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核记账凭证,据实登记各类明细账,并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汇总、登记总账。
2.负责设置本企业会计科目、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并指导会计人员做好记账、结账和对账工作。
3.定期对总账与各类明细账进行结账,并进行总账与明细账的对账,保证账账相符。
4.月底负责结转各项期间费用及损益类凭证,并据以登账。
5.编制各种会计报表,编写会计报表附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并上报高层管理人员。
6.为企业贷款及企业基础资料汇编工作提供财务数据、合并会计报表。
7.为企业预算编制及管理提供财务数据,为统计人员提供相关财务数据。
8.为会计事务所审计工作提供各明细账情况表及相关审计资料。
9.完成上级交付的临时工作及其他任务。
(1)工人总账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总账会计的岗位职责:
1、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内部财务管理的要求,负责教育事业经费总账会计的核算工作。
2、根据省财政下达的经费预算,及时向省财政报送单位用款计划,督促资金及时到位。负责做好省教育事业经费的月、季报表和年度决算编报工作,促进教育事业计划的圆满完成。
3、总体设计会计核算科目和预算项目,强化内部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负责管理会计电算化系统,对账务数据定期进行备份,确保财务数据的安全;定期对系统进行病毒检测,及时有效地采取防范措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4、每日及时把好会计凭证审核关。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记账,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审核当中如发现口径有不一致的事项,要及时予以提出和纠正,确保核算口径的一致性。
5、编报年度报表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按规定计提各种基金;做好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的对账工作,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确保会计记录的正确无误,若发现有误,应查明原因,及时更正;按规定调整有关账项。年度终了,及时将全年总账、明细账打印装订成册,交档案员归档保管。
6、定期检查分析单位预算执行情况,促进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每年至少提出一份资金活动情况分析和改进 财务工作的建议措施。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㈡ 工资费用的计算
工资费用分配的概述
将工资费用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计入产品成本。主要有工资分配的原则、工资分配的对象以及工资费用的分配方法三个问题。
工资费用分配的原则
(1)分清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与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工资费用一般都应计入产品成本,但医务、福利人员的工资则应由福利费开支,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应由管理费开支,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应由销售费负担。
(2)应该分清直接计入成本的工资费用与间接计入相应的产品成本。而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应先按不同的车间进行归集,计入制造费用,然后与其他制造费用汇总以后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工资费用的分配对象
可作如下分类,生产工人的工资应分配给所生产的产品或劳务;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应由各车间的制造费用承担;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应由管理费负担,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工资费用应根据成本开支渠道的规定列支。
由于工资形式不同,工资费用的分配方法也各不相同。现以计时工资形式与计件工资形式分别介绍直接工资费用的分配方法。
在计时工资形式下,如果基本生产车间只生产一种产品,则可以将该项工资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明细账的“”直接工资“”成本项目;如果生产两种以上的产品,则可以将该车间生产工人的工资按工时比例进行分配后计入各有关品种的成本明细账该成本项目。其计算公式如下:
在计件工资形式下,可直接根据各种产量记录所记合格品数乘以计件单价求得。并将其直接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明细账的“”直接工资“”成本项目。至于计件工人应得的津贴、补贴和非工作时间的工资,一般应按各种产品计件工资费用比例进行分配。
工资费用分配的核算
直接进行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工资,专门设有“工资及福利费”或 “直接人工”成本项目。其中计件工资属于直接计入费用,应根据工资结算单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这一成本项目;计时工资属于间接计入费用,应按产品的生产工时比例,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的这一成本项目;奖金、津帖补贴,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应按直接计入的工资比例或生产工时比例,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的这一成本项目。
对于生产工人工资费用的分配,应当按产品的生产工时比例分配,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将产品所分配的工资费用与劳动生产率联系起来。如果取得各种产品的实际生产工时数据比较困难,而各种产品的单件工时定额比较准确,也可以按产品的定额工时(产品数量与工时定额的乘积)比例分配工资费用。
在进行费用分配时,直接进行产品生产、设有“工资及福利费”成本项目生产工人工资,应单独地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直接进行辅助生产的工人工资,用于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但末专设成本项目的职工工资,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专设的销售部门人员的工资、用于固定资产购建等工程的工资以及应由应付福利费用开支的生活福利部门人员的工资等,则应分别记入“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在建工程”和“应付福利费”等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六个月以上病假人员的工资作为劳动保险费,记入“管理费用”账户。已分配的工资总额,应记入“应付工资”账户的贷方。
㈢ 请问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怎么计算出来的
无论计算总帐和明细帐的余额,都要采用以下的办法:如果是资产类的科目,月末余额=月初余额+本月借方发生额-本月贷方发生额;如果计算至本期的余额=年初余额+至本期累计的借方发生额-至本期的贷方发生额,以上余额如果时间是一致的,计算的结果应该是一样的。如果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月末余额=本月余额+本月贷方发生额-本月借方发生额;如果计算至本期的余额=年初余额+至本期累计的贷方发生额-至本期累计的借方发生额。如果时间一致,以上两种计算的结果是一致的。
这叫账账相符
(3)工人总账计算方法扩展阅读:明细账本月合计的余额怎样计算?
