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安装方法 > 电气设备灭火的方法步骤

电气设备灭火的方法步骤

发布时间:2022-05-25 07:51:02

1. 遇有电气设备着火时应如何处理

当电力线路、电气设备发生火灾,引着附近的可燃物时,一般都应采取断电灭火的方法,即根据火场不同情况,及时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扑救。

要注意千万不能先用水救火,因为电器一般来说都是带电的,而泼上去的水是能导电的,用水救火可能会使人触电,而且还达不到救火的目的,损失会更加惨重。发生电气火灾,只有确定电源已经被切断的情况下,才可以用水来灭火。在不能确定电源是否被切断的情况下,可用干粉、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灭火剂扑救。

电器着火中,比较危险的是电视机和电脑着火。如果电视机和电脑着火,即使关掉电源,拔下插头,荧光屏和显像管也有可能爆炸。为了有效地防止爆炸,应该按照下列方法去做:

电视机或电脑发生冒烟起火时,应该马上拔掉总电源插头,然后用湿地毯或湿棉被等盖住,这样既能有效阻止烟火蔓延,一旦爆炸,也能挡住荧光屏的玻璃碎片。

(1)电气设备灭火的方法步骤扩展阅读:

用电防火

1、不要购买"三无"的假冒伪劣家用产品。

2、使用家电时应有完整可靠的电源线插头。对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都要采用接地保护。

3、不能在地线上和零线上装设开关和保险丝。禁止将接地线接到自来水、煤气管道上。

4、不要用湿手接触带电设备,不要用湿布擦抹带电设备。不超负荷运行电气设备。

5、不要私拉乱接电线,不要随便移动带电设备。

6、检查和修理家用电器时,必须先断开电源。家用电器损坏后要请专业人员或送修理店修理;严禁非专业人员在带电情况下打开家用电器外壳。

7、家用电器的电源线破损时,要立即更换或用绝缘布包扎好。

8、家用电器或电线发生火灾时,应先断开电源再灭火。

2. 怎样扑救电气火灾

(1)断电救火。发生电气火灾时,应尽可能实施断电救火。断电的最简便办法是拉开故障线路的电源开关或断开其熔断器。由于发生火灾时这些设备的绝缘强度可能降低,故上述操作应借助绝缘工具来进行。

扑灭电气火灾的方法

(2)带电救火。如果无法切断电源或时间紧迫来不及切断电源时,可实施带电救火。带电救火是一项危险的操作,必须注意下列安全事项。

①正确选用灭火器材:要使用不导电的二氧化碳或其他干粉性灭火剂来灭火。如果附近没有这些器材,也可使用干燥的沙土覆盖等办法灭火。必须注意,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剂,因为它们导电,可能造成短路,或使人触电。

②救火人员要保证安全:由于是带电救火,救火人员务必注意不要触电。例如应使人体和所携带的灭火器材与带电体保持一定距离;若有导线断落地面,应防跨步电压触电;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要注意通风,防止喷出物溅在皮肤上造成冻伤等。

以上所介绍只是火灾现场的应急措施,情况严重时应速报火警。

3. 遇有电气设备着火,应如何扑救

当电力线路、电气设备发生火灾,引着附近的可燃物时,一般都应采取断电灭火的方法,即根据火场不同情况,及时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扑救。

要注意千万不能先用水救火,因为电器一般来说都是带电的,而泼上去的水是能导电的,用水救火可能会使人触电,而且还达不到救火的目的,损失会更加惨重。发生电气火灾,只有确定电源已经被切断的情况下,才可以用水来灭火。在不能确定电源是否被切断的情况下,可用干粉、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灭火剂扑救。

电器着火中,比较危险的是电视机和电脑着火。如果电视机和电脑着火,即使关掉电源,拔下插头,它们的荧光屏和显像管也有可能爆炸。为了有效地防止爆炸,应该按照下列方法去做:

