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导线测量的详细步骤
分为两步骤,1、外业.2、内页
外业:在测站点架设仪器,观测后视点与前视点的角度、(高差、垂直角度、斜距)平距
注:括号里面是你需要三角高程测量是需要的数据.
内页:将导线所有测站的角度、距离计算出均值.
具体的限差规范可参考网上的 测量规范.
‘贰’ 导线测量的步骤是什么
1、导线施测前的准备工作
(1)业务准备:
1)学习技术设计书,了解工程的性质、来源、目的、技术要求、质量要求、工期要求等。
2)学习所涉及的各工程类别的相关规范,了解基本技术要求。
3)学习各工种操作、配合基本要求。
4)依据设计书要求,在已有的地形图上大概设计出导线点位。
5)检查已知点平面成果的投影带号是否正确,各批已知点成果坐标系统是否统一,水准点等已知点高程系统与设计要求是否一致。
(2)仪器设备检查及生产资料准备:
1)了解经纬仪、全站仪等型号,测距、测角精度,检查仪器加常数、乘常数等参数设置是否正确。
2)在平坦的地面上钢尺量距4~5m,用全站仪测量平距,检查棱镜常数是否设置正确,若有问题应及时向生产负责人汇报,以获得正确棱镜常数,重新设置。
3)实测前检验仪器在经过长途搬运后各项指标是否正常。
4)检查棱镜、觇板、基座、脚架是否正常,数量是否满足生产要求。
5)检查记录手簿是否带够,若为电子手簿,应熟悉记录手簿软件,检查软件运行情况,与台式机数据传输情况等。
6)检查辅助测量的物品是否齐备,如记录板、铅笔、钢卷尺、做标记的红布、木桩、油漆、毛笔等。
7)全站仪及对讲机等需充电设备应及时充电。
2、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主要有踏勘选点并建立标志、测量导线边长、测量转折角和连接测量。
(1)踏勘选点并建立标志:首先调查搜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高一级的控制点的成果资料,然后将控制点展绘在地形图上,并在地形图上拟定出导线的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去踏勘,实地核对、修改、落实点位并建立标志。若测区没有地形图资料,则需到现场详细踏勘。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分布、测区地形条件及测图和施工需要等具体情况,合理选定导线点的位置。实地选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使相邻点间通视良好,地势平坦,方便测角和量距。
2)将点位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
3)点所在处应视野开阔,便于进行碎部测量。
4)导线点的密度应够,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5)视线中间应无隆起,视线距地面最低不少于2m。
6)导线各边长应大致相等,相邻边长的长度尽量不要相差太大,导线边长应符合有关技术要求。
选定导线点后,应马上建立标志。若是临时性标志,通常在各个点位处打上大木桩,在桩周围浇灌混凝土,并在桩顶钉一小钉;若导线点需长时间保存,就应埋设混凝土桩或石桩,桩顶刻“十”字,作为永久性标志。
为了便于寻找,导线点还应统一编号,并做好点之记。即绘一草图,注明导线点与附近固定而明显的地物点的尺寸及相互位置关系。
(2)测量导线边长:可用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测定导线边长,测量时要同时观测竖直角,供倾斜改正用。若用钢尺量距,钢尺使用前须进行检定,并按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进行量距。
(3)测量导线转折角:导线转折角分左角和右角,在导线前进方向右侧的转折角为右角,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转折角为左角。可用测回法测量导线转折角。
一般在闭合导线中均测内角,若导线前进方向为顺时针则为右角,若导线前进方向为逆时针则为左角;在附合导线中常测左角,也可测右角,但要统一;在支导线中既要测左角也要测右角,以便进行检核。各等级导线测角时应符合其相应的技术要求。
(4)连接测量:当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连接时,须进行连接测量,即进行连接边和连接角测量,作为传递坐标方位角和坐标的依据。若附近没有高级控制点,则应用罗盘仪施测导线起始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起始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
(2)导线测量的施测步骤及方法扩展阅读
选择相邻点相互通视的一系列控制点构成导线,直接测定导线的各边边长及相邻导线边的夹角,已知一个点的坐标和一条边的方位角就可以推算出所有其他控制点的坐标.
