泥工业应用最早的煅烧窑,从19世纪中期开始由石灰立窑演变而来,到1910年发展成为机械化立窑。立窑生产规模小,设备简单,投资相对较低,对水泥市场需求比较小的、交通不方便、工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最为适用。
3、干法生产:干法是将生料粉直接送入窑内煅烧,入窑生料的含水率一般仅1%~2%,省去了烘干生料所需的大量热量。以前的干法生产使用的是中空回转窑,窑内传热效率较低,尤其在耗热量大的分解带内,热能得不到充分利用,以致干法中空窑的热效率并没有多少改善。干法制备的生料粉不易混合均匀,影响熟料质量,因此40—50年代湿法生产曾占主导地位。50年代出现了生料粉空气搅拌技术和悬浮预热技术,?0年代初诞生了预分解技术,原料预均化及生料质量控制技术。现在干法生产完全可以制备出质量均匀的生料,新型的预分解窑已将生料粉的预热和碳酸盐分解都移到窑外在悬浮状态下进行,热效率高,减轻了回转窑的负荷,不仅热耗低使回转窑的热效率由湿法窑的30%左右提高到60%以上,又使窑的生产能力得以扩大,目前的标准窑型为3000t/d,最大的10000t/d。我国现在有700t/d、1000t/d、2000t/d、4000t/d的几种规格,逐步向大型方向发展。预分解窑生料预烧得好,窑内温度较高,熟料冷却速度快,可以烧高硅酸率、高饱和比以及高铝氧率的熟料,熟料强度高,因此现在将悬浮预热和预分解窑统称为新型干法窑,或新型干法生产线,新型干法生产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新型干法窑规模大,投资相对较高,对技术水平和工业配套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如条件不具备则难以正常发展。
5. 水泥是怎么制作的
水泥的制作方法和流程:
1、 破碎及预均化
(1)破碎 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厂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2)原料预均化 预均化技术就是在原料的存、取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堆取料技术,实现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
2、生料制备
水泥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吨硅酸盐水泥至少要粉磨3吨物料(包括各种原料、燃料、熟料、混合料、石膏),据统计,干法水泥生产线粉磨作业需要消耗的动力约占全厂动力的60%以上,其中生料粉磨占30%以上,煤磨占约3%,水泥粉磨约占40%。因此,合理选择粉磨设备和工艺流程,优化工艺参数,正确操作,控制作业制度,对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具有重大意义。
3、生料均化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稳定入窖生料成分是稳定熟料烧成热工制度的前提,生料均化系统起着稳定入窖生料成分的最后一道把关作用。
4、预热分解
把生料的预热和部分分解由预热器来完成,代替回转窑部分功能,达到缩短回窑长度,同时使窑内以堆积状态进行气料换热过程,移到预热器内在悬浮状态下进行,使生料能够同窑内排出的炽热气体充分混合,增大了气料接触面积,传热速度快,热交换效率高,达到提高窑系统生产效率、降低熟料烧成热耗的目的。
(1)物料分散
换热80%在入口管道内进行的。喂入预热器管道中的生料,在与高速上升气流的冲击下,物料折转向上随气流运动,同时被分散。
(2)气固分离
当气流携带料粉进入旋风筒后,被迫在旋风筒筒体与内筒(排气管)之间的环状空间内做旋转流动,并且一边旋转一边向下运动,由筒体到锥体,一直可以延伸到锥体的端部,然后转而向上旋转上升,由排气管排出。
(3)预分解