电视机或电脑发生冒烟起火时,应该马上拔掉总电源插头,然后用湿地毯或湿棉被等盖住它们,这样既能有效阻止烟火蔓延,一旦爆炸,也能挡住荧光屏的玻璃碎片。

注意切勿向电视机和电脑泼水或使用任何灭火器,因为温度的突然降低,会使炽热的显像管立即发生爆炸。此外,电视机和电脑内仍带有剩余电流,泼水可能引起触电。灭火时,不能正面接近它们,为了防止显像管爆炸伤人,只能从侧面或后面接近电视机或电脑。

(3)电气设备灭火的方法步骤扩展阅读

家用电器内的变压器是引起火灾的根源。

家用电器的变压器一般都是由铁芯、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组成。初级线圈接交流电源,次级线圈接负载。变压器工作时,由于在进行电磁电的能量转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定量的能量损耗,因而变压器会发热。

即使在次级线圈的负载断开后,由于初级线圈仍处在通电状态,线圈上还有一定量的电流,既空载电流。在一般情况下,这点空载电流是微不足道的,即使变压器长时间通电,最多有点发热而已。许多家用电器内的电源变压器初级线圈不设开关,直通电源,只要变压器质量可靠,不拔电源插头一般是不会发生问题的。

但是,如果变压器的线圈在制作过程中或使用过程中受到过损伤,达不到规定的绝缘能力,在长时间通电后就可能发生线圈的匝间短路。这种局部短路一旦发生,电流就增大,加剧变压器发热。变压器的温度升高后又反过来促使线圈绝缘进一步损坏,电流也进一步增大。

由于电流的逐渐增大的,线路上的保险丝往往不会及时断开。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当温度升高到足以引燃绝缘材料时,变压器就会开始燃烧。所以,变压器长时间通电就有引起火灾的可能。

4. 电气起火的灭火方法

电气起火的灭火方法:
①及时切断电源。若 仅个别因电器短路起火,可立即关闭电器电源开关,切断电源。若整个电路燃烧,则必须拉断总开关,切断总 电源。如果事故地离总开关太远,来不及拉断,则应采 取果断措施,将燃烧处的电线用正确方法切断。注意切 勿用手或金属工具直接拉扯或剪切,而应站在木凳上用 有绝缘柄的钢丝钳、斜口钳等工具剪断电线。切断电源 后方可用常规的方法灭火,没有灭火器时可用水浇灭。
②电器设备着火后,不能直接用水冲浇。因为水有导电性, 进入带电设备后易引触电,会降低设备绝缘性能,甚至 引起设备爆炸,危及人身安全。变压器、油断路器等充 油设备发生火灾后,可把水喷成雾状灭火。因水雾面积 大,水珠小,易吸热汽化,可迅速降低火焰温度。
③使用安全的灭火器具。电器设备运行中着火时,必须先切 断电源,再行扑灭。如果不能迅速断电,可使用二氧化碳、 四氯化碳、1211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等器材。使用时, 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对10千伏及以下的设备灭火 距离不应小于40厘米。
④绝对不能用酸碱或泡沫灭火器, 因其灭火药液有导电性,使用手持灭火器的人员会触电。 而且这种药液会强烈腐蚀电器设备,事后不易清除。
⑤居 室、楼道或邻近房屋起火时,一定要首先关闭总电源开关, 否则极易引起电线短路,从而助长火灾蔓延。

5. 电气设备着火时,首先应采取什么措施

停电。

灭火前的电源处理。发生电气火灾时,应尽可能切断电源,而后在扑救,以防人身触电。停电时应按规程所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严防带负荷拉刀闸。在火场内的开关和刀闸,由于烟熏火烤,其绝缘性能可能降低或被破坏,因此操作时应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并使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

切断带电线路导线时,切断点应选择在电源侧的支持物附近,以防导线断落后触及人体或造成短路。切断低压多股绞线时,应分相剪断且应使用有绝缘手柄的电工钳。

(5)电气设备灭火的方法步骤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完善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安装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

