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卤水点豆腐的制作方法
卤水点豆腐的制作方法如下:
准备材料:豆腐、色拉油、食盐、葱、姜、八角、花椒、桂皮、生抽、老抽、茴香、白糖、水、香叶。
一、卤水豆腐一块备用擦去多余水分备用。
Ⅱ 卤水豆腐制作过程视频
1.将制好的豆浆放在很大的锅里熬,直到熬开。\r\n2.将豆浆从热锅里舀进专用的豆腐瓮子,用木勺轻轻搅动。搅上半个时辰,豆浆才会降到合适的温度。\r\n3.点卤。将卤水缓缓倒入豆腐瓮子,一手搅动木勺,沿一个方向不停地转。\r\n4.卤水量很关键。卤水点多了,做出来就成了分量很少的一层苦涩难吃的\\“老豆腐\\”;卤水点少了压不成块,是散碎的豆腐脑儿。最稳妥的办法,是把一根筷子放在点了卤的豆浆中,看筷子在豆浆中颤悠悠地竖起来,这才点得恰到好处。\r\n5.把瓮子用棉被围裹起来,待一个多时辰后,才能把凝好的豆腐脑儿入框压水成块。\r\n\r\n盐卤作凝固剂制成的豆腐,其特点是硬度、弹性、韧性较南豆腐强,含水量低于膏豆腐,香味浓。
Ⅲ 卤水豆腐制作视频怎样才能让豆腐做的又多又好
主料
黄豆500克
辅料
盐卤
8克
水
适量
卤水豆腐的做法
1.
干豆拣去杂质和不饱满的豆,用清水浸泡一夜,使之膨胀至完全泡发,夏天需要放冰箱冷藏室;准备清水适量,豆浆机带的滤缸一缸即可,取半碗泡好的黄豆加入料理机中,再放入料理机桶高3分之二的水,打成豆浆;打好的豆浆用棉布过滤,滤出的豆渣放入冰箱保存,可以用来蒸馒头、烙饼等
2.
然后放在比较厚点的锅里烧开;烧开后撇掉浮沫,再烧2分钟左右关火
3.
盐卤用4倍的水化开,等豆浆凉到80-90度左右时开始点卤
4.
点卤的时候边搅拌边一滴一滴的加入卤水,直到有出现豆花停止
5.
豆腐模具铺好打湿的棉布,把豆花舀进模具中,用布把豆花包好
6.
模具加好盖子,上边放重物,这样更有利于使豆腐成型,压20分钟左右,打开模具盖子脱模即可
Ⅳ 卤水豆腐制作过程
ong_ma 2010-06-11
1.将制好的豆浆放在很大的锅里熬,直到熬开。
2.将豆浆从热锅里舀进专用的豆腐瓮子,用木勺轻轻搅动。搅上半个时辰,豆浆才会降到合适的温度。
3.点卤。将卤水缓缓倒入豆腐瓮子,一手搅动木勺,沿一个方向不停地转。
4.卤水量很关键。卤水点多了,做出来就成了分量很少的一层苦涩难吃的“老豆腐”;卤水点少了压不成块,是散碎的豆腐脑儿。最稳妥的办法,是把一根筷子放在点了卤的豆浆中,看筷子在豆浆中颤悠悠地竖起来,这才点得恰到好处。
5.把瓮子用棉被围裹起来,待一个多时辰后,才能把凝好的豆腐脑儿入框压水成块。
盐卤作凝固剂制成的豆腐,其特点是硬度、弹性、韧性较南豆腐强,含水量低于膏豆腐,香味浓。
Ⅳ 卤水豆腐制作方法.和卤水的用量
步骤1、干豆拣去杂质和不饱满的豆,用清水浸泡一夜,使之膨胀至完全泡发,夏天需要放冰箱冷藏室;准备清水适量,豆浆机带的滤缸一缸即可,取半碗泡好的黄豆加入料理机中,再放入料理机桶高3分之二的水,打成豆浆;打好的豆浆用棉布过滤,滤出的豆渣放入冰箱保存,可以用来蒸馒头、烙饼等
步骤2、然后放在比较厚点的锅里烧开;烧开后撇掉浮沫,再烧2分钟左右关火
步骤3、盐卤用4倍的水化开,等豆浆凉到80-90度左右时开始点卤
步骤4、点卤的时候边搅拌边一滴一滴的加入卤水,直到有出现豆花停止
步骤5、豆腐模具铺好打湿的棉布,把豆花舀进模具中,用布把豆花包好
步骤6、模具加好盖子,上边放重物,这样更有利于使豆腐成型,压20分钟左右,打开模具盖子脱模即可
烹饪技巧
1、豆子要完全泡发,这样更有利于出浆;
2、过滤豆浆的时候最好使用布丝较密的棉布,这样做出的豆腐越细腻;
3、豆腐成型的时候压的时间越长,豆腐含水率越低,就是所谓的豆腐越老,想要吃口感嫩点的豆腐可以压的时间短点。
Ⅵ 卤水点豆腐的做法 视频