预分解技术的出现是水泥煅烧工艺的一次技术飞跃。它是在预热器和回转窑之间增设分解炉和利用窑尾上升烟道,设燃料喷入装置,使燃料燃烧的放热过程与生料的碳酸盐分解的吸热过程,在分解炉内以悬浮态或流化态下迅速进行,使入窑生料的分解率提高到90%以上。将原来在回转窑内进行的碳酸盐分解任务,移到分解炉内进行;燃料大部分从分解炉内加入,少部分由窑头加入,减轻了窑内煅烧带的热负荷,延长了衬料寿命,有利于生产大型化;由于燃料与生料混合均匀,燃料燃烧热及时传递给物料,使燃烧、换热及碳酸盐分解过程得到优化。因而具有优质、高效、低耗等一系列优良性能及特点。
4、水泥熟料的烧成
生料在旋风预热器中完成预热和预分解后,下一道工序是进入回转窑中进行熟料的烧成。
在回转窑中碳酸盐进一步的迅速分解并发生一系列的固相反应,生成水泥熟料中的 矿物。随着物料温度升高近矿物会变成液相,溶解于液相中的 和 进行反应生成大量 (熟料)。熟料烧成后,温度开始降低。最后由水泥熟料冷却机将回转窑卸出的高温熟料冷却到下游输送、贮存库和水泥磨所能承受的温度,同时回收高温熟料的显热,提高系统的热效率和熟料质量。
5、水泥粉磨
水泥粉磨是水泥制造的最后工序,也是耗电最多的工序。其主要功能在于将水泥熟料(及胶凝剂、性能调节材料等)粉磨至适宜的粒度(以细度、比表面积等表示),形成一定的颗粒级配,增大其水化面积,加速水化速度,满足水泥浆体凝结、硬化要求。
6、水泥包装
水泥出厂有袋装和散装两种发运方式。
(5)水泥生产方法视频扩展阅读
水泥按用途及性能分为:
(1)通用水泥: 一般土木建筑工程通常采用的水泥。通用水泥主要是指:GB175—2007规定的六大类水泥,即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2)专用水泥:专门用途的水泥。如:G级油井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
(3)特性水泥:某种性能比较突出的水泥。如:快硬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膨胀硫铝酸盐水泥、磷铝酸盐水泥和磷酸盐水泥。
水泥按其主要水硬性物质名称分为:
(1)硅酸盐水泥,即国外通称的波特兰水泥;
(2)铝酸盐水泥;
(3)硫铝酸盐水泥;
(4)铁铝酸盐水泥;
(5)氟铝酸盐水泥;
(6)磷酸盐水泥
(7) 以火山灰或潜在水硬性材料及其他活性材料为主要组分的水泥。
水泥按主要技术特性分为:
(1) 快硬性(水硬性):分为快硬和特快硬两类;
(2)水化热:分为中热和低热两类;
(3) 抗硫酸盐性:分中抗硫酸盐腐蚀和高抗硫酸盐腐蚀两类;
(4) 膨胀性:分为膨胀和自应力两类;
(5) 耐高温性:铝酸盐水泥的耐高温性以水泥中氧化铝含量分级。
6. 水泥的工艺流程
【作水泥的原料】
制造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80%~90%,为质量分数,以下同)、粘土(10%~15%)和铁矿粉(1%~2%)。为了控制凝结速率),还要在熟料中加入3%以下的石膏。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图解】
1、水泥原料的破碎及预均化
(1)破碎 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
(2)原料预均化 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
2、水泥生料制备
水泥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吨硅酸盐水泥至少要粉磨3吨物料(包括各种原料、燃料、熟料、混合料、石膏),据统计,干法水泥生产线粉磨作业需要消耗的动力约占全厂动力的60%以上,其中生料粉磨占30%以上,煤磨占约3%,水泥粉磨约占40%。
3、水泥生料均化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稳定入窖生料成分是稳定熟料烧成热工制度的前提,生料均化系统起着稳定入窖生料成分的最后一道把关作用。
4、水泥物料的预热分解
把生料的预热和部分分解由预热器来完成,代替回转窑部分功能,达到缩短回窑长度,同时使窑内以堆积状态进行气料换热过程,移到预热器内在悬浮状态下进行,使生料能够同窑内排出的炽热气体充分混合,增大了气料接触面积,传热速度快,热交换效率高,达到提高窑系统生产效率、降低熟料烧成热耗的目的。
