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常用地基處理方法一建

常用地基處理方法一建

發布時間:2022-06-13 15:30:39

⑴ 地基處理的處理方法

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有:換填墊層法、強夯法、砂石樁法、振沖法、水泥土攪拌法、高壓噴射注漿法、預壓法、夯實水泥土樁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法、石灰樁法、灰土擠密樁法和土擠密樁法、柱錘沖擴樁法、單液硅化法和鹼液法等。
1、換填墊層法
適用於淺層軟弱地基及不均勻地基的處理。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沉降量,加速軟弱土層的排水固結,防止凍脹和消除膨脹土的脹縮。
2、強夯法
適用於處理碎石土、砂土、低飽和度的粉土與粘性土、濕陷性黃土、雜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強夯置換法適用於高飽和度的粉土,軟-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對變形控制不嚴的工程,在設計前必須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和處理效果。強夯法和強夯置換法主要用來提高土的強度,減少壓縮性,改善土體抵抗振動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濕陷性。對飽和粘性土宜結合堆載預壓法和垂直排水法使用。
3、砂石樁法
適用於擠密鬆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雜填土等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和降低壓縮性,也可用於處理可液化地基。對飽和粘土地基上變形控制不嚴的工程也可採用砂石樁置換處理,使砂石樁與軟粘土構成復合地基,加速軟土的排水固結,提高地基承載力。
4、振沖法
分加填料和不加填料兩種。加填料的通常稱為振沖碎石樁法。振沖法適用於處理砂土、粉土、粉質粘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對於處理不排水抗剪強度不小於20kPa的粘性土和飽和黃土地基,應在施工前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不加填料振沖加密適用於處理粘粒含量不大於10%的中、粗砂地基。振沖碎石樁主要用來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地基沉降量,還可用來提高土坡的抗滑穩定性或提高土體的抗剪強度。
5、水泥土攪拌法
分為漿液深層攪拌法(簡稱濕法)和粉體噴攪法(簡稱干法)。水泥土攪拌法適用於處理正常固結的淤泥與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飽和黃土、素填土以及無流動地下水的飽和鬆散砂土等地基。不宜用於處理泥炭土、塑性指數大於25的粘土、地下水具有腐蝕性以及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地基。若需採用時必須通過試驗確定其適用性。當地基的天然含水量小於30%(黃土含水量小於25%)、大於70%或地下水的pH值小於4時不宜採用於法。連續搭接的水泥攪拌樁可作為基坑的止水帷幕,受其攪拌能力的限制,該法在地基承載力大於140kPa的粘性土和粉土地基中的應用有一定難度。
6、高壓噴射注漿法
適用於處理淤泥、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地基。當地基中含有較多的大粒徑塊石、大量植物根莖或較高的有機質時,應根據現場試驗結果確定其適用性。對地下水流速度過大、噴射漿液無法在注漿套管周圍凝固等情況不宜採用。高壓旋噴樁的處理深度較大,除地基加固外,也可作為深基坑或大壩的止水帷幕,目前最大處理深度已超過30m.
7、預壓法
適用於處理淤泥、淤泥質土、沖填土等飽和粘性土地基。按預壓方法分為堆載預壓法及真空預壓法。堆載預壓分塑料排水帶或砂井地基堆載預壓和天然地基堆載預壓。當軟土層厚度小於4m時,可採用天然地基堆載預壓法處理,當軟土層厚度超過4m時,應採用塑料排水帶、砂井等豎向排水預壓法處理。對真空預壓工程,必須在地基內設置排水豎井。預壓法主要用來解決地基的沉降及穩定問題。
8、夯實水泥土樁法
適用於處理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素填土、雜填土、粘性土等地基。該法施工周期短、造價低、施工文明、造價容易控制,在北京、河北等地的舊城區危改小區工程中得到不少成功的應用。
9、水泥粉煤灰碎石樁(CFG樁)法
適用於處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結的素填土等地基。對淤泥質土應根據地區經驗或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基礎和樁頂之間需設置一定厚度的褥墊層,保證樁、土共同承擔荷載形成復合地基。該法適用於條基、獨立基礎、箱基、筏基,可用來提高地基承載力和減少變形。對可液化地基,可採用碎石樁和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多樁型復合地基,達到消除地基土的液化和提高承載力的目的。
10、石灰樁法
適用於處理飽和粘性土、淤泥、淤泥質土、雜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用於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層時,可採取減少生石灰用量和增加摻合料含水量的辦法提高樁身強度。該法不適用於地下水下的砂類土。
11、灰土擠密樁法和土擠密樁法
適用於處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濕陷性黃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可處理的深度為5~15m.當用來消除地基土的濕陷性時,宜採用土擠密樁法;當用來提高地基土的承載力或增強其水穩定性時,宜採用灰土擠密樁法;當地基土的含水量大於24%、飽和度大於65%時,不宜採用這種方法。灰土擠密樁法和土擠密樁法在消除土的濕陷性和減少滲透性方面效果基本相同,土擠密樁法地基的承載力和水穩定性不及灰土擠密樁法。
12、柱錘沖擴樁法
適用於處理雜填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和黃土等地基,對地下水位以下的飽和松軟土層,應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地基處理深度不宜超過6m.
13、單液硅化法和鹼液法
適用於處理地下水位以上滲透系數為0.1~2m/d的濕陷性黃土等地基。在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對Ⅱ級濕陷性地基,應通過試驗確定鹼液法的適用性。
14、綜合比較法
在確定地基處理方案時,宜選取不同的多種方法進行比選。對復合地基而言,方案選擇是針對不同土性、設計要求的承載力提高幅質、選取適宜的成樁工藝和增強體材料。

