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原料、半成品、产成品、损耗率计算公式
问题表述不是很清楚,半成品加工成产成品的过程需不需要继续投入原材料?产成品是不是有半成品继续加工而成?如果是,那么月末半成品要根据完工进度折算成产成品。个人感觉你成本核算思路是不是有点不妥,按照你的思路要计算你要的数据好像不太容易。是不是把思路调整一下。半成品可以直接对外销售,是不是可以考虑将其作为最终产品核算成本消耗。计算成成品时,以半成品的成本为基础将继续投入的材料、人工、费用归集到成本中。仅供参考。
㈡ 半成品的金额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约当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
看看成本会计,其中有详细的讲解。
㈢ 半成品如何计算产值
半成品---是指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保管,但尚未制造完工成为产成品,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不包括从一个生产车间转给另一个生产车间继续加工的自制半成品以及不能单独计算成本的自制半成品,这类自制半成品属于在产品。
你可以通俗一点理解就是半成品是没完工的产品,在产品是完工的产品。只是手续上有些区别
其实半成品和成品是一样的计算方法。
指按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用以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和计算方法,主要取决于产品生产类型和管理上的要求。
首先,产品生产的组织方式不同,成本计算的对象也不一样。在大量生产下,由于产品生产连续不断地进行,大量生产着品种相同的产品,因而只要按照产品的品种计算产品成本。在大批生产下,产品批量较大,往往在几个月内不断地重复生产相同的产品,所以也和大量生产一样,只要求按照产品品种计算产品成本。在小批生产下,产品批量小,一批产品往往同时完工,因而有可能按照产品的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批产品的成本,同时为了考核、分析各批产品成本的水平,在管理上也要求分批计算产品的成本。在单件生产下,生产按件(即定单)组织,因而就有可能和有必要按照产品别归集生产费用,按件(定单)计算产品成本。小批、单件生产的企业,如果生产的产品品种或批别很多,难以分别计算各种或各批产品成本,可以把耗用材料和加工过程基本相同的产品,归类计算它们的总成本,然后按照一定分配标准,分配计算各种、各批产品成本。
其次,产品生产的工艺过程不同,成本计算的对象也不一样。在简单生产下,由于生产工艺过程不可能或者不需要划分几个生产步骤,因此只要求按照产品品种计算产品成本。在复杂生产下,由于生产工艺过程是由几个可以间断的分散在不同地点进行的生产步骤所组成,为了加强各生产步骤的成本管理,往往不仅要求按照产品品种计算成本,而且还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以便考核、分析各种产品及其各个生产步骤成本超降的情况。
根据产品不同生产类型的特点和管理上的要求,就可据以确定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和以成本计算对象为主要标志的成本计算方法:
(1)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的品种法;
(2)以产品批别(定单)为成本计算对象的分批(定单)法;
(3)以产品类别为成本计算对象的分类法;
(4)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的分步法。
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有助于正确及时地计算产品成本,促使企业降低成本,挖掘内部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㈣ 怎么计算半成品和成品件数,然后算每天占得比例
半成品和成品件数,一般是通过生产车间工人,填报日生产报表,然后车间统计汇总后得到的。
㈤ DGS半成品的计算方法
摘要 1.生产完成并已检验送交半成品库的自制半成品,按实际成本结转
㈥ 半成品的金额怎么样得来的,怎么计算的
按投入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工资、水电费等与成品一起计算过来的。
㈦ 半成品成本怎么核算
在采用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时,产品成本明细账应按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设立。具体计算程序,应分别按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把握。
1、逐步结转分步法实际上就是品种法的多次连接。各生产步骤不计算也不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只是在企业的产成品入库时,才将各步骤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从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转出,汇总计算出产成品成本。
2、平行结转分步法指半成品成本并不随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而是在哪一步骤发生就留在该步骤的成本明细帐内,直到最后加工成产成品,才将其成本从各步骤的成本明细帐转出的方法。
(7)半成品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
1、各生产步骤月末可以同时进行成本计算,不必等待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的结转,从而加快了成本计算工作的速度,缩短了成本计算的时间;
2、能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的构成,有助于进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3、半成品成本的结转同其实物结转相脱节,各步骤成本计算单上的月末在产品成本与实际结存在该步骤的在产品成本就不一致,因而,不利于加强对生产资金的管理。
㈧ 半成品成本如何计算
不同企业成本核算方式不同,主要有3种:作者:闵桐企业管理
链接:https://zhuanlan.hu.com/p/198932259
来源:知乎