(1)物料分散
(2)气固分离
(3)预分解
5、水泥熟料的烧成
生料在旋风预热器中完成预热和预分解后,下一道工序是进入回转窑中进行熟料的烧成。
在回转窑中碳酸盐进一步的迅速分解并发生一系列的固相反应。
6、水泥粉磨
水泥粉磨是水泥制造的最后工序,也是耗电最多的工序。其主要功能在于将水泥熟料(及胶凝剂、性能调节材料等)粉磨至适宜的粒度(以细度、比表面积等表示),形成一定的颗粒级配,增大其水化面积,加速水化速度,满足水泥浆体凝结、硬化要求。
7、水泥包装
水泥出厂有袋装和散装两种发运方式。
7. 水泥的湿法生产是怎么样的一个工艺流程
水泥生产设备随生料制备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干法水泥生产线(包括半干法)与湿法水泥生产线(包括半湿法)两种。
1.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将原料烘干同时并用球磨机粉磨,或先烘干经粉磨成生料粉后喂入干法窑内煅烧成熟料。但也有将生料粉加入适量水制成生料球,送入立波尔窑内煅烧成熟料,称之为半干法,仍属干法生产的一种。
2.湿法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将原料加水用球磨机粉磨成生料浆后,喂入湿法窑煅烧成熟料的方法。也有将湿法制备的生料浆脱水后,制成生料块入窑煅烧成熟料,称为半湿法,仍属湿法生产的一种。
干法生产的主要优点是热耗低,缺点是生料成分不易均匀,车间扬尘大,电耗较高。湿法生产具有操作简单,生料成分容易控制,产品质量好,料浆输送方便,车间扬尘少等优点,缺点是热耗高。
8.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按生料制备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干法与湿法两大类。原料经烘干、粉碎制成生料粉,然后喂入窑内煅烧成熟料的方法称为干法;将生料粉加入适量的水分制成生料球,再喂入立窑或立波尔窑内煅烧成熟料的方法一般称为半干法,亦可归入干法。将原料加水粉磨成生料浆,再喂入回转窑内煅烧成熟料的方法称为湿法。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
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悬浮预热窑,在20世纪60年代取得了较大发展,大大降低了熟料热耗;世纪70年代出现的窑外分解技术,使熟料产量成倍提高,热耗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同时,生料的均化和原料预均化技术的发展,烘干兼粉磨设备的不断改进,使熟料质量进一步提高;冷却机热风用于窑外分解炉,窑废气用于原料及煤粉的烘干,以及成功地利用窑尾废气进行发电,使余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利用。
【烧成工段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水泥烧成设备有竖窑、湿法回转窑(旋窑)、普通中空干法窑、立波尔窑、预热机窑(SP)以及目前普遍使用的新型干法回转窑(旋窑)。回转窑(旋窑)是一个有一定斜度的圆筒状物,斜度为3~3.5%,借助窑的转动来促进料在回转窑(旋窑)内搅拌,使料互相混合、接触进行反应。窑头喷煤燃烧产生大量的热,热量以火焰的辐射、热气的对流、窑砖(窑皮)传导等方式传给物料。物料依靠窑筒体的斜度及窑的转动在窑内向前运动。
回转窑(旋窑)一方面是燃烧设备,煤粉在其中燃烧产生热量;同时也是传热设备,原料吸收气体的热量进行煅烧。另外有时输送设备,将原料从进料端输送到出料端。而燃料燃烧、传热及原料运动三者间必须合理配合,才能使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能在原料通过回转窑(旋窑)的时间内及时传给原料,已到达高产、优质、低消耗的目的。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举例】