2、线路敷设规范,连接可靠,线径符合使用要求。

3、用电设备完好,设备与电源连接可靠,不超载使用电气设备。

4、安装使用合格的电气元件和设备。

5、定期检查绝缘性能、电器元件功能及设备状况,特别是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的可靠性。

6、安装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6. 如何扑救电气设备的火灾

方法:

1、遇有电气设备着火时,应立即将有关设备的电源切断,然后进行灭火。对可能带电的电气设备以及发电机、电动机等,应使用干式灭火器、二氧化碳或1211灭火器灭火;

2、对充油设备可使用干式灭火器、1211灭火器等灭火,不能扑灭时再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不得已时可用干砂灭火;

3、地面上的绝缘油着火,应用干砂灭火。扑救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火灾(如电缆着火等)时,扑救人员应使用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

(6)电气设备灭火的方法步骤扩展阅读:

平常要做好预防电气设备的防火措施:

1、经常检查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查接头是否松动,有无电火花发生,电气设备的过载、短路保护装置性能是否可靠,设备绝缘是否良好。

2、合理选用电气设备。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安装使用电气设备时,应选用防爆电器,绝缘导线必须密封敷设于钢管内。应按爆炸危险场所等级选用、安装电器设备。

3、保持安全的安装位置。保持必要的安全间距是电气防火的重要措施之一。为防止电气火花和危险高温引起火灾,凡能产生火花和危险高温的电气设备周围不应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4、保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电气设备运行中产生的火花和危险高温是引起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为控制过大的工作火花和危险高温,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应由经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

5、通风。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运行的电气设备,应有良好的通风,以降低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其通风系统应符合有关要求。

6、接地。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的接地比一般场所要求高。不论其电压高低,正常不带电装置均应按有关规定可靠接地。

7. 扑救电气火灾有哪些方法

扑救电气火灾的方法:

1、发生火灾时要首先切断电源以免触电,避免电气设备与线路短路扩大。

2、火灾区域内电气设备由于受潮及烟薰,绝缘能力降低,拉开开关时要使用绝缘工具。

3、剪断电线时,不同线路应在不同部位剪断,以免发生两相或三相短路,架空线路在支持物件附近断开。

4、带电线接地时应设警戒区域,防止人员进入而触电。

5、带电灭火时选用不导电的灭火器如二氧化碳、四氯化碳、干粉灭火器等。

(7)电气设备灭火的方法步骤扩展阅读:

防火要点:

电气线路设计和设备的选型要科学、合理。

电气线路施工和设备安装要规范,符合规定要求。

要定期开展电气安全检查,及时更换老化的线路,对有故障的设备进行维护、修理。

要注意家庭电气防火,家庭要选择安全、合格的电器产品;安装大功率电器,需增设改变线路时应由电工负责施工,不要私自乱拉乱接;家庭不宜使用大功率的灯具照明,常用具要与可燃物保持一定距离;

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不用时,应将插头拔下断开电源;一旦发生电气火灾,要迅速切断总电源,再用灭火器等进行灭火。遇紧急情况及时拨打火警电话。

8. 电气设备着火后应使用什么来灭火

干粉灭火器,因为干粉是不导电物质,因此能够用来扑救带电装置的火灾。当然,电器装置在运行中着火时,应该先关闭电源,再来扑救火灾。若是无法快速断电,可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1211灭火器等灭火器,并且使用时,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电气设备着火的原因
1、线路老化:
电气设备之所以会着火,其首要原因就是线路存在老化现象,比如:线路的绝缘层退化、铜铝线连接不到位并且缺乏专人排查维保,一旦存在漏电,电火花极有可能造成绝缘层点燃而引起火灾。
2、电线短路:
其次,短路也是造成电气火灾的重要问题。当发生短路时,电流可刹时抵达正常的数10倍,造成线路温度上升,当满足绝缘层燃烧温度时,电气引发火灾。
3、未关电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灯具、电热装置时,必须隔开易燃物体,如果家中无人时没有关掉电闸,一旦热量接触易燃易爆品都极有可能会引发火灾隐患。
电气设备着火处理方法
(1)需立马把相关装置的电源关掉,接着再来灭火。
(2)若是地面绝缘油着火,必须用干砂进行灭火处理。
(3)对于带电的电气装置、电动机等,应采用干式、1211等灭火器进行灭火。

