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LISA检测试剂盒的基本操作步骤有哪些
ELISA检测试剂盒的基本操作步骤可分为以下核心环节,每个步骤均需严格遵循规范以确保检测准确性:
一、试剂与样本准备
样本处理
血清/血浆:血液需室温静置2小时或4℃过夜析出血清,30分钟内离心(血清2000×g 20分钟,血浆1000×g 15分钟),分装后-20℃/-80℃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细胞培养上清/裂解液:离心去除细胞碎片,裂解液需超声或反复冻融破碎细胞后取上清。
组织匀浆:预冷PBS冲洗组织,机械匀浆后离心取上清。
注意事项:避免使用NaN₃(抑制HRP活性),溶血样本需弃用。
试剂平衡
所有试剂需提前30分钟恢复至室温(约25℃),避免温度差异影响反应速率。
、实验核心步骤
1. 包被与封闭(若试剂盒未预包被)
包被:将抗原/抗体以5μg/ml浓度溶于碳酸盐缓冲液(pH 9.6),加入酶标板孔(100μL/孔),4℃过夜或37℃孵育2小时。
封闭:加入含1% BSA或5%脱脂奶粉的封闭液(200μL/孔),37℃孵育1小时,防止非特异性吸附。
2. 加样与孵育
加样规范:
使用校准后的微量加样器,45°角贴壁加入样本/标准品(50-100μL/孔),避免气泡或液体溅出。
样本需按梯度稀释,复孔加样量≥100μL/指标,每加一种试剂需更换吸头防止交叉污染。
孵育条件:
温度:通常为37℃,多板操作时避免叠加放置以减少边缘效应。
时间:一抗孵育1-2小时,二抗孵育30-60分钟,具体依试剂盒说明调整。
3. 洗涤
方法:甩去孔内液体后,注入洗涤液(PBST或含Tween-20的缓冲液)至满孔,浸泡30秒后拍干,重复3-5次。
关键点:洗涤不彻底会导致高背景,过度洗涤可能损失结合物,需平衡次数与强度。
4. 酶标抗体结合
加入HRP或AP标记的二抗(100μL/孔),37℃孵育30-60分钟,再次洗涤去除未结合酶标物。
5. 显色反应
底物选择:HRP常用TMB(显蓝色),AP常用PNPP(显黄色),避光条件下加入(100μL/孔)。
显色控制:室温避光反应10-30分钟,密切观察标准孔梯度,显色过深时提前终止。
6. 终止反应
每孔加入50μL终止液(如2M H₂SO₄),立即摇匀使颜色稳定(蓝色转黄色),15分钟内完成读数。
三、结果分析
读数:使用酶标仪在450nm(TMB)或405nm(PNPP)波长读取OD值,双波长检测可减少孔间干扰。
标准曲线绘制:以标准品浓度为横坐标、OD值为纵坐标,采用四参数逻辑(4PL)模型拟合曲线。
浓度计算:样本OD值代入标准曲线方程,乘以稀释倍数获得实际浓度。若OD值超出线性范围,需调整样本稀释度复测。
四、常见问题与优化策略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
五、关键注意事项
全程防污染:使用无菌耗材,操作台定期消毒,避免样本间交叉污染。
温度一致性:孵育时使用预热的湿盒或恒温摇床,减少孔间温差。
设备校准:酶标仪每年校准一次,移液器每月验证精度。
数据记录:详细记录试剂批号、操作时间及环境温湿度,便于追溯异常结果。
通过上述步骤的精细化控制,可显着提高ELISA检测的重复性与准确性,满足临床诊断与科研需求。实际操作中需以试剂盒说明书为准,结合预实验优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