原料和燃料进厂后,由化验室采样分析检验,同时按质量进行搭配均化,存放于原料堆棚。粘土、煤、硫铁矿粉由烘干机烘干水分至工艺指标值,通过提升机提升到相应原料贮库中。
石灰石、萤石、石膏经过两级破碎后,由提升机送入各自贮库。化验室根
据石灰石、粘土、无烟煤、萤石、硫铁矿粉的质量情况,计算工艺配方,通过生料微机配料系统进行全黑生料的配料,由生料磨机进行粉磨,每小时采样化验一次生料的氧化钙、三氧
化二铁和细度的百分含量,及时进行调整,使各项数据符合工艺配方要求。磨出的黑生料经过斗式提升机提入生料库,化验室依据出磨生料质量情况,通过多库搭配和机械倒库方法进行生料的均化,经提升机提入两个生料均化库,生料经两个均化库进行搭配,将料提至成球盘料仓,由设在立窑面上的预加水成球控制装置进行料、水的配比,通过成球盘进行生料的成球。
9. 求水泥生产工艺流程
一、水泥:凡细磨物料,加适量水后,成塑性浆状,即能在空气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并能把沙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叫水泥。一般来讲,水泥行业生产的是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是一种细致的、通常为灰色的粉末,它由钙 ( 来自石灰石 )、 硅酸盐、铝酸盐 ( 黏土 ) 以及铁酸盐组成。
从烧成窑分有立窑(包括机立),旋窑(回转窑) 生料进窑的形态有干法、湿法,如果生料为浆体,就是湿法。 一般用日产多少吨来论
(一)水泥按用途及性能分为:
1、通用水泥, 一般土木建筑工程通常采用的水泥。通用水泥主要是指: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规定的六大类水泥,即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2、专用水泥,专门用途的水泥。如:G级油井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
3、特性水泥,某种性能比较突出的水泥。如:快硬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膨胀硫铝酸盐水泥。
(二)水泥按其主要水硬性物质名称分为:
(1)硅酸盐水泥,即国外通称的波特兰水泥;
(2)铝酸盐水泥;
(3) 硫铝酸盐水泥;
(4)铁铝酸盐水泥;
(5)氟铝酸盐水泥;
(6)以火山灰或潜在水硬性材料及其他活性材料为主要组分的水泥。
(三)水泥按需要在水泥命名中标明的主要技术特性分为:
(1) 快硬性:分为快硬和特快硬两类;
(2) 水化热:分为中热和低热两类;
(3) 抗硫酸盐性:分中抗硫酸盐腐蚀和高抗硫酸盐腐蚀两类;
(4) 膨胀性:分为膨胀和自应力两类;
(5) 耐高温性:铝酸盐水泥的耐高温性以水泥中氧化铝含量分级。
(四)水泥命名的一般原则:
1、水泥的命名按不同类别分别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矿物、混合材料、用途和主要特性进行,并力求简明准确,名称过长时,允许有简称。
2、通用水泥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矿物名称冠以混合材料名称或其他适当名称命名。
3、专用水泥以其专门用途命名,并可冠以不同型号。
4、特性水泥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矿物名称冠以水泥的主要特性命名,并可冠以不同型号或混合材料名称。
5、 以火山灰性或潜在水硬性材料以及其他活性材料为主要组分的水泥是以主要组分的名称冠以活性材料的名称进行命名,也可再冠以特性名称,如石膏矿渣水泥、石灰火山灰水泥等
6、稍微了解水泥生产工艺的人,提到水泥的生产都会说到“两磨一烧”,它们即是:生料制备(一磨)、熟料煅烧(一烧)、水泥粉磨(二磨)。在一个硅酸盐 水泥工厂中,水泥生产有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二、生料的准备
