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疫情防控演练方案及流程是什么
方案:每日晨检演练,发现1名学生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
流程:
1、参与晨检的老师提前到达学校,进行消毒、体温检测等环节处理,做好学生晨检准备。
2、学生到达校门处,按照《疫情防控工作预案》中规定的各班级入校次序,在规定通道按1米以上间隔距离有序进入校园。
3、值班老师对到校学生依次进行手部消毒、健康情况询问等,待学生进入指定通道口,晨检老师检测学生体温,检测体温正常的学生迅速按照指定通道进入教室。
疫情应急处置流程
1、报告,一旦发现疑似病人,值班老师或班主任立即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启动应急处置流程,综合协调、疫情监测、现场处置、对外联络、消毒防疫、宣传教育各组当班教职工迅速进入岗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2、隔离,迅速将患病学生带到隔离室观察,稳定学生情绪后,再次测量体温,并对疫情学生进行初步救治。患病学生所在班级其他学生停止校内常态活动,转移到备用教室,消毒防疫组对该班教室进行消毒。
3、送医,立即通知学生家长,由家长自驾接学生去医院就医, 如果家长不能及时赶到就拨打120,如120遇突发情况不能及时赶到,迅速调用其它车辆将其送往定点医院发热门诊。
② 防疫工作的具体措施
防疫工作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高度重视疫情状况,通过正当渠道及时了解全国疫情、当地疫情新动态,在疫情面前,不恐慌,不信谣,不违禁;
2、不到公共场所和人群聚集区,切断疫情人传人的一切可能通道与途径;
3、停止一切个人、单位聚会聚餐,用足节日时间与家人团聚;
4、个人和家庭成员出现疫情症状,第一时间通过电话与防疫部门报告,争取在专业指导下安全救治;
5、发现亲属、朋友、邻居中有近期从疫情高风险地区来人的,应对其阻隔并立即向社区和防疫部门报告;
6、在卫健机构专业指导下采取相关防疫措施,不轻信非正当渠道传言,加强个人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四十一条
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即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上级人民政府作出不予批准决定的,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解除隔离措施。
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
隔离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③ 疫情防控措施和做法
强化工作举措,筑牢疫情防控防线。各级各地应按照病毒传染的风险程度和危害程度,实施差异化的精准防治,用好健康码、社区宣传、群众监督等各种手段,从监测预警、宣传发动、排查发现、防疫处置、依法查处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形成工作闭环,全面消除外防输入的死角和盲区,切实筑牢各道防线,细化完善政策措施,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守住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推动经济发展企稳向好。
落实工作责任,织密疫情防控网。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责任,强化防控网格化管理模式。同时,要持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从严落实各项管控措施,坚决防范聚集性疫情发生。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要认真贯彻落实疫情防控的各项决策部署,严明工作纪律,强化责任担当,落实落细防控措施,毫不动摇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以铁的纪律倒逼责任落实。
秋冬即至,“疫考”未结,“考卷”难度更大,肩上责任更大、压力更重。各级各地要切实担起责任,在思想上、行动上、责任上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决守护住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杨渡云)
④ 防护疫情的10条措施有哪些
第一:不麻痹、不大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疫情防控方面,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毁掉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不麻痹、不松懈、不大意,坚持做好防护,才能阻断新冠病毒传播。
第二:戴口罩、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即使是炎炎夏日,也要坚持戴口罩,尤其是前去公共场所、密闭空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正确佩戴口罩。
第三:打喷嚏、讲礼仪。咳嗽、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常常携带病毒,可直接或间接导致病毒传播。因此,咳嗽、喷嚏时一定要用纸巾、手绢、手肘来捂住口鼻。
第四:勤洗手、讲卫生。勤洗手、讲卫生是保证身体健康最重要的方法。饭前便后、接触外界物品后,触摸口眼鼻之前,请务必认真清洗双手,遵循七步洗手法,用肥皂(洗手液)和流水搓揉至少20秒。
第五:常通风、不可少。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可有效降低空气中病毒和细菌的浓度,减少疾病传播风险。每天应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尤其是密闭的空调房一定要定期开窗通风。
第六:一米距、更安全。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病毒感染。守住一米线,出行勿拥挤,保持安全距离,于人于己都有益。
第七:少出门、不聚集。公共场所人员多、流动大,聚餐、聚会易导致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因此人多场所不要去,拥挤场所要回避。少出门、不扎堆。
第八:打疫苗,很重要。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最有效、最便捷的手段。防控新冠病毒,接种疫苗和个人防护一个都不能少。凡是符合接种条件的人员要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为构建免疫屏障贡献一臂之力。
第九:讲科学、强免疫。饮食营养均衡、适度运动锻炼,坚持规律作息,不熬夜,保证睡眠充足,保持良好心态,可以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
第十:有症状,早就医。主动做好健康监测,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主动告知旅居史、接触史,不隐瞒、不回避,并遵医嘱留观排查。
⑤ 疫情防控五步法指什么
“走、看、访、谈、报”的监督“五步法”。
走,主要是倾听民意,深入到居民小区、市场超市、企业商户了解实际疫情防控工作实情;看,主要是有的放矢,着重对社区、经济联社防疫物资的分配、发放、使用等环节加以监督,检查是否存在优亲厚友、以权谋私等问题。