着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移动加权平均法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2万。8日风入200,2.2万,到10日发出时,共计500,4.2万。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除以500件等于 84元。所以10日发出的成本为400*84=33600元。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 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28日余额为200件,15700元,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2、全月平均法全月平均法(Weighted-average System)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举例:如果原有材料单价5元,数量5个,一次购入原材料实际单价6元,数量6元,那么当发出原材料时,我们算发出成本的单价则为:(5*6+5*6)/(5+6)=5.45元/个在全月平均法下,采用全月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不易被操纵,因而被广泛采用。全月平均法作为一种平均价格法,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价格波动趋势的影响;存货计价工作可以分散在月内进行。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与现行成本相比毕竟物价是随行就市的,有比较大的差异。3、先进先出法物料的最新发出(领用)以该物料(或该类物料)各批次入库的时间先后决定其存货发出计价基础,越先入库的越先发出。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
㈨ 每月半成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应如何计算
(1)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法。采用这种结转方法时,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费用,应根据所耗半成品的数量乘以半成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由于各月所产半成品的单位成本不同,因而所耗半成品的单位成本要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等方法计算。为了提高各步骤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在半成品月初余额较大,本月所耗半成品全部或者大部分是以前月份所产的情况下,本月所耗半成品费用也可按上月末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假定某工业企业的甲种产品生产分两个步骤,分别由两个车间进行。第一车间生产半成品,交半成品库验收;第二车间按照所需数量向半成品库领用。第二车间所耗半成品费用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位计算。两个车间月末的在产品均按定额成本计价。其成本计算程序如下:
①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半成品交库单和第一车间在产品定额成本资料,登记第一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根据第一车间的半成品交库单(单中所列半成品按交库数量和该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半成品单位成本计价),编制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自制半成品──甲种半成品
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一车间──甲种产品
②根据计价后的第一车间半成品交库单和第二车间领用半成品的领用单,登记自制半成品明细账。根据第二车间领用半成品的领用单(单中所列半成品按领用数量和自制半成品明细账中的累计单位成本计价),编制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第二车间──甲种产品
贷:自制半成品──甲种半成品
③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半成品领用单、产成品交库单,以及第二车间在产品定额成本资料,登记第二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根据第二车间产成品交库单(单中所列产成品按交库数量和该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产成品单位成本计价),编制结转产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产成品──甲种产成品
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二车间──甲种产品
(2)按计划成本综合结转法。采用这种结转方法时,半成品的日常收发均按计划单位成本核算。在半成品实际成本算出以后,再计算半成品的成本差异率,调整所耗半成品的成本差异率,调整所耗半成品成本差异。累计的成本差异、成本差异率和本月减少的实际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累计成本差异=累计实际成本-累计计划成本
累计成本差异率=累计成本差异÷累计计划成本×100%
本月减少的实际成本=本月减少的计划成本×(1+成本差异率)
本月所耗半成品应分配的成本差异=本月所耗半成品的计划成本×成本差异率
各个生产步骤领用上一生产步骤的半成品,相当于领用原材料。因此,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的核算,相当于各生产步骤领用原材料的核算。
㈩ 半成品与成品的约当产量法核算是如何计算的
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的数量 X 完工率
关键是完工率怎么确认的了 一般可以按投料率或者工时数来确定
投料率主要用于分配直接材料费
如果是一次投料 则投料率100%
如果是在各步骤分次投料 则又分两种
第一是在各步骤也是一次投料的 投料率=本骤投料累计投料量/产成品定额投料量
第二是在各步骤是陆续投料的 投料率=(上步骤累计投料量+本步骤投料量X50%)/产 成品定额投料量
工时计算的话 完工率=(上步骤工时+本步骤工时X50%)/产成品定额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