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目前常用的兩種程序設計方法是
A、結構化程序設計和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結構化程序設計(structured programming)是進行以模塊功能和處理過程設計為主的詳細設計的基本原則。結構化程序設計是過程式程序設計的一個子集,它對寫入的程序使用邏輯結構,使得理解和修改更有效更容易。
而面向對象程序設計(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作為一種新方法,其本質是以建立模型體現出來的抽象思維過程和面向對象的方法。
(1)常用的程序設計方法及基本思想擴展閱讀:
結構化程序設計的原則:
結構化程序設計採用自頂向下、逐步求精的設計方法,各個模塊通過「順序、選擇、循環」的控制結構進行連接,並且只有一個入口、一個出口。
結構化程序設計的原則可表示為:程序=(演算法)+(數據結構)。
演算法是一個獨立的整體,數據結構(包含數據類型與數據)也是一個獨立的整體。兩者分開設計,以演算法(函數或過程)為主。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軟體工程師越來越注重於系統整體關系的表述,於是出現了數據模型技術(把數據結構與演算法看做一個獨立功能模塊),這便是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雛形。
㈡ 什麼是結構化程序設計它有哪幾種基本程序結構請說明理由。
結構化程序設計就是程序的設計按照一定的規范進行設計,這種程序設計方法利於程序的編寫、閱讀、修改和維護,減少了程序的出錯的概率,提高了程序的可靠性,保證了程序的質量。
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把一個復雜問題的求解過程分階段進行。具體地說,就是「自頂向下、逐步細化」。
(1)順序結構及程序設計;
(2)選擇結構及程序設計;
(3)循環結構及程序設計;
㈢ 程序設計主要有哪些方法
1、結構化程序設計
在結構化程序設計中,任何程序段的編寫都基於3種結構:分支結構、循環結構和順序結構。程序具有明顯的模塊化特徵,每個程序模塊具有惟一的出口和入口語句。結構化程序的結構簡單清晰,模塊化強,描述方式貼近人們習慣的推理式思維方式,因此可讀性強。
2、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方法是盡可能模擬人類的思維方式,使得軟體的開發方法與過程盡可能接近人類認識世界、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和過程,也即使得描述問題的問題空間與問題的解決方案空間在結構上盡可能一致,把客觀世界中的實體抽象為問題域中的對象。
程序設計的分類
1、按照結構性質,有結構化程序設計與非結構化程序設計之分。前者是指具有結構性的程序設計方法與過程。它具有由基本結構構成復雜結構的層次性,後者反之。
2、按照用戶的要求,有過程式程序設計與非過程式程序設計之分。前者是指使用過程式程序設計語言的程序設計,後者指非過程式程序設計語言的程序設計。
3、按照程序設計的成分性質,有順序程序設計、並發程序設計、並行程序設計、分布式程序設計之分。按照程序設計風格,有邏輯式程序設計、函數式程序設計、對象式程序設計之分。
㈣ 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什麼
A可封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