访,主要是配合工作,与“三人小组”一同上门探访居家隔离人员,通过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发现防控漏洞和不足。
谈,主要是抓早抓小,对于群众反映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谈话,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报,主要是及时报告,对于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反馈到派街监察组,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解决。
同时,指导各社区监察站根据“五步法”做到“必检、必查、必问、必核、必报”,从而提高监察站站长们的监督工作水平。通过运用“五步法”,各社区监察站一方面突出在防控一线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监察站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⑥ 疫情防控措施有哪些
疫情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外出佩戴口罩。
2、主动做好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主动测量体温。若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戴上口罩及时就近就医。
3、办公场所要注意加强通风清洁,配备洗手液、消毒剂等防护用品。食堂也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建议错峰吃饭,减少聚集。
4、注意营养,适度运动。
5、出行前若无可疑症状,可正常出行。若出现可疑症状,建议居家休息和就地就医,待症状消失后再启程。
(6)防疫情的工作方法程序步骤扩展阅读:
纵观国内外疫情形势,常态化疫情防控是一项艰巨繁重又较为持久的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只有把疫情防控这根弦绷紧,把常态化疫情防控抓紧抓实抓细,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不断巩固发展疫情持续向好形势,才能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⑦ 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村卫生室(站)接诊流程内容包括什么
一莫大意。时刻保持警惕,及时掌握返乡重点人员情况。
二熟程序。熟练掌握疫情防控相关预案操作流程。
三勤通风。做好村卫生室每日定时通风和环境消毒。
四重防护。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规范穿脱工作服,做好手卫生和消毒,对工作服定期清洁消毒。
五量体温。就诊人员戴口罩、测体温、健康码査验、1米线、不聚集。对不能自主提供健康码人员登记详细信息。
六问症状。询问就诊人员是否有发热、咳嗽、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是否自行服用过退烧药。
七査旅居。核问前14天旅居史和与中高风险地区、入境人员接触史;冷链物流工作经历或人员接触史;近期有无参加聚集活动,是否接触过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病例。
八录信息。落实信息登记责任,准确记录就诊人员信息。
九快报告。强化首诊责任,1小时内向乡镇卫生院报告可疑患者信息。不截留发热等可疑患者,指导做好个人防护,协调就近闭环转至上级发热门诊(诊室)。
十严消毒。接诊发热或可疑患者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⑧ 怎样预防疫情我们该怎么做
根据中疾控和世界卫生组织各方专家的观点,公众预防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勤洗手
包括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咳嗽或打喷嚏后;照护病人时;饭前便后;手脏时;在处理动物或动物排泄物后,立刻用肥皂、含有酒精的洗手液和清水洗手。
2、主动防护
在自己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袖口或屈肘将口鼻完全遮住,并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并洗手。易感人群应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可佩戴口罩减少接触病原风险。
避免在未加防护情况下与病人密切接触,避免触摸其眼、口、鼻。同时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开窗通风,环境清洁。
3、避免密切接触
尽量避免在未加防护情况下与养殖或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避免与生病的动物和变质的肉接触;避免与生鲜市场里的流浪动物、垃圾废水接触。
4、良好安全饮食习惯
将肉和蛋类彻底煮熟食用,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
(8)防疫情的工作方法程序步骤扩展阅读:
不仅要在生理上预防,心理防疫成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为此,心理专家建议,要减少疫情的冲击和影响,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做些尝试:
一、正确接收和解读疫情信息,廓清认知迷雾
现在媒体信息高度发达,自媒体消息铺天盖地,有的配发了大量真假混杂的图片和视频,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对于缺乏疫情相关知识的个体,确实很难甄别。因此应要减少浏览这些文字、图片和视频的时间,每天只获取官方正规渠道发布的简单通报即可。
二、坚持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把握生活节奏
给自己安排难度适中的工作任务,把日程表安排得紧凑、充实一些,不要留大片的空白时间来刷手机。作息时间要有规律,准时安排吃饭、休息、阅读、运动、家务和亲子游戏,尽快恢复生活常态。不要试图用药物或成瘾物质来麻醉自己,尽量减少酒精、咖啡因或尼古丁的摄入量。
三、保持正面积极的社会连接,传递正能量
通过电话、短信、微信或视频等方式,跟值得信任的家人、朋友分享或倾诉你的想法和感受,相互鼓励,相互支持,沟通感情,释放压力。关注传播积极信息的公众号,与那些保持乐观心态的人交流,避开那些喜欢危言耸听、传播谣言的人。
四、响应支持政府的应对策略,积极配合防控
不要相信网络上制造的恐慌谣言,要相信政府,相信科学,对疫情的认识了解需要时间,对疫情的控制也需要时间,按照官方发布的指南做好防控,恰当安排自己的生活。
五、努力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化解负面情绪
要接纳自己的焦虑不安,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自己的警觉水平,是一种保护性反应。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慢慢消化这些负面情绪,如果负面情绪持续时间较长,自己无法排解,需要及时求助专业的心理服务,尤其是有危机干预和创伤治疗的专业人员与机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