那个很简单。先要做卤水,把水烧开,在水里放入盐、味精、八角、桂皮等香料。一直烧到闻到里面的香味就行了。然后把豆腐放入里面,(切成你想要的形状|)煮10分钟吧,因为要等香味融入豆腐里,最后把豆腐拿出,放在盘中冷却就行了。
Ⅶ 卤水豆腐制作方法.和卤水的用量
卤水用量按黄豆200g、盐卤6g、水2000ml的比例添加。
卤水豆腐做法:
材料:黄豆、盐卤、水
1、200g黄豆用清水洗干净,加适量清水,浸泡6小时。
Ⅷ 卤水豆腐制作
先将焙烧好的石膏碾成粉末,加水调成石膏浆,倒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并用勺子轻轻搅匀。不久之后,豆浆就会凝结成豆腐花,在豆腐花凝结后约15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他容器里。盛满后,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木板,压10~20分钟,即成水豆腐。在南方也有直接用生石膏加水磨浆,点卤时把磨好的石膏浆倒入豆浆搅拌。只是需要掌握好分量——需要豆腐老些则添加的石膏浆多些。
Ⅸ 卤水豆腐制作方法
要不以后就😁
Ⅹ 卤水豆腐做法
一:普通卤水豆腐制作技术和做法: (一) 、原料配方 制作豆腐的主要原料为大豆黄豆,以颗粒整齐、无杂质、无虫眼、无发霉变质的新豆为好。其次还需要一些凝固剂和消泡剂。制作豆腐用凝固剂,一般使用盐卤氯化镁,用量占原料3%左右固体,用时兑水稀释1∶2,波美度16~18°,过滤后使用。石膏在使用前按1∶1.5比例加水磨细,再加水调成5倍悬浮液体,割底使用。制作豆腐用的消泡剂,可用油脚或植物油加氢氧化钙按10∶1搅均,发酵成稀膏后使用,用量1%。也可以使用乳剂的硅有机树脂和液状的泡敌。 (二)制作技术和方法 1.泡料。大豆经过严格验收、检查后第一个工序就是将大豆投入料池中加水浸泡。泡料时间应根据大豆本身质量、含水量、季节、室温和不同的磨口区别对待,不能一切切。在北方地区,一般春秋季节可浸泡12~14小时,夏季6~8小时,冬季14~16小时。第一次冷水浸泡3~4小时,水没料面150毫米左右,大豆吸水,水位下降料面以下60~70毫米时,再继续加水一至二次,使豆粒继续吸足水分,使浸泡后的大豆增重一倍即可。夏季可浸泡至九成开,搓开豆瓣中间稍有凹心,中心色泽稍暗。冬季可泡至十成开,搓开豆瓣呈乳白色,中心浅黄色,pH值约为6。如使用砂轮磨磨浆,浸泡时间还应缩短1~2小时。2.磨料。磨料是制作豆腐的第二个工序,浸泡好的大豆上磨前应经过水选或水洗,使用砂轮磨需要事前冲刷干净,调好磨盘间距,然后再滴水下料。初磨时最好先试磨,试磨正常后再以正常速度磨浆。磨料当中滴水、下料要协调一致,不得中途断水或断料,磨糊光滑、粗细适当、稀稠合适,前后均匀。使用石磨时,应将磨体冲刷干净,按好磨罩和漏斗,调好顶丝。开磨时不断料不断水。磨料应根据生产需要,用多少磨多少,保证磨料质量新鲜。遇有临时停电、停水或机械故障不能短期连续生产时,应将豆料立即起出,摊晾在水泥地面上,大批量需将水抽出,注意通风。临使用前还需用冷水冲洗1~2遍,以免影响豆腐成品质量。 3.过滤。过滤是保证豆腐成品质量的前提,现时各地豆制品厂多使用离心机。使用离心机不仅大大减轻笨重体力劳动,而且效率高、质量好。使用离心机过滤,要先粗后细,分段进行。尼龙滤网先用80~100目,二三次用80目,滤网制成喇叭筒型过滤效果较好。过滤中三遍洗渣、滤干净,务求充分利用洗渣水残留物,渣内蛋白含有率不宜超过2.5%,洗渣用水量以“磨糊”浓度为准,一般0.5公斤大豆总加水量指豆浆4~5公斤左右。离心机是豆制品厂重要机械设备,运行中严格执行机电安全操作规程,并做好环境卫生。4.煮浆。煮浆对豆腐成品质量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通常煮浆有两种方式,一为使用敞口大锅,一为设备比较现代化的密封蒸煮罐。