⑵ 地基處理方法可分為哪幾類

1、換填墊層法

適用於淺層軟弱地基及不均勻地基的處理。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沉降量,加速軟弱土層的排水固結,防止凍脹和消除膨脹土的脹縮。

2、強夯法

適用於處理碎石土、砂土、低飽和度的粉土與粘性土、濕陷性黃土、雜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3、強夯置換法

適用於高飽和度的粉土,軟-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對變形控制不嚴的工程,在設計前必須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和處理效果。強夯法和強夯置換法主要用來提高土的強度,減少壓縮性,改善土體抵抗振動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濕陷性。對飽和粘性土宜結合堆載預壓法和垂直排水法使用。

4、砂石樁法

適用於擠密鬆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雜填土等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和降低壓縮性,也可用於處理可液化地基。對飽和粘土地基上變形控制不嚴的工程也可採用砂石樁置換處理,使砂石樁與軟粘土構成復合地基,加速軟土的排水固結,提高地基承載力。

5、振沖法

分加填料和不加填料兩種。加填料的通常稱為振沖碎石樁法。振沖法適用於處理砂土、粉土、粉質粘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對於處理不排水抗剪強度不小於20kPa的粘性土和飽和黃土地基,應在施工前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不加填料振沖加密適用於處理粘粒含量不大於10%的中、粗砂地基。振沖碎石樁主要用來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地基沉降量,還可用來提高土坡的抗滑穩定性或提高土體的抗剪強度。

區分地基與基礎的概念:

建築物由上部結構、基礎與地基三部分組成。

建築物的全部荷載均由其下的地層來承擔。受建築物影響的那一部分地層稱為地基。所以地基是指基礎底面以下,承受基礎傳遞過來的建築物荷載而產生應力和應變的土壤層。

建築物向地基傳遞荷載的下部結構稱為基礎,是建築物的牆或柱埋在地下的擴大部分,是建築物的「腳」。作用是承受上部結構的全部荷載,把它傳給地基。

⑶ 各種地基的具體處理方法。

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

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有:換填墊層法、強夯法、砂石樁法、振沖法、水泥土攪拌法、高壓噴射注漿法、預壓法、夯實水泥土樁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法、石灰樁法、灰土擠密樁法和土擠密樁法、柱錘沖擴樁法、單液硅化法和鹼液法等。