本月合计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本年累计就是月份一直累计下来的合计数。
1、按照要求,现金日记账要日清月结,即每日终了结出本日借贷方发生额及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日合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但在实际工作中,每天登帐完毕,可以不要“本日合计”,在余额栏中直接写出余额数就可以了。每天不写“累计”,月末结账时需要累计。
2、每一帐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应当结出本页合计数及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注明“过次页”和“承前页”字样,也可以将本页合计数及金额只写在下一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注明“承前页”字样。
1)对应科目只填总账科目,不需填明细科目。
2)当对应科目有多个时,应填入主要对应科目,如销售产品收到现金,则“库存现金”的对应科目有“主营业务收入”和“应交税费”,此时可在对应科目栏中填人“主营业务收入”,在借方金额栏中填入取得的现金总额,而不能将一笔现金增加业务拆分成两个对应科目金额填人两行。
3)当对应科目有多个且不能从科目上划分出主次时,可在对应科目栏中填入其中金额较大的科目,并在其后加上“等”字。如用现金800元购买零星办公用品,其中300元由车间负担,500元由行政管理部门负担,则在现金日记账“对应科目”栏中填入“管理费用等”,在贷方金额栏中填入支付的现金总额800元。
(4)借方、贷方。“借方金额”栏、“贷方金额”栏应根据相关凭证中记录的“库存现金”科目的借贷方向及金额记入。
(5)余额。“余额”栏应根据“本行余额=上行余额+本行借方一本行贷方”公式计算填入。正常情况下库存现金不允许出现贷方余额,因此,现金日记账余额栏前未印有借贷方向,其余额方向默认为借方。若在登记现金日记账过程中,由于登账顺序等特殊原因出现了贷方余额,则在余额栏用红字登记,表示贷方余额。
㈣ 关于总账如何记账
总账记账的具体内容:
1、每个月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做记账凭证时一定要有财务(经理)有签字权的人签字后你在做),然后月末或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之所以月末登记就是因为要通过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保证记录记算不出错),每发生一笔业务就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
2、月末需处理的会计事项有(在保会通财务软件中月末处理的事项可以使用预先定义的分录模板来自动生成凭证):
a.计提折旧,计提折旧的分录是:
借:管理费用或是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
这里折旧额是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净值和使用年限计算出来的。
b.计提税金及附加。一般企业常见的税种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一般这四种税负只有其中一种,综合性企业则会出现多种),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印花税、工薪所得税等,具体税种由税务机关规定。
c.待摊费用的摊销等,若是新的企业开办费在第一个月全部转入费用。
d.无形资产摊销。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贷:无形资产摊销
e.工业企业需要处理的事项,将完工产品的制造费用转入生产成本: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贷:制造费用
将完工产品的成本转入库存商品: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结转本月出库产品成本(流通企业也需结转本月出库产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f.月末编制完科目汇总表之后,需将损益类科目的累计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
收益结转本年利润:
借: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
贷:本年利润。
成本费用结转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转入后如果差额在借方则为亏损不需要交所得税,如果在贷方则说明盈利需交所得税,计算方法,所得税=贷方差额*所得税税率,然后做记账凭证。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注意:所得税虽然和利润有关,但并不是亏损一定不交纳所得税,主要是看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否是正数,如果是正数就要计算所得税,同时还要注意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应付税款法时,所得税科目和应交税费科目金额是相等的,采用纳税影响法时,存在时间性差异时所得税科目和应交税费科目金额是不相等的)。
