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安装方法 > 古人测量精度的方法

古人测量精度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2-05-02 12:37:42

1. 古时测量长度的方法

在古代,人类为了测

量田地等就已经进行长度测量,最初是以人的手、足等作为长度的单位。但人的手、足大小

不一,在商品交换中遇到了困难,于是便出现了以物体作为测量单位,如公元前2400年出现

的古埃及腕尺,中国商朝出现的象牙尺和公元九年制造的新莽铜卡尺等。

数学明珠

古代埃及的丈量师与长度的测量

在5000多年以前,古埃及尼罗河每年都要洪水泛滥,淹没大片的田地,洪水带来的泥土覆盖在

田地上,使原有的田地界限无法辨认,所以每当洪水退去以后,人们就要重新丈量土地,于是产生了最

早的几何学.几何学的愿意是”土地丈量”

测量长度的方法有很多,用手掌,脚步等.但是这些方法在测量结果不需要很精确下使用.目前,

世界上主要用各种量尺来测量长度.常见的量尺有直尺,卷尺游标卡尺和测量器等.游标卡尺适合测量

一般尺难以测量的圆形物品,零件的孔径,厚薄等.精密度较高.

长度的计量单位是米,记作M.1978年,法国规定:以地球北极与南极之间相距长度的千万分

之一为一米.这项规定经过推广,现已作为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

我们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长度单位的由来

我国已经统一使用米制作为长度单位.人类为了找到一个适用的长度单位,费了不少周

折.人们很早就想找到一种可靠的,不变的尺度,作为量度距离大小的统一标准.最初是以人体作为标

准.从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纸草书中,发现了人前臂的图形.用人的前臂作为长度单位叫”腕尺”.

埃及着名的胡夫的前臂作为腕尺建造的,塔高为280腕尺.公元9世纪撒克逊王朝亨利一世规定,

他的手臂向前平伸,从鼻尖到指尖的距离定为”1码”.10世纪英国国王埃德加,把他

的拇指关节之间的长度定为”1寸”

相传我国古代大禹治水时,曾用自己的身体长度作为长度标准进行治水工程的测量.

唐太宗李世民规定,以他的双步,也就是左右脚各一步作为长度单位,叫做”步”.并

规定一步为五尺,三百步为一里;后来又规定把人手中指的当中一节定为”1寸”.

到了公元18世纪,人们开始感受到这种用人身体作为长度标准缺点很多,由于人的高

矮不同,形成长度单位的长短不同,非常混乱.人们迫切希望找到一种长度固定的度量单位,

终于想起了地球.当时认为地球的大小和长度不会变化,如果用地球上的一段距离作为长度

单位,就可以得到固定不变的度量单位.

我国清朝的康熙皇帝,于1709-1710年在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测量.由

于当时的长度单位不统一,康熙皇帝规定去地球子午线1度为200里,每里为1800尺.

1789年,法国科学院的着名数学家达兰贝尔和海谢茵进行实地测量,得出1米等于

0.512074督亚士(法国古尺).米尺采用十进制,长度固定,使用方便,因此很快

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1875年,17个国家的代表在法国签署了<米制公约>,正式

确定米尺为国际公用尺,并用铂金做成长1020毫米,宽和高各为20毫米的X型标准尺,

在尺的中间面的两端各刻三条线,在0摄氏度时,其中两条线的距离恰好为1米.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发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也在变化,因此米尺也不够准确;另外,国际米

尺原型在刻画上也存在着缺陷,影响了米尺的准确性.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大会上,决

议废除1889年以来所沿用的国际米尺原型,把同位素气体放电时产生的一种橙色光谱波

长的1650763.73倍作为米.这种光米.尺精确度很高,误差只有十亿分之二,如

果用它来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误差不超过1.