1、換填墊層法適用於淺層軟弱地基及不均勻地基的處理。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沉降量,加速軟弱土層的排水固結,防止凍脹和消除膨脹土的脹縮。

2、強夯法適用於處理碎石土、砂土、低飽和度的粉土與粘性土、濕陷性黃土、雜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強夯置換法適用於高飽和度的粉土,軟-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對變形控制不嚴的工程,在設計前必須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和處理效果。強夯法和強夯置換法主要用來提高土的強度,減少壓縮性,改善土體抵抗振動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濕陷性。對飽和粘性土宜結合堆載預壓法和垂直排水法使用。

3、砂石樁法適用於擠密鬆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雜填土等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和降低壓縮性,也可用於處理可液化地基。對飽和粘土地基上變形控制不嚴的工程也可採用砂石樁置換處理,使砂石樁與軟粘土構成復合地基,加速軟土的排水固結,提高地基承載力。

4 、振沖法分加填料和不加填料兩種。加填料的通常稱為振沖碎石樁法。振沖法適用於處理砂土、粉土、粉質粘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對於處理不排水抗剪強度不小於20kPa的粘性土和飽和黃土地基,應在施工前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不加填料振沖加密適用於處理粘粒含量不大於10%的中、粗砂地基。振沖碎石樁主要用來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地基沉降量,還可用來提高土坡的抗滑穩定性或提高土體的抗剪強度。

5 、水泥土攪拌法分為漿液深層攪拌法(簡稱濕法)和粉體噴攪法(簡稱干法)。水泥土攪拌法適用於處理正常固結的淤泥與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飽和黃土、素填土以及無流動地下水的飽和鬆散砂土等地基。不宜用於處理泥炭土、塑性指數大於25的粘土、地下水具有腐蝕性以及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地基。若需採用時必須通過試驗確定其適用性。當地基的天然含水量小於30%(黃土含水量小於25%)、大於70%或地下水的pH值小於4時不宜採用於法。連續搭接的水泥攪拌樁可作為基坑的止水帷幕,受其攪拌能力的限制,該法在地基承載力大於140kPa的粘性土和粉土地基中的應用有一定難度。

6 、高壓噴射注漿法適用於處理淤泥、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地基。當地基中含有較多的大粒徑塊石、大量植物根莖或較高的有機質時,應根據現場試驗結果確定其適用性。對地下水流速度過大、噴射漿液無法在注漿套管周圍凝固等情況不宜採用。高壓旋噴樁的處理深度較大,除地基加固外,也可作為深基坑或大壩的止水帷幕,目前最大處理深度已超過30m.

7、 預壓法適用於處理淤泥、淤泥質土、沖填土等飽和粘性土地基。按預壓方法分為堆載預壓法及真空預壓法。堆載預壓分塑料排水帶或砂井地基堆載預壓和天然地基堆載預壓。當軟土層厚度小於4m時,可採用天然地基堆載預壓法處理,當軟土層厚度超過4m時,應採用塑料排水帶、砂井等豎向排水預壓法處理。對真空預壓工程,必須在地基內設置排水豎井。預壓法主要用來解決地基的沉降及穩定問題。

8 、夯實水泥土樁法適用於處理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素填土、雜填土、粘性土等地基。該法施工周期短、造價低、施工文明、造價容易控制,目前在北京、河北等地的舊城區危改小區工程中得到不少成功的應用。

9、 水泥粉煤灰碎石樁(CFG樁)法適用於處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結的素填土等地基。對淤泥質土應根據地區經驗或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基礎和樁頂之間需設置一定厚度的褥墊層,保證樁、土共同承擔荷載形成復合地基。該法適用於條基、獨立基礎、箱基、筏基,可用來提高地基承載力和減少變形。對可液化地基,可採用碎石樁和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多樁型復合地基,達到消除地基土的液化和提高承載力的目的。