测法
三角(三边)测量:在地面选一系列控制点,相互连接成若干个三角形,构成各种网(锁)状图形。通过观测三角形的内角或(边长),再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坐标、起始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经解算三角形和坐标方位角推算可得到三角形各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进而有直角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待定点的平面坐标。
导线测量: 将控制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折线,成为导线,这些控制点为导线点,点间的折线便称为导线边,相邻边的夹角称为转折角。于坐标方位角已知的导线边线连接的转折角称为连接角。通过观测导线边的边长和转折角、根据起算数据经计算获得导线点的平面坐标,称为导线测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导线测量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导线测量
‘叁’ 全站仪附和导线测量的步骤及数据处理方法是什么
导线测量步骤:
1、在AC点架设基座、B架设仪器。
2、量取ABC到点位的高度并记录。
3、在仪器中输入量取的高度及A点的高
4、仪器竖丝照准A点,设置一个整数角度,然后偏移一点角度,再旋转回去(减少因仪器按键的误差)记录角度。接着旋转仪器目镜至C点并照准,记录角度。 倒镜(盘右)后再次照准C点,记录角度,再次旋转到A点,记录角度。同样的方式测3到4次,看夹角是否稳定,得到左夹角。
5、依照4的步骤得到右夹角。
6、左角加上右角是否等于360度,不等,按照角度比例分配。
7、把3部量取的高度,输入到仪器中。横丝照准A点(如果不需要三角高程可以不用很准确)测得距离及高差。同样3次以上取均值。
8、按照7部测得B到C的距离及高差。
9、本站结束,仪器往C点。
附和导线平差步骤:
1、已知起始边与结束边的方位角及坐标。求得坐标增量闭合差等。
2、通过起始边通过测量数据算的结束边的方位角,看是否相同,坐标是否相同
3、修正测量数据,与已知数据相同。
‘肆’ 导线测量方法
测回法,根据线路和已知条件选择是闭合还是符合导线
‘伍’ 全站仪导线测量的具体的操作步骤
实地选定控制点
总之,仔细看看表格,按照格式将数据填写到对应的位置就行了。计算过程中如果发现2C值太大,就检查一下仪器是否精平到位。还要留心核对半测回之间、各测回之间测得的水平角、距离结果是否吻合。如果相差很大,则应该废除熂重新测量。如果相差不大就取平均值作为观测结果。为提提高计算精度,计算水平角值建设保留1位小数,距离值建设保留4位小数。
‘陆’ 全站仪怎么测导线具体步骤
全站仪测量闭合导线的具体步骤
1,测出每个夹角和距离
2,内业计算,算出闭合差,然后符合限差的话就反号按内
角个数分配
3,算出改正后的方位角
4,坐标增量计算
5,得出每个点的坐标全站仪附和导线正倒镜测量,仪器的
转动方向具体步骤:
导线转折角分为左角和右角:
左角: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称为左角。
右角:在导线前进方向右侧的水平角称为右角。
观测方向少于3个方向时,
符合导线采用方向观测法,
即
“后
-前-前-后”,“正-正-倒-倒”:
上半测回:先观测后视点正镜(盘左)水平角,顺时针转动
水平度盘照准前视点,观测前视点的正镜(盘左)水平角
下半测回:先观测前视点倒镜(盘右)水平角,逆时针转动
水平度盘照准后视点,观测后视点的倒镜(盘右)水平角
谢谢,请采纳
‘柒’ 导线测量方法和步骤
导线测量外业
测量步骤
步骤1,在控制点上架设已经鉴定、校正合格的全站仪,按实际情况设置气温、气压等参数,精确对中、整平,由于不测量高程所以仪高和镜高可以随意。两个棱镜分别立在测站点前、后的相邻控制点上,本案例的测站顺序是G2-D1-D2-D3-G3。(本测站是G2)
步骤2,盘左位照准后方点,手动将水平角置零,并在观测记录表上记下此时水平角的读数。然后测距,可多测量几次选择稳定值,也做好记录。
步骤3,盘左位照准前方点,这时水平角读数会发生变化,记录下这个读数。然后同前面一样的测中和记录。这时上半测回就完成了。
步骤4,盘右位照准后方点,记录水平角读数,测距并记录读数。
步骤5,盘右位照准前方点,记录水平角读数,测距并记录读数。这样一个测回就完成了。
第二测回的操作与第一测回基本相同,只有一点不同,就是前面说的置盘的初始读数。当每个测站都按要求的测回数观测完成后,就进入下一个测站,进行同样的操作,直到测完全部的水平角为止。
路线图
数据记录
记录员应及时计算2C值、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距离等数据。
计算方法:
2C值=(盘左读数加上或减去180)-盘右读数。
上、下半测回角值=后方点读数-前方点读数。
一测回角值=上、下两个半测回的平均值
平均角值=各个测回的平均值。即水平角。
距离的计算方法跟水平角相同。
‘捌’ 全站仪导线测量步骤
全站仪导线测量步骤并不复杂,下面讲解一下详细的测量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1、到达指定观测点后,首先要把全站仪的支腿调整平稳,观察一下图中手指的(红框处)圆盘位置,只要里面保持在中心位置就可以了。
‘玖’ 导线测量的基本方法
拿出万用表,先把万用表的红色表笔的一端插在万用表的正插孔里面,黑色表笔一端插在负插孔里。
在测量之前,要清楚被测的电源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大概电压有多高(如不知电压有多高,那应先将电压量程调至最大。
如果要测的是交流电的电压,应将量程开关调到V~区内相应的电压数上;再找到需测的直流电源的导电处。
在测量电压时,先将万用表上的红色测量表笔接到该线束的导线上。
再将万用表的黑笔与线束上的黑色线相接,连接后,两支表笔保持稳定,不要松动。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