http://yuntang.vicp.net/htdocs/XXLR1.ASP?ID=5384

2. 古代的人是怎么准确计时的

这个很简单~太阳最高点能用影子测量出来,以最高点为正午,就可以准确分出十二时辰了。具体最常使用工具是日晷和漏刻计时。日晷可以算出真太阳时,日晷都是差不多一样,漏刻可以算出平太阳时,漏刻的种类就非常多了,原理是使用匀速匀量的滴水或者虹吸水量,然后在容器中刻上均匀的刻度,以此计算时间。民间也用线香计时。按照固定手法制作一根香,燃完就是一定刻度就是一定时间。在晚上的时候,一个场镇会有打更的根据线香或者漏刻知道时辰,然后使用锣、鼓喊话通知大家。

3. 古代人们是怎样测量的

在古代,人类为了测 量田地等就已经进行长度测量,最初是以人的手、足等作为长度的单位。但人的手、足大小
不一,在商品交换中遇到了困难,于是便出现了以物体作为测量单位,如公 元前2400年出现 的古埃及腕尺,中国商朝出现的象牙尺和公元九年制造的新莽铜卡尺等。
数学明珠
古代埃及的丈量师与长度的测量
在5000多年以前,古埃及尼罗河每年都要洪水泛滥,淹没大片的田地,洪水带来的泥土覆盖在 田地上,使原有的田地界限无法辨认,所以每当洪水退去以后,人们就要重新丈量土地,于是产生了最 早的几何学.几何学的愿意是”土地丈量” 测量长度的方法有很多,用手掌,脚步等.但是这些方法在测量结果不需要很精确下使用.目前, 世界上主要用各种量尺来测量长度.常见的量尺有直尺,卷尺游标卡尺和测量器等.游标卡尺适合测量
一般尺难以测量的圆形物品,零件的孔径,厚薄等.精密度较高.
长度的计量单位是米,记作M.1978年,法国规定:以地球北极与南极之间相距长度的千万分 之一为一米.这项规定经过推广,现已作为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
我们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长度单位的由来
我国已经统一使用米制作为长度单位.人类为了找到一个适用的长度单位,费了不少周 折.人们很早就想找到一种可靠的,不变的尺度,作为量度距离大小的统一标准.最初是以人体作为标 准.从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纸草书中,发现了人前臂的图形.用人的前臂作为长度单位叫”腕尺”.
埃及着名的胡夫的前臂作为腕尺建造的,塔高为280腕尺.公元9世纪撒克逊王朝亨利一世规定, 他的手臂向前平伸,从鼻尖到指尖的距离定为”1码”.10世纪英国国王埃德加,把他 的拇指关节之间的长度定为”1寸”
相传我国古代大禹治水时,曾用自己的身体长度作为长度标准进行治水工程的测量.
唐太宗李世民规定,以他的双步,也就是左右脚各一步作为长度单位,叫做”步”.并 规定一步为五尺,三百步为一里;后来又规定把人手中指的当中一节定为”1寸”.
到了公元18世纪,人们开始感受到这种用人身体作为长度标准缺点很多,由于人的高 矮不同,形成长度单位的长短不同,非常混乱.人们迫切希望找到一种长度固定的度量单位, 终于想起了地球.当时认为地球的大小和长度不会变化,如果用地球上的一段距离作为长度 单位,就可以得到固定不变的度量单位.
我国清朝的康熙皇帝,于1709-1710年在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测量.由 于当时的长度单位不统一,康熙皇帝规定去地球子午线1度为200里,每里为1800尺.
1789年,法国科学院的着名数学家达兰贝尔和海谢茵进行实地测量,得出1米等于 0.512074督亚士(法国古尺).米尺采用十进制,长度固定,使用方便,因此很快 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1875年,17个国家的代表在法国签署了<米制公约>,正式 确定米尺为国际公用尺,并用铂金做成长1020毫米,宽和高各为20毫米的X型标准尺, 在尺的中间面的两端各刻三条线,在0摄氏度时,其中两条线的距离恰好为1米.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发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也在变化,因此米尺也不够准确;另外,国际米 尺原型在刻画上也存在着缺陷,影响了米尺的准确性.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大会上,决 议废除1889年以来所沿用的国际米尺原型,把同位素气体放电时产生的一种橙色光谱波 长的1650763.73倍作为米.这种光米.尺精确度很高,误差只有十亿分之二。
参考资料: http://..com/question/118845312.html