10 、石灰樁法適用於處理飽和粘性土、淤泥、淤泥質土、雜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用於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層時,可採取減少生石灰用量和增加摻合料含水量的辦法提高樁身強度。該法不適用於地下水下的砂類土。

11 、灰土擠密樁法和土擠密樁法適用於處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濕陷性黃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可處理的深度為5~15m.當用來消除地基土的濕陷性時,宜採用土擠密樁法;當用來提高地基土的承載力或增強其水穩定性時,宜採用灰土擠密樁法;當地基土的含水量大於24%、飽和度大於65%時,不宜採用這種方法。灰土擠密樁法和土擠密樁法在消除土的濕陷性和減少滲透性方面效果基本相同,土擠密樁法地基的承載力和高壓噴射注漿法適用於處理淤泥、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地基。當地基中含有較多的大粒徑塊石、大量植物根莖或較高的有機質時,應根據現場試驗結果確定其適用性。對地下水流速度過大、噴射漿液無法在注漿套管周圍凝固等情況不宜採用。高壓旋噴樁的處理深度較大,除地基加固外,也可作為深基坑或大壩的止水帷幕,目前最大處理深度已超過30m.

12 、柱錘沖擴樁法適用於處理雜填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和黃土等地基,對地下水位以下的飽和松軟土層,應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地基處理深度不宜超過6m. 採集者退散

13 、單液硅化法和鹼液法適用於處理地下水位以上滲透系數為0.1~2m/d的濕陷性黃土等地基。在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對Ⅱ級濕陷性地基,應通過試驗確定鹼液法的適用性。

14、在確定地基處理方案時,宜選取不同的多種方法進行比選。對復合地基而言,方案選擇是針對不同土性、設計要求的承載力提高幅質、選取適宜的成樁工藝和增強體材料。

⑷ 常用地基處理方法有哪些

原發布者:44air44
常用的人工
地基處理方法
常用的人工地基處理方法有
換土墊層法

重錘
表層夯實、
強夯
、振沖、
砂樁
擠密、深層攪拌、
堆載預壓

化學加固
等方法。(1)換土墊層法1)灰土墊層:適用於
地下水位
較低,基槽經常處於較乾燥狀態下的一般
粘性土
地基的加固。2)砂墊層和砂石墊層:砂墊層和砂石墊層是將基礎下面一定厚度
軟弱土層
挖除,然後用強度較高的砂或碎石等回填,並經分層夯實至密實,作為地基的
持力層
,以起到提高
地基承載力
、減少沉降、加速軟弱土層排水固結、防止
凍脹
和消除
膨脹土
的脹縮等作用。(2)夯實地基法1)重錘夯實法:適用於處理高於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濕的粘性土、砂土、
濕陷性黃土

雜填土
和分層填土地基的加固處理。2)
強夯法
:適用於處理
碎石土
、砂土、低飽和度的粘性土、
粉土
、濕陷性黃土及填土地基等的深層加固。(3)
擠密樁
施工法1)灰土擠密樁:適用於處理地下水位以上、
天然含水量
12%~25%、厚度5~
15m

素填土
、雜填土、濕陷性黃土以及
含水率
較大的
軟弱地基
等。2)砂石樁:砂樁和砂石樁統稱砂石樁,適用於擠密鬆散砂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起到擠密周圍土層、增加地基承載力的作用。3)
水泥粉煤灰碎石樁
: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是近年發展起來的處理軟弱地基的一種新方法。(4)深層密實法1)
振沖法
:振沖樁適用於加固鬆散的砂土地基。2)
深層攪拌法
:深層攪拌法適於加固較深、較厚的淤泥、
淤泥質土
、粉土和承載力不大於0.12MPa的飽和粘土和
軟粘土