4、最后根据总账的资产(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短期投资等)负债(应付票据,应附账款等)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料,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科目的余额(是指总账科目上的最后一天上面所登记的数额)编制资产负债表,根据总账或科目汇总表的损益类科目(如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投资收益,主营业务附加等)的发生额(发生额是指本月的发生额及累计发生额)编制利润表。
(关于主营业务收入及应交税费,应该根据每一个月在国税所抄税的数额来确定。因为税控机会打印一份表格上面会有具体的数字)
5、其余的就是装订凭证,写报表附注,分析情况表之类
6、注意问题:
a、以上除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明细账之外,均在月末进行。
b、月末会计应和对账,即核对会计与出纳的现金,银行账是否一致,做到账证相符,账实相符。每月月初根据银行对账单调银行账余额调节表,注意分析未达款项。月初报税时注意时间,不要逾期报税。另外,当月开出的发票当月入账。每月分析往来的账龄和金额,包括:应收、应付、其他应收、其他应付。
㈤ 总账怎么记
如果以前有余额,要先登记余额,在帐页的第一行摘要栏内写上上年结转等,然后再记新账。如果是新成立企业,没有期初余额,可直接根据科目汇总表记账,每页一个科目,资产类、负债类、损益类、所有者权益类。记完后结出余额。然后根据余额试算平衡,平衡后填制资产负债表。
㈥ 总账的做账方法
1.月初(即为上月月末)借方余额+本月借方发生额-本月贷方发生额=月末余额,
如果月末余额〉0的,则计算出来的月末余额的绝对额为月末借方余额
如果月末余额〈0的,则计算出来的月末余额的绝对额为月末贷方余额
2.月初(即为上月月末)贷方余额+本月贷方发生额-本月借方发生额=月末余额,
如果月末余额〉0的,则计算出来的月末余额的绝对额为月末贷方余额
如果月末余额〈0的,则计算出来的月末余额的绝对额为月末借方余额
根据不同的会计科目和不同的余额方向,用上述计算公式计算即可。
题中求10月份月末余额,由于9月30日余额,也就是10月份的月初余额为借方124 200元,则适用上述第一个公式。
月末余额=124 200+108 100-31 500=200 800元,因为月末余额200 800元〉0,所以200 800元为月末借方余额。
因此,题中两个问号,应当分别填入“借”、“200 800.00”。
㈦ 总账怎么算
登记总帐,可以直接根据各种记帐凭证逐笔进行,也可以把各种记帐凭证先行汇总,编制成汇总记帐凭证或“科目汇总表”后再据以进行。
采用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的单位,直接根据记帐凭证定期(3天、5天或10天)登记,在这种核算形式下,应当尽可能地根据原始凭证编制原始凭证汇总表,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和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根据记帐凭证登记总帐;采用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单位,可以根据定期汇总编制的科目汇总表随时登记总帐;采用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的单位,可以根据“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帐凭证”的合计数,月终时一次登记总帐。
各单位具体采用哪一种会计核算形式,每隔几天登记一次总帐,可以由本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一)记帐凭证核算形式记帐凭证核算形式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帐凭证,然后根据记帐凭证直接登记总分类帐的一种核算形式。它是一种最基本的核算形式,是其他各种核算形式产生和演变的基矗其显着特征是: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直接根据记帐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帐。
在记帐凭证核算形式下,记帐凭证可采用通用式,也可采用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帐凭证。帐簿一般设置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采用三栏式,分别作为现金、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序时记录。总分类帐根据规定的一级科目设置,采用三栏式。明细分类帐可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分别采用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和多栏式。
记帐凭证核算程序。 程序说明:
(1)根据各种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帐凭证;
(2)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
(3) 根据记帐凭证及其所附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登记各种明细帐;
(4) 根据各种记帐凭证逐笔登记总帐;
(5) 将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和各种明细帐的余额与总帐的余额相核对;
(6)月终,根据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的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㈧ 工地怎么算工人的总账
借支是看往来的余额,总工是看工时数,然后进制造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