4. 中国古代是用什么东西来测量时间的

日晷 漏壶 圭表 火 烛光 石英钟 电子钟 原子钟
古代西安城的“晨钟暮鼓”,解放前上海外滩的“落球报时”,这些古老的授时方式,因自身的局限性已成为久远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20世纪后,人们开始通过无线电波向外传送标准时间信号。为了使发射的时间信号便于覆盖全国,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选择了位于我国版图几何中心位置的陕西省蒲城县境内,成为我国惟一的授时机构。目前授时部通过专用长波、短波、低频时码三个无线电授时台连续不停地发播我国的标准时间、标准频率信号。国家各个部门、各领域的广大用户只要通过接收机或其他定时终端,就可接收到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发出的标准时间。
随着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不断取得进展,卫星授时系统也在发展。国家授时中心对于卫星授时技术的研究和仿真也取得了长足进展,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自主的卫星授时系统也会进入国家授时体系。同时,网络授时、电话授时等方便、廉价的授时方式也已经对公众开通服务。
纵览中国计时发展的过程,就是一部社会科技进步的历史。从4000多年前尧帝时期的“土圭测景”开始,计时器具历经了日晷、漏刻、香篆钟、沙漏、机械水钟、机械钟、天文钟、石英钟、分子钟、原子钟……人类计时的精度已经达到3000万年不差一秒。现在,还在为更高的精度孜孜追求……
详细的古代计时介绍:
日晷
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漏壶(漏刻)
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5. 古代是用什么东西计量长度

1、布手知尺

《孔子家语》:“布手知尺、布指知寸,舒肘知寻,斯不远之则也。”大意是:中指节上一横纹,叫一 寸;拇指同中指一叉相距为一尺;两臂伸长,叫一寻。

咱们的祖先首先拿什么东西测量呢?最直接、简单、粗暴的办法——人的身体。不过“布手知尺”限于男子,女子的手小怎么办呢?古代人管女人拇指指尖到食指指尖的长度为“咫尺”。

2、举足为跬

先秦时商鞅规定“举足为跬,倍跬为步”,即单脚迈出一次为“跬”,双脚相继卖出为“步”。跬是早期社会中,土地面积测量的最小单位。秦代曾规定“六尺为步”相当于现在的1.4米。商鞅说,举足为跬,倍跬为步。也就是单脚迈出一次为跬,双脚相继迈出为步。

3、掬手成升

掬手成升,也是用手来测量。两手合盛就是掬,一只手盛的就是“溢”。人们采用“掬手成升”的原始计量方法使生活中的商品交易等变得有据可依。《小尔雅·广量》曰,“掬四渭之豆”,即4掬=1豆;《左传·昭公三年》说,“四升为豆”,即4升=1豆。

我国度量衡历史悠久。据古书记载:自夏代以来,不仅有了度量衡器具,而且还建立了度量衡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度量衡单位制度混乱。

(5)古人测量精度的方法扩展阅读

古代是用计量长度即古代的容量、长度或者重量单位等。常见容量单位有石、豆和斛;常见重量单位有石、钧;常见长度单位有:跬、仞、舍和寻。

1、跬:长度单位,半步为跬。

2、仞: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为一仞。

3、舍:长度单位,古代行军时以三十里为一舍。

4、寻: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古代容量单位:

1、石: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2、豆:容量单位。

3、斛:容量单位,五斗为一斛。

4、钧: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6. 古代测量时间的方法,要有简介

1、漏壶、漏刻

一只装满水的陶壶,底部流失的水就像流逝的时间,漏的水越多,代表流逝的时间越长。公元前1千多年,古埃及人就会用漏水的容器计量时间。

中国古代则用漏刻来测量时间,漏刻是由漏壶箭刻组成,漏壶里头盛水,箭刻上的刻度用来表示时间。但漏壶漏水的速度并不稳定,满水时,漏水较快,水快流尽时,漏水较慢。为了稳定水流速度,得多加漏壶,让原先漏壶的水位固定。