沼澤地帶

泥炭土
等地基。(5)預

⑸ 各種地基處理方法,要詳細的

地基處理主要方法: 1、強夯法 2、CFG樁 3、DDC樁 4、高壓噴射注漿法 5、水泥土攪拌法
一、強夯法
強夯和強夯置換法是用起重設備將很重的夯錘(一般10~40t)起吊到一定高度(一般10~40m),然後使其自由下落,利用其產生的較大的沖擊能對土進行強力夯實,以提高其強度、降低其壓縮性的一種地基加固處理方法。強夯法使用的設備簡單,施工速度快,加固效果好,節約三材,經濟效益顯著。
工程實踐證明,經強夯處理後的地基,其承載力可提高2~5倍,地基壓縮性可減小2~10倍,有效加固深度可達5~15m,可消除飽和砂土地基的液化。強夯法多年來廣泛應用在建築、水利、交通、港口和石化等多種工程的地基加固上。
強夯法是一項動力固結技術,能否迅速的使水從土體內排走,是決定強夯效果好壞的關鍵。強夯法主要適用於處理碎石土、砂土、低飽和度的粉土與粘性土、濕陷性黃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對於高飽和度的粉土與粘性土應謹慎採用。
強夯置換法是採用在夯坑內回填塊石、碎石等粗顆粒材料,用夯錘夯擊形成連續的強夯置換墩。強夯置換法一般適用於高飽和度的粉土與軟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對變形控制要求不嚴的工程。
二、CFG樁
CFG ,即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是Cement Fly-ash Gravel 的縮寫。 1、分類
(1)CFG 樁復合地基技術採用的施工方法有:長螺旋鑽孔灌注成樁,長螺旋鑽孔、管內泵壓混合料灌注成柱,振動沉管灌注成樁等。
(2)長螺旋鑽孔灌注成樁適用於地下水位以上的黏性土、粉土、素填土、中等密實以上的砂土;長螺旋鑽孔、管內泵壓混合料灌注成樁,適用於黏性土、粉土、砂土,以及對雜訊或泥漿污染要求嚴格的場地。
(3)振動沉管灌注成樁,適用於粉土、黏性土及素填土地基。樁尖採用鋼盤混凝土預制樁尖或鋼制活瓣樁尖。
2、特點:
(1)CFG樁主要是通過樁、樁間土和褥墊層一起組成復合地基的地基處理方式。所以, CFG是通過對地質的改良,從而使地基滿足建築物基礎的承載力要求。作為一種地質改良形式,在成樁的質量和應用上有一定的限制,CFG沒有單獨作為承台樁的先例,都是以「樁筏」的形式出現。
(2)CFG因為單樁承載力低,所以在本地區內,主要適用於多層和小高層的建築。
三、DDC樁
DDC,孔內深層強夯樁法,是在強夯技術基礎上發展的地基加固技術。它的施工是先成孔,再向孔內填料,以高動能、超壓強特異重錘在孔內深層領域進行沖砸擠壓,使填料在強力的推動下向孔周和底部擠壓。夯擊能量可達20000KN.m/m2。深度可達30m或更深。
DDC技術處理後的地基,可達到遇水不濕陷、地震不液化、壓縮變形小、承載力高、剛度均勻。它能大量消耗建築及工業垃圾,利用各種無機固體廢料進行地基加固處理,減少環境污染,變廢為寶。
該項技術消除了深厚黃土地基的濕陷性,大幅度提高了地基承載力,降低地基壓縮性,地基處理效果顯著。
四、高壓噴射注漿法
高壓噴射注漿法是利用鑽機把帶有噴嘴的注漿管鑽進至土層的預定位置後,以20MPa左右的高壓水流從噴嘴中噴射出來,沖擊破壞土體,再用泥漿泵注入壓力為2~5MPa的水泥漿與土體混合,漿液凝固後,在土中形成較大的增強固結體。固結體形狀和噴射移動方向有關,一般分為旋噴、定噴、擺噴三種注漿形式。
1、種類及功能
高壓噴射注漿法的基本種類有:單管法、二重管法、三重管法和多重管法等四種方法,目前國內以二重管法和三重管法應用較多。
高壓噴射注漿法適用於處理淤泥、淤泥質土、流塑、軟塑或可塑粘性土、粉土、砂土、黃土、素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
高壓噴射注漿法具有增強地基強度、提高地基承載力、止水防滲、減少支擋建築物土壓力、防止砂土液化和降低土的含水量等多種功能,可用於既有建築物和新建建築地基加固,深基坑、地鐵等工程的土層加固或防水;在深基坑防滲帷幕、水庫壩基防滲、多層及高層建築的地基處理、擋土牆加固等工程中應用廣泛。
2、加固機理
主要是利用高壓噴射流對土體的破壞作用,沖擊切割破壞土體,並使漿液與土體拌和,形成較高強度的混合體。
五、水泥土攪拌法
1、施工簡介及適用條件
水泥土攪拌法是利用水泥作為固化劑,通過特製的深層攪拌機械,邊鑽進邊往軟土中噴射漿液或霧狀粉體,在地基深處就地將軟土固化成為具有足夠的強度、變形模量和穩定的水泥土,從而達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固化劑採用的有水泥漿液和水泥乾粉,因此,水泥土攪拌法分為濕法和干法。在國內,攪拌的最大深度達30m,攪拌加固的柱體直徑為500~850mm。
水泥土攪拌法適用於處理正常固結的淤泥與淤泥質土、粉土、飽和黃土、素填土、粘性土以及無流動地下水的飽和鬆散砂土等地基。
水泥土攪拌法最適用於加固各種成因的飽和軟粘土,如沿海一帶的海濱平原、河口三角洲、湖盆地沉積的河海相軟土等,還常用於深基坑支護中的防水帷幕。
水泥土攪拌法具有施工工期短、效率高的特點;在施工過程中,無振動、無雜訊、無地面隆起、不排污、不擠土、不污染環境以及施工機具簡單、加固費用低廉等特點。
2、加固機理
水泥土攪拌法主要是利用水泥與土體強制拌和,發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學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強度的混合體。該混合體較周圍原狀土體強度高,與周圍土體組成復合地基,按一定的應力比共同分擔上部荷載。
3、工藝要求:
(1)適用范圍為處理淤泥質土,地基承載力設計值不大於120Kpa的粘性土和粉性土等地基; (2)設計前必須進行室內水泥土抗壓強度試驗,對承受豎向荷載的水泥土樁應提供90天齡期的標准強度;
(3)水泥摻入量一般為被加固泥土重的12%~15%或每立方米被加固軟土摻入水泥220~270Kg; (4)水泥漿水灰比可選用0.45~0.55;
(5)水泥土復合地基承載力設計值宜通過復合地基荷載試驗確定,當無荷載試驗時,可按公式估算。