(一)石灰石是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材料,石灰石是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每生产一吨熟料大约需要1.3吨石灰石,生料中80%以上是石灰石。大多数工厂都位于石灰石采石场附近,以尽量降低运输成本。
1、通过爆破或者使用截装机来进行原料 ( 石灰石、页岩、 硅土和黄铁矿 ) 的提取。 · 原料被送至破碎机,在那里经过破碎或锤击变成碎块。
2、压碎的石灰石和其它原料通常覆盖储存,以防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最大程度地减小灰尘。
3、在大多数情况下,采石场和水泥厂会需要分离的或单独的电源设备。 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厂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二)原料破碎及预均化
(1)破碎 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厂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原燃材料由自卸汽车运输倒入卸车坑中,由板式喂料机喂入破碎机中破碎。破碎后的原燃材料由胶带输送机送至预均化堆场。
(2)原料预均化 预均化技术就是在原料的存、取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堆取料技术,实现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
破碎后的原燃材料由堆料机进行预均化及分层堆料,然后由刮板取料机取料。取出的原燃材料由胶带输送机送至原料配料站等地。
(三)主要设备
1、石灰石板式喂料机 布置位置 位于石灰石破碎车间内 用 途 用于石灰石喂料
2、石灰石破碎机 用 途 用于破碎石灰石 布置位置 位于厂区石灰石破碎车间 破碎型式 单段锤式(PCF20.18)
3、石灰石混匀堆取料机
三、生料磨制
1、生料制备
水泥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吨硅酸盐水泥至少要粉磨3吨物料(包括各种原料、燃料、熟料、混合料、石膏),据统计,干法水泥生产线粉磨作业需要消耗的动力约占全厂动力的60%以上,其中生料粉磨占30%以上,煤磨占约3%,水泥粉磨约占40%。因此,合理选择粉磨设备和工艺流程,优化工艺参数,正确操作,控制作业制度,对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具有重大意义。
在此阶段使用了立磨机和球磨机,前者利用滚筒外泄的压力 将通过的材料碾碎,后者则依靠钢球对材料进行研磨。
(一)老式球磨机生产流程:在原料配料库内的四种原料按照设定的原料配比由7 台定量给料机和皮带机输送到磨头,再经闸板进入辊压机喂料仓,物料经辊压机预粉碎后, 经打碎机由提升机送到选粉机,选出的粗粉进入磨机粉磨,出磨物料经提升机送入选粉机(旋风筒) , 选粉机(旋风筒)选出的合格产品,送入生料库中。
当辊压机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闸板控制,直接将物料送入磨机粉磨, 磨好的原料由上部进入选粉机,被选粉机进行分选,粗粉由下部泄出, 合格的细粉被上升的气流带入旋风筒。 气料在旋风筒内进行分离,含尘废气由上部抽出去收尘器,成品由下部泄出,去生料仓。虽 然系统工作连续,但此时系统的生产效率会受到影响。
生料磨通有来自烧成系统的废热气,在粉磨物料的过程中,同时对物料进行烘干, 出磨含尘废气会和另一股来自窑尾的废热气进入选粉机,由选粉机排出的含尘废气被送入 布袋收尘器 ,经净化后排入大气。
(二)选粉机工作原理:
选粉机中间主体四周均布着四个旋风筒。磨好的原料由上部进入选粉机, 被选粉机进行 分选,粗粉由下部泄出,合格的细粉被上升的气流带入旋风筒。气料在旋风筒内进行分离, 含尘废气由上部抽出去收尘器,成品由下部泄出,去生料仓,为烧制做准备
(三)新式生料立磨工作原理:(自带选粉机)