于是东汉出现了二级漏壶,晋代出现了三级漏壶,唐代出现了四级漏壶。

2、日晷

日晷则是白天记录时间的工具,用的是立竿见影的原理。太阳随着时间在天空中运行,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日影,利用日影位置的变化,就可以来测量当下的时刻。

日晷又称“日规”,是最早的计时工具之一,日晷本意是指太阳的影子,故而它的计时原理也和太阳有关,通过太阳投影的移动方向来确定并划分时刻,由晷面和晷针组成,晷面上刻有刻度。日晷上面的刻度并不是都相同的,因为不同的纬度太阳光的照射时长不同。

因此,日晷有水平式日晷、赤道式日晷、子午式日晷以及卯酉式日晷等等。

3、月晷

是与日晷相似,用来指示时间的工具。最基本的月晷是与日晷相同的,但只有在满月的夜晚才能正确的显示时间。而因为月出时间平均每天延迟48分钟,因此假设有足够的月光能读出时间,满月之后指示的时间每天平均会快48分钟。

因此,在满月前或后一个星期,月晷指示的时间会与实际的相差5小时又36分钟。 比较高级的月晷会包括一张图表,显示如何计算以得到正确的时间,并且有转盘可以调整经度和纬度。

4、圭表

圭表是另一种利用日影的计时工具,它被用来记录一年的日变化。圭表是由两根互相垂直、呈L形的石柱所构成,以正南正北方向平放在地面的称做圭,垂直地面的称做表。

当正午时分,太阳经过子午线的时候,会落影在圭上,日影的长短随着一年四季有所变化,北半球夏至的时候,日影最短,冬至最长,南半球正好相反。圭表不仅可以用来制定节令,而且还可以用来在历书中排出未来的节令,作为指导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6)古人测量精度的方法扩展阅读:

其他测量时间的方法

1、火计时 古代中国人通过燃烧一根以固定间隔打结的湿绳子来计时。后来,人们记下了燃烧一根蜡烛或一盏油灯里的油所需的时间。

2、沙漏 沙子以均匀的速率从一个玻璃球流到另一个玻璃球。许多年来,水手们携带这些计时工具出海航行。

3、机械钟(1世纪) 第一台机械钟通过使用重物驱动转轮,带动指针计时。

4、钟摆(17世纪末) 一个名叫克里斯蒂安·于让的荷兰人,最早发明了走时准确的钟。这些钟由一个钟摆控制。相同长度的钟摆完成每次摆动花去相同的时间。这是意大利着名科学家伽利略1637年发现的 。