⑹ 地基處理方法有哪些

導語:地基是我們建造房屋的基礎,它的穩固性直接決定了上部建築的質量,因此,人們想出了許多地基處理的方法來加固地基,保護上層建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地基處理方法有哪些。


地基處理其實就是指根據上層建築物的需求對地基進行處理,使它更堅固,承重力更強,以此來保障建築物的質量。地基處理的方法很多,下面,我們來一一了解。

換填墊層法

這種方法主要是用來彌補軟弱或不均勻的地基,這類地基的承重程度較差,通過處理可以加固地基,增強它的承載力度。


強夯法

如果地基是由沙土、碎石或是雜填土等構成,它的密實性和強度就比較差,強夯法就是對這類地基進行壓縮,增強土壤的緊密型,提高它的強度,這種方法在使用前需要測試是否適用。

水泥土攪拌法

水泥土攪拌法分為干法攪拌和濕法攪拌,當地基出現固結的淤泥、粘性土或是黃土等,可以使用這種方法,但是泥炭土、粘度較大的土質、水分過大或是過小的土質不適合用這種方法處理。

砂石樁法

這種方法是向地基裡面加入砂石樁,使砂石樁與疏鬆、軟粘的土壤形成復合地基,增強原有地基的承重力。


振沖法

振沖法可以加填料或是不加填料,加填料振沖是指向地基里加入碎石樁,主要用於處理粘土、粉土、素填土地基,增強它的堅固性。不加填料振沖可以用於處理粘度較小的地基,防止地基下沉。