使用敞口锅煮浆,煮浆 要快,时间要短,时间不超过15分钟。锅三开后立即放出备用。煮浆开锅应使用豆浆“三起三落”,以消除浮沫。落火通常采用封闭气门。 三起三落”,以消除浮沫。落火通常采用封闭气门,三落即三次封闭。锅内第一次浮起泡沫,封闭气门泡沫下沉后,再开气门。二次泡沫浮起中间可见有裂纹,并有透明气泡产生,此时可加入消泡剂消泡,消泡后再开气门,煮浆达97~100℃时,封闭气门,稍留余气放浆。值得注意的是开锅的浆中不得注入生浆或生水,消泡剂使用必需按规定剂量使用,锅内上浆也不能过满,煮浆气压要足,最低不能少于3公斤/厘米2,此外,煮浆还要随用随煮,用多少煮多少,不能久放在锅内。密封阶梯式溢流蒸煮罐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蒸煮设备,它可自动控制煮浆各阶段的温度,精确程度较高,煮浆效果也较高。使用这种罐煮浆,可用卫生泵乳汁泵将豆浆泵入第一煮浆罐的底部,利用蒸汽加热产生的对流,使罐底部浆水上升,通过第二煮浆罐的夹层流浆道溢流入第二煮浆罐底部,再次与蒸汽接触,进行二次加热,经反复5次加热达到100℃时,立即从第五煮浆罐上端通过放浆管道输入缓冲罐,再置于加细筛上加细。各罐浆温根据经验,1罐为55℃,2罐为75℃,3罐为85℃,4罐为95℃,5罐为100℃。浆温超过100℃,由于蛋白质变性会严重影响以后的工艺处理。 5.加细。煮后的浆液要用80~100目的铜纱滤网过滤,或振动筛加细过滤,消除浆内的微量杂质和锅巴,以及膨胀的渣滓。加细放浆时不得操之过急,浆水流量要与滤液流速协调一致,即滤的快流量大些,滤的慢流量小些,批量大的可考虑设两个加细筛。 6.凝固。凝固是决定豆制品质量和成品率的关键,首先应掌握豆浆的浓度和pH值,正确的使用凝固剂,以及打耙技巧的熟练。根据不同的豆制品制作要求,在豆浆凝固时的温度和浓度也不一样。比如北豆腐温度控制在80℃左右,浓度在11~12°乳度汁20℃测定。半脱水豆制品温度控制在85~90℃之间,浓度在9~10°;油豆腐温度70~75℃左右,浓度7~8°。凝固豆浆的最适pH值为6.0~6.5。在具体操作上,凝固时先打耙后下卤,卤水流量先大后小。打耙也要先紧后慢,边打耙,边下卤,缸内出现脑花50%,打耙减慢,卤水流量相应减小。脑花出现80%停止下卤,见脑花游动缓慢并下沉时,脑花密度均匀停止打耙。打卤、停耙动作都要沉稳,防止转缸。停耙后脑花逐渐下沉,淋点卤水,无斑点痕迹为脑嫩和浆稀,脑嫩应及时加卤打耙。防止上榨粘包,停耙后在脑面上淋点盐卤,出现斑点痕迹为点成。点脑后静置20~25分钟蹲脑。 7.成型。蹲脑后开缸放浆上榨,开缸用上榨勺将缸内脑面片到缸的前端,撤出冒出的黄浆水。正常的黄浆水应是清澄的淡黄色,说明点脑适度,不老不嫩。黄浆水色深黄为脑老,暗红色为过老,黄浆水呈乳白色且混浊为脑嫩。遇有这种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加盐卤或大开罐浆。上榨前摆正底板和榨模,煮好的包布洗净拧干铺平,按出棱角,撤出黄浆水,根据脑的老嫩采取不同方法上榨。一般分为片勺一层一层,轻、快、速上,脑老卧勺上,脑嫩拉勺上,或用掏坑上的方法。先用优质脑铺面,后上一般脑,既保证制品表面光滑,又可防止沾包。四角上足,全面上平,数量准确,动作稳而快,拢包要严,避免脑花流散,做到缸内脑平稳不碎。压榨时间为15~20分钟,压力重量按两板并压为60公斤左右。豆腐压成后立即下榨,使用刷洗干净的板套,做到翻板要快,放板要轻,揭包要稳,带套要准,移动要严,堆垛要慢,开始先多铺垛底,再下榨分别垛上,每垛不超过10板,夏季不超过8板。在整个制做豆腐过程中,严格遵守“三成”操作法,即点脑成,蹲脑成,压榨成,不能贪图求快。正常情况下是每人操作6板榨膜,备4个脑缸,保技3缸有脑每缸容量4板,厚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