5、航海钟(1世纪)一个英国钟表匠约翰·哈里森在1735年发明了第一台"航海天文钟",即在海上工作的时钟。

6、电子钟(19世纪初)电池被用来给最早的电子钟提供动力。今天,我们通常把这种钟的插头插入我们家中的电源插座。

7、石英钟(1929年)石英是一种矿物,当电流通过它时,它每秒钟振动32768次。今天,大多数的钟表都有一块石英晶体。许多钟表使用数字代替了钟面。

8、原子钟(1949年)原子钟是最精确的。这种时钟在37万年里快慢误差不会超过1秒。原子钟以铯原子的振动为基础,铯原子的振动速率是每秒9192631770次。

7. 古人是如何测量长度的

在古代,人类为了测
量田地等就已经进行长度测量,最初是以人的手、足等作为长度的单位.但人的手、足大小
不一,在商品交换中遇到了困难,于是便出现了以物体作为测量单位,如公元前2400年出现
的古埃及腕尺,中国商朝出现的象牙尺和公元九年制造的新莽铜卡尺等.
数学明珠
古代埃及的丈量师与长度的测量
在5000多年以前,古埃及尼罗河每年都要洪水泛滥,淹没大片的田地,洪水带来的泥土覆盖在
田地上,使原有的田地界限无法辨认,所以每当洪水退去以后,人们就要重新丈量土地,于是产生了最
早的几何学.几何学的愿意是”土地丈量”
测量长度的方法有很多,用手掌,脚步等.但是这些方法在测量结果不需要很精确下使用.目前,
世界上主要用各种量尺来测量长度.常见的量尺有直尺,卷尺游标卡尺和测量器等.游标卡尺适合测量
一般尺难以测量的圆形物品,零件的孔径,厚薄等.精密度较高.
长度的计量单位是米,记作M.1978年,法国规定:以地球北极与南极之间相距长度的千万分
之一为一米.这项规定经过推广,现已作为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
我们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长度单位的由来
我国已经统一使用米制作为长度单位.人类为了找到一个适用的长度单位,费了不少周
折.人们很早就想找到一种可靠的,不变的尺度,作为量度距离大小的统一标准.最初是以人体作为标
准.从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纸草书中,发现了人前臂的图形.用人的前臂作为长度单位叫”腕尺”.
埃及着名的胡夫的前臂作为腕尺建造的,塔高为280腕尺.公元9世纪撒克逊王朝亨利一世规定,
他的手臂向前平伸,从鼻尖到指尖的距离定为”1码”.10世纪英国国王埃德加,把他
的拇指关节之间的长度定为”1寸”
相传我国古代大禹治水时,曾用自己的身体长度作为长度标准进行治水工程的测量.
唐太宗李世民规定,以他的双步,也就是左右脚各一步作为长度单位,叫做”步”.并
规定一步为五尺,三百步为一里;后来又规定把人手中指的当中一节定为”1寸”.
到了公元18世纪,人们开始感受到这种用人身体作为长度标准缺点很多,由于人的高
矮不同,形成长度单位的长短不同,非常混乱.人们迫切希望找到一种长度固定的度量单位,
终于想起了地球.当时认为地球的大小和长度不会变化,如果用地球上的一段距离作为长度
单位,就可以得到固定不变的度量单位.
我国清朝的康熙皇帝,于1709-1710年在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测量.由
于当时的长度单位不统一,康熙皇帝规定去地球子午线1度为200里,每里为1800尺.
1789年,法国科学院的着名数学家达兰贝尔和海谢茵进行实地测量,得出1米等于
0.512074督亚士(法国古尺).米尺采用十进制,长度固定,使用方便,因此很快
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1875年,17个国家的代表在法国签署了<米制公约>,正式
确定米尺为国际公用尺,并用铂金做成长1020毫米,宽和高各为20毫米的X型标准尺,
在尺的中间面的两端各刻三条线,在0摄氏度时,其中两条线的距离恰好为1米.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发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也在变化,因此米尺也不够准确;另外,国际米
尺原型在刻画上也存在着缺陷,影响了米尺的准确性.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大会上,决
议废除1889年以来所沿用的国际米尺原型,把同位素气体放电时产生的一种橙色光谱波
长的1650763.73倍作为米.这种光米.尺精确度很高,误差只有十亿分之二.

8. 中国古代是怎样测量角度的

我们的先辈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最早通过观察太阳、月亮的变化,认识的几何图形是“圆、方、矩、角”———圆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角至圆及圆至角的演化,发现了它们围绕着“角”这一可计量的量,并且具有相互导出的科学关系。

准、绳、规、矩”是古代使用的测量工具。 “准”是古代用的水准器。这在《汉书》上就有记载。“绳”是一种测量距离、引画直线和定平用的工具,是最早的长度度量和定平工具之一。禹治水时,“左准绳”就是用“准”和“绳”来测量地势的高低,比较地势之间高低的差别。

“规”是校正圆形的用具。“矩”是古代画方形的用具,也就是曲尺。古人总结了“矩”的多种测绘功能,既可以定水平、测高、测深、测远,还可以画圆画方。一个结构简单的“矩”,由于使用时安放的位置不同,便能测定物体的高低远近及大小,它的广泛用途,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无穷智慧。

(8)古人测量精度的方法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不用“度”表示的角

很多史料表明,中国古人不用“度”表示“角”。归纳例举在汉语语汇中表示“角”的字词有:

1、“隅”(yú):角也、方角。物之方者皆有四隅。

2、“方”:与“圆”相对。四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或六面都是直角的四边形的立体。