預壓法

當地基是由淤泥和沖填土構成時,可以採用預壓法處理,粘度較小的地基可以使用堆載預壓法,粘度較大時可以使用塑料預壓法,防止地基下沉可以使用真空預壓法,使用真空預壓法需要在地基里安裝排水豎井。

夯實水泥土樁法

這種方法造作簡單,陳本低,見效快,主要適用於靠近地下水位的雜填土、素填土和粘土地基,尤其在危改小區作用明顯。


高壓噴射注漿法

高壓噴射的深度較大,加固地基之外,還可以用於大壩止水,這種方法適合含有較大石塊、較多有機質和植物莖根的地基,高壓噴射可以將石塊和根莖擊碎,均勻地基土質,增強地基的穩定性,地下水流較大的地基不適宜這種方法。


除了上述幾種方法,地基的處理方法還有石灰柱法、灰土擠密樁法、柱錘沖擴樁法等許多方法。這些方法的施工方式不盡相同,但是它們作用都是堅固地基,增強地基的堅固性,我們在使用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

⑺ 建築的基礎處理有幾種方式

建築基礎處理的方式方法:
1、振沖法
振沖法是將土體加固法和水法結合使用的一種地基基礎處理方法。根據土體密實度的不同,振沖法又可以區分為振沖密實法和振沖樁法。振沖密實法較為適用於砂石地基等粘粒含量小於百十之十的地基處理中,其工作原理是通過振沖器的強力振動作用,使得地基中的砂層發生液化現象,從而使得砂石顆粒進行重新排列,以減少空隙的方法。它能夠有效的提升地基的承載力度,繼而達到保護地基的目的。
2、復合地基形成法
復合地基形成法是在原有地基土體結構的基礎之上,添加一定的材料,使得地基土體結構按照預定的要求發生相應的改變的一種地基基礎處理方法。復合地基形成法中,地基的土體會被改變成為中增強型土體或被直接增強土體結構性,較為常用的有振沖法、砂石樁法、CFG樁法。
3、強夯、強夯置換法
無論是強夯法,還是強夯置換法,都是使用起重設備將重量超過三十噸的重錘,起吊到半空中並讓其作自由落體運動,這一運動會對土體產生出極大的沖擊力度,從而達到夯實土壤的效果。兩種方法都有施工設備簡單、快速、經濟適用及效果顯著的優勢,並且能夠有效的提升土體的強度,降低土體的壓縮性,因而,在建築施工地基基礎處理過程中運用廣泛。強夯法和強夯置換法的工作原理分別是:強夯法依賴於重錘自由落體運動過程中所產生出來的沖擊力將土體中的水分排走,因而是一種動力固結技術;其適用范圍是碎石土、雜填土、粘性土與粉土等低飽和性的土質。麗強夯置換法則是利用夯錘將夯內的粗顆粒材質進行連續擊打,從而形成堅實的墩;這種地基基礎處理技術主要應用於工程要求不太嚴格的建築工程中,如具有高飽和度的粉土、流塑與軟塑的粘性土等土質的地基基礎處理過程中。