1、生料粉磨采用立磨,这种型式磨机把粉磨和烘干的优点集中于一体,因而具有很高的烘干和粉磨能力,磨机入口采用三道闸门锁风喂料装置。
2、按比例配好的混合料从进料口落在立磨的磨盘中央,同时从窑尾高温风机来的300 ℃左右的窑尾废气从立磨进风口进入磨内,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物料向磨盘边缘移动,经过磨盘上的环形槽时受到磨辊的碾压而粉碎,粉碎后的物料在磨盘边缘被风环处高速气流带起,大颗粒直接落到磨盘上重新粉磨,气流中的物料经过分离器时,在旋转转子的作用下,粗粉落到磨盘上重新粉磨,合格细粉随气流一起出磨。
3、合格的细粉被上升的气流带入旋风筒。气料在旋风筒内进行分离, 含尘废气由上部抽出去收尘器,成品由下部泄出, 去生料仓,为烧制做准备。生料磨还有一部分粗粉通过风环处由于不能被气流带走,被刮板刮出,形成外循环物料。这部分最大循环量为40t。
4、原料球磨机主要用于水泥厂成品及原料的粉磨,也适用于冶金、化工、电力等工矿企业粉磨各种矿石及其他可磨性物料。可用于开流粉磨,也适用于与选粉机组成的循环圈流粉磨。
5、原料球磨机具有对物料适应性强、能连续生产、破碎比大、易于调整粉磨产品的细度等特点。它既能干法生产也可以湿法生产,也可以粉磨与烘干同时进行作业。
6、与球磨机相比,立磨机具有以下特点;
7、粉磨效率高;烘干能力大;入磨物料料度大,大中型立磨可以省掉二级破碎;产品的化学成份稳定;颗料级配均齐,产品料度均齐,有利于煅烧;工艺流程简单;噪音低、扬尘少、操作环境清洁; 金属损耗小,利用率高; 使用经济。
(四)生料均化
1、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稳定入窖生料成分是稳定熟料烧成热工制度的前提,生料均化系统起着稳定入窖生料成分的最后一道把关作用。
2、生产线设置一座连续式生料均化库储存和均化生料。库中的生料经过交替分区充气后由周边环形区卸至混合室,生料在混合室被充气搅拌均匀。均化后的生料粉通过计量后,经空气输送斜槽和斗式提升机,再通过分料阀、锁风阀分别喂入双系列预热器的两个进料口。
(五)生料均化原理: 采用空气搅拌,重力作用,产生“漏斗效应”,使生料粉在向下卸落时,尽量切割多层料面,充分混合。利用不同的流化空气,使库内平行料面发生大小不同的流化膨胀作用,有的区域卸料,有的区域流化,从而使库内料面产生倾斜,进行径向混合均化。
(六)主要设备
1、辊式磨
2、窑尾袋收尘器
3、窑尾袋收尘器排风机 用途 用于窑尾及原料磨系统废气处理 布置位置 位于窑尾袋收尘后 工作风温 正常: 80~150℃ 极限温度:200℃
4、窑尾高温风机 用途 用于抽引预热器废气 布置位置 位于预热器后面、增湿塔后面 工作风温 正常温度:320~350℃; 极限温度:450℃; 风机叶片需采用优质耐磨材料制成,保证转子叶片有较长的寿命。
5、原料磨循环风机 用途 用于原料磨系统通风 布置位置 位于原料磨组合式旋风筒后 工作风温 正常:90~100℃ 极限温度(短时):250℃ 风机叶片需采用优质耐磨材料制成,保证转子叶片有较长的寿命。
四、熟料烧制
1、 喂入预热器的生料粉,经过预热器的换热和分解炉的预分解后,由五级旋风筒的下料管进入回转窑,然后在回转窑内经过高温烧成,然后经过窑口下落到篦冷机进行冷却后,将熟料冷却到环境温度+65℃后,通过拉链机输送到熟料库和黄料库。
2、窑头通风量主要由通过喷煤管的一次风(包括输送煤粉和供煤粉燃烧用的空气),和入窑的二次风(由篦冷机直接入窑的高温空气,气体温度为950~1100℃)),分解炉的三次风(由篦冷机直接通过三次风管到分解炉的高温空气,气体温度为800℃))构成。
3、篦冷机冷却所需风量由7台高压和中压风机提供。冷却风除了供给二次风和三次风外,余风一部分给煤磨提供热量(气体温度为400℃),多余的废气经过多管旋风收尘器收尘后排入大气。
4、 约350度的窑尾废气从预热器顶部由高温风机抽出,在风机出口管道适合的地方进行分风,一部去煤磨烘干煤粉,一部分去生料磨烘干生料。其它气体进入增湿塔,在塔内喷水降温,粉尘初步沉淀后,气体排出,汇合生料磨排出的含尘气体进入布袋收尘器,经净化后排入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