3、“觚”(gū),其解:为古代酒器。或为棱角。“觚”为正六边形的内角。同时,此术还是中华古代数学科学最早发明使用“割圆术”的典型实例。

通过“六觚为一握”将圆周长分割为六等份,即通过算筹图形证实了“径一周三”圆周率源于中国最古老的“割圆术”。另有《周礼·冬官考工记·筑氏为削》:“筑氏为削,长尺博寸,合六而成规。”

4、“桷”(jué),方形的椽子。也指平直的树枝。

5、“楞”,四方的木块。

6、“矩”,古代画方的工具,亦称之为“曲尺”,就是现代列入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直角尺”。

9. 古人是用什么方法去测量珠穆朗玛峰的海拔

古人使用“日影法”对珠穆朗玛峰进行测量海拔的。何为“日影法”?所谓日影法其实就是等到一天中影子和实物的长度一样的时候,去测量影子的长度,就可以知道实物的长度了。那么如何得知什么时间影子和实物的长度一样?很简单,只需要找一个短小的物体,对其自身长度和影子长度进行测量即可,等到它的影子长度和自身的高度一致时,就是进行“日影法”测量的时刻。例如一个人身高一米八,当他的影子长度达到一米八的时候,影子的长度就是他的身高。

综合而言,这种方法虽然十分的粗糙,但古时候对这座山的高度并没有什么需要精确刻量的地方,所以大致计算出高度有一个满意的说法就可以了。

10. 古人是怎么精准的用水来测量时间的

漏壶也叫漏刻,古代利用滴水多少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漏壶按计时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箭漏和称漏。
箭漏是通过水刻度来计量时间的漏壶,又分两种:一种是观测容器内的水漏泄减少情况来计量时间,叫作泄水型漏壶(也称沉箭漏);另一种是观测容器(底部无孔)内流入水增加情况来计量时间,叫作受水型漏壶(也称浮箭漏)。泄水型漏壶(沉箭漏)是在漏壶中插入一根标竿(称为箭),箭下用一只箭舟托着,浮在水面上,水流出或流入壶中时,箭下沉或上升,借以指示时刻。受水型漏壶(浮箭漏),是在漏壶中插入一根标竿(称为箭),箭下用一只箭舟托着,浮在水面上,流入壶中时,箭上升,借以指示时刻。在一些文明古国,如中国﹑埃及﹑巴比伦等,都使用过漏壶。巴比伦一般使用泄水型漏壶;埃及人两种类型都用,不过受水型漏壶使用较晚,也较罕见。
称漏是以滴水的重量来计量时间漏壶。据记载,称漏的最早制造者是公元五世纪的北魏道士李兰,盛行于唐﹑宋。它的构造是一杆吊着的秤,受水壶挂在秤钩上,以受水壶里受水的重量计量时间。按李兰的规定,流水一升,重增一斤,时经一刻。也可以把秤杆上的重量刻度改成时刻刻度,从而直接读出时刻数。

阅读全文

与古人测量精度的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企鹅支架训练方法 浏览:572
常用的安全风险分析评估方法有哪几种 浏览:1
配音秀中测试方法哪里看 浏览:625
人生解决问题方法 浏览:100
毛线打结方法视频 浏览:807
苹果手机里缓存的腾讯视频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636
常用表示溶液的方法有 浏览:933
三周孩子高烧有什么快速退热方法 浏览:60
疑病失眠的治疗方法 浏览:356
梦想变现的最佳方法 浏览:852
李逵败给李鬼是什么修辞方法 浏览:796
节约使用食用油的方法 浏览:340
苏麻的食用方法 浏览:199
如何锻炼减掉腹部脂肪最有效方法 浏览:157
曾经受的苦解决问题的三个方法 浏览:178
霞多丽葡萄的种植方法 浏览:779
肛周尖锐疣治疗方法 浏览:244
怎么踢腿减肥最有效方法 浏览:764
花王泡沫染发使用方法 浏览:91
有什么方法杀蛐蛐 浏览: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