⑻ 常見的地基處理措施有哪些

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有:孔內深層強夯法、換填墊層法、強夯法、砂石樁法、振沖法、水泥土攪拌法、高壓噴射注漿法、預壓法、夯實水泥土樁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法、石灰樁法、灰土擠密樁法和土擠密樁法、柱錘沖擴樁法、單液硅化法和鹼液法等。江蘇華信&勘&測和您詳細說明一下
換填墊層法:適用於淺層軟弱地基及不均勻地基的處理。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沉降量,加速軟弱土層的排水固結,防止凍脹和消除膨脹土的脹縮。 強夯法:適用於處理碎石土、砂土、低飽和度的粉土與粘性土、濕陷性黃土、雜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強夯置換法:適用於高飽和度的粉土,軟-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對變形控制不嚴的工程,在設計前必須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和處理效果。強夯法和強夯置換法主要用來提高土的強度,減少壓縮性,改善土體抵抗振動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濕陷性。對飽和粘性土宜結合堆載預壓法和垂直排水法使用。
砂石樁法:適用於擠密鬆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雜填土等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和降低壓縮性,也可用於處理可液化地基。對飽和粘土地基上變形控制不嚴的工程也可採用砂石樁置換處理,使砂石樁與軟粘土構成復合地基,加速軟土的排水固結,提高地基承載力。 振沖法:分加填料和不加填料兩種。加填料的通常稱為振沖碎石樁法。振沖法適用於處理砂土、粉土、粉質粘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對於處理不排水抗剪強度不小於20kPa的粘性土和飽和黃土地基,應在施工前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不加填料振沖加密適用於處理粘粒含量不大於10%的中、粗砂地基。振沖碎石樁主要用來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地基沉降量,還可用來提高土坡的抗滑穩定性或提高土體的抗剪強度。
水泥土攪拌法:分為漿液深層攪拌法(簡稱濕法)和粉體噴攪法(簡稱干法)。水泥土攪拌法適用於處理正常固結的淤泥與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飽和黃土、素填土以及無流動地下水的飽和鬆散砂土等地基。不宜用於處理泥炭土、塑性指數大於25的粘土、地下水具有腐蝕性以及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地基。若需採用時必須通過試驗確定其適用性。當地基的天然含水量小於30%(黃土含水量小於25%)、大於70%或地下水的pH值小於4時不宜採用於法。連續搭接的水泥攪拌樁可作為基坑的止水帷幕,受其攪拌能力的限制,該法在地基承載力大於140kPa的粘性土和粉土地基中的應用有一定難度。
高壓噴射注漿法:適用於處理淤泥、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地基。當地基中含有較多的大粒徑塊石、大量植物根莖或較高的有機質時,應根據現場試驗結果確定其適用性。對地下水流速度過大、噴射漿液無法在注漿套管周圍凝固等情況不宜採用。高壓旋噴樁的處理深度較大,除地基加固外,也可作為深基坑或大壩的止水帷幕,目前最大處理深度已超過30m。
預壓法:適用於處理淤泥、淤泥質土、沖填土等飽和粘性土地基。按預壓方法分為堆載預壓法及真空預壓法。堆載預壓分塑料排水帶或砂井地基堆載預壓和天然地基堆載預壓。當軟土層厚度小於4m時,可採用天然地基堆載預壓法處理,當軟土層厚度超過4m時,應採用塑料排水帶、砂井等豎向排水預壓法處理。對真空預壓工程,必須在地基內設置排水豎井。預壓法主要用來解決地基的沉降及穩定問題。 夯實水泥土樁法:適用於處理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素填土、雜填土、粘性土等地基。

閱讀全文

與常用地基處理方法一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黃粉使用方法 瀏覽:19
寶馬金融計算方法 瀏覽:892
醬鴨鹵水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789
孩子痔瘡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76
表達有哪些方法至少寫三點 瀏覽:48
笛梵洗發水的使用方法 瀏覽:179
紙盒手機支架製作方法 瀏覽:345
學生如何美白臉部最快方法 瀏覽:543
浙江有哪些健身車銷售方法 瀏覽:433
無機三態氮檢測方法 瀏覽:371
前抱式背帶使用方法 瀏覽:787
龍門架子檢測方法 瀏覽:37
整十數除以5的簡便方法 瀏覽:822
玻璃外框安裝方法 瀏覽:205
灰水食用方法 瀏覽:189
白醋加牙膏祛斑的正確方法 瀏覽:225
復合句的簡單方法 瀏覽:949
床虱子怎麼消滅有什麼方法 瀏覽:79
科學教學方法與技巧 瀏覽:975
盆式和面機使用方法 瀏覽:56