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简述实验室安全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措施
(一)防火与灭火
化学实验室的易燃.易爆物品需定期检查,使用时远离火种,也不能与强氧化剂接触.实验室里严禁吸烟,严禁生火取暖;家用电器用品要经常检修,防止绝缘不良而短路或超负荷而引起线路起火.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移开可燃物,切断电源,停止通风.对小面积的火灾,应立即用湿布.沙子等覆盖燃烧物,隔绝空气使停火熄灭.火灾发生应立即报警,根据燃烧物性质使用相应的灭火器,进行抢救,以减少损失.常用的灭火器有以下几种:
1.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电器起火.
2.干粉灭火器:用于扑灭可燃气体,油类,电器设备,物品,文件资料等初起火灾.
3.1211灭火机:高效灭火剂,使用于油类,有机溶剂,高压电器设备和精密仪器等的起火.
4.泡沫式灭火器:适于油类和一般起火.
(二)一般伤害事故的处理
实验室配置药箱,内放常用医药用品:
消毒剂:75%酒精,0.1%碘酒,3%双氧水,酒精棉球。
烫伤药:玉树油,蓝油烃,烫伤药,凡士林。
创伤药:红药水,龙胆汁,消炎粉。
化学灼伤药:5%的碳酸氢钠溶液,1%的硼酸,2%的醋酸,氨水,2%的硫酸铜溶液。
治疗用品:药棉,纱布,护创胶,绷带,镊子等。
1.
割伤处理:伤口保持清洁,伤口内如有异物应小心取出,然后用酒精棉清洗,涂上红药水,必要时敷上消炎粉包扎,严重时采取止血措施,送往医院。
2.
烫伤和烧伤的处理:可在伤处涂上玉树油或75%酒精后涂蓝油烃。如果伤面较大,深度达真皮,应小心用75%酒精处理,并涂上烫伤油膏后包扎,送往医院。
3. 化学灼伤处理方法:如果沾上浓硫酸,切忌用水冲洗,先用棉布吸取浓硫酸,
再用水冲洗,接着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和,最后用水清洗。必要时涂上甘油,若有水泡,应涂上龙胆汁。至于其他酸灼伤,可立即冲洗,然后进行处理。若被碱灼伤时先用水冲洗,然后用3%的硼酸或2%的醋酸清洗。如果酸碱溅入眼内,应先用水冲洗,再5%的碳酸氢钠溶液或2%的醋酸清洗.
(三)中毒的急救措施 化学中毒有三条途径:
⒈通过呼吸道吸入有毒的气体,粉尘,烟雾而中毒;
2.通过消化道误服而中毒;
3.通过接触皮肤而中毒。
在实验室发生中毒时,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同时,紧急送往医院医治,常用的急救措施有以下几种:
1.
呼吸系统中毒,应使中毒者撤离现场。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让患者呼吸新鲜的空气。轻者会较快恢复正常。若发生休克昏迷,可给患者吸入氧气及人工呼吸,并迅速送往医院。
2.
消化道中毒应立即洗胃,常用的洗胃液有食盐水,肥皂水,3%~5%的碳酸清钠溶液,边洗边催吐,洗到基本没有毒物后服用生鸡蛋清,牛奶,面汤等解毒剂。
3. 皮肤,眼,鼻,咽喉受毒物侵害时,应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浓硫酸先用干布擦干),具体措施和化学灼伤处理相同。
(四)触电事故的急救措施
人体接触电的电压高过一定值(36伏)就可引起触电,特别是手脚潮湿更容易触电。发生触电时,应迅速切断电源,将患者上衣解开进行人工呼吸,切忌注射兴奋剂。当患者恢复呼吸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贰’ 实验室规章制度大全
实验室区域行为规范
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储存食品、饮料等个人生活物品,不得从事与实验、研究无关的活动。
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包括室内、走廊、电梯间等所有区域。
未经实验室管理部门批准,不得将非实验室人员带入。
需熟悉紧急情况下的逃离路线和应急措施,明确急救箱、灭火器材、紧急洗眼装置和冲淋器的位置,并牢记急救电话。
保持实验室门和走道畅通,合理存放实验用具,未经允许不得储存剧毒药品。
实验结束后应洗手,离开实验室时不可穿着实验服、戴手套进入餐厅、图书馆、会议室、办公室等公共场所。