9. 电器火灾应如何扑救

1、电器设备着火后,不能直接用水冲浇。因为水有导电性,进入带电设备后易引起触电,会降低设备绝缘性能,甚至引起设备爆炸,危及人身安全。

2、电视机万一起火,应在切断电源后,用棉被将其盖灭。灭火时,只能从侧面靠近电视机,以防爆炸伤人。或使用灭火器灭火,不应直接射向电视屏幕,以免其受热后突然遇冷而爆炸。

3、如果是电脑着火,即使关机,甚至拔下插头,机内的元件仍然很热,仍会迸出烈焰并产生毒气,屏幕也可能爆炸。应在电脑开始冒烟或起火时,马上拔掉电源插头或关闭电源总开关,然后用湿毛毯或棉被等盖住电脑,这样既能阻止烟火蔓延,也可挡住爆炸碎片。

4、切勿向失火的电脑泼水,即使已关掉电源的电脑也是这样,因为温度突然降下来,会使炽热的设备爆裂。此外,电脑内仍有剩余电流,泼水可能引起触电。同时,切勿揭起覆盖物观看,灭火时,为防止爆炸伤人,只能从侧面或后面接近电脑。



(9)电气设备灭火的方法步骤扩展阅读:

有些家庭在选用家用电器时,忽略了电气质量,使用假冒伪劣电气产品,电气本身配电控制系统保护程度低,可靠性能差,不能有效保护用电设备的用电安全,当出现短路或过负荷等情况时,无法自动保护,随时都有发生火灾的危险。

一些家庭安全用电意识薄弱,在实际生活中,只考虑到自身方便,不按照用电管理规定和布线要求,违章私拉乱接电线或任意切断,用铜丝、铝丝、铁丝代替保险丝。

不能正确使用家用电器,如使用电热水器、电熨斗、电饭锅等电器后离开时不及时关闭电源,或在使用电脑、电视机、音响等家电时不拔电源插头,致使电器本身仍处于局部通电状态,长时间蓄热引起电器故障引发火灾。

10. 遇有电气设备着火时,应如何扑灭

遇到电气设备着火时,应立即将有关设备的电源切断,然后进行扑救。对带电设备应使
用干式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灭火,不得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用高压水枪对带电
设备灭火时,喷嘴要接地,人员要戴绝缘手套。使用有毒灭火器时,扑救人员应用湿毛
巾捂住嘴鼻并站在上风口喷射,以防中毒,灭火后应注意通风。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
扑救人员不可手摸金属枪,不可把喷筒对着人,要防止干冰沾着皮肤伤人。

阅读全文

与电气设备灭火的方法步骤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汽车座位的正确安装方法 浏览:443
210除以42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692
自行车菜篮子的安装方法 浏览:522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成就 浏览:406
找野生竹鼠的方法视频 浏览:602
井下c02的检测方法 浏览:939
箍筋的大小和连接方法 浏览:420
研究两者的关系用什么方法 浏览:784
发热解决方法 浏览:31
两个路由连接方法的图文教程 浏览:534
必须要回头的方法图片 浏览:136
软管连接器使用方法 浏览:186
电缆铁皮的连接方法 浏览:309
在田里整头蒜种蒜苗的方法与步骤 浏览:924
如何选择恰当的函数表示方法 浏览:953
文本分析法是什么方法 浏览:941
图片的选择方法 浏览:40
小米怎么做好吃又简单方法 浏览:891
财产转移常用方法 浏览:491
市政工程建筑材料检测标准及取样方法 浏览: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