保持实验室清洁,实验用具、器皿及时清洗、归位,室内和台面保持整洁,每日清理实验台至少一次。
实验过程中遇到疑问应及时向实验室或仪器设备责任人咨询,避免盲目操作。
实验期间严禁长时间离开实验现场。
晚上及节假日进行危险实验时,室内需至少有两人在场,确保实验安全。
化学品的储存保管
所有化学药品容器需贴有清晰永久标签,标明内容及其潜在危险。
所有化学药品需配备物品安全数据清单。
需熟悉所使用化学药品特性及潜在危害。
对储存过程中不稳定或易形成过氧化物的化学药品需特别标记。
化学药品应存放在合适的高度,禁止在通风橱内储存。
装有腐蚀性液体的容器应存放于较低位置,并加垫收集盘以防倾洒。
不稳定的化学品需分开储存,标签上注明购买日期,并与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药品试剂分开存放,避免相互作用产生有毒烟雾、火灾或爆炸。
挥发性和毒性物品需特殊储存条件,禁止在实验室储存剧毒药品。
实验室内不得大量储存易燃溶剂,使用时需按需领用,并放置于远离光照、热源的地方。
接触危险化学品时需穿戴工作服、防护眼镜,穿不露脚趾的满口鞋,长发束起。
腐蚀性化学品、毒性化学品、有机过氧化物、易自燃品和放射性物质不得混合存放,特别是漂白剂、硝酸、高氯酸和过氧化氢。
有机溶剂的使用
许多有机溶剂如处理不当,可引起火灾或爆炸。使用时需注意容器存放位置、保持密闭、避免火源、保持通风、控制用量、使用油浴或水浴加热、了解燃点、自燃温度、燃烧浓度范围、注意常见火源。
有毒有机溶剂长期接触或吸收可引起局部麻醉刺激或全身功能障碍。使用时需做好个人防护,保持通风,避免溢出,及时清理。
电的使用
实验室内严禁私拉电线。使用插座需了解额定电压和功率,避免超负荷。插线板禁止串接,同一插线板上避免同时使用多种电器。大型设备需独立插座。避免长期使用临时接线板。下班前应关闭所有用电器。
水的使用
实验室用水分为自来水、纯水及超纯水,使用时应按需求取水,选择合适水质,注意节约用水。超纯水和纯水应随用随取,若长期未用,重新启用前需冲洗。
液氮的使用
穿戴绝缘防护手套、长袖实验服、过脚踝鞋,戴好防护眼镜,保持环境通风。进行操作时应避免直接接触液氮。
洗液的使用
酸性洗液和碱性洗液分别使用于不同容器,玻璃仪器使用前应预洗。注意个人防护,保持通风。
仪器、设施、器具的使用
玻璃器皿使用前应检查,破损或不能修复的应按废物处理,使用前应清除残留化学药品。注意安装、保护、破碎处理、减压蒸馏保护措施、压力反应限制、避免骤冷。
旋转蒸发仪使用压力应控制在10~30mmHg,连接固定,溶剂容量不超过一半,旋转速度适宜。
真空泵使用前需接冷阱,定期更换循环泵中的水,使用后先降温、放气、关闭。
通风橱使用时,化学药品和实验仪器不可靠近出口,实验过程中不能关闭通风。
温度计选用时应考虑测量范围,避免当搅拌棒使用,破碎后应立即清理,用水银温度计应妥善处理。
气体钢瓶使用时,钢瓶表面应有清晰标签,气瓶颜色标识明确,均应装有减压阀。存放在安全位置,数量控制,避免混合存放,保持距离,使用时应擦净阀门出口,保持减压阀和出气阀完好,不得完全用空。
离心机使用时,离心管应平衡,使用前盖好盖子,调节速度,离心结束后等待停止再开盖,禁止在未完全停止前开盖或触碰转动部分。塑料离心管不宜放入热溶液或有机溶剂,避免变形。
注射器使用时避免针头刺伤或针筒破损,用后及时清洗,废弃针筒应先毁坏再处理。
冰箱和冰柜使用时,严禁存放个人食品,低沸点试剂应有标签,所有容器需密封,定期清洗和清除样品。
实验室主要的安全事故
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生物安全事故、毒害事故、设备损坏事故、机电伤人事故、设备或技术被盗事故。
预防措施
杜绝人为隐患,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素养;构建安全环境,完善硬件和软件设施;建立制度体系,提高安全意识。
化学实验室守则
保持实验室安静,学生需按秩序就座,教师提前讲清实验内容、目的和步骤,实验前检查仪器、药品,实验过程中按步骤操作,做好记录,实验结束后整理、清洗并保持实验室整洁。
化学仪器室规章制度
器材室工作人员需注意防火、防盗、防毒,定期清查核对,教学仪器不得外借,教师领取仪器、药品需履行借用手续,实验后及时归还,严格危险药品和贵重仪器的保管、使用制度,禁止在室内吸烟和饮食,易燃、易爆废液集中处理,爱护公共财物和仪器设备,节约药品,损坏仪器如实登记,酌情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